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感染:预防措施:-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手消毒剂。

-在需要的情况下,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

-保持环境清洁,对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

-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采取隔离措施,如细菌性感染的患者采取隔离。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处理措施:-及时观察病情,有感染症状出现时,如发热、红肿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加强环境清洁,及时更换和处理受污染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出血:预防措施:-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如留置导尿管、抽血等,确保操作技术正确,避免损伤血管和组织。

-严格遵守血液和输血安全规范,正确进行输血操作,避免输血不合适或输血不当导致出血。

处理措施:-在发现出血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压迫出血点、使用止血药物等。

-给予输血或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如血液成分输注、凝血因子治疗等。

-监测患者的体征和血液指标,观察出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3.创伤:预防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避免疏忽和粗心造成的意外伤害。

-使用安全工具和装备,如在需要时佩戴手套、眼镜等。

-遵循操作规范和标准,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创伤风险。

处理措施:-首先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

-对创伤的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观察创伤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缝合、止血等。

4.过敏反应:预防措施:-在给药前,对患者进行过敏史询问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对一些药物或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在给药前进行皮肤试验,确保患者对药物不产生过敏反应。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途径,避免给患者用过敏原。

处理措施:-在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时,立即停止给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如给予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等。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治疗,如给氧、输液、使用呼吸机等。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过敏等,下面是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感染预防和处理规范1.1 预防措施1.1.1 洗手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需洗手。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充分揉搓手部、指缝、指尖、指甲等处,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

需要消毒的情况下,应使用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1.1.2 保持清洁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确保操作场所无菌。

对于需要开刀的患者,应提前做好术前皮肤消毒,避免手术时污染。

1.1.3 避免交叉感染不同患者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不同患者的器械、药品等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1.2 处理规范1.2.1 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处理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

1.2.2 用药规范对于感染患者的用药,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同时,对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情况,应注意药物的种类和用法,避免滥用和误用。

出血预防和处理规范2.1 预防措施2.1.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应注意操作规程,避免误伤血管和其他组织。

2.1.2 控制出血点在出血点进行止血措施,如使用纱布、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1.3 术后观察术后应加强观察,如发现出血情况,应及时处理。

2.2 处理规范2.2.1 停止出血如发现出血,应及时控制出血点,如使用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2.2 使用止血药物对于严重的出血情况,可以使用止血药物过敏预防和处理规范3.1 预防措施3.1.1 了解患者过敏情况在操作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特别是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先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避免因为药物过敏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3.1.2 注意使用药物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使用。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向医生报告。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程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程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程概述本规程旨在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中预防和处理常见的并发症。

正确的操作技术和及时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导管相关并发症1. 插管伤害:插管伤害:- 操作前仔细检查导管的尖端是否完整和锐利,防止导管损伤黏膜。

- 选择合适大小的导管,不得过大或过小。

- 慢慢插入导管,避免过度力量。

2. 感染:感染:- 操作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洁净的手套和口罩。

-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注意导管口的清洁和消毒。

3. 血管破裂:血管破裂:-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要注意血管的直径和表面是否有异常。

- 慢慢穿刺,避免快速和过度的推进操作。

药物相关并发症1. 给药错误:给药错误:- 操作前核对病人身份及医嘱,避免给错药、给漏药或给药过量。

- 仔细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确保用药方法正确。

2. 药物过敏:药物过敏:- 在给药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

- 注意药物的途径,避免给过敏患者使用有过敏风险的药物。

技术操作相关并发症1. 病人不适:病人不适:- 操作前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症状和感受。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和处理病人的不适反应。

2. 操作错误:操作错误:- 操作前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熟悉操作流程。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和仔细,避免疏忽和错误。

并发症的处理措施1. 插管伤害:插管伤害:- 如果发生插管伤害,应立即停止操作。

- 保持导管处的清洁和敷料干燥,观察出血情况。

- 根据伤害严重程度,及时寻求医生或相关专科的帮助。

2. 感染:感染:- 如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停止导管使用。

- 进行必要的感染标本采集,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给药途径,以及规范的处理方法。

3. 血管破裂:血管破裂:- 如出现血管破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施行止血措施。

- 观察出血情况,如果持续出血或出血量较大,应寻求医生协助。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静脉炎预防: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

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③ 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先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 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⑤ 每次输液先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问询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处理:①即将赋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②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者土豆片湿敷20min/次,4 次/d。

2)液体渗漏预防:①妥善固定导管。

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③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④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对液体外渗者,予热敷、硫酸镁湿热敷等。

