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试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免疫治疗
目前 , 免疫 调节治疗 已成 为治疗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 炎 的 重要手段 , 而不少 中药对人体 免疫调节具 有双 向性 、 多效性 , 因而治疗乙型病毒 型肝炎有独特的优 势 , 试述如下 。 1 慢 性 乙 型病 毒 性 肝 炎 的 病 理 乙肝具有较强 的传染性 , 当乙肝病毒进 入机体后 , 通过血 流借助 pel pe2蛋白与肝细胞接触 进入肝 细胞增殖 , rs 及 r s 导 致不同类型的肝炎。乙肝 患者血 清 中 I L一2低 于 正 常 人 , 与 H V在 淋 巴 细胞 中 寄 生 、 害免 疫 细 胞 功 能 有 关 。 急 性 肝 炎 B 损 主要是 T细胞针对肝 细胞 内的抗原靶 子 , 致肝细胞 溶解造 导 成免疫损 害。暴 发性 乙型病 毒型肝 炎 ( H H c g过 度表 F B) B A 达 , 细 胞 的 HB A 肝 c g丰 富 , 胞 与 之 结 合 即 对 肝 细 胞 发 生 强 T细 烈 的攻 击 而 导 致 。慢 性 迁 延 性 肝 炎 H c b与 H e b对 感 染 BA bA 无保护作用 , 而与感染的 H V肝细胞上的抗原结合 使肝细胞 B 封 闭 , 碍 特 异 性 的 C L对 相 应 抗 原 的 识别 及 对 靶 细 胞 的破 妨 T
疏肝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8 周 , 不加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 口服复方益肝灵片 (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 术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生 产 , 批 准 文 号: 国 药 准 字 Z 11020330 ) , 每次 4 片 , 每日 3 次 , 护肝片 ( 黑龙江葵花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批 准 文 号: 国 药 准 字 Z 2003336) , 每次 4 片 , 每日 3 次 , 连服 8 周, 不加用其他 药物。 治疗 8 周后 ,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肝功 能 AL T 、 A ST、 TB i L 等指标变化 , 每月复查 1 次。 疗效标准 显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乏力、 纳差、 腹 胀、 黄 疸等临 床症 状消失 , AL T 、 A ST、 TB i L 恢 复正 常。 有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乏力、 纳差、 腹胀、 黄疸减轻 , 肝功能 AL T、 无效: 临床 A ST、 TB iL 下降幅度 > 75% 。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AL T 、 A ST 、 TB i L 任何一项下降 幅度 < 50% , 或进一步提高。 治疗结 果 治疗 组 80 例, 显效 55 例 , 有效 19 例, 无效 6 例, 总有效率 92. 5% 。 对照组 80 例, 显效 18 例, 有效 40 例, 无效 22 例 , 总有效率 72. 5% 。 两组疗 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属中医 “胁痛” 、 “黄疸” 、 “积聚” 等范畴 , 病因是由于湿热 “疫毒” 内侵 , 经血犯肝 而致。 病机则为湿热疫毒之邪久羁, 损伤肝脾, 正气不 足, 无力祛邪外出。 病位在肝 , 涉及脾胃及全身气血, 日 久形成湿、 热、 毒、 瘀、 虚等病理产物。临床多表现为虚 实错杂互见, 证情复杂的慢性迁延过程 , 而肝郁脾虚是 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病机。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注 重扶正祛邪 , 以祛邪为主 , 关注气血, 祛邪重在清热利 湿解毒 , 扶正重在疏肝健脾益气, 佐以活血化瘀, 疏肝 健脾活血汤正是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遵仲景 “则肝之 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之原则, 以四逆散加白术疏肝
王京奇主任医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总结
【 关 键词 】 名 医经 验
慢 性 乙 型肝 炎 中医疗 法
王 京奇 主任 医师为北 京市第 4批 老 中医药 专家 学 术 经验 继 承工作 指 导老师 , 北 京市 中 医药薪火 传 承 3 + 3工 程带 教老 师 , 从 事肝 病 临床 4 0年 , 临 证经 验 丰 富 , 对慢 性 乙型病 毒性肝 炎 的治疗有 独到 之处 。笔 者有 幸 侍诊 , 受 益匪 浅 , 现 对王老 治疗慢 性 乙型病 毒性 肝炎 的 经 验进 行总结 。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0 1 3年 9月 第 2 2卷第 9期 J E T C M. S e p . 2 0 1 3. V o 1 . 2 2 . N o . 9
・
专 家 经 验 ・
王京奇主任 医师治疗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经验 总结 木
张 静
( 北京 市 门头沟 区 中医医院 , 北京 1 0 2 3 0 0 )
在3 0 - 5 0 g 。
健运, 气 机 的正常输 转而 消散 。 肝藏 血 , 肾藏精 , 而精血
互生, 如《 张 氏医通 》 所说 “ 气不耗 , 归 精于 肾而 为精 , 精 不泄 , 归 精 于肝而 化清血 ” 。肝 血与 肾精 的这种 互生互 化 的关 系 即肝 肾 同源 ,肝 肾不 足 ,常常是联 系在一起 的 .补 肾 即以补肝 ,对 于肝 肾不足 的慢性 乙型 肝炎 患
伏热 , 血 热则伤 阴 , 以致 阴血逐渐 亏损 , 肝体 失养 , 犹如 树木 缺乏 水分灌 溉 , 日久则 枯萎 变硬 , 这时慢 性 乙型肝 成 痰饮瘀 血病 理产 物 , 此病 理产 物再 与毒热 结合 , 日甚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 y r s HB T M: a v dn ; f c Ke wod 】 V; C L mi ieE et u i
