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
心理学第十章
1与冲突的情境中时, 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 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这些方法统称为
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
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
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
(2)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
可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
精神病患者)
2.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基本内涵:(识记)P252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动
最基本的心理前提)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情商)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3.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
(3)具体表现为10种方式(论述)
1)否认: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
自我的作用。“吸烟者”
春娇与男友志明交往了三年,在订婚的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 母亲知道春娇十分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 知春娇说:“其实不结也好,我一向也在担心结婚后怎能家庭
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 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 压力的能力。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 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
8.压力的影响因素: (领会)P259-261 1)经验—增加经验能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2)准备状态 3)认知 4)性格 A型性格特征: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 强好胜、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究 效率、成天忙忙碌碌的人,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B型性格特征: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 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 5)环境
焦虑障碍PPT课件
12
分类
ICD-10 、 DSM-Ⅳ和 CCMD-2-R 把恐惧症分为 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殊恐惧症三 类( DSM-Ⅳ认为广场恐惧症常伴发惊恐障 碍-伴广场恐惧的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 惧的惊恐障碍)
13
(一)临床表现
14
1、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场所恐惧 症
又译场所恐惧症
16
广场恐惧的诊断标准
A、 对置身于某处感到焦虑,觉得难以逃脱 (或感到难堪),或感到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惊恐发作 时找不到帮助。典型的广场恐惧易发生的情景:独自 离家在外;在一群人中或正在站队;在一座桥上;在 公共汽车、火车里。(注:如只是某一个或一二个特 殊情景,那就可以考虑特殊恐惧症;如果仅限于社交 情景,那就应诊断社交恐惧症。) B、 患者设法避免这种情景(例如回避旅行) 或者带着痛苦忍受着,或者带着焦虑心情担心惊恐发 作的发生,或者就此提出要有人陪伴。 C.排除社交恐惧症、特殊恐惧症、PTSD或离别性焦虑 障碍等精神障碍引起的种焦虑或恐惧性回避,
恐惧被别人注视 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 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张口结舌 怕吃饭时由于有人注视而丑态百出 恐惧得手发抖以致无法写字 害怕在公共场所呕吐等 回避见人、所有公众场合 焦虑,面红、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 在公共厕所里怕因恐惧而解不出小便。
20
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包括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或独自在家) 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 所(如商店、剧院、车厢或机舱等 广场恐惧症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状,占 1/3~1/2; 女性多于男性
15
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PPT课件
精神病学(第8版)
(二)躯体性焦虑
二、临床表现
表现为运动性不安与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可表现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 动、无目的小动作增多。肌肉紧张表现为主观上的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严重时 有肌肉酸痛,多见于胸部、颈部及肩背部肌肉,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有的患者可出现肢体 的震颤,甚至语音发颤。
精神病学(第8版)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2. 精神障碍相关焦虑 (1)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有许多症状重叠,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分别 评估抑郁和焦虑的严重程度和病程,且优先考虑抑郁障碍的诊断。 (2)其他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常常合并其他焦虑障碍,最常见的是惊恐障碍。如果 焦虑是对特定对象和情景的反应,并达到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则分别列出。 (3)精神分裂症:有时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只要发现有精神病性症状, 就不考虑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
精神病学(第8版)
(一)诊断要点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必须在至少6个月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应包含以下要素:
1. 过度的焦虑和担忧 (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注意困难等) 2. 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 3. 自主神经活动亢进(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
精神病学(第8版)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 躯体疾病相关焦虑 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全身血管病变的疾病同时也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白质缺血等,常常是中老年焦虑的器质性因素,而对 疾病的焦虑反应加重了原有的疾病,此时的治疗应同时针对原发疾病和焦虑障碍。
