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Q1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疫情下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
2022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22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3fdb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7.png)
2022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022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下载。
点此下载2022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PDF电子版(可打印)。
2022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给定资料资料1“我已经两个多月没吃火锅了,今天真的非常解馋。
”2022年3月17日中午,C市李市长和市商务委主任一道“下馆子”,来到C 市某火锅店,用微信点单吃了一顿火锅。
“我们上周日重新开业,目前营业额已经恢复到往常的70%左右了。
”市长的这次“站台”,让火锅店总经理Y对接下来的复工复产充满信心。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全国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超60%,滞后于制造业。
服务业复苏,前提是复市,而复市的动力源于消费。
目前,各地疫情得到缓解,但消费者“出门”意愿仍不高,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L表示,消费者信心恢复还需要时间。
地方政府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市民“走出来”,让消费“旺起来”。
L坦言,餐饮、零售、住宿等行业涉及很多中小微企业,解决了商贸领域的复工复产问题,就解决了C市近半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
除了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近期,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扩大消费的重大举措,重点扶持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
在C市,为吸引广大市民走出家门,拥抱春暖花开,享受美好生活,C市商务委集中开展“十个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号召市民吃一碗小面、涮一次火锅、做一回美容美发等等,共同唤醒消费活力。
政府大力扶持,行业协会也不断为企业鼓劲出力。
2月底,C市小面协会和E平台共同呼吁C市小面“云复工”,不少堂食受影响的小店纷纷通过外卖复工复产。
3月初,C市商务委携手E平台,启动“一碗面叫醒一座城”活动,呼吁C市小面积极拥抱数字化升级。
为让消费端活起来,逐渐唤醒整个城市经济生态闭环,C市各级政府从提振消费信心入手,拿出“真金白银”,扶持商贸企业复工复产。
在C市渝北区,商贸企业得到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a679d36529647d26285203.png)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一、数据质量1、抽样设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抽样方案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
初级抽样单元(PSU)为全国除西藏、新疆、内蒙和港澳地区外的2585个市/县。
第二阶段抽样将直接从市/县中抽取居委会/村委会;最后在居委会/村委会中抽取住户。
每个阶段抽样的实施都采用了PPS抽样方法,其权重为该抽样单位的人口数(或户数)。
CHFS首轮调查的户数设定为8000——8500户。
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各阶段样本数设定如下:首先,根据城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末端抽样的户数(即从每个居委会/村委会抽取的户数)设定在20-50户之间,其平均户数约为25户;其次,在每个市/县中抽取的居委会/村委会数量为4;最后可以计算得到抽取的市/县个数约为8000÷(4×25)=80。
2、拒访率比较表2列出了CHFS与国内外调查数据拒访率的比较。
就国内调查而言,CHFS比CHARLS分别低3.75%、5.22%和6.19%。
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CHARLS的调查只涉及甘肃和浙江两个省份,而2011年CHFS调查涵盖25个省份,两者的拒访率进行直接比较可能存在偏差。
三个国外数据库都与CHFS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调查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家庭的资产、收入和支出等,尤其是SCF,是与CHFS直接可比的调查项目。
从表2可以看出,SCF、CEX和SHIW三个调查的拒访率都在25%以上。
与CHFS直接可比的SCF调查拒访率更是在30%以上。
这表明CHFS的拒访率与国外同类调查相比,处在很低的水平上,进一步表明了CHFS调查组织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3、人口统计学特征CHFS数据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数据非常一致,表明CHFS样本完全具有全国代表性。
表3的第一部分列出了CHFS调查的总人口数量、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以及经过权重调整后的城市人口比例。
与此对应,表3也汇报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国总人口、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2020-2021年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2020-2021年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593a760029bd64793e2c5a.png)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疫情下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 年度)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研究团队介绍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是西南财经大学于 2010 年成立的集数据采集 与数据研究于一身的公益性学术调研机构,包含中国家庭、小微企业和城乡治理 三大数据库。在数据采集上,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中心采用了分层、 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获取目标样本,结合实地走访和季 度电话回访采集样本数据,并自主研发了多个计算机系统,对样本的质量进行严 格审核。
1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摘要】 2020 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居民家庭财富变动状况,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共同开展了中国 居民家庭财富变动趋势及未来预期的调查。该调查主要围绕家庭财富 变化、未来预期及疫情对家庭决策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并于每季度 末展开调研,本报告主要基于四个季度的调研数据分析所得。 总体来看,在去年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下,家庭各方面的恢复情况向好。家庭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家庭收入 和家庭财富也稳步增长,家庭对下季度的财富和收入预期也均乐观, 家庭对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抱有信心。 报告发现,首先,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财富是中国家庭对抗疫情冲 击的关键因素。2020 年家庭财富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也好于工作稳定 性恢复速度。但也要注意到,不同群体间存在分化,高收入家庭财富、 收入及工作稳定性表现甚至好于疫前,低收入群体的表现堪忧。此外, 职业分化明显,自由职业的经济恢复状况较弱。 其次,家庭资产配置更加均衡,表现为低风险资产配置由疫情初 期的高涨逐渐回落至常态化,而权益类资产配置有所提升。数据显示, 近六成家庭为相对均衡类资产配置类型,且高学历或高收入家庭的资 产配置越均衡。研究发现,均衡配置促进家庭财富增加,也显著提升 投资收益水平。线上投资在普惠低资产、年老及五六线城市家庭的同 时,也促进了家庭的均衡化配置,并显著提高了家庭的投资收益水平。
