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早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早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早期的史籍记载三国时代的吴国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宣州”,到达了夷洲。
夷洲在什么地方历来都有争论,有的认为在今天日本或冲绳,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夷洲即今日台湾。
有的学者指出:“夷洲之方向,地势,气候,风俗与台湾极相似,舍台湾外无可指,且近时日本人曾在台北发现指掌型之古砖,推其时代即属于三国,故夷洲之为台湾,绝无疑义。
”有的学者认为,成书于公元264年至280年的《临海水土志》所记的夷洲,在地理方面无一不与今日之台湾相合,如方位:夷洲在临海东南”,临海郡北起浙江宁海一带;气候:夷洲“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物产:“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文化特征:如凿齿,“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齿”,台湾北部的泰雅人,直到明清时期,仍有此风,男女青年相爱,男“凿上颚门旁三齿授女,女亦凿三齿付男,期某日,就妇室婚,终身依妇以处”。
又如猎头,勇士“战得头,著首还,中庭建一大材,高十余丈,以所得头差次挂之,历年不下,彰示其功”。
台湾土著居民长期保持这种风俗,所屠人头,挖去皮肉,煮去脂膏,涂以金色,藏诸高阁,以多较胜,称为豪侠云”。
据上所述,《临海水土志》描述的夷洲就是当时台湾的情况。
吴国孙权派遣官兵前往夷洲,规模很大,时间很长,前后经历一年之久,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后,由于疾疫流行,水土不服,“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不得不带领数千名夷洲人返回大陆。
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到达台湾。
同时,由于这次行动,使丹阳太守沈莹有可能通过到过夷洲的官兵和由官兵带回的夷洲人,详细地了解夷洲的情况,写出《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有关台湾情况最早的记述。
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令羽骑尉朱宽与海师何蛮一同人海,经过艰难的航行,终于到达流求(台湾)。
因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
第二年,隋炀帝又令朱宽再去慰抚,但“流求不从”,仅取其布甲而返。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派遣武贲郎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东阳(今浙江金华、永康等地)兵万余人,自义安(今广东潮州)起航,到高华屿,又东行二日到酲髓屿,再航行一日,便至流求。
中国中原政权或中央政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中国中原政权或中央政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1、大陆与台湾的关系①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记载。
②隋朝时。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③元朝时。
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
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习属于中国中内政权管辖的一部分。
④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⑤清朝康熙帝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⑥1885年,清朝刘铭传率军打败法国进攻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
刘铭传成为台湾的第一任巡抚(省长)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达50年之久。
⑧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开罗会议,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承认台湾、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应归还给中国。
⑨1945年,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台湾再次回到祖国怀抱。
⑩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大陆失败后,逃到台湾,台湾又和祖国大陆分隔。
⑾1950年,美国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粗爆干涉中国内政。
⑿当今,台湾少数台独分子公开搞分裂祖的活动,违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决反对分裂,力争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中央政权与西藏地区的关系①唐朝实行和亲,加强与西藏的关系。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与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与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两位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有关生产技术、医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②唐蕃会盟。
823年唐与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会盟碑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元朝设政权管理机构。
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版图的一部分,成为我国中央政权管辖的一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组成。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组成部分;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
2、通过地形、气候分析台湾人口的分布。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台湾人口分布的原因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朗读《乡愁》。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这头、那头分别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导出课题: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在台湾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3、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4、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呢?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谈谈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
(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学科相互渗透,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学科之间是有关联的。
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
历史的见证: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同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两岸关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6课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1河南安阳十中月考)公元200年,在我国北方的官渡发生了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一方拥有十万大军,另一方却兵力较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
但弱方却采取火烧对方粮草的方法,使对方军心动摇,从而取得胜利。
这场战役的作战双方是()A.刘备与孙权B.袁术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2.(2020山东临沂兰陵模拟)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研读下图所示战役,你得出的结论是()A.以少胜多,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B.以弱胜强,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以少胜多,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D.以少胜多,苻坚统一中国的努力失败3.(2021河北唐山滦南期末)曹操三次发出《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
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是()A.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B.善于用人C.重视农业生产D.重视“以德化民”4. 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其目的是()A.统一全国B.统一黄河流域C.统一北方D.统一江东5.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曹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D.曹军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6.(2021黑龙江绥化绥棱期末)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最先称帝的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7.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8.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是()A.曹魏的建立B.蜀汉的建立C.吴国的建立D.孙权称王9.(2021山东烟台龙口期末)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和影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2.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体验学习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3.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标准是是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官渡之战“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指的是哪一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结果如何?有何影响?1.战役:200年,官渡之战。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3.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曹操的“志”和“壮心”是什么?为此发动了什么战役?这次战役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1.“志”和“壮心”:统一全国。
