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音乐剧赏析

合集下载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音乐之声》音乐赏析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

影片里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

《音乐之声》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

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

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

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

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优美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电影《音乐之声》最令人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

《音乐之声》的题材来自生活,却又将之升华从而使之高于生活,它以音乐抒发人类最淳朴的感情,以感情动人,整部音乐剧充满了诗性的美和浪漫,像一朵清新而独特的百合,散发出满室的清香。

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欢快活跃的“Do-Re-Mi”,“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特拉普上校演唱的一派深情的“Edelweiss”,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等等,都广为流传。

仙乐飘飘乐融融──《音乐之声》赏析

仙乐飘飘乐融融──《音乐之声》赏析

仙乐飘飘乐融融──《音乐之声》赏析
仙乐飘飘乐融融──《音乐之声》赏析
《音乐之声》于1965年在美国进行第一次演出,时隔四十年,该片仍作为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受到全世界各阶层人们的欢迎。

我觉得之所以如此成功,在于它的音乐和影片中家庭教师和七个孩子纯真甜美的微笑。

《音乐之声》以音乐贯穿全程,音乐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成为整部影片最动人的部分,被观众广为传诵。

高山之巅,玛利亚独唱充满激情的《音乐之声》;修道院里,修女们运用说白与歌唱结合的形式讨论玛利亚迟到的原因;田野里,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欢快动听的《哆来咪》;音乐节上,上校一家一边演唱深情款款的《雪绒花》,一边逃离奥地利……所有这些可爱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是完美无暇的《音乐之声》。

影片处处充满了阳光一般温暖的气息和浪漫情调,观众一边听着动人的音乐,一边观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容易就被融于其中的淳朴之情打动。

国际电影巨星成龙曾经给这部影片以很高的评价:“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

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得到放松。

”影片通过音乐很好地阐释了真善美的主题。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做的所有事情,最终极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真善美,还有爱,是这四者令我们生存的世界。

《音乐之声》歌曲音乐分析

《音乐之声》歌曲音乐分析

《音乐之声》歌曲音乐分析《音乐之声》是一部融合了音乐与歌舞的电影杰作,改编自百老汇的经典剧目《群星照亮夜空》。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修道院的故事,主角是年轻的见习修女玛丽亚和海军上校特拉普一家。

在电影中,玛丽亚作为家庭教师给特拉普家的七个孩子教授音乐,她以音乐启发和感动了孩子们,也同时赢得了他们的心,从而展开了一段既温馨又感人的故事。

《音乐之声》中的音乐是这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这些歌曲风格各异,从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到庄重严肃的教堂歌曲,再到奥地利的民间歌曲,每首歌曲都反映了电影中的某个特定情感或场景。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就是《哆来咪》。

这首歌是玛丽亚教给孩子们的第一首歌,也是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

这首歌的旋律简单易学,歌词明了易懂,而且它以音阶的形式表现了自由、热情和希望,非常符合电影的主题。

除了《哆来咪》之外,《音乐之声》还有许多其他的经典歌曲。

比如《雪绒花》(Edelweiss)、《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和《我最爱的事》(What I Didn't Do)等等。

这些歌曲都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价值。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音乐之声》无疑是一部具有极高水准的电影。

它的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歌词简洁明了,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电影中的情感和氛围。

此外,《音乐之声》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通过音乐和歌声传达了爱、家庭、友情等价值观,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得到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总的来说,《音乐之声》是一部融合了音乐、歌舞、情感和故事的电影杰作。

它以音乐为媒介,通过玛丽亚和特拉普一家之间的互动和成长,展现了人类情感和家庭的重要性。

同时,《音乐之声》也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它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和升华。

因此,《音乐之声》不仅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音乐剧音乐之声

音乐剧音乐之声

音乐剧《音乐之声》赏析音乐剧《音乐之声》赏析《音乐之声》是我初次接触音乐剧的音乐剧作品,它不仅是经典传世的音乐剧,也是一场音乐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音乐剧《音乐之声》改编自《托普家族的歌手》由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翰墨斯坦合作创作,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永恒佳品。

《音乐之声》于195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1965年,《音乐之声》又被搬上银幕,1979年,《音乐之声》获得劳伦斯•米格纳奖。

伦敦原版演出在皇宫剧院上演超过六年,至今仍是伦敦西区上演时间最久的美国音乐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罗杰斯/汉默斯坦公司许可,《音乐之声》在全世界已演出逾2,000场。

音乐剧《音乐之声》主要讲述了一个活泼率真且热爱生活的修女玛利亚被修道院院长派到特拉普的上校家作一名家庭教师,她的性格使她和七个调皮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同时唤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

