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应用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二 测量高度
测量高度问题一般是利用地面上 的观测点,通过测量仰角、俯角等数 据计算物体的高度;这类问题一般用 到立体几何知识,先把立体几何问题 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再通过解三角 形加以解决.
例2 某人在山顶P处观察地面上相距2500 m的两个目 标A、B,测得目标A在南偏西57°,俯角为30°, 同时测得目标B在南偏东78°,俯角是45°,求山高 (设A、B与山底在同一平面上,计算结果精确到0.1 m).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三 测量角度
测量角度问题也就是通过解三角形求角问题, 求角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该角的函数值;如果是用余 弦定理求得该角的余弦,该角容易确定,如果用正 弦定理求得该角的正弦,就需要讨论解的情况了.
课堂互动讲练
例3 在海岸 A 处,发现北偏东 45°
方向,距 A 处( 3-1) n mile 的 B 处有一艘走私船, 在 A 处北偏西 75° 的方向, 距离 A 处 2 n mile 的 C 处 的缉私船奉命以 10 3 n mile/h 的
解三角形的应用. 练习1、我舰在敌岛A南50°西相距12海里B处,发现敌舰正由 岛沿北10°西的方向以10海里/时的速度航行,我舰要用2小时
追上敌舰,则需要的速度大小为 分析:2小时敌舰航行距离AC=20,由
AB=12,∠BAC=120°, 余弦定理可解我舰航行距离 BC。

C
10 °
A
50 ° B 南
课堂互动讲练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AB = AQ + BQ - 2AQ· BQcos∠AQB , 2 2 2 即 2500 = ( 3h) +h - 2 3h· h· cos135° 2 = (4+ 6)h , 2500 ∴h= ≈984.4(m). 4+ 6 因此所求山高约为 984.4 m.
规律方法总结
(3)将需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 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 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 解.演算过程中,要算法简练,计算 正确,并作答. (4)检验解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实际 意义,对解进行取舍.
规律方法总结
2.解斜三角形实际应用举例 (1)常见的几种题型 测量距离问题、测量高度问题、 测量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 问题、物理问题等. (2)解题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注意仰角、俯角、方位角等 名词,并能准确地找出这些角; ②要注意将平面几何中的性质、 定理与正、余弦定理结合起来,发现 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才能顺利解决.
课堂互动讲练
【解】 设缉私船用 t h 在 D 处追上 走私船, 则有 CD=10 3t, BD=10t, 在△ABC 中, ∵AB= 3-1, AC=2, ∠BAC=120° ,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BC = AB + AC - 2AB· ACcos∠BAC = ( 3 - 1)2 + 22 - 2· ( 3 - 1)· 2· cos120° =6. ∴BC= 6,
例1、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者在A的同测,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的距离是100m,∠BAC=45o, ∠ACB =75o,求A、B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已知两角一边,可以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AB AC = sin C sin B
例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2.解斜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解斜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 广泛,如测量、航海、几何、物理等 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解题 的一般步骤是: (1)分析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分 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应用题中 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仰角、 俯角、方位角等.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可解出AM= 15 2 5 6
≈8.97>8 ∴无触礁危险 北 75 北 30
20 2
A
B
C
M
小结:求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和所求;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写出
已知所求;
4、正确运用正、余弦定理。
基本概念和公式.
例1 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
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
角,那么B岛和C岛间的距离是 。
C 60°
A
75°
B
基本概念和公式
练习1.如图,Leabharlann Baidu艘船以32海里/时的速度向
正北航行,在A处看灯塔S在船的北偏东200, 30分钟后航行到B处,在B处看灯塔S在船的 北偏东650方向上,求灯塔S和B处的距离. (保留到0.1海里) 解:AB=16,由正弦定理知: BS/sin20°=AB/sin45° 可求BS=7.7海里。
解斜三角形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应注意:
1、认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 2、要明确题目中一些名词、术语的意义。如 视角,仰角,俯角,方位角等等。 3、动手画出示意图,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 将已知和未知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解决。 4、计算要认真,尽量不使用计算器。
解三角形的应用. 例2 一艘渔船在我海域遇 险,且最多只能坚持45分 钟,我海军舰艇在A处获悉 后,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 位角为45o 、距离为10海里 的C处,并测得渔船以9海 里/时的速度正沿方位角为 105o的方向航行,我海军 舰艇立即以21海里/时的速 度前去营救。求出舰艇的 航向和赶上遇险渔船所需 的最短时间,能否营救成 功? N
课堂互动讲练
【规律小结】 (1)依据题意画图是解决三角形应 用题的关键.本例中,既有方位角(它是在水平面上所 成的角),又有俯角(它是铅垂面上所成的角),因而本 例的图形是一个立体图形,因此在画图时,可画立体 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图,以对比分析求解; (2)由本例可知,方位角是相对于在某地而言的, 因此在确定方位角时,必须先弄清是哪一点的方位 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位角是一个动态角,在理解 题意时,应把它看活,否则在理解题意时将可能产生偏 差.