慢性 乙型病 毒性 肝 炎简称 “ 慢性 乙肝 ” ,是感 染 乙
型肝 炎病 毒 ( V)以后 以肝 脏 炎症 反应 长 期持 续或 HB
分会在 2 0 制定 的 《 0 5年 慢性 乙型病 毒 性肝炎 诊 断标 准》 ,本组 1 0 病 例 中均符 合 以下条件 之一 : 2例 @HB e Ag阳性 慢性 乙型 病毒性 肝 炎、血 清 H s BA g B - NA 和 H e 、H V D B Ag阳性 ,抗. B H e阴性 ,血 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L T持 续或 反复 升高 ,或 肝组 织学检 查有 肝炎 病变 。
@HB Ag阴性 慢性 乙型病毒 性肝 炎 、 清 HB A e 血 sg
和 H VDNA 阳性 ,HB A B - e g持续 阴性 ,抗 . e阳性 HB
或 阴性 ,血 清 AL T持 续或 反复异 常 ,或肝 组织 学检 查
【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自20 年 1 ~ 06 月 2 0 年 l 月收治的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 炎患者 10 09 2 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例 , 0 治疗组给予中医药治疗, 另一组给予拉米夫定 ,2 组疗程均为 1 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 6 例病例 中总有效率为 9 . 2 0 0 %, 0 而对 照组 6 病例 中总有 效率 为 5 . 0例 49 %,两者 比较 差 异显著 ( < .1。结论 : 中 医 中药疗 法在 治疗慢 性 乙型 P OO ) 病毒性肝炎上要优于常规拉米夫定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关键词】 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拉 米夫定;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免疫调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免疫调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李晓斌1,刘博文1,李峰1,苏晓鹏1,胡世平2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 518172通信作者:胡世平,*****************(ORCID: 0000-0002-0534-0341)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B)仍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目前CHB的治疗以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为主,无法达到功能性治愈。
CHB的发生发展与宿主免疫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调节宿主免疫成为治疗CHB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功能起到治疗CHB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医理论与免疫的关系,对CHB中医药免疫调控治疗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提供思路。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中医药疗法;免疫疗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733);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220530172812028);深圳市龙岗医疗卫生科技创新计划(LGKCYLWS2021000015);深圳市龙岗区医疗卫生技术攻关项目(LGKCYLWS2022006)Theory and practice of immunoregulatory therap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LI Xiaobin1, LIU Bowen1, LI Feng1, SU Xiaopeng1, HU Shiping2.(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2. Shen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enzhen, Guangdong 51817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U Shiping,*****************(ORCID: 0000-0002-0534-0341)Abstract:Chronic hepatitis B (CHB)is still a malignant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 health,and currently nucleos(t)ide analogues and interferon are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for CHB, but they cannot achieve functional cur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HB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mmune function dysregulation in the host, and therefore, regulating host immunity has become a key link in the treatment of CHB.