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实用规律
![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实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2e457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4.png)
2. 静力学公式:
- 牛顿第一定律: F = 0
-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 F1 = -F2
3. 热力学公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 ΔU + W
- 热力学第二定律: ΔS ≥ 0
- 热力学第三定律: 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
4. 光学公式:
- 光速公式: c = λf
- 瑞利公式: n1sinθ1 = n2sinθ2
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实用规律
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实用规律?(最全?)? -
以下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和实用规律:
1. 动力学公式:
- 力的作用: F = ma
- 动能公式: E = 1/2 mv²
- 动量公式: p = mv
- 能量守恒定律: E1 + E2 = E3
- 动量守恒定律: p1 + p2 = p3
- 菲涅尔公式: (rs - rp) / (rs + rp) = (n1cosθ1 - n2cosθ2) / (n1cosθ1 + n2cosθ2)
-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E = hf, p = h/λ
5. 电磁学公式:
- 库伦定律: F = kq1q2 / r²
- 安培定律: B = μ0I / (2πr)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c01f8201f69e31423294be.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1-F 2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
67×10-11N ·m 2/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级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版
![高级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362bd784868762caaed5aa.png)
高级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a88e0833687e21ae45a932.png)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α F 2 F F 1 θ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 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 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4fa8e0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f.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是高中物理学科重要的知识部分,它是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高中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物理学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
第一章:力学一、运动学1. 平均速度:v=Δx/Δt2. 瞬时速度:v=lim Δx/Δt3. 平均加速度:a=Δv/Δt4. 瞬时加速度:a=lim Δv/Δt5.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会维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6.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比例。
7.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它们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匀速直线运动:x=x0+vt9. 非匀速直线运动:x=x0+(v0+v)t/210. 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v=v0+at11. 距离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x=x0+(v0t+1/2at^2)12. 最终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v^2=v0^2+2a(x−x0)13. 抛体运动:x=x0+v0xt+1/2gt^214. 抛体运动:y=y0+v0yt+1/2gt^215. 抛体运动:v=v0+gt16. 抛体运动:v^2=v0^2+2g(y−y0)二、静力学17. 重力:Fg=mg18. 摩擦力:f=μN19. 阿基米德原理:对于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如果物体的密度低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那么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20. 压强:P=F/A第二章:热学三、热力学21. 热传递公式:Q=mcΔT21. 热容量:C=q/ΔT22. 内能:U=3/2nRT23. 热量公式:Q=mCΔT2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25. 等压过程公式:Qp=ΔH26. 等体过程公式:Qt=ΔU27. 等温过程公式:W=-nRTln(Vf/Vi)28.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29.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自行从低温物体转移至高温物体,除非有外界能量参与或者有不可逆过程。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61fc73700abb68a982fbf6.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3cc3f4a5e9856a561260d3.png)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
5
波长 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与接触面积大小、 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 gR2 GM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
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 黄金代换式。
c、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 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v GM r
gR 7.9km / s
第二宇宙速度: v2=11.2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 第三宇宙速度: v3=16.7km/s ,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
13、 功 : W = Fs cos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 α 是 F 与 s 的夹角)
(1)力 F 的功只与 F、 s、 α 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
重力的功 ------ 量度 ------ 重力势能的变化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95d930b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a.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了世界的运行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高中物理的重点公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1 = -F2,其中F1和F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作用力。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5.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W代表做功,F代表力,d代表力的作用距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能量部分1.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公式:物体的势能等于其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公式为:Ep = m * g * h,其中Ep代表物体的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公式为:Ei = Ef,其中Ei代表初始机械能,Ef代表最终机械能。
4. 压力公式:压力等于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
