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近五年的通信技术文献参考

近五年的通信技术文献参考
近五年来,通信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涉及的文献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文献:
1. '5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进展',该文献介绍了5G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了解5G技术的最新进展很有帮助。
2.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文献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为想要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3. '机器学习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该文献介绍了机器学习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包括信号处理、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对于想要了解机器学习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的人来说是必读的。
4. '卫星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该文献介绍了卫星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卫星通信系统的架构、技术特点和应用等,对于想要了解卫星通信技术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5. '区块链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该文献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包括网络安全、智能合约等方面的应用,对于想要了解区块链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的人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这些文献只是通信技术领域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都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对于想要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趋势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通信工程的技术属于通信业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也是电子工程中运用的一种核心技术。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谈通信抗干扰和通信干扰综合技术前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建设,无线通信的发展越来越快速。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快速且被广泛的使用,无线通信已经涉及了民用、军事等众多领域。
无线通信快速摆脱了便捷,不像传统的有线技术的必须要固定的坏处。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抗干扰技术,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是无线通信发展的前提。
无线电波的优势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被使用。
通信干扰,无线通信如今发展快速,反干扰还需要继续发展。
当今,出现了许多新的抗干扰技术,这为无线通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性。
但是,干扰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这为我国的无线通信的发展带来了限制。
解决抗干扰技术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在。
解决好这些问题相信我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快速。
1.无线通信技术1.1无线通信技术的传播无线通信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然而电磁波的传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无线通信技术存在干扰问题,这是如今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好电磁波的传播问题中的影响因素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提。
同时由于无线通信信号传播过程中还要面临着地理位置复杂这个问题,比如高层建筑、高山都会导致接受的无线电波信号受到影响,这会造成无线通信信号质量下降。
1.2无线通信技术的目前现状我国无线通信系统的目前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无线通信技术不断的出现,然而提到无线通信技术就离不开无线抗干扰技术。
当前就是要要解决无线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的发展。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还是比较可观的,我们可以看到GIMO技术,综合抗干扰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现可以减少通信技术中的干扰性从而增加通信的速度和质量。
智能天线技术指的是通过天线对用户进行指向并随时跟踪,这种技术可以减少通信中由于地域问题而存在的通信干扰问题。
具有随时定位的优点。
MIMO技术就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论文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论文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交通运输行业投入的加大,使得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人们的旅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我国也初步形成了铁路网,加上现代铁路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铁路项目建设的相应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铁路通信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铁路发展的脚步,因此必须采取最新技术,实现对铁路通信建设的重点改造。
铁路通信工程中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为列车上的人们提供有效方便的信息交流服务,实现对铁路通信网络的升级,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对无线接入技术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当前铁路通信工程中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
更多通信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通信论文引言当前我国铁路列车逐渐向高速化的方向发展,列车的行驶速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对铁路交通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铁路通信过程的顺畅十分重要。
基于对实现铁路高速化以及通信便利的考虑,就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铁路通信网络以便人们在火车上有效提供信息交换服务,提高运输效率。
这种通信网络必须引进当前先进的技术,进行传统铁路通信工程全面有效的改进,使旅行乘客享受类似办公环境的信息交流模式,而先进的铁路通信工程无线通信传输和接入对实现铁路通信网络的升级意义重大,不仅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还能带动铁路通信网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铁路通信顺畅便利。
1铁路通信工程无线接入技术概述无线接入技术就是在接入网络中引入无线传输媒体,给用户带来固定或移动的终端服务,而铁路由于可以高速运行,在铁路通信网络中很大部分应用着无线接入网络。