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ert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CHB by regulating host immune func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immunity and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lated studi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immune regulation of CHB,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for CHB.Key words:Hepatitis B, Chron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mmunotherapyResearch funding:General Projec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973733);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Project (JCYJ20220530172812028);Shenzhen Longgang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n (LGKCYLWS2021000015);Medical and Health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 in Longgang District,Shenzhen (LGKCYLWS2022006)慢性乙型肝炎(CHB)作为主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中医医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肾生肝饮与一贯煎合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合并经闭病案:周某,女,34岁,2014年10月29日。
主诉:乙肝病史10年,闭经半年。
病史:患乙型病毒性肝炎10年,曾用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与保肝药。
肝功能时好时坏。
后经中药治疗,更医数人亦无明显效果,近半年月经闭止。
经妇科用黄体酮等药物治疗,月经仍未来潮。
初诊:体瘦颧红右肋隐痛腰膝酸软无力。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劳累后加重。
平时眼目干涩。
舌嫩红舌体瘦,脉沉细。
化验单肝功:ALT84IU/L;二对半: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HBV-DNA定量≤105。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中医诊断:肝肾阴虚,肝郁络伤。
辨证审机:肝病日久,肝阴暗耗,肾阴亦伤,肝络失荣,滞而不畅。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和营通络。
方药:滋肾生肝饮与一贯煎合方加味生地20克枸杞子15克牡丹皮15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北沙参20克泽泻10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麦冬15克广郁金10克泽兰15克茜草10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
七剂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2014年11月5日。
患者服药七剂,无明显好转与不适感觉。
唯觉服药后腹胀,纳食不佳,体瘦颧红,舌嫩红体瘦少苔,脉沉弦细。
肝肾阴虚未复,络脉滞而未畅,胃纳脾运馁而未健。
治法:柔肝滋肾,益胃运脾,和营通络。
原方减茯苓、泽泻、牡丹皮,加佛手、谷芽、鸡内金。
生地20克枸杞子15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0克当归15克北沙参20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麦冬15克广郁金10克泽兰15克茜草10克佛手15克谷芽20克鸡内金10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
七剂每日一剂,煎两次,早晚温服。
三诊:2014年11月12日。
患者服药七剂后感觉右肋隐痛消失,腰酸腿软亦有明显改善,腹胀减轻,较以前有食欲。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探讨
1 1 病因病机 : . 乙型肝 炎病毒 的侵 入是 致病 的主 因, 慢性 乙 肝 的病 因属疫 气 范畴。 其病 理 属性 为 湿热 疫气 侵 袭, 固难 胶 解。 损及肝脾, 伤及气 血阴 阳, 在病情 发展 过程 中出现 邪正 并 盛衰演变的复杂病理格 局, 病势迁 延难 愈。其病 理基 础概括
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根据 其临床 特 点, 一般 归属 于 中医 学胁痛 、 黄疸 、 积聚、 臌胀 、 虚劳等范畴, 多属本虚标 实, 实夹 虚 杂, 目前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 健脾化 湿、 调肝 理脾 、 化瘀益
气 、 养肝肾等法治疗。 滋
者。 又有湿热 、 痰浊 、 瘀毒等 。由于标本 虚实是一对 阴阳矛盾, 实际上, 临证 中单纯 的虚证和实证是 短暂而相 对少之又少 的,
毒。
肝; 淫羊 藿、 肉桂 、 虫 夏草 、 冬 川芎、 参、 杖 等温 肾暖肝活 丹 虎 血, 注意补而不滋腻 留邪 , 正虚得 补而气 血得调 , 实宜 中 使 泻
病即止, 勿伤 正气 。 22 辨 气 血 : 治 慢 性 乙 肝 , 气 血 很 关 键 。 刘 渡 舟 教 授 将 . 辨 辨 慢 性 乙肝 分 为 “ 分 肝 炎 ” “ 分 肝 炎 ” 气 和 血 。气 分 肝 炎 基 本 症 状 是 肝 区胀 或 疼 痛 、 闷 腹 胀 、 欲 不 振 、 心 、 油 、 躁 、 体 胸 食 恶 厌 烦 身 困重 、 耐 劳 作 、 眠 多 、 黄 , 体 大 , 质 红 , 苔 黄 厚 腻 , 不 睡 尿 舌 舌 舌 脉弦滑, 或脉 大 、 数 : 诊 尚 可 见 面 生 粉 刺 、 如 蒙 油垢 或 面 脉 望 面 潮红 , 白 睛 黄 赤 等 征 象 , 柴 胡解 毒 汤 疏 肝 理 气 、 热 利 湿 、 或 以 清