公式为:P = F / A,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力作用的面积。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80c07902020740bf1e9b1e.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pdf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pdf](https://img.taocdn.com/s3/m/654f7475af45b307e871977e.png)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an α=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a6fc9283c4bb4cf7ecd1ac.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合=0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超齐全)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超齐全)](https://img.taocdn.com/s3/m/dd20192f647d27284b7351b5.png)
电源效率:
P出 P总
=
U R = ε R+r
电热:Q= I Rt
2
(5)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I 2 Rt
2
U2 t R
P=IU =(
2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I Rt
P=IU I r
(6) 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 ε 0 `内阻为 r0 ,n 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ε 0 内阻:r=n ro
F 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q 为检验电荷。单位牛/库伦(N/C) ,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 场力方向相同。描述电场具有力的性质。 注意:E 与 q 和 F 均无关,只决定于电场本身的性质。 (适用条件:普遍适用) (2)点电荷场强公式: E k
(2) 绝热膨胀或压缩:Q=0 即 W=E (3)等容变化:W=0 ,Q=E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 (2) 公式:
PV PV PV 1 1 2 2或 恒量 T1 T2 T P1 P 2 1T1 2 T2
(3) 含密度式:
3 2 ) ……( n n 1)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13、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 V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x vy
)
vo v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7e862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9.png)
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大全
一、物理定律
1、泰勒定律:在物体遭遇弹性变形时,变形量与力成正比。
2、佩里-马丁斯定律:窄管中流动的粘性液体的流率与管管壁粘度之
和成反比。
3、佩里-马斯特斯定律:流动在管道内的非粘性流体的流率与其管道
壁粘度之和成正比。
4、流体定律:流体的流速和密度成正比。
5、气体定律:流动的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成正比。
6、牛顿第二定律:物体通过外力改变其运动状态时,速度的变化与
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7、爱因斯坦定律:物体加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力与它加速度的平
方成正比。
8、质量-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和能量在宇宙中是守恒的。
9、平衡定律:物体在外力的总作用下,物体的位置处于力平衡状态,无论它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10、运动定律: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量与其速度的乘积相等,又称
平行公式。
二、物理定理
1、热定理:热量的变化等于它的加热源和放热器之间的差值。
2、牛顿第三定理:外力的矢量和是等于受力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叶斯定理:气体在完全和均衡的状态下,温度、压强和体积之间成正比。
4、电磁定理:电磁感应强度是由施加外力的电荷的大小和移动速度决定的。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148fc5026fff705cc170aee.png)
力学一、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º):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 θ=90º,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12F F 。
F 1=F 2,θ=60º,F=2F 1cos30º,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º,即φ=30º θ=120º,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º,即φ=60º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
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 二、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
平均速度ts v =匀变速直线运动: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1at t v s o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 v v o t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sv v v v t o t =+==22,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22t o s v v v +=,并且22t s v v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s=s n+1 —s n =aT 2=恒量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 1:t 2:t 3:......:t n =)1(:......:)23(:)12(:1----n nθcos 2212221F F F F F ++=(1)位移公式:221gt h =(2)速度公式:gt v =t(3)位移—速度关系式:gh v 22=竖直上抛运动1.基本规律:gt v v t -=0 2021gt t v h -= gh v v t 2202-= 2.特点(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全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9aefca98f121dd36a32d82f7.png)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 ·m 2/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4bbb01e59eef8c75fbfb3de.png)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两个共点力2F 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 μN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基本规律及公式一、力学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at v v +=0 (2)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3)速度-位移公式:ax v v 2202=- (4)平均速度公式: 202t v v v v =+=(5)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2aT x =∆ 2、胡克定律: 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3、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F ≤ F 1 +F 24、摩擦力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F N 为正压力)(2) 静摩擦力: O <f 静≤f max (f 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5、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6、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 x x ma F = y y ma F =7、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速度求解:⎩⎨⎧==gt v v v yx 0t 秒末的合速度22y x v v v +=速度的方向0tan v gtv v xy ==β 平抛运动的位移:⎪⎩⎪⎨⎧==2021gt y tv x t 秒末位移: 位移方向:02tan v gt x y ==α 8、圆周运动:①线速度大小 Tr t l v π2=∆∆=,方向在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Tt πθω2=∆∆=,(单位:rad/s ) ③ ωωr v v =的关系:与④周期T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T =1/f⑤向心加速度:r T r v r a n 2222⎪⎭⎫ ⎝⎛===πω,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即v 方向)垂直.0=合F 0=x F 0=y F 422202241t g t v y x S +=+=⑥向心力:r T m r v m mr ma F n n 2222⎪⎭⎫⎝⎛====πω,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即v 方向)垂直、不改变速度大小9、万有引力定律: 221rm m GF = 2211kg /m N 1067.6⋅⨯=-G 10、重力和引力: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2RmMG mg = 可由此解出地球质量M =G gR 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2rM Gg =。
