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因李白而出名的景点

因李白而出名的景点

因李白而出名的景点
因李白而出名的景点有:
1.李白故居:位于安徽省皖江城的李白故居是李白出生地,保存了李
白的遗迹和文物,展示了他的生平和作品。

2.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是李白的题材之一。

游客可以
登上楼顶,俯瞰长江和武汉城市全景,欣赏李白曾描绘的壮丽风光。

3.舍利塔: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舍利塔也是李白曾经题材的地方之一。

这座佛塔保存完好,内部供奉佛教舍利,是佛教信仰者和文化爱好者
的朝圣地。

4.白鹿洞书院: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白鹿洞书院是李白曾经留居的地方。

书院建筑古朴典雅,内有李白的题字和相关文物,让人感受到他
曾经留下的文化氛围。

5.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是李白的题材之一。

游客可以
登上楼顶,观赏洞庭湖美景,感受李白曾经倚楼吟诗的景致。

6.长乐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长乐坡是李白的早年流亡地之一。


区内有李白纪念馆和文化广场,展示了他的生平和诗文作品。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墓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

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

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

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竹香。

李白的旅行足迹及写的诗

李白的旅行足迹及写的诗

李白的旅行足迹及写的诗
李白的一生都在旅行,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并留下了许多诗作。

以下是一些李白的旅行足迹和相关诗作:
1.长江三峡:李白在三峡地区游览了许多地方,并写下了《峨眉山月歌》、《早发白帝城》等诗篇。

2.四川:李白在四川游历了许多地方,写下了《蜀道难》、《峨眉山月歌》、《将进酒》等诗篇。

3.庐山:李白游览庐山时,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等诗篇。

4.江苏:李白在江苏游览了许多地方,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夜泊牛渚怀古》等诗篇。

5.浙江:李白在浙江游览了许多地方,写下了《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篇。

6.安徽:李白在安徽游览了许多地方,写下了《静夜思》、《夜泊牛渚怀古》等诗篇。

7.湖北:李白在湖北游览了许多地方,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等诗篇。

8.湖南:李白在湖南游览了许多地方,写下了《赠汪伦》、《秋浦歌》等诗篇。

9.江西:李白在江西游览了许多地方,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等诗篇。

10.福建:李白在福建游览了许多地方,写下了《秋浦歌》、《将进酒》等诗篇。

总之,李白的旅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的诗作也反映了他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20210906文化遗产零距离——牛渚矶和李白墓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20210906文化遗产零距离——牛渚矶和李白墓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20210906⽂化遗产零距离——⽜渚矶和李⽩墓
栏⽬介绍
 《跟着书本去旅⾏》是⼀档体验式⽂化教育节⽬。

节⽬以中⼩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
在“读万卷书”的同时“⾏万⾥路”,⾛近⽂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临其境受教育,触摸历
史、感知⽂化,让陈列在⼴阔⼤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点击如下⽬录在线观看
《跟着书本去旅⾏》 20210906 ⽂化遗产零距离——⽜渚矶和李⽩墓
本期节⽬主要内容:《夜泊⽜渚怀古》是诗仙李⽩来到安徽省马鞍⼭市的⽜渚江边写下的诗
篇。

那么⽜渚长什么样呢?诗中的谢将军是谁,和李⽩有什么关系?本期我们⼀起跟随书本旅
⾏团去寻找答案。

(《跟着书本去旅⾏》 20210906 ⽂化遗产零距离——⽜渚矶和李⽩墓)
桃源钓翁编辑。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三解析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三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

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

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

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

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

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

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

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

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

安徽电视台旧闻新说:李白在池州

安徽电视台旧闻新说:李白在池州

安徽电视台旧闻新说:李白在池州李白在池州——李白在皖南之五池州留下的李白的诗迹也很多。

大约公元753年(唐天宝十二年),也有说是唐天宝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李白漫游到池州,他到秋浦,登九华,游清溪,宿虾湖。

当地一直流传着李白“三上九华,五到秋浦”的说法。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古秋浦县也大致在现在贵池区这个位置。

秋浦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李白在这里写了组诗《秋浦歌》十七首,都是五言诗。

其中有一首,也就是第十四首,非常有名。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翻译成现代的白话,就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在夜幕里望过去,天地都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李白到秋浦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在建功立业的理想方面,碰到了不少挫折,年龄也不小了,所以他的情绪并不很好。

比如他在《秋浦歌》第六首中,就表达过这样的心情。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连观看秋浦的秋色也要强打精神。

