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摘要: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与设备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2.测量过程3.数据处理与分析五、实验报告要求六、注意事项正文:【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工程测量是研究和应用测量理论与技术,对各种工程项目的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及物理特性进行测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门学科。

实验中将涉及到测量误差的计算与分析,以及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

【实验仪器与设备】1.全站仪2.经纬仪3.水准仪4.测距仪5.测量标尺6.其他辅助工具【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仪器,确保仪器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2.熟悉实验流程,了解各步骤的操作要点。

3.确定实验场地,做好安全措施。

【测量过程】1.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

2.使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

3.使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

4.记录测量数据,整理测量成果。

【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测量误差,分析误差来源。

2.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终测量结果。

3.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报告要求】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包括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分析结果。

2.绘制实验成果图,清晰展示测量结果。

3.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实验纪律,确保实验安全。

2.爱护实验仪器,正确使用和存放。

3.注重实际操作,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

工程测量与监理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与监理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与监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与监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工程测量与监理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独立完成工程测量与监理任务,具备初步的工程测量与监理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使用,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以及地形图的绘制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工程监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包括工程监理的、计划、控制、协调等基本工作内容。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测量仪器,能够独立进行工程测量工作;使学生能够根据工程监理的要求,制定监理计划,进行监理工作,能够独立完成监理报告的编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献身工程测量与监理事业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职业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和工程监理两大部分。

工程测量部分包括:测量基本概念,测量仪器的使用,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地形图的绘制与应用。

工程监理部分包括: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的,监理的计划,监理的控制,监理的协调,监理报告的编写。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相结合。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案例分析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测量仪器。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工程测量与监理》教材;实验设备: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多媒体资料:包括地形图、监理报告等实例资料。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第5版教材中涉及的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和有效数字的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工程中的基本测量工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数据处理的技巧,准确计算测量结果,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设计简单的工程测量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3. 培养学生对工程测量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工程建设的热情。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提高其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单位制和坐标系统等,重点讲解第5版教材中第一章内容。

2. 测量仪器及其使用:详细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测量数据处理: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有效数字处理及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重点阐述第三章内容。

4. 测量方法及应用:讲解地面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

5. 工程测量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如控制网建立、地形测绘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全野外数字测图法
利用全站仪、GPS-RTK等测量设 备,在野外直接采集地形特征点 的三维坐标,通过数据传输、处 理、编辑等步骤,生成数字地形
图。
摄影测量法
利用航空或地面摄影技术,获取 地面的影像资料,通过解析或数 字摄影测量处理,提取地形特征
信息,生成数字地形图。
地图数字化法
将已有的纸质地形图通过扫描仪 等设备转化为数字图像,再利用 专门的软件对图像进行矢量化处 理,提取地形特征信息,生成数
04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概念与分类
控制测量的定义
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建立和维护一个具有统一坐标系统 和高程系统的控制网,为后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等提供基准。
控制测量的分类
根据测量目的和精度要求,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 控制测量主要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而高程控制测量则确定控制点的高程。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测量任务,并具备了一定 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学习态度与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方法得当,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及时完成课后 作业和课程设计任务。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建议继续深入学习工程测量学 的相关知识,包括高级测量技 术、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 与数据处理等,以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道路中线测设实践
在校园内选择一条道路,进行中线测设实践,包括控制点的布设、中线点的测量和道路中 线的绘制等。
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检查、平差计算和精度分析等,评估道路中线测设的精度 和可靠性。同时,结合道路设计参数和要求,对道路中线进行合理性分析和优化调整。