铁路通信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为乘客、铁路业务、应急救援和交通维修等火车上的工作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保障铁路运输的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火车交通的安全。
此外,我国铁路通信工程的无线接入技术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为了给铁路的安全运行以及通信功能提供更强的保障,铁路通信需要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和业务以满足高速列车的通信需求。
关于最新的4g论文参考文献大全(3)

[91]朱伟华,周文姝。
基于4G技术的智能农业小气候监测系统[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04:82-85.[92]袁传博,董育宁。
4G网络中基于无线丢包感知的跨层拥塞控制方法[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2:65-73.[93]常海星,李民权,何宏庆,朱元。
六频段4G 天线设计[J]. 微波学报,2021,02:68-71+76.[94]鲍婷婷,傅俊。
4G无线网络平安假设干关键技术解析[J]. 无线互联科技,2021,07:25-26+30.[95]周钰哲。
4G+时代国外电信运营商转型带来的启示[J]. 移动通信,2021,11:28-31+35.[96]张倩,黄翠霞,闫坤,李文宇。
全球4G关键技术专利开展态势分析[J]. 电信网技术,2021,05:1-6.[97]杨金丽,臧明霞,白琳。
4G TD-LTE技术在海上油气田中的应用研究[J]. 天然气与石油,2021,03:88-92+10-11.[98]刘巧平,周斌,于丹,杜晓鸽。
4G网络的平安问题与对策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开展,2021,07:85-88.[99]杨澜,吴晨光,秦盼盼。
4G通信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04:434-437.[100]韩静。
4G时代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开展趋势分析[J]. 皖西学院学报,2021,03:88-91.[101]伍岳。
一体化小基站在4G深度覆盖中的应用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2021,07:63-66.[102]朱伟华,宋宇,王中宝,李可。
4G和短报文通信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11:94-98+101.[103]李慧茹。
基于4G技术的鹤岗农网线路巡检系统方案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104]吕秀超。
通信基站的建设及4G网覆盖的探究[D].内蒙古大学,2021.[105]韦阮威。
通信毕业论文(5篇)

通信毕业论文(5篇)通信毕业论文(5篇)通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放射超宽带(uwb)信号最常用和最传统的方法是放射时域上很短的脉冲。
这种传输技术称为“冲激无线电”(impulse radio,简写为ir)。
信息数据符号对脉冲进行调制,其调制方式可以有多种。
脉冲位置调制(ppm)和脉冲幅度调制(pam)是最常用的两种调制方式。
除了要对脉冲进行调制外,为了形成所产生的信号的频谱,还要用伪随机码或伪随机噪声(pn)对数据符号进行编码。
一般是,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引起脉冲在时间轴上的偏移,这就是所谓的跳时超宽带(th-uwb,time-hopping uwb)。
直接序列扩谱(ds-ss)就是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对基本脉冲的幅度进行调制,这在冲激无线电(ir)中被称为直接序列超宽带(ds-uwb,direct-sequence uwb),这种调制方式好像特别有吸引力[1]。
对于超宽带信号,也可以通过很高的数据速率来产生而根本不需要具备脉冲的特性。
只要uwb定义所要求的相对带宽或最小带宽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得到满意,那么,靠放射高速率数据而不是窄脉冲所产生的具有uwb射频带宽的系统,就不应当被排解在uwb系统之外。
诸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数据速率适当的状况下也可产生uwb信号。
因此,ofdm也是一种超宽带的调制方式。
本文主要争论th-uwb、ds-uwb和ofdm调制方式。
4.1 ppm-th-uwb 调制方式4.1.1 跳时超宽带信号的产生在结合了二进制ppm的th-uwb(二进制ppm-th-uwb或者ppm-th-uwb)中,uwb信号的产生可以系统地描述如下(参见图4-1描绘的放射链路) [1]。
shape \* mergeformat图4-1 ppm-th-uwb信号的放射方案给定待放射的二进制序列b=(…,b0,b1,…,bk,bk+1,…),其速率rb=1/tb (b/s),图4-1中的第一个模块使每个比特重复ns次,产生一个二进制序列:(…,b0,b0,…,b0,b1,b1,…,b1,…,bk,bk,…,bk,bk+1,bk+1,…,bk+1,…)=(...,a0,a1,…aj,aj+1,…)=a新的比特速率rcb=ns/tb=1/ts (b/s)。
通信工程方面毕业论文(2)

通信工程方面毕业论文(2)通信工程方面毕业论文篇2浅论基于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一、引言配网系统是电力系统实现电能分配的重要保障,是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配网自动化系统通过将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集成,从而实现对整个配网运行状态与故障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实现配网工作的一体化与标准化。
虽然我国配网自动化系统目前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配网结构复杂,光缆难以预埋,各地区通信标准不一致等。
克服这些问题是提高我国配网自动化通信水平的有效路径。
二、各种通信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分析对EPON、GPRS等通信技术是否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可行进行分析,有利于通信技术的更好利用,有利于多种通信技术并存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
(一)E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基于以太网的EPON通信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效性与可扩展性等特点。
目前,我国已建成配电网大多以光纤通信为主,且35kv以上变电站基本上实现了光纤全覆盖。
对于这种配电网,应用拥有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终端用户的EPON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多种类型光纤通信需求,提高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兼容性,而且光纤电缆铺设非常便利。
另外,EPON通信节点众多,分布广泛,数据量较小且通信距离短,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终端传输速率要求,其都能够通过提供的带宽和带宽分配来予以解决,因而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
同时,在EPON通信系统中,采用并联方式将光网络单元设备相互之间与终端相互之间及其两者之间连接起来,当某一设备或终端发生故障时,一方面可以降低故障对其他设备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可以保证其他设备正常稳定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因此,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应用EPON技术,可以较好的满足现代配网自动化系统对通信技术提出的高要求。