护考笔记10【第十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00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最常见的幻觉是幻听。
002.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妄想。
003.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
精神病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认为有病,更不承认有精神病,因而拒绝治疗。
004.精神分裂症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
多发病于青壮年。
患者意识清晰,智能尚好。
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
005.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群有幻觉、妄想、被动体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
阴性症状群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等。
006.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分裂症亚型。
其临床表现以持久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
007.精神分裂症应强调早期、低剂量起始,逐渐加量、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的原则。
一般急性期6~8周。
巩固期治疗3~6个月,剂量与急性期相同。
008.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可安排病人参加职业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家居技能训练等。
009.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
心理症状群包括自责、自罪、自杀等,早醒为典型的躯体症状群。
大部分抑郁症病人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
010.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已成为一线用药物。
这类药物的起效时间需要2~3周。
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只有当一种药物足量治疗4~6周后仍无效,方可考虑换药。
011.心理治疗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着极大的帮助,鼓励其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认知行为方面也可以对病人的负性认知进行调整。
第十章_精神疾病概述
语词 新作
逻辑 倒错 思维
强迫 观念
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 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 释,旁人无法理解。见于 精神分裂症
概念的融合、浓缩 推理缺乏逻辑性,病人脑中反复出现的某
以及无关概念的拼 见于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
凑
和偏执狂
维,明知没有必要,但
又无法摆脱
2.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指病人的言语
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变化不协调。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 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见于精神分裂症
蜡样屈曲 病人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
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见 于精神分裂症。
缄默症 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见于
种异常的感觉。
内脏幻觉 病人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
异常知觉体验。
3.感知综合障碍
•指病人对客观 事物能感知, 但对某些个别 属性产生错误 的感知。常见:
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
(二)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
随意注意的增强,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精神症状的特点 二、常见的精神症状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 一、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二、精神障碍分类
石首市精神卫生中心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精神障碍 人类大脑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
生生理生化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绪、意 志和行为的异常活动。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 康的疾病。
(七)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
第八版精神病学编写大纲(8th)clean
全国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八版编写大纲一、总体构思(一)主要参考书1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美国精神病学会、欧洲精神病学会对医学生精神病学课程设置2对第四4~7版的反馈意见3国际知名教科书,如牛津《精神病学》等(二)编写注意事项与选材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 依据学生水平,在校时间,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要强调三基,使学生能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为毕业后学习打下基础GAGGAGAGGAFFFFAFAF2.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五性)3.人文(社会、文化、伦理、患者隐私、歧视与偏见等等),态度 (服务理念、医患关系、职业精神等等)、理念(心身统一的哲学思想、大精神科概念、精神疾病属性)的培养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根据其重要性与适用性可分为:1必须要掌握的(must know, minimal requirement)2应该要掌握的 (should know)3最好要掌握的 (nice to know)因此在选材时, 把“必须要掌握”的写透, 可适当涉及”应该要掌握的”, 尽可能少写”最好要掌握”的内容。
决定上述重要性与适用性时, 主要考虑:1.对象: 本科生, 毕业后大部分不从事精神科临床GAGGAGAGGAFFFFAFAF2.疾病谱的变化3.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变化4.向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社区服务方向发展变化5.新的精神卫生法所强调的服务重点与难点,如非精神病性疾病、成瘾性疾病、脑与躯体相关精神疾病以及综合医院联络咨询等等(三)主要变化1.采用国际分类(ICD-11)最新分类,同时参考美国分类与诊断标准(DSM-5);2.强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3.更加简练、更加基础、更加可读、更加有趣;5.调整、增加Box,有助于读者理解、思考,并增加趣味性GAGGAGAGGAFFFFAFAF6.进一步保证质量,互校,主编、副主编把关。
