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HXD3B型机车动力学试验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如表 2 所列 ,其 中脱轨系数和轮轴横 向力统计值不符合
评判标准的要求 。
表 1 北 同 蒲 线 ( 同 一 原 平 )曲线 试 验 简 要 结果 大
高速动力学试 验 , 4月 1 6日一1 7日在太原局管 内北 同蒲
1 动 力学 试 验 过 程 中出现 的异 常现 象
1 直线段试验 . 1 当车钩力达到 2 0 5 N时 , 0 30k 出现轮缘贴靠钢轨现
望 坌 墨 窒: 堑 壁
曼 塞. 塑
道, 需要靠车钩缓 冲器技术抑制这种趋势 。 这 就是说 , 对于正常的小车钩力 , 即使不靠车钩缓 冲
第3卷 3
第4 期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cr o o t e ti L c mo i s& Ma s T a stV h ce c v s r n i e i/s
Vo. 3 o 4 1 3 N .
21 0 0年 7 2 月 0日
J 12 t 2 0 u. 0h,01
・检 测 ・ 试验 ・
( ai cm fe n o i SokC .Ld, N ru , a a 10 2 C ia D l n  ̄ o o v dR ln t o,t. C R Gop D i 16 2 , hn ) aI i a lg c l n
Ab ta t ti d a g is e d r i n o f ce ta d w e l e trlfr e a p a s e c s ie s n a d y e HXD B s r c :I s e d a an t h e al t me t e i in n h e tl e a oc p e r x e s t d r si tp c s a v a n 3
仿真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仿真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仿真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进行仿真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仿真软件本身的限制,也可能来自于我们对仿真工作的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及时找到解决方法,以保证仿真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就仿真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 起因分析在进行仿真工作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仿真模型不收敛、仿真结果不稳定、仿真时间过长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仿真模型本身的复杂性,也可能源于仿真软件的设置不当。
为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问题的起因进行分析。
1.1 仿真模型不收敛仿真模型不收敛是仿真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我们对某个系统进行仿真时,如果模型不收敛,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得到有效的仿真结果。
这可能是因为模型中存在着过多的非线性元素,或者仿真软件的收敛条件设置不当。
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简化模型,去除一些不必要的非线性元素,或者对模型进行优化。
我们可以调整仿真软件的收敛条件,增加迭代次数或调整收敛阈值,以尝试解决收敛问题。
1.2 仿真结果不稳定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仿真结果不稳定,即使在相同的输入条件下,仿真结果也会有较大的波动。
这可能是因为系统本身存在着不稳定性,或者仿真软件的数值计算精度不够高所导致。
解决方法:针对仿真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找出系统不稳定的原因所在,并对系统进行改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仿真软件的数值计算精度,或者调整相关参数来提高仿真结果的稳定性。
1.3 仿真时间过长在进行大型系统的仿真工作时,常常会遇到仿真时间过长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仿真计算量过大,或者仿真软件的计算效率不高导致的。
解决方法:针对仿真时间过长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对系统进行分解,将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进行仿真,以减少计算量。
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优化仿真软件的计算设置,提高计算效率,从而缩短仿真时间。
2. 解决方法的选择在面对各种仿真问题时,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解决方法,以便快速解决问题将仿真工作进行下去。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重要的运输任务,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管理问题。
本文将对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问题分析1. 人员培训不足铁路机车的操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技术要求。
由于人员培训不足,一些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容易造成设备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一些作业人员因为工作压力大或是其他原因,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造成事故。
2. 设备维护不到位铁路机车是经常使用的大型设备,长期使用会导致磨损和老化,如果设备维护不到位,就会增加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
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对铁路运输产生严重影响。
3.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保证机车运用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些地区或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安全问题屡屡发生。
4. 外部环境因素铁路机车运行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例如天气、道路条件等因素都会对机车运行安全造成影响。
如果没有有效的对策和预防措施,这些因素也会成为事故发生的隐患。
二、建议探析1. 加强人员培训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并且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培训内容涵盖机车操作知识、安全意识培养、操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和安全意识。
2. 加强设备维护铁路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机车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
同时加强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维护技能和水平。
3.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铁路部门应该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铁路机车是承载铁路运输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车的运用安全是铁路运输系统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目前在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问题一:机车安全附件不全机车的安全附件包括液压制动系统、手制动系统、制动阀等,这些附件是确保机车刹车安全的重要装置。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部分机车的安全附件不完备或性能不稳定,导致机车刹车效果不佳,安全隐患较大。
建议:铁路部门要加强对机车安全附件的检测和维护,对发现问题的机车及时进行维修处理,确保机车附件的完备性和稳定性。
