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制性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修订编制说明
地震分类等级
地震分类等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震级: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强烈程度的一种物理量。
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衡量地震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地震越强烈。
2. 震源深度:震源深度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通常分为浅源震和深源震。
浅源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中,深源震则发生在地幔和地核。
3. 震中距离:震中距离是指地震震中到观测点的水平距离。
震中距离越近,感受到的地震强度就越大。
4. 烈度:烈度是一种用来描述地震对人类造成影响的评估标准。
通常使用中国地震烈度分级标准(GB/T 17742-1999)来评估地震烈度等级,共分为12个等级。
5. 地震类型:地震类型是指地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通常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工地震等。
这些地震分类等级都是用来描述地震的不同特征和影响程度的。
在地震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中,这些分类等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1999)1 、范围本标准采用 12 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从Ⅰ 度到Ⅻ 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2 、房屋震害程度 damage degree of building地震时房屋遭受破坏的轻重程度。
2.3 、震害指数 damage index将房屋震害程度用数字来表示,通常以“ 1.00 ” 表示全部倒塌,以“ 0 ”表示完好无损,中间按需要划分若干震害等级,用 0 - 1.00 之间的适当的数字来表示。
2.4 、平均震害指数 mean danmage index一个建筑物群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所有建筑的震害指数的平均值,即受各级震害的建筑物所占的比率与其相应的震害指数的乘积之和。
3 、中国地震烈度表 (见附表)4 、使用说明4.1 、用本标准评定烈度时,Ⅰ 度-Ⅴ 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及其他震害现象为主;Ⅵ 度-Ⅹ 度以房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综合考虑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 度-Ⅻ 度以地表震害现象为主。
4.2 、在高楼上人的感觉要比地面上室内人的感觉明显,应适当降低评定值。
4.3 、表中房屋为未经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砖混和砖木房屋。
相对建筑质量特别差或特别好以及地基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各烈度相应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予以提高或降低。
4.4 、平均震害指数可以在调查区域内用普查或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
4.5 、在农村可按自然村为单位,在城镇可按街区进行烈度的评定,面积以 1Km 2 左右为宜。
4.6 、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表列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
表1 中国地震烈度表。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 17741-19991999-04-26发布1999-11-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地震局现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和该规范1994年实施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切实做好建设工程场地及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制定本标准时,广泛听取了我国工程界、地震界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以及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委员的意见。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时振梁、冯启民、张裕明、金严、杜玮、吴为民。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大型厂矿企业、大城市和经济建设开发区的选址、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和防震减灾对策。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83-1991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本底地震background earthquake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
3.2 场地相关反应谱site-specific response spectrum考虑地震环境及场地条件影响得到的地震反应谱。
3.3 地震带seismic belt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3.4 地震地质灾害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在地震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
3.5 地震动参数ground motion parameter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加速度、反应谱等。
四川省绵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1月) 数学(文)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绵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1月)文科数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 ={x|-1<x ≤1},B ={-1,0,1},则A ∩B =A.{-1,0}B.{-1,1}C.{0,1}D.{-1,0,1} 2.若0<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lna>lnb B.b 2<a 2C.11a b <D.11()()22a b > 3.“ln(x +2)<0”是“x<-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设D ,E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两点,AD DC =,CB 2BE =,则A.3DE AB AC 2=-+B.3DE AB AC 2=-+ C.3DE AB AC 2=- D.3DE AB AC 2=-5.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502x y 80y 3+-≤⎧⎪+-≤⎨⎪≤⎩,则z =3x +4y 的最大值是A.12B.17C.18D.3926.函数f(x)=sinx x cosx +在(-2π,2π)上的图象大致为7.通常人们用震级来描述地震的大小。
地震震级是对地震本身大小的相对量度,用M 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740-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规定了我国地震震级的计算和使用要求,即通过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A/T)max 进行测定,计算公式如下:M =lg(A/T)max +1.66lg △+3.5(其中△为震中距),已知某次某地发生了4.8级地震,测得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为0.01,则震中距大约为 A.58 B.78 C.98 D.1188.已知函数f(x)对任意实数x ,满足f(x)+f(-x)=0,当x ≥0时,f(x)=2x-m(m 为常数),则f(1-log 23)= A.12 B.-12C.13D.-139.已知a =1416()81-,b =log 32+log 23,c =23log 23,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A.c>b>aB.b>a>cC.a>c>bD.b>c>a10.设f(x)=()x 2(x 0)x x 0+≤⎧⎪>,,,若f(a)=f(a -2),则f(5-a)=A.2B.0或1C.25511.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5,S 3,S 6成等差数列,则S 9-S 6的最小值为 A.25 B.20 C.15D.10 12.把函数f(x)=3sin(2x +6π)的图象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再把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g(x)的图象,若g(x 1)=g(x 2)-6,x 1,x 2∈[-π,π],则x 1-x 2的最大值为 A.34π B.π C.74πD.2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2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