焦虑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2010
11
抑郁与焦虑: 症状之间的关系
2013-03-06
12 Adapted from Stahl SM. J Clin Psychiatry. 1993; 54 (suppl 1): 33-38.
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比较
抑郁 过分担忧或自责 紧张不安或烦躁 失眠或易疲劳 自主神经活动增强 警觉性增高 兴趣减退 消极、自杀企图 # # # ----# # 焦虑 # # # # # ---/+
国内调查
时点患病率:5.51%(河北,2007);4.26% (浙江,2005);5.6%(费立鹏等,2009) 终生患病率:7.05%(昆明);4.10%(北京, 2012)
2013-03-06 9
识别率和恰当治疗率低
抑郁障碍
WHO估计,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率小于1/4 我国卫生部估计这一数据不到10%
19
2013-03-06
恐惧症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恐惧症的焦虑、恐惧症状是原发的,而非继发的 恐惧症惧怕的情境或物体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 害怕生病或害怕变形应考虑疑病障碍的诊断。 场所恐惧因总能够成功回避所恐惧的情境而很少 焦虑。 场所恐惧与社交焦虑无法鉴别时,优先考虑场所 恐惧的诊断。 惊恐发作是恐惧症的症状,不作惊恐障碍的诊断 注意疾病的共病情况:物质依赖、情感障碍、人 格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至少已 3个月(连续2周,ICD-10)。 排除标准:其它精神障碍继发性强迫症状;脑器质性疾病 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2013-03-06 25
强迫症诊断的有关问题
强迫症的亚型:
早期:清洁者、检查者、早发者 目前:因素分析(Leckman, 1997)结果:强迫思维和 检查、对称与秩序、清洁和洗涤、囤藏。 5-8%患者对症状的认识能力差 抑郁症:30%患者 Tourette障碍: 人格障碍:强迫性、回避、依赖 精神分裂症: 特定恐惧:
第十章 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
第十章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江西中医药大学陈田林,肖笑飞)学习地图:内容导读:1、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它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
它既可以包括轻微的心理问题,也包括比较严重的心理活动紊乱。
判断有否心理障碍常用五个标准:经验比较、心理活动性质的改变、社会适应标准、统计学标准、症状与病因学标准。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学习方面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2、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根据咨询的内容,心理咨询可以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
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认识矛盾、纠正错误观念、深化自我认识、学会面对现实问题、增加心理自由度、作出新的有效行为。
常见的心理咨询观念误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我心理素质好,不需要咨询;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去心理咨询很丢人;心理咨询可以一次性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就是给你提建议;药物可以治愈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讲究的是一个配合的过程,咨询师与来访者相互配合,在咨询师的引导之下,来访者积极的配合心理咨询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者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最终达到帮助来访者心灵成长的目的。
3、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异常,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前驱症状,还有预后,如死亡、残疾或恢复,因此应作疾病处理。
自杀者多数患有精神疾病,尤以抑郁症常见。
易自杀人群包括:性格内向者、独居者、离婚者、特殊职业者、生活事件堆积者。
一个人在自杀前,往往会在自杀前数天、数星期或数月表现出一些征兆,应注意识别并采取措施。
自杀的预防可分两方面:一是就自杀者细微和早期的征兆及表现进行大众的和专门性的教育;二是在自杀事件发生之后,向自杀未遂的幸存者提供一系列的有关咨询和服务。
心理学堂问题导入:小梁是个自尊心极强又多愁善感的男孩,虽不非常聪明但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神病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sychia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 临床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主要内容有精神疾病症状学、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儿童期精神障碍、躯体治疗等。
精神病学的基本任务:1、掌握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及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
2、能运用精神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临床常见症状做出正确诊断。
3、防治精神疾病以及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精神病学》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本大纲为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体现精神病学飞速发展的新水平,重点讲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教学大纲中未提及的教材内容学生可自学。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 1 )掌握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概念。
( 2 )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
教学内容( 1 )概述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概念。
( 2 )脑与精神活动。
( 3 )病因学精神疾病的病因。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目的要求( 1 )掌握感觉障碍、错觉、幻觉的概念,幻觉的分类,感知综合障碍的概念。
( 2)掌握思维形式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特点。
( 3)掌握妄想的特征以及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癔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感的临床表现。
( 4)掌握遗忘、心因性遗忘的概念和柯萨可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恐惧症与焦虑症的区别与联系两种常见心理障碍的比较
恐惧症与焦虑症的区别与联系两种常见心理障碍的比较恐惧症与焦虑症的区别与联系心理障碍是我们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中,恐惧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尽管它们在临床上有许多共同点,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比较和探讨恐惧症与焦虑症的不同之处以及相似之处。
