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具备竞争力。
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深入学习和系统培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1.2 问题阐述在当今社会,随着应用型大学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也更加重视起来。
问题也随之而来。
应用型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培养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往往被忽视或者边缘化,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如何有效地培育应用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问题阐述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的困境和挑战,探讨其成因和影响,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阐述和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文素养在应用型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提高应用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于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推动我国应用型大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型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不仅是一种文化底蕴,更是一种综合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仅是因为人文素养是一种基本素质,更是因为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一、引言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与重要性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4、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度不高。
四、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1、教育理念:部分高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多样性直接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
3、师资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
4、学生态度: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
五、改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种类和深度,注重多样性和实践性。
2、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加强师资培训和引进。
4、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
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涵盖着人文知识、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高校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着不少问题,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面狭窄。
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甚少,造成了知识的片面化和狭隘化。
2.缺乏文化自信。
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传统文化了解不足,面对外部文化时,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道德上出现了偏差和淡化,缺乏对于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把握。
4.社会实践能力弱。
很多大学生将时间都用于学习本科知识,对于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导致人文素养的欠缺。
综合上述种种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提升。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方法1.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课程高校应该开设一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宗教等多领域的人文素养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明史、西方哲学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传授和呈现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加强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中去,多感受社会的温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3.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应该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多读一些人文、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不断锤炼自己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究
2012年6月Jun.,2012收稿日期:2012-03-20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SJD880060)作者简介:谢学(1979—),男,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究谢学(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目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是众多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尤为突出。
加强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容个人兴趣、家庭教育观念、学校人文环境、社会良好风气“四位一体”,缺一不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94(2012)06-0069-03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个性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雅的人文素表现为自觉关怀他人、社会及自然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培养健全美好的人格,使其拥有者不断完善自身,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但目前存在的诸多因素,如网络的冲击、实用性和功利性思想观念的盛行、社会风气的侵蚀等严重弱化了大学生的人文意识及对人文学科的求知欲。
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实用等眼前效益,忽视了文学、历史、哲学等人类积淀文化的延续,淡忘了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做一个有灵魂、有修养、有心灵归属的“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是应社会、单位之所需而培养的,是以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它尤其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前提下,使培养的学生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兼具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摘要】"人文素养在应用型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应用型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人文素养培育的实施方法、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实践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大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间积极互动,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应用型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也将成为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石,引领他们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更加自信与坚定。
"【关键词】人文素养、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培育、策略、实施方法、跨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人文关怀、意义、发展。
1. 引言1.1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应用型大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理念和方法相对独特,旨在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但也意识到人文素养在学生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学生品格、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关键。
应用型大学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开设人文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推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等。
在当今快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应用型大学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应用型大学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认识、思维、情感、价值和行为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学校。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大学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人文学科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思想品质和美学修养,包括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人文态度、人文修养等,对于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用型大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培养路径,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应用型大学注重开展人文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人文课程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文化传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培养对人文科学的热爱和钻研精神,提高对人文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应用型大学在开设人文课程方面非常注重,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加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和开发。
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人文科学的核心理念和学术精髓,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品位,具备更高的人文修养和价值观念。
应用型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和人文活动中所产生的人文情感和情怀,包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对社会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等。
应用型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和社会文明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人文活动的魅力和内涵,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自身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应用型大学倡导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人文学科与专业学科相互渗透。
人文学科与专业学科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
应用型大学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通过人文学科和专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加深学生对综合知识和跨学科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工程类专业中,加强对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在文学类专业中,注重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摘要]文章从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建本科高校应如何更好地克服当前学生教育中“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真正培育拥有健康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合格人才,促进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养培育我国高等院校提出素质教育已有二十多年了,但是近期国内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还是常常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如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身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舍友为小事起争执,一方竟持刀将对方置于死地等校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其中行凶者不乏学习成绩优异且为学生干部的学生。
