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讲课
踝关节实用康复课程(课堂PPT)
![踝关节实用康复课程(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e65d880740be1e640e9a74.png)
关节-距上关节(踝关节)
6
距上关节(距胫关节)-关节运动
只有一个自由度:背屈 跖屈 正常背屈:0-20度 正常跖屈:0-50度
7
背屈
8
距上关节-辅助运动
9
距下关节的运动
内翻:将足背的跖面上任何一点往靠近中心线移动 外翻:将足背的跖面上任何一点往远离中心线移动
10
距下关节的关节运动
11
距下关节的运动
21
踝外侧韧带
韧带有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一般功能:稳定关节,防止关节过度 移动
22
踝关节内侧韧带
23
肌肉
24
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 跖屈 内翻 趾长屈肌: 跖屈 内翻 第二到五跟趾头的屈曲
大脚趾的屈曲
胫骨后肌
25
胫骨前肌
起点:胫骨外侧 止点:内侧楔骨内侧和第一跖骨底 功能:足背屈、旋外、内翻
踝关节露出床面,卡住距骨
15
六.跖屈受限-距骨前滑
提示:治疗师用一只手稳定治疗侧胫骨, 将手指当作一个软垫放在踝关节与治疗床之间 在受伤踝关节的一侧,通过转移身体的重心, 使跟骨前移,当然也包括距骨。
16
三.解决胫腓远端关节附属运动受限(伴随内翻疼痛)-动态松动
提示:使腓骨相对于胫骨后移,腓骨移动的同时,命令患者主动内翻 踝关节
54
一.:主要解决被动背屈受限(伴随疼痛) 1.距骨后滑: 方法:一手固定胫腓骨 一手的掌指关节 把距骨往下按(站在治疗脚踝的外侧) 提示:在患者治疗侧跟腱与固定平面之间垫上毛巾, 减少摩擦,治疗师用一只手固定胫骨,另一只手 食指,拇指形成V型,对距骨施力,使之后移。
14
三.解决背屈受限,距骨复位-踝关节牵引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2a5c57659ec3d5bbfd0a74f8.png)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踝关节(ankle joint),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
一、踝关节的解剖✧踝关节(ankle joint),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除了骨性结构外,还有重要的韧带结构。
踝关节重要的两组韧带✧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及外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1)侧副韧带防止距骨在踝穴内发生倾斜,侧副韧带包括:✧外侧副韧带分为三部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内侧副韧带或称三角韧带分为2个主要部分即胫距和胫跟韧带2)下胫腓韧带保持踝穴紧张而有一定弹性,下胫腓韧带由三部分组成:下胫腓前韧带、后韧带和骨间韧带(下胫腓联合)二、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韧带损伤或断裂的一种病证。
为骨伤科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中学龄期儿童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
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生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原因根据解剖特点,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
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内踝长,内踝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固。
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
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
日常体育运动中,跳跃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学生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损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踝关节扭伤时有“裂帛”样撕裂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
踝关节的基础知识ppt精品医学课件
![踝关节的基础知识ppt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53baf4ad51f01dc281f166.png)
一、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肌肉 三、周围韧带 四、深筋膜、腱鞘和滑膜囊 五、周围血管 六、周围神经 七、生物力学