最终,上校与玛利亚相爱并结合在了一起。

然而,此时正是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上校被要求参加纳粹。

借着参加萨尔茨堡民谣音乐节,特拉普家庭逃往瑞士,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音乐感受《音乐之声》正是通过如此平凡却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很多经典且广为传唱的歌曲。

音乐剧一开始便由音乐带领我们掠过美丽的奥地利的山脉、河流、民居和草原,最后来到那片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上,幽幽绿草地,修女玛利亚远远地奔来,展开双臂唱出那首经典的《音乐之声》。

这首歌表达了玛利亚对祖国大自然以及生活的热爱。

而当镜头转向修道院时,修女们向院长诉说玛利亚不守规矩的种种行为。

于是,这首《玛利亚》便由几位修女唱出,但却表现出院长不愿意束缚玛利亚追求热爱自由的本性。

最终将玛利亚派到特普拉家作为家庭教师。

在前往特普拉家的途中,玛利亚演唱了《我有信心》,歌曲表达出她既担心又期盼的内心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她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她对做好家庭教师的信心。

来到上校家后,玛利亚与上校和每个孩子见了面,晚饭时,上校的大女儿丽莎偷溜出去与邮差洛夫在花园约会,期间,他们欢快地唱起了《今年16岁马上17岁》,表达了这对年轻的恋人对长大的向往以及对恋爱的美好期待。

影评: 音乐之声

影评: 音乐之声

影评: 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电影,它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彩的音乐和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而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部电影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和感动,更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自由的重要性。

首先,这部电影以其精心编排的音乐和歌舞场景让我陶醉其中。

从开篇的山坡草地到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壮丽景色,再到舞台上动人的歌声,每一幕都让我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特别是那首《Do-Re-Mi》,它不仅让我跟随着歌词一起唱,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快乐的魅力。

音乐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角色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是他们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动力。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玛丽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女孩,她的音乐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深深地被吸引。

而冷酷严厉的冯·特拉普上校在音乐的魔力下逐渐敞开心扉,这个转变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和谐的重要性。

角色们的情感和成长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电影中的主题——自由和勇气,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在纳粹统治下的奥地利,音乐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由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和社会的压力。

他们的勇气和坚持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意识到了自由和勇气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总的来说,电影《音乐之声》给我带来了欢乐、感动和思考。

它通过动人的音乐、精彩的角色和深刻的主题,让我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得到了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剧,更是一部关于追求梦想和自由的启示录。

无论是对音乐的热爱,还是对人生的思考,这部电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之声音乐剧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剧赏析