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
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摘要:从病因病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分析与辨证精要、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治则治法、慢性乙肝的西医治疗现状及要点等对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肝作了综述。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瓣证论治;中西医药治疗;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37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77-02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变、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中医学采用瓣证论治,实施个体化疗法,西医则采用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现在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更明显。
笔者观察中西药对慢性乙肝治疗,现将近年来的认识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虽无病毒性慢性乙肝的病名,但历代类似乙肝的论述较多,它是以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而定名,常见“黄疸”“阳黄”、“阴黄”、“疫黄”、“胁痛”、“肝脾不和”、“肝郁气滞”、“郁症”、“虚劳”“癥痂”、“痞块”等类似。
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2]:1.1 湿热蕴结:又分为感受湿热和饮食不节两个方面。
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或饮食不节,酗酒过度或饥饱不适,皆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熏蒸肝胆,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流膀胱,使面目小便俱黄。
1.2 肝胆瘀热:由于情志不舒,气机怫郁,或经受大惊大恐,均能伤及肝胆,致能伤及肝疸,致使肝失条达,疸失疏泄,郁而化热,久经煎熬,结成砂石,阻塞疸液,使其不循常道,泛溢肌肤而发黄。
1.3 脾胃虚寒:一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湿从寒化,以致寒湿阻滞中焦,疸汁排泄受阻,渍于肌肤而发黄;二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生气血,由于气血亏虚,血败而不华色,可发生黄疸。
1.4 热毒炽盛:外感湿邪夹热毒或蕴毒,其性酷烈,热毒内入营血,损及肝肾,陷入心包,蒙蔽神明,则发为急黄重症(重型肝炎)。
浅述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快, 容 易恶化导致 肝纤维化、 肝硬化 , 严重的甚至会转化 成肝癌。 由于慢性 乙肝 的病理 过程比 较长, 且目 前在我 国西医治疗法中还没有特别有效的
作者简介: 江 玉萍、 女、 4 9 岁, 1 9 8 4 年毕业于宁夏卫校中医大专班, 分别在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 宁夏银J I 『 市中医院、 辽宁省中医学院进修学习。 从事 临床工作2 9 年, 具有丰富 的临床工作经验
浅述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谢韵
( 湖南省血吸虫防治所血吸虫专科 湖南岳阳 4 1 4 0 0 0 )
冬: 痰热者加 黄芩、 胆 南星 : 用脑 过度者加枸 杞子、 石 菖蒲。 每天 一剂 , 水煎2 次, 分早晚2 次服 。 治疗一月为一疗 程。
3治 疗结果
梗、 牛膝引诸 药上行 下达 , 畅通气机 , 疏 通 血脉交通 阴阳 : 丹参 活血化
治愈( 每 晚均 易入 睡, 睡眠 时间达 8 4 , 时 以上 , 临床 症状 消失 , 精 瘀 、 养血安 神、 清心 除烦 : 生地 黄、 合欢 花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交藤 养血安 神, 活血 通
壳 疏 肝行 气 解郁 , 气 行则 血行 : 桃 仁 四物 汤养血 活血 , 祛 瘀 生新 : 桔
2治疗 方法 仁、 红花 、 赤芍 、 当归 、 枳壳 、 桔 梗、 牛膝各 l O g , 夜交 藤3 0 g , 柴胡6 g 。
以血 府 逐瘀 汤加 减 治疗。 处方 : 丹参 、 生地 黄、 合 欢 皮各1 5 g , 桃 等 因素有 关。 其病 机以肝郁化火 、 痰火 内扰 、 阴虚 火旺、 心脾两虚者 为 经治少 效。“ 久病 多淤 ” ,“ 顽 疾 多淤 血” , 正如 《 医林 改错》 加减 : 气 虚者加黄 芪、 党参: 血 虚者加 熟地黄、 阿胶 : 阴虚 者加沙 参、 麦 法 用之 ,
中医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我科 自 20 0 3年 1 0月至 20 0 6年 1 0月 , 用 中药辨 采 证 配合苦 参素 治疗慢 性 乙型病 毒性肝 炎 7 5例 , 得满 取
意疗效 , 总结如 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测每例 血 清 中 的丙 氨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L ) 天 冬 氨 酸 AT、
毒感染 2~2 0余 年 , 均 8年 。两 组 病 人 在 性 别 、 平 年 龄、 症状 、 征 、 体 病程 等方 面经 统计学 处理 , 差异 无显 著
性意义 ( P>0 0 ) .5 。
示, 计量 资料采 用 t 验 , 数 资料 采用 检 验 , 检 计 P<
00 .5为有 显著 性差 异 。
15 疗 效 观 察 .
