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短缺条件下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之对策及建议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胡瑞霞
创新驱动支撑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着力点

创新驱动支撑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着力点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而言,创新驱动支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在面临新的发展时代,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着力点。
本文将从创新驱动的角度探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着力点,以期为内蒙古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一、突出问题:1.资源型经济依赖程度高内蒙古自治区是资源型经济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型产业在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资源型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经济结构单一,对经济的波动性和风险性较大。
一旦资源价格波动,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由于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内蒙古的产业结构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人才短缺内蒙古的人才状况不容乐观,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匮乏,缺乏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
这不仅制约了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制约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着力点: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了解决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注重科技资源的整合,推进各类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优化产业结构要实现资源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内蒙古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通过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内蒙古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
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才加入到内蒙古的创新创业队伍中来。
4.完善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供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专业技术培训、企业孵化等服务,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因此,本篇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营商环境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
二、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营商环境现状分析(一)发展优势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同时,政府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存在问题尽管有诸多优势,但新城区在营商环境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行政审批繁琐、市场监管不够灵活、企业融资难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城区经济的发展。
三、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营商环境面临的挑战(一)国际化竞争压力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新城区在吸引外资、技术创新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二)人才引进与流失问题高素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新城区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困难,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的流失问题。
四、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一)简化行政审批流程1.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行政审批网上办理。
2. 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3. 建立企业开办便利化机制,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二)加强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1.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管。
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企业与市民的需求。
3.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作出调整。
(三)促进金融支持与创新驱动发展1.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3. 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1.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新城区发展。
2.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适应新城区发展需求的人才。
3.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留住现有的人才资源。
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约束、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市场需求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推动内蒙古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充分发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加大矿产资源转型升级力度。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但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面临市场需求下降、环境压力增大等困境。
应该加快推进煤炭资源向煤化工转型、石油资源向石化产业转型等项目,推动资源转型升级。
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使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可持续。
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内蒙古的制造业在技术上相对落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影响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进步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目前内蒙古的制造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制造业的人才水平。
一方面,可以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一批适应制造业需求的技能人才;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内蒙古投身制造业发展。
要加强市场开拓,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内蒙古的制造业受制于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较为困难。
要加强市场开拓,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可以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要推动内蒙古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全面采取对策,才能推动内蒙古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制造业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技术水平低、人才匮乏、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措施。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技术创新、人才支持和产业升级。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是加强技术研发、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这些措施,内蒙古制造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提升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对策、技术水平、人才培养、产业结构、关键因素、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
制造业作为内蒙古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落实,内蒙古制造业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内蒙古制造业主要以钢铁、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整体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
受到资源依赖性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制造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推动内蒙古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加强企业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优化,可以为内蒙古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的内容。
】1.2 研究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岗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内蒙古的制造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短缺等。
研究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内蒙古制造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地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发掘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其营商环境的优化对于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营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新城区乃至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营商环境现状分析(一)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 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二)问题1. 行政审批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2.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部分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够。
3. 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企业成本较高。
4. 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高端人才储备不足。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新城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