(二)GPRS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作为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下的产物,将GPRS技术应用到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当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系统成本的消耗。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2)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2)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篇2浅谈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网络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移动化沟通和交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其技术本身也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为了对于移动终端用户通信需求进行满足,并且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用户数量剧增的形式,新的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发展方向。
二、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推进了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并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G通信技术逐渐在2010年时投入到全球范围内应用于商业使用,并且现阶段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应用成果,整体用户数量稳步上升。
现阶段4G技术发展面临着市场方面和技术方面两大问题。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中,2G和3G产品的推广已经具有一段的时间,并且用户群相对稳定。
3G产品进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并不长,并且部分地区3G网络建设仍然没有处于一个完善和成熟的阶段,整体4G的市场化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在4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其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在面临诸多限制的市场发展形式,4G网络的建设也层层受阻。
此外,4G的整体通信资费水平较高,成本因素也制约了用户的认同,这是当前4G技术市场化应用中所应该关注的内容。
在技术层面上,4G网络传输速度要想达到高速标准,就必须通过20MHz的宽带系统来实现,而当前我国运营商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其带宽需求。
现行达到LTE-FDD和LTE-TDD技术其时间上与4G网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不同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技术上的差距和不足需要长期的完善和改进。
三、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4G移动通信技术其本身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有点,并且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全面、辩证、客观地对待不同特点,抓好优势,认清不足和劣势,真正的将这一项新技术的特点进行发挥,更好地实现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应用。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
下面是搜集的通信工程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 钱丽娜. 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1(09)[2] 罗志恒.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1(03)[3] 马幽淼. 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 现代电信科技. 2010(07)[4]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8(08)[5] 浦培根.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04)[6] 刘明. 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7] 钱丽娜. 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1(09)[8] 刘亚丽. 项目管理在新疆喀什移动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项目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9] 王剑. 项目管理在新疆移动客户触点营销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2014[10] 田质兵.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项目风险管理[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11] 唐敏. 项目进度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12] 吴美蓉. 基于本体的食品安全应急知识管理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13] 罗志恒.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1(03)[14] 马幽淼. 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 现代电信科技. 2010(07)[15]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8(08)[16] 浦培根.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04)[17] 刘明. 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参考文献二:[1] 王钦.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D]. 福州大学2010[2] 黄凌霄. 电力线扩频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福州大学 2010[3] 陈大平. 基于时频分析的BFSK信号解调的研究和实现[D]. 福州大学 2010[4] 徐子平. 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 警察技术. 2007(06)[5] 贾丹,刘建伟. 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 警察技术. 2007(02)[6] 徐子平. 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 警察技术. 2007(06)[7] 贾丹,刘建伟. 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 警察技术. 2007(02)[8] 奚雯佳. 基于TETRA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9] 钟红艳. 基于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的多用户接入及通信调度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10] 闫思思. DMR数字集群基带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天津大学 2014[11] 彭光纯. 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 苏州大学2014[12] 吴文杰. 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 福州大学 2010[13] 刘畅. 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4] 熊文强. dPMR标准中继器的研究及有线接口的实现与应用[D]. 华侨大学 2014[15] 李军. 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维护[J]. 警察技术. 2007(01)[16] 谭学治,张学军. 关于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网的建设问题的探讨[J]. 警察技术. 2005(02)[17] 傅为民. 集群移动通信的进展[J]. 