11 病 例来 源 及 诊 断标 准 以 2 0 . 0 3年 1 0月 至 20 06
年 1 在门诊 治 疗 的 10例 慢 性 乙 型病 毒 性 肝 炎 患 0月 5 者 为研究 对象 , 断符 合 2 0 年 西 安第 十届 病 毒性 肝 诊 00 炎 与肝病 学术会 议制定 的《 毒性 肝炎 防治 方案 》 的 病 …
15 2 统 计学方 法 .. 数 据 用 均 数 ±标 准 差 ( 元±s 表 )
D A阳性 。所 有 患 者 半 年 内未 了中医分 型 。 12 一般资料 . 10例 患者 中男 8 5 6例 , 6 女 4例 , 龄 年 1 4 9~ 4岁 , 均 4 平 O岁 。分 为两 组 , 每组 7 5人 , 现 病 发
生 地 1g 麦 冬 1g 0、 0。
注 :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总有 效 率 P<0 0 。 治 .1
2 2 H V D A 阴转 情 况 治 疗 组 在 治 疗 结 束 时 , . B N 血 清 H V D A阴转 率 为 5 .% ( 17 ) 对 照 组 阴转 率 B —N 4 7 4 /5 , 8 67 ) 组 间 比较 , 异 具 有 显 著 性 ( <0 0 ) %(/5 , 差 P .1 。 ( 用 卡方检 验与 T检 验 ) 应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 问 . 阴 阳 明论 》 日 : “ 于 胃 以膜 相 素 太 脾
连。 ”脾 在体 合 肉而 主 四肢 ,在 窍为 口 ,其华 在唇 ,
足太 阴 脾经 又 于足 阳明 胃经相 表里 ,故 临床 上消 化 道 疾 病 多 可 从 脾 论 治 。脾 为 太 阴 湿 土 ,主运 化 水 液 ,故喜 燥 恶湿 。 临床上 脾 的疾 病 多与湿 相关 ,或 因 脾 虚 而 内湿 困脾 ,或 外 湿 入 侵 困遏 脾 气 。所 谓
及 于 脾 ,归于 肾” 。总 之 ,本病 病 位 在 肝 ,涉 及 脾
慢 性 乙 肝 属西 医病 名 ,根 据 其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肾 ,为本 虚 标 实 之 证 ,机 体 正气 不 足 、 湿 热 疫 毒
可诱 发 本 病 ;清 明 时 节 ,湿 气 弥 漫 ,加 之 劳 累 ,
医的辩 证思 路 。高 血压 肾病 虽病在 下焦 ,但 中医辩 证 主 要 以临 床症 状 为依 据 。此 患 者 临床 以 心 脾 阳 虚 、水 湿 内停见 证 ,故用 参苓 白术 散加 减 以温补 心 脾 、利 水 渗 湿 。 中焦 为气 机 之 中枢 ,虽 未 治下 焦 , 但气 机 得 畅 ,下 焦亦 治矣 。
李艳 敏 赵 文霞
郑州 400 508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河南
【 关键词 】 :慢性 乙性肝炎 【 中图分类号】R 1 .2 5 26 *
中药
治疗 【 文章 编号】10 — 57 (0 8 2 0 3— 3 0 7 8 1 2 0 )1— 0 3 0
【 文献标识码 】 B
慢性 乙型病 毒 性肝 炎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慢 性 乙肝)是 乙型 简
肝 炎 病 毒感 染 引起 的具 有 慢 性 肝 炎 组 织 学 改 变 特 征 的病 理 过 程 ,病 程 超 过 6个 月 并 持 续 存 在 肝 细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ZHONG YI ZHONG YAO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而致脾肾阳虚;或湿热蓄积日久,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涉及中医证毒(HBV)感染引起,以肝脏炎症入血入络,出现气滞血瘀或瘀血阻型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评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
络,最终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价,结果显示出现频次居于前8位中医古籍中无“肝炎”病名,但根阴阳失调。
湿、热、毒、瘀、痰等的证型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应属中病理产物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互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医的“疫毒”、“黄疸”、“胁为因果,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和迁延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其痛”等病证范畴。
不愈。
中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两种证型在一、病因病机二、常见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位列主要的证乙肝病毒为疫毒之邪,首犯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在病因病机型,且二者也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肤,入于血分,深藏于肝。
肝为五和临床症状基础上,根据1991年最常见相兼证型。
脏之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若邪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三、辨证施治伏于肝,则难自净,是以难治。
乙会天津会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鉴于慢肝病毒发于外则表现为湿热,湿热标准(试行)》,慢性迁延性肝炎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以肝胆湿热和疫毒之邪内侵,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为五个证型:肝郁脾虚两种证型为主要证型,我失调,气机郁滞,横逆犯脾;脾失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们提出以“清热利湿”、“疏肝实健运,易生痰湿,湿邪再困脾土,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