受到大学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本应该是谦谦君子,但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明显受到人文素养弱化、人文精神缺失等因素的制约。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要求,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
因此,注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高校,更应该认真思考当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实效性问题。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一词来源于《周易·贲卦》,泛指人类文明,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以及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都属于“人文”范畴。
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实践、创造,建设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淀凝聚而成了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体现在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中,就是人文精神,因此“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人生观,一种充满人性的善良、包容、豁达的人生态度,正义、勇敢、坚强的人生品格,睿智,高尚、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汇聚而成的精神家园。
二、新建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成因分析1.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和学校生存、发展的压力造成的教育导向偏差。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当今社会中,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使命。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独立思考、审美鉴赏、道德修养、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全面的人格素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应用型大学如何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开设人文课程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人文课程的设置。
作为应用型大学,一方面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开设一些思想性、文化性的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人文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世界各个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增强自己的人文修养。
二、注重学生思想教育除了开设人文课程,应用型大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梦想的人。
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了青春叛逆期,面临着各种思想困惑和挑战,这时候需要学校和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除了开设人文课程和加强思想教育外,应用型大学还应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
例如组织一些文艺演出、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人文的魅力,增强对人文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感受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定义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化、心理、审美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和素质。
在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包括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素养: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素养,能够识别是非、善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文化修养: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具备对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了解和欣赏能力。
3. 科学精神: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态度。
4. 审美情趣:具有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能够欣赏文学、艺术、音乐等各种形式的美。
5. 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发展具有责任感,能够关心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素养。
在教育过程中,一些高校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缺乏。
教师队伍中也存在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引导和培养,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为了加强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一些实践研究。
一些高校加强了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增加了道德修养、文化常识、社会实践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不再只是灌输知识,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日益重视。
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的培育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首先,人文课程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课程以专业课为主,但难以忽略的是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因此,应用型大学应该加强人文课程的设置,如哲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历史、文学等,使学生接受到更多的人文知识。
同时,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人文课程的手段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反思,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其次,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
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去感知、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应用型大学应该加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和体验到人文价值,从而加深了解、增长见识。
此外,交流与讨论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另一种途径。
应用型大学应该建立更多的文化沙龙、学术沙龙等平台,让学生之间建立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以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且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其他同龄人的角度来了解人文素养,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交流表达能力。
最后,在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应用型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知识的引导下自由地发挥想象和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这是人文素养的基础。
总之,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加强人文课程、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教育方式,可培育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在背景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正文部分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
原因分析包括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需求变化等。
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师生互动、改善课程设置等,实施路径包括推动政策支持、加强校企合作等。
结论部分总结分析了现状及问题,展望未来提出了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实施路径、总结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是推进高等教育的内在需求和重要支撑。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应用性、专业性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而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如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亟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出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优化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支持。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也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人文素质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为学校改进教育模式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在于深入分析现有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之处,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在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学生才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
本文将围绕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展开讨论。
一、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开设一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如道德修养、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一定的人文素质培养。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高校可以邀请一些有社会经验的人士来给学生讲授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2. 学科教育学科教育也是培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专业课程中,可以融入一些人文元素,如在理工科的专业中,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手段,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还可以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课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理解社会与个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学校活动学校活动也是培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的酸甜苦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文化艺术类的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学生在艺术中感受到人文的魅力,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
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调查分析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的认识和态度,了解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更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修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大学生更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缺乏真实的社会交往,导致人文素质的培养受到限制。