音乐剧--音乐之声赏析一直以来就很喜欢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其中的欢乐之声;其中的和谐之乐深深打动着我..再次看这部剧;仍然感怀于其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怀于其中的童真;感怀于其中不与世俗同流的干净与纯洁..一次次被片中的经典音乐而打动;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哆唻咪不仅仅是一些唤起我们童真的歌曲;更深层的是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音乐之声是一部讲述奥地利音乐文化的音乐片..虽说影片主题是音乐;但是伴随音乐而展示出的一系列奥地利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电影从开始已经显示出可比拟的气势和魄力:镜头一开始从高空航拍的阿尔卑斯山大全景;逐步转向在山顶上载歌载舞的玛丽亚;镜头的层层深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奋;感觉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与美妙的乐韵相互交融、合二为一..先声夺人的开篇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为后面的成功演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我觉得这一幕也为后来上校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同纳粹作斗争做了铺垫; 更能显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音乐也是这部片子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贯穿了整部影片;我想导演之所以用音乐之声来命名;可能是因为故事发生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吧..影片中或高昂、或低沉的节奏;或吟咏、或叙述的歌声;还有那幽默风趣的表演不仅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住了人们的耳朵..音乐之声的背景是德国纳粹企图吞并奥地利;并且要求奥地利官员到德国赴任..冯.崔普上校正是这些奥地利军官之一..作为一个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军官;上校十分的痛恨纳粹;不肯赴任..然而种种原因;上校不得不赴任;当他唱起雪绒花时;上校声音哽咽..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国家消失的无奈全都涌上心头..如果说什么东西是文化的基本;什么是每个人都不能抛弃并可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那就是对家乡的爱..家是国之根本;国就是文化的核心..歌声中回荡着的浓浓的爱国情怀;渗入到我们的每一滴血液;渗入到我们的灵魂..音乐之声用歌曲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讯息..爱是一切的根本;家是爱的承载..有爱才有家;爱自己的家;永远不让它消失..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片;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部宣扬爱;自由与生命的主题电影..从这部影片之中;我所能感受到的仅仅是冰山上的一角;但是它所展示的奥地利音乐文化;让人们记住了在世界某处;一个民族的精髓..玛利亚;女主人公的名字取义基督教圣母之名;而女主人公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纯净、自然;充满爱与生气..教会文化发源于欧洲;也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玛利亚就生活在教会之中..她就像是教会中自由的鸟;她不屈服于专制也不畏惧邪恶..她拥有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这使得教会的其他修女对于她保持有不同的看法..“你要如何处理像玛利亚这样的问题人物你要如何摘下浮云然后钉牢你要如何用言语形容她捣蛋鬼鬼精灵小丑” 修女们对于玛利亚的看法虽然有好有坏;但是相同的是;大家都认为“她不适合修道院..”但是院长嬷嬷却只是说:“她是一个女孩..”对话采用女声群体合声;此起彼伏的曲调配合整齐的音乐;时高时低;时缓时急;却又不失整体的和谐..这就是音乐的精髓;编导用对话凸显这种和声的魅力; 让人从中感受到了音乐之国的文化内蕴..在之后;玛利亚到了冯.崔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到此;整个故事才算整个的开始..玛利亚在冯.崔普上校家做家教的这一段时间里;玛利亚与上校的孩子们逐渐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其中也出现了不少经典的情景、脍炙人口的歌曲..令我印象极深的有如下几幕:第一幕;大女儿莉莎与她的男朋友在雨中相会时男女双人和声在夜晚的映衬下显得活泼可爱;富有生趣..俩人在雷雨中跳起了双人舞在这美妙的舞蹈之下;雷声融入了乐曲;闪电融入了舞步;电闪雷鸣在此时竟然显得如此的浪漫唯美..将自然的波澜壮阔结合到浪漫的爱情与唯美的舞姿中;完美的令人叹为观止..第二幕;玛利亚带着孩子们穿着窗帘布制作的游戏服在萨尔斯堡尽情的玩耍;在辽阔的原野上;玛利亚教会了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曲..在交错却又整齐的情境中;玛利亚带着孩子们开始了音乐之旅..在这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玛利亚和孩子们骑着自行车的情景..玛利亚捎着葛瑞特;七辆自行车呈三排行驶;随着歌曲的调值变化;单车也跟着变着整齐的花样;在错落之中交叠着精心的编布;在欢乐的音乐中也让视觉充分的享受了一把..当玛利亚和孩子们坐着马车;七个孩子变成了七个音符;玛利亚用马鞭指着谁谁就唱自己的音符..孩子们成了最美妙的乐器;让人看着又欢乐又羡慕..音乐来自于生活;生活来自于人;人来自与自然..用人声代替乐器;再将人溶于自然;这种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人文文化;不正是奥地利音乐文化的精髓吗整部电影都是用音乐编织而成的;如甘甜的水;滑过人们的心灵..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丽亚;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拥有满腔爱国热情;内心善良的上校;就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歌唱着内心的感情..玛丽亚不喜欢处处束缚着自己的修道院;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像小鸟一样地唱歌;可爱的孩子们;在玛丽亚创造的纯真的音乐世界中;找到了失去已久的自由..他们无拘无束地做游戏、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在大自然中纵情歌唱..而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将情感深深藏在内心的上校;听到音乐后被震动了..音乐改变了上校;从此他变得更有人情味了..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更多的是表现在一家人不畏纳粹的嚣张气焰;宁可流亡而不肯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面对纳粹的威逼利诱;一家人在上校的带领下跨越了重重高山;终于远离了战争的阴影..一曲音乐之声;是一首自由战胜专制;爱征服邪恶的颂歌..自由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当专制与邪恶千方百计想让自由与爱毁灭时;对自由的渴望;使冯·特拉普上校一家人不惧任何压迫与威胁..甚至当生命大厦随时可能颠覆的时刻;一家人依然矢志不渝地唱出心灵的歌谣;唱出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此时;那悠扬的旋律;清新的歌词;技术娴熟的合唱已成为一家人对梦想的深沉呼唤..当深爱的国土被纳粹野蛮地践踏;当原本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冯·特拉普上校带领一家人无畏进行抗争;反映了在那个战争年代人民不屈的反抗与满腔爱国的热情..他们用歌声呐喊;唱出了内心的音乐之声..音乐之声爱情部分的主线;是玛利亚与冯.崔普上校的爱情..玛利亚与上校的爱;表达了人需要自由与解放;用爱作为自己的生命;并且勇敢的去追寻它..这种自由与爱也正是本片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思想..音乐之声用音乐唱出自然之声;用音乐诠释爱情;用音乐谱写青春与纯真;用音乐表达思乡;唱出一曲不绝于耳的音乐之声;唱出了一曲天人合一的美好乐章..。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伯特·怀斯导演、于1965年上映的经典音乐剧电影。