但李白的诗总有一种正面的、健康的精神贯穿其中。

既使在心境不佳的情况下,也能看到生命的的活力。

这首“炉火照天地”,正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农业文明、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十分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池州青阳的佛教胜地九华山,也和诗仙李白有关。

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也就是公元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的景象,最兴盛时期据说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

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还有五六十座。

唐天宝八年冬,也就是公元749年,李白第一次到青阳。

他和前来迎接他的诗友,也是青阳县令韦权舆一起,到一个叫石门高的深山古村里,邀上隐居在那个村里的,一位叫高霁的诗友,一同上九子山游赏、采风。

从石门高到九子山,很近,直线距离只有三四华里。

三人从桃花坞出发,沿着古沙岭古道,从九子山后山来到山上,途中在一痊姓夏候的乡士家中休息,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

安徽唐诗风貌笔记

安徽唐诗风貌笔记

安徽唐诗风貌笔记安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唐代,安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安徽美丽的风景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带你一起走进安徽唐诗的世界,感受那段辉煌岁月中的诗意风貌。

一、山川秀丽的安徽安徽位于中国东部,自古以来就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被誉为“天庐之国”。

唐代诗人们常常以安徽的山川美景为灵感,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大别山是安徽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众多诗人钟爱的题材。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写道:“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首《登高》描绘了登上大别山顶的壮观景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另外,黄山也是安徽诗人眷恋的地方。

唐代文人李白游历过黄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描述黄山美景的诗篇。

他的《登黄鹤楼》中写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诗将黄鹤楼和黄山巧妙地连结起来,呈现出壮丽的山水与人文景观。

二、风雅文化的繁荣安徽唐诗的风貌不仅体现在山水描写中,还展现在风雅文化的繁荣之中。

唐代安徽的文人墨客们以其才情出众和境界高远而闻名于世。

安徽人李白是唐代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充满了雄浑的气势和奔放的情感。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意象,通过夸张的笔墨和形象的描绘,将人们带入了奇峰异石之山的雄伟景象。

另外,安徽唐代诗人贺知章也是一位才情出众的文学家。

他的《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首诗以江南风景为主题,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给人以温暖、宁静的感觉。

三、人文风采的流转安徽唐诗风貌中不仅注重山水和风雅,还赋予了文人们独特的人文关怀和风采。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到:“银汉净霜天,秋露滋兰蕙。

晨光落照壁,暮色生霜壑。

时辈欢朋满,筐箧经营荐。

诗人李白的墓简介

诗人李白的墓简介

诗人李白的墓简介
安徽当涂,山青水秀,物华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翠峰嵌崎的青山脚下,长眠着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墓园枕着郁郁葱葱的青林山,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山青水碧,环境幽雅,与采石矶、天门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线。

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

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宋碑”则详细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太白碑林”镶嵌着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各个时期经典诗碑106方。

走进墓园,春看杜鹃、夏赏青莲、秋闻金桂、冬品腊梅,亭台楼阁、竹林流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魂背枕的青林山,林壑优美、鸟道纡曲、百鸟鸣啁,由南远眺如展瓣芙蓉,婀娜多姿,由北遥望若朝天双阙,直入云霄。

今天的李白墓,始建于公元817年,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研究李白及其诗文,欣赏书法作品,品味园林艺术的江南著名文化旅游景点。

李白在宿州写的诗句

李白在宿州写的诗句

李白在宿州写的诗句【原创版】目录1.李白在宿州的诗歌创作背景2.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3.李白在宿州创作的诗歌作品及其意义4.李白在宿州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正文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全国各地,其中在宿州创作的诗歌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那么,李白在宿州写的诗句具有怎样的特点和意义呢?首先,我们来了解李白在宿州的诗歌创作背景。

宿州,古称埇桥,位于安徽省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唐代时期,宿州是一个较为繁荣的城市,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

李白在唐代时期曾多次游历宿州,这里的美景和人文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而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既有豪放的山水诗,又有奔放的叙事诗,还有清新的田园诗以及高远的抒怀诗。

在宿州创作的诗歌作品中,李白充分展现了他的诗歌风格特点,为后人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在宿州创作的诗歌作品及其意义。

李白在宿州创作的诗歌作品有《埇桥夜泊》、《宿建德江》等。

这些诗歌作品以描绘宿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为主,展现了李白对宿州的热爱和赞美。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为后世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李白在宿州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在宿州创作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些诗歌作品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许多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都受到了李白诗歌的启发和借鉴。