四、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一)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1. 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
2. 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实现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
3.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实现审批信息共享。
(二)加强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1.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让企业充分了解政策内容。
2. 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3.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调整政策方向。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成本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2. 优化土地、能源、水资源等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
3. 加强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1.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新城区发展。
2.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本土人才。
3. 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与技能。
呼和浩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

呼和浩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苏弥雅(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摘 要: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提出了打破呼和浩特市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苦难;解决路径中图分类号:F276.3;F832.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6)09—0037—03小微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区的经济发展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到2015年年底为止,呼和浩特市工商注册企业达到22.4万户,其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包括个体工商户)突破21万户,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4%以上。
以服务业为例,截止2015年11月底,全市共有各类服务业市场主体20.06万户。
其中,企业4.94万户,注册资本总额3008.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4%;个体工商户15.12万户,注册资金71.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38%。
从企业类型来看,个体工商户成为服务业的主体,全市共有服务业个体工商户15.12万户,占到服务业市场主体总量的75.38%。
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在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呼和浩特市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增强本市市场活力、扩大就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小微企业所能利用的社会资金却远低于其贡献率。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制约其稳步发展的障碍。
所以,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通过分析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的优劣势、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1 呼和浩特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呼和浩特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从金融主体看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企业内部融资主要是自筹资金,主要来自企业创始人积累的原始资金或合伙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金。
外部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外部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外部间接融资主要有传统的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款,有近几年新兴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P2P贷款等。
呼和浩特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呼和浩特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崔连伟张少泽孟昭振来源:《北方经济》2021年第05期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数字经济一、引言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以5G、物联网、AI、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
2016年11月,在《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6]2476号)》中,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新型智慧城市,以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转型为本质,通过提升城市精准化治理能力,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同时新型智慧城市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2019年10月,《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 年)》中,对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做了进一步解释:“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从而为人民创造智能宜居、高效便捷,精准治理、绿色环保、安全和谐的城市新形态和新模式。
其包括顶层规划、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智能中枢、智慧生态、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治理、技术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核心要素。
”本文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公共服务高效便捷、社会治理精准有序、产业经济融合创新、基础设施智能集约、网络环境安全可控为主要目标,以持续创新发展和数据开放共融共享为基本思路与原则,以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安全可控为基本方法和要求,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各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共享、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新形态。
二、发展现状(一)建设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城市建设起步于2013年,2013年1月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乌海市入围。
提升内蒙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提升内蒙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何秀萍
【期刊名称】《北方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内蒙古的自主创新基础条件虽然比较弱,但近几年自治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工业基地建设.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比如:在原始创新方面,内蒙古轻工研究所自主研发了生物制药产品的核心技术,并依靠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自治区生物制药产业的排头兵。
在集成创新方面,蒙西公司集成开发成组配套技术,整体提升了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自治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
在引进、消化吸收、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何秀萍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南车株机提升自主研制高性能轨道交通装备能力案例分析 [J], 马克湘
2.内蒙古敖汉旗应对冬春连旱对策与建议 [J], 高庆利
3.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J], 贾春香;白琴琴
4.江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与建议--江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经验与对策(五) [J], 杨水旸;李俊奎
5.内蒙古自治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J], 成立新;王志铭;宝华;岳林芳;郑重;郭萱;卢龙;凤英;吴春梅;乔健敏;李蕴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六)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优 内蒙古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 较少、类型较为单一,科技型中 小企业数量占比较低。对创新创 业金融、财税、用地等方面的扶 持力度有待加强,部分盟市 R&D 研究经费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占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偏低, 缺乏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 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性引导基金。 大部分盟市在知识产权创造、应 用、保护、管理等方面整体水平 偏低,未能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 创新中的激励和支撑作用。高层 次人才储备不足,一些盟市尚未 出台或及时更新针对本地区重点 产业的引才政策或引才目录,人 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缺 少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促进 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有 效举措。对人才职称评审的资格 条件、要求、评价方式等改革力 度不明显,第三方人才评价工作 开展不足,人才评价市场化、社 会化水平不高。
本地区营商环境排名,却忽视其 相关举措是否真正为企业带来便 利、提供方便。很多改革成效都 是政府对外公开的承诺,但在具 体执行过程中,企业办事实际用 时往往要比政府承诺的时间长, 政府在评估自身的时候,并没有 考虑体外循环时间。政府与市场 主体互动较少,政府无法真实知 悉企业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的实际 感受,无法及时了解企业诉求, 政企沟通渠道不够畅通。
深入开放促进经济繁荣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

深入开放促进经济繁荣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深入开放促进经济繁荣——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发展探析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围绕深入开放对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推动呼和浩特市经济进一步繁荣。