一、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2.腱鞘与滑膜囊 (1)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前外侧部后部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坶伸长肌腱鞘及趾伸长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屈坶长肌及屈趾长肌腱鞘。 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共有一鞘。 后方有:跟腱鞘。
(2).滑囊
足部的滑液囊较大的有: (1)跟骨皮下滑液囊:在跟骨后面和跟踺 的浅面。 (2)跟腱滑液囊:位于跟腱止端和跟骨后 面上部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鞋履不平整产 生摩擦时,可促使皮下滑囊引发炎症。 运动训练中过度训练,也可导致慢性滑 囊炎的发生。
前群
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
和第一跖骨。
趾长伸肌: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上2/3和小腿骨
间膜,止于2-5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
踇长伸肌:起自腓骨内侧面,止于拇趾远节
趾骨底
外侧群
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止于第1跖骨底
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止于第5跖骨底。
后群
小腿三头肌:主要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构成,
内侧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2.外侧韧带:即腓侧副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 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足、 踝的内翻幅度。
健康讲座-踝关节扭伤
![健康讲座-踝关节扭伤](https://img.taocdn.com/s3/m/4215da8884254b35eefd3471.png)
健康讲座-踝关节扭伤⏹一、概述⏹1.1 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之一。
⏹1.2 踝关节扭伤发病率在全身各关节扭伤中占首位。
⏹急诊病人约有3-12% 为踝部损伤。
⏹扭伤后处理不当可能形成久治不愈的陈旧性损伤或继发性关节炎。
⏹正是因为它的高发病率和高影响力引起了患者和医师的重视!二、定义⏹踝关节扭伤是指:因外伤使足踝过度内、外翻而产生韧带损伤或撕裂。
即是通常所说的“崴脚”。
属中医“伤筋”范畴。
三、临床表现⏹总体表现:踝部发红、灼热、肿胀、疼痛、局部压痛,并伴有皮肤瘀斑、活动受限。
可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损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为常见。
四、诊断⏹4.1 有明显的外伤史,多在跖屈位受伤。
⏹4.2 踝部出现明显肿胀疼痛,皮肤呈紫色,跛行。
⏹4.3 内、外踝前下方均可有压痛。
⏹4.4 踝关节强迫内、外翻试验,出现对侧踝部疼痛。
⏹4.5 踝关节抽屉试验阳性为韧带重度损伤或完全断裂。
五、鉴别诊断⏹5.1 背屈位多造成骨折。
⏹5.2 踝骨折有时可闻及骨擦音,其压痛主要在踝骨断端,沿小腿纵轴方向叩击脚底则断端疼痛加剧。
⏹5.3 踝部骨折,作踝关节强迫内、外翻试验,出现踝部同侧疼痛。
(内踝扭伤,可能伴有外踝骨折,尤当注意。
)⏹5.4 踝关节脱位者后踝部有明显畸形,伤处有凹陷;有时虽无畸形,但仍须慎防有潜在的已自行复位的踝关节脱位。
⏹5.5 踝部X光线检查有助鉴别。
但所有踝关节扭伤患者都需要行X线检查以排除骨折吗?答案:否!⏹5.6 渥太华法则⏹踝部疼痛并有以下一项以上发现,骨折可能性较大,需作X线检查:⏹①年龄在55岁以上;⏹②伤后即刻不能负重,在急诊科行走少于4步;⏹③内、外踝后缘或尖部压痛。
⏹注意:对已有畸形、临床明显骨折者,同时,精神异常、醉酒或有语言困难者不适用本法。
六、治疗⏹6.1 急性期(伤后24~48小时内)治疗:⏹抬高患肢、冷敷、加压包扎、制动等方法。
⏹在治疗急性踝扭伤无需急性期施行手术。