3) 皮下血肿预防:①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②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处理:可行冷敷或者热敷,每日1~2 次。

4)导管阻塞预防:①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③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将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预防:①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循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 ml 针管抽取0.1%肝素盐水2 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输液管输液。

②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可过长。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或检查时必须进行的操作,而在这些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并发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规范的介绍。

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确保穿刺部位清洁,采用无菌技术;-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防止发生压力伤害;-谨慎选择输液液体,避免发生过敏反应;-确保输液滴速调节正确,避免过速过慢;-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防止细菌感染。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发生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应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若发生外渗或血管穿破,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静脉通路;-若发生肢体麻木或触觉异常等症状,应及时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发生急性过敏反应或休克,应立即停止输液,予以抗过敏药物和抢救措施。

2.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遵循正确的导尿原则,确保导尿管的正确放置;-注意保持导尿通畅,定时排尿;-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尿液反流或外渗,应检查导尿管是否阻塞或脱落,及时处理和更换导尿管;-若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膀胱灼热感、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血尿、尿液浑浊、腹胀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尿液减少或停止排尿,应检查导尿管是否被阻塞,及时处理。

3.高压氧治疗:并发症预防规范:-仔细评估患者的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避免不适当的治疗;-确保高压氧舱内的安全性和无菌性;-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的稳定性;并发症处理规范:-若患者出现头痛、耳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减少治疗时间或压力,同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发生失去意识、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实施抢救措施。

以上是对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护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并发症。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下面是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其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静脉通路,如周围静脉、中心静脉或外周动脉等;-注射液体要过滤:使用过滤器可以预防微粒进入血液;-输液速度适中: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并发症处理:-漏液处理:如果出现漏液,及时检查输液管路是否松动或破损,重新固定或更换管路;-感染处理:观察局部红肿、温度增高等感染症状,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静脉炎处理:如果发现局部炎症、肿胀或有红线症状,应及时拔除输液针头,给予局部冷敷、局部药物点滴等治疗。

2.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按时清洗尿袋和输尿管,避免尿液积存导致感染;-选择尺寸合适的尿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尿管,避免压迫尿道引起损伤;-保持尿袋连接牢固:尿袋与尿管连接要牢固,避免尿液外泄;-注意封闭尿袋:定期更换封闭环、封闭贴或封闭装置,避免尿液倒流引起感染。

-并发症处理:-尿液外渗处理:检查尿袋与尿管连接是否松动,重新连接尿袋和尿管,如果尿袋损坏则更换新的尿袋;-尿路感染处理:观察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症状,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收集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尿结石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腰背痛、血尿等尿路结石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3.造口护理:-并发症预防:-保持造口通畅:定期冲洗和引流造口,避免分泌物积存导致感染;-贴实皮肤垫片:贴实皮肤垫片可以减少摩擦和皮肤损伤;-注意保护周围皮肤:定期检查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溃疡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感染处理: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及时使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皮肤损伤处理:如果发现周围皮肤有红肿、破损或溃疡等情况,应做好局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注射药物后外伤、出血:在注射药物时,应确保针头稳定,注药缓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外伤,注射后嘱咐患者轻轻按压穿刺部位。

(2)静脉局部感染:应在操作前洗手、消毒,穿刺前用无菌巾固定表皮,确保穿刺部位干净。

穿刺后应巡视穿刺部位,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3)静脉穿透或穿透床单:穿刺时应注意选择静脉较深部位,并在穿刺后检查针头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在床单或患者体内穿透针头。

2.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尿道出血:导尿前要确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过度扭转或插入的力度过大,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在拔除导尿管时要轻柔,避免拉伤尿道。

(2)尿道感染:导尿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洗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外科手术衣,使用无菌导尿包,而且要做好尿袋的消毒与更换,保持导尿管通畅,并经常巡视。

3.拔胃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恶心呕吐:在拔胃管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拔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和呕吐。

(2)反流性吸入:拔胃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避免管道内液体意外进入气管和肺部,可请患者深呼吸,且手指按压患者的套囊口,减少吸入风险。

4.换药、打针等操作的预防和处理:(1)药物过敏:在给患者新药物之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采用皮肤试验等方式进行鉴别,并在给药前对药物进行过敏试验。

(2)局部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常规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棉签等。