2020-2021年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2020-2021年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5be6628bd63186bdebbc43.png)
疫情下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疫情下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2)【摘要】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居民家庭财富变动状况,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共同开展了中国居民家庭财富变动趋势及未来预期的调查。
该调查主要围绕家庭财富变化、未来预期及疫情对家庭决策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本报告主要基于二季度调研分析所得。
报告发现,首先,二季度家庭总财富和上季度基本持平,家庭资产配置趋于均衡。
疫情下,家庭整体偏好中低风险类资产,对高风险类资产投资意愿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对基金的投资意愿明显高于股票,该行为不受预期驱动或收入驱动,且增投基金的群体更为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因此可能是中长期行为。
另外,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逐年增加,疫情推动了线上理财需求的增长,线上理财具有明显普惠性质。
其次,消费负债、未来预期等对家庭的日常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日常消费是家庭需要信贷的主要原因,家庭消费负债增加,消费也同步增加,消费信贷对于消费有正面作用。
虽然家庭金融资产增加也带来了消费的增加,但家庭消费受经济的未来预期也影响较大。
最后,信贷的受众群体有明显下沉,但信贷资金并未进入股市。
疫情期间的信贷政策适度宽松,二季度低收入家庭中消费贷获贷难度明显低于一季度,说明信贷受众群体有所下沉。
另外,负债增加或减少的群体都没有增投股票的意愿,说明信贷资金并未流入股市;相比股票,负债增加的人更愿意投资定存类或保险类资产。
2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报告建议:1)鼓励线上理财服务发展,满足我国家庭不断增长的线上投资理财需求。
2)重视消费信贷对于消费的正面作用,大力支持消费信贷发展,尤其是和消费场景结合紧密的消费信贷产品。
3)鼓励扩大普惠型信贷服务,提高信贷政策的针对性,继续向相对下沉市场和弱势群体倾斜,尤其是四五线城市、农村等市场。
应发挥互联网在下沉市场触达和服务客户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模式,加强线上线下的机构合作。
疫情后消费复苏缓慢的典型表现、内在原因及政策建议
![疫情后消费复苏缓慢的典型表现、内在原因及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740d0e6a6c30c2258019e46.png)
疫情后消费复苏缓慢的典型表现、内在原因及政策建议作者:沈立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2期摘要:目前,我国消费复苏缓慢的现象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线上销售增长不足以弥补线下销售的下跌、服务消费恢复相对缓慢、北方地区消费复苏明显慢于南方地区等特征。
消费复苏缓慢的原因可归结为五大效应,即收入效应、分配效應、预防效应、偏好效应和挤出效应。
加快消费复苏的势头,需要加快复工复产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复苏;加大稳就业保民生力度,提升低收入居民收入;打好政策“组合拳”,营造鼓励积极的消费环境。
关键词:[HTK]消费复苏疫情经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持续回暖,但是,消费复苏滞后于生产恢复的现象依旧较为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国内大循环畅通的主要障碍。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疫后消费复苏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推动GDP增速尽快恢复至合理区间。
一、疫情后消费复苏缓慢的典型表现(一)从总体看,消费复苏相对缓慢,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恢复至合理区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在经历快速回升后遭遇瓶颈。
2020年1-2月,受疫情冲击,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跌205%。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速回升,截至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同比降幅收窄至-28%。
但是,5月份之后,消费回暖遇到明显瓶颈。
截至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虽然转正,但仅增长05%,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消费复苏缓慢严重制约了整体经济的恢复。
2020年第2季度,消费对GDP当季同比增长的贡献率出现罕见负值,为-733%,对GDP当季同比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下降至-235%。
由此可见,消费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整体复苏的主要障碍。
(二)从消费模式来看,线上销售虽增长较快,但不足以弥补线下销售的下跌受疫情影响,线下实物商品消费出现大幅下降,2020年1-8月,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63%。
2020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
![2020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310199cce2f0066f5332253.png)
2020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本文是关于2020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调查设计(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4)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2020年chfs数据按户口计算为0、36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0、513,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户籍概念)。
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
(5)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
pps(probabilityproportionatetosizesampling):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