脾”为主线,再根据不同证型的兼呈脾虚肝旺之象;久病累及于肾,有学者对国内外近40年来有关中挟症候,虚实轻重,适当加减,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李芹(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主任医师) 钟琳(医师)53. All Rights Reserved.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辨湿热轻重、辨三焦部位,灵活脾……。
李普老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李普老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李素领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摘 要 目的:介绍李普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
结论:老师从气血辨证立论,认为早期以肝郁气滞为主,进而出现瘀血内结。
临床上可分为气滞和血瘀两个基本证型,其治疗经验可概括为,疏肝不忘理血,化瘀必兼益气;驱邪不忘扶正,尤需顾及脾肾;湿热偏重不同,巧用化湿五法;苦寒谨防伤胃,养阴勿令腻脾;重视合病治疗,细分标本缓急;中西合参,证症灵活变通。
主题词 3中医师 @李普(河南) 病毒性肝炎,乙型�中医药疗法 李普,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从事临床治疗50余载,悉心研究肝胆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硬化合并腹水、肝癌等诸多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兹介绍如下。
1 疏肝不忘理血化瘀必兼益气 慢性乙型肝炎初期多由湿热毒邪侵袭机体,加之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临床表现为右胁疼痛或胀闷不适,每遇情志变化或劳累而增减,或伴有脘腹痞满、纳差、口苦,四肢乏力,面色正常或淡黄,苔薄,脉弦等。
肝脏触诊正常或肝大而软,脾脏不能触及。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蛋白比例多正常。
B超示肝脏轻度弥漫性损伤,包膜光滑,回声致密,门静脉正常(≤13mm),脾脏不厚(≤35mm)。
辨证为肝郁气滞证,治疗选柴胡、枳壳、佛手、延胡索疏肝理气解郁、行气止痛,配郁金行气解郁,活血化瘀,能行血中之气,伍丹参活血养血,功同四物,性平和而走血分。
诸药合用,气血同调,气行血行,血畅气通。
慢肝气滞日久、失治误治或驱邪不利,邪入血分,渐致气滞血瘀,肝脏血流迟缓,络脉阻塞。
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滞、血瘀互为因果,加之各脏腑功能亏虚,脉络阻塞,导致瘀血内结。
临床症见两胁疼痛(多先右胁后左胁),少数仅右胁痛,腹胀纳差,四肢倦怠,或有红纹、斑块,或蜘蛛痣、肝掌,或男子乳房发育,女子月经不调,鼻齿衄血,面色晦暗、淡黄或萎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弦细而涩等。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
理 气之 品太过 , 肾 阴虚 , 肝 肝络 失 养 , 阴不 足 而致 肝
胁 肋疼痛 。本证 还 可服 用 汤药 2周 , 再服 用 六 味地 黄丸浓缩 丸 2周 , 交替使 用 。 2 14 补 肾健 脾 , .. 益气养血 临床表现 : 神疲 乏力 ,
心, 或伴见有 黄疸 , 舌苔黄腻 , 弦滑 。方药 : 脉 黄连温
痛” “ 、肝积” “ 、积聚” 等范畴 , 现代医学 尚缺乏理想 的治疗 方法 , 而使用 中医药 治疗可 取得很 好 的效 果 ,
笔者师 从于孙 守才 教授 及 常 占杰 主任 医 师 , 习 中 学 医肝病 的治 疗 , 听 老 师教 诲 , 合 自 己的 临 床 经 聆 结 验, 总结 中医治疗慢性 病毒性 肝炎 的 的经 验 。
及胆 、 、 脾 。 脏, 肾多 肝郁 气滞 、 病 传脾 及 肝 肾 阴亏 、 肝
脾 肾阳虚是必然 演变过 程 。
2 治疗 方法
鉴 于慢 性病 毒 性肝 炎 病情 复 杂 、 化 多端 的特 变 点 , 以下三个 方
阴补血 以养肝 的基 础 上佐 以疏 理气 机 、 络止 痛之 通
当 以辨 证 用 药切 中病 机 为要 , 守病 机 、 极 治 疗 , 体 得 以康 复 。 谨 积 机 关 键 词 : 医 中药 ; 性 肝 炎 ; 床 经 验 中 慢 临 中图 分 类 号 : 1 . R5 26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慢 性病毒 性肝炎 主要包 括慢 性乙型肝 炎和慢 性
1 病 因病机
胆汤。本型病多见于湿热较盛 , 余邪未净者 , 病毒标
志物 阳性 , 且滴 度一 般 较 高 , 丙 转 氨 酶 常 明显 升 谷 高, 血脂亦 常偏高 的 病人 ; 黄 疸 明显 者 , 若 加用 茵 陈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辩证施治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的 3. ~ 7 . 3 ; T 恢 复 率 分 别 为 9. 7 及 33 1 4 % AL 6 9 6 ( < 00 ) HbA 8 P . 1 ; e g阴转率 为 1. 8 及 2 9 ( <0 0 )抗 一Hb 8 6 . P . 1 ; e 阳转 率为 2 . l 及 8 1 ( 4 6 . 6 P<O O ) . 5 。治 疗组 临床 显效 率 3. , 96 有 效率 5. , 7 1 总有 效 率 9 . % , 显 著 高 于对 照组 的 2. 、 7 5 及 67 均 32 2 . 5. ( O7 P<O 0 ) . 1 。示 紫 兰益 肝 丸 具 有 较 好 保 肝 和一 定 抑 制 清 除 肝 炎 病毒 及调 整机 体异 常免 疫 的作 用 ] 。 1 2 5 复 方甘 草 甜素 : 7 . . 将 O例 患 者随 机分 为 治疗 组 和对 照组 各 3 5 例, 治疗 组应 用 复方甘 草 甜素 ( 美能 ) 注射 剂 4 ~ 1 0 加 入 5 Gs 5 ml O 0 ml 20 中静 滴 ,d连 续 4 , 后改 为美 能 片剂 , q, 周 之 每次 3片 ,d连 续 8周 。对 照 t , i 组应 用 门冬氨 酸钾 镁 ( 南金 ) 0 加 入 5 G¥ 5 ml 潘 3 ml 2 0 中静 滴 ,d 连 续 4 q, 周, 之后 改为 潘南 金片 剂 , 次 2片 , d 连续 8周 。两 组均加 用 维生 素辅 每 r , i 助治疗 。