操作后要及时处理穿刺部位的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疼痛和紫癜:在打针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技术,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但要避免插入太深,从而引起疼痛和紫癜。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1.感染的预防与处理:a.在操作前进行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b.使用无菌工具和器械,避免污染。

c.对于有可能引起感染的操作,如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d.目视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红肿等感染迹象,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e.给予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根据病原体敏感性指导使用。

2.出血的预防与处理:a.在操作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例如凝血功能异常、抗凝药物使用等。

b.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和方法,避免创伤导致的出血。

c.快速、准确地止血,可以使用手法按压、止血带、止血胶带等措施。

d.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排出液体是否带血,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情况。

3.肺不张的预防与处理:a.术前积极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减少手术时对肺部的刺激。

b.拥有一套完整的通气方案,包括连续管道负压引流术后护理、床位坐位、吸痰等。

c.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检测胸部听诊和X线检查,发现肺部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d.鼓励患者积极咳嗽、深呼吸、活动,防止肺不张的发生。

4.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a.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卧床、严重疾病患者,应采取预防性措施,如使用压力支持袜、进行抗凝治疗等。

b.按照规范使用静脉留置针和引流管,避免损伤血管壁。

c.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d.监测患者的下肢水肿、疼痛等症状,定期观察肢体的温度和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除了以上具体的措施外,护士还应始终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早期征兆,遵守操作准则和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护士还要注重自身的技术和知识的提升,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目录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第一节口腔护理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1、动作要轻柔,正确使用开口器,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O.1%~2%双氧水含漱。

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

3、若出现口腔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

4、漱口液应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口腔黏膜。

二、窒息1、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行口腔护理时,应取侧卧位,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并在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

棉球不可过湿,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发现痰多时及时吸出。

2、如为活动义齿,操作前取下存放于冷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最好取坐位。

4、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5、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 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

三、吸入性肺炎1、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禁忌漱口,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可过湿,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2、病人气促、呼吸艰巨时,可给予氧气吸入。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小量退热剂;咳嗽咳痰可用镇咳祛痰剂。

第二节鼻饲护理一、腹泻1、每次鼻饲液量不跨越2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

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2~3 d症状可被控制。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3、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度(300 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一、简介作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技术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技术操作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容易引发并发症。

本文将就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进行阐述,包括预防和处理规范。

二、输液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静脉注射引发药物渗漏预防措施: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制剂稀释和输注速度控制,加强患者观察。

处理规范:停止输注,更换输液管路,及时处理导致渗漏的原因。

2. 静脉穿刺导致血肿或血管破裂预防措施:操作前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避免静脉抽吸力过大,穿刺后注意观察。

处理规范:停止穿刺,用纱布进行冷敷或用绷带进行包扎,观察是否需要做进一步处理。

3. 静脉输液发生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使用消毒剂消毒皮肤,观察静脉穿刺口的变化。

处理规范: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并做相应感染控制。

三、换药伤口护理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伤口感染预防措施:操作时保持手部和伤口的清洁,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处理规范:对感染进行抗菌治疗,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变化。

2. 伤口裂开预防措施:操作前评估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固定伤口。

处理规范:及时调整敷料,观察裂开情况并进行处理。

四、导尿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尿道感染预防措施:操作时采用无菌导尿管,保持外生殖器清洁。

处理规范:进行抗菌治疗,及时更换导尿管。

2. 导尿管堵塞预防措施:定期冲洗导尿管,保持尿液畅通。

处理规范:将堵塞的导尿管更换,或进行适当的冲洗。

五、口腔护理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牙结石形成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使用牙刷和牙膏进行清洁。

处理规范:定期到口腔科就诊进行牙结石清除。

2. 口腔黏膜损伤预防措施:操作时注意力度和角度,选用软毛牙刷。

处理规范:停止操作,观察黏膜损伤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六、胃管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胃管误吸预防措施:定期检查胃管位置,避免胃管脱出食道。

处理规范:及时拔出误吸的胃管,观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静脉输液操作的并发症:静脉炎:预防静脉炎的关键是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插管点干燥清洁,并注意静脉畅通。

如果出现静脉炎,应将患者的静脉通路重新选择,给予正确的抗生素治疗。

漏、溢液:在进行输液操作时要检查输液设备的连接是否紧密,输液器是否正确悬挂,避免引起漏、溢液。

如发现漏、溢液应及时更换输液器,并保持插管清洁干燥。

显微血管破裂:输液过程中应轻柔握持输液针头,避免过度压力,并密切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血管破裂迹象。