这部电影以充满音乐、歌舞表演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教师玛丽亚在奥地利边境山区的一座修道院中任教的故事。

通过音乐和爱的力量,她改变了严厉的父亲以及一家人,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快乐。

音乐是《音乐之声》的核心,本文将对电影中的音乐进行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都有所涉猎。

首先,这部电影运用了一些著名的古典音乐作为配乐,如莫扎特的《多纳·诺布雷》和《婚礼进行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斯特劳斯的《无尽的蓝色多瑙河》等。

这些古典音乐作品以其优美旋律和动听的编曲赋予了电影以沉稳、高雅的气质。

除了古典音乐,电影中还贯穿着一些原创的歌曲,如电影开头的《声乐演唱会序曲》以及玛丽亚在教授孩子们时唱的《你是阳光》。

这些歌曲充满活力和欢快,词曲相得益彰,表达了角色们内心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

特别是《你是阳光》,它以简单明了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对每一位孩子的鼓励和爱,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温暖的情感世界。

此外,电影《音乐之声》还包含了一些经典的歌舞表演场景。

例如,玛丽亚和冯·特拉普舞蹈《斋塔》中,他们以轻快的步伐和优雅的姿态舞出了爱情的甜蜜;而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冯·特拉普举办的音乐会中,孩子们演唱了《那落日下绽开的夜间花园》和《光逐渐退去》,以动人的歌声和精彩的舞蹈征服了观众的心。

《音乐之声》不仅有着精彩的音乐,还通过音乐传达了一些深刻的思想。

就像电影中所展示的那样,音乐有着无穷的力量,可以超越语言、文化和社会的界限,打动人心,传递情感。

音乐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和心境,也能够改变整个社群的氛围和态度。

这对电影中的角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通过音乐找到了勇气和希望,改变了以往的固定观念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电影《音乐之声》通过精彩的音乐和歌舞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作品。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赏析——歌声里的剧情记得第一次听说过《音乐之声》,是在我初中的英语课文中(the sound of music)。

那个时候没有过多的对这部电影的认识,更不要说对电影里音乐的赏析呢。

今年学校开了音乐赏析课,我或多或少从音乐老师那儿学会一点点对音乐的赏析。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改编自玛丽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戏剧作品,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之后被改编成电影,其主题曲与电影同名。

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

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被誉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歌舞片之一。

作为一部音乐剧,不得不说影片中音乐的安排,两位大师的集合尤其善于在复杂的节奏中寻求一种惊人的和谐,旋律自然、流畅而简洁,但简洁中又显示出高度的技巧。

片中的作曲就是这种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不乏许多经典歌曲。

此时两位大师均处于事业的顶峰,开创了称霸百老汇近二十年的音乐剧黄金时期,他们的作品还包括《南太平洋》、《国王与我》等。

该影片1966年获得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和最佳配乐六项大奖以及十项奥斯卡提名;同年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

《音乐之声》是一部以音乐、家庭和爱情为主题的电影,故事结构紧凑,风格轻松温馨,音画一流。

影片讲述了天性自由、活泼善良的实习修女Maria到萨尔茨堡当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当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Maria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教他们唱歌、跳舞,给这个呆板、冰冷的家庭带去了歌声和笑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看到这个家庭又重新充满了欢乐温馨的气氛,而他的“水兵们”也已被训练成了一支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这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也唤起了他对Maria的爱情。

在男爵夫人的介绍舞会中一支奥地利的民间舞蹈(Laendler)是彼此了解到对方的心意,关系迅速升温,而这一切都被男爵夫人看在了眼里,舞会中途退场劝Maria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后经心灵导师MotherAbbess院长的开导,Maria终于再次鼓起勇气,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之后,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