警察技术. 2004(02)[18] 王为民,符东昇. MPT1327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链路联网技术及应用[J]. 警察技术. 2003(06)[19] 程效军,徐文昌. 公安应急指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探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20] 李鸿,胡少鹏.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J]. 广东公安科技. 2002(04)[21] 李军. 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维护[J]. 警察技术. 2007(01)参考文献三:[1] 彭光纯. 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 苏州大学 2014[2] 吴文杰. 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 福州大学 2010[3] 刘畅. 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4] 熊文强. dPMR标准中继器的研究及有线接口的实现与应用[D].华侨大学 2014[5] 梁云. TETRA系统多交换机分布式呼叫控制的研究[D]. 北京理工大学 2014[6] 杨阳. 集群电台接口板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2[7] 钱华. 通信机房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9)[8] 翟卫东,刘永新. 动环监控系统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应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06)[9] 程爱英. 浅谈通信机房的维护与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4)[10]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Ltd 浅谈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 电源世界. 2007(01)[11] 王建新,杨世凤,史永江,童官军. 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5(04)[12] 孙建设,史磊,陈鲁华. 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精密电压电流幅值变换器[J]. 变压器. 2004(12)[13] 梁明,毕亚雄,顾宏进,杨慧娜,刘文霞. 一种新型的电力监测和能量管理系统[J]. 电工技术杂志. 2004(05)[14] 瞿曌.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水电站监测系统的研究[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4(04)[15] 李湘,卢庆. 移动通信网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实现[J]. 通讯世界. 2003(08)[16] 秦涛.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终端的研究与开发[D]. 北京交通大学2013[17] 谭学治,张学军. 关于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网的建设问题的探讨[J]. 警察技术. 2005(02)[18] 傅为民. 集群移动通信的进展[J]. 警察技术. 2004(02)[19] 王为民,符东昇. MPT1327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链路联网技术及应用[J]. 警察技术. 2003(06)[20] 程效军,徐文昌. 公安应急指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探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21] 李鸿,胡少鹏.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J]. 广东公安科技. 2002(04)。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3篇)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较大的作用呢?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较新3篇】,仅供参考。
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一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42、列车定位系统安全性研究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配对模块的研发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三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较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17、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40、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措施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有关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有关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有关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有关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1]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解梅,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02.[3]宋文涛、罗汉文,移动通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4]何林娜,数字移动通信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吕昌春,李林园.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平台竞争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2(11):16-20.[6]张洁.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01):52-53.有关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1]张洁.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01):52-53.[2]吕昌春,李林园.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平台竞争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2(11):16-20.[3]刘文婷.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08):66-74.[4]冯文高.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均衡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5]张洁.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01)[6]马云泽.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结构与规制改革[J].经济问题.2009(01)[7]张平王卫东陶小峰《WCDMA移动通信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8]詹炳根,《工程建设监理》,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97[9]谢坚勋浅谈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建设监理2004(2)有关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1]赵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践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漆晨犧.