一、定义与特征恐惧症是一种疾病,它以特定的恐惧对象或情境为特点,当个体面对恐惧对象时,会产生极度的恐惧和焦虑。
典型的恐惧症包括恐高症、飞行恐惧症和蛇恐惧症等。
这些恐惧症的共同特点是,当接触到引发恐惧的刺激时,患者会出现强烈的身体反应,如心悸、气短和冷汗等。
与之相比,焦虑症是一种普遍性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持续的、弥散的焦虑感。
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担心过度、无法自控的情绪和身体不适等症状。
与恐惧症不同的是,焦虑症没有具体的恐惧对象,而是对各种可能的未来事件或问题存在过度担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恐惧症的形成往往与个体的经历和生活事件有关。
某些人在童年时期可能曾经遭受与恐惧对象相关的创伤事件,例如被狗咬伤或从高处摔落等。
这些负面体验会导致恐惧反应的形成,并最终演变为恐惧症。
此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个体生理机制也可能与恐惧症的发展有关。
焦虑症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涉及遗传、认知、生物和环境因素。
遗传研究表明,焦虑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
此外,焦虑症患者的认知机制存在偏差,他们对问题和威胁的评估方式常常具有负面倾向。
生物学上,焦虑症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以及大脑区域的过度活跃有关。
另外,环境因素如儿童期的创伤经历、家庭环境和生活压力等也对焦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三、诊断标准恐惧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对特定恐惧对象或情境的恐惧程度。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诊断标准,这种恐惧必须造成明显的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
此外,持续的恐惧感还应该超过正常程度,才能被诊断为恐惧症。
与之不同的是,焦虑症的诊断主要基于焦虑程度的严重程度。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障碍与防治
原 因: 焦虑症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儿童时期积累的挫折 感和失败体验,成年后遇到新的精神刺激而从潜 意识中激发,从而导致焦虑症。 人本主义认为:一个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期待之间 的不一致而引发焦虑症。 从社会——文化的观点来看:社会竞争的加剧, 生活、工作压力,使部分心理适应承受能力较低 的学生会焦躁不安, 觉得无所适从,心理失去 平衡,患上焦虑症。 大学生常见的焦虑:考试焦虑和社交焦虑。
二、人格障碍
定义: 人格障碍亦称为病态人格,指在 没有认知过程或智力障碍的情况 下,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 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 人际关系异常行为模式。 (一)主要表现特征: 1.社会适应性差。 2.没有自知之明。 3.无责任感。 4.极端猜疑和固执。 5.否认自己的人格障碍。
发病原因
1.早期失爱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 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 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单亲家庭更易出现。 2.后天受挫 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 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 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 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 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 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 才能不突出等 4.处境异常 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 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 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 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 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定义: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大脑长期的情绪紧张和 精神压力,使精神容易兴奋或脑力容易疲 劳,并伴有情绪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 (如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的神 经症。 症状: 1.衰弱症状;
如脑力易疲乏,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 2.情绪症状; 紧张烦恼,激动易怒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
精彩摘录
“恐怖是一种本能反应,而恐惧症是一种病态反应。”这句话将恐怖与恐惧 症进行了区分。恐怖是一种正常的反应,而恐惧症则是一种病态的反应。恐惧症 患者常常会因为某些事物而感到害怕,而这种害怕反应是不正常的。
精彩摘录
“如果你总是担心发生最坏的情况,那么你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患上恐惧症,则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这是因为 您总是担心最坏的情况会发生,而不愿意冒险尝试新事物。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可能
这些
手册
恐惧症
焦虑症
行为
可以
Hale Waihona Puke 焦虑症症状患者 方面
通常
恐惧症
治疗
恐惧
心理
社交
身体
影响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是一本关于焦虑症和恐惧症的经典之作。它详细介绍了焦虑症和恐惧症 的基本概念、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本书的内容摘要: 焦虑症和恐惧症是一组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通常表现为对特定情境或物体的强烈恐惧、紧张、 不安和回避行为。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社交、学习和工作表现等。 焦虑症和恐惧症的症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心理方面、身体方面和社会方面。 心理方面:患者可能感到担忧、不安、紧张、恐惧、害怕、不安全和不稳定。这些症状可能影响 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其难以集中精力。 身体方面:患者可能感到身体不适,例如头痛、胃痛、胸闷、心跳加速等。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身 体疲劳、失眠和食欲不振等问题。
生理心理学三版课件第10章情绪情感
• 色欲/贪求:皮质—内侧杏仁核,终纹床核,下丘脑视前区,腹内侧下丘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类固醇(+),血管素加压素,催产素,黄体激素释 放激素,胆囊收缩素,
续时间与情绪强度密切相关,强阴性情绪图片不仅诱发反应幅值高, 持续时间也最长10多秒,弱阴性情绪图片诱发反应居中6-7秒,中性
。 刺激图片的诱发效应最低5-6秒
内侧前额叶前部(aMPFC)血氧含量相依信号 (BOLD)的反应函数(HRF)曲线
二、基本情绪系统理论
• Panksepp(2006)把脑的7个基本情绪 系统子系统分为两大类:
图片能引出较强的100-200ms短潜伏期诱发电位; 愉快和不愉快的照 片重复呈现诱发出的高幅晚正成分(800-5000 毫秒)不受重复次数 的显著影响,而N1波和P1波有习惯化效应,证明脑事件相关电位晚正 成分是主要的生理指标,短潜伏期诱发电位是杏仁核的阴性反应。
• BOLD信号的反应函数(HRF)曲线:HRF曲线的幅值和持
内侧前额叶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的共 激活
内侧前额叶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的共 激活的路径
• 相关系数
0.14**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0.35***
背内侧前 额叶
0.17**
丘脑
下丘脑
0.01
情绪、情感维度的生理指标
• 两类生理指标 :电生理参数,血氧动力学参数
• 情绪性图片刺激引发ERPs :消级、恐惧性刺激的图片比娱快性
一、情绪的维度理论
• Russell(2003) :基于心理学经典作家的概念 • 价值维度(valence ):决定于情绪的性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护理课件
患者常常出现噩梦、易怒、焦虑、抑郁等症状。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 为疗法、团体治疗等,帮助患者面对创伤,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智能护理系统,实现个性
化护理和精准干预。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要点一
总结词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 传、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研究表明,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 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包括基 因变异和家族遗传等;环境因素包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 、家庭环境等;神经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递质的不平衡、 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导致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的发生 。
的心理状态。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症状标准
患者表现出焦虑和恐惧的症状 ,如心慌、出汗、呼吸急促等
。
时间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 6个月。
严重程度标准
患者的症状对日常生活、学习 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等。
鉴别诊断
01
02
03
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情绪低 落、失去兴趣等症状,与 焦虑和恐惧的症状有所不 同。
02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的评 估与诊断
评估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 言语、表情等来判断其
焦虑和恐惧的程度。
问卷调查法
使用焦虑和恐惧相关的 量表进行评估,如广泛 性焦虑量表、社交恐惧
恐惧症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关系共同点和区别
恐惧症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关系共同点和区别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与其他心理障碍之间有一些共同点和区别。
本文将会探讨恐惧症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
一、恐惧症与焦虑症的关系恐惧症与焦虑症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两种心理障碍都会导致人们感受到持续的内心不安和紧张情绪。
其次,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会使人们面临恐怖的心理体验,而这些体验往往与具体的事物或情景有关。
此外,恐惧症和焦虑症在症状表现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等。
然而,恐惧症和焦虑症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
恐惧症更加特指对于某个特定事物或情况的异常恐惧,比如恐高症、恐蛇症等。
而焦虑症则是广义上的一种心理障碍,泛指对未知事物或未来事件的持续不安。
此外,恐惧症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限制通常比焦虑症更为明显,患者可能会避免与恐惧对象相关的活动,而焦虑症则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般性的影响。
二、恐惧症与抑郁症的关系恐惧症和抑郁症虽然属于不同的心理障碍,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点。
首先,两种心理障碍都会给患者带来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扰,使其难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恐惧症和抑郁症都会对患者的社交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导致患者与他人的交往变得困难。
然而,恐惧症和抑郁症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恐惧症更加强调对某个具体对象的恐惧,而抑郁症则表现为持续的低落情绪和对未来的绝望感。
此外,恐惧症的症状通常会随着暴露于恐惧对象而加剧,而抑郁症的症状则是持续存在。
最后,恐惧症的治疗通常更加依赖于暴露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而抑郁症则可能会选择药物治疗。
三、恐惧症与强迫症的关系恐惧症和强迫症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首先,两种心理障碍都表现为持续的焦虑和不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其次,恐惧症和强迫症都与特定的事物或情景有关,伴随着强烈的恐惧感和顽固的思维观念。
然而,恐惧症和强迫症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焦虑与焦虑障碍
正常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感表现,当人们面对潜在的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响。 有人认为焦虑是“心理警告的信号〞。 最典型的例子为应激反响,焦虑是应激所致的心理生理反响的一个组成部分。 绝大多数因一定原因引起、可以理解的、适度的焦虑,属于正常焦虑。 失去焦虑反响的人倒是不正常的。 〔陶渊明;禅宗六祖惠能〕
恐惧或提心吊胆;②伴有自主神经病症和运动性不安。
〔3〕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4〕符合病症标准至少6个月。
〔5〕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继发的焦虑;兴奋药物过量和药物依赖戒断 后伴发的焦虑;其它类型精神疾病或神经症伴发的焦虑。
2.惊慌障碍
警觉增高、记忆障碍等。 〔2〕躯体病症: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
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瞳孔扩大、血压升高、性功能障 碍等。 〔3〕运动病症:坐立不安,来回走动,震颤、小动作增多、静坐不能、往复彷徨及激越等。