如发现血管破裂,应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点。

2.导尿操作的并发症:导尿困难:预防导尿困难的关键是保持导尿管的通畅。

在导尿前要注意洗手并选择适当的导尿器材。

如遇到导尿困难,应仔细检查导尿器材是否正确插入,以及是否有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尿管滑脱:导尿管滑脱的预防包括正确固定导尿管,定期检查尿管的贴合程度,并确保导尿袋的连接紧密。

如发现导尿管滑脱,应及时重新固定导尿管,并密切观察尿液流量是否正常。

导尿感染:预防导尿感染的关键是保持导尿器材的无菌状态,并遵循正确的插管和更换导尿管的时间规范。

如发现导尿感染,应进行尿液培养和抗生素治疗。

3.气管插管操作的并发症:喉痉挛:预防喉痉挛的关键是充分麻醉患者咽喉部位。

在进行气管插管时,要使用适当的喉罩和喉镜,并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发生喉痉挛,应停止插管操作并给予适宜的药物治疗。

栓塞:气管插管过程中应注意插管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栓塞的发生。

如发生栓塞,应立即停止气管插管并进行紧急处理。

计划外气管拔管:预防计划外气管拔管的关键是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管导管的稳定性。

如发生计划外气管拔管,应立即重新插管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上是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一些介绍。

护士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加强对操作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二)注射失败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

(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

(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流程1、预防1.1 认真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护士执行操作首先做到三查七对。

1.2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1.3血库的血存储不得超过21天,不要加温,护士取血的过程中不要过度震荡,造成溶血。

1.4为了预防输血反应,在输血的前15min内速度要慢,每分钟约20~3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按医嘱进行输血。

一般每分钟60~90滴,或在60~90min内输完400ml血。

库血取来后最好在室温下放置30min为宜,因有轻度输血反应暂停输血后,如放置超过4h的剩余血,不应再输给患者,因其可能被细菌污染。

1.5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反应,是否有烦躁不安、腰痛等症状。

1.6避免快速输入库存冷血,要严格掌握输血量,避免过量,严重贫血及易发生过敏的患者,在输血前首先静脉滴入地塞米松10mg,皮下注射盐酸异丙嗪50mg预防或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苯海拉明。

2、处理2.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2.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2.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

2.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2.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3、流程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二、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流程1、预防1.1 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肾功能、心功能不全者更应谨用,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所用药物更应谨慎。

1.2 注射室的环境要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1.3 对药前认真检查药品的外观情况。

1.4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1.5 注意输液瓶之间的配伍禁忌,调整好输液瓶的顺序。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精品阳新县人民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阳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二零一七年四月修订第三版感谢下载载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第二节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第三节皮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7)第四节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0)第五节肌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1)第六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2)第七节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3)第八节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7)第九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9)第十节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3)第十一节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6)第十二节雾化吸入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9)第十三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2)第十四节洗胃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3)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1、原因(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

(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牙龈出血持续不止。

3、预防和处理(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口。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1%-2%双氧水含漱;昏迷病人禁止漱口;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银尓通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较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指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来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

如静脉输液、留置导尿、伤口处理等。

在进行这些技术操作时,护士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妥善处理已经发生的并发症。

下面将就常见的一些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的介绍。

一、静脉输液操作的并发症1.静脉炎: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皮肤消毒和术前洗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静脉通道的定期更换。

处理方法包括轻轻揉搓发红、发硬、留置导管周围凋亡草芽组织,做湿热敷、给予抗炎、镇痛、补液等治疗。

2.静脉注射反应:预防措施包括事先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史,注意用药的速度和浓度,避免过快或过度浓缩。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液,观察患者症状,根据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二、留置导尿操作的并发症1.尿路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注意导尿管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尿管,饮水充足,维持尿液排除通畅。

处理方法包括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增加饮水量,适当调整导尿管位置等。

2.导尿管堵塞: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冲洗导尿管,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通畅。

处理方法包括用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用引流管解堵等。

三、伤口处理的并发症1.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术前皮肤消毒,无菌操作,术后伤口及时覆盖敷料等。

处理方法包括伤口清创,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合理选用敷料等。

2.出血:预防措施包括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出血情况,术后压迫止血,及时处理出血点。

处理方法包括用冷敷、压迫止血,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等。

四、其他常见操作的并发症1.气管插管操作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尺寸,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管道位置的固定。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插管,及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如气道梗阻、误吸等。

2.呼吸机操作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和模式,定期检查呼吸机使用情况,保持呼吸机畅通。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处理呼吸机故障,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感染预防:1.保持手卫生:操作前后、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液;操作时避免用手触摸患者暴露于外面的部位,避免污染。