另一方面,这些诗歌作品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传承,许多文化名人都对李白在宿州的诗歌作品进行了研究和传承。

综上所述,李白在宿州写的诗句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宿州的热爱和赞美。

李白墓始建于公元817年1954年被安徽省政府评为全省重点(精)

李白墓始建于公元817年1954年被安徽省政府评为全省重点(精)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语调读,读得轻而平缓。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 读。“上有”二句读慢些,重音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 上;“黄鹤”二句,读后稍作停顿;“百步九折”“扪参历井” 二语可重读;读末句作较长停顿。
李白墓始建于公元817年。1954年被安徽省政府评为全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墓碑上刻有“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传是诗圣杜 甫的手笔。墓冢坐落于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乡太白村。
青莲书院

面积300多平方米,门前匾额“青莲书院”是当 书法家范曾凭吊李白墓时的墨宝。
太白祠
始建于公元 817年。历 史上进行了 12次修葺。 现今的太白 祠为五进五 间的明清宗 祠风格的徽 派建筑。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 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前两句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 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 劝说语气读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 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 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 音,以发人深思。
吮(shun )血 咨嗟( zi jie ) 崔嵬( wei )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此诗言蜀道之险, 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 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提示如 下:)
(一)
1、“噫吁口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 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乎”“哉”可有延长音; “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 “难于上青天”五字。

青山李白墓

青山李白墓

青山李白墓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青山李白墓园。

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王萍,也就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

下面呢,就由我向大家大致介绍一下青山李白墓的概况。

青山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青山脚下。

青山,因常年青绿而得名,也叫青林山,高372米,北临姑溪河,东傍丹阳湖,西隔青山河与龙山对峙,南视平野,方圆30公里的青山,环顾四周群峦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树,景色清幽,史料记载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朓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居住在山南。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爱谢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谢朓”的夙愿,一心想与谢朓结为异代芳邻。

这一遗愿在他逝世后终于得到实现。

李白逝世后,原葬在龙山南麓。

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墓迁至青山西南,即今天的太白乡谷家村口。

李白墓坐北朝南,枕山面水,南距公路约300米。

沿公路旁石板小道,过小石桥,可以进入李白墓陵园。

现在,我们走进的便是青山李白墓园,眼前的是一座三门四柱冲天式的青石牌坊。

这座牌坊正面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的“诗仙圣境”,背面是当代草圣林散之书写的“千古风流”。

走过牌坊进入甬道,两面是反映李白生平和关于李白传说的12幅壁画,有“铁杵成针”,“仗剑任侠”,“力士脱靴”“枕上授简”等。

站在甬道中间,可以看到对面的青山,就像一个展翅的大鹏。

甬道的尽头是照壁广场,镶有《李白与当涂》浮雕的照壁。

各位朋友们可以好好欣赏一下李白与我们当涂的不解情缘了!现在呢,我们参观的是太白碑林。

太白碑林是园中之园。

门楣上“太白碑林”四字是郭沫若的手笔。

太白碑林将建筑,诗歌,书法,雕刻等融为一体,建筑采用江南民间园林风格,精选了100余首李白的诗篇,由著名书法家书写,镌刻在青石之上。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李白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欣赏各种书体,多样风格书法艺术的风采,感受后人对诗仙的敬仰之情。

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李白纪念馆

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李白纪念馆

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李白纪念馆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翠螺山西南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就坐落在采石矶翠螺山。

它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

采石矶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采石矶以“秀、奇、险、文”集一体而居于三矶之首。

太白楼初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近1200年的历史了。

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也称作“唐李公青莲祠”。

后毁于清同治年间,现在的太白楼是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湘军水师总督彭玉麟所建。

太白楼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式样,飞檐重阁,歇山屋面。

造型美观,挺拔壮丽,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称其具有典型的湖南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道观格式的设计,传递了诗人李白的道教崇尚,而飞檐上酒盅酒坛的独特安排,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仙李白的喜酒嗜好。

