踝关节讲课

合集下载

踝关节实用康复课程(课堂PPT)

踝关节实用康复课程(课堂PPT)
5
关节-距上关节(踝关节)
6
距上关节(距胫关节)-关节运动
只有一个自由度:背屈 跖屈 正常背屈:0-20度 正常跖屈:0-50度
7
背屈
8
距上关节-辅助运动
9
距下关节的运动
内翻:将足背的跖面上任何一点往靠近中心线移动 外翻:将足背的跖面上任何一点往远离中心线移动
10
距下关节的关节运动
11
距下关节的运动
21
踝外侧韧带
韧带有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一般功能:稳定关节,防止关节过度 移动
22
踝关节内侧韧带
23
肌肉
24
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 跖屈 内翻 趾长屈肌: 跖屈 内翻 第二到五跟趾头的屈曲
大脚趾的屈曲
胫骨后肌
25
胫骨前肌
起点:胫骨外侧 止点:内侧楔骨内侧和第一跖骨底 功能:足背屈、旋外、内翻
踝关节露出床面,卡住距骨
15
六.跖屈受限-距骨前滑
提示:治疗师用一只手稳定治疗侧胫骨, 将手指当作一个软垫放在踝关节与治疗床之间 在受伤踝关节的一侧,通过转移身体的重心, 使跟骨前移,当然也包括距骨。
16
三.解决胫腓远端关节附属运动受限(伴随内翻疼痛)-动态松动
提示:使腓骨相对于胫骨后移,腓骨移动的同时,命令患者主动内翻 踝关节
54
一.:主要解决被动背屈受限(伴随疼痛) 1.距骨后滑: 方法:一手固定胫腓骨 一手的掌指关节 把距骨往下按(站在治疗脚踝的外侧) 提示:在患者治疗侧跟腱与固定平面之间垫上毛巾, 减少摩擦,治疗师用一只手固定胫骨,另一只手 食指,拇指形成V型,对距骨施力,使之后移。
14
三.解决背屈受限,距骨复位-踝关节牵引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踝关节(ankle joint),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

一、踝关节的解剖✧踝关节(ankle joint),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除了骨性结构外,还有重要的韧带结构。

踝关节重要的两组韧带✧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及外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1)侧副韧带防止距骨在踝穴内发生倾斜,侧副韧带包括:✧外侧副韧带分为三部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内侧副韧带或称三角韧带分为2个主要部分即胫距和胫跟韧带2)下胫腓韧带保持踝穴紧张而有一定弹性,下胫腓韧带由三部分组成:下胫腓前韧带、后韧带和骨间韧带(下胫腓联合)二、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韧带损伤或断裂的一种病证。

为骨伤科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中学龄期儿童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

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生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原因根据解剖特点,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

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内踝长,内踝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固。

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

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

日常体育运动中,跳跃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学生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损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踝关节扭伤时有“裂帛”样撕裂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

踝关节的基础知识ppt精品医学课件

踝关节的基础知识ppt精品医学课件
踝关节的基础知识
一、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肌肉 三、周围韧带 四、深筋膜、腱鞘和滑膜囊 五、周围血管 六、周围神经 七、生物力学
一、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2.腱鞘与滑膜囊 (1)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前外侧部后部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坶伸长肌腱鞘及趾伸长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屈坶长肌及屈趾长肌腱鞘。 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共有一鞘。 后方有:跟腱鞘。
(2).滑囊
足部的滑液囊较大的有: (1)跟骨皮下滑液囊:在跟骨后面和跟踺 的浅面。 (2)跟腱滑液囊:位于跟腱止端和跟骨后 面上部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鞋履不平整产 生摩擦时,可促使皮下滑囊引发炎症。 运动训练中过度训练,也可导致慢性滑 囊炎的发生。
前群
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
和第一跖骨。
趾长伸肌: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上2/3和小腿骨
间膜,止于2-5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
踇长伸肌:起自腓骨内侧面,止于拇趾远节
趾骨底
外侧群
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止于第1跖骨底
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止于第5跖骨底。
后群
小腿三头肌:主要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构成,
内侧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2.外侧韧带:即腓侧副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 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足、 踝的内翻幅度。

