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调研报告怎么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调研报告怎么写
导读:本文教师调研报告怎么写,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师调研报告怎么写?
教育调查报告是反映教育调查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报告形式。调查报告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对教育调查材料的整理、分析基础上写成的有事实、有分析、有理论观点的文章。
1. 题目
(1)公文式。即“调查对象+文种”。如《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调查报告》。
(2)文章式。灵活多样。如《2010年高考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影响》。
(3)新闻式。要求鲜明醒目。如果用双行标题的形式,一般正题揭示主题,副题指明调查的地点、内容或范围,起限定作用。如《初中开设心理品质修养课势在必行——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品质修养课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2. 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交代清楚调查的问题、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首先,简要说明调查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调查这个问题,主要调查内容和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概况,以及此次调查的意义和价值。
说明调查的节本情况,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的方式、调查的具体方法等。
3. 正文
正文是要把调查中所搜集到的材料通过调查表、统计数字展现出来,并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推理,有条理地、准确地把主要调查内容展现出来。
正文的阐述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展示调查事实,进行问题分析
先展示调查的基本事实,然后对这些事实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让读者对整个调查中搜集到的材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些材料说明的问题加以论述,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调查的结果。
这种写法中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是对现象所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2)运用调查材料,分部统一阐述
综合运用调查中所取得的材料,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将所研究的问题分成几个部分统一阐述。这种写法是调查中所搜集到的材料中提炼出若干个问题,运用调查的材料来阐述作者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明确地表述研究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对现实中存在问题的综合认识。
4. 结论与建议
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阐述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具有规律性和
倾向性的问题,或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这是对上面分析的概括,需要作者提出由调查的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 附录
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这一方面可使正文内容更集中,另一方面也使读者更方便地分析和运用这些资料。
教育调查报告案例:
课改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策略的调查报告
我乡从2003年开始全面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七~九年级语文课程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困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本身就较弱,因此新课标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学困生学习初中语文带来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
本次调查对象所提及的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中,但语文学习水平又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笔者主要从新课程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文实践、答案多样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学困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试卷分析法、听课调研法。蒙公乡有初中学生2500人,笔者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全乡500名学困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占100%。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学困生问题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在新课改中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探寻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学生喜欢接受性学习方式,但在教师讲授式教学里只占10.6%。有46.4%的学困生选择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认为老师有引导只占13.5%,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大多数学困生就会对问题无从下手,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原因之一。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求学生马上回答问题占41.9%。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很简单的问题就等于没问,假如问题比较复杂,学困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怎能立即回答?喜欢其结果是:学生由于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往往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常见的。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自己独立发现问题的学困生占43.0%,选择老师提示、引导如何解答问题的占63.2%。这说明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而不喜欢老师把知识直接灌给他;在解决不了问题时,希望老师提示和引导。如果长期接受教师灌输性的学习,则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形成新的学困生。有43.6%的学困生选择先练习,后讲解的教学方式,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让学生尝试性教学的方法,学困生才理解得比较深刻,记得牢固。
2.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究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2.8%的学生认为教师大小问题都要合作学习,有51.2%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样做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有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个时候个别优秀生往往抢着回答问题,而后进生还不明白,但教师认为学生全懂了。长此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然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有39.5%的学困生表明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只做听众。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既学会倾听,更要学会分享。如果只看或听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不分享,优秀生与学困生就很难共同成长。有44.3%的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在访谈中有68.3%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引导。有的学生说“过去的教学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老师就把问题灌输给我们了,现在提倡合作学习,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得到结论时候,是多么希望老师给予引导啊!”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优等生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会解决问题,但学困生往往是一知半解,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原因。
3.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