⏹6.2 急性期后治疗:以立即活动为基础,包括平衡、力量和象跳跃和急停等功能活动。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6da9d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c.png)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 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 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 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 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 应行走、奔跑、跳跃等 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 端,向外侧突出,与距 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 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 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 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 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 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 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 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 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02
踝关节骨骼结构
胫骨
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 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
腓骨是较细的骨,位于胫骨外侧,也是承重骨之一。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 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功能
协助足部外翻,并参与踝关节的屈伸运动。
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起始点
拇长伸肌起自胫骨前面,趾长伸肌起自胫骨和腓骨的前面。
功能
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外翻。
05
踝关节神经血管
பைடு நூலகம்
神经结构
1 2
胫神经
起源于坐骨神经,沿腘窝、小腿后部深层肌肉 之间下行,分腓肠神经和胫神经。胫神经在腘 窝分叉为足底内侧和中间神经。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 ,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 重要。
踝关节组成
01
踝关节解剖(详解)PPT课件
![踝关节解剖(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79e7d1b90d6c85ed3ac64c.png)
37
可编辑课件
38
可编辑课件
39
可编辑课件
40
可编辑课件
41
可编辑课件
42
下胫腓韧带
下胫腓韧带 a.下胫腓前韧带 b.骨间韧带 c.下胫腓后
韧带 d.下胫腓横韧带
作用:保持踝穴紧固而又有一定的弹性, 踝背屈时下胫腓联合轻微增宽。
可编辑课件
43
下胫腓韧带
可编辑课件
44
三角韧带
胫距前韧带 胫舟韧带
②中立位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跟腓韧带 : ①中立位限制足内翻。
②限制距骨向前移位。
距腓后韧带: 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
可编辑课件
48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可编辑课件
49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可编辑课件
50
可编辑课件
5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胫跟韧带
胫距后韧带
作用:对抗距骨外旋应力;跖屈时牵拉距骨内旋 (深层);对抗后足外翻应力(浅层)。
★踝关节的内侧结构对踝关节稳定性起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可编辑课件
45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可编辑课件
46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可编辑课件
47
外侧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距腓后韧带
作用:距腓前韧带:①跖屈位限制足内翻。
可编辑课件
30
腓骨短肌:经外踝后 方,腓骨长肌前方, 止于第五跖骨基底 粗隆。
腓骨长肌 :经外踝后 方,腓骨短肌后方, 止于足底筋膜
外踝前动脉:由胫前动 脉发出,经趾长伸肌 肌腱与骨面至外踝。
《足踝部解剖讲课》PPT课件
![《足踝部解剖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f45805192e45361066f5fe.png)
外侧骨筋膜鞘: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
后骨筋膜鞘:
浅后骨筋膜鞘:腓肠肌、比目鱼肌 深后骨筋膜鞘: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 胫后动脉、静脉、胫神经;腓动脉、静脉。 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
肌层:
小腿肌前群 :前骨筋 膜鞘内,共3块:
内 侧→ 外侧:胫骨前 肌、踇长伸肌 、趾长 伸肌及趾长伸肌远侧 分出的第3腓骨肌。
足关节
1.距小腿关节(距上关节):完成 踝背伸与跖屈。 2.距跟关节(距下关节):完成足 部的内翻与外翻。 5.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 节构成,呈S形状。 6.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 五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仅为平面 微动关节。 7.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 节共有5个。 8. 趾间关节:趾骨组成的关节共 有9个。
踇长屈肌
• 踇长屈肌起自腓骨 和肌间隔的后面, 肌腱在内踝的后下 方穿踝管进入足底, 止于远节踇趾的基 底部。 • 神经支配:胫神经 (L5~S1)
胫骨后肌
• 胫后肌起自骨间膜后面和 其邻近胫腓骨骨面,在小 腿下半部走向内侧,2/3止 于舟骨粗隆,1/3止于除距 骨以外的其他跗骨及中间 三个跖骨的基底部,此肌 腱是最强的足内翻及内收 肌,可以维持足弓。 • 神经支配:胫神经 (L5~S1)
足踝
•
内踝(1)大而突出,内踝最后方为跟腱(2),抵达跟结 节(3)。跟腱与内踝之间的中点,可触知胫后动脉的搏动。 足内侧缘呈弓形,皮肤极薄,隔皮可见许多浅静脉。跟结节 下部及第一跖骨头下部覆有极厚的脂肪垫,为站立时的着力 点。内踝前方摸到的骨性部为距骨头、颈的内侧面。内踝下 方一指宽处可摸及跟骨载距突(4)。内踝前方2.5 cm处为舟骨 粗隆(5),胫骨前肌腱附着于舟骨粗隆前部。粗隆稍后方为距 舟关节,Chopart截肢术即在此处离断。舟骨粗隆前方可摸到 内侧楔骨(6)和第一跖骨底(7),再前方为拇展肌(8), 拇展肌前方为第一跖骨头(9),拇外翻时,跖骨头更为明显。 足背屈及内翻时,可摸到胫骨前肌腱。
踝关节讲课
![踝关节讲课](https://img.taocdn.com/s3/m/57597bd37f1922791688e849.png)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55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 手术治疗。
• 无移位骨折,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背伸 90°中立位,1~2周待肿胀消退石膏松动后, 可更换一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6~ 8周。
56
• 踝部骨折患者通常有踝扭伤病史,注意: • 1:内侧损伤,有瘀斑 • 2:腓骨全长有无压痛,排除近端骨折 • 3:手法闭合复位应与骨折的受力机制相反;
• 距骨倾斜度,倾斜大于5度,提示踝关节韧 带损伤
21
ᄋ
• 踝关节骨折复位后的X线片应满足下列要求: • ⑴必须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 • ⑵踝关节负重面必须与小腿纵轴线垂直; • ⑶踝关节面的轮廓应尽可能光滑。最佳结果是恢
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
22
踝部骨折的分类
23
• 单纯按解剖部位分类, • 单踝骨折、双踝骨折、或三踝骨折
• 踝关节骨折
1
• 踝关节重要的解剖与功能特点
2
肌肉
• 使踝关节跖屈的肌肉主要是腓肠肌与比目 鱼肌,其次是胫后肌、屈拇长肌和腓骨长 肌。
• 踝关节背伸肌有胫前肌、伸趾长肌、伸拇 长肌和第三腓骨肌,它们所做的功只相当 于跖屈肌的1/5一l/4。
3
• 踝部主要由其浅层结构、深筋膜和踝关节 构成。踝部前面自内向外是胫骨前肌腱、 拇长伸肌腿和趾长伸肌腱,在拇长伸肌腱 外侧,可触到足背动脉的搏动;后面是跟 腱;外踝的后下方是腓骨长、短肌腱,内 踝的后下方,可触到胫后动脉的搏动。
48
!III
49
• 旋前背屈型(PD)垂直挤压型 • ⒈内踝骨折 • ⒉胫骨前缘骨折 • ⒊腓骨踝上骨折 • ⒋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型骨折
《踝关节康复练习》课件
![《踝关节康复练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e4de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3.png)
案例二
康复练习使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 得到显著提高,运动能力更加发 展。
案例三
康复设备的应用帮助患者更好地 进行踝关节康复练习,加速康复 进程。
结语和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探讨了踝关节康复的重要性,解剖知识,常见的踝关节 损伤,康复练习的原则和方法,实际案例分享。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踝关节康复练习。谢谢大家的参与!