2022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数学(理)试题一、单选题1.设集合{}11A x x =-<≤,{}2log 1B x x =<,则A B =( ) A .{}11x x -<≤ B .{}11x x -<< C .{}01x x <≤ D .{}01x x <<答案:C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出集合B ,再根据交集的运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解:{}{}2log 102B x x x x =<=<<, 所以A B ={}01x x <≤. 故选:C.2.若0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ln ln a b > B .22b a <C .11a b<D .1122a b⎛⎫⎛⎫> ⎪ ⎪⎝⎭⎝⎭答案:D根据函数ln y x =的单调性可判断A 是否正确;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判断B 是否正确;根据函数1y x=的单调性可判断C 是否正确;根据函数12xy ⎛⎫= ⎪⎝⎭的单调性即可判断D 是否正确.解:由于函数ln y x =在()0,+∞上单调递增,又0a b <<,所以ln ln a b <,故A 错误; 因为0a b <<,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22a b <,故B 错误; 由于函数1y x=在()0,+∞上单调递减,又0a b <<,所以11a b>,故C 错误; 由于函数12xy ⎛⎫= ⎪⎝⎭在()0,+∞上单调递减,又0a b <<,所以1122ab⎛⎫⎛⎫> ⎪ ⎪⎝⎭⎝⎭,故D 正确.故选:D.3.设D ,E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两点,AD DC =,2CB BE =,则DE =( )A .32AB AC -+B .32AB AC -C .32AB AC - D .32AB AC -+答案:B根据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求解.解:因为AD DC =,2CB BE =,所以12DC AC =,32CE CB =, 所以()13132222AC CB AC A DE DC CE B AC +=+=+-= 32AB AC =-, 故选:B.4.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502803x y x y y +-≤⎧⎪+-≤⎨⎪≤⎩,则34z x y =+的最大值是( )A .12B .17C .18D .392答案:C根据线性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作直线34y x =-沿可行域的方向平移,由z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解:根据线性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由34z x y =+可得344zy x =-+,作直线34y x =-沿可行域的方向平移,由图知:过点A 时,4z最大即z 最大,由503x y y +-=⎧⎨=⎩可得()2,3A ,所以max 324318z =⨯+⨯=, 故选:C.5.通常人们用震级来描述地震的大小,地震震级是对地震本身大小的相对量度,用M 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740-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规定了我国地震震级的计算和使用要求,即通过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max /T A 进行测定,计算公式如下()lg /T 1.66lg 3.5max M A =+∆+(其中∆为震中距),已知某次某地发生了4.8级地震,测得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为0.01,则震中距大约为( ) A .58 B .78C .98D .118答案:C由题意,max 4.8,(/)0.01M A T ==,代入式子可得 1.98810∆≈,结合选项估计,即得解 解:由题意,max 4.8,(/)0.01M A T == 代入()lg /T 1.66lg 3.5max M A =+∆+ 可得4.8lg0.01 1.66lg 3.5=+∆+1.66lg 4.8 3.52 3.3∴∆=-+=3.3lg 1.9881.66∴∆=≈ 1.98821010100∴∆≈<=因此震中距∆是接近100但小于100的数 结合选项,震中距大约为98 故选:C6.“1122(1)(32)a a +<-”是“223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结合函数定义域和单调性得到不等式组,求出1122(1)(32)a a +<-所满足的a 的取值范围,进而判断出结果.解:因为12y x =定义域为[)0,∞+,且为增函数,又1122(1)(32)a a +<-,所以13210320a aa a +<-⎧⎪+≥⎨⎪-≥⎩,解得:213a -≤<,因为223123a a ⇒-≤<-<<,而 223a -<<⇒213a -≤<,故“1122(1)(32)a a +<-”是“223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7.函数()sin cos x x x f x +=在,22ππ⎛⎫- ⎪⎝⎭上的图象大致为( ) A . B .C .D .答案:A求导,分析函数在(0,)2π的单调性,可排除BD ,计算可得14f π⎛⎫⎪⎝⎭> ,可排除C ,即得解 解:由题意, ()22(cos 1)cos sin (sin )1cos sin cos cos x x x x x x x xf x xx +++++'== 当(0,)2x π∈时,()0f x '>,故函数()f x 在(0,)2π单调递增,BD 错误;又142422f ππ=⎛⎫ ⎝⎭>⎪,故C 错误故选:A8.已知141681a -⎛⎫= ⎪⎝⎭,32log 2log 3b =+,32log 23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c b a >> B .b a c >> C . a c b >> D .b c a >>答案:B根据指数的运算性质化简a ,利用对数的单调性判断,b c 的范围,即可比较a ,b ,c 的大小关系得出正确选项. 解:因为1141441622381332a ⎛⎫-⨯-- ⎪⎝⎭⎛⎫⎛⎫⎛⎫==== ⎪⎪ ⎪⎝⎭⎝⎭⎝⎭,32331log 2log 3log 2log 2b =+=+,因为3331log log 2log 312=<<=即31log 212<<,311log 2>, 所以3313log 2log 22b =+>, 又因为33222log 2log 3333c =<=,所以b a c >>, 故选:B.9.已知首项为1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416n n n a a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B .数列{}n S 为单调递增数列C .5256a =D .1434n n n a S -=+答案:D由1416n n n a a +=,112416n n n a a +++=,可得216n na a +=,可得数列的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成等比数列,且2214n n a a -=,2124n naa +=,故数列{}n a 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可判断A ;由10n n n S S a --=>可判断B ;代入通项公式计算5a 可判断C ;利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代入可判断D 解:由题意,1416nn n a a += 112416n n n a a +++∴=216n na a +∴= 在1416nn n a a +=中,令1n =可得24a =故数列{}n a 的奇数项是以1为首项,16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偶数项是以4为首项,16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奇数项的通项公式为:121116n n a --=⨯,偶数项的通项公式为:12416n n a -=⨯2214n n a a -∴=,2124n naa +=,故数列{}n a 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故A 正确 由于10n n n S S a --=>,故数列{}n S 为单调递增数列,故B 正确; 315116256a -=⨯=,故C 正确;由于11(14)4114,143n n n n n a S -⨯--=⨯==- 故1141544,34344134n n n n n n n a S ---=+=⨯+=⨯-,故D 错误故选:D10.设函数()211,,21log ,,2x f x x x ⎧-<⎪⎪=⎨⎪≥⎪⎩则满足()()21f 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3,24⎛⎤⎥⎝⎦B .3,14⎡⎫⎪⎢⎣⎭C .3,4⎛⎤-∞ ⎥⎝⎦D .1,12⎛⎫⎪⎝⎭答案:D结合函数性质分析可得()()121212f x f x x x -<⇔-<<或1212x x ≤-<,求解即可 解:由题意,2log y x =在1[,)2+∞单调递增,且21log 12=-故()()121212f x f x x x -<⇔-<<或1212x x ≤-< 解得:112x << 故选:D11.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y f x =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对任意的1212x x ≤<≤,都有()()12f x f x >; ②()1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③对任意的R x ∈,都有()()2f x f x =+ 则13f ⎛⎫ ⎪⎝⎭,32f ⎛⎫⎪⎝⎭,83f ⎛⎫⎪⎝⎭的大小关系是( ) A .831323f f f ⎛⎫⎛⎫⎛⎫>>⎪ ⎪ ⎪⎝⎭⎝⎭⎝⎭B .813332f f f ⎛⎫⎛⎫⎛⎫>> ⎪ ⎪ ⎪⎝⎭⎝⎭⎝⎭ C .138323f f f ⎛⎫⎛⎫⎛⎫>> ⎪ ⎪ ⎪⎝⎭⎝⎭⎝⎭D .381233f f f ⎛⎫⎛⎫⎛⎫>> ⎪ ⎪ ⎪⎝⎭⎝⎭⎝⎭答案:A根据①可得()y f x =在()1,2上单调递减,根据②可得()y f x =的图象关于1x =对称,根据③可得()y f x =周期为2,根据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即可比较大小.解:因为①对任意的1212x x ≤<≤,都有()()12f x f x >; 可得()y f x =在()1,2上单调递减, 因为②()1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可得()y f x =的图象关于1x =对称, 因为③对任意的R x ∈,都有()()2f x f x =+, 所以()y f x =周期为2,因为()y f x =的图象关于1x =对称,所以1533f f ⎛⎫⎛⎫= ⎪ ⎪⎝⎭⎝⎭,因为()y f x =周期为2,所以824333f f f ⎛⎫⎛⎫⎛⎫== ⎪ ⎪ ⎪⎝⎭⎝⎭⎝⎭,因为()y f x =在()1,2上单调递减,435323<<, 所以435323f f f ⎛⎫⎛⎫⎛⎫>> ⎪ ⎪ ⎪⎝⎭⎝⎭⎝⎭,即831323f f f ⎛⎫⎛⎫⎛⎫>> ⎪ ⎪ ⎪⎝⎭⎝⎭⎝⎭, 故选:A.12.函数()()3sin x x f ωϕ=+(0>ω,2πϕ<),已知||33f π⎛⎫= ⎪⎝⎭,且对于任意的R x ∈都有066f x f x ππ⎛⎫⎛⎫-++--= ⎪ ⎪⎝⎭⎝⎭,若()f x 在52,369ππ⎛⎫ ⎪⎝⎭上单调,则ω的最大值为( )A .11B .9C .7D .5答案:D结合正弦函数的最值,对称性求ϕ的值,再结合单调性确定ω的最大值. 解:∵ ||33f π⎛⎫= ⎪⎝⎭,()()3sin x x f ωϕ=+,∴ 32k ππωϕπ+=+,k Z ∈,又对于任意的R x ∈都有066f x f x ππ⎛⎫⎛⎫-++--= ⎪ ⎪⎝⎭⎝⎭, ∴ 6m πωϕπ-+=,m Z ∈,∴ 3(2)2k m πϕπ=++,又2πϕ<,∴ 6π=ϕ或6πϕ=-,当6π=ϕ时, 31w k =+,k Z ∈且61w m =-+, 当7w =时,()3sin 76f x x π⎛⎫ ⎪⎝=⎭+,若52,369x,则4131736618x πππ≤+≤, ∴()f x 在52,369ππ⎛⎫⎪⎝⎭上不单调,C 错误, 当6πϕ=-时, 32w k =+,k Z ∈且61w m =--,当11w =时,()3sin 116f x x π⎛⎫ ⎪⎝-⎭=,若52,369x ,则49411136618x πππ≤-≤, ∴()f x 在52,369ππ⎛⎫⎪⎝⎭上不单调,A 错误, 当5w =时,()3sin 56f x x π⎛⎫ ⎪⎝=⎭-,若52,369x ,则1917536618x πππ≤-≤, ∴()f x 在52,369ππ⎛⎫⎪⎝⎭上单调,D 正确, 故选:D.