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一.概述:

人体从婴幼儿发育至成熟,其神经功能的形成和完善,均遵循一定的神经发育规律。在临床上,将神经发育的原理和规律,运用到临床治疗的具体操作中,通过大量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治疗方法。

1. 定义

促进技术(简称促进法)──是根据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的原理,运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用以促进和提高随意控制肌活动的能力,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的方法。

促进技术包含二方面的内容即促进兴奋(易化)和促进抑制。

(1)促进兴奋──通过某些方法,能够使处于阈下兴奋状态的神经元转变为兴奋状态的过程。

(2)促进抑制──通过某些方法,能够使产生兴奋冲动的神经元返回到阈下兴奋状态的过程。

2.原理

此类技术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体有规律的发育学程序和各种反射的发育过程来设计和选择操作方法。此类技术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依据,主要根据兴奋的扩散与集中、相继诱导、交互抑制、兴奋阈和总和现象等有关神经肌肉的生理学原则,α运动系统和传统本体促进操作、皮肤刺激、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变动所引起的反射与平衡反射、中枢促进法(利用协同模式和联合反射)、运动再学习(包括应用专门仪器装置进行肌电生物反馈与增强感觉反馈等)。

(1)中枢性促进技术──以Brunnstrom为代表,它是利用机体残余的肌肉功能进行最大用力活动时所引发的泛化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其它粗大运动的作用,以促进正常运动出现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由于外周传入冲动的促进作用,而是通过相对肌力较强的肌肉随意收缩时,整个运动模式中所有运动神经元兴奋的聚集,来增强肌力较差的肌肉的力量;或通过患肢有意识的触发异常粗大的共同运动,最大限度的摹集所有运动单位地参与,使原本仅有微弱收缩的肌肉也能参与到这一模式中,从而促使肌力的恢复。

(2)外周感觉反馈性促进技术──主要包括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皮肤感觉输入促进技术和其他利用皮肤深部冷刺激抑制肌肉痉挛等技术。

①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应用外周本体感受性刺激来募集更多的靶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性冲动,促使肌肉收缩,以增加随意收缩的力量或肌张力,亦可抑制靶运动神经元使肌肉放松,缓解肌痉挛。

②皮肤感觉输入促进技术是以Rood等为代表,在特定皮肤区域进行刺激,获得局部促进作用的方法。

(3)神经发育技术--以Bobath技术为代表,本技术是应用神经发育的原理,以固有反射及较高中枢对运动反射调节为基础,利用正常的自动性姿势反射和平衡保护反应等来调节肌张力,诱发正确的动作,从而抑制异常运动模式,重新获得对运动的控制。

(4)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e,MRP)--以神经生理、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理论为基础,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直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

二.常用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促进技术: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和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运动再学习(简称MRP)。

1. Rood技术: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技术。本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了有控制的感觉刺激,利用某些动作来诱发有目的的应答。

(1)机理:将运动的发育和神经生理基础结合起来。因为感觉是运动的动力。在治疗时,可用多种感觉刺激法加大患者的感觉输入,以提高受损神经元的兴奋性或促进新的通路形成,以恢复正常功能。

①通过相应的感觉刺激可使肌张力正常化并诱发必要的动作应答。这种有控制的感觉输入用以诱发肌肉活动的反射性应答,是获得最早控制运动能力的阶段。

②感觉运动觉的控制是建立在发育的基础上的,必须按发育的顺序由低级向高级感觉运动觉水平发展。所获得的肌肉反射性应答活动也应按照发育的规律,以争取得到脊髓以上中枢的控制。

③实施目的性的动作。特别要强调动作要有目的性。应用有目的性的动作,作为诱发皮层下的按需要的动作模式,即按"目的"反射性地对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等产生应答。

(2)方法:感觉刺激诱发应答的方法包括易化法和抑制法。

易化法--触觉刺激有两种即快速擦刷和轻推敲。常用的有快速擦刷、捏、推敲、冰刺激(短时间)、快速牵张、摇动、压缩关节等。

①快速擦刷的方法:用刷子逆毛方向刷即将运动的肌群表皮3秒-5秒,也可在相应肌群的脊髓节段皮区进行,如刺激后30秒内无反应,可重复3-5次或更多。快速擦刷的效应是特异性的并在刺激后30秒-40秒内达最强,应抓紧这段时间训练。在脊髓后根分布区接近脊柱部位的擦刷,可以使背部深层肌张力增高,若刺激相应分布区的其他部位的皮肤,则可促使这

些部位表层肌的张力提高。

注意事项:a.刺激耳翼部,由于迷走神经受刺激可影响心功能(心率减慢);b.刺激L1-2 腰椎段的分布区可引起排便;c.刺激S2-4骶椎分布区可引起尿潴留。

②轻推敲法:敲打肌腱或肌腹,可易化这些肌群,对拮抗肌产生抑制。

③快速而轻的肌肉牵伸,可易化这些肌群,即刻产生动作。如侧卧位下,快速向后牵拉下肢,即可诱发屈髋动作。

④局部冰刺激:快速、短暂的冰刺激,可易化这些肌肉产生收缩。如用冰块刺激掌心、脚心或指趾间皮肤背侧,可诱发反射性回缩动作;若刺激腹部右上1/4处,相当于T7-9神经分布区,可引起对横隔的刺激;若刺激嘴唇可引起张口(回缩反应);若刺激舌或唇的内侧,则引起闭口。