1 逐渐增加负荷
康复练习应从轻度到重度逐渐增加负荷,以帮助肌肉和韧带适应并恢复功能。
2 注意姿势和技术
正确的姿势和技术对康复效果至关重要,确保康复练习的正确进行。
3 个性化定制计划
康复计划应基于个体特点和康复目标进行定制,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恢复。
常用的踝关节康复练习方法
踝关节康复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踝关节康复练习》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课程《踝关节康复练习》。本课程将介绍踝关节康复的重 要性,解剖知识,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康复练习的原则和方法,实际案例分 享,以及结语和总结。
踝关节康复的重要性
踝关节作为身体重要的支撑部位之一,康复是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的关键。了解踝关节康复的重 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相应的康复练习。
骨骼结构
韧带支持
踝关节由腓骨、胫骨和距骨组成, 它们共同形成了关节的骨框架。
跟骨与胫骨之间有多个重要的韧 带,它们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
肌肉协调
踝关节周围的肌肉起到支撑和控 制关节运动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踝关节损伤
了解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康复练习。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包括扭伤、韧带损伤和骨 折等。
1 增加关节灵活性
康复练习可以帮助恢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灵活性。
(医学课件)踝关节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踝关节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fef16627284b73f24250f7.png)
踝关节构造 踝关节韧带 跟腱及小腿肌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跟腱炎 足底筋膜炎
急性期的场合:超声波:3Mhz、30%、 0.5W/cm2。 慢性期的场合;超声波:3Mhz、100%、 1.00W/cm2。
足底筋膜炎
底筋膜炎是较为常见的足 部疾病,医学上又称为 “跖筋膜炎”,是由于足 底的肌肉受到外力暴力的 冲击或者长时间的走路引 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 筋膜发炎。
踝关节扭伤
病因:
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 楼梯。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 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 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 生踝关节扭伤。以外踝损伤最为常见。
踝关节构造 踝关节韧带 跟腱及小腿肌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跟腱炎 足底筋膜炎
通电方法:
超声波:3Mhz
DUTY:50% 输出:0.8W/cm2 *由于内收扭伤造成腓骨肌的肌肉 紧张场合 使用EMS解除肌肉痉挛。 *MCR促进组织修复
康复期:3~4天或1~2周后
后期会有肌肉萎 缩的现象,要用 HV或EMS对腓肠 肌进行肌肉的训 练 频率:40~60Hz
踝关节构造 踝关节韧带 跟腱及小腿肌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跟腱炎 足底筋膜炎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瑞金南路1号22楼D座 邮编:200023
18
LOGO
症状:
1.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为最明显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经过 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 态。 2.行走时足跟底疼痛。 3.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有时压痛较剧烈,且 持续存在。 3.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感的情况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55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 手术治疗。
• 无移位骨折,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背伸 90°中立位,1~2周待肿胀消退石膏松动后, 可更换一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6~ 8周。
56
• 踝部骨折患者通常有踝扭伤病史,注意: • 1:内侧损伤,有瘀斑 • 2:腓骨全长有无压痛,排除近端骨折 • 3:手法闭合复位应与骨折的受力机制相反;
13
2) 侧副韧带防止距骨在踝穴内发生倾斜,侧副韧带包括:
• 一外侧副韧带分为三部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 一内侧副韧带或称三角韧带分为2个主要部分即胫距和胫跟韧带
14
踝关节x线片
15
– 踝关节前后 – 位片
– 小腿 内旋 20度 踝关
节前
后位 片
– 踝关节侧位片
16
充分麻醉下的应力位
8
• 腓骨在踝关节中的生理功能:以往认为腓骨骨主要提供腓 骨长短肌的附着点,证明腓骨承受体重的1/6。
• 为踝关节踝穴的外侧部分,即可导致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 外踝骨折必需做到解剖复位,外踝比内踝长1cm。
• 外踝向外移位2mm,距骨亦随之向外移位1—2mm,且伴 距骨外旋1—2度,胫距关节接触面减少51%,造成踝关节 后期损伤性关节炎。术中注意外踝具有向外倾斜的弧度, 平均25度。
例如,骨折由旋后、外翻或外旋机制所致 时,复位由旋前、内翻或内旋手法来完成
57
58
59
2
• 适应证 a. 手法复位失败者; b.内翻骨折,内踝骨折块较大,波及胫骨下关节面 1/2 以上者; c.外翻外旋型内踝撕脱骨折,尤其内踝有软组织嵌入; d.胫骨下关节面前缘大骨折块; e.后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e.三踝骨折; f.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关节炎,影响功能者。
• c:如果腓骨干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上方则伴有下 胫腓联合的损伤,或为韧带断裂或为骨附丽点的 撕脱骨折,也可以二者并存。
• d:小腿内旋20度踝关节正位片,如其宽度在踝穴 位大于3mm,应诊断为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
20
• 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大可能是内侧三角韧带 断裂的线索,前后位很少超过3mm
• 内外踝长度区别,外踝比内踝长1cm
72
• 后踝骨折块超过25%必须复位固定,通过延长踝关节内侧或外侧切口 暴露,将后踝骨折块复位,并用1~2枚螺钉自后向前固定<如果骨折线 足够倾斜,骨质好,且两骨折端完整无碎骨片,可用2枚拉力螺丝钉 由前向后拧入,以使骨折块间产生加压作用。
• 如果下胫腓前联合有分离,在内外踝固定后,自踝关节上方2~3cm处 用1~2枚长螺钉平行胫距关节面并向前倾斜25°~30°,贯穿两层腓 骨入一层胫骨皮质,在踝关节轻微背伸位固定,恢复踝穴原有的宽度。
45
46
47
I Avulsion type fracture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IV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 III
II Avulsion of Chaput`s tubercle
II Avulsion of Chaput`s tubercle?