2.使用无菌操作器械: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等无菌包装物品,确保患者断裂。

3.使用消毒剂:对于需要清洁和消毒的物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彻底消毒。

4.切断传染源:严格执行患者隔离措施,包括分离感染患者、正确使用隔离衣、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出血处理:1.预防感染:处理出血时要注意用无菌物品,避免感染。

2.高压止血带的使用:紧急情况下使用高压止血带,松解后也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准备止血药物和材料:在处理出血伤口之前,准备好止血药物和材料,以最短的时间内尽量迅速止血。

损伤预防:1.谨慎操作: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手势和操作程序,避免操作不当、手忙脚乱等导致的意外损伤。

2.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确保其功能正常,没有损坏。

对于需要替代或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维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整齐:维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清除可能导致滑倒、摔伤和其他意外事故的障碍物。

其他不良反应处理:1.观察患者状态: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提前准备常用药物和物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前准备可能需要使用的药物和物品,以便迅速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

3.及时干预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止操作和适当的护理干预。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常见并发症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医护人员应当经常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超全)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超全)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超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常遇到许多技术操作,如静脉注射、皮肤穿刺、留置导尿和高位肛塞等,这些操作若不正确或不规范,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

因此,护士在进行技术操作时,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更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注射1.预防并发症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但若不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易引起静脉炎等并发症。

进行静脉注射前,护士需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洗手、佩戴无菌手套、准备所需的药品和器材等。

2.并发症处理若发现患者在静脉注射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停止插管、给予局部抗炎处理、注意局部清洁等。

皮肤穿刺1.预防并发症皮肤穿刺是指通过皮肤某一部位穿刺皮下组织,以进行药物输液、血液采集、留置导管等操作。

在皮肤穿刺前,护士需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要求,如用70%的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并保证操作手法规范、快速。

2.并发症处理如果皮肤穿刺出现感染、渗血或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应立刻停止操作,结合症状和体征给予相应的护理处理。

留置导尿1.预防并发症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但若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容易导致膀胱创伤、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在留置导尿前,护士需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检查留置导尿的适应症、清洁留置导尿所需的器材等。

2.并发症处理如果出现尿液混浊、尿路感染等情况,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病情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高位肛塞1.预防并发症高位肛塞是一种常见的肠内营养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滴注速度,以免药物输注过快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2.并发症处理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滴注,对症处理,并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

综上所述,对于护士而言,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预防及处理 (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则停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不可在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 进针,需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原则
(六)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药液在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刻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 或被污染。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 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特别是静脉注射,以防气体进 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
注射原则
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护士必须严格遵守。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护士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护士 应洗手。
2、按要求进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并保持无菌。 皮肤常规消毒方法:用棉签蘸取0.5%碘伏或吉尔碘以注射点 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涂擦,直径在5cm以上,涂擦消毒两遍, 无需脱碘。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 的预防及处理
马义霞 2019.6.13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 的方法。主要特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 速升高,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易口服给药的患 者。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 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治 疗的需要,分为皮内、皮下、肌内、和静脉注 射。
(八)注药前检查回血 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注射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皮下、 肌内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针头重新进针。
注射原则
(九)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1、各种注射法分别有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求 2、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 处理的难度。
(十)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1、解除患者患者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体位,便于 进针。 2、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 慢并均匀。 3、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的针头,进针要深。 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在 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皮内注射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理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
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 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 (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 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 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按皮内注 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O.5cm的皮丘形 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临床表现
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 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 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3.预防及处理 (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询问病人饮
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二)虚脱 1.原因 (1)因病人对肌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注射时肌肉强
烈收缩,使注射时的疼痛加剧;由于病人身体虚弱,对于各种外来刺激 敏感性增强,当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 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 (2)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 硬结上、瘢痕处等,引起病人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
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皮下注射部位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原因 (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 (2)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大,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
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疼痛。 (3)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
游离神经末梢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变质、变色、 浑浊、沉淀、过期不可使用;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 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注射原则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不 可随意丢弃。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剂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注 射器应完整无损,不漏气。一次性注射器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切包装须密封无漏气。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 皮试,亦能减轻疼痛。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O.1ml)。 (6)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
或虚脱处理。 (8)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三)过敏性休克 1.原因 (1)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临床表现
由于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可引起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因周围血管 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 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 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皮肤过敏症状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 泻等。
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熳。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对以往晕针、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正确判 断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平卧,保暖,针刺人 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静脉推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