问题二:机车驾驶员技能不足机车驾驶员是决定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驾驶员的技能和经验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部分驾驶员的技能不足,加之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加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议: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经验,同时要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减少工作强度,缓解压力。
问题三:限速管理不到位限速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目前一些路段的限速标志不明显,导致驾驶员缺乏对限速的认识,部分驾驶员在无限速标志的路段超速行驶,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
建议:铁路部门要加强限速标志的设置和维护,及时更新标志,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识别限速路段。
问题四:安全管理流程不完善安全管理流程是保证机车运用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在实践中,一些安全管理流程没有明确标准和流程,导致人员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安全隐患难以保证。
建议:铁路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流程,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流程和制度,确保机车运用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铁路机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铁路部门要重视这些问题,加强管理和监督,全面提升机车运用安全水平。
车辆工程技术使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车辆工程技术使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车辆工程技术是现代交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汽车设计、制造、维修和使用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车辆工程技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车辆工程技术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一、车辆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成本控制问题:在车辆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然而,许多厂商在追求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同时,往往会忽视成本控制。
为解决这个问题,厂商可以采用工艺优化、零部件标准化和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
2. 新技术应用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车辆工程技术不断涌现。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新技术的使用可能面临着可行性问题或者需要大量的投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实验验证,在确保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的前提下,逐步推广应用新技术。
二、车辆维修与维护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故障诊断问题:车辆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许多故障可能会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运行,给用户带来困扰。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故障诊断系统来帮助快速定位故障,并提供相应的维修方案。
此外,汽车厂商还可以通过提供详细的维修手册和培训服务来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2. 零部件供应问题:车辆维修与维护过程中,零部件的供应是一个关键问题。
特别是对于老款车型,往往存在零部件供应困难的情况。
为解决这个问题,厂商可以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适用于不同车型的通用零部件,并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系统,以确保零部件的及时供应。
三、车辆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能效问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车辆的能效性能也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车辆的能效性能可能不尽如人意。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通过车辆动力系统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等手段,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2. 安全性问题:车辆的安全性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动力系统仿真中的车辆控制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
动力系统仿真中的车辆控制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在汽车工程领域中,动力系统仿真是一项关键技术,它能够对车辆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进行评估和优化。
而在动力系统仿真过程中,车辆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性、提高驾驶舒适性和降低油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车辆控制的一些技巧,并解答一些常见问题。
一、车辆控制技巧1. 车速控制技巧在车辆控制中,常采用PID控制算法对车辆速度进行控制。
PID控制算法是一种没有模型的控制算法,通过调整三个参数来实现对车速的控制。
其中P代表比例控制,I代表积分控制,D代表微分控制。
通过合理的调整PID参数,可以使得车辆速度保持在目标设定值上。
2. 制动力分配技巧制动力分配是指将制动力合理分配给各个车轮,以实现车辆的稳定制动和转向。
在动力系统仿真中,常使用最大刹车力比例规律对制动力进行分配。
根据车辆加速度、倾斜角度以及车辆质量等参数,通过计算得到制动力分配系数,从而实现最佳制动效果。
3. 扭矩控制技巧扭矩控制是动力系统仿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够保证驾驶员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在车辆控制中,常使用基于油门和刹车踏板位置的扭矩控制策略,通过调整扭矩输出,使得车辆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较好的动力响应和燃油经济性。
4. 扭矩分配技巧在四驱和多驱动模式的车辆中,扭矩分配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通过智能型扭矩分配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工况和驾驶员的需求,合理分配扭矩给各个驱动轮。
这样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二、常见问题解答1. 如何进行车辆控制系统的建模?建模是进行动力系统仿真的关键步骤。
在车辆控制系统的建模中,需要对车辆的动力学特性、控制算法以及传感器等进行详细的描述。
常用的建模软件有Simulink和CarSim等,通过搭建模型和输入相应参数,可以实现车辆控制系统的建模。
2. 如何调整控制算法中的参数?调整控制算法参数需要充分理解车辆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环节。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机车作为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