48
!III
49
• 旋前背屈型(PD)垂直挤压型 • ⒈内踝骨折 • ⒉胫骨前缘骨折 • ⒊腓骨踝上骨折 • ⒋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型骨折
50
• Nielsen、Dons-Jensen和Sorensen则反对只用 Lauge-Hansen分类法确定治疗方案,他们发现, 当由四位观察者分别对相同的118例踝关节骨折进 行分类时,其中分类相同者仅占43例。他们建议 治疗应以临床稳定性为标准 。
• b. 外踝骨折:可用螺丝钉固定,如腓骨骨折面高于下胫腓联合以及 骨折面呈斜行者,可用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
• c. 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 1/4 或 1/3 ,手法复位较为困 难且不稳定,一般应开放复位,螺丝钉内固定。
• d.Dupuytren 骨折:可用骨栓横行固定下胫腓关节,并同时修补三 角韧带。
9
• 踝关节前侧有 • a:小腿横韧带 位于踝部前上方,附着于胫
骨前嵴与腓骨前嵴之间,胫骨前肌腱,拇 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胫前动脉和腓深 神经均在其下经过。 • b:小腿十字韧带,呈横置的“Y’形,其外侧端 附于跟骨的前部 内侧端分上、下二束,上 束止于内踝,下束止于足内侧缘。
10
• 内侧,分裂韧带,又称屈肌支持带与跟骨 共同构成踝管自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 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后神 经,拇长屈肌腱。
70
下胫腓关节
• 在螺丝钉固定之前,韧带联合必须解剖复位,并暂时用克 氏针或持骨钳固定。
• 螺丝钉的拧入位置应在胫骨踝关节面以上2~3cm,与关 节面平行,并应向前呈30°角以使其与下胫腓关节垂直。
• 若螺丝钉的位置太靠上,可能使腓骨畸形并致踝穴增宽; 假如螺丝钉不与踝关节面平行,腓骨可能向近端移位;
• 并于10周后取出固定物。 • 在术中判断韧带联合的完整性,可用骨钩或骨钳抓住固定的腓骨并向
外牵拉。如果向外侧移位超过3~4mm,韧带联合处则需固定
73
• 对于三踝骨折固定,首先将踝关节脱位整 复,优先固定后踝,因为后踝骨折在内外 踝固定之前暴露比较清晰,直视下解剖复 位容易,后踝唇样隆起可阻止距骨后脱位 利于内外踝复位固定
60
• 手术原则 • 一般原则为: • a. 踝穴要求解剖对位; • b. 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 c. 须彻底清除关节内骨与软骨碎片; • d. 手术应尽早施行
61
对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
• a. 内踝撕脱骨折:用螺丝钉固定即可,如螺丝钉达不到固定要求, 可用克氏针与钢丝行“ 8 ”字张力带加压固定。
III Rupture of the post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38
39
40
旋前外展型(PA) 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⒉联合韧带断裂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 ⒊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短、水平、斜形骨折
41
42
Lateral impaction
Comminuted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
34
35
36
37
