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古代私塾学堂名称大全
古代私塾学堂名称大全
1、湘云书院:位于湖南植物园旁,属于当地的一所私立书院,
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
2、常州渤海书院: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任教,是中国江南以文
化传统最为悠久的书院之一。
3、桐乡群贤书院:是江苏省书院之一,建立于1337年,在中国
古典文化传统中享有盛誉。
4、滑县择优书院:位于河南省,建于晚清,是晚清全国最著名
的书院之一,拥有着持久的文化记忆。
5、魏县晋书院:被誉为“南北书院第一品”,是七国学府之一,始建于晋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6、磁县刘公书院:建于元朝,主要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刘子
舆所创建,至今营运不断。
7、吉水佛学院: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是元代重要的私立学府之一,当时作为研究佛学的重要中心长期受到重视。
8、江山大学: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建于元代,历史悠久,被誉
为“三等一大学”。
9、溧阳宜民书院:位于江苏省,源自南宋皇帝宇文觉宗的官立
书院,始建于元朝,历经千年沧桑。
10、潞河书院: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始建于元朝,具有1200多
年历史,为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古代学府。
古代有涵养的书院名字
古代有涵养的书院名字
古代的书院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下面是一些古代有涵养的书院的名字:
1. 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教育机构之一,始建于唐代,其后一直延续到清朝。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学术界的领袖机构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学府”。
2. 东林书院:东林书院是宋代著名学者欧阳修所创办的一所书院。
这所书院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聚集了一批著名的文化人物,如苏轼、苏辙、王安石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
3. 肄业堂:肄业堂始建于南宋,是以“蒙育为基,游学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书院。
这所书院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特色。
4. 龙门书院:龙门书院始建于元代,是一所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书院。
这所书院的特色是以文学、历史、哲学等为主要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5. 闵庄书院:闵庄书院始建于明代,是一所以“诚信、自强、立身、成德”为根本的书院。
这所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是中国古代教育
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着名书院荟萃(2012-11-19 20:07:06)标签:杂谈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
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
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
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
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
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
培育了大批楚才。
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
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
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
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
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希望有所帮助!中国古代四大书院1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lù)书院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
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
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
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
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
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
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嵩(sōng)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
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
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
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宋代风格书院案例
宋代风格书院案例宋代风格书院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学术研究和教育为目的的机构,也是士人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宋代风格书院案例:1. 庐山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是宋代最早的大型书院之一。
庐山书院建筑规模宏大,由多个院落和教学楼组成,是宋代士人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2. 翰林书院: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是宋代知名的书院之一。
翰林书院建筑雅致,环境优美,以教育士人为主要任务,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学士。
3. 东林书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宋代最有名的书院之一。
东林书院以儒家经典为教学重点,培养了众多文学家和政治家,对宋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龙门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宋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龙门书院建筑庄重古朴,是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艺术的重要场所。
5. 岳阳书院: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宋代重要的书院之一。
岳阳书院建筑宏伟壮观,是培养士人才能的重要场所。
6. 林泉书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宋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林泉书院环境幽雅,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培养了许多文人学士。
7. 云峰书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宋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云峰书院建筑精美,以儒家经典和文学艺术为教学重点,培养了许多文学家和政治家。
8. 文岳书院: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学派的发源地,也是宋代最有名的书院之一。
文岳书院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学士。
9. 乌程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宋代重要的书院之一。
乌程书院建筑宏伟,环境优美,以儒家经典和文学艺术为教学内容。
10. 洛阳书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宋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洛阳书院建筑庄重古朴,以儒家经典和文学艺术为教学重点,培养了许多文学家和政治家。
这些宋代风格书院不仅在建筑风格上有所特色,更重要的是它们为当时的士人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书院不仅是知识的宝库,也是人才的摇篮,对于宋代以及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_排行榜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_排行榜4、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3、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
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具影响力的书院。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
2015年3月13日,应天书院被列入“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古代完备的书院,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国最美的十大书院
中国最美的十大书院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