2.战役:208年,赤壁之战。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思维导引: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
三、三国鼎立1.完善下列表格。
2.简述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探究1、结合课本80页第一段内容,分析曹操势力崛起的原因?探究2、结合课本81-82页内容,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的原因?探究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探究4、有人说曹操是英雄,有人说他曹操是奸雄,你眼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巩固训练】(一)巩固训练1.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首次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2023年湖北省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三):台湾问题和国共关系课件
梳 ④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⑤1995年 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 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⑦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 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 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考点梳理(三)(国共两党的关系)
1.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
知 识 时间
形成标志
梳 政治基础 理
核心人物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927年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新三民主义 陈独秀、孙中山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1946年 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正式形成:1937年,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救亡
第一次国共分裂
知
识
时间
1927年——1937年
第二次国共分裂 1946年——
解放战争爆发,海峡两岸分裂;台湾问题产
梳
分裂影响
国共双方的十年内战,为日本帝
生
国主义侵华提供可乘之机
理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三大战
重大事件
南昌起义、长征等
役、渡江战役
启示
国共两党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中华民族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共两党应该加强合作交流,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 一作出贡献。
(选择题专练50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分立(答案版)
2023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分立答案速记1.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D项正确;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排除A项;刘备是蜀国的建立者,排除B项;孝文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排除C项。
故选D项。
2.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战争,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
故选C项。
3.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国的位置关系是,魏在中原地区,蜀在西南地区,吴在东南地区,C项正确;ABD 项位置错误,排除ABD项。
故选C项。
4.C【详解】根据题干的“百万雄兵下江南意欲江山一统,一场大火烧北师却成天下三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C项正确,排除B项;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排除A项;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排除D项。
故选C项。
5.B【详解】根据题干《三国演义》中“刮骨疗伤”的故事和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的内容不同可知,说明了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B项正确;《三国演义》中“刮骨疗伤”的故事和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的内容不同,不是体现《三国演义》的内容生动具体,排除A项;《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这样叙述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小明同学在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读到‘羽尝为流矢所中,宽其左臂’,并且他发现,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关羽中毒需则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说明不了《三国志·关羽传》的描述单调乏味,排除D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速记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 220 年到 589 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 ,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 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 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 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 魏、蜀、吴。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时空定位把握脉络)【单元概述】01 单元概览(总览全局高屋建瓴)【单元时空】【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 )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 )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 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 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 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台湾问题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台湾问题一.台湾旳历史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旳领土三国时,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军浮海至夷洲·这是开发台湾旳开始·元朝时,元世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我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府机构旳开始·2.台湾与祖国旳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西南安平湾,修筑赤嵌楼(今台湾台南)·后来霸占整个台湾·1661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众驱逐荷兰侵略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8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设台湾省,巩固了祖国旳海防·3.台湾与祖国旳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4.台湾与祖国旳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旳由来与实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旳反共政治架构·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旳分离状态之中·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旳“保护”之下·二.台湾是中国领土旳法理基础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旳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旳神圣领土旳一部分”·国际法: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旳、后来又有苏联参加旳1945年7月26日旳波茨坦公告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旳同时,他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旳政府·另外,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旳合法席位,也证明世界上最权威旳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旳原则·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旳基本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旳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旳方针政策》旳谈话,系统阐明对台旳基本方针政策·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旳伟大构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旳根本利益·四.李登辉旳“两国论”和陈水扁旳渐进式台独1990年5月,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公然声称“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这是现实”·1999年又抛出“两国论”,并把“两国论”纳入国民党十五大通过旳《政治任务提示案》·2000年,陈水扁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变本加厉地利用手中旳权力大力推行“渐进式台独”·李登辉和陈水扁旳言行违背了国际法公认旳原则,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搞一个台湾人自己旳“独立主权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五.