电信企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及管理发展策略[J].电信科学,2013(3):12-16.[3]刘洁,王哲.基于大数据的电信运营商业务精确运营平台的'构建化[J].电信科学,2015,29(3):22-26.[4]张俊.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4(4):10-12.[5]康波,刘胜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业务用户体验管理[J].电信科学,2013,29(3):32-35.[6]谢华.大数据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4(1).[7]夏磊.探巧大数据下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21.[8]侯优优,隋化严.网络优化中的大数据应用[J].互联网天地,2014(l):34-37.[9]刘震,付俊辉,赵楠.基于移动通信数据的用户移动轨迹预测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30(2):10-13.[10]林国华.时间序列分析法在移动通信数据分析中的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5.[11]刘钢.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应用与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5:33.。
近五年的通信技术文献参考

近五年的通信技术文献参考近五年,通信技术领域涌现了许多新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参考文献:1.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by Afif Osseiran, Federico Boccardi, Vincent Braun, et al.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4)该文献详细介绍了5G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景和挑战,并分析了现有的技术和标准。
2. “A survey on mobile edge computing: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s, and optimization” by Maojiao He, Yonggang Wen, Shuai Hao, et al. (IEEE Access, 2017)该文献对移动边缘计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探讨了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优化方法。
3. “Power allocation game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y Wei Yu, Jun Zhang, and Khaled B. Letaief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15)该文献提出了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功率分配博弈模型,并探讨了不同策略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4. “Cloud-assisted video streaming: 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by Shuhang Wang, A. Salman Avestimehr, and Suhas Diggavi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6)该文献对云辅助视频流媒体技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讨论了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化和改进。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学海无涯,苦作舟。
本文旨在探讨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和未来发展,以及通信工程在信息领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光纤传输的不断优化升级和4G网络的迅速发展,通信工程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从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入手,对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章引言1.1 专业领域介绍通信工程是信息领域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它涵盖了网络通信、光纤传输和移动通信等众多领域。
其中,多址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是通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通信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1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指在同一频段或时隙上同时传输多路信息的技术。
其应用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在通信工程中,多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1.1.2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其应用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在通信工程中,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有线通信等领域。
1.1.3 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降低信号受到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在通信工程中,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有线通信等领域。
第二章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通信工程在信息领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未来,通信工程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1 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在移动环境下进行通信的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从1G到4G,再到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随着5G技术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2.2 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通信工程在信息领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通信工程论文】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通信工程论文】关于通信工程论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通信工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通信工程论文——卫星通信技术在民航空管的应用【1】摘要:卫星通信技术在国内民用航空空管系统设备传输网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卫星传输有着通信带宽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同时,卫星通信传输还可以在不考虑成本的基础上,摆脱地理环境的限制,在实际使用中有着更加灵活、稳定的性能。
因此,当前的民航空管领域高度重视卫星通信的开发和使用,以期通过进一步研究技术,使卫星通信技术有更好的性能,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卫星;通信技术;民航;发送站1卫星通信以及应用技术的简单介绍1.1卫星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卫星作为中继站,然后通过无线电来实现2个或2个以上的地面站进行交流的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系统是指人们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来实现地球站之间通信的通信系统。