精密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精密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精密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够掌握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精度和准确度等关键概念。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各类精密工程测量工具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实际测量操作,并正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分析测量数据,识别和处理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精密测量实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精密工程测量科学的兴趣,认识到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准细致的工作作风。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设计针对高年级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偏向应用技术类,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操作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特点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工程技术感兴趣。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目标的实现,旨在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精密工程测量基本概念: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和基本要求,结合课本第一章内容,阐述精密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讲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和影响,引入课本第二章内容,学习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精密测量工具与设备:介绍常见的精密测量工具、仪器和设备,如游标卡尺、千分尺、激光测距仪等,结合课本第三章内容,分析其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4. 实际测量操作:依据第四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包括直线测量、角度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等,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2)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2)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铁道工程测量是铁路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铁路线路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

在掌握实际测量技能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并完成一个实际的铁道工程测量任务。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铁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2.认真分析、合理设计并综合运用测量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进行工程测量任务设计的能力,增强其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三、设计内容3.1 任务背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新建的高速铁路正在进行施工,无线电通信OC驱动器(轨枕应力监测设备)必须在隧道内问题区域安装。

学生需要完成测绘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并根据OC驱动器的尺寸安排合适的位置,确保其正常使用。

3.2 设计要求1.按照测量任务要求,设计详细的测量方案;2.安排工作队伍,明确工作任务分工;3.参与测量工作,收集所有必要数据;4.按照合适比例,编写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测绘图,确定OC驱动器的安装位置;5.制定安装方案并写出安装报告。

3.3 设计过程1.研究测量任务要求,确定测量范围、目的和任务的具体要求;2.制定测量方案并进行方案评估;3.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方案;4.按计划安排机器设备和现场工具准备工作;5.进行实地实测,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6.编制测绘图和安装方案,并撰写测量报告。

四、设计要点1.明确设计目标,围绕设计目标开展测量工作;2.坚持实践导向,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3.坚持科学设计,严格遵守测量规范和标准;4.讲究工作方法,加强沟通合作,全面协调工作各方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设计成果1.测绘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图;2.OC驱动器的安装方案和安装报告;3.测量数据处理分析报告。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铁道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还培养了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 掌握不同测量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3. 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传播规律,学会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各类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工程测量操作;2.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完成测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3. 能够运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工程测量中与他人沟通协作;2.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兴趣,认识其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概念:包括测量、测量误差、精度与准确度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测量仪器与使用: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水准测量:讲解水准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角度测量:介绍角度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距离测量:讲解距离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测量数据处理:分析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教授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7. 工程测量案例: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设计初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设计初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设计初探作者:杨晓梁来源:《职业》2011年第13期《建筑工程测量》是众多建筑类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更是测绘、土木、路桥、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研讨,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初见成效,故撰此文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课程整体设计理念与原则《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整体设计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不断探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程整体设计主要内容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设定是以未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测量员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能够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并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能够利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熟练使用全站仪进行各种测量工作;能够掌握地形图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进行道路施工和建筑施工的各种测量工作。

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本领的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知识目标:①理解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②了解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及各种测量仪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并能够熟练使用;③掌握小区域控制测量理论和实施方法;④掌握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及其放样的基本原理;⑤掌握建筑工程和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⑥了解测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

2.课程内容设计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设计思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由两部分组成,即60个学时的课程教学和1周的整周实训。

本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本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本工程测量方案范文本工程的测量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准备、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一、前期准备1.详细了解工程的设计要求、测量任务和测量目的,明确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2.调查研究场地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现场情况,了解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3.确定测量的基准系统和参考系,如国家大地坐标系和相对高程系统等。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任务书,明确各个测量任务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要求。

2.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其性能和精度满足测量要求,并进行校准和检定。

3.安排有经验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制定测量人员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计划。

4.根据测量任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和测量网,并进行先验测量和控制测量。

三、测量过程1.进行现场布置和标志,确保测量点的准确定位和标志,清理现场杂物,确保测量环境的整洁。

2.根据测量任务书的要求,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进行实测,如经纬度测量、线路测量、平面坐标测量等。

3.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记录,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合理安排测量的时间和顺序,根据测量任务书的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四、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辅助资料的整理和压缩,如照片记录、测量记录等。