pps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1)20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
2020-2021“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2020-2021“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d4d72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4.png)
2020-2021“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分析报告发展分析报告一、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短期和中长期的影响。
在疫情爆发初期,由于封锁措施的实施,许多企业停工,导致了经济活动的暂时停滞。
然而,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企业逐渐恢复了生产,经济活动也逐渐回归正常。
在中长期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疫情爆发,全球供应链受到了影响,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疫情也对消费者的消费惯和行为产生了影响,这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短期内,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措施,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在中长期方面,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外贸易的支持,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复苏。
在扶贫攻坚方面,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例如,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推动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等。
综上所述,尽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以应对这些影响。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中国经济有望逐渐恢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2020年1月以来,肺炎疫情在中国全国范围内蔓延,给14亿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困扰。
据报道,截止2月底,全国累计共有近8万例确诊病例和近3000例死亡病例。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的封城、限制出行、延期复工复学等一系列临时性政策。
尽管这些政策会对当前的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冲击,给人民的生活工作造成诸多不便,但它们将是我们最终取胜的关键。
然而,除了继续全方位动员应对疫情,我们必须要警惕和预防疫情向经济领域的蔓延,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造成冲击。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138d45b9f3f90f76c61ba6.png)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研究团队介绍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是西南财经大学于2010年成立的集数据采集与数据研究于一身的公益性学术调研机构,包含中国家庭、小微企业和城乡治理三大数据库。
在数据采集上,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中心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获取目标样本,结合实地走访和季度电话回访采集样本数据,并自主研发了多个计算机系统,对样本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核。
2019年,中心完成第五轮家庭金融入户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全国除新疆、西藏、港澳台外的29个省,340个县,1364个社区的34691户家庭。
样本具有全国和省级城市代表性,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填补了中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的空白。
此外,中心还积极运用收集到的一手数据开展相关领域的政策探讨和学术研究,服务于收入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宏观政策和国家治理改革的智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优势包括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家庭储蓄、消费与保险行为研究、中国家庭金融研究、中国住房市场发展研究、小微企业的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国基层治理研究、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城镇化系列问题研究等,在智库建设、社会服务、学术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心将以“让中国了解自己,让世界认识中国”为宗旨,树立“学术研究国际一流,政策研究国内领先”的目标,力争成为有重大社会及业界影响力、公信力的调查、研究和咨询机构。
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是蚂蚁金服集团内部战略分析和学术研究机构,围绕普惠金融行业发展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重大问题,以及数字金融理论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展战略分析、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等工作。
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广泛与国内外政策和学术界展开数字金融前沿性联合研究,通过大数据建立一系列指数产品和分析模型,构建以数据实验室为主体的研究开放平台,为学术研究提供实证分析支持,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理论思考,为公共决策提供量化分析参考。
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
![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6505a807fd5360cbb1adbe6.png)
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家庭财富变动状况,我们开展了居民家庭财富变动趋势及未来预期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方式,问卷投放渠道为支付宝 APP,投放对象为支付宝活跃用户。
投放时间为 2021 年 5 月 20 日到 6 月3 日,共回收 31 033 份问卷。
为增强样本代表性,本研究按照国家统计局20________ 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各省各年龄段人口结构对样本进行权重调整。
在计算各年龄段的比例前,剔除了 20 岁以下的人口数和 60 岁以上的人口数,剔除了和的人口,共得到 28 413份有效问卷。
以下为主要调查结果。
一、疫情下家庭理财需求改变,风险管理意识增强水(一)部分家庭财富持续缩水根据家庭的财富变化情况构造指数发现,2021 年二季度家庭财富指数为 99.9,说明总体上家庭财富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但低收入家庭(年收入 5 万元及以下)和自由职业者家庭财富继续缩水,且缩水程度有所加深,财富指数分别从一季度的 63.4 和78.2 下降至二季度的 55.6 和 69.2。
(二)相比股票,家庭对基金的投资意愿明显较高通过比较不同金融资产水平家庭未来一季度的股票和基金投资意愿发现,各组家庭的基金投资意愿指数均高于股票投资意愿指数(见图 1)。