结 果 : 两组 病 例 纳差 、 力 、 心 、 乏 恶 呕吐 、 胀 、 区不 适 、 黄 、 腹 肝 尿 肝 肿 大等 症状 及体 征 大多 消 失 或 好转 , 以治 疗 组 明显 ; 疗 组 降低 AL 尤 治 T 及 T B总有效 率 分 别 为 9 . 3 和 9 . 9 , 照 组 分 别 为 7 . 3 和 1 4 4 2 对 1 4 7 . 9 P均< 0 0 ) 4 2 %( . 5 。两 组病 例 治疗 前 、 乙肝 病 毒标 志 HB M 、 V 后 V HB D NA均无 显 著性 变化 。均 未 出现 严 重 毒 副作 用 。 提 示美 能 治 疗此 病 具 有较 好 的临床 疗效 , 且较 安全 L 。 7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138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黄衍周重庆市开县中医院(405400)摘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传染性疾病,本文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对肝脾两虚、湿热瘀毒型从调养肝脾、清化湿热瘀毒法进行辨证用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疗法;调养肝脾;清化湿热瘀毒TC MTr eat m ent f or C hr oni c H epat i t i s BH uang Y anzhou TC M H os pi t al of K ai xi an,C hongqi ng,405400A bs t r act:C hr oni c hepat i t i sB i s a m ul t i pl e i nf ect i ous di s ease i n cl i ni c.In t hi s pas s age,w e appl y di agnos i s and pres cri pt i ont herapy f r om t he i m pr ovem ent of l i ver and s pl een and el i m i nat i on of s t agnant bl ood and poi s on accor di ng t o basi c t heor y of T C M and cl i ni cal exper i ence,w hi ch pr ovi de a new t r eat m ent concept.K ey w or ds:V i r al hepat i t i s B;T C M t r eat m ent;Im pr ove l i ver and s pl een;El i m i nat e s t agnant bl ood and poi s on m et hod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有广泛的流行性、传染性,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是发病的潜在对象,并与肝硬化、肝癌有密切关系。
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2例
关键词 : 中医; 养 阴柔肝 化湿解毒 方; 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 : R 2 8 5 . 6 : R 2 8 9 .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4 9 3 1 ( 2 0 1 4 ) 1 8 —0 0 3 5— 0 2
Cl i n i c a l Ef ic f a c y o f Ya n g y i n Ro u g a n Hu a s h i J i e d u Pr e s c r i p t i o n f o r Tr e a t i n g 3 2 Ca s e s o f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i f c a c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C M)Y a n g y i n R o u g a n H u a s h i J e i d u p r e s c i r p t i o n f o r t r e a t i n g
患者 的 临床 疗 效和 不 良反 应 。 结果 两组 患 者在 治 疗后 乏 力、 肝 区不适 、 消化 道 症状 等 临床 症 状 和体 征 均 较 治疗 前 明显 改善 , 且 研 究 组改 善 更明显 ( =4 . 9 5 , 3 . 9 8 , P<0 . 0 5 ) 。 两组 患者 在 治 疗后 丙氨 酸氨 基 转 移 酶 ( A L T ) 、 天 门冬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A S T ) 、 总胆 红 素 ( T B i l ) 、 氨 基
Ch r o n i c Vi r a l He p a t i t i s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摘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发的,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且病理过程长,病情变化速度快,容易恶化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严重的甚至会转化成肝癌。
由于慢性乙肝的病理过程比较长,且目前在我国西医治疗法中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能治疗慢性乙肝这种病,而中医药治理具有副作用小、疗效高的特点,所以成为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肝;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b-02
慢性乙肝的病位在肝,同时也涉及到脾和肾,主要是由于湿热疫毒外侵而导致的。
当前西医治疗慢性乙肝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难以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易变异、仍存在隐匿性慢性乙肝、治疗手段受限等。
虽然西医有抗病毒药物核昔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这两大类相对有效的治疗药物,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而中医药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小,且疗效快,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方法之一。