引言:深入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呼和浩特市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带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开放对于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部分: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1.1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小企业是呼和浩特市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
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有助于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完善。
1.2 当前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融资难、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准入门槛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部分:深入开放对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的积极影响2.1 拓宽市场空间,增加企业发展机会深入开放可以为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开拓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小企业可以加速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改进,实现更好的发展。
2.2 提供创新合作的平台,促进技术进步深入开放可以为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合作的平台,在国际交流中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
2.3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深入开放可以为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机会,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促进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3.1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解决融资难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
《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旨在为各类企业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本文将针对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呼和浩特市营商环境现状呼和浩特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简化了行政审批流程,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
同时,呼和浩特市积极推动市场主体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法治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三、呼和浩特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尽管呼和浩特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行政审批流程仍然繁琐,企业开办成本较高。
其次,市场监管不够规范,部分领域存在过度干预或监管不足的问题。
此外,部分企业反映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企业对政策了解不足。
四、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流程,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通过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2.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市场秩序。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 提升政策执行力和宣传力度: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企业充分了解政策内容。
同时,提高政策执行力,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4.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5. 法治环境建设:加强法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建立健全的法律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6. 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呼和浩特市发展。
内蒙古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经济处 幺红杰 摘要: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多元发展,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内蒙古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然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调研分析了典型行业内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10个突出问题,并相应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内蒙古2018年,笔者通过参加各类座谈会、深入企业调研、访谈等形式听取了36名自治区大、中小微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企业既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自治区100强、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也有正在成长期和初创期的中小微民营企业,产业覆盖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互联网、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农牧业全产业链等行业。
笔者还对全区十二盟市和两个计划单列市统战部经济科进行了书面调研,并与自治区民营企业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充分沟通,收集并借鉴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文。
一、关于税费负担问题及建议通过实地调研,企业均反映诸如土地备案、土地出让、农牧业备案、土地勘测定界手续费、环保收费等手续繁琐,存在多头收费现象,增加了企业经济压力。
以兴安盟为例,目前兴安盟境内无法办理环评手续及食药产品委托第三方检测,需到黑吉地区办理,不仅收费高,而且流程慢,有的企业承担的各种税费已占利润的三到四成甚至利润无法覆盖税费。
土地税方面,包头市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每年12元/平方米,九原工业园区6元/平方米,而山东潍坊、广西贵港等地开发区的土地税每年为2元/平方米左右。
现有增值税是从国外引进的,有些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在“营改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税负增减因素。
在社保缴费征管机制变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企业适应程度和预期紧缩效应。
例如建筑、餐饮、蒙古包制造等企业购买原材料难以获取发票,无法实现抵扣,营改增虽然解决了企业长期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的税负。
《2024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来说,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更关系到地区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当前,新城区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企业发展、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营商环境现状分析(一)优势分析1.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2. 政策支持力度大,政府服务效率逐步提高。
3. 人力资源丰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二)存在问题1. 行政审批流程繁琐,效率有待提高。
2. 市场竞争不充分,部分行业存在垄断现象。
3. 法治环境有待完善,企业权益保护需加强。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新城区来说,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效率的重要体现。
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一)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1. 推行“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
2. 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加强政府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
(二)促进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1.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2. 加强反垄断执法力度,打破行业垄断,激发市场活力。
3.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三)完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权益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的法治意识。
2. 建立健全企业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3. 加强司法公正性建设,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
2.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3.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宜居性。
《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研究》

《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能力。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营商环境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现状、问题及未来策略,以期为当地政府及企业提供参考。
二、呼和浩特市营商环境的现状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税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能源等,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外部条件。
这些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呼和浩特市的市场活力,吸引了大量投资,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呼和浩特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行政审批流程仍需简化,部分环节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是市场监管不够规范,部分企业反映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
三是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部分企业未能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
四是创新氛围不够浓厚,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优化营商环境的策略针对《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研究》篇二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一份标准的空白合同内容,未包含标题、多余说明解释、网址链接、电话号码等元素。
合同内容:当事人:甲方: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一、合同背景及目的鉴于甲方与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共同达成了关于在呼和浩特市进行优化营商环境研究事项的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为明确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特订立本合同。