2.进行数据的校正和过滤,检查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3.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平差和配准,通过数据的平差和配准,得到测量结果的最终精度。

4.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编制测量报告,详细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包括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测量方法和过程的描述、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等。

本测量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 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领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测量基本概念:测量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控制。

2. 测量仪器的使用: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地测量方法: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建筑测量等实地测量方法和技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绘图,熟练使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利用校内或外实地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测量课程设计,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授。

2. 实验室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 课外实习:组织学生到工地或测绘机构进行实地实习,增加实践经验。

4.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通过期中、期末考核、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多组织讨论交流,加强学生参与度。

3. 教学效果: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结合《工程测量》教材进行教学,辅以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2. 实验室设备:利用校内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3. 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4. 实习基地:与测绘单位或工程公司合作,提供实地实习基地。

七、教学安排1. 每周3课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 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 素养
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完整性:测量数据的完整 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效率性:测量的效率也是 评价的重要标准
创新性:测量方法的创新 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团队合作:团队成员的合 作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报告撰写:报告的撰写质 量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考核方式和内容
考核方式:包 括理论考试和 实践操作两部

理论考试:包 括选择题、判 断题、简答题
等题型
实践操作:包 括测量仪器的 使用、测量数 据的处理、测 量结果的分析

考核内容:包 括测量原理、 测量方法、测 量仪器的使用、 测量数据的处 理、测量结果
的分析等
反思和改进建议
评价标准:明 确、合理、可
操作性强
考核方式:多 样化,注重实 践操作和团队
协作
反馈机制:及 时、有效,有 助于学生改进
数据采集:按照测量计划进行现场数 据采集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得出测量结果
结果评估: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判 断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方案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测量方案 进行优化和改进
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工具:测量杆、测绳、测距 仪等
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经纬仪等
准备步骤:检查仪器和工具 是否完好,是否需要校准
实践经验和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意义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中职)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中职)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建筑 CAD》和《建筑制图》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建筑测量仪器进行建筑工程的测绘、放线和竣工测量等能力,为后续《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等课程学习,及取得测量员、放线工等职业资格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 学时,5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建筑工程测量实践能力的训练,围绕建筑施工、质量检测、工程监理等工作岗位,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构建学习项目任务,确定本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整体考虑教学单元间的层次梯度、逻辑结构。

以工程勘测规划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测量为路径,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到学习任务中。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建筑测量仪器,具备识图用图、放线验线和竣工测量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1.掌握高程控制测量和平面控制测量基本原理,能利用测量仪器进行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熟悉高程测设、角度测设、距离测设方法;2.具备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并运用常见工程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测设、变形监测的能力;3.能识读建筑总平面图,并依图进行建筑物轴线定位、楼层标高和墙体标高的测设与控制;4.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5.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及团结协作的精神;6.通过工程测量员(四级)技能鉴定考试并取得四级证书。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1032023适用专业:五年制市政工程技术专业(540601)课程类别:□A类(纯理论课);B)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课程性质: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教学时数:124学时总学分数:7.5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工程测量》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是在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道路工程勘测、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设计思路《工程测量》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和具有一定的测量仪器操作与测绘计算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时体现出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通过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测量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市政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工程测量》课程知识选择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按基于工程施工过程测量工作岗位对知识、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测量职业资格标准(交通部测量工行业职业标准),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测量职业岗位的知识内容进行选择,初步形成了《市政工程测量》课程的知识内容。

②《工程测量》课程技能培养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的测量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按照“学习领域型”课程的开发步骤,确定测量工作过程测量能力和素质。

在测量技能培养时采取与市政施工过程中的路基施工测量、路面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等要求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体现《市政工程测量》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先修课程:无4. 学时安排:48学时5.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学基础1.1 测量概述1.2 测量坐标系1.3 测量误差2. 第二章水准测量2.1 水准仪及使用2.2 水准测量原理2.3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3. 第三章角度测量3.1 经纬仪及使用3.2 角度测量原理3.3 角度测量成果整理4. 第四章距离测量4.1 钢尺测量4.2 光电测距仪及使用4.3 距离测量成果整理5.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5.1 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5.2 误差理论5.3 测量平差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2. 实践教学:安排现场实习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提高实际测量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