健康讲座-踝关节扭伤

健康讲座-踝关节扭伤

健康讲座-踝关节扭伤⏹一、概述⏹1.1 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之一。

⏹1.2 踝关节扭伤发病率在全身各关节扭伤中占首位。

⏹急诊病人约有3-12% 为踝部损伤。

⏹扭伤后处理不当可能形成久治不愈的陈旧性损伤或继发性关节炎。

⏹正是因为它的高发病率和高影响力引起了患者和医师的重视!二、定义⏹踝关节扭伤是指:因外伤使足踝过度内、外翻而产生韧带损伤或撕裂。

即是通常所说的“崴脚”。

属中医“伤筋”范畴。

三、临床表现⏹总体表现:踝部发红、灼热、肿胀、疼痛、局部压痛,并伴有皮肤瘀斑、活动受限。

可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损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为常见。

四、诊断⏹4.1 有明显的外伤史,多在跖屈位受伤。

⏹4.2 踝部出现明显肿胀疼痛,皮肤呈紫色,跛行。

⏹4.3 内、外踝前下方均可有压痛。

⏹4.4 踝关节强迫内、外翻试验,出现对侧踝部疼痛。

⏹4.5 踝关节抽屉试验阳性为韧带重度损伤或完全断裂。

五、鉴别诊断⏹5.1 背屈位多造成骨折。

⏹5.2 踝骨折有时可闻及骨擦音,其压痛主要在踝骨断端,沿小腿纵轴方向叩击脚底则断端疼痛加剧。

⏹5.3 踝部骨折,作踝关节强迫内、外翻试验,出现踝部同侧疼痛。

(内踝扭伤,可能伴有外踝骨折,尤当注意。

)⏹5.4 踝关节脱位者后踝部有明显畸形,伤处有凹陷;有时虽无畸形,但仍须慎防有潜在的已自行复位的踝关节脱位。

⏹5.5 踝部X光线检查有助鉴别。

但所有踝关节扭伤患者都需要行X线检查以排除骨折吗?答案:否!⏹5.6 渥太华法则⏹踝部疼痛并有以下一项以上发现,骨折可能性较大,需作X线检查:⏹①年龄在55岁以上;⏹②伤后即刻不能负重,在急诊科行走少于4步;⏹③内、外踝后缘或尖部压痛。

⏹注意:对已有畸形、临床明显骨折者,同时,精神异常、醉酒或有语言困难者不适用本法。

六、治疗⏹6.1 急性期(伤后24~48小时内)治疗:⏹抬高患肢、冷敷、加压包扎、制动等方法。

⏹在治疗急性踝扭伤无需急性期施行手术。

⏹6.2 急性期后治疗:以立即活动为基础,包括平衡、力量和象跳跃和急停等功能活动。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 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 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 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 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 应行走、奔跑、跳跃等 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 端,向外侧突出,与距 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 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 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 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 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 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 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 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 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02
踝关节骨骼结构
胫骨
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 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
腓骨是较细的骨,位于胫骨外侧,也是承重骨之一。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 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功能
协助足部外翻,并参与踝关节的屈伸运动。
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起始点
拇长伸肌起自胫骨前面,趾长伸肌起自胫骨和腓骨的前面。
功能
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外翻。
05
踝关节神经血管
பைடு நூலகம்
神经结构
1 2
胫神经
起源于坐骨神经,沿腘窝、小腿后部深层肌肉 之间下行,分腓肠神经和胫神经。胫神经在腘 窝分叉为足底内侧和中间神经。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 ,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 重要。
踝关节组成
01

踝关节解剖(详解)PPT课件

踝关节解剖(详解)PPT课件

37
可编辑课件
38
可编辑课件
39
可编辑课件
40
可编辑课件
41
可编辑课件
42
下胫腓韧带
下胫腓韧带 a.下胫腓前韧带 b.骨间韧带 c.下胫腓后
韧带 d.下胫腓横韧带
作用:保持踝穴紧固而又有一定的弹性, 踝背屈时下胫腓联合轻微增宽。
可编辑课件
43
下胫腓韧带
可编辑课件
44
三角韧带
胫距前韧带 胫舟韧带
②中立位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跟腓韧带 : ①中立位限制足内翻。
②限制距骨向前移位。
距腓后韧带: 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
可编辑课件
48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可编辑课件
49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可编辑课件
50
可编辑课件
5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胫跟韧带
胫距后韧带
作用:对抗距骨外旋应力;跖屈时牵拉距骨内旋 (深层);对抗后足外翻应力(浅层)。
★踝关节的内侧结构对踝关节稳定性起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可编辑课件
45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可编辑课件
46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可编辑课件
47
外侧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距腓后韧带
作用:距腓前韧带:①跖屈位限制足内翻。
可编辑课件
30
腓骨短肌:经外踝后 方,腓骨长肌前方, 止于第五跖骨基底 粗隆。
腓骨长肌 :经外踝后 方,腓骨短肌后方, 止于足底筋膜
外踝前动脉:由胫前动 脉发出,经趾长伸肌 肌腱与骨面至外踝。