在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技术装备不完善、人员管理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够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铁路机车运用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就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装备不完善铁路机车作为运输工具,其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直接依赖于技术装备的完善程度。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机车的技术装备并不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
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而维修和保养设施并不完备,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部分机车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安全风险。
2. 人员管理不规范在机车运用中,人员的操作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人员管理并不规范,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机车司机素质不高,对机车的操作不够熟练,容易发生操作失误。
部分机车的操作人员工作时间长,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
3. 安全意识不够机车运用中的安全意识不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运用中,部分机车操作人员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而在一些车站和调度部门,对机车运用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建议探析针对机车技术装备不完善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加强机车的维修和保养设施建设,确保机车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和保养。
加大对机车安全防护装置的投入,提高机车的安全性。
加强对机车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更新,提高机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针对人员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加强机车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水平和素质。
加强对机车操作人员工作时间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出现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
针对安全意识不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加大对机车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其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
汽车仿真行业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缺乏统一标准
缺乏统一标准会导致不同仿真软件和工具之 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影响仿真的可靠 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汽车仿真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 范,导致不同软件和工具之间的数据交换和 模型互操作性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不 同软件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提
仿真效率低下
仿真效率低下会严重影响仿真工作的 效率和效果,导致仿真成本增加和仿 真周期延长。
VS
目前汽车仿真行业的仿真效率普遍较 低,主要是由于仿真模型复杂度高、 算法复杂度大以及计算资源有限等因 素导致的。为了提高仿真效率,需要 采用高效的算法和并行计算等技术, 优化仿真流程和模型,提高计算资源 的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
5G网络能够快速传输大量的仿真数据和实 时传感器数据,使得车辆在真实环境下进行 仿真测试成为可能。这不仅提高了测试的逼
真度,还有助于降低测试成本和风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政府在汽车仿源自行业中的政策支持痛点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行业发展受限。
解决措施
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企业加 大研发投入。
04
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汽车仿真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工智能技术为汽车仿真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仿真精度和效率。
详细描述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处理大量数据,进行高效的模型训练和优化。这使 得汽车仿真更加准确、快速,为设计、优化和验证提供有力支持。
03
案例分析
某汽车制造企业的仿真应用
痛点
缺乏高效、准确的仿真模型,导致研发周期长、成本高 。
解决措施
采用高精度仿真模型,结合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实时仿 真和优化。
动力系统仿真中的车辆仿真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
动力系统仿真中的车辆仿真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动力系统仿真是汽车行业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车辆性能分析和优化。
在动力系统仿真中,车辆仿真技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车辆仿真技巧,并解答一些常见问题。
一、车辆仿真技巧1.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在进行动力系统仿真时,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至关重要。
常用的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有CarSim、ADAMS和Simulink等。
选择仿真软件时,需要考虑其模型准确性、用户友好性以及可扩展性。
同时,还要考虑软件对多种动力系统部件的支持程度,如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等。
2.有效准确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是车辆仿真的基础,在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时,需要准确地建立车辆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悬挂结构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如力学特性、阻力特性和轮胎特性等。
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可以利用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校准。
3.设置准确的边界条件在进行车辆仿真时,需要设置准确的边界条件,如路面条件、环境温度和大气压力等。
这些参数对模拟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通过实地测试、文献调研或者其他仿真工具来获取这些边界条件。
4.参数优化与敏感度分析参数优化与敏感度分析是车辆仿真中常用的技巧,它们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参数优化可以通过改变模型参数来寻找最优配置,而敏感度分析可以评估参数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有效的方案优化。
二、常见问题解答1.为什么车辆仿真的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存在差异?车辆仿真是一种模型计算过程,其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模型的准确性、边界条件的选择以及参数的设定等。