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1],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时。
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
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
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
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清王枚《睢州志·公署》:“今之州署为旧时洛学书院。
书院创于雍正时刘公蓟植,后没于水。
道光时马公移建于署西袁氏(袁可立)宅,与州署邻。
”直到庚子后新政,庚子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瓦解。
丽正书院洛阳丽正书院,在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由玄宗李隆基颁诏,。
于东都洛阳明福门外建立,是收集、整理全国各种图书典籍,撰写国史时政,奏献筹策建议,举荐治世良才,溶藏书、研究、举贤为一体的全国最早、最大的一所官办书院。
书院成立后,集中全国一批著名文人、学者在此任修书、侍讲等事,张说总其事。
它虽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那种聚徒讲学机构,但它孕育了以后渐起的各类书院“培养人才”、“研究史籍”的学风,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群星璀灿的基石,在我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叛乱,攻陷东都洛阳,纵兵大掠。
次年,安禄山在洛阳谮称大燕皇帝。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于洛阳宫内,继皇帝位。
同年,郭子仪收复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井于次年攻破洛阳。
上元二年(761年),唐朝借回纥兵收复洛阳。
中国最著名的10大古代书院
中国最著名的10大古代书院中国最著名的10大古代书院第1名: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它面对双溪河,背靠峻极峰,西依少室山,东临万岁峰,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环境幽美,景色宜人。
嵩阳书院创建于484年(北魏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605年(隋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
2010年8月作为“天地之中”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第2名: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
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
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
第3名: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
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第4名:石鼓书院,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故名。
初,唐朝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的左侧。
宪宗元和年间,州人李宽筑屋山巅,读书其中。
宋太宗至道三(997年),州人李士真请求郡守在这里建立书院,招收生徒讲学,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
《文献通考》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
仁宗时一度荒废,到南宋孝宗时,因旧址复院扩建,规模益增,迄宁末不废。
朱熹曾为之作记。
第5名:东林书院,在明代众多书院中,最著名的书院是东林书院,院址在江苏无锡城东门,原为北宋教育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后即在该地建书院,该院亦称”龟山书院“。
东林书院是当时重要的一个文化学术中心,并形成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振,时称“东林党”。
第6名:白鹿洞书院距九江市区30公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三千亩,古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2012-11-19 20:07:06)标签:杂谈书院, 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 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既是教育中心, 又是学术文化中心,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
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
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 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 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
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 师生各抒己见, 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自学能力。
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 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 下诏设丽正书院, 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 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 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 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咸平二年(999), 州守李允则扩建, 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
宋真宗时期, 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 祥符八年(1015), 宋真宗召见周式, 赐"岳麓书院"题额, 于是"书院称闻天下, 鼓简登堂者不绝", 学生增至数百人。
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 绵延927年, 历宋、元、明、清四朝, 原名不变, 直到现在已越千载, 真不愧为"千年学府"。
培育了大批楚才。
在南宋时, 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 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 当时学生达千人, 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 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
该院从南宋到清代, 名人辈出, 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 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
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 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 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
书院集锦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地理坐标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现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面向全球招生。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
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
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座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2000年开始,白鹿洞书院每年出版一本《中国书院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
武夷精舍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
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
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
他所创立的学派史称朱子学(闽学),汇集了当时主要的儒学学派(濂学、洛学、关学)之大成。
他始创"四书学",即把儒教创始人孔子、孟子和他的学生曾参、子思的经典论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成一个系列。
中国历史上5大书院
中国历史上5大书院
No.1武夷书院
武夷书院,即武夷精舍,初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现建筑为2001年在清康熙年间重修的精舍遗址上复建。
No.2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始建于南宋,现建筑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修建,多为明清建筑。
No.3 洙泗书院
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
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
现建筑多为明清所建。
No.4 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位于杭州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
现书院为2002年在明清原建筑基础上重修。
No.5 莲池书院