另发现用冰刺激后约30秒可引起反跳效应,此时受刺激的肌肉暂时性抑制,其原因尚不清楚。

抑制法--常用的有轻的关节挤压、背部轻叩加轻压和缓慢牵伸肌肉可降低全身肌群的张力、中等温热敷10-20分钟(若高于体温,则2-3小时内产生反跳效应,抑制肌被易化)、加压肌腱部分、冰水浸泡(长时间)、对抗痉挛的肢位等。

①通过轻的关节挤压来抑制肌肉痉挛。如对偏瘫患者掌指关节进行轻的挤压,可抑制屈肌张力,缓解痉挛;对偏瘫患者肩部肌痉挛而引起的疼痛,可通过外展患肩至35°~45°,再将上臂轻轻向肩胛盂方向推动,并固定片刻,即可缓解肌痉挛,减轻疼痛。

②轻叩加轻压,降低肌张力。如对患者颈背部自上而下地轻叩脊柱两侧肌群,直至骶尾部,两手交替进行,一般约须3分钟,可降低全身肌群的张力。

③中等温热敷10~20分钟可产生抑制作用。若温度高于体温,则2~3小时内产生反跳现象,即抑制肌群又被易化。

④加压肌腱部位和缓慢牵伸肌肉,可通过刺激肌腱的感受器产生抑制作用。如在手的整个长屈肌腱上持续加压,可使屈肌群产生抑制。

⑤利用特殊感觉的刺激,产生易化或抑制作用。如听觉、视觉刺激可普遍易化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快节律和高音调的音乐产生易化作用;柔软的催眠曲则产生抑制作用。光线明亮、色彩鲜明、充满生机的环境常可产生易化的效果。

⑥Rood还根据婴儿个体发育顺序的运动模式,即运动能力控制水平,将功能恢复分为四期:

促进活动阶段:最基本的动作是仰卧回缩、转体、俯卧伸展。

促进固定肌活动阶段:最基本的动作是俯卧伸展(保持5-10秒),颈肌协同收缩,俯卧肘支撑位,四肢着地支撑位和站立位。

在固定的基础上进行活动阶段:最基本的动作是颈肌协调收缩(要控制方向),俯卧肘支撑位(向左右、前后移动、单侧支撑重量等),四肢着地支撑位(做摇动、移动、单侧支重),站立(体重转移、单腿支重)。

发展技能阶段:最基本的动作是俯卧肘支撑位(头部做各方向活动,一臂作各种技能活动),四肢着地支撑位(单臂做各种技能活动、爬行、做躯干旋转或交叉方向的活动),站立和行走。

运动控制的顺序:先屈后伸、先内收后外展、先尺侧活动后桡侧活动,最后是旋转活动。

2.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又称神经发育技术。它的显著特点是按照患者的发育水平,利用正常的自动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肌张力和诱发正确的动作,抑制异常模式,强调在运动中去体会和掌握肢体运动时的感觉,而不是动作本身。正确的运动感觉对发展运动控制能力很有意义。

神经发育方法的中枢性机制是通过改变错误运动模式,建立正确的姿势反射和主动控制的运动能力,挖掘患者的潜能。(1)反射性抑制:用于抑制具有异常肌张力的动作(控制关键点:如拇指、足拇指、胸骨、膝、骨盆等),这种抑制可防止感觉岔入异常模式的通路中而重新进入正常通道。因此在治疗中总是于促进翻正反射和平衡反射同时应用。

①抬头过伸易化全身伸肌张力,抑制屈肌张力;颈过屈则易化屈肌张力,抑制伸肌张力。

②肢体内旋抑制伸展,外旋抑制屈曲,对称性伸展四肢,可抑制前臂的屈肌痉挛等。

(2)翻正反应:可帮助患者从仰卧位转至俯卧位、肘支撑位、四肢着地位、跪位以至站位。

仰卧位反转易化:颈屈曲并转向一侧,同时身体随着头转向一侧,继翻即成俯卧位。如此时将患者的头和脊柱呈过伸位,即可从俯卧位→仰卧位。

(3)平衡反应:用以维持或重新获得平衡,可用破坏重心的方法来易化。坐、站位下进行。一般患者已能对抗重力并能维持体位后进行。

(4)保护反应:常可在练习平衡反应时同时引出。如推其欲倒,则快速伸出上臂,以防头着地。

(5)感觉刺激:患者处于反射性抑制的模式,感觉刺激才有意义。常用于治疗低张、无力或感觉障碍者。可选用加压抗阻负重法,亦可将肢体按需要放在一定位置上观察自主活动或随意终止活动的能力,还可用叩打,增加肌张力,维持姿势。

(6)逃避反射──即用一种轻微的伤害性刺激即可引起肢体多关节运动,表现为肢体的屈曲反应。如:在足底给一伤害性刺激,可引起下肢屈曲运动,使下肢伸肌张力降低,而暂时性解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