在实际测试中,存在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如风速、路面摩擦系数等。
因此,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为了减小差异,可以通过模型校准和合理选择边界条件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2.如何选择合适的车辆参数?选择合适的车辆参数是进行车辆仿真的关键。
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
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在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高速列车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乘客舒适度,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的关键因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仿真的目的是模拟列车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包括加速度、制动力、车辆稳定性等。
这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仿真软件来实现。
仿真模型需要考虑列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车体、轮对、悬挂系统和牵引系统等。
通过仿真模型,可以研究列车在不同速度、加速度和道路条件下的行为,以及车辆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
优化设计是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确定列车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寻找最佳的设计参数,以提高列车的性能和效率,同时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例如,通过优化车辆的轮对材料和减震系统,可以减少列车在高速运行中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在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中,必须考虑多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列车的安全性。
仿真模型应该能够模拟列车在紧急情况下的制动和操控能力,以确保列车可以及时停在规定的地点。
第二个因素是列车的稳定性。
仿真模型应该能够模拟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以防止因为轮对脱轨或车体不稳而引发事故。
第三个因素是列车的能效。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降低列车的运营成本和能耗,提高列车的使用效率。
为了实现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需要使用专业的仿真软件和工具。
例如,SIMPACK、ADAMS和LMS b等软件可以模拟列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可以对列车进行各种类型的仿真,包括动力学仿真、碰撞仿真和振动分析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列车的空气动力学进行仿真和优化。
除了仿真软件,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还需要准确的输入数据和合理的模型。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一、前言车辆动力学是研究汽车运动时各种力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汽车已经发展到了需要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其运动的阶段,建立车辆动力学的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已成为汽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对车辆动力学的建模技术和仿真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二、分析车辆运动的各种力车辆在运动时,受到许多力的作用,如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引擎动力、刹车力等,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对车辆的运行状态和性能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引擎和电动机动力模型车辆引擎和电动机都是车辆动力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建模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预测车辆的性能和燃油消耗量。
引擎动力模型是通过考虑发动机输出转矩、旋转惯量以及转速等参数来进行建模,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最基础的等效燃料消耗率方法、卡曼滤波法和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法。
电动机动力模型的建立则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到电动机的电气属性,如电容、电阻、电感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传动系统的摩擦、转子和定子的转动惯量等因素。
(二)转弯力的建模在车辆转向时,受到的转向力矩和向心力的作用使得车辆产生侧倾和向心加速度,需要建立一种模型来准确地描述这些效应。
侧倾角和向心加速度的建模可以通过考虑车辆的悬挂系统、轮胎的特性以及转向率等参数来实现。
(三)车辆管道系统的模型在汽车制动和油门的控制过程中,流体管道系统的动态响应对车辆的反应速度和响应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管道系统的建模,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模型,如一阶模型或二阶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
三、车辆动力学仿真的方法(一)基于 MATLAB/Simulink 的仿真MATLAB和Simulink是建立和测试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常用工具,其中MATLAB可以用于处理数学等离散模型,Simulink则可以用于建立和运行连续模型。
这种方法优点在于易于实现、可视化程度高、建模速度快、可靠性高。
调车机车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系统研究
调车机车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系统研究引言:调车机车是承担铁路货物运输中货车编组与分解工作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调车机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研究其动力学模型和开发仿真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调车机车的动力学模型和仿真系统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调车机车的动力学模型研究1. 调车机车的力学模型构建调车机车的力学模型主要包括牵引力、阻力、弯轨力、曲线力等。
牵引力是机车引导力与货车重量之间的关系,阻力包括空气阻力、曲线阻力和坡道阻力等。
弯轨力与牵引力相比一般较小,但在曲线行驶时需要考虑。
机车的运动受到这些力的相互作用,因此建立动力学模型是研究调车机车性能的基础。
2. 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为了准确建立调车机车的动力学模型,需要通过实验和数值计算等方法来获取模型参数。
实验可以通过在实际运行中测量机车各种力的大小,进而确定模型的参数。
数值计算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优化方法,根据机车的运动特性来反推模型的参数。
这些参数的准确识别对于建立可靠的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3. 调车机车动力学模型的验证为了验证所建立的调车机车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通过实际测试和对比分析来进行验证。
测试可通过在实际调车环境中对机车的运动状态进行记录和分析,进而与建立的模型进行对比。