《足踝部解剖讲课》PPT课件

《足踝部解剖讲课》PPT课件

外侧骨筋膜鞘: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
后骨筋膜鞘:
浅后骨筋膜鞘:腓肠肌、比目鱼肌 深后骨筋膜鞘: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 胫后动脉、静脉、胫神经;腓动脉、静脉。 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
肌层:
小腿肌前群 :前骨筋 膜鞘内,共3块:
内 侧→ 外侧:胫骨前 肌、踇长伸肌 、趾长 伸肌及趾长伸肌远侧 分出的第3腓骨肌。
足关节
1.距小腿关节(距上关节):完成 踝背伸与跖屈。 2.距跟关节(距下关节):完成足 部的内翻与外翻。 5.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 节构成,呈S形状。 6.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 五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仅为平面 微动关节。 7.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 节共有5个。 8. 趾间关节:趾骨组成的关节共 有9个。
踇长屈肌
• 踇长屈肌起自腓骨 和肌间隔的后面, 肌腱在内踝的后下 方穿踝管进入足底, 止于远节踇趾的基 底部。 • 神经支配:胫神经 (L5~S1)
胫骨后肌
• 胫后肌起自骨间膜后面和 其邻近胫腓骨骨面,在小 腿下半部走向内侧,2/3止 于舟骨粗隆,1/3止于除距 骨以外的其他跗骨及中间 三个跖骨的基底部,此肌 腱是最强的足内翻及内收 肌,可以维持足弓。 • 神经支配:胫神经 (L5~S1)
足踝

内踝(1)大而突出,内踝最后方为跟腱(2),抵达跟结 节(3)。跟腱与内踝之间的中点,可触知胫后动脉的搏动。 足内侧缘呈弓形,皮肤极薄,隔皮可见许多浅静脉。跟结节 下部及第一跖骨头下部覆有极厚的脂肪垫,为站立时的着力 点。内踝前方摸到的骨性部为距骨头、颈的内侧面。内踝下 方一指宽处可摸及跟骨载距突(4)。内踝前方2.5 cm处为舟骨 粗隆(5),胫骨前肌腱附着于舟骨粗隆前部。粗隆稍后方为距 舟关节,Chopart截肢术即在此处离断。舟骨粗隆前方可摸到 内侧楔骨(6)和第一跖骨底(7),再前方为拇展肌(8), 拇展肌前方为第一跖骨头(9),拇外翻时,跖骨头更为明显。 足背屈及内翻时,可摸到胫骨前肌腱。

踝关节讲课

踝关节讲课
54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55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 手术治疗。
• 无移位骨折,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背伸 90°中立位,1~2周待肿胀消退石膏松动后, 可更换一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6~ 8周。
56
• 踝部骨折患者通常有踝扭伤病史,注意: • 1:内侧损伤,有瘀斑 • 2:腓骨全长有无压痛,排除近端骨折 • 3:手法闭合复位应与骨折的受力机制相反;
• 距骨倾斜度,倾斜大于5度,提示踝关节韧 带损伤
21

• 踝关节骨折复位后的X线片应满足下列要求: • ⑴必须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 • ⑵踝关节负重面必须与小腿纵轴线垂直; • ⑶踝关节面的轮廓应尽可能光滑。最佳结果是恢
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
22
踝部骨折的分类
23
• 单纯按解剖部位分类, • 单踝骨折、双踝骨折、或三踝骨折
• 踝关节骨折
1
• 踝关节重要的解剖与功能特点
2
肌肉
• 使踝关节跖屈的肌肉主要是腓肠肌与比目 鱼肌,其次是胫后肌、屈拇长肌和腓骨长 肌。
• 踝关节背伸肌有胫前肌、伸趾长肌、伸拇 长肌和第三腓骨肌,它们所做的功只相当 于跖屈肌的1/5一l/4。
3
• 踝部主要由其浅层结构、深筋膜和踝关节 构成。踝部前面自内向外是胫骨前肌腱、 拇长伸肌腿和趾长伸肌腱,在拇长伸肌腱 外侧,可触到足背动脉的搏动;后面是跟 腱;外踝的后下方是腓骨长、短肌腱,内 踝的后下方,可触到胫后动脉的搏动。
48
!III
49
• 旋前背屈型(PD)垂直挤压型 • ⒈内踝骨折 • ⒉胫骨前缘骨折 • ⒊腓骨踝上骨折 • ⒋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型骨折