2 3 (9 ) AB BC 3 3 3 2 sinCAB 由正弦定理: 2 sin120 sinCAB 14 21 3
2 5 t1 , t 2 解得: 3 12 (舍去)
CAB 22
∴航向为北偏东45 +22 =67
o
o
o
时间40分钟能营救成功。
练习2:海中有岛A,已知A岛周围8海里内有暗礁,今有一 货轮由西向东航行,望见A岛在北75°东,航行20 2 海里后,
见此岛在北30°东,如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问有无触
礁危险。
A
北 北
B
20 2
C
M
解: 在△ABC中∠ACB=120°∠BAC=45°由正弦定理得:
AB BC sin120 sin45
由BC=20 2 ,可求AB

得AM= 15 2 5 6
≈8.97>8
A
北 30
20 2
∴无触礁危险
北 75
B
C
M
解: 在Rt△ABM中,AM/BM=tan15° 在Rt △ACM中 ,AM/CM=tan60°
∴ BM= AM/ tan15°, CM= AM/ tan60 °
由BC=BM-CM=20 2
课堂互动讲练
AC 2 3 2 且 sin∠ABC= · sin∠BAC= · = . 2 BC 6 2 ∴∠ABC=45° .∴BC 与正北方向垂直. ∵∠CBD=90° +30° = 120° .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 BD· sin∠CBD 10tsin120° 1 sin∠BCD= = = , 2 CD 10 3t ∴∠BCD=30° , 即缉私船沿东偏北 30° 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 10 n mile/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 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 快追上走私船?
课堂互动讲练
【思路点拨】 本例考查正弦、 余弦定理的建模应用.如图所示,注 意到最快追上走私船且两船所用时间 相等,若在D处相遇,则可先在 △ABC中求出BC,再在△BCD中求 ∠BCD.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基础知识梳理
1.有关概念 (1)仰角与俯角:与目标视线在同 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 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 叫 仰角 ,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 时叫 俯角 .
基础知识梳理
如图所示.
基础知识梳理
(2)方位角:从正 北 方向沿顺时 针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叫方位角. (3)坡角:坡面与 水平 面的夹角 叫坡角. (4)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 长度之 比 叫做坡比.
基础知识梳理
(3)将需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 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 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 解.演算过程中,要算法简练,计算 正确,并作答. (4)检验解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实际 意义,对解进行取舍.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一 测量距离
有关距离测量问题,主要是测量从 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能到达的点之 间的距离问题,如海上、空中两点测量, 隔着某一障碍物两点测量等.由于该问 题不能采取实地测量,解决它的方法是 建立数学模型,即构造三角形,转化为 解三角形问题.通常是根据题意,
C
105o
N
45o
10海里
B
A
解三角形的应用. 解:设所需时间为t小时,在点B处 相遇(如图)在△ABC中, ACB = 120, AC = 10, AB = 21t, BC = 9t 由余弦定理: (21t) 2 = 10 2 + (9t) 2 2 × 1 0 × 9 t × c o s 1 2 0 整理得: 36t2 9t 10 = 0
课堂互动讲练
【名师点评】 首先应明确方位 角的含义,在解应用题时,分析题意, 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正确画 出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 步,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 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解题时也 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联袂”使 用的优点.
规律方法总结
1.解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准确理解题意. 分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应 用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 仰角、俯角、方位角等.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课堂互动讲练
课堂互动讲练
设山高 PQ=h,则△APQ、△BPQ 均 为直角三角形, 在图①中, ∠PAQ=30° , ∠PBQ=45° . 1 ∴AQ = PQ = 3 h , BQ = tan30° 1 PQ = h. tan45° 在图②中,∠AQB=57° +78° = 135° , AB= 2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