这说明相比股票,家庭更倾向于基金的投资。
可见,疫情使家庭更加理性,经历重大外部风险的个体降低了个人风险。
而且,家庭增投基金的行为可能是中长期行为。
分析^p 发现,经济恢复预期对家庭增投基金的行为无影响,即不是预期驱动导致的家庭偏向基金类资产。
同时,家庭增投基金的行为也不是资产驱动,资产增加或减少,家庭都倾向于投资基金;此外,也不是收入驱动,收入变动与基金投资没有同增同减。
进一步我们发现,增投基金的群体更为年轻化和高学历,即 30 岁以下年轻群体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群体的基金增投意愿更高(见表 1)。
因此,家庭增投基金的行为很可能是中长期行为。
2020-2021年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2020-2021年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5be6628bd63186bdebbc43.png)
疫情下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疫情下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2)【摘要】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居民家庭财富变动状况,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共同开展了中国居民家庭财富变动趋势及未来预期的调查。
该调查主要围绕家庭财富变化、未来预期及疫情对家庭决策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本报告主要基于二季度调研分析所得。
报告发现,首先,二季度家庭总财富和上季度基本持平,家庭资产配置趋于均衡。
疫情下,家庭整体偏好中低风险类资产,对高风险类资产投资意愿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对基金的投资意愿明显高于股票,该行为不受预期驱动或收入驱动,且增投基金的群体更为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因此可能是中长期行为。
另外,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逐年增加,疫情推动了线上理财需求的增长,线上理财具有明显普惠性质。
其次,消费负债、未来预期等对家庭的日常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日常消费是家庭需要信贷的主要原因,家庭消费负债增加,消费也同步增加,消费信贷对于消费有正面作用。
虽然家庭金融资产增加也带来了消费的增加,但家庭消费受经济的未来预期也影响较大。
最后,信贷的受众群体有明显下沉,但信贷资金并未进入股市。
疫情期间的信贷政策适度宽松,二季度低收入家庭中消费贷获贷难度明显低于一季度,说明信贷受众群体有所下沉。
另外,负债增加或减少的群体都没有增投股票的意愿,说明信贷资金并未流入股市;相比股票,负债增加的人更愿意投资定存类或保险类资产。
2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报告建议:1)鼓励线上理财服务发展,满足我国家庭不断增长的线上投资理财需求。
2)重视消费信贷对于消费的正面作用,大力支持消费信贷发展,尤其是和消费场景结合紧密的消费信贷产品。
3)鼓励扩大普惠型信贷服务,提高信贷政策的针对性,继续向相对下沉市场和弱势群体倾斜,尤其是四五线城市、农村等市场。
应发挥互联网在下沉市场触达和服务客户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模式,加强线上线下的机构合作。
2023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5篇
![2023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f0b1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c.png)
2023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5篇第1篇示例:2023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家庭金融状况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3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多元化,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逐渐优化,金融知识水平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优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逐渐优化,家庭资产的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保险等金融工具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相比于传统的银行存款,更多的家庭开始关注证券市场和基金市场,寻求更好的资产增值方式。
保险产品也逐渐走进家庭,成为家庭金融资产的一部分。
家庭对于风险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保险产品的购买数量和种类也在逐年增加。
数字货币等新型金融产品也日益受到关注,一些家庭开始涉足数字货币投资,以寻求更高的资产回报。
二、金融知识水平提升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金融知识的学习和提升。
2023年的调查显示,相比于过去,家庭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所提升,更多的家庭开始注重金融规划和理财规划。
不少家庭通过参加金融知识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金融投资水平,更加理性和谨慎地进行资产配置和管理。
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型金融科技也为家庭金融知识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
家庭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金融产品和市场信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
移动支付的普及也使家庭更加便捷地进行消费和理财,提高了金融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三、新挑战与应对尽管中国家庭金融状况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方面,金融市场波动风险仍然存在,不少家庭对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仍有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一些家庭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意识不足。
一些家庭可能会盲目跟风炒股、投机投资,导致投资损失。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家庭风险意识和理性投资意识,是未来家庭金融管理的重要方向。
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
![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675670476eeaeaad0f3305a.png)
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作者: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0年第04期【提;;要】為全面深入地了解居民家庭财富变动状况,我们开展了中国居民家庭财富变动趋势及未来预期的调查。
该调查主要围绕家庭财富变化、未来预期及疫情对家庭决策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
研究发现,首先,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和自由职业群体的影响更大。
其次,疫情改变了家庭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受疫情影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家庭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疫情也使得家庭的消费从单纯的线上购物向线上服务转变;收入不确定叠加日常开支的增加,家庭的负债尤其是消费性负债需求增加。