《踝关节康复练习》课件

《踝关节康复练习》课件

案例二
康复练习使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 得到显著提高,运动能力更加发 展。
案例三
康复设备的应用帮助患者更好地 进行踝关节康复练习,加速康复 进程。
结语和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探讨了踝关节康复的重要性,解剖知识,常见的踝关节 损伤,康复练习的原则和方法,实际案例分享。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踝关节康复练习。谢谢大家的参与!
1 逐渐增加负荷
康复练习应从轻度到重度逐渐增加负荷,以帮助肌肉和韧带适应并恢复功能。
2 注意姿势和技术
正确的姿势和技术对康复效果至关重要,确保康复练习的正确进行。
3 个性化定制计划
康复计划应基于个体特点和康复目标进行定制,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恢复。
常用的踝关节康复练习方法
踝关节康复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踝关节康复练习》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课程《踝关节康复练习》。本课程将介绍踝关节康复的重 要性,解剖知识,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康复练习的原则和方法,实际案例分 享,以及结语和总结。
踝关节康复的重要性
踝关节作为身体重要的支撑部位之一,康复是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的关键。了解踝关节康复的重 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相应的康复练习。
骨骼结构
韧带支持
踝关节由腓骨、胫骨和距骨组成, 它们共同形成了关节的骨框架。
跟骨与胫骨之间有多个重要的韧 带,它们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
肌肉协调
踝关节周围的肌肉起到支撑和控 制关节运动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踝关节损伤
了解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康复练习。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包括扭伤、韧带损伤和骨 折等。
1 增加关节灵活性
康复练习可以帮助恢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灵活性。

(医学课件)踝关节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踝关节ppt演示课件


踝关节构造 踝关节韧带 跟腱及小腿肌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跟腱炎 足底筋膜炎
急性期的场合:超声波:3Mhz、30%、 0.5W/cm2。 慢性期的场合;超声波:3Mhz、100%、 1.00W/cm2。
足底筋膜炎
底筋膜炎是较为常见的足 部疾病,医学上又称为 “跖筋膜炎”,是由于足 底的肌肉受到外力暴力的 冲击或者长时间的走路引 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 筋膜发炎。
踝关节扭伤
病因:
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 楼梯。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 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 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 生踝关节扭伤。以外踝损伤最为常见。

踝关节构造 踝关节韧带 跟腱及小腿肌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跟腱炎 足底筋膜炎
通电方法:
超声波:3Mhz
DUTY:50% 输出:0.8W/cm2 *由于内收扭伤造成腓骨肌的肌肉 紧张场合 使用EMS解除肌肉痉挛。 *MCR促进组织修复
康复期:3~4天或1~2周后
后期会有肌肉萎 缩的现象,要用 HV或EMS对腓肠 肌进行肌肉的训 练 频率:40~60Hz
踝关节构造 踝关节韧带 跟腱及小腿肌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跟腱炎 足底筋膜炎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瑞金南路1号22楼D座 邮编:200023
18