在民航空管领域中使用的卫星通信方式主要是地球上站与站之间的间接通信,其卫星通信系统由3部分组成,即卫星、地面发送站和地面接收站。
卫星在太空中起到了信号转发的作用,其通过地面发射站发送无线电信号到太空中,经由卫星转发再次回到地面,最终实现2个地面站与地面站之间的信息交换。
1.2卫星通信技术在空管系统中的应用中国民航空管卫星通信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5年开始逐步建立民航空管卫星通信网络。
早期主要使用的是美国休斯公司推出的以卫星为基础的tes数字电话/数据通信网络,并租用了鑫诺一号卫星c波段转发器(2011年更换为中星10号卫星),c波段的使用频段为4~6ghz。
此外,民航pes也在空管网络传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这2种类型的卫星通信技术都属于c波段卫星。
21世纪初,随着我国空管事业的发展,旧的tes卫星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开始考虑新的卫星网络,之后,新的卫星网络——ku波段卫星在空管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民航ku卫星通信网于2002年立项,2005年进入安装实施阶段,并购买了1个由亚洲卫星公司经营管理的亚洲四号卫星,转发器带宽为54m。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论文旨在探讨通信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展望。
通过对通信原理、网络技术、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通信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为引言、通信原理与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通信工程;通信原理;网络技术;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通信技术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信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通信工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通信原理与网络技术2.1 通信原理2.1.1 信号与系统2.1.2 信道编码与调制2.1.3 信号检测与估计2.2 网络技术2.2.1 网络拓扑结构2.2.2 网络协议2.2.3 网络性能评价第三章无线通信技术3.1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3.2 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3.2.1 GSM3.2.2 CDMA3.3 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3.3.1 WCDMA3.3.2 TDSCDMA3.4 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3.4.1 LTE3.4.2 5G第四章光纤通信技术4.1 光纤通信技术概述4.2 光纤传输原理4.3 光纤通信系统4.3.1 发射机4.3.2 传输线路4.3.3 接收机4.4 光纤通信应用4.4.1 宽带接入4.4.2 传输网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本文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通信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5.2 展望(1)更高速、更稳定的通信技术(2)更智能、更灵活的网络架构(3)更广泛的应用领域(4)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1] ,. 通信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赵六. 无线通信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3] 孙七,周八. 光纤通信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4] 陈九,刘十. 通信工程发展趋势与展望[J]. 通信技术,2020,(2):110.[5] 郭十一,李十二. 通信工程法律法规与标准[J]. 通信技术,2021,(3):1520.通信工程毕业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信工程文献综述 光纤收发器设计

文献综述题目: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系统设计英文题目: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Ethernet Optical Fiber transceiver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指导教师二O一二年六月文献综述题目: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系统设计摘要:伴随着近年来光纤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光纤的网络产品应用的广泛使用,市场迫切需要实现光电介质转换的快速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通过把原先在非屏蔽双绞线上传输的电信号转换成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从而大大的延伸了以太网的连接距离。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个以太网的光纤收发器,其中光接口满足IEEE802.3u100B ASE-FX标准,电接口满足IEEE802.3 10BASE-T和IEEE802.3u100BASE-TX,所以能灵活地满足局域网用户和网络系统集成商的各种组网需求。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元器件的选择、各功能模块的配置、电路的设计以及系统的总体测试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光纤收发器; 光电介质转换芯片; 电接口模块引言:人们对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媒体通信的需求日益旺盛,以太网宽带接入方式因此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但是传统的5类线电缆只能将无中继的以太网电信号传输100米,在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方面已不能适应实际网络环境的需要。
与此同时,光纤通信以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重量轻、体积小、无中继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在广域网等大型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进铜退的大力进展,很多用户开始考虑用“光纤到桌面”来替代水平布线系统中的铜缆方案。
但是完整地考虑一个光纤到桌面的解决方案,不仅要有光纤信息出口和光纤配线箱,还需要价格昂贵的光纤网卡和光出口集线器,这使整个系统的成本大大提高。
而一种经济有效的实现光纤到桌面的方法是使用光纤收发器(即光电介质转换器)。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透明传输的光电介质转换设备,不仅能大大简化局域网的升级,而且可以保护原有铜缆LAN设备的投资,因此成为当前市场迫切需要的设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
下面是搜集的通信工程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 钱丽娜. 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1(09)
[2] 罗志恒.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1(03)
[3] 马幽淼. 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 现代电信科技. 2010(07)
[4]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8(08)
[5] 浦培根.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04)