Oblique fracture of II the distal fibula
II
Typical fracture line pattern for a SE type fracture
I Anterior tibiofibular sprain
Rupture of the IV deltoid ligament
51
52
53
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 分析损伤的机制: • 例如:外翻可以发生内踝撕脱性骨折,强力内翻
距骨压迫也可造成内踝骨折。 • 外翻所致的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压痛都限于
内踝撕脱部,骨折线多为横断型。外踝及外侧副 韧带一般无症状。足外翻时内踝痛加剧,内翻时 外踝部无疼痛。反之,内翻所致的内踝骨折,外 侧副韧带一般都有严重的撕裂伤,内翻时疼痛 显 著,外翻时不严重,内踝骨折缘多呈斜行。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胫腓关节
• 在一项生物力学研究中,Peter等发现用2枚 1.5mm的克氏针斜形横穿下胫腓关节所达到的稳 定性,与用1枚3.5mm平衡螺丝钉通过三面皮质骨 固定者相同。若选择螺丝钉固定,可选用1~2枚 3.5mm或4.5mm的皮质骨螺丝钉。Xenos等发现 用2枚螺纹钉比用1枚固定更稳妥,而缝合修复的 机械强度最小。对高大的或不配合的病人, Vander和Griend;Michelson和Bone建议用2枚韧 带联合螺丝钉,并且螺丝钉应通过腓骨两侧及胫 骨一侧或两侧的骨皮质。生物可吸收螺丝钉也已 被用于韧带联合的固定
• 踝关节骨折
1
• 踝关节重要的解剖与功能特点
2
肌肉
• 使踝关节跖屈的肌肉主要是腓肠肌与比目 鱼肌,其次是胫后肌、屈拇长肌和腓骨长 肌。
• 踝关节背伸肌有胫前肌、伸趾长肌、伸拇 长肌和第三腓骨肌,它们所做的功只相当 于跖屈肌的1/5一l/4。
3
• 踝部主要由其浅层结构、深筋膜和踝关节 构成。踝部前面自内向外是胫骨前肌腱、 拇长伸肌腿和趾长伸肌腱,在拇长伸肌腱 外侧,可触到足背动脉的搏动;后面是跟 腱;外踝的后下方是腓骨长、短肌腱,内 踝的后下方,可触到胫后动脉的搏动。
• 外侧,腓骨肌支持带,防止腓骨长、短肌腱 均可向前滑脱至外踝的前部。
• 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驰软弱,外侧由距腓 前、后韧带加强,内侧为三角韧带加强。
11
重要的两组韧带:
• 下胫腓韧带 • 侧副韧带
12
1)下胫腓韧带保持踝穴紧张而有一定弹性, 下胫腓韧带由三部分组成:下胫腓前韧带、 后韧带和骨间膜
74
• 双踝骨折,先固定外踝,再固定内踝 • 三踝骨折先固定后踝,最后固定内踝 • 若踝韧带损伤,则一期手术修补 • 术后給予石膏外固定,四周去除石膏,不
4
• 踝关节由胫、腓二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所构 成。胫骨下端关节面凹陷,其后缘呈唇状 突起,称为后踝。
5
前丘 后丘
6
7
为什么踝关节易在跖屈位发生扭伤?
• 因为胫骨下关节面,内、外踝和后踝共同 组成关节窝(又称踝穴),容纳距骨滑车,构 成屈戊关节。与内、外踝的关节面相接。 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背屈时,其宽 部进入踝穴,能防止踝关节向后脱位;当 跖屈时,其窄部进入踝穴,则关节不稳, 易向侧方活动。
• 距骨倾斜度,倾斜大于5度,提示踝关节韧 带损伤
21
ᄋ
• 踝关节骨折复位后的X线片应满足下列要求: • ⑴必须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 • ⑵踝关节负重面必须与小腿纵轴线垂直; • ⑶踝关节面的轮廓应尽可能光滑。最佳结果是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