LOGO
症状:
1.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为最明显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经过 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 态。 2.行走时足跟底疼痛。 3.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有时压痛较剧烈,且 持续存在。 3.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感的情况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55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 手术治疗。
• 无移位骨折,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背伸 90°中立位,1~2周待肿胀消退石膏松动后, 可更换一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6~ 8周。
56
• 踝部骨折患者通常有踝扭伤病史,注意: • 1:内侧损伤,有瘀斑 • 2:腓骨全长有无压痛,排除近端骨折 • 3:手法闭合复位应与骨折的受力机制相反;
13
2) 侧副韧带防止距骨在踝穴内发生倾斜,侧副韧带包括:
• 一外侧副韧带分为三部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 一内侧副韧带或称三角韧带分为2个主要部分即胫距和胫跟韧带
14
踝关节x线片
15
– 踝关节前后 – 位片
– 小腿 内旋 20度 踝关
节前
后位 片
– 踝关节侧位片
16
充分麻醉下的应力位
8
• 腓骨在踝关节中的生理功能:以往认为腓骨骨主要提供腓 骨长短肌的附着点,证明腓骨承受体重的1/6。
• 为踝关节踝穴的外侧部分,即可导致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 外踝骨折必需做到解剖复位,外踝比内踝长1cm。
• 外踝向外移位2mm,距骨亦随之向外移位1—2mm,且伴 距骨外旋1—2度,胫距关节接触面减少51%,造成踝关节 后期损伤性关节炎。术中注意外踝具有向外倾斜的弧度, 平均25度。
例如,骨折由旋后、外翻或外旋机制所致 时,复位由旋前、内翻或内旋手法来完成
57
58
59
2
• 适应证 a. 手法复位失败者; b.内翻骨折,内踝骨折块较大,波及胫骨下关节面 1/2 以上者; c.外翻外旋型内踝撕脱骨折,尤其内踝有软组织嵌入; d.胫骨下关节面前缘大骨折块; e.后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e.三踝骨折; f.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关节炎,影响功能者。
• c:如果腓骨干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上方则伴有下 胫腓联合的损伤,或为韧带断裂或为骨附丽点的 撕脱骨折,也可以二者并存。
• d:小腿内旋20度踝关节正位片,如其宽度在踝穴 位大于3mm,应诊断为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
20
• 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大可能是内侧三角韧带 断裂的线索,前后位很少超过3mm
• 内外踝长度区别,外踝比内踝长1cm
72
• 后踝骨折块超过25%必须复位固定,通过延长踝关节内侧或外侧切口 暴露,将后踝骨折块复位,并用1~2枚螺钉自后向前固定<如果骨折线 足够倾斜,骨质好,且两骨折端完整无碎骨片,可用2枚拉力螺丝钉 由前向后拧入,以使骨折块间产生加压作用。
• 如果下胫腓前联合有分离,在内外踝固定后,自踝关节上方2~3cm处 用1~2枚长螺钉平行胫距关节面并向前倾斜25°~30°,贯穿两层腓 骨入一层胫骨皮质,在踝关节轻微背伸位固定,恢复踝穴原有的宽度。
45
46
47
I Avulsion type fracture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IV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 III
II Avulsion of Chaput`s tubercle
II Avulsion of Chaput`s tubercle?
48
!III
49
• 旋前背屈型(PD)垂直挤压型 • ⒈内踝骨折 • ⒉胫骨前缘骨折 • ⒊腓骨踝上骨折 • ⒋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型骨折
50
• Nielsen、Dons-Jensen和Sorensen则反对只用 Lauge-Hansen分类法确定治疗方案,他们发现, 当由四位观察者分别对相同的118例踝关节骨折进 行分类时,其中分类相同者仅占43例。他们建议 治疗应以临床稳定性为标准 。
• b. 外踝骨折:可用螺丝钉固定,如腓骨骨折面高于下胫腓联合以及 骨折面呈斜行者,可用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
• c. 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 1/4 或 1/3 ,手法复位较为困 难且不稳定,一般应开放复位,螺丝钉内固定。
• d.Dupuytren 骨折:可用骨栓横行固定下胫腓关节,并同时修补三 角韧带。
9
• 踝关节前侧有 • a:小腿横韧带 位于踝部前上方,附着于胫
骨前嵴与腓骨前嵴之间,胫骨前肌腱,拇 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胫前动脉和腓深 神经均在其下经过。 • b:小腿十字韧带,呈横置的“Y’形,其外侧端 附于跟骨的前部 内侧端分上、下二束,上 束止于内踝,下束止于足内侧缘。
10
