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工场手工业和金融制度的建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的供给 开发了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供 给
劳动力的供给 利用了农村潜在劳动力
重商主义 扶持手工业
资本的供给 合伙制、股份制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二、工厂手工业及特点
近现代生产单位从手工作坊 集中的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 分料到户 公司制
(一)分料到户 分料到户制,也称“分散的工场手工业”。 16世纪以后,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独立 的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开始走向专业化, 分料到户制加强了专业化的发展,并逐渐 发展为集中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
场。这两种手工工场本来早在 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就已经出现了。但进入16世纪后 它们之间的区别才日益分明。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分料到户是家庭工业与市场结合的一种形式, 商业资本家(包买商)在其中起决定作用。商人 向小生产者预付生产成本,进而为了保证商品 质量与数量,商人向生产者提供原料,委托加 工,包买产品,同时给他们工资。商人通过原 料与成品两个环节,进行产品质量监督,也进 入必要的加工、包装等环节,实际上开始涉入 生产管理。 事实上,包买商是这种“企业”的业主,他 承担市场风险,而手工劳动者则成了他们的雇 工。
第六章工场手工业和金融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 工场手工业的特点 工场手工业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制度的建立
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证券市场的形成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重点问题
16—17世纪世界工业品市场的供求变化 分料到户制和集中的工场手工业的形成过程 欧洲工场手工业在16—17世纪的特点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2、为技术革命准备条件 工场手工业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 它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秘密不是技术革命,而是 建立在劳动分工、劳动协作、共同利用固定资 本设备上的企业组织形式。 斯密曾高度评价了手工工场中的分工、协作, 手工工场这种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细致的分 工使劳动过程简单化、标准化,提高了考核个 人绩效的效率,集中的手工工场又使团队的聚 集效应充分显现,这就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 手的费用。
其特征不是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而是手工生 产活动集中到一个车间。各个行业形成劳动分工, 这种集中又导致了劳动的综合。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出现的原因 个别行业的特殊(采矿和冶金行业一开始就采
取这种集中作业的方式)
团队生产潜在收益的推动 管理者监督企业生产过程的冲动
技术创新 组织创新 度的最后确立 现代工厂制
(如拨给手工工场以大量的津贴和贷款, 工场主及其工人可以免交租税、免服兵役 等。)同时,法国还严格禁止本国工匠外 流,鼓励外国工匠移居法国,吸引了大批 英国、瑞典和德国技术水平较高的手工业 者。这样,法国工场手工业虽然受着强大 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控制,发展速度却很快, 它的工业水平是18世纪欧洲大陆中最高的。 法国是当时欧洲各国高级消费品的最大供 应者,巴黎是各种奢侈品和艺术品的生产 中心。
18世纪中叶英格兰的一个船坞
丝织工场(英格兰,作于1747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丝织工场(英格兰,1747年)
在法国,由于专制制度力图通过重商主义 的措施来缓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使得工场手工 业有可能在封建关系的约束下获得较为迅速的 发展。法国从亨利四世时代就开始实行重商主 义政策,大力扶植工商业的发展。到了路易十 四时代国家大臣 J.-B.柯尔贝尔更将重商主义 政策推向了顶峰。柯尔贝尔积极使用国家力量 来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在其支持下,法国创办 了上百个拥有特权的王家手工工场,为了扶植手 工工场,国家还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三)工场手工业的分布
16—17世纪的工场手工业与后来的机器大工业 不同,它未兴起于城市,而主要散布于农村。 原因: 1. 在农村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劳动成本比较低。 2. 农村税收低。 3. 不必受严格的行会规定的限制。城市行规的束 缚没有波及农村,生产者有组织生产、决定生 产工艺和程序的自由。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美、德、日等国的情况 :这些第二批 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工 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在空间上的并存, 也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
第二节金融制度的建立
重点问题
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清算制度的建立 股票市场的形成 南海泡沫事件
第二节金融制度的建立
一、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16~18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并开 始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工场手工业通 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益发达的劳动分工,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日趋专门化,同 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有熟练技术的工人。这 就为18~19世纪产业革命的发生,为工场 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创造了必要的 物质技术条件。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金融制度的建立
硬币缺乏的原因:
1、磨损和贮藏会损失一部分货币。 2、与东方的贸易逆差使欧洲流失较多货币。在1600年前 后,欧洲与近东与远东德贸易每年要耗费8千克白银。 3、人口的迅速增长、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了的经 济活动都需要货币。 4、17世纪20年代后,欧洲采银业全面萧条。同时来自美 洲的白银输入也急剧下降。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四)工场手工业的影响
1、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 1500年左右,欧洲发达的工业地区集中在佛兰德 斯、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即北至布鲁日, 南至佛罗伦萨之间的狭长地带。 16世纪以后,像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一样,工业 的地理分布也发生了变化。17世纪末荷兰和英国 成为了最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国家。 英国原有工业部门迅速扩张。 在传统部门迅速扩张的同时,出现了大量新部门。 荷兰:造船业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分料到户制实际上是一种“原始企业”。 商人业主试图在制造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中 保持稳定的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管理需成 本的、费用,而能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直接 监控质量是工厂体制发展的前兆。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二)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及特点