最后,疫情改变了家庭资产配置的方式。
疫情使家庭更注重储蓄,从而增加了资产配置的需求。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还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家庭财富;家庭消费;储蓄;资产配置本次调研采用线上调研方式,投放渠道为支付宝APP,投放对象为支付宝活跃用户。
投放时间为2020年2月21日到3月10日,共回收30688份问卷。
为增强样本代表性,本研究按照国家统计局2015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各省各年龄段人口结构对样本进行权重调整。
在计算各年龄段的比例前,剔除了20岁以下的人口数和60岁以上的人口数,剔除了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共得到28640份有效问卷。
一、家庭资产负债和收支变动趋势(一)家庭财富变化趋势1.一季度家庭财富略有上升,受疫情影响近二成家庭的财富减少很多相比上季度(2019年10月-12月),绝大多数家庭的财富变动不大。
具体看,有34.4%的家庭财富水平没有变化,另有16.7%的家庭财富值略有减少,26%的家庭财富值稍有增加。
但是也有近二成(18.9%)家庭受疫情影响,家庭财富严重缩水。
也有部分家庭(4%)财富增幅较高。
根据家庭的财富变化情况构造指数,指数取值范围在0-200之间。
指数以100为参照基点,大于100表示(相比上季度)增加(上涨),小于100表示(相比上季度)减少(下降);。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df11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5.png)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私人财富也迅速增长。
本文将对中国私人财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私人财富的总体规模。
根据中国亿万富翁报告,截至2020年底,中国拥有总财富达到95.4万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了12.8%。
这个数字令人印象深刻,说明中国的私人财富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
中国私人财富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个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机会。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其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这也为个人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支持。
最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私人财富的增长提供了机会。
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市场的繁荣使得个人可以通过投资实现财富的增值。
然而,中国私人财富的分配不均问题也日益凸显。
尽管中国拥有众多亿万富翁,但大部分财富仍然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根据报告,中国拥有超过10亿人民币的富豪数量为1863人,相较于总人口数来说是一个微小的比例。
这表明财富的分配不平衡问题仍然严重。
这一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因素,需要中国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未来,中国私人财富的发展将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关键。
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仍然广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其次,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将对私人财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正在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产业的转变。
这将为更多人提供创富机会,同时也可能改变财富的分配格局。
此外,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将为私人财富的增长提供新的机遇。
为了实现私人财富的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改革和创新政策。
首先,加强贫富差距的调控,通过更加公平的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得财富的增长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
其次,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个人投资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环境。
中国家庭财富分布的极化特征
![中国家庭财富分布的极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734ab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5.png)
中国家庭财富分布的极化特征作者:王晶董日宇高艳云来源:《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04期摘要:基于CFPS 2010—2020年的調查数据,借助相对分布法分析我国家庭财富极化的变动趋势,并借助分位数回归和Oaxaca-Blinder分解分析了财富分布结构变化的内在成因。
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家庭财富极化存在扩大的趋势,且财富的极化主要是从中等水平转向下尾部,存在严重的下层极化。
分阶段的分析发现,财富的极化以2010—2018年为主,2018年以后财富分布的极化现象明显减弱。
根据财富极化微观成因的分解发现,低财富群体禀赋结构的改善能够有效抑制下层极化,而上层极化的缓解主要来源于系数效应的作用。
2018年以来,家庭收入的提高、农村人口减少以及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都减弱了财富向下极化的趋势,财富的城乡差距和教育回报抑制了财富的向上极化。
从城乡内部的分解发现,教育回报对财富极化的作用在农村家庭并不显著,健康水平则是影响农村财富极化的重要因素。
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财富调整政策应该关注到中产家庭的脆弱性,增加中低财富家庭的财富积累途径,促进中产阶级的壮大和稳固;抑制财富向下极化的趋势应该强调低财富群体禀赋结构的优化,而减弱上层极化应该注重对财富差距和财富回报的调节。
关键词:财富极化;相对分布;结构效应;成因分解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24)04-0070-14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4.00.034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家庭财富得到了迅速积累,但在财富积累过程中财富差距也持续扩大,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推进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近十多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家庭财富最主要构成的房地产行业也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家庭财富的积累机制和财富分布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4bba6d387fd5360cba1adb60.png)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4年1月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摘要我国最富有10%家庭拥有社会总财富%,资产分布严重不均。