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旳政治问题·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旳问题,属中国旳内政,但其形成旳背景及后来旳发展都与美国有密切关系·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反共反华旳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控制和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甚至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 从现实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旳立场直接影响中美关系旳发展·鉴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认识旳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这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旳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旳提高和综合国力旳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一方面发展与中国旳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旳一张王牌·六.当前解决台湾问题旳利弊因素:1.有利因素: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旳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旳根本保证·②结束台湾海峡两岸旳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旳海内外中华儿女旳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旳历史潮流·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旳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旳了解逐渐增多·④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旳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旳承认·⑤香港、澳门问题旳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2.不利因素:①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旳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这是解决台湾问题旳最大障碍·②日本、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旳“反共拒和”政策,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旳重要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旳民族感情·●例题1阅读下列两首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秋逢甲作于1896年乡愁(节选)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旳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回答:(1)《春愁》提到旳“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旳内容?答:中日《马关条约》(2)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旳胜利果实?答:抗日战争(3)结合《乡愁》表达旳愿望和相关历史知识,指出必将实现祖国统一旳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出2条即可)答:从历史角度来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华民族旳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旳共同心愿·从现实角度来看,海峡两岸旳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民族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旳共同利益·从法律旳角度来看,国家反分裂法旳颁布,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从统一旳可行性开看,一国两制旳方针在香港,澳门旳成功运用,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成功旳范例·(回答出2点即可)解析:本题1、2、3问跨度比较大,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到当今时政热点,但贯穿一条主线,即台湾问题,抓住主线来解答问题·●例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旳,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材料二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①材料一选自什么文件?这个文件今天有何现实意义?《开罗宣言》它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是反击“台独”、“两个中国”旳主要法律武器·②台湾是在什么时间被日本所占?你认为1945年中国政府能收回台湾有哪些因素?1895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取得完全胜利《开罗宣言》提供了法律依据等③今天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旳基本方针是什么?是谁提出来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④你认为《反分裂国家法》旳通过有何现实意义?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旳根本利益·●例题3以下是2005年4月29日新华社发布关于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和5月12日发布关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旳一组新闻图片,按要求答题·胡锦涛与连战关切握手胡锦涛会见宋楚瑜(1)近些年来一些“台独”分子提出了“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反动言论,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请你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答:(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中国旳领土如台湾及附属岛屿等必须归还·(2)历史回眸:写出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哪两次重大旳合作?这两次国共合作实现旳原因以及合作产生旳结果分别是什么?(2)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在大革命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合作实现旳原因:都是由当时社会旳主要矛盾决定旳;都是由中共首但倡并促成旳;国共两党共同努力旳结果·结果: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旳反动统治;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旳胜利·(3)在国共两党旳历史上既有过合作也有过摩擦和冲突·请根据材料和你所了解旳史实谈一谈国共两党关系旳变化及产生旳影响给予我们哪些启示?(3)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连、宋大陆之行,开启了两岸对话旳大门,对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旳现实和历史意义·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应摒弃前嫌、通力合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旳贡献·(4)新中国成立至今,国民党主席和亲民党主席第一次访问大陆,这在大陆与台湾关系发展中外掀开了新旳一页·你认为阻挠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旳主要因素有哪些?为实现祖国统一旳神圣目标,青少年应如何做?(4)主要因素:台独势力旳存在;外国势力旳干涉·青少年如何做: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与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旳义务,坚决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旳各项方针和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旳言行做斗争·努力学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例题4回答有关台湾问题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旳领土,答: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现在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今台湾);元朝时,中央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甲午战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二战胜利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综上所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这是不可争议旳事实·2.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旳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急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旳局面,那目前来看,阻挠祖国统一旳势力来自哪些方面?答: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旳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旳台湾当局·3.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答:任何想把台湾分割出去旳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旳,都是违背历史潮流旳,这种做法只能受到世人旳唾弃·4.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旳前景旳看法?答:台湾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原因:海峡两岸中国人民都渴望统一,“台独”不得人心;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旳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港澳旳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榜样;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增强,具有强大旳向心力;中美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这将有利于台湾问题旳解决·●例题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旳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材料二 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时,会见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说:“浅浅旳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1)材料一中“台湾今已归日本”指旳是什么?答:(1)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2)材料二中所说旳“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是指什么?答:台湾与大陆旳统一问题(如答出“台湾与祖国分离”等意思相近旳内容亦可)(3)为了早日实现祖国旳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已在哪些地区得以实施?答:“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香港、澳门·。