对比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来进行,将实际测得的数据与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调车机车的仿真系统研究1. 仿真系统的构建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调车机车的运行特性和性能,需要开发仿真系统。
仿真系统应包括调车机车的动力学模型、车辆编组和分解算法、轨道布局和模拟环境等。
通过在仿真系统中对于不同条件下的调车场景进行模拟,可以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以评估和改进机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仿真系统的应用调车机车的仿真系统可以用于多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首先,可以用于验证和优化机车的控制策略和操作指导。
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特性建模及仿真分析
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特性建模及仿真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列车在交通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高速列车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而在研究高速列车时,车辆动力学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特性建模及仿真分析的相关问题。
一、车辆动力学特性车辆动力学特性指的是一个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和轨迹变化。
在高速列车中,车辆的动力学特性是指车辆在高速运行时各种因素对其轨迹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惯性、阻力、弯曲、弯道等。
惯性是指车辆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的惯性力。
当车辆在直线轨道上行驶时,惯性力不会对其产生明显影响。
但是当车辆经过曲线轨道时,惯性力就会对车辆的行驶状态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高速列车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这种惯性力的影响。
阻力是指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和轨道摩擦力。
随着车速的提高,阻力将不断增大,从而影响车辆的行驶状态。
为了减小阻力,目前高速列车的车体优化设计和轨道表面优化设计都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弯曲是指高速列车通过曲线轨道时所受的侧向力。
这种侧向力会对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轨迹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高速列车时应该充分考虑这种侧向力的影响。
弯道则是指高速列车在通过弯道的过程中所受的各种因素对其行驶状态和轨迹的影响。
高速列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车辆的轨道状态变化太快,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甚至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二、车辆动力学特性建模目前,在研究高速列车车辆动力学特性时,我们主要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和轨迹。
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高速列车的运行状态,为改进其设计提供参考。
在建立车辆动力学特性模型时,我们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高速列车运动的基本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车体形状、质量、受力情况、轨道曲率、弓网系统、空气动力学特性等等。
基于这些基本参数,我们可以建立车辆的受力平衡模型,从而计算出车辆的运动状态。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安全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益。
在现实中,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水平成为了当前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1. 人为因素:在铁路机车运用中,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运用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甚至存在违规行为。
2. 设备质量:铁路机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运输安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设备质量不达标,存在问题的机车仍然在生产运行中。
3. 管理不到位:在一些铁路运输局或公司,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
4. 安全意识不强:铁路机车运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导致事故隐患。
二、解决建议1. 加强培训:通过加强对铁路机车运用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防范能力,让他们深入理解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增强对自身和他人的责任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2.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道程序都能够顺利进行,以提高运用安全管理效能。
3. 强化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对铁路机车运用人员的监督力度,对于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增加违规行为的成本,形成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
4. 强化宣传:加大对铁路机车运用人员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让他们深刻明白安全事故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程。
5. 更新设备:加强对铁路机车设备的质量监管,严格把关生产质量,及时更新和淘汰存在质量问题的机车,确保安全生产。
6. 提高技能:加强对铁路机车运用人员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提高他们对机车的了解和操作能力,减少因技能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且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
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析铁路机车运用是现代铁路运输的核心技术之一,机车作为铁路运输的主要机械设备,承担着牵引各种类型的车辆行驶任务,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机车运用安全管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探析和解决。
问题一:机车驾驶员操作安全意识不强机车驾驶员是机车运用安全的核心关键,他们的安全意识、技能和知识水平对机车运营安全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个人素质差异、观念落后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一些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导致机车事故频发。
建议:加强驾驶员的职业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机车驾驶员岗位考核和考核力度,严格执行人员岗位分级管理,确保驾驶员素质和技能水平符合岗位要求。
问题二:机车运用场所设施不完备机车运用场所设备和设施不完备也是影响机车运用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现代的机车装备复杂,需要在机车监控和维护设备的配合下进行运营,若是设施设备不完备,难以对机车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增加了机车运用中事故的风险。
建议: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维护设施设备并进行检查和测试。