二、合作内容1. 甲方与乙方将共同开展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研究工作。
2.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策环境分析、法律法规调研、产业环境研究、市场环境调研等。
3. 双方将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增加研究内容。
三、双方责任和义务(一)甲方责任和义务:1. 提供关于呼和浩特市营商环境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数据。
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创 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环境
管理 暂行 办法 》,设 立了 厅市产 学研 协同创 新专 项
经 费 ,激 励首府 人 才优势 和智 力资源 在本 地转 化 、
1 、科 技 创 新 投 入
产业化 ,争取 自治区层面的创新 资源向我市倾斜 。
4 、落 实 “ 双 创 ” 政 策
“ 十二五 ”期1 司,三级政府 科技 经费共达 1 1 . 5 亿 元 ,是 “ 十 一五 ”科技投 入的3 . 3 倍 ,实施 科技项 目
识 产权 维权 援助 中心 呼和 浩特 分 中心等服 务平 台 ,
市级8 9 个 );企业技术中心2 2 个 ( 其 中国家级5 个 );
重 点实验 室8 个 ( 国家级 1 个 、自治 区级 7 个 );自 治区新 型研 究院5 个 ;院士专家工作站6 个。 重 点培 育 建设 了 内蒙 古伊 利实 业集 团股 份有限
生产总值 ( G DP)比重达到了0 , 8 3 %( 2 0 1 4 年 ),企
《 内蒙古 自治 区人 民政府 关于大 力推 进大 众创 业万 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 的实施 意见 》 ( 内政 发 [ 2 0 1 5 ]
1 2 0 号 )精神 ,组织起 草制定和 完善了一 系列 推进全 市 科技创 新 的政 策措 施 ,充分 发挥 呼和浩 特市 留学 人 员创业 园 、内蒙 古 自治 区大 学科 技园 等现有 科技 企业孵化器作用 ,为中/ j _ 姘斗 技型企业发展提供平台 ,
五年来 ,累计 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1 4 0 名 ,其中 , 博 士以 上8 o 名 ,比 “ 十一五 ”期 间增 加4 1 名 。以科
技创 新领 军人 才 为核心 ,围绕新 材料 、生 物技 术 、
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发展是内蒙古经济的重要支柱。
内蒙古制造业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内蒙古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资源禀赋独特,但开发利用仍有不足。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和农畜产品资源,但在制造业发展中,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不足。
一方面,由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资源开采主要出口,内蒙古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链较为薄弱。
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推动资源型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方向转型。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制造业缺少。
内蒙古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煤炭、石化、电力等资源型行业,高端制造业相对较为薄弱。
这主要是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不足等原因所致。
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技术攻关的能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人员,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型。
三、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内蒙古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较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组织企业间的合作研发,提高技术转移和转化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率。
四、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内蒙古制造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所致。
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进企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企业应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的自主掌控能力,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
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指标及创新主体研究胡瑞霞

2012年9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September 2012 第18期总第268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8T o tal N o .268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指标及创新主体研究胡瑞霞(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文章对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指标及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研究该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创新主体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认清现实,思考对策。
关键词:呼和浩特;企业创新发展;创新主体;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 272.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8—0003—031 呼和浩特市创新活动主要指标分析1.1 呼和浩特市“十一五”期间知识产权产出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市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呈逐年递增趋势,5年增长近5倍(见图1)。
职务发明上升不大,说明企业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运用知识产权竞争来提升企业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竞争能力和优势仍有潜力可挖(见图2)。
图1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各类专利年度授权量对比图2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年度申请量对比1.2 呼和浩特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呼和浩特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总体呈现活跃上升态势,在科技活动经费总比例上看,企业的科技投入2009年比例最低达到67%外,其余的大多超过或接近90%以上。
从数据上也看出,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资金的引导是正相关的。
2009年后,科技费用总额比例中,政府加大了投入,企业相应地降到了这一时期的最低点,随后,企业投入的比例明显增大(见表1、图3)。
从呼和浩特市大中型企业科技费用支出可以看出(见图4),企业科技活动费用内部支出2008年~2009年降幅较大,同时新产品的项目数明显下降,科技项目数量和专利申请量明显下降(见图5、图6),企业创新活动和研究开发活动趋缓。
新常态下企业创新的路径

新常态下企业创新的路径
胡晓雯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2017(000)027
【摘要】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增长压力,进入'新常态'时段,使得经济增长方式及驱动模式均需改变。
传统动力不足,亟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以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主体,更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根本途径。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创新意愿不足等。
本文从政策、人才、科技等方面剖析企业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以供参考。
【总页数】2页(P45,48)
【作者】胡晓雯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创新与品牌培育融合的路径 [J], 刘靖巧
2.新常态下工业企业创新研究r——黑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和对策[J], 吕学山;杨卓
3.新常态下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和对策 [J], 司马宁
4.新常态下石油企业创新管理路径 [J], 赵凯卉;王朝凤
5.新常态下国有煤炭企业创新发展路径 [J], 王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动呼和浩特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推动呼和浩特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朱艳梅;张芳
【期刊名称】《呼和浩特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一些现代化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形态也在向创新型方向转变。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开始调整,许多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将高科技、【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朱艳梅;张芳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呼和浩特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结评估会召开 [J], 李军;
2.呼和浩特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系列培训会开班 [J], 包文洁;
3.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将开展深层次科技合作 [J], 胡瑞霞;
4.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一流首府形象——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局长朱建国做客“中国·内蒙古”网 [J], 无
5.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高品位特色商业步行街建设的指导意见》《呼和浩特市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呼和浩特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呼政办字[2020] 25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Octo ber2012 第19期总第269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9T o tal N o.269要素短缺条件下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之对策及建议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胡瑞霞
(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归纳总结出在区位和资源等要素短缺条件下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6大对策及建议,不仅可以对呼和浩特市这样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所启示,也可对其他西部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型试点城市带来启示。
关键词:国家创新型城市;呼和浩特;创新主体;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9—0015—02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技术的应用者、产品的提供者,生产力的载体。
判断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要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造了多少科技成果,更要看广大企业是否成为创新的主力军。