【点睛】已知f (x )=Asin (ωx +φ)(A >0,ω>0)的性质求函数解析式的关键在于转化为正弦函数的问题. 二、填空题13.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2a =,735S =,则6a =___________. 答案:7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将条件化为公差d 的方程,解方程求公差d ,由此可求6a . 解: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 ∵ 12a =,735S =, ∴ 172135a d +=, ∴ 1d =,∴ 6157a a d =+=, 故答案为:7.14.已知平面向量()1,3a =,(),1b m =-,若a b ⊥,则b =___________.答案:2由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求m ,再由向量的模的公式求b . 解:∵ a b ⊥,()1,3a =,(),1b m =- ∴1m ⨯-1)=0, ∴m , ∴ 312b =+=, 故答案为:2.15.若tan 5tan 7a π=,则5cos 14sin 7a a ππ⎛⎫- ⎪⎝⎭=⎛⎫- ⎪⎝⎭___________. 答案:321.5由两角和差公式化简分数,再由同角关系化为正切表达式,结合已知条件求值. 解:555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14771414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77777a a πππππααααπππππαααα⎛⎫-++ ⎪⎝⎭==⎛⎫--- ⎪⎝⎭, ∴ 5cos tan tan 147tan tansin 77a a ππαππα⎛⎫-+ ⎪⎝⎭=⎛⎫-- ⎪⎝⎭, 又tan 5tan7a π=,∴5cos 3142sin 7a a ππ⎛⎫- ⎪⎝⎭=⎛⎫- ⎪⎝⎭, 故答案为:32.16.已知函数()cos2sin 1f x a x x =+-,若不等式()1f x ≤对任意的[]0,πx ∈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答案:⎡⎣由题意可得1cos2sin 11x a x -≤+-≤,即2012sin sin 2x a x ≤-+≤,令[]sin 0,1x t =∈,讨论0=t 时恒成立,当0t ≠时,分离a 转化为最值问题即可求解.解:若()1f x ≤可得()11f x -≤≤,即1cos2sin 11x a x -≤+-≤,所以0cos2sin 2x a x ≤+≤,所以2012sin sin 2x a x ≤-+≤, 令[]sin 0,1x t =∈,若212sin sin 2x a x -+≤,则221t at -+≤, 当0=t 时,01≤成立,当0t ≠时,22112t a t t t+≤=+,所以min 12a t t ⎛⎫≤+ ⎪⎝⎭,因为12t t +≥=当且仅当12t t =即t =,π4x =或3π4时,12t t +取得最小值所以a ≤若212sin sin 0x a x -+≥,则2120t at -+≥, 当0=t 时,10≥恒成立,当0t ≠时,22112t a t t t-≥=-,可得max 12a t t ⎛⎫≥- ⎪⎝⎭, 因为12y t t =-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1t =即π2x =时,max 12111y =⨯-=,所以1a ≥,综上所述:1a ≤≤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17.已知函数()22sin cos f x x x x ωωω=+()0ω>,其图象的两条相邻对称轴间的距离为π2. (1)求函数()f x 在π0,2⎡⎤⎢⎥⎣⎦上的单调递增区间;(2)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ϕ()π02ϕ<<个单位后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若函数()g x 为偶函数,求ϕ的值.答案:(1)π0,12⎡⎤⎢⎥⎣⎦;(2)π12ϕ=.(1)先由二倍角公式和辅助角公式化简()f x ,再由正弦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即可求解;(2)根据图象的平移变换得出()π2sin 223g x x ϕ⎛⎫=++ ⎪⎝⎭,由()ππ2πZ 32k k ϕ+=+∈结合ϕ的范围即可求解.解:(1)()cos2)sin2f x x x ωω++π2sin 22sin 23x x x ωωω⎛⎫=+=+ ⎪⎝⎭,因为相邻对称轴间距离为π2,所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π2π2T =⨯=,即2ππ2ω=,解:1ω=,所以()π2sin 23f x x ⎛⎫=+ ⎪⎝⎭. 由()πππ2π22πZ 232k x k k -+≤+≤+∈,可得()5ππππZ 1212k x k k -+≤≤+∈,当0k =时,5ππ1212x -≤≤, 所以函数()f x 在π0,2⎡⎤⎢⎥⎣⎦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π0,12⎡⎤⎢⎥⎣⎦;(2)将函数()π2sin 23f x x ⎛⎫=+ ⎪⎝⎭的图象向左平移π02ϕϕ⎛⎫<< ⎪⎝⎭个单位后得()()ππ2sin 22sin 2233g x x x ϕϕ⎡⎤⎛⎫=++=++ ⎪⎢⎥⎣⎦⎝⎭,因为()g x 为偶函数,所以()π02sin 223g ϕ⎛⎫=+=± ⎪⎝⎭,即πsin 213ϕ⎛⎫+=± ⎪⎝⎭,所以()ππ2πZ 32k k ϕ+=+∈,即ππ()212k k Z ϕ=+∈, 又因为π02ϕ<<,所以0k =,π12ϕ=. 18.已知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a =,且满足132n n S S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n na 的前n 项和n T .答案:(1)123n n a -=⨯;(2)11()322n n T n =-+.(1)根据132n n S S +=+,可得当2n ≥时,132n n S S -=+,两式相减可证得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从而可的答案;(2)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得答案. 解:解:(1)∵132n n S S +=+①, ∴2132S S =+,即12132a a a +=+. ∵12a =,∴26a =. 当2n ≥时,132n n S S -=+.②由①-②得13n n a a +=,即13(2)≥n na n a +=.又213a a =,∴数列{}n a 是以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23n n a -=⨯;(2)由123n n n a n -⋅=⋅,得()011213233n n T n -=⨯+⨯+⋅⋅⋅+⨯①,()123213233n n T n =⨯+⨯+⋅⋅⋅+⨯②,由①-②,得()0122233333n n n T n -=+++⋅⋅⋅+⋅-1-,132223(12)3113nn n n T n n --=⨯-⋅=---.∴11()322n n T n =-+.19.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3c =,从以下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①()tan 2tan b C a b B =-;②2cos 2c B a b =-;③()222cos cos 1ac A a C b c +-=-,解答如下的问题(1)证明:3cos a B B =+;(2)若AB 边上的点P 满足2AP PB =,求线段CP 的长度的最大值.答案:(1)选条件①②③,证明见解析;(2)(1)选条件①:利用切化弦,由正弦定理化边为角,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求出cos C 的值即可求出角C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π3a A B ⎛⎫+ ⎪⎝⎭展开即可求证;选条件②: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结合sin sin()A C B =+求出cos C 的值即可求出角C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π3a A B ⎛⎫+ ⎪⎝⎭展开即可求证;选条件③:已知条件可整理为:2222cos cos b a c ac A a C+-=+结合余弦定理以及正弦定理化边为角求出cos C 的值即可求出角C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π3a A B ⎛⎫+ ⎪⎝⎭展开即可求解;求出cos C 的值即可求出角C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π3a A B ⎛⎫+ ⎪⎝⎭展开即可求证;(2)求出1PB =,在PBC 中,由余弦定理求2PC ,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最值. 解:(1)选条件①:由()tan 2tan b C a b B =-,得sin (2)sin cos cos b C a b BC B-=,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cos 2sin sin sin cos B C B A B B C =-, 因为sin 0B ≠,所以sin cos 2sin cos sin cos C B A C B C =-,所以()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A C C B B C B C A =+=+=, 因为sin 0A ≠,所以2cos 1C =,即1cos 2C =, 因为()0,πC ∈,所以π3C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sin a c cA C C===所以π3cos 3a B A B B ⎛⎪+⎫+ ⎝⎭,即证;选择条件②: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cos 2sin sin C B A B =-, 又因为sin sin()A C B =+,所以()2sin cos 2sin sin 2sin cos 2cos sin sin C B C B B C B C B B =+-=+-, 化简整理得:2cos sin sin C B B =, 由sin 0B ≠,所以1cos 2C =, 又π02C <<,所以π3C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sin a c cA C C===所以π3cos 3a B A B B ⎛⎪+⎫+ ⎝⎭,即证;选择条件③:由已知得:2222cos cos b a c ac A a C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 a c ab C +-=, 所以22cos cos cos ab C ac A a C =+, 因为0a >,所以2cos cos cos b C c A a C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B C C A A C A C B =+=+=, 因为sin 0B ≠,所以1cos 2C =, 又π02C <<,所以π3C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sin a c cA C C===所以π3cos 3a B A B B ⎛⎪+⎫+ ⎝⎭,即证;(2)由2AP PB =及3AB =,可得1PB =, 在P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22212cos 3cos 123cos cos CP a a B B BB B B =+-=++-+42B =+,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π022π0π32B B ⎧<<⎪⎪⎨⎪<-<⎪⎩,解得:ππ62B <<,所以π2,π3B ⎛⎫∈ ⎪⎝⎭,所以当π22B =即π4B =时,2CP取最大值为, 所以线段CP的长度的最大值为20.