虽然,过去两年,中等资产阶层财富增长明显高于其他阶层,但其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仍然很低。
中等资产阶层财富增长主要是因房产。
房产价值的增长对家庭财富增加的贡献超过70%。
在对我国富裕家庭的研究中发现,前1%富裕家庭的总资产、净资产、年收入均远高于前5%富裕家庭。
也就是说,财富更多的集中在少数家庭中。
与普通家庭相比,前5%资产富裕家庭的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经营,其家庭消费是普通家庭的倍,但在教育支出上的差距则高达5倍以上。
富裕家庭资产构成中,工商业资产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金融市场的参与上,富裕家庭的参与率和有贷款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并且在借出款市场上也非常活跃。
1.家庭财富的分布中国家庭资产分布极为不均。
每个分位数上资产说明有多少百分比的家庭低于此资产。
例如,从表1,2013年全国资产10分位数为万,表明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或90%的家庭资产高于万元。
在50分位数上的资产值即为中位数,表明有一半的家庭资产低于该数,另有一半的家庭资产高于此。
2013年全国资产中位数为万。
表1报告了10-90分位数上的全国及城市和农村的家庭资产情况。
从全国来看,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
对资产最多的家庭而言,有10%的家庭资产多于万。
最高的90分位数家庭资产是最低的10分位数家庭资产的倍,是中位数家庭资产的倍,可以看出我国家庭资产分布非常不均。
其中,城市地区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而有10%的城市家庭资产多万,中位数为万。
农村地区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10%的家庭资产高于62万,中位数13万。
表1 各分位家庭资产状况2013年2011年全国城市农村全国城市农村10分位17,35022,40014,00018,565 22,100 15,400 20分位50,750104,40031,25046,250 90,650 30,650 30分位103,900203,69956,55091,800 151,100 55,700 40分位169,300306,67190,900135,300 213,410 87,805 50分位252,200422,950129,600191,700 310,950 117,65060分位362,680577,955180,400276,930 454,600 161,80070分位523,200808,015248,450404,650 755,500 222,750 80分位812,2501,205,900362,000718,900 1,231,900 320,000 90分位1,542,0102,224,850619,8291,647,350 2,616,850 536,480表1同时给出资产在2011年的分位数情况,来比较各分位数上资产变化情况。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基本情况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基本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8fefa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f.png)
3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起源
首先,宏观经济状况 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
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政策因素对家 庭金融资产的影响也
较为显著
最后,金融市场的波 动也会对家庭金融资
产产生影响
发展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 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
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
谢谢欣赏
主讲:xxx
14
5 结论
结论1中国家庭金融来自产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 杂,影响因素也日益多样化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 2 不断深化,中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将继续保持
增长态势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 3 扩展,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等新型金融产
品将继续受到家庭的欢迎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关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 4 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家庭的财富增长
B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 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家庭 收入和财富水平将继续提高,金 融市场活跃度也将增加
C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互联网 支付、互联网理财等新型金融产 品将继续受到家庭的欢迎
D
同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外资银行、 外资保险等外资金融机构也将进 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家庭提供更 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0XX
中国家庭金融资 产基本情况
目录
-
01 资产规模 02 资产结构 03 影响因素 04 未来趋势 05 结论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基本情况
1 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
根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 (2020)》的数据显示,中国家 庭金融资产总量达到109.4万
2021中国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2021中国贫富差距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4343daa32d7375a517804a.png)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日前发布。
这份来自25个省份的268个县共1200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报告,涉及
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多个方面。
家庭人均财富14万
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
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
数据的对比揭示了中国家庭财富存在的两个差距:
一是城乡差距——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
二是地区差距——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从数值上看,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为187793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30708元和74513元。
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
区的1.44倍和2.52倍。
尽管报告公布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超过14万元,但由于城乡、地区、