《音乐之声》音乐分析

《音乐之声》音乐分析

开场的音乐唱出了这部电影的内在意义,奥地利的 孩子是音乐的孩子,群山孕育了他们美好的灵魂, 他们的生活因为音乐而变得美好中不能没有音乐。 这个主题音乐贯穿了整部电影。片头音乐将片中所 有音乐的曲调全部呈示了一遍,这使接下来所有音 乐的进入都那么自然。电影中,音乐自然融汇在所 有的剧情之中。
另外,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歌教给了 7个孩子,并且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 深深地打动了上校禁锢已久的心,使他忽然变成了 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起……可见音乐不仅仅包含了 人类特殊的感情,并且能够引起人类在情感上的共 鸣,从而深深地触动人们的心弦。
这是一首修道院的修女们唱的歌曲,这是一首有点调皮、古灵精怪的音乐 音乐基调活泼、欢快。在一人一句的音乐中,我们得知了玛利亚的优点与不 足,得知了修道院的修女们对她的评价。 玛利亚是一个可爱、活泼,但却也总该惹麻烦的修女。她古灵精怪,爱捣蛋 却也总令人发笑,带给人快乐;她本性善良却又狂野十足。这首音乐正式围绕 她的个性来做的。在赞扬玛利亚的时候音乐很温柔可爱,特别是说在说她令人 发笑时音乐也制作的令人充满笑意,说她捣蛋时又有点无奈,充满了变化的音 乐让影片也充满了魅力。 合唱的部分,歌词很优美“如何来拯救玛利亚”成了修女们的一大愿望。 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玛利亚对于修道院的不适合,也可以明 显得感受到她的个性,那么这就为下文中院长嬷嬷让她离开修道院去给舰长家 的孩子们当家庭教师埋下了伏笔。 既交代人物个性,又推动情节发展。这首让人可爱无奈的音乐充满了魅力 也为女主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推动之声》的作曲是理查德· 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下面我 就来简单介绍下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
理查德· 罗杰斯是百老汇音乐剧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 个代表人物。他总共为超过40部的音乐剧作品作曲, 几乎每一部都是轰动一时的成功之作。他的职业生涯 分成两个部分:1942年之前同劳伦茨· 哈特合作,此 后同小哈姆斯坦一直合作到1960年。其中的任何一段 合作所诞生的作品都足以使他荣登百老汇的名人榜。 他与小哈姆斯坦合作的第一部作品《俄克拉荷马》是 音乐剧历史上第一部上演超过一千场的剧作。他还有 其他三部作品的演出场次也超过了一千场,它们是: 《南太平洋》、《国王与我》和《音乐之声》。 罗杰斯为音乐剧创作的许多唱段和歌曲超越了剧作 插曲本身的意义,成为具有更长艺术生命力的经典。 这一点,不得不使当时的其他作曲家只能对他顶礼膜 拜而无法望其项背。 他非常擅长在复杂的节奏中寻求一种惊人的和谐, 旋律自然、流畅而简洁,但简洁中又显示出高度的技 巧。《音乐之声》中的作曲就是他这种创作风格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自1959年上映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

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家庭音乐剧,更是一部承载着爱与希望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音乐成为了沟通心灵的桥梁,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影片中的音乐,既有悠扬动听的旋律,又有深情款款的歌词,它们如同泉水般潺潺流淌,滋润着观众的心灵。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歌曲《Do-Re-Mi》便是如此。

这首歌由玛利亚(Julie Andrews饰)演唱,她用那清澈的嗓音,将音乐的韵律与自己的情感完美融合,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影片中最具标志性的旋律之一。

“Do-Re-Mi,_frère, soeur_,_da-did-do_,如此简单,如此纯真。

”这首歌曲不仅教会了孩子们音符的顺序,更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变得美好起来。

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正是《音乐之声》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理念。

在《音乐之声》中,还有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The Sound of Music》、《My Favorite Things》等。

这些歌曲各具特色,有的欢快活泼,有的深情动人,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动人旋律。

《The Sound of Music》这首歌曲,是影片中最为重要的主题歌。

它以优美的旋律,描绘了阿尔卑斯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玛利亚对自由的渴望。

每当这首歌曲响起,观众仿佛能感受到那山间的清风,那蓝天白云的美丽画卷。

“Every step you take,every path you find,will lead you to the place you need to be.”这句歌词,不仅是影片中玛利亚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观众的一种激励。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脚步,追寻自己的梦想,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My Favorite Things》这首歌曲,则是玛利亚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玛丽亚在院子里独自唱歌跳舞,模仿鸟叫,还跑了很远到森林里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她对这些事物的热爱和专注深深地打动了上校一家。

赏析:
《音乐之声》是著名的音乐剧,也是一部温馨感人的家庭电影。

这段课文描述了玛丽亚在院子里的自然表现,展现了她纯真、热情、充满活力的性格。

通过她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音乐的热爱,这种情感也深深感染了上校一家。

同时,这也反映出玛丽亚的教育观念,即鼓励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段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充满了音乐、舞蹈和自然的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玛丽亚的形象也被描绘得十分生动,让读者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整段课文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描写手法上,这段课文运用了生动的叙述和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玛丽亚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同时,通过上校一家的反应,也展现了玛丽亚的影响力和教育观念。

整段课文语言流畅、生动,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这段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音乐之声》中玛丽亚纯真、热情、充满活力的性格和教育观念。