太白楼为三重飞檐木结构古建筑。

左右回廊,歇山屋面,琉璃覆顶。

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

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

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走兽,造型古朴典雅。

太白楼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门两侧蹲一对石狮,雕刻精细,形态活泼。

进门两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纪事及李白生平碑刻。

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字体遒劲,各具神韵,十分醒目。

进入大厅,可见灯控的“李白游踪图”,分四条主线全面展示了李白的身世,游历情况。

李白纪念馆位于太白楼东侧的。

是一幢三层叠檐,门面墙上用斜纹青砖饰面的建筑,有湖南民居的建筑风格。

原为清代重臣彭玉麟的专祠,全称“彭刚直公祠”,简称“彭公祠”。

1987年将已废圯的彭公祠修葺一新,与太白楼连成一体。

李白纪念馆 安徽马鞍山名人博物馆

李白纪念馆 安徽马鞍山名人博物馆

李白纪念馆安徽马鞍山名人博
物馆
李白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风景区,建于1959年。

李白生前极爱采石矶山水,多有登临,写有《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牛渚矶》、《横江词六首》、《临路歌》等诗作。

据传李白系在采石江上泛舟赏月,酒醉落水而死。

死后即有李白墓 (衣冠冢)。

北宋时建李白祠,明正统五年 (1440)建太白楼、清风亭,现在的太白楼系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将太白楼旁一组清代建筑群改建为李白纪念馆陈列室,纪念馆包括太白楼、李白祠、清风亭、太白堂、同风阁、骑鲸轩、仙侣斋、松云居、叠翠楼、吟香馆等展厅和碑廊、沉香园等景点,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

李白庙建于北宋,太白塔和清风亭建于明郑桐五年(1440),现在太白塔重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

纪念馆收藏了明清以来国内外各种版本的李白集40余套,其中善本7套,内含明代以来书画作品700余件,历史文物数百件。

还有就是李白研究资料室。

李白庙里陈列着一尊2.2米高的李白楠木像。

安徽采石矶李白碑文

安徽采石矶李白碑文

安徽采石矶李白碑文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萧县境内,素有“八百里长江第一滴水”之称。

在这里,著名的诗人李白曾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采石矶登临时,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将这里美丽的景色
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笔下的采石矶,波涛翻滚,浪花飞溅,气势磅礴。

他描述了江水奔流不息,石矶巍峨壮丽的姿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
斧神工。

诗中,李白以怀古之情,描绘了采石矶见证了许多历史的变迁。

他称江水为长江,长江为华夏之母,并提到汉代王莽篡位、楚汉相争
的历史事件。

通过这些史诗般的描绘,李白向读者展示了采石矶的文
化底蕴和历史厚重。

李白赞美了采石矶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对大自然奇妙鬼斧神工
的敬仰之情。

他以诗为媒介,将他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表达出
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与赞叹。

采石矶这座美丽壮观的地方,不仅留下了李白的足迹,更成为了
游人们眼中的风景名胜。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写出的那种豪
情万丈的壮美,体会到他笔下的江水、石矶所带来的震撼和震颤。

采石矶李白碑文,以其独特的魅力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并成为了
一个文化符号。

这里的景色、诗人的笔触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与大自
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让我们沿着李白的诗句,走进采石矶,领略
这片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之美。

安徽颍上汤山:李白题诗的胜地

安徽颍上汤山:李白题诗的胜地

安徽颍上汤山:李白题诗的胜地李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充满豪情壮志、宏伟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瑰宝。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就与我们要探访的地方有着紧密的联系——安徽颍上汤山。

颍上汤山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距离颍河仅有六百米。

这座山丘并不高,海拔仅有268米,但以其奇峻的地貌、秀丽的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李白便是其中之一。

当年,李白游历江淮之间,沿途经过汤山时,被这里的山水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便萌生了题诗的念头。

汤山有许多观赏名胜,如天坛、福元殿、壶口碑林等等,这些景点无不凸显了江淮地区的独特韵味。

其中,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应当就是李白当年题诗并留下诗碑的地方——汤山最高处的李白亭。

李白亭建于唐朝,是当时江淮地区最高的亭子之一。

亭子由石块垒砌而成,结构简洁精美。

登上亭顶,顿时眼前一片开阔,可以尽览颍河的美丽和汤山的壮丽风景。

据说,当年李白登上这座亭子时,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于是灵感迸发,写下了那首《登高》的诗作。

为了纪念李白,后人将亭子重修,并在亭内刻上了李白题诗的碑文,以示纪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是李白在登上李白亭后眺望风景时的真实感受。

面对这壮丽的景色,他深深感叹自然之美,诗句中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用豪放的笔触描绘了风猿啸叫的情景,更表达了他对长江、沙滩与白鸟的喜爱。

李白亭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是人们向往过去的历史场所。

每年,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登上李白亭,一起感受李白所经历的情感,仿佛回到了当年唐朝的江淮之间。