行业差距的存在,不少人觉得这个平均数与自己的实际感受有不小的差距。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这是
基尼系数自2009年以来连续第7年下降,但仍然超过国际公认的0.4贫富差距警
戒线,收入分配存在的失衡值得高度关注。
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居民收入数据时首次采用了中位数。
相关专家表示,中位数是数据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后处于最中间的数值。
平均数受少数高收入数据的影响大于中位数,贫富差距越大,平均数就越大于中位数。
因此,下一步,更多运用中位数有利于更科学地反映居民收入的真实情况。
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Word可编辑版)
![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Word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2e47e05a8102d277a22f1e.png)
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是为探讨和分享应对复杂大环境的金融良策,由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联合成立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制作完成的,是一种公益性学术调查研究机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以供大家参考! 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5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报告的发现包括,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
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储蓄分布的差异,广大民众并不缺少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在住房资产方面,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市场想象和世界平均水平。
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市价与成本之比为4.4,城市住房收益可观。
该报告历时三年,对全国25个省份、80个县、320个社区进行了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438份,调查成果将建成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领域的基础性数据库,与社会共享。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接反映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是美联储投入巨资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长期性调查。
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为直观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状况,甚至将本因2021年进行的调查提前到了2009年。
而我国,之前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收入前10%家庭储蓄占比74.9%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全国范围收集并统计家庭金融行为的微观信息,主要包括:住房资产和家庭金融财富、家庭负债和信贷约束、家庭保险与社会保障、家庭支出与收入等方面内容。
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目前,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日益成为世界的焦点。
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但效果甚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情下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1)研究团队介绍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是西南财经大学于2010年成立的集数据采集与数据研究于一身的公益性学术调研机构,包含中国家庭、小微企业和城乡治理三大数据库。
在数据采集上,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中心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获取目标样本,结合实地走访和季度电话回访采集样本数据,并自主研发了多个计算机系统,对样本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核。
2019年,中心完成第五轮家庭金融入户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全国除新疆、西藏、港澳台外的29个省,340个县,1364个社区的34691户家庭。
样本具有全国和省级城市代表性,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填补了中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的空白。
此外,中心还积极运用收集到的一手数据开展相关领域的政策探讨和学术研究,服务于收入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宏观政策和国家治理改革的智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优势包括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家庭储蓄、消费与保险行为研究、中国家庭金融研究、中国住房市场发展研究、小微企业的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国基层治理研究、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城镇化系列问题研究等,在智库建设、社会服务、学术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心将以“让中国了解自己,让世界认识中国”为宗旨,树立“学术研究国际一流,政策研究国内领先”的目标,力争成为有重大社会及业界影响力、公信力的调查、研究和咨询机构。
【摘要】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不仅关乎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也对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居民家庭财富变动状况,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金服研究院共同开展了中国居民家庭财富变动趋势及未来预期的调查。
该调查主要围绕家庭财富变化、未来预期及疫情对家庭决策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
报告发现,首先,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和自由职业群体的影响更大。
受疫情影响,这部分群体的工作稳定性下降,工资性收入也严重下滑,家庭面临可支配现金流不足而家庭财富缩水的问题。
其次,疫情改变了家庭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受疫情影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家庭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疫情也使得家庭的消费从单纯的线上购物向线上服务转变;收入不确定叠加日常开支的增加,家庭的负债尤其是消费性负债需求增加,但部分群体存在获取难度大的问题。
最后,疫情改变了家庭资产配置的方式。
疫情使家庭更注重储蓄,从而增加了资产配置的需求;家庭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有所加强,对中低类风险投资品和保险类产品更加青睐;在投资方式上也更加多元,线上理财需求增加。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报告建议:1)多途径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自由职业群体的生活保障。