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音乐之声》音乐分析

《音乐之声》音乐分析

《音乐之声》音乐分析《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杰斯和哈默斯坦创作的百老汇音乐剧,该剧在1959年首次亮相,并在之后成为一部广受欢迎的音乐剧,不仅在百老汇上演多年,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版本。

《音乐之声》以其精美的音乐、感人的故事和充满活力的演出而闻名,下面将对该音乐剧的音乐进行分析。

《音乐之声》的音乐由罗杰斯创作,歌词由哈默斯坦编写。

整个音乐剧包含了多首经典的歌曲,如《前来推数》、《我有歌唱》和《纳粹极权主义》等。

这些歌曲在音乐上展示了深情、悲伤和希望等各种情感,同时也与剧情紧密相连。

首先,音乐剧的开场歌曲《前来推数》展示了音乐剧的主题和基调。

这首歌是一首强有力的合唱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力量和鼓舞人心的情绪。

合唱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奏声,激励观众们加入到音乐之声中,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

接下来,主角玛丽亚唱的《我有歌唱》是整个音乐剧中最著名的歌曲之一、这首歌以玛丽亚单独站在山坡上的镜头开场,歌词表达了她对音乐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旋律优美,情感真挚,使观众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玛丽亚的内心世界。

此外,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曲调优美且具有独特风格的歌曲,《爱听“符卡舞曲”》是其中之一、这首歌在音乐剧中是一段舞曲,展示了音乐剧中的欢乐和轻松的氛围。

旋律明快,舞蹈节奏感强烈,使人们能够忘却现实,沉浸在音乐与舞蹈的世界中。

最后,音乐剧的结尾曲《纳粹极权主义》返映了剧情发展的高潮与紧张氛围。

这首歌通过音乐的紧张和歌词的描绘,展现了纳粹极权主义的可怕和危险。

旋律明快,但又带有一丝严肃和威胁感,使观众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到战争和压迫的严峻现实。

总的来说,音乐剧《音乐之声》的音乐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曲调和歌词,表达了各种情感和主题。

它展示了音乐的力量和美好,同时也勾勒出二战时期的压迫和战争。

这些歌曲通过精心编曲和演唱,使观众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正因如此,《音乐之声》一直以来都备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赏析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赏析1、简介1.1 影片概述1.2 制片信息1.3 主要演员介绍2、音乐剧风格2.1 音乐剧的定义与历史2.2 《音乐之声》的音乐剧风格2.3 影片中的音乐舞蹈表现形式3、原声音乐3.1 原声配乐的作曲家介绍3.2 影片原声音乐的特点3.3 著名音乐片段赏析4、歌曲分析4.1 《Do-Re-Mi》4.1.1 歌曲的背景故事4.1.2 歌曲的音乐特点4.1.3 歌曲的寓意与感染力4.2 《My Favorite Things》4.2.1 歌曲的背景故事4.2.2 歌曲的音乐特点4.2.3 歌曲所传递的情感与主题4.3 其他影片中的经典歌曲分析5、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关联5.1 影片中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呼应关系5.2 音乐在影片中的角色与作用5.3 音乐的表现手法对剧情的推动效果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版权法:保护创作者对其作品的独立权益,包括音乐的著作权。

6.2 表演权:指演员对其表演作品的独立权益,如音乐剧中演员的表演权。

6.3 音乐授权:指将音乐创作授权给特定个体或机构进行使用。

7、附件7.1 影片剧照7.2 歌曲原声录音7.3 音乐剧相关资料-----------------------------------------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看附件部分。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版权法:保护创作者对其作品的独立权益,包括音乐的著作权。

6.2 表演权:指演员对其表演作品的独立权益,如音乐剧中演员的表演权。

6.3 音乐授权:指将音乐创作授权给特定个体或机构进行使用。

音乐之声赏析

音乐之声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见习修女玛丽亚性格开朗,热情奔放。

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便让她来到奥地利当上了退役军官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特拉普为人正直,不幸死了心爱的妻子后,特拉普就用军人的方式管教孩子,家里缺乏生气。

孩子们一开始对新来的玛丽亚有着很重的抵触情绪,想了种种的古怪方法捉弄她,玛丽亚毫不介意,她带孩子们去野外做游戏,教她们唱歌、跳舞,很快博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特拉普刚开始对此很生气,但当他看到孩子们个个生气勃勃,家庭重又充满了欢乐温馨的气氛时,渐渐地接受了玛丽亚,他自己也变随和了,和孩子们的关系更加密切。

而特拉普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发现自己也已经不知不觉的爱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姑娘,两人幸福的结合了。