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活力,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效。
作为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在区位和资源等方面都缺乏优势,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城市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其创新主体作用,是呼和浩特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所在。
那么,要素短缺情况下你说创新型城市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呢?笔者通过多年的科技管理工作实践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营造良好的政法环境和文化环境,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税收方面,可以加大政府的科技专项资金分配,对呼和浩特市地区具有产业创新导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专项,采取重点扶持,风险担保,配合贴息和免税的多种办法,尽快形成产业增长点。
鼓励民间资金和金融资金进入科技创新融资领域,采取对技术开发与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差别利率,或采取微型贷款风险监控模式,给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并且作为政府资金鼓励的项目,配套融资,让企业享受相应的特别服务。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项目攻关,建立市政府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对具备条件,且研发能力和企业实力均较好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按照项目产业规模、关键性、先进性的要求,给予适当比例的经费配套。
研究制定《呼和浩特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竞争和技术合作,获得核心竞争力,通过法律的形式和多种激励措施,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培育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2 搭建创新载体,提高公共技术服务水平,为科技型企业初创搭建成长平台
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创业园、孵化器等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明确产业定位,突出优势特色,完善主体功能服务,要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中、各类创新资源整合共享,培育构建新的增长极,形成强大的创新集聚和辐射效应。
大力支持各类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
在积极鼓励企业自建或合作建设各类研发机构的同时,政府应选取地区战略性技术产业,在涉及关键研究方面,实施官产学研合作共建的模式,资助建立专业重点实验室。
要建设一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社会化知识资源服务,解除企业研发信息和信息资源配置不完备状况。
3 加大政府创新投入力度,引导企业成为创新投入主体,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及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稳定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要扩大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规模,强化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领作用,完善政府科技投资的运营机制,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要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完善
・
15
・
收稿日期:2012-06-28
作者简介:胡瑞霞(1973-),女,内蒙古包头人,法学硕士,中级编辑职称,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技术与创新管理。
总第269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规范经费的管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减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抵扣税收、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府采购等财政、税收政策,通过直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更多的企业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领域。
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
研究制定科技创新投融资政策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增加信贷品种,促进科技型企业融资;鼓励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扩大科技信贷规模;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资、支持创新创业活动。
4 完善企业研发机制、激励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产业化实现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等创新机制,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与集聚
企业的创新机制主要是指企业在政策和法律体制下的内在战略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基于战略设计的企业研发机制、激励机制、创新资源的整合机制、产业化实现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鉴于呼和浩特市工业企业的整体实力状况,在技术创新前期,应当鼓励借助关键研发资源的研发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就是这种关键性研发资源的互补与合作,同样,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和创新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了研发资源的市场供给。
在创新型企业探索薪酬、实物、荣誉、奖励、期权,甚至股权激励的立体式激励体系。
在科技企业试点期权激励和股权激励,探索现代化科技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企业不但立足于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而且要立足于全国,学会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学会运营国内国际两种市场。
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开发,创建国际产学研合作联盟,扩大资源整合范围,实现全方位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实行合作化实现机制,协同配套资源,弥补资金匮乏,获取研发和合作优势,采用优势互补产业制造技术,尽快形成产业生产力。
5 拓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合作是国际上重大技术创新的必然性选择,是提升技术创新水准和领域的创新模式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实施意见》,创新合作包括技术研发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也包括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合作。
呼和浩特市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中也对产学研联合做出了导向性的部署。
因此,要围绕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构建以政府专项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官产学研合作。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打造的乳品加工、生物技术、新材料、粉煤灰综合利用等6大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确立创新技术路线,由政府主导、出资建立官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积极支持引导企业组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
要在创新合作中努力注意整合各种创新力量,拓展合作渠道,引入国内外的高端资源,把握优质的创新资源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迅速获得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优势。
当前,应当继续深化、拓展呼和浩特市政府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院地、校地合作关系,并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现已分别于2011年10月、2012年8月签署了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院地、校地科技合作战略协议。
6 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发展机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和团队,提供智力保障
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必须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要结合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呼和浩特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的全面实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把引进、培养、使用、凝聚科技创新人才作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要以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为核心,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要实现引进培养100名以上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组建20个创新团队的目标。
同时要研究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开创人才汇聚、智力集聚的新局面。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管理使用的激励政策和体制机制,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呼和浩特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力争在2015年,在自治区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产业突出、创新效益显著、服务功能完善、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一批创新型企业作为有效支撑。
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着力从营造创新环境,搭建创新载体,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机制,拓展创新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管理,切实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参考文献]
[1] 徐翔,聂鸣.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
[2] 肖士恩.基于创新型社会的地方科技创新政策
评估理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1).
[3] 贾书成.关于企业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J].经
济师,2004,(4).
[4] 杨向辉.科技资源配置、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5] 徐元旦.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对策建
议[J].中国发展,2005,(3).
[6] 中国城市研究会.2010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
[EB/OL]:ht tp://w ,2011
-11.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