已知函数()32215333f x x ax a x =-++-.(1)若1a =-时,求()f x 在区间[]4,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若存在实数m ,使得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323-;(2)⎛- ⎝⎭. (1)利用导数得出()f x 的单调性,再求最值;(2)分0,0,0a a a <=>三种情况,利用导数得出其单调性,结合题意得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解:(1)由题意得22()23?(3)()f x x ax a x a x a =-+'+=--+ 当1a =-时,()(1)(3)f x x x -'=-+,[]4,2x ∈- 由()0f x '>,解得31x -<<; 由()0f x '<,解得43x -≤<-或12x <≤.∴函数()f x 在区间(3,1)-上单调递增,在区间[4,3),(1,2]--单调递减. 又2532(4)(3)33f f -=--=-,,7(1)0(2)3f f ==-, ∴函数()f x 在区间[]4,2-上的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323-. (2)存在实数m ,使不等式()0f x <的解集恰好为(,)m +∞,等价于函数()f x 只有一个零点. ∵22()23=(3)()f x x ax a x a x a =-++--+', i )当a <0时,由()0f x '>,解得3a x a <<-, ∴函数()f x 在区间(3,)a a -上单调递增; 由()0f x '<,解得3x a <或x a >-,∴函数()f x 在区间(,3),(,)a a -∞-+∞上单调递减.又5(0)03f =-<,∴只需要()0f a -<,解得10a -<<. ∴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0a -<<.ii )当a =0时,显然()f x 只有一个零点成立. iii )当a >0时,由()0f x '>,解得3a x a -<<, 即()f x 在区间(,3)a a -上单调递增; 由()0f x '<,解得x a <-或3x a >,即函数()f x 在区间(,),(3,)a a -∞-+∞上单调递减;又5(0)03f =-<,∴只需要(3)0f a <,解得0a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21.已知函数()21e ln 2x f x x bx x x =--()R b ∈,其图象在点()()1,1f 处的切线斜率为2e 3-.(1)证明:当1x >时,()23e 12xf x x x >-+;(2)若函数()()()41g x a x x f =+--在定义域上无极值,求正整数a 的最大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5.(1)求()f x ',由()12e 3f '=-可得b 的值,将所证明的不等式化简为12ln 0x x x-->,令()12ln F x x x x=--,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以及最值即可求证;(2)由题意可知()0g x '≥恒成立或()0g x '≤恒成立,讨论()0g x '≥可得2(1)e 2ln x a x x x -≤+--,设()(1)e 2ln xh x x x x =+--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求最值可求a 的范围,同理()0g x '≤时求a 的范围,即可求解.解:(1)由()21e ln 2x f x x bx x x =--可得:()(1)e (ln 1)x f x x b x x =+-+-'.因为函数()f x 的图象在点()()1,1f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e 3-, 所以()12e 12e 3f b -='=--,解得:2b =,当1x >时,()23e 12xf x x x >-+等价于22ln 10x x x -->,即12ln 0x x x -->.令()12ln F x x x x =--,则()()22212110x F x x x x -'=-+=>,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所以()()1112ln101F x F >=--=,所以当1x >时,()23e 12xf x x x >-+;(2)由题得()()21e 2ln 412xg x x x x x a x =--+--,若()()()41g x a x x f =+--无极值,则()0g x '≥恒成立或()0g x '≤恒成立, (i )当()0g x '≥恒成立时,()(1)e 2(1ln )40x g x x x x a =+-+-+-≥',即2(1)e 2ln x a x x x -≤+--恒成立,所以min 2(1)e 2ln xa x x x ⎡⎤-≤+--⎣⎦,令()(1)e 2ln xh x x x x =+--.所以()()()()221(2)e 12e 2e xx x x h x x x x x x x +⎛⎫=+--=+-=+- ⎪⎝⎭'()0x >, 令()1=e x x x ϕ-,则()21=e 0xx xϕ'+>,即()x ϕ在()0,∞+上单调递增,1202ϕ⎛⎫< ⎪⎝⎭,()1=e 10ϕ->,所以存在01,12x ⎛⎫∈ ⎪⎝⎭,使得()0001e =0x x x ϕ=-,当()00,x x ∈时,()0x ϕ<,即()0h x '<, 当()0,x x ∈+∞时,()0x ϕ>,即()0h x '>,所以函数()h x 在区间()00,x 单调递减,函数()h x 在区间()0,x +∞单调递增,所以函数()h x 的最小值为()0000000001(1)e 2ln (1)2ln x h x x x x x x x x =+--=+⋅-- 又因为01e x x =,即00ln x x =-, 所以()00000011121h x x x x x x =++-=++. 又因为01,12x ⎛⎫∈ ⎪⎝⎭,则()0001713,2h x x x ⎛⎫=++∈ ⎪⎝⎭,所以23a -≤,可得5a ≤,所以正整数a 的最大值是5;(ii )当()0g x '≤恒成立时,()(1)e 2(1ln )40x g x x x x a =+-+-+-≤',即2(1)e 2ln x a x x x -≥+--恒成立,所以max 2(1)e 2ln xa x x x ⎡⎤-≥+--⎣⎦,又由(i )知,函数()h x 在区间()0,x +∞上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h x 不存在最大值, 综上所述:正整数a 的最大值是5.【点睛】由不等式恒成立(或能成立)求参数时,①可对不等式变形,分离参数,根据分离参数后的结果,构造函数,由导数的方法求出函数的最值,进而可求出结果;②可根据不等式,直接构成函数,根据导数的方法,利用分类讨论求函数的最值,即可得出结果. 22.如图,在极坐标系中,已知点()2,0M , 曲线1C 是以极点O 为圆心,以OM 为半径的半圆,曲线2C 是过极点且与曲线1C 相切于点2,2π⎛⎫⎪⎝⎭的圆.(1)分别写出曲线1C 、2C 的极坐标方程;(2)直线()0π,R θααρ=<<∈与曲线1C 、2C 分别相交于点A 、B (异于极点),求ABM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1:20C ρθπ=≤≤,()2:2sin 0C ρθθπ=≤≤; (2)12.(1)分析可知曲线1C 是以极点O 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半圆,结合图形可得到曲线1C 的极坐标方程,设(),P ρθ为曲线2C 上的任意一点,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出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 (2)设(),A A ρα、(),B B ρθ,由题意得2sin B ρα=,2A ρ=,求出AB 以及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结果. (1)解:由题意可知,曲线1C 是以极点O 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半圆, 结合图形可知,曲线1C 的极坐标方程为()20ρ=≤θ≤π.设(),P ρθ为曲线2C 上的任意一点,可得2cos 2sin 2πρθθ⎛⎫=-= ⎪⎝⎭.因此,曲线2C 极坐标方程为()2sin 0ρθθπ=≤≤. (2)解:因为直线()0π,R θααρ=<<∈与曲线1C 、2C 分别相交于点A 、B (异于极点), 设(),A A ρα、(),B B ρθ,由题意得2sin B ρα=,2A ρ=,所以,22sin A B AB ρρα=-=-.因为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sin 2sin d OM αα==,所以,()()()2sin 1sin 11122sin 2sin 2sin 1sin 22242ABMS AB d αααααα+-=⋅=-⋅=-≤⨯=△, 当且仅当1sin 2α=时,等号成立,故ABM 面积的最大值为12. 23.已知函数()2f x m x m x =+--()0m >的最大值为6. (1)求m 的值;(2)若正数x ,y ,z 满足x y z m ++=答案:(1)2;(2)证明见解析.(1)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出()f x 的最大值,让最大值等于6即可得m 的值;(2)由(1)知,2x y z ++=,由222xxx y z y z ⎛⎫⎛⎫=++=+++ ⎪ ⎪⎝⎭⎝⎭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证.解:(1)由题意得()2()(2)3f x x m x m x m x m m =+--≤+--=, 因为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6,所以36m =,即2m =±. 因为0m >,所以2m =; (2)由(1)知,2x y z ++=, 因为0x >,0y >,0z >,所以222xxx y z y z ⎛⎫⎛⎫=++=+++≥ ⎪ ⎪⎝⎭⎝⎭, 当且仅当2x y z ==时,即1x =,12y z ==等号成立,22m =当且仅当11,2x y z ===时,等号成立.。
各地区的抗震等级
看看你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等级,全国任何地方都有【技术贴】浏览量:27回复数:4 查看全部复制链接分享到:qq人人新浪小米推客抗震设防烈度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越高,说明有可能发生地震的等级越高,但是相应的建筑抗震性能也越高,房屋也越结实。