大学教育过于功利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忽略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素质在内。
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标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
院校应该加强人文教育的力度,增加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表演、讲座、展览等,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等层面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加强文科科研工作,规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构建大学人文环境系统;创新高校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文素质缺失人文素质教育一、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才教育,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人才培养理念从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教育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型。
1998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随后,教育部成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全面展开。
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我国陆续新增了300多所本科院校,其中很多是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来的。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解决生产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教育者和管理者往往过分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修养的人文素质教育被日益边缘化。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一)中国近代教育以应用型教育为主中国古代教育是很重视人文教育的,这一点和西方古希腊教育很相似。
在我国古代,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学的是文字训诂、算术、音乐,而大学是成人成己、治国平天下之学。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1. 引言1.1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代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文素养在大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应用型大学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他们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和素养。
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包括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
一个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在应用型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地位。
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基础之一就是扎实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比如设置人文素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
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人文素养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将越来越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应用型大学中,有许多实践案例可以证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为应用型大学培育人才提供了有力实践支撑。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下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的文化遗产,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等。
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最新资料
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定位为:第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应用型本科高校也设有非应用型专业,但主要培养应用型专业。
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
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的培养研究生,但主要培养本科生,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第三,以教学为主。
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教学还开展科研工作,但科研是开发性的研究,是为应用型教学服务的科研。
第四,以面向地方为主。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也面向地区、全国,但主要为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应用型高校除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外,还应加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理工科大学生,除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外,还应具备人文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结合形成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个人气质、性格,是个人外在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
人文素质的内涵包括社会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语言文字素质、文学哲学素质、文化艺术素质、心理调节素质、审美教育素质、开拓创新素质等。
人文素质教育是教人为人之道,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种教育。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内容。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摘要】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应该重视人文素养培育。
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应用型大学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及培育策略与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影响。
本文强调人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展望未来发展,并对结论进行总结。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更体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责任与使命。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能够引起社会对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视,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养、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培育、策略、方法、案例分析、影响、必要性、展望、结论、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内涵与重要性、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作为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应用型大学的出现,使得大学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和产业需求,这也需要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不仅是一种学术修养,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它涵盖了道德情感、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
应用型大学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素养培育已成为应用型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应用型大学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作用,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详细解读,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和定位,探讨如何在应用型大学中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展示应用型大学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人文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也给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实教育中,一些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陈旧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效果不明显,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加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探索适合当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针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实践探索,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人文素质在当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更是一种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人文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深入研究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策略和方法,对于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探讨其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经验和启示。
2. 正文2.1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愈发凸显。
人文素质是塑造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怀。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数量逐渐增多,高等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底蕴和思维能力等重要任务。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需求,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必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人文素质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探讨,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字数:210】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分析其作用和意义,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人文素质在其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
通过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可以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研究,揭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做出贡献。
1.3 意义和价值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人文情怀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摘要]文章从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建本科高校应如何更好地克服当前学生教育中“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真正培育拥有健康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合格人才,促进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养培育我国高等院校提出素质教育已有二十多年了,但是近期国内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还是常常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如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身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舍友为小事起争执,一方竟持刀将对方置于死地等校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其中行凶者不乏学习成绩优异且为学生干部的学生。