[6] 刘明. 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7] 钱丽娜. 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1(09)
[8] 刘亚丽. 项目管理在新疆喀什移动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项目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王剑. 项目管理在新疆移动客户触点营销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2014
[10] 田质兵.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项目风险管理[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1] 唐敏. 项目进度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2] 吴美蓉. 基于本体的食品安全应急知识管理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罗志恒.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1(03)
[14] 马幽淼. 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 现代电信科技. 2010(07)
[15]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8(08)
[16] 浦培根.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04)
[17] 刘明. 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参考文献二:
[1] 王钦.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D]. 福州大学 2010
[2] 黄凌霄. 电力线扩频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福州大学 2010
[3] 陈大平. 基于时频分析的BFSK信号解调的研究和实现[D]. 福州大学 2010
[4] 徐子平. 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 警察技术. 2007(06)
[5] 贾丹,刘建伟. 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 警察技术. 2007(02)
[6] 徐子平. 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 警察技术. 2007(06)
[7] 贾丹,刘建伟. 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 警察技术. 2007(02)
[8] 奚雯佳. 基于TETRA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钟红艳. 基于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的多用户接入及通信调度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0] 闫思思. DMR数字集群基带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天津大学 2014
[11] 彭光纯. 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 苏州大学 2014
[12] 吴文杰. 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 福州大学 2010
[13] 刘畅. 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14] 熊文强. dPMR标准中继器的研究及有线接口的实现与应用[D]. 华侨大学 2014
[15] 李军. 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维护[J]. 警察技术. 2007(01)
[16] 谭学治,张学军. 关于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网的建设问题的探讨[J]. 警察技术. 2005(02)
[17] 傅为民. 集群移动通信的进展[J]. 警察技术. 2004(02)
[18] 王为民,符东昇. MPT1327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链路联网技术及应用[J]. 警察技术. 2003(06)
[19] 程效军,徐文昌. 公安应急指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探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20] 李鸿,胡少鹏.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J]. 广东公安科技. 2002(04)
[21] 李军. 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维护[J]. 警察技术. 2007(01)
参考文献三:
[1] 彭光纯. 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 苏州大学 2014
[2] 吴文杰. 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 福州大学 2010
[3] 刘畅. 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4] 熊文强. dPMR标准中继器的研究及有线接口的实现与应用[D]. 华侨大学 2014
[5] 梁云. TETRA系统多交换机分布式呼叫控制的研究[D]. 北京理工大学 2014
[6] 杨阳. 集群电台接口板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7] 钱华. 通信机房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9)
[8] 翟卫东,刘永新. 动环监控系统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应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06)
[9] 程爱英. 浅谈通信机房的维护与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4)
[10]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Ltd 浅谈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 电源世界. 2007(01)
[11] 王建新,杨世凤,史永江,童官军. 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5(04)
[12] 孙建设,史磊,陈鲁华. 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精密电压电流幅值变换器[J]. 变压器. 2004(12)
[13] 梁明,毕亚雄,顾宏进,杨慧娜,刘文霞. 一种新型的电力监测和能量管理系统[J]. 电工技术杂志. 2004(05)
[14] 瞿曌.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水电站监测系统的研究[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4(04)
[15] 李湘,卢庆. 移动通信网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实现[J]. 通讯世界. 2003(08)
[16] 秦涛.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终端的研究与开发[D].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17] 谭学治,张学军. 关于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网的建设问题的探讨[J]. 警察技术. 2005(02)
[18] 傅为民. 集群移动通信的进展[J]. 警察技术. 2004(02)
[19] 王为民,符东昇. MPT1327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链路联网技术及应用[J]. 警察技术. 2003(06)
[20] 程效军,徐文昌. 公安应急指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探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21] 李鸿,胡少鹏.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J]. 广东公安科技.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