(汶川地震后,学校医院等全部提高一度设防)强烈建议高设防地区屁民了解避震常识。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北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延庆,天津(汉沽),宁河。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二组:北京(昌平、门头沟、怀柔),密云;天津(和平、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塘沽、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蓟县,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松江、青浦、南汇、奉贤);第二组:天津(大港)。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上海(金山),崇明;重庆(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壁山,铜梁,大足,荣昌,綦江,石柱,巫溪*。
注: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修订)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计划编号等基本情况国家标准GB 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也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管理监督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基本依据。
该国家标准已颁布实施18年,上一次修订距今也有11年,面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与政策法规司组织下,于2013年启动了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修订立项申请工作,2014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下达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合〔2014〕67号),国家标准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修订被列入,项目编号:20140231-Q-419,项目名称“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2015年3月,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与项目编写组签订“地震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书”。
为配套与支撑国家标准的修订,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组织申请相关的地震行业专项科研项目,以开展规范编制相关的技术研究。
2014年3月,中国地震局批准下达了2014年度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中震函〔2014〕34号),列入“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关键技术指标确定及国标修订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08002。
规范修订组主要成员均参与该行业专项工作,项目取得大量重要成果,为规范修订涉及的重要技术标准和要求提供了支撑和依据,同时也为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初步的标准源文本,奠定了征求意见稿的基础。
二、标准编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修订背景本次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是基于以下原因:(1)现行国家标准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对1999年版国家标准的修订,间隔6年,而现行版本已实施11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面向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需要的GB 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完成修订并发布实施,一系列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重要科研成果与新技术方法在编制中得到应用,如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三级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活动性模型、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等,这些技术与方法应通过标准加以吸收和规范化,以更好地应用于未来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安全性评价-孙崇绍
Mw=2/3×lgMo - 16.1
我 国 的 震 级GB17740-1999
M=log(A/T)max+σ(Δ) σ(Δ)=1.66lg Δ +3.5(国际为3.3)
1 定义:以浅源地震为主(H<70km),面 波震级,记作M ; 2 应用正式的行政和社会用语,用于地 震测定,地震预报,地 震减灾,新闻发布; 3 与国际间尚不能完全接轨,通常,较之 国际震级高出 0.3~0.5级。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 GB/T防震减灾术语 2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两图一表一说明) 3 GB50267-1997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
使用时与之相协调的规范: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其他行业规范
汶川大震后原先颁布的规范、规 定等有重大的修改,这些修改有的 已通令付诸实施,有的是在施行或 征求意见。所以,我们是在新形势 下进行地震安评工作
我国的地震区带
1天山地震区:南天山地震带,中天山地震带,北天山地震带, 阿尔泰山地震带; 2青藏地震区: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 (龙门山地震带,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 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巴颜喀拉地震带,鲜水河-滇东地震带), 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喜马拉雅地震带,滇西南地震带,藏中地 震带); 3东北地震区; 4华北地震区: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华北平原地 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朝鲜半岛地震带,鄂尔多斯 地震带; 5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华南沿海地震带; 6台湾地震区:台湾西部地震区,台湾东部地震区; 7南海地震区。
ρ—岩石密度, β—介质剪切波速, Δ—震中距, Ωo—地震位移振幅谱零频时的振幅。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与破坏程度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与破坏程度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力强的特点。
为了能够对地震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和划分,国际上制定了地震等级划分标准,以便对地震的破坏程度进行衡量和比较。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包括烈度标准和震级标准两大类。
烈度标准是根据地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价的指标。
常用的烈度标准有MMI标准、中国地震烈度标准、日本烈度标准(JMA)等。
其中,MMI标准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所制定的一种地震烈度标准,主要用于描述地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破坏程度。
它将地震的影响范围划分为十个等级,从I级到X级,逐渐增强。
I级表示没有感觉到地震的存在,X级则表示地震造成了区域性的毁灭性破坏。
中国地震烈度标准是中国地震局制定的一种地震烈度评定标准,相对较为详细和细致。
中国地震烈度标准将地震的影响分为16个等级,从I度到XVII度,以及特大地震的特殊烈度级。
其中I度表示地震只能通过仪器检测到,XVII度则表示特大地震造成的破坏几乎无法估量。
除了烈度标准外,还有震级标准用来衡量地震造成的能量释放大小。
常用的震级标准为里氏震级和梅氏震级。
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霍纳温得·里克特发明的一种地震震级标准,通过测量地震震中记录的地震波能量和震源矩计算出来。
梅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瑞希特发明的另一种地震震级标准,是根据地震波的振幅和波周期计算得出的。
通常情况下,里氏震级和梅氏震级的数值是相近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差异。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需要多方面的参考和研究。
地震监测机构会通过地震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实地调查和破坏程度的反馈,对地震等级划分标准进行验证和修正。
此外,地震等级划分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地震的深度、震源类型、地质背景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地震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震等级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地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措施。
地震烈度评定标准
地震烈度评定标准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地震烈度评定标准”,更多实用精彩内容请锁定实用资料栏目。
地震烈度评定标准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
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
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
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本人估算,仅供参考)。
地震烈度是以人的感觉、器物反应、房屋等结构和地表破坏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的,反映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如自然村或城镇部分区域)地震破坏程度的平均水平,须由科技人员通过现场调查予以评定。