1 对慢性乙肝病因病机的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即慢性乙肝是西医病名,就中医而言,慢性乙肝可归纳于“胁痛”以及“肝瘟”等范畴中。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
慢性乙肝应归于“疫气”的范畴,由于湿热疫气难以解除而伤到肝和脾,从而导致慢性乙肝的发生;还有的认为慢性乙肝主要是因为肝郁脾虚以及脾肾两虚而导致的;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肝阴不足以及阴血不足是导致慢性乙肝发生的主要原因。
2 对慢性乙肝治疗方法的分析
2.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体现了采用中医药治病的灵活性。
慢性乙肝主要分为五种,分别是: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阴汗不足型、气滞血瘀型以及寒湿阻遏型。
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阴汗不足型用一贯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用膈下逐瘀汤合旋覆花汤加减治疗;寒湿阻遏型用茵陈术附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
将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分成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五中类型,分别用经验方加茵陈蒿汤、加柴芍六君子、合一贯煎、合附子理中丸、合膈下逐淤汤治疗。
2.2 单味中药治疗法
复合法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方法,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程度,就要充分利用丹参来改善患者的肝脏微循环,从而来保护患者的肝细胞,进而提高患者肝细胞再生能力和修复能力;研究表明,荔枝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抗氧化、保护肝脏的功能,所以就提倡将荔枝作为药引来抑制乙肝病毒的产生;利用垂盆草冲剂来治疗慢
性乙肝患者,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肝脏,并且药效持久,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虽然导致慢性乙肝发生的病因比较复杂,且患者肝脏内存着血,但是患者要想发挥其疏泄功能就必须要在肝阳的温煦、推动、气化以及固摄的条件下进行。
由于肝脏的盛衰受阳气盛衰的影响,所以活血化瘀温阳就要始终贯穿于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单味中药治疗法需注意的是:在按照辨证论治的处方用药时要加入50至100克的赤芍、加入5至15克的附子,这样寒热结合既可以避免温燥伤阴,也可以避免苦寒伤脾胃。
2.3 针灸治疗法
温针灸可以帮助脾胃畅通气血。
温针疗法:①取中脘、气海、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取曲池、合谷、三阴交为配穴,针刺后等气血畅通,然后留针30到40分钟,最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灸5到7状,直到患者局部皮肤变红。
②取足三里穴、中脘穴、肝俞穴、行间穴,在用针刺肝俞穴时,注意要将针尖向着脊柱的方向斜刺0.5到0.8寸,刺足三里穴时要直刺1至2寸,刺中脘穴时要直刺1至1.5寸,刺行间穴时要斜刺0.5至0.8寸,针刺后以上各穴就会通气,通气后再把艾绒捏在针上,然后点燃,留针半小时。
3 对慢性乙肝问题的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导致慢性乙肝形成原因是湿热疫毒外侵
与机体正气不足。
虽然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客观上的问题:
在临床报道方面缺乏严格的设计;在选择药物疗效判定指标方面还缺乏严密性等。
所以,医学工作者今后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时,要积极地探索并严密的选择慢性乙肝药物疗效的判定标准,通过强化辨证论治的针对性,来提高其疗效。
为了适应当代人的需求,为了顺利的进行中医药科学研究,为了提高治疗水平,医学工作者要努力研制具有高质量、易服用特征的中药剂型。
与此同时,为了给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医学工作者还要积极地建立起高水平的动物模型,深入对中医药的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来提高中医药的科研水平。
总而言之,利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可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甚至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能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免疫、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还能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且中医药的医疗成本比较低,安全性好,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常松.基于文献研究的乙型肝炎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探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5(3):100-102.
[2] 李保良,高月求.王灵台从肾虚邪伏论治轻度慢性乙肝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0):1964.
[3] 邓雪梅,郭松河.分期辨治慢性乙型肝炎体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