这时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纳粹分子将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

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朋友们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成功翻越阿尔卑斯山,抵达瑞士。

整个电影中歌舞和歌曲贯穿电影,其中,几首经典音乐流传最广: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

它清新,雅俗共赏,幽默,又有深沉的感情,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细细回味的好电影。

这是音乐之声在艺术方面给我的感觉,在启示、品质方面,它带给了我更大的感动。

我最喜欢的便是玛利亚。

当玛利亚第一次来到上尉家的时候,面对孩子们的种种恶作剧,她真诚的与她们沟通:“当一个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要和完全不认识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会怎样呢?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紧张,可是,我没有感觉到,相反,对你们热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动了。

”孩子感动的哭了,当她爸爸不许家里有歌声和笑声,知道孩子为什么要恶作剧后,她开始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用窗帘给孩子们自己做衣服,因为她说:她们漂亮的紧身衣不方便运动,她也害怕孩子们怕把衣服弄坏爸爸生气,而玩的不开心。

音乐剧赏析之音乐之声

音乐剧赏析之音乐之声

LOGO
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
创作经历
1921年,汉默斯坦作词的首部音乐剧《Always You》在百老汇上演; 1943年,汉默斯坦开始与理查德· 罗杰斯的合作, 这将两人均带往事业巅峰,他们合作的代表作 包括《南太平洋》、《国王与我》、《音乐之 声》等等; 1960年,在《音乐之声》首演后不久,汉默斯 坦因胃癌去世,《雪绒花》一曲成为其遗作。
视频: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1960年东妮奖 ◎1965年奥斯卡金像奖 ◎1965年金球奖 ◎美国国家电影保存局2001年指定保存 ◎音乐剧在百老汇一共演出1443场,同名电 影至今高踞好莱坞音乐电影票房榜首
LOGO
人物介绍之玛丽亚
• 修道院里的志愿修 女 • 活泼好动,热爱自 然 • 不适合僧侣生活 • 她天生的温柔和善 良赢得了孩子们的 友好
《音乐之声》
——永不落幕的传奇
环境工程1001 1003100121 马惠君
LOGO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 (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 曼。
视频:
LOGO
孤独的牧羊人
玛利亚带领孩子们为男爵夫人表演木偶剧,他们的表演 和歌曲都十分幽默而风趣。德国轻音乐泰斗詹姆斯拉斯 特作曲,罗马尼亚排箫大师Gheorghe Zamfir 演奏
视频:
LOGO
雪绒花
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纳粹举行的音乐会,他们 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瑞士。音乐会上, 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哽咽 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和孩子们走上去与他一 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

影片里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

《音乐之声》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

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

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

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

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优美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电影《音乐之声》最令人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

《音乐之声》的题材来自生活,却又将之升华从而使之高于生活,它以音乐抒发人类最淳朴的感情,以感情动人,整部音乐剧充满了诗性的美和浪漫,像一朵清新而独特的百合,散发出满室的清香。

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欢快活跃的“Do-Re-Mi”,“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 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特拉普上校演唱的一派深情的“Edelweiss”,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等等,都广为流传。

它的音乐贯穿全程,音乐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成为整部影片最动人的部分。

现在,我们着重讨论一下接下来这三首歌曲。

音乐之声评析 终极版

音乐之声评析 终极版

纯真的爱读《音乐之声》再次看了一遍《音乐之声》,再次被剧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深沉而感动得几次落泪。

《音乐之声》所记叙的本来就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对她的称赞实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悦耳动听的歌声,温暖清新的人物,感人至深的情节,都是她吸引我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爱的主题,真正打动每个人内心纯真的爱。

这个剧的主教是一位见习修女玛利亚,玛利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也正是她的活泼好动和热爱大自然的性格,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因此与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

最终修道院院长觉得现在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并不适合玛利亚,应该让她到外面看看,于是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七个孩子的家庭老师,借此让她探索自己真正的生活目的,淋漓尽致地展示纯真的内心。

玛利亚用自己的爱心改变了上校的家庭气氛,冯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但因妻子早逝,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欢笑。

刚来到上校家看到的就是孩子完全是军事化管理,哨声就是命令,刚开始玛利亚认为七个孩子都很乖,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后来的表现,他们对玛利亚完全排斥。

很快,玛利亚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老师离开的原因:自从自己的母亲去世了,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所以他们采取捉弄老师吸引父亲的注意。

玛利亚知道原因之后并没有选择退步,而是利用自己天生的纯真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

她经常趁上校不在的时候,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游戏服,带领他们到商场游玩,在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他们唱歌。