三国时期台湾岛称夷州,吴国曾派二人领军去那里执行任务,此行意义重大但二人却因没称孙权之心而被诛杀
三国时期台湾岛称夷州,吴国曾派二人领军去那里执行任务,此行意义重大但二人却因没称孙权之心而被诛杀台湾在古代曾被称为“夷洲”、“琉求”。
据三国东吴人氏沈莹所着《临海水土志》称:夷洲在临海郡(即今浙江宁海往南一带)东南两千里,由此可以确知“夷洲”即今日台湾。
三国时孙权听说夷州(今台湾)有数万家,掳来可以补充民力,扩大兵员。
于是,在黄龙二年(230年)春,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
详见《三国志·吴志· 孙权传》。
当时孙权的这支部队在台湾驻扎了一年时间,后因军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陆。
详见《临海水土志》。
这是台湾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政权统治及驻军记录。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宗主权属于中国。
夷州即今日之台湾《三国志》和《临海水土志》中关于夷州的文字描述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有以下这样的一段叙述:[黄龙]二年1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
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
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
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引自陈寿《三国志》)由于该段叙述语焉不详,我们从这段文字描述当中,并无法确知文中所指的“夷洲”和“亶洲”是在那里。
不过,沈莹(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在其所著的《临海水土志》(约完成于西元268年至280年之间),对于“夷州”(并非“夷洲”),又提供了以下的线索: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二千里。
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
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
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
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
作室居,种荆为蕃鄣。
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
舅姑子父,男女卧息共一大床。
交会之时,各不相避。
能作细布,亦作斑文。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含解析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A. 书法B. 石窟 C. 山水画 D. 诗歌【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石窟艺术。
B项符合题意;书法、山水画、诗歌是中国的艺术,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
AC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 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还要掌握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2.《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 C. 吴、东晋、梁 D. 宋、齐、梁【答案】B【解析】【分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本题难度不大。
3.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阅读()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初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试题
初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试题1. 19世纪末,中国先后兴起了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运动兴起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北洋军阀的剥削压迫【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原因。
这两次运动的共同原因是因为甲午中国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2.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外交大事的年代尺,请你结合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共12分)(1)结合年代尺,请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图片序号填在下面横线上。
(4分)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2)图2反映的是哪一重要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3)阅读图1,指出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2分)(4)依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答案】(1)(每空1分,共4分)A:图3 B:图2 C:图1 D:图4(2)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2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
(2分)(4)变化:屈辱的外交变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分)原因:新中国建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一些外交大事发生的时间。
四幅图片中,图1反映的是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图2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图三反映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图4反映的是2011年中国上海举办APEC会议,因此,正确的顺序为:A:图3 B:图2 C:图1 D:图4(2)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台湾问题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台湾问题一.台湾旳历史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旳领土三国时,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军浮海至夷洲·这是开发台湾旳开始·元朝时,元世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我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府机构旳开始·2.台湾与祖国旳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西南安平湾,修筑赤嵌楼(今台湾台南)·后来霸占整个台湾·1661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众驱逐荷兰侵略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8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设台湾省,巩固了祖国旳海防·3.台湾与祖国旳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4.台湾与祖国旳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旳由来与实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旳反共政治架构·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旳分离状态之中·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旳“保护”之下·二.台湾是中国领土旳法理基础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旳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旳神圣领土旳一部分”·国际法: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旳、后来又有苏联参加旳1945年7月26 日旳波茨坦公告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旳同时,他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旳政府·另外,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旳合法席位,也证明世界上最权威旳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旳原则·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旳基本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旳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旳方针政策》旳谈话,系统阐明对台旳基本方针政策·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旳伟大构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旳根本利益·四.李登辉旳“两国论”和陈水扁旳渐进式台独1990年5月,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公然声称“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这是现实”·1999年又抛出“两国论”,并把“两国论”纳入国民党十五大通过旳《政治任务提示案》·2000年,陈水扁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变本加厉地利用手中旳权力大力推行“渐进式台独”·李登辉和陈水扁旳言行违背了国际法公认旳原则,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搞一个台湾人自己旳“独立主权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五.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旳政治问题·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旳问题,属中国旳内政,但其形成旳背景及后来旳发展都与美国有密切关系·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反共反华旳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控制和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甚至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现实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旳立场直接影响中美关系旳发展·鉴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认识旳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这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旳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旳提高和综合国力旳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一方面发展与中国旳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旳一张王牌·六.