莲池书院因莲花池得名,古莲池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初建于1227-1234,后因地震而严重损毁,直到明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
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奉旨创办,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学府。
直到1903年停办,先后存在长达170年之久。
从唐代开始,各朝各代的那些著名书院
从唐代开始,各朝各代的那些著名书院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但是唐代之前的朝代就已出现了一些古代学校或与之相关的事物。
譬如,夏代有国家性质的"序"和地方性质的"校";商代不但王都有教育机构——"大学小学",地方也有学校;春秋战国时期,儒释道构成后来书院的主流文化内涵;秦代郡县普遍设有地方官学——"学室";汉代的鸿都门学成为后来专科教育的源头,辞赋取士是隋唐科举制度诗歌选拔的前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教育上"继汉开唐"的新时期,如施行"九品中正制";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隋炀帝下诏要求各地推举具有十个方面才能的人到中央,其中的"文才秀美"科就是后来的进士科。
可以说,唐代之前的朝代是书院的萌芽期。
那么,从唐代开始,各朝各代都有哪些著名的书院呢?一、唐代的书院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
有了前代办学的基础、雕版印刷术的熟练利用、经济的繁荣、国家的长久稳定,科举制也就得到发展并完善,书院也随之正式出现。
开元五年,唐玄宗任命马怀素专门负责国家图书,并且组织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编纂国家藏书,设乾元院。
随后,乾元院迁至太子正宫丽正殿,名称改为"丽正书院"。
随后东宫、京师、东都三所丽正书院也改名为"集贤书院"。
后来又创立了华清宫、兴庆宫集贤书院。
然而,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如是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
"可见当时的书院并非讲学的场所,而主要负责图书工作,且具有国家"智囊团"的功能。
由于政府对书院的提倡,民间书院也日渐发展起来,逐渐由聚书活动转向讲学,负起向社会传播文化知识的责任,拥有藏书、讲学双重功能,最为典型的是龙溪松洲书院,创办于唐中宗景龙二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的讲学场所,教授儒家经典与礼仪。
中国历史有名的书院有哪些
中国历史有名的书院有哪些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是指传统的中国学术机构,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其中许多书院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中国历史有名的书院的介绍。
一、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唐代大儒欧阳询的祖居地。
欧阳询是唐代的书法名家和文学家,他的书法被誉为“气度雄浑,风骨摄人”,他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兰亭序》、《九思录》等都是文化名作。
白鹿洞书院是欧阳询先生研习书法的地方,也是后人对欧阳询的纪念之地。
二、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创立于北宋太祖建隆年间,始称为“建隆书院”,后改名为“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创办者是皇室子弟朱熹,他是宋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岳麓书院在宋代时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曾经多次被朝廷评为“天下第一书院”。
三、白鹿原书院白鹿原书院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是中国著名的书院之一。
传说白鹿原书院建立于唐代,原名“沐皮书院”,后更名为“白鹿原书院”。
白鹿原书院是宋代李清照的祖居,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她的作品《如梦令》、《声声慢》等一直被人们传唱。
四、扬州瘦西湖书院扬州瘦西湖书院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故居。
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其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经典作品至今仍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传诵。
五、安源路书院安源路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
安源路书院成立于宋朝,它是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代表之一。
安源路书院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院”,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所列的历史书院都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场所,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不仅为后人遗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竟然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在这里毕业的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竟然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在这里毕业的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具体指的是:
(1)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即应天府学院,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遗址南湖畔,现为商丘著名景区。
创始人为五代后晋时期的商丘人杨悫,出自应天书院的历史名人有: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2)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于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于北宋时期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为历史上最古老的书院之一。
清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魏源;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湘军创建者及统帅曾国藩;晚清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将领左宗棠等均曾在岳麓书院受教。
(3)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经在此讲书办学。
(4)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
古时,程颢、范仲淹、司马迁、朱熹等均在此讲学,为古代历朝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之所。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书院之名起于唐开元六年(718)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集贤殿书院。
置学士,掌刊刻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是政府的秘书机关。
北宋有六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始于唐李宾客隐读,盛于南宋朱熹复兴,绍隆于明清,有千余年历史,坐落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约10公里处的后屏山南麓。
原址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
根据文献记载,“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
后来李渤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楼建亭,引泉植花,遂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取名白鹿洞。
唐代(公元618-907年)时。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
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建立了“庐山国学”;宋(公元960-1127年)初扩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
太平兴国二年(977)诏赐国子监刊“九经”。
南宋朱熹为南康军守,手订学规,讲学其中。
明清仍为书院。
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
白鹿洞书院有着幽静的环境,宽敞的院舍,颇具实力的师资,求知若渴的生徒;它有完整的教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资生徒读书的图书,教学经费所需的学田。
因此,在它兴教以来,延续时间达1000余年,曾为封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北门外石鼓山。
山似半岛耸立于蒸水与湘水汇合处,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宋至道三年(997)衡阳郡人李士真创建书院,景佑二年(公元1035),钦赐“石鼓书院”匾额,与当时的睢阳书院、白鹿书院齐名,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集孔孟学说之大成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此讲学,使石鼓又空前为之一振。
还有政治家范成大、文天祥、军事家、词人辛弃疾,思想家王夫之等分别到紫游览或讲学,并吟成不朽的诗篇,镌出不可磨灭的碑记,详尽生动地描绘了石鼓的形胜。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
中国古代的十大书院!