加强运用场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标准化设施设备并进行统一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服务效能,确保机车运作的安全和高效。
问题三:缺乏有效的预防机制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在机车运用安全预防方面,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预防机制的问题。
一些铁路企业在机车运用实践中重视事故的事后处理,但对事故的预防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了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的盲区。
建议:建立有效的机车运用安全预防机制,制定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机车安全检测系统建设,加强对机车损伤情况、故障和事故案例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机车运用安全隐患并加以处理,从而提高机车运营安全的水平。
综上所述,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面对并加以解决。
铁路企业要加强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的理念,强化安全意识和主动预防意识,从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高效。
车辆动力学分析与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
车辆动力学分析与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一、协议关键信息1、研究目的:深入探究车辆动力学分析与仿真技术在车辆设计、性能优化和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2、研究范围:涵盖各类车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
3、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等手段。
4、时间安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时间节点。
5、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技术论文、专利申请等。
6、知识产权归属:约定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
7、保密条款: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敏感信息和技术进行保密约定。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1、车辆动力学的重要性车辆动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制动安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对于提高车辆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析与仿真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实验方法,车辆动力学分析与仿真技术能够在设计阶段快速、准确地评估车辆性能,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为车辆的优化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1、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11 考虑车辆的结构参数、力学特性和运动方程,建立精确的车辆动力学数学模型。
111 对不同类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
112 通过实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行驶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分析21 研究车辆在直线行驶、弯道行驶、加速、减速等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响应。
211 分析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212 探讨风阻、坡度等外部因素对车辆行驶性能的作用机制。
3、车辆悬挂系统与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31 基于动力学分析结果,对车辆悬挂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311 研究不同类型悬挂系统(如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312 对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转向灵活性。
4、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学特性研究41 分析电动驱动系统、电池布局等对车辆重心和质量分布的影响。
411 研究新能源汽车在能量回收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
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研究
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研究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研究是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
随着现代汽车的发展,对车辆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试验方法和经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师们的需求。
而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研究则能够在设计阶段就预测和优化车辆的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首先,车辆动力学仿真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来模拟和预测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驶特性。
通过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可以对车辆的加速、制动、转向和悬挂等行驶过程进行仿真计算。
借助仿真技术,工程师们可以快速评估和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正确性。
同时,通过仿真还能够分析和优化车辆的燃料消耗、排放和能耗等性能指标,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研究还可以用于车辆动态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
例如,在设计高性能车辆时,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优化车辆的悬挂系统、操控系统和动力系统等,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另外,通过仿真还可以评估和改进车辆的制动系统、轮胎和防抱死系统等,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能。
这对于提升车辆性能和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高速行驶和紧急制动情况下的车辆控制。
此外,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研究也可以用于新能源车辆的设计和优化。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车辆已经成为汽车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通过仿真和优化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优化新能源车辆的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控制策略和电池系统等,提高整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续航里程。