一次地震后,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会受到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场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用于说明地震烈度的等级划分、评定方法与评定标志的技术标准是地震烈度表,各国所采用的烈度表不尽相同。
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
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1度到12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
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
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
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
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一、编制依据、主要性能参数及幕墙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1编制依据:1.1。
幕墙及门窗设计规范:《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CECS127—2001《玻璃幕墙点支承装置》JG138—2010《吊挂式玻璃幕墙支承装置》JG139-2001《建筑瓷板装饰工程技术规范》CECS101:98《建筑幕墙》GB/T21086—2007《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小单元建筑幕墙》JG/T216-2008《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建筑玻璃采光顶》JG/T231-2007《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铝合金门窗》GB/T8478—2008《未增塑聚乙烯(PVC-U)塑料窗》JGT/140-2005《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1.2.建筑设计规范:《地震震级的规定》GB/T17740—1999《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高处作业吊蓝》GB19155—2003《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2010《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2004《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JC/T902-2002《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CECS180:20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局部修订)《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地震震级的规定》GB/T17740-199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高处作业吊蓝》GB19155-2003《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2010《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2004《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JC/T902—2002《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CECS180:20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局部修订)《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意见稿》[建标2006-46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等以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9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3.铝材规范:《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GB/T3190-2008《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JG175-2011《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JG/T133-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5237。
防震减灾术语
防震减灾术语3.1.1 地震 earthquake大地震动。
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引发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
一般指天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
3.1.2 震源 seismic source产生地震的源。
3.1.3 震级 magnitude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GB17740-1999中的2.1)3.1.4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GB/T17742-1999中的2.03.1.5 地震波 seismic wave地震时从震源发出、向四周传播的波。
3.1.6 震中 epicentre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3.1.7 极震区 meizoseismal area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3.1.8 宏观震中 macro-epicentre极震区的几何中心。
3.1.9 震源距 hypocentral distance地震震源至某一指定点的距离。
3.1.10 震中距 epicentml distance地震震中至某一指定点的地面距离。
(GB17740--1999中的2.6)3.1.11 (宏观)震中烈度(macro) epicentral intensity极震区的地震烈度。
3.1.12 无感地震 feltless earthquake震中附近的人不能感觉到的地震。
注:一般震级在3级以下,震中烈度在Ⅲ度以下。
3.1.13 有感地震 felt earthquake震中附近的人能感觉到的地震。
注:一般震级在3级以上,震中烈度在Ⅲ度以上。
3.1.14 极微震 ultra microearthquake震级≤1级的地震。
3.1.15 微震 microearthquake1级≤震级<3级的地震。
3.1.16 小[地]震 small earthquake3级≤震级<5级的地震。
标 准 规 范 信 息
标准规范(发布、修订) 信息1.GB/T5237.1—2000 建筑铝型材基材代替GB/T5237—932.GB/T5237.2---2000 建筑铝型材阳极氧化、着色型材3.GB/T5237.3---2000 建筑铝型材电泳涂漆型材4.GB/T5237.4----2000建筑铝型材粉末喷涂型材5.GB/T5237.5---2000建筑铝型材氟碳漆喷涂型材6.GB11614---1999浮法玻璃代替GB11614—19897.GB9962---1999夹层玻璃代替GB9962---19888.GB/T9963---1998钢化玻璃代替GB9963---889.GB17841---1999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新制定10.JC693---1998热反射玻璃新制定11.GB17840---1999防弹玻璃新制定12.GB/T18091---2000玻璃幕墙光学性能新制定13.GB/T3880---1997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代替GB3880、GB10568—89、GB3193—82、GB10569—8914.GB/T17748铝塑复合板新制定15.JC830.1~830.2—1998干挂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及其不锈钢配件新制定16.GB/T17670—1999 天然石材统一编号新制定17.GB6566—200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代替GB65566-2000、GB6763-2000JC518-1993(96)18.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即将颁发19.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代替.GBJ11-8920.JC133《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新制定21.GB/T18250-2000《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新制定22.GB T18575-2001《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新制定23.GB12619—90 抽芯铆钉技术条件24.GB3098.1—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代替GB3098.1—198225.GB3098.2—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代替GB3098.2—198226.GB3098.5—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自攻螺钉代替.GB3098.5—8527.GB3098.6—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代替.GB3098.6—8628. GB3098.15—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代替.GB3098.6—8629.GB/T16823.1—1997 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30.JGJ85—9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31.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代替.GB/T14370-9332.GB/T4240—93 不锈钢丝33.GB9944—88 不锈钢丝绳34.GB/T4171-2000 高耐候结构钢代替.GB/T4171-8435.GB/T4172-2000 焊接结构用耐候钢代替.GB/T4172-8436..JC139-2001 点式全玻幕墙支承装置新制定37.JC138-2001 吊挂式玻幕墙支承装置新制定38.