站在亭中,观赏着云卷云舒的长江和冉冉升起的太阳,感受着李白当年的豪情壮志,不禁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登高》。

除了李白亭,颍上汤山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天坛、福元殿等,使这里成为了一座旅游胜地。

李白与宣城的故事

李白与宣城的故事

李白与宣城的故事
宣城,是安徽的一个古名城,自古以来就以人文荟萃、山川秀丽而闻名。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

李白在宣城生活期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据说,他常常在宣城的各个山川之间游走,寻找灵感。

他的诗才横溢,使他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有一次,李白在游览宣城的名胜古迹时,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

女子能歌善舞,且通晓诗词歌赋。

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知己。

李白在这段友谊中得到了很多创作灵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然而,这段友谊并没有持续太久。

不久之后,李白因事离开宣城,与女子分别。

临别时,李白写下一首《赠汪伦》的诗篇,表达了对女子的感激和不舍。

这首诗后来成为了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尽管李白离开了宣城,但他的诗篇和故事却留在了那里。

宣城的人民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许多与李白相关的文化景点和纪念馆。

这些地方成为了游客们必去的打卡地,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李白与宣城的故事。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宣城的街头巷尾时,仍能感受到李白当年游历山川的美好诗情和浪漫气息。

这些故事和传说也成为了宣城独特的文化符号,传承着这座古城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

李白赋诗 宋瓷真迹——国酒故里 产品极具收藏价值!

李白赋诗 宋瓷真迹——国酒故里 产品极具收藏价值!

李白赋诗宋瓷真迹———国酒故里产品极具收藏价值![安徽]安然安徽十二钗酒业有限公司位于皖赣鄂三省交界之处的望江、彭泽、湖口、九江、黄梅、蕲春、太湖七县毗邻之宿松县。

吴头楚尾的区位优势,让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饶。

这里酿酒历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的唐代,素有“万家酒店”之称。

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来到宿松,留有“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名句。

964年隘口乡隘口村出土、已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并被选送到法国巴黎展览、照片刊登在1984年第5期《人民画报》上的宋朝瓷器“影青莲瓣烫酒壶”,更以实物证明了酒与宿松的密切而深厚的渊缘关系。

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更具收藏价值。

宿松县即已办起了自己的宿松酒厂。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宿松酒厂引进四川五粮酿造工艺之后,如虎添翼,声名鹊起。

一时间,享誉全球。

此时,宿松酒厂已更名为皖蜀春酒厂。

1999年成立了安庆市十二钗酒业有限公司。

2007年宿松青年企业家赵永华控股该公司后,及时将公司升级为安徽十二钗酒业有限公司,并注册了“黄梅故里”等商标。

至此,宿松酒业已一步一台阶,稳步迈入中国名酒系列。

宿松酒的品质、口味等都与时俱进地有了与市场相适应的各种能力。

目前,公司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有员工120人,注册资金206万元,总资产2000万元,年产白酒800吨。

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安徽省市场质量放心产品”、“安庆市著名商标”、“宿松县科技示范企业”、“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

酒水收藏一是要选择大厂家正规产品,二是要选择有地方特色、具有文化底蕴的产品;三是产品本身具有升值的空间。

2011年1月,该公司所生产的“十二金钗”牌白酒,被中国品牌质量管理评价中心和中国中小企业名牌培育工作委员会联合认定为“中国优质白酒”,并颁发了证书。

公司坚持奉行“用户至上,质量第一,诚信服务”的宗旨,以先进的五粮酿造工艺为基础,先后研发了“美酒十二钗、黄梅故里、七仙女、安庆大曲”等颇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系列品种,特别是“美酒十二钗”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被安庆市委、市政府选定为接待专用酒。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歙县太白楼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歙县太白楼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歙县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歙县城西练江边,太平桥西端,背靠山峦,和新安碑园相依偎。

相传这里原是一个酒肆,唐代诗仙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这里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