2. 仪器设备:水准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测量仪器。

3. 教学软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实习成绩:现场实习表现,占总评的30%。

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成果,占总评的40%。

4.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评的10%。

六、第六章地形图测量与绘制6.1 地形图概述6.2 地形图测量方法6.3 地形图绘制与输出七、第七章施工放样7.1 施工放样的基本原理7.2 施工放样的方法与步骤7.3 施工放样误差分析八、第八章工程控制测量8.1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8.2 控制测量方法与仪器8.3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九、第九章矿山测量9.1 矿山测量概述9.2 矿山测量方法与仪器9.3 矿山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十、第十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应用10.1 卫星定位技术10.2 激光测量技术10.3 数字测量技术10.4 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地形图测量与绘制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大桥施工控制网优化技术设计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班级:测绘13-2班姓名:学号:环境与测绘学院2017年1月12日目录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台、桥墩放样方案设计 (1)1 课程设计目的与背景 (1)2 工程概况 (1)2.1大桥概况 (1)2.2已有测绘成果 (2)3 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 (2)3.1相关测量规范 (2)3.2等级、精度要求 (2)4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4)4.1 桥梁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法 (5)4.2 桥梁施工控制网布设的特殊要求 (6)4.3桥轴线必要精度 (7)5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8)5.1首级平面控制网优化设计 (9)5.1.1首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一 (9)5.1.2首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二 (14)5.1.3首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三 (18)5.1.4三种方案比较 (22)6次级控制网优化设计 (22)6.1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一 (22)6.2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二 (26)6.3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三 (27)6.4三种方案比较 (28)7 高程控制网优化设计 (28)7.1观测与计算 (29)7.2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一 (32)7.3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二 (35)7.4 精度对比 (37)8 桥墩放样方案 (37)8.1 桥墩中心放样方法 (37)8. 1.1桥墩中心放样方案一 (38)8.1.2桥墩中心放样方案二 (41)8.2精度对比 (44)9 课程设计总结 (44)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台、桥墩放样方案设计1 课程设计目的与背景在桥梁工程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任务是直接为施工服务。

测量放样的前提除了要有内业计算资料外,还要满足施工放样精度要求,控制点密度适当,图形结构良好的施工控制网更是必不可少,而且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和精度等级更直接影响桥墩放样点位的精度,从而更构成了桥梁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更科学地设计与布设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桥梁施工控制网显得极为重要。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测量仪器;掌握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方法;熟悉工程测量的步骤和流程。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角度、距离、高程的测量;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点位坐标和图形尺寸;能够阅读和分析测量图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测量学基本概念:测量概述、测量原理、测量坐标系等。

2.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仪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3.角度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等。

4.距离测量:钢尺测量、光电测距、全站仪测距等。

5.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全站仪高程测量等。

6.工程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等。

7.测量数据处理:误差理论、数据平差、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理论基础。

2.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测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测量学知识和实例。

5.实际工程案例:收集和整理实际工程测量案例,用于案例分析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桥梁平面控制网设计
1. 概述
以矿大北门的桥为原型,假定北门河流宽,现准备修建一条跨河大桥,桥梁轴线位置自定,控制点自选。