1.精神焦虑 精神上的过度担忧是焦虑病症的核心。表现为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难以意料的某种危险 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忧。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忧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 安的强烈的内心体验,称为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free-floating anxiety〕。有的患者担忧的也许是现实 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其担忧、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称为预期性焦虑 〔apprehensive expectation〕。
作用药。长程作用药包括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等;中程作用药包括阿普唑仑、去甲羟西泮、氯羟 西泮等;短程作用药如三唑仑等。一般来说,发作性焦虑选用短程作用药物;持续性焦虑那么多项选择 用中、长程作用的药物;入睡困难者一般选用短、中程作用药物;易惊醒或早醒者,选用中、长程作用 药。临床应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场,逐渐加大到最正确治疗量,维持2~6周后逐渐停药,以防成瘾。停 药过程不应短于2周,以防病症反跳。
ICD-10焦虑症诊断标准
ICD-10焦虑症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1. 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A. 在至少过去6个月的时间里,存在明显或持续性的焦虑或
担忧。
- B. 针对特定的情境、物体或活动,存在明显或持续性的恐惧。
2. 焦虑或恐惧的表现会导致个体的丧失、受限或痛苦,并且不
仅仅是某个临时阶段的反应。
二、进一步规定
根据症状表现和临床程度,焦虑障碍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 广场恐惧症(F40.01)
- 一种持续性的或重复性的恐惧,对于在公众场所如广场、街
道或商场等,发生疯狂、窒息、失去控制或混乱的情况。
- 患者可能避免前往这些地方,或只有在伴有他人的情况下才
前往。
2. 特定(分离)恐惧症(F40.2)
- 针对特定物体或情境的情绪性反应,如动物、自然环境、高度、注射或受伤等。
- 受影响的个体会极力避免接触相关物体或情境。
3. 社交恐惧症(F40.1)
- 强烈而持久的对社交场合(如与陌生人交谈、在人群中亮相)的恐惧或焦虑。
- 对于这些情境,个体可能极力避免或忍受其中的不适。
4. 广义焦虑障碍(F41.1)
- 存在持久性而难以控制的过度担心或焦虑,而无特定的焦虑
触发因素。
- 患者通常伴有紧张、烦躁、易激惹、肌肉紧张等身体症状。
三、附加规定
1. 排除其他可以导致焦虑或恐惧的身体疾病或物质使用。
2. 必须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以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性。
以上为ICD-10焦虑症的完整诊断标准,只作参考,请临床医
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精神病学焦虑与恐惧 相关障碍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的特征包括过度的焦虑和恐惧,以及相关的行为紊乱,导致患者个人、家庭、社会、教 育、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苦恼和(或)损害 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特定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GAD: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显著 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临床表现 1.精神性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 2.躯体性焦虑表现为运动性不安与肌肉紧张①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动、无目的小动作增多②肌肉紧张表现为主观上的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皮肤潮红、出汗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 适、恶心、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尿频等症状 4.其他症状疲劳、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诊断要点 必须在至少6个月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包含以下要素①过度的焦虑和担忧(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注意困难)②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安、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③自主神经活动亢进(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惊恐障碍 PD :又称急性焦虑障碍。
主要特点是突然发作、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体验到濒临灾难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临床表现 特点是莫名突发惊恐,随即缓解,间歇期有预期焦虑,部分患者有回避行为 1.惊恐发作起病急骤,终止迅速,通常持续20-3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但不久可突然再发,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晰2.预期焦虑3.回避行为诊断要点 1.患者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自主神经相关症状2.在至少一次的惊恐发作后1个月之内存在:①持续担心再次发作②担心发作的后果和可能不良影响③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3.排除其他临床问题,如物质使用和躯体疾病导致的惊恐发作分离性焦虑障碍特殊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SAD)场所恐惧障碍 一种焦虑恐惧障碍,所恐惧的对象是特定场所或处境,如在出现惊恐发作和其他尴尬情况下难以逃离或不能得到帮助场所,尽管当时并无危险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害怕处于被困、窘迫或无助的环境,患者在这些自认为难以逃离、无法获助的环境中恐惧不安 又称社交恐惧症,是以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回避社交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焦虑恐惧障碍 核心症状是显著而持久地担心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丢丑或有尴尬的表现,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就更加拘束、紧张不安,因此常常回避社交行为 一种焦虑恐惧障碍,患者的恐惧或回避对象局限于特定的物体、场景或活动 害怕的对象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动物,注射,处境,害怕感染某种疾病等 一般起病于童年早期阶段,患者针对与所依恋的人分别而产生的过度焦虑,焦虑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大大超出同龄儿童在分离场合的常见水平,并且使其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此外,还存在做噩梦和痛苦的躯体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与恐惧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绪上经历了极度的波动,包括情绪高涨期(Manic Episode)和情绪低落期(Depressive Episode)。