另有:GM gR =211、引力和向心力:卫星或行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n F F =引即 r T m r v m mr ma r Mm G n 22222⎪⎭⎫ ⎝⎛====πω (r 越大: v 、ω、a n 越小,T 越大)可由此解出中心天体质量:2324GT r M π=12、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 V=gR GM R =/=7.9km/s13、功: W = Fs cos θ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4、功率: P =Wt(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cos θ (在研究机车功率问题时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瞬时速度时,P 为瞬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15、动能: E k =221mv 重力势能: 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6、功能关系: 1.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G =-ΔE P 重=-(E P 末-E P 初) =E P 初-E P 末2.弹力做功等于弹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弹=-△E P 弹=-(E P 末-E P 初) =E P 初-E P 末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 W 总=△E k =E k2-E k1(动能定理)4.除了重力、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即:W 其他=△E 机 =E 末-E 初5.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是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度,即:f ·s 相=Q二、静电场1、元电荷: e = 1.6×10-19C 2、库仑定律:221r q q kF = 3、场强: E =q F (定义式) E = k 2Q r(点电荷场强决定式) E = U d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4、静电力做功:AB pB pA p AB qU E E E W =-=∆-=5、电势能:0E W q p ==ϕ(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这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做的功)6、电势: qp E =ϕ7、电势差:Ed q==-=-=ABBA B A AB W U U ϕϕ 8、电容: UQC =(定义式) kd S r πε4C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三、恒定电流1、电流: I = t qnqsv I = 2、电动势: qW E =3、电功: W = IUt 电功率 :P = IU 电热:Q =I Rt 2热功率:P = R I 2对于纯电阻电路: t R U Rt I IUt W 22=== RU R I IU P 22===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Rt I IUt W 2>= R I IU P 2>= IR U > 4、电阻定律: SlR ρ=(决定式) 5、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 U R =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rR EI +=(纯电阻电路) 内外U U E +=(普适)路端电压: U = E -I r = IR (纯电阻电路)输出功率: P 出 = IE -I 2r = I 2R = (r R E +)2R =rRr R E Rr r R R E 4)(4)(2222+-=+-当R =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rE P m 42= (纯电阻电路)电源热功率: P I r r =2电源效率:η=P P 出总=E U = rR R + (纯电阻电路) 7、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0E ,内阻为r 0,n 节电池串联时电动势:0E =n 0E 内阻:r=n r o四、磁场 1、磁感应强度: B =ILF(B ⊥ I ) 2、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3、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 BIL (B ⊥ I )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4、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 = qvB (B ⊥ v )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5、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半径公式: qB mv r = ( r v m qvB 2= ) 周期公式:qBm T π2=五、电磁感应1、磁通量:Ф = BS (B ⊥ S )2、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增反减同、 来拒去留、 增缩减扩、 右手定则)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tnE ∆∆=φ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B ⊥ v ):BLv E =(平动); ω221BL E =(转动) 4、感应电流电荷量:总R nq ∆Φ= 5、自感电动势: t∆∆=IL E (定性了解)六、交变电流1、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 电动势t E e m ωsin = (峰值E m =nBS ω)电流t I i m ωsin = 电压 t U u m ωsin =2、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m m U U U 707.02==3、理想变压器: 电压:2121n n U U = 电流: 1221n n I I =(副线圈只有一个) 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P 1 = P 24、远距离输电:为了减少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应采用高压输电。
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 线线线损R U P R I P 22⎪⎭⎫ ⎝⎛==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损失 U 损 = I 线R 线 =UP R 线七、选修《3-3》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
微观量:设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
宏观量:设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1、物质质量M 、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1)分子质量:A1AN V N m ρμ==(2)分子体积:AA 10N N V V ρμ==(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直径: ①球体模型.13A)2(34V d N =π 303A 166ππV N V d ==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②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4)分子的数量:A 1A 1A A N V VN V M N V N Mn ====ρμρμ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3)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
(2)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
(注意:这是指 r 从小于r 0开始到增大到无穷大) (3)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r 0(10-10m )与10r 0。
①当分子间距离为r 0(约为10-10m )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②当分子间距离r >r 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由r 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③当分子间距离r <r 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由r 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4、内能(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2)关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理解时要注意: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因为分子质量不同).②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③分子势能为零一共有两处,一处在无穷远处,另一处小于r 0 ,分子力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小,而不是零。
④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只有分子动能。
5、气体实验定律(1)玻意耳定律:PV =C (2)查理定律: P/T =C (3)盖—吕萨克定律:V/T =C等温变化图线 等容变化图线 等压变化图线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由于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和分子总数决定,与气体的体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