如展开对低收入群体和自由职业群体的经济援助计划;稳定低收入群体和自由职业群体的就业市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覆盖面。
2)多举措并行提振家庭消费需要。
如加快推动商业、商家进行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生活平台建设;应用财政补贴或消费券的手段,使之成为提振消费的有效措施和促进生产的放大器;鼓励扩大普惠型消费信贷,为居民提供适度的流动性支持;以及全面支持数字消费信贷发展。
3)开展以围绕家庭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理财服务。
如顺应家庭资产配置需求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提升家庭储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推动财富管理服务向围绕家庭风险管理综合理财服务发展,帮助普通家庭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理财规划;大力发展线上化理财和投顾服务发展,推动财富管理服务“普惠化”;顺应居民保险资产配置需求,鼓励发展商业健康险、网络互助等行业。
目录一、家庭资产负债和收支变动趋势 (1)(一)家庭财富变化趋势 (1)1.一季度家庭财富略有上升,受疫情影响近二成家庭的财富减少很多 (1)2.不同群体的家庭财富出现分化 (1)3.家庭房产价值整体增加,主要是高金融资产组和高收入组 (4)4.家庭金融资产缩水可能是家庭财富缩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7)5.工商业经营家庭现金流良好,盈利情况上出现小幅亏损 (12)6.影响家庭财富变动的因素分析 (14)(二)家庭负债变化趋势 (15)1.家庭的总负债水平增加,有27.8%的家庭负债增加 (15)2.家庭经营性负债和消费性负债增加,房产负债减少 (15)3.从群体看,低金融资产和低收入家庭的负债有所增加 (16)4.家庭信贷需求及获得情况 (19)(三)家庭收支变化趋势 (28)1.家庭工资收入下降,大额支出基本不变,但日常支出增加 (28)2.除具有稳定职业或中高收入群体外,其他家庭工资性收入均减少 (29)3.中低收入及自由职业群体的工作稳定性下降 (31)4.从日常支出看,低收入和工作不稳定群体的增幅较高 (32)5.疫情严重地区的工资性收入大幅下降,日常支出大幅增加 (34)二、家庭未来预期 (35)(一)物价预期 (35)1.相比上季度,本季度物价总体上升,指数值为153.7 (35)2.各城市的物价水平均有较高幅度的上升 (35)3.预期未来3个月本地物价仍是上升的,指数值为130.3 (36)(二)房产价值预期 (36)1.预期未来3个月房产价值变化幅度较小,房价预期指数为104.9 (36)2.疫情严重地区预期房价走弱,而其他地区预期房价略微上涨 (37)3.各城市预期房价上涨,且非一二线城市房价预期相对较高 (37)(三)股市预期 (38)1.预期未来3个月股市波动不大,股市预期指数为100.7 (38)2.金融资产水平或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对股市更有信心 (38)3.疫情严重地区家庭的股市预期也较为悲观,指数值为93.0 (39)4.不同资产家庭的股市和房价预期有差别 (39)(四)预期投资品购买指数 (40)1.预期未来3个月购买高风险类投资品和低风险类投资品会略有增加 (40)2.各地区预期会增加对高风险投资品或低风险投资品的购买 (40)(五)金融资产价值预期 (41)1.预期未来3个月家庭金融资产价值微增 (41)2.预期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也存在分化现象 (41)3.疫情严重地区的家庭预期金融资产价值下降 (42)(六)家庭财富预期 (42)1.预期未来3个月家庭财富略有上升 (42)2.预期家庭财富分化,低金融资产或低收入家庭的财富预期指数仅75左右 (43)3.自由职业群体的家庭财富预期缩水幅度较高 (43)4.疫情严重地区的家庭预期财富缩水较严重 (44)5.相比无工商业家庭,有工商业家庭预期财富基本不变 (44)6.影响家庭财富变动预期的因素分析 (45)三、疫情对家庭的影响 (46)(一)经济恢复预期 (46)1.多数家庭对经济恢复较为乐观 (46)2.需警惕部分家庭乐观情绪带来的风险 (46)3.疫情严重地区家庭预期经济恢复时间较长 (47)4.相比非工商业家庭,工商业家庭对经济恢复预期较为乐观 (48)(二)疫情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 (49)1.疫情使得家庭更偏向储蓄,而不是消费 (49)2.疫情显著增加家庭对保险类资产的配置倾向 (50)3.高金融资产及高收入群体的保险类配置意愿更强 (51)4.疫情对家庭的住房投资意愿影响不大,但在不同群体间呈现分化 (52)5.多数家庭的海外资产投资意愿降低 (53)6.仅高金融资产家庭的高风险类投资意愿增加 (53)(三)疫情对家庭消费与投资方式的影响 (54)1.疫情显著增加家庭的线上消费或投资意愿 (54)2.年轻家庭对线上消费和线上投资的方式认可度较高 (56)3.高收入和高学历群体的线上消费意愿更强 (57)4.高金融资产家及高收入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更强 (58)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59)(一)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和自由职业群体的影响更大,需多途径加大其生活保障 (59)1.低收入群体和自由职业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 (59)2.多途径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自由职业群体的生活保障 (60)(二)疫情改变了家庭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提振家庭消费需要多举措并行 (61)1.疫情改变了家庭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61)2.提振家庭消费需要多举措并行 (62)(三)疫情改变了家庭资产配置方式,综合理财服务推动家庭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63)1.疫情改变了家庭资产配置的方式 (63)2.应开展以围绕家庭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理财服务 (64)附录1:调研基本情况 (66)附录2:数据基本介绍 (67)附录3:指数编制方法 (69)一、家庭资产负债和收支变动趋势(一)家庭财富变化趋势1.一季度家庭财富略有上升,受疫情影响近二成家庭的财富减少很多相比上季度(10月份-12月份),绝大多数家庭的财富变动不大。
具体的,有34.4%的家庭财富水平没有变化,另有16.7%的家庭财富值减少一点,26.0%的家庭财富值增加一点。
但是也有近二成家庭受疫情影响,家庭财富缩水严重,从数据看,有18.9%的家庭财富减少很多。
另外也有部分家庭财富增幅较高,这部分家庭占比约4.0%。
根据家庭的财富变化情况构造指数,指数取值范围在0-200之间。
指数以100为参照基点,大于100表示(相比上季度)增加(上涨),小于100表示(相比上季度)减少(下降)1。
由此得到本季度家庭财富指数为102.42,代表一季度家庭财富是略有上升。
图1家庭财富变动分布2.不同群体的家庭财富出现分化(1)超五成金融资产或年收入5万及以下的家庭报告其财富减少相比高金融资产组或高收入组家庭,低金融资产组或低收入组家庭中有更高比例的家庭报告其家庭财富减少,即低金融资产组或低收入组的家庭财富受疫情1指数具体构造方法:分别将选项“减少很多、减少一点、基本不变、增加一点、增加很多”赋值为-100、-50、0、50和100分,根据index=100+ration1*100+ration2*50-ration3*0-ration4*50-ration5*100;指数值大于100表示相对上季度有增加,等于100表示相对上季度基本不变,小于100表示相对上季度有所减少。
2根据各组家庭的财富水平进行了加权调整。
影响较严重。
从数据看,超五成金融资产或年收入5万及以下的家庭报告其财富减少,其中有34.6%的金融资产5万及以下的家庭报告其财富减少很多,35.2%的年收入5万以下的家庭报告其财富减少很多。
图2家庭财富变化(按金融资产分组)图3家庭财富变化(按税前年收入分组)根据各组家庭的财富变动分布构造指数。
家庭金融资产水平或收入水平越高,家庭财富指数越大,意味着高金融资产水平或高收入水平家庭的财富水平增幅较大,而低金融资产水平或低收入水平家庭的财富水平增幅较小。
从具体的指数值看,金融资产或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家庭,其财富整体是增值的(财富指数大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