在这两个极端情绪状态之间,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与恐惧的情绪体验。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焦虑与恐惧的原因、对其生活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1. 焦虑与恐惧的原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这种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与恐惧。
在情绪高涨期,患者可能感到过度兴奋、冲动和不安,他们可能会面临财务问题、人际冲突以及职业挑战等各种压力。
这些压力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而在情绪低落期,患者可能感到无助、绝望和自卑,他们对未来感到恐惧,担心无法摆脱这种低落的情绪状态。
2. 焦虑与恐惧对生活的影响焦虑与恐惧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首先,焦虑与恐惧使得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表现。
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和害怕,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其次,焦虑与恐惧会破坏患者的人际关系。
患者可能因为情绪波动而变得易怒、冲动,这可能导致亲友间的矛盾和冲突。
最重要的是,焦虑与恐惧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者患心脏病、高血压等身体疾病的风险。
3. 潜在的治疗方法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有一些潜在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这些负面情绪。
首先,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其次,心理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消极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此外,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他们的情绪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第8版)
(二)躯体性焦虑
二、临床表现
表现为运动性不安与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可表现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 动、无目的小动作增多。肌肉紧张表现为主观上的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严重时 有肌肉酸痛,多见于胸部、颈部及肩背部肌肉,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有的患者可出现肢体 的震颤,甚至语音发颤。
精神病学(第8版)
二、临床表现
(一)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
患者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紧张、害怕、恐惧感,此时 患者伴有濒死感、失控感、大难临头感;患者肌肉紧张,坐立不安,全身发抖或全身无力; 常常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出汗、胸闷、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心动过速、 心律不齐、头痛、头昏、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等,部分患者可有人格或现实解体。
(一)遗传因素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于惊恐障碍与其他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物质滥用等的共病率较高,这些疾病的临 床表现部分重叠,其中遗传与非遗传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非常复杂,因此其病理机制不清。 从家系和双生子研究推断其遗传度为40%左右。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提示惊恐障碍 与性别相关的遗传因素有关。
精神病学(第8版)
(三)心理相关因素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分析相关的焦虑理论对惊恐障碍进行了阐释,即认为惊恐发作是个体害怕潜意识 的冲动影响现实生活,但其科学性尚无法验证。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惊恐障碍是与生活中创 伤性事件形成的条件联系,但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相关的创伤性事件。儿童期的创伤性事件 可能与惊恐障碍形成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精神病学(第8版)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2. 精神障碍相关焦虑 (1)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有许多症状重叠,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分别 评估抑郁和焦虑的严重程度和病程,且优先考虑抑郁障碍的诊断。 (2)其他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常常合并其他焦虑障碍,最常见的是惊恐障碍。如果 焦虑是对特定对象和情景的反应,并达到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则分别列出。 (3)精神分裂症:有时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只要发现有精神病性症状, 就不考虑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
精神病学(第8版)
(三)心理相关因素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动力 学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 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
精神病学(第8版)
(一)精神性焦虑
二、临床表现
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 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 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free-floating anxiety)。有的患者 担心的也许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将会发生的事情,但其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很不 相称,称为预期焦虑(apprehensive expectation)。
精神病学(第8版)
二、临床表现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表现为心动过速、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皮肤潮红、出汗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 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尿频等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早泄、勃起功 能障碍、月经紊乱、性欲缺乏等症状。
精神病学(第8版)
(四)其他症状
二、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常合并疲劳、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症状, 但这些症状常不是疾病的主要临床相。
精神病学(第8版)
(一)遗传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Meta分析提示广泛性焦虑障碍有明显家族聚集性,遗传度大约为30%~40%。有研究发 现广泛性焦虑障碍可能与D2受体、多巴胺转运体受体、5-HT转运体受体等基因多态性相关。