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代替.GBJ68-8439.JGJ/T97—95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40.GB/T17742—1999 中国地震烈度表41.GB/T17740—1999 地震震级的规定42.GB18306—200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新制定43.GB15763.1—2001 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新制定44.GB/T13890—92 天然饰面石材术语45.GB/T16823—1997 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46.GB14683—93 硅酮建筑密封膏47.JC/T881—2001 混凝土接缝用密封胶新制定48.JC/T882—2001 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新制定48.JC/T883—2001 石材幕墙接缝用密封胶新制定49.JC/T884—2001 彩色钢板用建筑密封胶新制定50.JC/T885—2001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新制定51.JC/T486—2001 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代替. JC486—199250.GB/T529—199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型、直角型、新月型试样)代替. GB/T529-91 51.GB/T530—199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代替. GB/T531-1992、GB/T11204-1989 52.DBJ/CT014—2001 全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新制定53.JGJ133—2001 金属及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新制定54.DGJ08—83—2000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范新制定55.CECS101—98 建筑瓷板装饰工程技术规程新制定56.CECS127:2001 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新制定57.GB6946-1993 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58.1/S/T429-1—2000 铝幕墙板板基新制定59.1/S/T429-2—2000 铝幕墙板氟碳喷漆铝单板新制定60.1/S/T431—2000 铝有铝合板彩色涂层板带材新制定61.1/S/T432—2000 铝塑复合板用铝管新制定。
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
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GB17740-1999前曰牙习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地震局现行《地震台站观测规范》(1990)测定地震震级的原则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地震震级的测定与社会应用。
制定本标准时,借鉴了国际各主要地震测报机构测报震级的方法和中国地震局的地震观测规范,对比了不同方案的利弊,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
本标准沿用了中国测定震级的规定,以保证得到社会广泛应用的我国震级定量体系得以延续。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绍燮、陆远忠、郭履灿、陈培善、许忠淮、肖承邺、冯义钧。
本标准于1999年4月26日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li17740-1999Generalrulerforearthquakemagnitude1范围本标准是地震震级M测定方法和使用的规定,适用于地震测定、地震预报、防震减灾、新闻报道等社会应用.本标准不约束科学研究分析使用其他类型的震级。
“地震震级M”是本标准规定的震级,其他类型地震震级必须冠以限制词与添置注释符号.如: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矩震级Mw等。
地展震级M用地震面波测定。
深震(震源深度大于70km)与小震不能用地震面波测定时,可用《地震台站观测规范》(1990)规定的,b,ML测定.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地震震级earthquakemagnitude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2.2地震面波surfacewave地震激发的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震波。
2.3质点运动particlemotion在地震波通过时,地球上任一点的运动.2.4地动位移displacementofgroundmotion地面质点运动时,相对于原静止点的距离。
2.5质点运动速度velocityofparticlemotion质点运动时,其地动位移对时间的微商。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 17741-19991999-04-26发布1999-11-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地震局现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和该规范1994年实施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切实做好建设工程场地及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制定本标准时,广泛听取了我国工程界、地震界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以及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委员的意见。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时振梁、冯启民、张裕明、金严、杜玮、吴为民。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大型厂矿企业、大城市和经济建设开发区的选址、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和防震减灾对策。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83-1991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本底地震background earthquake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
3.2 场地相关反应谱site-specific response spectrum考虑地震环境及场地条件影响得到的地震反应谱。
3.3 地震带seismic belt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3.4 地震地质灾害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在地震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
3.5 地震动参数ground motion parameter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加速度、反应谱等。
建设部公告第24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公告
建设部公告第24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4.06.18
•【文号】建设部公告第246号
•【施行日期】2004.10.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公告》(发布日期:2008年7月30日实施日期:2008年7月30日)废止
建设部公告
(第246号)
现批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23-2004,自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2、3.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OO四年六月十八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强制性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修订编制说明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无论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准确测定出地震的大小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基础性工作。
一、修订的必要性震级的测定是地震监测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技术环节,涉及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地震应急、地震灾害评估、震害防御、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多个方面。
我国于1999年4月发布了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该标准针对模拟记录的特点,规定了面波震级的测定方法,并将面波震级作为对外发布的震级,该国家标准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地震观测系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99年4月发布了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是根据当时地震台网的实际工作情况,该标准将郭履灿和庞明虎提出的以北京地震台为基准的面波震级作为对外发布的震级,用地震面波两水平向质点运动最大值测定。
面波震级容易测定,适于表示5.0到8.0级地震的大小,对于5.0以下地震会低估地震的大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出现“震级饱和”现象。
为了规范震级测定,1967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会议上,IASEI向全世界推荐了震级测定公式,国际地震中心(ISC)、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等国际机构和国家都采用了IASPEI推荐的震级公式,使得不同机构测定的震级一致性较好。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都没有采用IASPEI推荐的震级,使我国测定的面波震级与国际上主要地震机构测定的面波震级存在0.2的差别。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地震观测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历史性突破,到2007年底,我国正式运行的所有地震台站都是数字化的台站,仪器特性、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分析处理方式、震级测定的时效性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震级测定方法和发布规则有新进展国内外在震级测定方法和发布规则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逐步得到应用。