桥梁平面控制网分两级布设。

首级控制网主要控制桥的轴线;为了满足施工中放样每个桥墩的需要,在首级控制网下要加设一定的差点或插网,构成第二级控制。

由于放样墩台的精度要求较高,故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应不低于首级网。

2. 桥轴线长度精度与桥梁墩台定位精度的确定 (1)桥轴线长度精度
设计该大桥钢梁长度为100m,而由5个20m 长的节间所组成。

《铁路钢桥制造规
(一般取2 mm )对n
L 和支座安装容许误差(7mm 每跨(联)钢梁安装后的容许误差为:
对于钢板梁及短跨(≤64m )简支钢桁梁、钢筋混凝土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等. 长度拼装误差按规范取为:±L/5000
每跨(联)钢梁安装后的容许误差为:± 有14跨,则全长极限误差为:± 取1/2极限误差为中误差,则全桥轴线长的相对中误差为:md/D=ΔD/2D =1/90032 由此,便可根据《测规》的“控制测边网的等级和精度”的规定来选择施测的测边网等级。

本网按二等级的精度要求布网施测。

桥梁墩台中心放样的精度要求
桥墩中心位置偏移,将为架设造成困难,而且会使墩上的支座位置偏移,改变桥墩的应力,影响墩台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因此,建立控制网不但要保证桥轴线长度有必要的精度,而且要保证墩台中心定位的精度。

工程上对放样桥墩的位置要求是:钢梁墩台中心在桥轴线方向的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

根据“控制点误差对放样点位不发生显著影响”的原则,当要求控制网点误差影响仅占总误差的1/10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分析如下:
设M 为放样后所得点位的总误差; 1m 为控制点误差引起的点位误差; 2m 为放样过程中所产生的点位误差
则:()2
2122
2211m m m m m M +=+=
式中:21m m 〈,将上式展开为级数,并略去高次项,则有:
⎪⎪⎭⎫ ⎝
⎛+=2221221m m m M
若控制点误差影响仅使总误差增加1/10,上式括号中第二项应为,既得:
2
2212.0m m =
由上式解出2m 代入(☆)中得:
M m 4.01=
由此可见,当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的放样误差为总误差的倍时,则1m 使放样点位总误差仅增加1/10,即控制点误差对放样点位不发生显著影响,同时易知
M m 9.02=。

现在,若考虑以桥墩台中心在桥轴线方向的位置中误差不大于作为研究控制网必要精度的起算数据,由(☆)计算,要求mm M m 8204.04.01=⨯≤〈。

此即为放样墩台中心时控制网误差的影响应满足的要求。

由此算出放样的精度2m 应达到的要求是
mm M m 18209.09.02=⨯=〈。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3. 控制网设计及优化
网形及精度统计表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平面已知点数个2
优化设计模拟控制点成果表
优化设计模拟数据精度表
点位误差
点间误差
37158 46
3A128 09
62 47 40
65148 29
6B 24 07
67119 17
5B101 01
52 75 28
53107 25
46162 20
47135 29
43 17 55
8B158 20
86 70 26
84 10 10
4.控制网优化设计总结
桥轴线相对边长中误差1/ 76万远远小于1/90032,故桥轴线相对边长中误差满足设计要求;
控制点点位误差(最大点)小于8mm,故控制网点位误差满足设计要求;
控制网采取三角控制网,测量采取测边观测方案;
测距仪器精度应满足2mm±4Dppm.
5.墩台放样
测设墩台中心的方法有直接丈量法,偏角法,导线法,极坐标法及前方交会法。

在测设之前,应对使用方法的测设精度进行估算,在测设时应按照估算设计的观测方案进行,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坐标法和交会法。

(一)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放样
1.计算放样数据
AB ∂= AP ∂=
AB AP ∂-∂=β
2. 用经纬仪测设β,用钢尺测设D ,得P 点设计位置。

为了防止错误,最好用两台全站仪在两个测站上同时按极坐标法测设该墩台位置(如果条件允许时,则迁站到另一控制点上同法测设),所得两个墩台中心的距离偏差的允许值应不大于2cm ,取两点连线的中心的墩台中心。