精神病学(第8版)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 神经影像学 研究发现广泛性焦虑障碍的青少年杏仁核、前额叶背内侧体积增大;杏仁核、前扣
SSRIs和SNRIs对广泛性焦虑有效,且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性好,如帕罗西汀、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如丙 咪嗪、阿米替林等对广泛性焦虑有较好疗效,但较强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和心脏毒性作用限 制了它们的应用。
精神病学(第8版)
(一)药物治疗
四、 治疗
精神病学(第8版)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 心血管疾病 对于胸闷、胸痛、呼吸不畅、恐惧的患者首先需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以排除
心血管事件。 2. 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惊恐发作
心脏疾பைடு நூலகம்如二尖瓣脱垂、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嗜铬细胞瘤、 低血糖、狂犬病等均可出现惊恐发作。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心理治疗
四、治疗
1. 健康教育 让患者明白疾病的性质,增进患者在治疗中的合作,在焦虑发作时对焦虑体验有正确
的认知,避免进一步加重焦虑。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坚持正常生活工作。 2. 认知行为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容易出现两类逻辑错误:其一是过高地估计负性事件出现的可能 性,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其二是过分戏剧化或灾难化地想象事件的结果。对患者进 行全面的评估后,治疗者就要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并进行认知重建。
精神病学(第8版)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神经生物学相关因素
1. CO2超敏学说 给惊恐障碍患者吸入5%的CO2可诱发惊恐发作,而健康人无此反应;高碳酸血症刺激
脑干的CO2感受器,此时患者出现过度通气和惊恐发作。
2. GABA系统 BZDs能迅速控制惊恐障碍的发作,这与BZD-GABAA受体复合物抑制神经兴奋传导有
带回和前额叶背内侧活动增加,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精神病学(第8版)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2. 神经生化 (1)γ-氨基丁酸:苯二氮䓬类药物激动GABA受体有抗焦虑作用。PET研究发现GAD患者 左颞极GABA受体结合率降低。 (2)5-羟色胺:敲除5-HT1A受体基因,导致小鼠焦虑样行为增加,探索行为减少;小鼠过 度表达5-HT1A受体导致焦虑样行为减少,探索行为增加;激动5-HT2A受体导致焦虑样行为, 缺乏5-HT2A受体的小鼠焦虑样行为较少,探索性行为增加。 (3)去甲肾上腺素:对蓝斑的持续刺激可导致焦虑样症状,应激诱导的NE释放可促进模型 动物的焦虑样行为,包括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中探索行为的减少和社会交往行为的减少。
精神病学(第8版)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3. 药物使用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戒断 使用某些药物如哌甲酯、甲状腺素、类固醇、茶碱、SSRIs/SNRIs等可导致惊恐发作;
精神活性物质如酒、苯丙胺、可卡因的使用及戒断,苯二氮䓬类药物的戒断也可导致惊恐 发作。 4. 其他精神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和特定的恐惧障碍均可出现惊恐发作,此时不诊断惊恐障碍,只有不可 预测的惊恐发作才是惊恐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二、临床表现
(二)预期焦虑(apprehensive expectation)
患者在发作后的间歇期仍心有余悸,担心再发,不过此时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而代之 以虚弱无力,需数小时到数天才能恢复。
精神病学(第8版)
二、临床表现
(三)回避行为(avoidance behavior)
60%的患者对再次发作有持续性的焦虑和关注,害怕发作产生不幸后果。并出现与 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如回避工作或学习场所等。部分患者置身于某些地方或处境,可 能会诱发惊恐发作,这些地方或处境使患者感到一旦惊恐发作,则不易逃生或找不到帮 助,如独自离家、排队、过桥或乘坐交通工具等,称为场所恐惧症。
了解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
第一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不明原 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往往 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患者常常因自 主神经症状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经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第二节
惊恐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主要特点是突然发 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濒 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体验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 功能失调的症状。
精神病学(第8版)
第三节
场所恐惧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场所恐惧障碍(agoraphobia)是一种焦虑恐惧障碍,所恐惧的对象是特定场所或处境,如 在出现惊恐发作和其他尴尬情况下难以逃离或不能得到帮助场所,尽管当时并无危险。恐怖发 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患者虽然知道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然回避所害 怕的场所和处境,使个体的工作、学习和其他社会功能受限。在DSM-5中,将场所恐惧障碍作 为可能伴或不伴惊恐障碍的独立疾病列入焦虑障碍中。
第一章
绪论
作者:郝伟
第十章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
作者:李毅、房茂胜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目录
第一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第二节 惊恐障碍 第三节 场所恐惧障碍 第四节 社交焦虑障碍 第五节 特殊恐惧障碍 第六节 分离性焦虑障碍
重点难点
掌握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症状及特点。
熟悉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
2. 其他药物 丁螺环酮、坦度螺酮是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因无依赖性常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
的治疗,但起效较慢。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于减轻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所 致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等有较好疗效。此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焦虑也有较好的 缓解作用,但不宜长期使用,老年人使用可能诱发帕金森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