中国古代的⼗⼤书院!这些古⽼的书院是我国传统⽂化的载体和见证,⽽且风景秀美,各有千秋。
想不想去参观参观那些古代学霸⽣活的地⽅呢?1. 湖南岳麓书院岳麓⼭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门前悬挂有⼀副楹联,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的岳麓书院。
2 .登封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南麓,背靠峻极峰,⾯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之阳⽽得名嵩阳书院。
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不俗。
3 .江西⽩⿅洞书院⽩⿅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五⽼峰南麓后屏⼭下,唐代很多⾼雅之⼠来此读书。
宋初扩建书院,现在书院建筑主要为明清修建。
⽩⿅洞书院位于庐⼭五⽼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书院”之誉。
4 .河南应天书院应天书院的前⾝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应天书院⼈才辈出。
著名政治家、⽂学家范仲淹等⼀批名⼈名师在此任教,显盛⼀时,应天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持续之久,⼈才之多,居四⼤书院之⾸。
5 . 衡阳⽯⿎书院⽯⿎书院主要建筑有武候祠、李忠节公祠、⼤观楼、七贤祠、合江亭、禹碑亭、敬业堂、棂星门、朱陵洞等,位于⽯⿎⼭南⾯。
明代杨慎为禹碑作释⽂亦置于此。
6 . ⽆锡东林书院东林书院,亦名龟⼭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
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弟、知名学者杨时(号龟⼭)长期讲学的地⽅。
“东林书院”名称来历与杨时游庐⼭时所写“东林道上闲步”这⾸诗有关。
7. 福建武夷书院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年所建,为其著书⽴说、倡道讲学之所。
有仁智堂、隐求室、⽌宿寮、⽯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时⼈称之为“武夷之巨观”。
8 .江西鹅湖书院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县鹅湖⼭北麓,始建于南宋,现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47年)修建,多为明清建筑。
四周有⼭有溪,环境幽雅。
9. 浙江丽泽书院丽泽书院为南宋著名思想家、⽂学家、教育家吕祖谦讲学会友之所,设于宋乾道初。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所书院,有的是教育机构,有的是会有会客场所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所书院,有的是教育机构,有的是会有会客场所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是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
宋代书院的兴起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时,出现了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
到了南宋书院发展成熟,由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
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
但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受朝廷忌讳,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尽毁天下书院。
满清入主中国,继续抑制书院。
雍正十一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
直到庚子后新政,诏令将书院改制为学堂,书院制度瓦解。
丽正书院•唐开元十二年建于东都洛阳明福门外,是收集、整理全国各种图书典籍,撰写国史时政,奏献筹策建议,举荐治世良才,集藏书、研究、举贤为一体的全国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所官办书院。
集中全国著名文人、学者在此任修书、侍讲等事。
它孕育了以后渐起的各类书院“培养人才”、“研究史籍”的传统,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发展的基石,在我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杨悫所创办。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侵,书院毁于战乱。
岳麓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出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一、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二、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门口挂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
三、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
从方位格局上看,白鹿书院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白鹿书院建筑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白鹿洞书院享有“海内外第一书院”之誉,并被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
四、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刷题巩固古人常把对联镌刻在门扉上。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一副名联最有可能出现在()的正门上。
A.岳麓书院B.石鼓书院C.应天书院D.石鼓书院【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常识。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即楚材晋用的典故,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本意是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
清朝嘉庆年间,袁明曜任岳麓书院山长。
门人请他撰题大门联,袁明曜以“惟楚有材”为上联让大家来对,大家正沉思未就,门生张中阶至,有人告以门联之事后,张中阶即应声对说:“于斯为盛”。
众人皆赞好,师生合撰的这一联,就这样成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联。
这就是这副名联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2012-11-19 20:07:06)标签:杂谈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
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
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
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
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
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
培育了大批楚才。
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
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
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
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
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
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四个高1.6米、宽1.2米大字。
左右两廊有清慕容正焕所书“整洁严峻”刻字石壁。
讲堂屏风正向刊张村撰《岳麓书院记》。
讲堂前中庭双侧有半学斋、讲授斋。
半学斋之西为“湘水校经堂”。
讲堂后建有御书楼,楼前有拟栏、汲泉两亭。
书院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
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粪奏废书院,改成湖南高档学堂。
民国元年废学堂,拟在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未成。
1926年,复以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
后被日军飞机两次轰炸,炸毁斋舍及御书楼。