同样,通过仿真技术还可以评估和优化新能源车辆的充电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链,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在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时,需要准确表达车辆的动态响应和非线性特性,需要考虑到车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耦合效应。
在仿真计算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值计算方法和仿真算法,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国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刘宏友;王风洲;罗运康;胡洪涛
【期刊名称】《铁道车辆》
【年(卷),期】2008(046)002
【摘要】阐述了影响机车车辆动力学计算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就软件的选用、工程经验的重要性、特种货车动力学性能分析以及专题研究等内容展开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指出了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4页(P13-15,22)
【作者】刘宏友;王风洲;罗运康;胡洪涛
【作者单位】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31;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31;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31;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70.1+1
【相关文献】
1.我国机车车辆工业贯彻GB/T19000—ISO9000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何大炎
2.我国农业用水量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J], 沈莹莹;吉晔;张绍强
3.对我国铁路机车车辆维修体制改革的建议 [J],
4.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 [J], 孙义; 艾桂艳
5.当前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滇湘两省烟草专卖管理工作情况调查与思考 [J], 李德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车系统动力学问题
机车系统动⼒学问题问题:1、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确定的,也有些随机的,请详细说明与车辆结构有关的激振因素有哪些?答: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考虑,⼀是与轨道有关的激振因素(详见《车辆⼯程》第三版P214-P216):(1)钢轨接头处的轮轨冲击,(2)轨道的垂向变形,(3)轨道的局部不平顺,(4)轨道的随机不平顺;⼆是与车辆结构有关的激振因素。
车辆本⾝结构的特点会引起车辆振动,主要原因有以下⼏种。
(⼀)车轮偏⼼。
车轮在制造或维修中,由于⼯艺或机床设备等原因,车轴中⼼和实际车轮中⼼之间可能存在⼀定的偏⼼,当车轮沿轨道运⾏时,车轮中⼼相对瞬时转动中⼼会出现上下和前后的运动。
这些变化会激起车辆的上下振动和前后振动。
设车轮中⼼与车轴中⼼之间的偏⼼为e ,则车轮转动时,车轴中⼼的上下运动量z t 为:z t =esin(t t r vt e t θθω+=+0sin()),v-车辆运⾏速度;r 0-车轮名义半径;t-⾃某初始位置经历的时间;ω-车轮转动⾓速度;θt -初相⾓。
(⼆)车轮不均重。
如果车轮的质量不均匀,车轮的质⼼与⼏何中⼼不⼀致,当车轮转动时车轮上会出现转动的不平衡⼒。
设车轮的质量中⼼与⼏何中⼼之偏差为e w ,则车轮转动时的不平衡⼒为:)sin()(020t w w w r vt e r v M F θ+=,式中,M w -每⼀车轮的质量,其他符号同上式。
车轮偏⼼和不均重,都会引起轮轨之间的动作⽤,车辆运⾏速度越⾼,则会引起的轮轨相互作⽤⼒越⼤。
(三)车轮踏⾯擦伤。
车轮踏⾯存在擦伤时,车轮滚过擦伤处,轮轨间发⽣冲击,钢轨受到⼀个向下的冲量,⽽车轮受到⼀个向上的冲量。
如果车轮擦伤长度与车轮中⼼所夹的圆⼼⾓为0θ,则车轮滚过踏⾯擦伤处的向上的冲量为:0θv M v M w w =?。
车轮踏⾯擦伤后轮轨之间的冲击也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vr T 02π=。
(四)锥形踏⾯轮对的蛇⾏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2 7602(2008)02 0013 03我国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刘宏友,王风洲,罗运康,胡洪涛(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31)摘 要:阐述了影响机车车辆动力学计算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就软件的选用、工程经验的重要性、特种货车动力学性能分析以及专题研究等内容展开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指出了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试验中图分类号:U270.1+1 文献标识码:B近十几年来,我国车辆界人士利用自行编制的软件包及国际通用的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在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车辆动力学仿真在车辆方案设计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车辆动力学分析理论也日趋成熟。
同时,还应当看到,我国车辆动力学仿真工作还有诸多基础问题有待解决。
通常来讲,影响机车车辆动力学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既包括车辆本身的,也包括机车车辆赖以运行的线路;既取决于仿真分析软件的选取,也取决于使用者的工程经验。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此外,还对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
1 影响机车车辆动力学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因素1.1 机车车辆参数的准确性问题动力学仿真分析所用到的参数来源很多,既有厂方提供的,也有在公开出版物上摘录的。
但是,这些参数存在差异,有时还差到一个数量级。
例如,同是转K6型转向架,不同计算单位列出的一条轮对的质量最多相差100余kg,转动惯量差别高达1倍。
有时转向架在定型前,其参数被改变过很多次,而定型后的某些参数暂时没有公开,如货车转向架的抗菱刚度与抗剪刚度、客车转向架液压减振器的力学特性曲线等,但是在进行仿真计算时有时仍沿用转向架定型前的参数,此时计算的准确性也就无从谈起。
目前,大量的计算参数由有限元分析得来,从试验结果看,其准确度较高,可以直接用于动力学计算。
有收稿日期:2007 10 18作者简介:刘宏友(1973 ),男,高级工程师。
些动力学计算参数,如转向架的抗菱刚度、抗剪刚度等,虽然厂方能够提供设计值,但在样车完成后进行动力学试验前,最好利用试验装备进行实际测试,这对了解这些参数的离散程度是有好处的。
将来的动力学计算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关键参数离散度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问题。
1.2 钢轨因素的影响1.2.1 轮轨关系铁道车辆特有的轮轨关系是铁道车辆区别于一般机械系统的根本所在。
轮轨关系的研究是开展车辆动力学工作的基础,包括轮轨接触几何学研究、踏面形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综合影响、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等。
当然,轮轨关系的研究还会派生出轮对、转向架乃至车辆脱轨问题的研究等。
目前,在车辆动力学计算过程中,关于车轮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并且往往只关注车轮磨耗对车辆蛇行失稳临界速度V cr的影响,计算时往往列出等效锥度 e和V cr的变化关系。
事实上, e和轮对的横移量y w密切相关,如果给出 e和V cr的变化关系,就必须说明 e和y w的关系。
欧洲一般把轮对横移3m m时的锥度定义为等效锥度,该值对我国车轮踏面是否合适还有待研究。
以往,很多人认为磨耗形踏面磨耗后的形状基本不会改变。
笔者从大量现场测量结果来看,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因此,研究 e和V cr的变化关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课题。
也许在现场测试车轮外形的基础上,按照运行公里数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车轮外形作为 磨耗轮进行研究,会更有工程意义。