太白楼始建于唐初隋末,现存房屋乃明清所重建。

太白楼为二层二进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

前进平面呈凸字形,中间突出,两翼收进,脊线稍低,两端封以马状墙,歇山顶,高瓴重檐,翘角昂起,鳌鱼腾尾。

楼檐下悬"太白楼"三字匾额。

楼下正面三开间,原大门朝东迎向太平桥,后整修时给予封闭,沿江古道从左、右边门穿过。

内墙上嵌有历代重修太白楼记事碑数方。

照壁上方匾额"长天一勺",意为:天地虽广,勺水虽微,但运动变化之理是相通的。

同时也表明李白怀才不遇,犹如天外之一勺。

堂上有李白大幅画像,为客居沪上的歙人著名画家汪观清所绘。

两侧楹联"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

后楼为五开间,中三间为明堂,左右各一厢房。

天井两侧回廊皆设楼梯。

后楼顶部也是中间高,左右稍低,脊线参差错落。

太白楼现辟为李白纪念堂,陈列着有关李白生平的书籍和各种古字画、古砚、古墨、古历、古屏风等上千件文物展品。

有关李白的景点

有关李白的景点

有关李白的景点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青弋江上游有一处美丽的景点——桃花潭,它因为李白的一首《赠汪伦》而闻名于世。

潭的岸边是人们洗衣的理想场所,天刚亮时,就能看到一些人蹲在潭边洗衣服,他们互相交谈着,伴随着洗衣棒槌的敲击声,乡村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始。

唐人对黄山景观的关注集中在莲花、天都、天台三峰及温泉、巨门楼等景点上,其中李白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神奇想象为黄山形象的塑造赋予了特异的色彩: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此诗极力地渲染了黄山的高峻和神异,体现了李白一贯的夸张与想象风格。

诗作在浪漫情调中透出浓浓的送别之情,从而构建了一个奠基性的黄山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在历史上论与安徽关系的密切、影响的巨大、知名度高的诗人文学家,当非李白莫属。

而关于李白与安徽的关系在民间、在学术界多年来也存在一些不同说法或不甚了然的问题,去年笔者发表了一篇《李白在安徽留下哪些疑问》,就四个热点问题作了解答。

关于李白与安徽的关系值得认真而深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人们都认为李白对安徽贡献很多,功劳很大,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但到底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数量如何、价值如何,恐怕也说不大清楚。

这里就这个问题再做一篇《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算是上文的续篇。

一、诗文作品是李白留给安徽最大的一宗文化遗产李白先后五次游历安徽,时间累计十余年,并且在这里走向人生终点。

在安徽东西南北各地游历中写下了大量诗文,我在给李白于安徽写作的诗文作编年时,共编入李白诗192首,文9篇,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占其一生创作总量近五分之一,占其可以确定写作地点的诗文数量近三分之一。

李白的诗文可以考知写作地点的有650篇左右,而在安徽写作的共201篇,远远多出他在他的家乡蜀中以及另两个寓居地安陆、兖州一带所写数量,也多出他在京洛、吴越、金陵、江夏一带写作数量,可以说李白对安徽情有独钟,文思诗兴独多。

至于具体在安徽各个地方李白写了多少,历代地志和近年各地的有关宣传介绍都显得有些粗疏和随意,经笔者仔细检核,可以给出以下数字:当涂诗48首、文5篇,和县诗9首,宣城诗40首、文4篇,泾县诗19首,南陵14首(其中8首属铜陵,时南陵包括铜陵),秋浦(贵池)41首,青阳3首(2首属九华山),宿松5首,太湖2首(司空山,应属岳西),庐江郡(合肥)6首,寿春1首,砀山1首,江上作3首。

这些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有许多名篇,诗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六首》、《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城见杜鹃花》、《哭宣城善酿纪叟》、《赠汪伦》、《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铜官山醉后绝句》、《秋浦歌十七首》、《清溪行》、《望九华山赠韦青阳仲堪》、《临路歌》等。

这是李白给予安徽一宗最丰厚的文化遗产。

在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客籍诗人文学家在安徽写下这么多的文学作品,李白前谢眺写了二三十首、李白稍后的杜牧写了三四十首,超过百首的一时还找不到。

以李白这样的诗名,他的这些作品对安徽后来诗风文风的兴盛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李白题咏较多的地方往往是诗风文风最兴盛的地方,自唐之后皖南的姑孰、泾溪、清溪成长了、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敬亭山、齐山、采石成了三座诗山,其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今天。

二、李白的遗踪遗址也是他留给安徽的重要文化遗产李白在安徽的遗踪分布很广泛,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半安徽都留下了他的遗踪。

我考察了李白游历安徽大约五次:第一次是天宝元年前后寓居南陵,然后由此奉诏入京;第二次天宝六载由金陵来安徽,至九载,游历了皖东当涂、历阳和县,皖西潜山、霍山、寿春、庐江郡合肥等地,时间四年;第三次天宝十二载由梁园来宣城,至十五载,游历了皖南宣城、当涂、泾县、南陵(包括繁昌、铜陵)、秋浦(贵池,包括石台西部、东至北部)、青阳(包括九华山),时间四年;第四次至德二载避地卧病皖西的宿松、太湖(包括岳西),时间较短;第五次上元二年赦归,游历了宣城、泾县(包括太平、黄山、石台东北部一带),最后定居当涂,时间两年。