1945年后,柳士英等曾主持修复.1981至1986年大修后,已复旧不雅.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即紫阳书院:设在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之阳(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为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该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一所书院。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哲学家与教育家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相继在该院讲学。
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院规,对后人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博学、审问、愤思、明辨、笃行等,教育人要多请教、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
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山东峰,原为嵩阳寺。
宋代著名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环境幽美,为读书胜地。
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
“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
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
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
”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一日游嵩阳书院时曾赋诗以赞。
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有五进院落组成。
首为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
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
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
嵩阳书院历朝并置有学田,以充书院费用。
“程门立雪”的典故源于嵩阳书院。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而留下“程门立雪”美谈的地方,正是位于河南省的嵩阳书院。
睢阳书院,即应天府书院。
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原址在河南商丘县城。
范仲淹曾在该院讲学。
睢阳书院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
“学子不远千里而至”、“ 远近学者皆归之”。
北宋政权建立后,实行开科取士。
因这里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真宗帝大为嘉叹,正式赐额为“ 睢阳书院”。
范仲淹来睢阳书院求学、后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户,并担任睢阳书院掌学主教。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睢阳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
庆历三年(1043 年)改为南京国子监。
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国子监同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武夷书院,即武夷精舍,初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全面复建于2001年,位于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
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
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
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
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
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
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
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
明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
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
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
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
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
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
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
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鹅湖书院:宋代著名书院之一,地处江西铅山县北。
南宋淳熙二年由著名学士吕祖谦邀集当代著名学者陆九渊和朱熹进行了一次学术研讨,原想调和二者的学术之争,不意二人会间各执一理,相争不下,并赋诗相互责难,形成一场真正的学术辩论会,这就是历史上的著名的“鹅湖之会”。
白鹭洲书院: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区东部,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绿洲,这就是著名的鹭洲。
白鹭洲位于吉安市区城东的赣江之中,长一点五公里,宽零点五公里,为一梭形绿洲,由江水挟带泥沙沉积而成,形似白鹭,洲上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成为百鸟栖息之所。
东南洲头的绿树丛中,有两座重檐杰阁、岿然耸立的古楼,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一的风月楼和云章阁。
白鸳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南宋吉州知州江万里所建。
南宋名相文天祥曾就读于该院。
洙泗书院:在今山东泗水县。
古代著名讲学之所。
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
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
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
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
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
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
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
东林书院:在明代众多书院中,最著名的书院是东林书院。
院址在江苏无锡城东门,原为北宋教育家杨时讲学之所。
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后即在该地建书院。
该院亦称”龟山书院“。
东林书院是当时重要的一个文化学术中心,并形成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振。
石鼓书院,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故名。
初,唐朝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的左侧。
宪宗元和年间,州人李宽筑屋山巅,读书其中。
宋太宗至道三(997年),州人李士真请求郡守在这里建立书院,招收生徒讲学。
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
《文献通考》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
仁宗时一度荒废,到南宋孝宗时,因旧址复院扩建,规模益增,迄宁末不废。
朱熹曾为之作记。
泰山徂徕书院北宋初年山东境内最早、最著名的书院。
山东徂徕书院,开启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序幕,代表了儒家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流动着儒家文化的风骨,它在齐鲁文化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有这些,不仅对于中国古代书院史的考察,而且对于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