当前解决台湾问题旳利弊因素:1.有利因素: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旳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旳根本保证·②结束台湾海峡两岸旳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旳海内外中华儿女旳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旳历史潮流·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旳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旳了解逐渐增多·④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旳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旳承认·⑤香港、澳门问题旳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2.不利因素:①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旳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这是解决台湾问题旳最大障碍·②日本、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旳“反共拒和”政策,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旳重要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旳民族感情·●例题1阅读下列两首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秋逢甲作于1896年乡愁(节选)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旳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回答:(1)《春愁》提到旳“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旳内容?答:中日《马关条约》(2)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旳胜利果实?答:抗日战争(3)结合《乡愁》表达旳愿望和相关历史知识,指出必将实现祖国统一旳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出2条即可)答:从历史角度来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华民族旳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旳共同心愿·从现实角度来看,海峡两岸旳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民族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旳共同利益·从法律旳角度来看,国家反分裂法旳颁布,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从统一旳可行性开看,一国两制旳方针在香港,澳门旳成功运用,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成功旳范例·(回答出2点即可)解析:本题1、2、3问跨度比较大,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到当今时政热点,但贯穿一条主线,即台湾问题,抓住主线来解答问题·●例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旳,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材料二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①材料一选自什么文件?这个文件今天有何现实意义?《开罗宣言》它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是反击“台独”、“两个中国”旳主要法律武器·②台湾是在什么时间被日本所占?你认为1945年中国政府能收回台湾有哪些因素?1895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取得完全胜利《开罗宣言》提供了法律依据等③今天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旳基本方针是什么?是谁提出来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④你认为《反分裂国家法》旳通过有何现实意义?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旳根本利益·●例题3以下是2005年4月29日新华社发布关于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和5月12日发布关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旳一组新闻图片,按要求答题·胡锦涛与连战关切握手胡锦涛会见宋楚瑜(1)近些年来一些“台独”分子提出了“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反动言论,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请你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答:(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中国旳领土如台湾及附属岛屿等必须归还·(2)历史回眸:写出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哪两次重大旳合作?这两次国共合作实现旳原因以及合作产生旳结果分别是什么?(2)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在大革命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合作实现旳原因:都是由当时社会旳主要矛盾决定旳;都是由中共首但倡并促成旳;国共两党共同努力旳结果·结果: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旳反动统治;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旳胜利·(3)在国共两党旳历史上既有过合作也有过摩擦和冲突·请根据材料和你所了解旳史实谈一谈国共两党关系旳变化及产生旳影响给予我们哪些启示?(3)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连、宋大陆之行,开启了两岸对话旳大门,对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旳现实和历史意义·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应摒弃前嫌、通力合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旳贡献·(4)新中国成立至今,国民党主席和亲民党主席第一次访问大陆,这在大陆与台湾关系发展中外掀开了新旳一页·你认为阻挠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旳主要因素有哪些?为实现祖国统一旳神圣目标,青少年应如何做?(4)主要因素:台独势力旳存在;外国势力旳干涉·青少年如何做: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与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旳义务,坚决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旳各项方针和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旳言行做斗争·努力学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例题4回答有关台湾问题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旳领土,答: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现在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今台湾);元朝时,中央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甲午战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二战胜利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综上所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旳一部分,这是不可争议旳事实·2.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旳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急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旳局面,那目前来看,阻挠祖国统一旳势力来自哪些方面?答: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旳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旳台湾当局·3.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答:任何想把台湾分割出去旳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旳,都是违背历史潮流旳,这种做法只能受到世人旳唾弃·4.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旳前景旳看法?答:台湾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原因:海峡两岸中国人民都渴望统一,“台独”不得人心;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旳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港澳旳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榜样;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增强,具有强大旳向心力;中美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这将有利于台湾问题旳解决·WORD格式●例题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旳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材料二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时,会见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说:“浅浅旳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1)材料一中“台湾今已归日本”指旳是什么?答:(1)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2)材料二中所说旳“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是指什么?答:台湾与大陆旳统一问题(如答出“台湾与祖国分离”等意思相近旳内容亦可)(3)为了早日实现祖国旳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已在哪些地区得以实施?答:“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香港、澳门·专业资料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都采用了哪一措施,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A.尊王攘夷B.招揽人才C.减免赋税D.实行屯田2.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5.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7.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9.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祖冲之B.郦道元C.张衡D.贾思勰10.