还有几次经行安徽留下诗作的,江行较多,有诗记地的有天柱山、长风沙、天门山、牛渚,还到过皖北的砀山、亳州,这些是途经。

李白的遗踪分布现在的安徽17个市中12个市,地方之广,也是历代客籍诗人文学家包括本籍诗人文学家所没有的。

这些地方都留有李白的作品,李白的遗踪随着他的诗文永久地留存下来,为各地江山生色,为各地文化添彩,并且还会持续不断地生发出新的活力,开发出新的价值。

李白的遗址最具历史价值、最真实可信的就是他的冢墓。

冢墓有两处,一在当涂的青山,是他的真身墓,一在采石,是他的衣冠冢。

这两处冢墓李白的当世就有文献记载,且世代延续。

地表上保存到现在、完好的、封志明确的唐人墓全国范围已很少了,安徽只李白一人。

联系到当前各地争抢名人、乱掘古墓,甚至以假乱真的现象,我们以李白的真墓在安徽感到自豪。

李白墓在安徽这是“不争的事实”,大概不至于在出现“李白故里之争”的滑稽剧后又出现李白墓之争吧?李白的遗址应包括他的寓居住所,他的诗记录了他在当涂、宣城敬亭山、南陵、秋浦都有寓所,当涂、南陵两处还见于地志和其它诗文,这些建筑和处所在李白身后都废圯了。

还有李白经过的地点后代多有纪念建筑,但年代悬远,不能遽定为就是李白的遗址,可以认定为李白遗址的是九华山李白书堂,这处遗址宋初《太平寰宇记》有记载,谓已倾圯,据其描述,此处建筑不晚于晚唐,后代也不断复修。

此处应是李白当年活动的遗址。

还有两处石刻,可能是李白留下的遗迹。

一处在泾县桃花潭附近的放歌台,石壁刻有“天宝十五载三月李白偕汪伦寺僧”诸字题记。

一处在贵池秋浦白笴陂不远处的石门,据说即参与《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高霁的住处,其地有“桃花坞”大字石刻,其旁有小字题刻“同李太白在此游”、“高霁题”、“唐天宝庚寅岁”诸字。

三、安徽各地有关李白的纪念建筑、纪念景点和传说是李白留给安徽的再生文化遗产安徽各地有关李白的纪念建筑、纪念景点很多。

当涂(今马鞍山)是李白的终老之地,纪念建筑和景点最多,大多集中在采石,当涂城区和其它地方也有一些。

采石以唐李公青莲祠最为有名,此祠始建于明代,前面是太白楼(又名谪仙楼),后面是太白祠。

宣城李白纪念地、景点多与谢脁联系,谢脁纪念处也是李白纪念处,如谢朓楼(又名叠嶂楼),此楼历史悠久。

在此楼附近宋代就建有李白与谢眺的合祠。

李白在敬亭山也有多处纪念建筑和景点。

泾县李白景点集中在水西寺和桃花潭一带,桃花潭及其附近景点大多与汪伦有关。

附近震山有太白祠。

南陵县也有太白祠,还有太白井、太白酒坊。

铜陵有两太白祠,或称太白书堂,一在五松山。

一在横港矶(即阳山矶)。

贵池留有李白纪念建筑和景点也很多。

有两太白祠,一太白楼,太白祠一在苦竹岭,一在白笴陂,太白楼在水车岭,水车岭又称翰林山。

李白纪念建筑和景点多散落于清溪河、秋浦河两岸,清溪江祖石的太白钓台产生甚早。

九华山太白书堂附近有多处李白景点。

石埭杉山有太白书堂,又称太白祠,历史亦古。

此地在秋浦白笴陂南,李白当乘兴放游至此。

太湖城西北120里司空山(今属岳西),亦有太白书堂,宿松城南亦有太白读书台。

以上这些地点李白都到过,且有诗为证。

还有李白未留诗文的地方也有关于李白的纪念建筑和景点,如东流(今属东至)、望江都有太白书堂。

东流当时属秋浦,望江在宿松东南,濒临长江,这两处为李白所经行自在情理之中。

这两县和前面的宿松地志还记载了李白到达其地的传说故事。

据李白本集诗文查考及古今学者的考论,李白的行踪可能达到黄山西部,未曾越过黄山到达当时的歙州即后来的徽州,但该地很早就有李白往游其地并留有诗作的传说记载,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的《续仙传》,谓李白曾前往歙县城阳山寻访仙人许宣平,不遇,题诗于许宣平庵壁。