同法可测设其他墩台中心。

对于直线桥梁,由于定向点为对岸桥轴线上点,这时只需在该方向上放样出测站到墩台中心的距离既得墩台位置中心。

也可在另外的控制点上设站作检查。

(二)交会法
前方交会法应在三个方向上进行,按照对定位精度的估算,交会角应以接近90°为宜。

测设前应根据三个测站点和测设的墩台中心点的坐标,分别计算出测设要素,如图中测设T2时,测设元素是α,β和ϕ角(对直线桥ϕ角不必计算) 理论上三个交会方向应交会于一点,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实际上这三个方向会形成一个示误三角形。

对于直线桥梁,如果示误三角形在桥轴线方向的边长不大于2cm ,最大边长不大于3cm ,则取'E 在桥轴线上的投影位置E 作为墩中心的位置。

对于曲线桥,如果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不大于,则取三角形的重心作为墩中心的位置。

桥梁高程控制网设计与优化
1.对于大型桥梁高程控制必须采用高精度的水准测量。

如果桥梁轴线长度非常大, 高程控制测量还必须采用跨河水准的方法联测两岸的控制点高程。

为了方便桥墩高程放样,在距水准点较远的情况下,应增设施工水准点。

水准路线需要跨越较宽的河流时,需用跨河水准测量特殊的观测方法。

图中A、B为仪器站,C、D为立尺点,要求跨河视线基本相等,岸上的视线AC、BD基本上不小于10m并相等。

2.网型设计
高程控制网由9个点组成。

S1,S2为已知水准点1-7为选取未知点。

点位全部位于施工影响范围外稳定位置, 周围视野开阔无障碍物,。

便于使用。

本工程采用已有的二等水准控制点S1 作为起算点。

3.高程控制规范
水准测量等级和测量精度(mm)
水准测量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
二<=
三<=
四<=
五<=
水准测量等级适用范围
跨河距离m800<=S<=2000S<800
跨河水准测量二等三等
网中水准基点间联测三等
网的起算高程引测三等
4.高程控制网精度确定
工程上对方样桥墩顶面高程的要求是:放样两相邻桥墩顶面设计高程时高差的误差不大于厘米,现已厘米作为桥梁工程高程放样的精度要求来推算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必要精度。

设M为高程放样点放样后高程的总误差,其中为控制点高程误差引起的放样点高程误差,为放样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放样点高程误差,则有:
M==
很显然,将上式的二次项展开略去高次项,则有,
M=(1+)
若使上式中=,即控制点高程误差的影响仅占放样高程总误差的10%,则有
得=
可以确定高程控制网中最弱水准点的高程误差应小于mm
±,
mm8

4.0
20=
取两倍中误差为准许误差,则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应小于mm
±。

4
设计的桥梁高程控制网中最弱点距高程起算点的测段数不超过4,设每一段高差测量的中误差为,则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可得
=/=mm
±
2
由以上可确定该桥施工高程控制网应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中II等水准测量的精度指标(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mm
±)进行观测方案
1
的设计和施测。

根据计算的高程控制网每测段高差中误差小于毫米,可确定按二等水
准观测,仪器选用DS1
水准仪,观测要求如下:
等级视距m前后视
距差m 前后视
距累计
差m
基辅分
划差
mm
基辅所
测高差
之差mm
视线离
地面最
低高度
m
检测间
歇点之
差mm
二<=50<=<=<=<=<=跨河水准路线长为1400m左右,大于800m,所以跨河水准应采用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微倾螺旋法。

观测顺序如下图,
图中I1,I2为仪器站,b1,b2为立尺站。

6.控制网精度估算
点位误差
点间误差
可知最大高程中误差为<2mm,所以设计方案可行,采用三等水准测量。

实习总结
这次设计在总体思路上与去年的大地测量课程设计是一样的,只是去年计算用的是MATLAB软件计算矩阵,人工列出矩阵,费时费力,今年用控制测量与优化软
件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计算,优化同样也能在软件上简单完成,这启示我们要多运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去完成任务,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精度高避免因人工列矩阵出现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