分料到户制存在过高的监督成本,这就促使 它向集中的手工工场过渡。“一些需要专门技能 和特别细心的加工程序,被包买商集中到一个房 子里,交由雇佣工人去进行,这样,就出现一种 新的企业形式——手工工场。
硬币缺乏对 信用工具的需求。促使人们想 方设法改进做生意时对黄金和白银的依赖。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采矿和冶金行业一开始就采取这种集中作业的 方式,不久毛纺织行业集中地手工工场也发展 起来。大呢绒商约翰· 温奇库姆经营的企业中, 织工、学徒、梳毛工、运转卷线杆和纺车、拣 选羊毛、剪毛工人、整饰工、漂洗坊、染坊等, 共计达1200多名, 最普遍的是雇用500人-700人,也有雇佣 150-200的小手工工场,还有大的手工工场。
美洲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大是西欧工场手工 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1、 1570年塞维利亚港运进的金银,一半用来购 臵回运的货物(葡萄酒、亚麻、尼绒、金属制品、 各种油类、枪和火药、宗教书籍) 2、16世纪中叶后,殖民地对欧洲工业品德需求超 出了西班牙的生产能力。 3、16世纪价格革命引起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促使 更多人从事工业品生产。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3、培养企业家和近代产业工人 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们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工 场主,特别是来自小工场主,他们根据市场变 化,抓住技术革新带来的机会,采用新机器、 新生产方式,逐渐将小工场发展成大企业。从 手工工场中还涌现出大批发明家,他们主要是 通过实践积累知识,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大部分 革新,而这些发明家只不过是大批技术工人的 一部分。 在工场中劳动的工人成为近代工业的第一批产 业工人
在英国,由于16~17世纪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既 为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又把被剥 夺了土地的农民大批转化为雇佣劳动者,使得工场 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毛纺织业工场遍及 全国各地,成了早期工业发展的主导部门。 在17~18世纪,英国至少有1/5的人口靠毛纺织 业过活,毛织品占了英国出口额的 1/3。在北部地 区,手工业生产往往与土地经营结合在一起,雇用 帮工,外购羊毛进行加工;在西部地区,小手工业 者已逐步丧失了独立的地位,由包买商控制的分散 的手工工场十分普遍;东部地区最为先进,那里集 中的大型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特别发达。在1736年有 一所最大的呢绒工场拥有 600台织布机。
硬币缺乏 对信用工具的需求; 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不均衡 产生信贷业务; 信用工具和信贷业务的发展 产生近代银行 制度和结算制度。 金融制度的产生直接源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 展对资金融通产生的创新需求。这在爆发商业 革命、农业革命和工业迅速增长的欧洲表现得 尤为明显。
第二节金融制度的建立
16-18世纪,欧洲的货币制度是金银 复本位制,即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流通。 由于美洲大陆的发现,欧洲货币存量大增。 1500-1650年,从美洲合法运入西班牙的 黄金达181吨,白银16886吨。 货币量的增长毫无疑问地推动了贸易 的发展,但货币量的增长仍没有解决硬币 缺乏的困难。
一、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
(一)海外市场的需求 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在16世纪开始显 现出来。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化,欧 洲与新大陆的联系不仅表现在贵金属、染 料、蔗糖等源源不断地输入,而且表现在 欧洲对新大陆的商品和劳务的输出,这对 欧洲的工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 1. 吸纳了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不至于 使粮食生产下降; 2. 将市场引入农村经济,改变了农村的传统 面貌。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6—17世纪工场手工业在欧洲的发展并不 是平衡的,欧洲的工业中心从佛兰德斯、 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转移到了英国和 荷兰。 英国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而成为工业革 命的发源地。 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后还长期存在,在 吸收剩余劳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其他行业如制盐、啤酒、丝绸、棉织 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也很快,并且技术水 平较高,内部分工较细,如制针的劳动约 分为18种不同的作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使得英国从18世纪60~70年 代起在主要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了从手工 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英国资本主 义生产的发展进入了产业革命时期。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637年,英国公布的私人档案中曾记 载,在考尔切斯托地方有一个包买商汤姆 斯.雷诺尔茨,他在生产中雇佣了400名工 人,所有这些人都在郊区的自己家里工作, 并领到他们应得得工资。 分料到户制与家庭手工业相比,是以 生产工序的不断分离为特征,以生产地和 销售地的扩大、每一工序的付费为表象。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4、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存在
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并没有立即 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而是与机器大工业并存了 很长一段时间。 英国的情况:在工业化过程中,工场手工业 仍有存在的必要(分工、中间产品) 工业革命开始后,有一些工场手工业获得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各行 各业存在集中地工场手工业。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二)欧洲市场的需求 欧洲市场内部的需求变化表现在总量的增 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上。
总量的增加:16-18世纪人口增加和城市发展
消费结构的变化:从日用品、建筑业产品、战争 用品等 奢侈品、闲暇和精神生活。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三)供给方面
从技术方面 节省资源和劳动力的技术
1667年10月15日法王路易十四视察生产挂毯的戈贝林手工工场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集中的手工工场已经具有“工厂制度” 的基本特征,如集中生产,有固定的场地, 采用较细致的分工,有少量的管理人员等。 所以,工工场已经具有近代企业的雏型。 法国经济史学家保尔· 芒图指出:“手 工工场有大量的雇佣工人,那里流行着非 常完善的分工,它有许许多多的与近代工 厂相似的特点,也许呈现出更加惊人的景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