2000年以后,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开始测定矩震级M W。
矩震级是一个描述地震绝对大小的力学量,它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理想的物理量。
美国地质调查局于2001年制订了“USGS地震震级的测定与发布策略”(USGS Earthquake Magnitude Policy)的管理规定,从2002年1月18日起执行。
在该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地震台网在日常工作要测定近震震级、体波震级、面波震级和矩震级,将所测定的震级在数据库中保存,以供研究人员能够方便使用,并将矩震级作为向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发布的首选震级。
2010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根据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了IASPEI新震级标准,并推荐给各个国家执行。
基于以上因素,使得我国对外发布的震级与国际主要地震机构发布的震级有时差别较大。
以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为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为M S7.0,矩震级为M W6.6。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的面波震级为M S6.9,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测定的矩震级M W6.6。
我国对外发布的震级是面波震级M S7.0,而美国对外发布的震级是矩震级M W6.6。
因此新闻媒体、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都认为中国和美国测定的芦山地震的震级差别为0.4。
近期发生的2014年2月21日新疆于田地震、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地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此,亟待对震级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震级的测定方法和发布规则是震级测定工作的两个关键环节。
国家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内外有别”,一方面地震台网的日常工作要测定近震震级、体波震级、面波震级和矩震级,供地震预报和科学研究使用,并且震级之间一律不进行转换;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新闻媒体、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发布单一的、不会造成困惑的地震震级,这是地震监测功能的社会体现。
发布震级是根据地震类型,在实测的各种震级中优选一个震级,一个地震只发布一个震级,即对于新闻媒体、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而言,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三、基本原则震级国家标准修订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连续性GB17740-1999自实施以来,在我国的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防震减灾和新闻报道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科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几十年来我国地震台网一直按里克特和古登堡建立的震级标度体系进行震级测定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新震级标度的建立要考虑震级测定的连续性。
近震震级M L是著名地震学家、我国地震工作的先驱者之一李善邦先生根据里克特地方性震级的原始定义,根据我国短周期仪器和中长周期仪器特性制定的适合我国区域特点和仪器特性的震级;面波震级M S是我国著名地震学家、震级专家郭履灿先生根据古登堡面波震级的原始定义,基于在我国普遍采用基式(SK)中长周期地震仪器特性,以北京(白家疃)地震台为基准建立的使用两水平向面波资料测定的面波震级。
由于两水平向面波包括具有扭转和剪切成份的瑞利波和勒夫波,而垂直向只包含具有膨胀成份的瑞利波,这样使用水平向资料测定面波震级比同垂直向测定的面波震级更能反映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
因此,在新的震级标度中继续按原来的方法测定近震震级M L和面波震级M S。
在IASPEI新震级标度的建立过程中,我国地震台网利用两水平向记录测定面波震级M S和利用垂直向记录测定面波震级M S7,这与IASPEI新标度的宽频带面波震级M S(BB)和20秒面波震级M S(20)基本是一致的。
另外,我国一直测定短周期体波震级m b和中长周期体波震级m B,这与IASPEI新标度的短周期体波震级m b和宽频带体波震级m B(BB)也是一致的。
因此,IASPEI新震级标度实际上是借鉴了我国多年一直适用的震级标度,这对于我国采用IASPEI新震级标度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科学性新震级标度的建立要充分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的特点,使震级能够正确表示不同类型地震能量的大小,能够为防灾减灾和地震科学研究服务。
m B(BB)和M s(BB)分别是宽频带体波震级和宽频带面波震级,适应地震波的频带范围宽,在比较大的范围内,都能正确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
另外,m B(BB)和M s(BB)都是在原始速度型宽频带记录上直接测定,便于计算机自动测定,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地震仪器的宽频带、大动态的特点。
因此在台网日常工作中要测定这两个宽频带震级。
以前我国在测定短周期体波震级m b时,一般在P波到时之后5秒之内测定体波的最大振幅和其相应的周期,而对于以上6级地震,震源平均破裂时间要超过5秒,使得6.5级以上地震的m b处于完全饱和状态。
按IASPEI新规定在测定m b时,要选用整个P波波列最大震幅(包括P、pP、sP,甚至可以为PcP及其尾波,一般取在PP波之前)。
矩震级M W是一个均匀的震级标度,我国地震台网在日常工作中要测定矩震级,并将矩震级作为对外发布的首选。
四、基础研究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在地震震级的研究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在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开展震级研究方面,刘瑞丰全程参与了IASPEI新震级标度的制定工作,并将IASPEI新震级标度首次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用,这些工作不但对IASPEI新震级标度的制订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我国修订国家震级标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震级测定方法研究早在1996年,刘瑞丰等根据面波震级公式,提出了用速度平坦型数字地震资料测定面波震级的计算方法,通过使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资料,测定了1992年09月28日台湾东部海域M S6.1地震、1993年10月2日新疆若羌M S6.3地震、1994日9月16日台湾海峡M S6.7地震和1993年3月20日西藏羊八井M S6.7地震的面波震级,通过与美国NEIC测定结果的对比,震级平均偏差均为0.05。
数字地震仪器具有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等特点,在推动地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震级测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是由于近震震级、体波震级和面波震级的测定都是基于传统短周期地震仪器、长周期地震仪器的量规函数,如果使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直接测定震级,就不能使用传统短周期地震仪器、长周期地震仪器量规函数。
刘瑞丰等开展了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仿真的研究,为了不改变测定近震震级、体波震级和面波震级的量规函数,提出了要将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仿真DD-1、SK和763仪器记录,然后在仿真后的记录上测定近震震级、体波震级和面波震级,2001年制定了《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地震观测),一直使用至今。
(二)中国地震台网不同震级之间的对比为了给出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不同之间的关系,从2007年起刘瑞丰等人收集了1983—2004年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44523个地震的近震震级M L、面波震级M S和M S7、体波震级m B和m b的观测资料。
并用一般线性回归方法(SR1和SR2)和正交回归方法(OR)(Carroll et al.,1996)分别对不同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的震级标度反映了地震波在不同周期范围内辐射地震能量的大小,因此对于不同大小的地震,使用不同的震级标度更能客观地描述地震的大小,这就是震级的多样性。
(1)当震中距小于1000千米时,用近震级M L可以较好地测定近震的震级。
(2)当地震的震级M<4.5时各种震级标度之间相差不大。
(3)当4.5<M<6.0时,m B>M S,这说明M S标度低估了较小地震的震级,因此用m B可以较好地测定较小地震的震级。
(4)当M>6.0时,M S>m B>m b,这说明m B与m b标度低估了较大地震的震级,用M S可以较好地测定出较大地震(6.0<M<8.5)的震级。
(5)当M>8.5时,M S出现饱和现象,不能正确地反映大地震的大小。
(6)对于我国境内5.0级以下地震,当震中距<1000km时,M L 和区域面波震级M S基本一致,在实际应用中无须对它们进行震级的换算。
(三)中国地震台网与美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对比项目组选取1983年至2004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编辑的《中国地震年报》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编辑的《震中初定月报》(Prelininary Determination of Epicenter monthly listing,PDE)均有记录的44523个地震的资料,并用一般线性回归方法(SR1和SR2)和正交回归方法(OR)(Carrollet al.,1996)分别对不同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