于是该地就产生了一些有关李白的遗址和纪念景点,以后还修建了太白楼。

另外黟县和较远的徽州县份婺源(今属江西)也有李白前往其地留下的景点和传说。

至于黄山的腹地李白是否到达,不好遽定,但也有不少纪念建筑、景点和传说,如醉石、问余亭、太白书院。

无论李白达到与否,后代产生的纪念建筑、景点和传说,都是因李白的大名、慕李白的诗章而产生的,是李白在安徽游踪的辐射和神奇化,也是李白留给安徽的再生文化遗产。

李白的遗址及历代安徽有关李白的纪念建筑和景点多达100多处,见于唐宋文献记载的有30余处,在全国是最多的。

笔者粗略查检了一下各种文献,除安徽外,其它地方的遗址、纪念建筑、景点,不过30处。

这也见出李白与安徽关系特别密切,安徽人士对他特别崇拜。

拥有这么多的遗址、纪念建筑、景点,对李白而言,他真是获得了“千秋万岁名”,对今天的安徽来说,是一笔无与伦比的巨大财富。

四、李白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或正在转化为安徽首屈一指的丰富无比的旅游资源李白许多作品是描写安徽自然风光、山水景观的,李白的游踪遍布安徽大多数地区,李白的纪念建筑、景点和传说覆盖更广,这些既是文化财富,也是旅游资源。

十年前笔者发表有《李白与安徽旅游资源的开发》,认为李白是安徽旅游资源最早、最集中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安徽许多好山好水都被他写遍、游遍,不少是他首游、首咏,还有的山名、景点名称是他命名的。

没有李白,安徽的佳山水就不会较早为人所知晓、所景仰,安徽特别是皖南就不会较早与吴越、湖湘、巴蜀跻身于山水名区之列。

我在该文中,将李白的游踪、将李白对安徽景区的描写、开发概括为:三座名山、两条山水风景带、两大风景名胜区及其它景点几块。

三座名山就是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这三座山李白都是最早的题咏者,黄山、九华山他还是首游的名人,两山的命名也与他有关。

黄山的命名在李白当世,而当时黄山的许多山峰并无名称,所谓三十六峰不少名称是来自李白所作《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这首黄山第一首题咏诗。

九华山由李白命名,李白在《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中言之甚详。

李白的《江上望皖公山》是天柱山的第一首题咏诗。

这三座山今天不仅在安徽是三颗风景明星,在全国也是名闻遐迩,李白就是他们最早的形象设计者、代言人。

两条山水风景带是指泾川山水风景带、清溪秋浦山水风景带,李白多次往返这两条山水风景带,写了很多诗。

泾川上自陵阳,下至琴溪,近三百里,李白写道:“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

”他认为浙东的若耶溪比不上它美,在这条山水带上他写了近20首诗,多循山水走向描写,形成了一条略无间断的诗的长廊。

李白在秋浦所作诗也基本顺着清溪秋浦两条河展开,他写道:“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又写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认为这里可以和任何山水名区相比。

他的《秋浦歌十七首》以一条河流为题写了这么多诗,在李白是特例,别的诗人也不多见。

李白之前泾川诗偶有一二,清溪秋浦则闻所未闻,基本可以说,李白是这两条山水风景带的发现者,营造者,传扬者。

两大风景名胜区就是宣城和当涂。

这两个地方前人都留有一些遗踪、诗咏,李白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踵事增华,推陈出新,开辟了新的诗境,写出了新的江山风貌。

宣城谢眺留下的遗迹很多,谢眺题咏处,李白差不多写遍,他写了不少怀想谢眺的诗,给他的宣城诗同时也给宣城风光带来了较多的历史文化内涵。

李白的宣城诗还有三大重笔,就是敬亭山、谢朓楼、双溪,这正是日后宣城风光的三大亮点。

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描写也是李白当涂诗的特色,李白在当涂开发利用了六朝历史文化资源。

李白当涂诗另一大特色,就是较多描写江山胜景。

当涂濒江,夹江有天门山,屹立南岸的是采石矶,这在当时的安徽州县中是少有的形胜之地,李白当涂名篇多写这些胜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