1.2.2 轨道谱目前,英国、日本、德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捷克等国家都测定了各自轨道不平顺的谱密度和相关函!13!论文选载铁道车辆 第46卷第2期2008年2月数。
虽然,我国的铁道科学研究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等单位也在轨道谱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表征中国铁路线路状态的轨道谱标准。
在进行动力学计算时,轨道谱一般采用美国3级~6级线路谱、德国高速高干扰谱或德国高速低干扰谱,这使动力学计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立项,系统地研究我国的轨道谱状态,得出公认的我国轨道谱密度和相关函数,为机车车辆动力学计算提供针对性更强的轨道输入。
2 仿真软件的选用和工程经验的重要性2.1 仿真软件的选用我国铁道车辆界拥有M EDYNA、ADAM S/ RAIL、VAM PIRE、TPLDYNA、SIM PACK及NU CARS等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
这些软件的功能不一,前后处理繁杂程度也大相径庭。
从使用者的反应看,由于NUCARS软件处理斜楔类摩擦减振器及心盘、旁承等车体和转向架连接部件具有较强的功能,因而货车动力学计算宜选用NU CARS软件;而SIM PACK软件的开放度、容纳度以及计算速度比较优异,因而机车和客车动力学计算宜选用SIM PACK软件。
2.2 工程经验的重要性任何一款动力学计算软件都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有时工程经验能够使计算软件的潜力得到极大提升。
动力学计算提供的解决方案必须在工程中易于实现。
文献[1]基于工程经验,提出了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11个关键参数,经过动力学计算给出了各个参数的上下限范围。
线路动力学试验证明,动力学仿真计算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3 特殊问题特殊分析这里的特殊问题是广义的。
例如,罐车就本身来说是一种通用货车,但是由于其装载介质多为液体,液固耦合系统动力学问题对罐车来说就是一个特殊问题。
下面拟对一些特殊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3.1 液体晃动对罐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除了少量罐车装运粉末状货物外,罐车通常用来装载液体类货物,而装载液体的多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罐车的动力学性能,这通常是一个典型的液固耦合振动问题。
3.1.1 液体晃动对罐车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文献[2]以罐体装水为例,在只考虑液体晃动前3阶振动模态的情况下,研究了冲液比 ( =hR,见图1)对空重车蛇行失稳临界速度V cr的影响。
图1 罐车冲液比的定义计算结果表明,在 =0~2的范围内,无论是否考虑液体晃动,V cr都先随着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又趋于减小;在空载( =0)和满载( =2,指体积装满)时,无论是否考虑液体晃动,车辆的V cr值都是相同的;除了空载和满载工况以外,考虑液体晃动时车辆的V cr值要比不考虑液体晃动时略低。
在文献[2]提供的参数条件下,V cr值最大相差6km/h(此时 =1 2)。
3.1.2 液体晃动对罐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对罐车轮轨横向力、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等曲线通过性能考察指标的影响趋势与 对V cr的影响趋势一致。
在文献[2]提供的参数条件下,考虑液体晃动时轮轨横向力最大值比不考虑液体晃动时大1 3kN,脱轨系数最大相差0 016,轮重减载率的差距更小。
可以说,从车辆运用角度看,液体晃动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1.3 液体晃动对罐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对罐车振动加速度、运行平稳性指标等车辆运行平稳性考察指标的影响趋势与对V cr影响的趋势一致。
由于液体存在晃动,致使车辆运行平稳性略微降低。
在文献[2]提供的参数条件下,横向运行平稳性指标最大相差0 066,横向振动加速度最大相差0 044m/s2,垂向考察指标差距更小。
3.2 车体刚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车体的扭转刚度及垂向弯曲刚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各种机车、客车及货车中,车体刚度对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大多数车辆中没有暴露出车体刚度对动力学性能影响的重要性。
目前,从货车的角度看,车体刚度对平车、罐车和特种货车的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3.2.1 平车车体刚度对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文献[3]将X6AK型集装箱专用平车空车与半重车V cr低的原因归结于车体扭转刚度过低。
在其他参数取正常值的情况下,考虑车体扭转刚度时,X6AK型集装箱专用平车空车V cr值比将车体视为刚体时降低10km/h左右。
受车辆结构因素的限制,车体扭转刚度一般来说是很难改变的,要想提高此类车辆的V cr值,往往要借助于改变车体和转向架间接口元件的特性参!14!铁道车辆 第46卷第2期2008年2月数,如心盘摩擦因数、旁承摩擦因数及旁承压缩量等,以期提高其对应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文献[3]的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应当考虑到前几阶振动模态对平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情况。
3.2.2 罐车车体刚度对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在车辆定距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罐车车体的扭转刚度要比敞车大得多,GQ70型、GJ70型罐车的扭转刚度比C70型敞车的扭转刚度大一个数量级。
有人认为罐车多发脱轨事故与罐车重心较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罐体扭转刚度大有关。
文献[4]利用NUCARS软件对GQ70型、GJ70型罐车及C70型敞车按3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1)将GQ70型、GJ70型罐车及C70型敞车的车体视为刚体;(2)按实际测量扭转刚度;(3)将GQ70型、GJ70型罐车的扭转刚度降低10倍达到C70型敞车的近似扭转刚度。
计算结果表明,上述3种情况下,车辆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及运行平稳性差别都很小,从工程意义上看几乎没有区别。
看来,罐车易发脱轨事故与罐体刚度相关性不大,但该结论还需要通过试验进一步佐证。
3.2.3 特种货车车体刚度对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一般来说,质量大于80t、超过标准货车最大载重能力的及尺寸超过最大标准货车所运货物的货物都属于特殊货物范畴。
运输上述特殊货物的车辆称之为特种车辆。
长大货物车是特种货车的主体。
用于装运超限重型货物的特种货车,其车辆长度一般在19m以上。
长大货物车可以分为5类,即凹底平车、长大平车、落下孔车、双联平车和钳夹车。
长大货物车动力学试验一般没有参照GB/T 17426∀1998#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执行,而是参照GB/T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执行。
从动力学试验结果看,上述2个标准都不完全适合于长大货车的动力学性能评判。
例如,车体加速度计的安装位置因车而异,有安装在大底架上的,也有安装在小底架上的;加速度限度值也不统一,有时取GB/T 5599∀1985规定的加速度限度值,有时规定垂向加速度限度值为1 5g、横向加速度限度值为1 2g。
这2个限度值的依据不是特别充分。
相反,AA R前期认为车辆在空车状态下其动力学性能往往比重车动力学性能差,出于经济性和便利性的考虑,在C分册(%)货车设计制造规范的第&章#新型货车运用性能的试验和分析∃(C∀II∀397)中,没有对车辆的垂向加速度做出规定。
但是,在2002年发布的#铁路货车转向架性能规范∃(2002M∀976)中,则对重车状态下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做出了相应规定。
上述标准都是基于车辆运行安全性的角度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做出的相应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