受到大学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本应该是谦谦君子,但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明显受到人文素养弱化、人文精神缺失等因素的制约。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要求,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
因此,注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高校,更应该认真思考当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实效性问题。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一词来源于《周易·贲卦》,泛指人类文明,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以及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都属于“人文”范畴。
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实践、创造,建设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淀凝聚而成了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体现在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中,就是人文精神,因此“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人生观,一种充满人性的善良、包容、豁达的人生态度,正义、勇敢、坚强的人生品格,睿智,高尚、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汇聚而成的精神家园。
二、新建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成因分析1.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和学校生存、发展的压力造成的教育导向偏差。
新建本科院校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社会为目标和办学定位,由于社会偏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就不自觉地出现重应用轻素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
新建本科高校往往更强调对学生专业课、技能课、实践课、就业实训的安排,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由于一些工科的专业特点,人文教育被削弱的现象在一些工科专业中就更为明显,即使学校开设人文素养课程,但也因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使得人文教育收效甚微,往往容易造成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弱化和缺失。
2.长期存在的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学校教育理念偏差。
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从社会的每一个家庭到学校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过于强调技能性知识传授和承袭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在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是最重要的手段。
考试的本意只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我国却最终演绎成了一种教育主要的手段,学习的唯一目的。
在中小学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围绕升学和高考这个中心,分数成为导向,升学率成为终极的评价标准,必然造成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唯分数论英雄的价值取向。
这种片面应试的结果,造成了智育一枝独秀的“考试机器人”,而学生的情商发展几乎无人关注,受教育者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分离,导致学生成长过程自私、功利、狭隘的心理被不断放大,在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时,往往失去理性、容易极端,因此,就高等教育而言,今天的大学已不再是纯净的象牙塔。
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北京大学某教授曾经面对当前大学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感慨地说:“今天的大学在无意识中培养了一些智商高、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他们更懂得利用体制缺陷达到不良目的,一旦被这种人掌握权力,带来的危害性将远远大于一般的贪官污吏。
”据说这段话在微博上被迅速地转发3.5万次。
大学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观念带来的是大多数学生们热衷于各种过级考证,最关心的事情是课程能否通过,学位能否能拿到,不少学生还热衷当学生干部和入党,真正愿意在大学潜心于学业、做学问的人不多,急功近利思想导致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的困惑,人文精神的缺失,也导致单调、平淡、庸俗、缺乏人文精神的网络文化在学校的蔓延,许多大学生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沉溺而不能自拔,逐渐缺失了与现实的交流,一步步加剧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丧失。
3.社会大环境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的偏差。
如今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如潮水般涌向大学,这些信息中包含的各种社会价值观良莠混杂,精糟共存。
眼球文化、快餐文化盛行,只要有利于炒作、有利于出名,就敢于大胆地言行。
发掘“丑闻”“丑态”,无论美丑,无论公共道德,能够引来媒体争相竞捧,引起轰动效应,就如红极一时的“芙蓉姐姐”、凤姐效应、干露露效应,这些超级自恋又低俗的人,借助电视网络传媒手段一跃成为“明星”。
大众传媒的低俗化倾向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严重偏离的重要推手,各种颠覆传统、挑战道德的电视选秀节目被热捧,那些敢于赤裸裸地宣扬着拜金思想、享乐主义的节目嘉宾,成为“ 万人迷”,成了一大批追星族的崇拜对象,让许多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偏颇。
他们甚至放弃了学业,期望靠选秀追逐成名的梦想,甚至像犀利哥这样多年流浪乞讨的精神病患者也经过媒体炒作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知名人士。
人文和文化低俗到没有精神可言的地步。
这些内容越来越背离时代主旋律,挑战社会公共道德的基本底线,表现出社会浮躁的心情,构成了对现今社会大环境人文精神的严重践踏。
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一夜成名、拜金主义、暴富思想等种种颠覆传统、挑战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件,没有坚实的人文素养作为支撑,往往极易被事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这给许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造成误导,使他们人生价值观形成中出现偏颇,导致了一些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人生方向迷失,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缺失,诚信意识淡薄,给他们的人文价值取向带来的危害不容低估。
三、加强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国外著名的短文《人生的两条真理》这样写道:“要有家,需要将爱倾注到一座房子上;要有社会,需要将正义赋予一座城市上;要有学校,需要将真理灌注到一堆砖瓦上;要有教堂,需要将信仰灌输到最简陋的建筑物上;要有文明,需要将公正注入成千上万人的努力当中。
”这揭示了人们的人文精神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魅力所在。
《礼记·大学》也指出了教育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对于国家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又进而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而人文素养是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专门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体现现阶段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体现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重塑社会人文精神价值观的决心。
因为这一价值观是构建社会公民深层价值理念的根基,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关乎党的建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现阶段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高等教育,因此笔者认为,新建本科高校在育人理念上一定要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在一起,着眼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育:1.要从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健康人格,促使精神成人的角度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
由于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很大程度上会比较重视学生知识传授的实用性,因此教与学都主要围绕传授实用技能和实用知识,提升谋生的本领来展开,无形中助长了师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基本道德观、正确人生观、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因素的塑造就不自觉地被忽视了,造成了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据央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人文素养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竟占到85%,其中因应付高考而无暇顾及人文知识的占65%,认为人文知识有无关系不大的有10%,而余下的则认为人文知识根本就没有用。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人文知识缺乏,人文意识相当淡薄。
而开阔的远见、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远大的抱负等素质都是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这些素质都是在卓有成效的人文素质教育基础上加以塑造的。
因此,新建本科高校重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健康人格,促使学生精神成人。
因为人文素养不能与一般物质利益相比,它的价值不能以是否给人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来衡量,而是通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产生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塑造人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在承载着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任务的同时,无疑更主要承载了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只有用人文精神来培育学生的优秀精神品格,才能形成学生自信、刚正、崇善、唯美的健康人格,才能应对和适应即将面对的真实的社会人生。
2.应从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的角度,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
实践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人的一定的智力因素,更取决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格、情趣爱好、自我意识、认知能力等。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认为:“聪明不仅仅指学术上的聪明,而更多地体现在为人处世能力、控制情绪能力、激励自己挖掘潜能等生活能力方面。
”人文素养的高低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协调能力、洞察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人文素养的缺失对大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问题的洞察力、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都有极大的副作用,从而导致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大学教育是学生逐步脱离应试教育迈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阶段。
大学阶段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培养能力与素质,引导学生开发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人文素养等。
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让学生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意志坚强的品格、志趣高雅的素养、开朗阳光的性格、友善真实的情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
3.从构建校园优良人文环境、建设大学生美丽精神家园入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