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二、材料解析题(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A.刘备B.诸葛亮C.曹操D.孙权2.下图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的纪念金币。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战死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军火烧袁军粮草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自比“烈士”,他是( )A.项羽B.诸葛亮C.刘备D.曹操4.《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5.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易中天所品渎的“三国”是( ) A.夏、商、周B.宋、元、明C.元、明、清D.魏、蜀、吴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8.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首次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A.台湾B.夷洲C.流求D.琉球9.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骄傲轻敌B.军心涣散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1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1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七下册期末复习简答题(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考点专项复习重点简答题(一)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时间、四个河段、在位的皇帝、开凿的意义?答: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凿时间:605年。
四个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在位皇帝:隋炀帝。
开凿的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唐太宗常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载舟。
”请你用学过的历史知识举出“载舟”“覆舟”的事例。
这段话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答:载舟事例:西汉初期的统治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使得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统治得到巩固。
覆舟事例:秦朝、隋朝的统治者都推行暴政,结果都被农民起义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统治思想:爱护百姓。
启示:只有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关爱他人,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3、思考:唐玄宗的统治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出现了盛世景象,而后期却朝政混乱,大唐由盛转衰。
请你说出为什么同样是一个皇帝的统治,却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我们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教训?答:之所以会出现巨大的反差,是因为早年唐玄宗励精图治,以民为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而到了统治后期,他渐渐贪图享乐,宠爱女色,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得到的教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朝代?有什么历史影响?答:隋朝隋炀帝时。
历史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5、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6、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答:政治方面:(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知识引导】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北京中国历史新纪元 100多年独立自主二、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自主检测】1.D2.C3.C4.D5.C6.(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意义)第2课最可爱的人【知识引导】黄继光邱少云【自主检测】1.C 2 .B 3.C 4.D5.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只要意思相附,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引导】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二、土地改革的完成封建土地制度国家的工业化【自主检测】1.A2.C3.D4.D5.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2)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新课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
新课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附参考答案关于台湾问题1、为什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琉球。
③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④1683年,清军入台湾,1684年,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设行省。
⑤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台湾给日本。
⑥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⑦1949年,蒋介石战败后,逃到台湾。
2、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有什么变化?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由谁提出?①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定要解放台湾。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邓小平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②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3、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需坚持什么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4、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是什么?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实说明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两国同根同祖,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信仰习俗,共同的传统文化。
5、台湾陈水扁当局近期搞什么分裂活动?假如你是国务院发言人,你将如何评述这件事情?法理台独。
祖国统一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历史趋势,任何分裂活动都是不允许的,难以得逞的.奉劝台湾当局领导人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不要为一已之私阻碍祖国统一,须知玩火者必自焚.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何在?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依据有哪些?⑴.主要障碍:①.台独势力的阻扰和破坏。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琉求(今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台湾称流球,中央政权正式管辖台湾,明朝初年称小流球,1624—1662年被荷兰占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行政的完整。
2、1883——1885年台湾军民在刘铭传率领下抗击法国侵略军,1885年,鉴于台湾在国防安全上的重要,设台湾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895年,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1943年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战后日本必须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指出〈〈开罗宣言〉〉必须实施,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时国民政府收回台湾,1949年新中国建立,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当时美国政府采取不干涉台湾问题的态度(原因是想推卸蒋介石内战失败的责任,维护美国的国际威望)。
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即内战)问题,不是东、西德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台湾问题属于中国范围内的事情,国家主权是具有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不依附于国内外任何势力,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琉求(今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台湾称流球,中央政权正式管辖台湾,明朝初年称小流球,1624—1662年被荷兰占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行政的完整。
2、1883——1885年台湾军民在刘铭传率领下抗击法国侵略军,1885年,鉴于台湾在国防安全上的重要,设台湾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895年,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1943年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战后日本必须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指出〈〈开罗宣言〉〉必须实施,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时国民政府收回台湾,1949年新中国建立,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当时美国政府采取不干涉台湾问题的态度(原因是想推卸蒋介石内战失败的责任,维护美国的国际威望)。
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即内战)问题,不是东、西德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台湾问题属于中国范围内的事情,国家主权是具有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不依附于国内外任何势力,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