• 内侧,分裂韧带,又称屈肌支持带与跟骨 共同构成踝管自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 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后神 经,拇长屈肌腱。
70
下胫腓关节
• 在螺丝钉固定之前,韧带联合必须解剖复位,并暂时用克 氏针或持骨钳固定。
• 螺丝钉的拧入位置应在胫骨踝关节面以上2~3cm,与关 节面平行,并应向前呈30°角以使其与下胫腓关节垂直。
• 若螺丝钉的位置太靠上,可能使腓骨畸形并致踝穴增宽; 假如螺丝钉不与踝关节面平行,腓骨可能向近端移位;
• 并于10周后取出固定物。 • 在术中判断韧带联合的完整性,可用骨钩或骨钳抓住固定的腓骨并向
外牵拉。如果向外侧移位超过3~4mm,韧带联合处则需固定
73
• 对于三踝骨折固定,首先将踝关节脱位整 复,优先固定后踝,因为后踝骨折在内外 踝固定之前暴露比较清晰,直视下解剖复 位容易,后踝唇样隆起可阻止距骨后脱位 利于内外踝复位固定
60
• 手术原则 • 一般原则为: • a. 踝穴要求解剖对位; • b. 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 c. 须彻底清除关节内骨与软骨碎片; • d. 手术应尽早施行
61
对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
• a. 内踝撕脱骨折:用螺丝钉固定即可,如螺丝钉达不到固定要求, 可用克氏针与钢丝行“ 8 ”字张力带加压固定。
III Rupture of the post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38
39
40
旋前外展型(PA) 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⒉联合韧带断裂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 ⒊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短、水平、斜形骨折
41
42
Lateral impaction
Comminuted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
34
35
36
37
Oblique fracture of II the distal fibula
II
Typical fracture line pattern for a SE type fracture
I Anterior tibiofibular sprain
Rupture of the IV deltoid ligament
51
52
53
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 分析损伤的机制: • 例如:外翻可以发生内踝撕脱性骨折,强力内翻
距骨压迫也可造成内踝骨折。 • 外翻所致的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压痛都限于
内踝撕脱部,骨折线多为横断型。外踝及外侧副 韧带一般无症状。足外翻时内踝痛加剧,内翻时 外踝部无疼痛。反之,内翻所致的内踝骨折,外 侧副韧带一般都有严重的撕裂伤,内翻时疼痛 显 著,外翻时不严重,内踝骨折缘多呈斜行。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胫腓关节
• 在一项生物力学研究中,Peter等发现用2枚 1.5mm的克氏针斜形横穿下胫腓关节所达到的稳 定性,与用1枚3.5mm平衡螺丝钉通过三面皮质骨 固定者相同。若选择螺丝钉固定,可选用1~2枚 3.5mm或4.5mm的皮质骨螺丝钉。Xenos等发现 用2枚螺纹钉比用1枚固定更稳妥,而缝合修复的 机械强度最小。对高大的或不配合的病人, Vander和Griend;Michelson和Bone建议用2枚韧 带联合螺丝钉,并且螺丝钉应通过腓骨两侧及胫 骨一侧或两侧的骨皮质。生物可吸收螺丝钉也已 被用于韧带联合的固定
• 踝关节骨折
1
• 踝关节重要的解剖与功能特点
2
肌肉
• 使踝关节跖屈的肌肉主要是腓肠肌与比目 鱼肌,其次是胫后肌、屈拇长肌和腓骨长 肌。
• 踝关节背伸肌有胫前肌、伸趾长肌、伸拇 长肌和第三腓骨肌,它们所做的功只相当 于跖屈肌的1/5一l/4。
3
• 踝部主要由其浅层结构、深筋膜和踝关节 构成。踝部前面自内向外是胫骨前肌腱、 拇长伸肌腿和趾长伸肌腱,在拇长伸肌腱 外侧,可触到足背动脉的搏动;后面是跟 腱;外踝的后下方是腓骨长、短肌腱,内 踝的后下方,可触到胫后动脉的搏动。
• 外侧,腓骨肌支持带,防止腓骨长、短肌腱 均可向前滑脱至外踝的前部。
• 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驰软弱,外侧由距腓 前、后韧带加强,内侧为三角韧带加强。
11
重要的两组韧带:
• 下胫腓韧带 • 侧副韧带
12
1)下胫腓韧带保持踝穴紧张而有一定弹性, 下胫腓韧带由三部分组成:下胫腓前韧带、 后韧带和骨间膜
74
• 双踝骨折,先固定外踝,再固定内踝 • 三踝骨折先固定后踝,最后固定内踝 • 若踝韧带损伤,则一期手术修补 • 术后給予石膏外固定,四周去除石膏,不
4
• 踝关节由胫、腓二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所构 成。胫骨下端关节面凹陷,其后缘呈唇状 突起,称为后踝。
5
前丘 后丘
6
7
为什么踝关节易在跖屈位发生扭伤?
• 因为胫骨下关节面,内、外踝和后踝共同 组成关节窝(又称踝穴),容纳距骨滑车,构 成屈戊关节。与内、外踝的关节面相接。 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背屈时,其宽 部进入踝穴,能防止踝关节向后脱位;当 跖屈时,其窄部进入踝穴,则关节不稳, 易向侧方活动。
• 距骨倾斜度,倾斜大于5度,提示踝关节韧 带损伤
21

• 踝关节骨折复位后的X线片应满足下列要求: • ⑴必须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 • ⑵踝关节负重面必须与小腿纵轴线垂直; • ⑶踝关节面的轮廓应尽可能光滑。最佳结果是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