我想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熟悉《音乐之声》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首家喻户晓的《哆来咪》,这首歌就是玛利亚带着七个孩子来到阿尔卑斯山野餐时唱的歌。

电影描述的那个画面,她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清澈的湖水、清脆的鸟鸣……到处洋溢着自由、快乐、纯真、温暖的氛围,当然还有玛利亚在与七个孩子相处中所流露的灿烂的笑容和浓浓的爱意。

玛利亚是上校家里第十三位家庭老师,孩子们非常叛逆,在玛利亚之前已经气走了十二位家庭老师,而玛利亚不同,第一次面对着七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时,就非常地喜欢他们,并用心去了解他们、爱护他们、教导他们。

《音乐之声》赏析

《音乐之声》赏析

《音乐之声》赏析《音乐之声》赏析【导言】《音乐之声》是一部1959年上映的音乐剧电影,由罗杰斯与哈默斯坦执导,朱莉·安德鲁斯与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主演。

影片以音乐家兼教育家玛丽亚在奥地利找到真爱并用音乐改变孩子们的生活为主线,展现出音乐与爱的力量。

本赏析将从故事情节、音乐表现、演员演技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故事情节】《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二战前夕的奥地利,围绕着玛丽亚成为冯特普小姐家的家庭教师展开。

接下来的情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玛丽亚的到来描述玛丽亚到达冯特普家并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以及与乔治男爵的初次见面。

2:爱情的萌芽玛丽亚与乔治男爵之间的相处逐渐使两人产生了情感,但由于身份与背景的不同,他们的爱情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与考验。

3:音乐的力量玛丽亚通过音乐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她用音乐让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也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4:纳粹占领故事发展到了纳粹入侵奥地利的时期。

乔治男爵被迫加入纳粹军队,而玛丽亚决定带领孩子们离开冯特普府,迁往美国。

【二、音乐表现】《音乐之声》的音乐是该电影的亮点之一,其中经典的歌曲包括《初恋那一天》、《我的最后钟声》、《洁白华服》等。

这些歌曲通过旋律优美、歌词深入人心等方式,将电影情节与音乐完美结合,使观众更好地代入故事情节。

【三、演员演技】1:朱莉·安德鲁斯朱莉·安德鲁斯在饰演玛丽亚一角时完美地展现了她的个性特点,既有坚定的内心和热情,又有温柔和善良的一面,她的优秀演技赋予了角色更加鲜活的形象。

2: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在饰演乔治男爵一角上展现了卓越的演技。

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男爵内心的挣扎和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内容:1:《音乐之声》剧照2:《音乐之声》插曲世界排行榜【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原创作品的权益,包括音乐作品的演唱权、录制权等。

音乐剧赏析

音乐剧赏析

《音乐之声》是一部颇具影响的美国经典音乐影片之一,因其大多数的对白是以歌曲为主,故将其归为音乐剧,合乎情理。

这部音乐剧,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温馨的感受,简单却又朗朗上口的旋律,带给观众的是一种音乐的零距离感受。

而这些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歌曲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

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又耳熟能详的《do re mi》;以及七个可爱的孩子演唱的《晚安,再见!》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感动,熟悉,亲切。

这部音乐电影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

与同类影片相比,其语言独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大量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

在内容上其主要讲述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

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

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

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

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电影中的女主人翁玛利亚乐观开朗,充满爱心,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正如《音乐之声》这个片名,也正是玛利亚把音乐带给了大家。

可是这部戏真正让人动容的,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

对子女的爱、对恋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在上校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上校的爱国,玛利亚的纯真,修道院长的睿智,以及贯穿了整个影片的音乐、画面和对白,统统让人的心灵得到提升和净化。

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音乐剧赏析————解放灵魂,回归自然音乐之声是我最喜的一部音乐剧,这部音乐剧给人以自然清新,返璞归真的之感。

剧中人物优美的歌声与自然天籁浑然一,给人以美的轻松享受。

我喜欢剧中玛丽亚热情奔放的性格,她酷爱唱歌,跳舞。

性情同大自然一样清新,欢快。

她心地善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留最破的给自己。

她同情弱者,凡事为他人着想,心像玻璃一样纯洁透明。

她热爱自然,经常偷偷溜出修道院,敞开心扉,拥抱大自然,与其融为一体。

常常忘乎所以,她完全没有修女娴静端庄的气质,反倒像个野丫头。

修女们对她无奈但又怜惜着她。

在强大的制度面前,她不妥协,不低头。

敢于同强实力,老规矩做反抗。

她与孩子们站在统一战线,和蔼而又亲切的接受孩子们的恶作剧。

这样的反抗与容忍博得了孩子们对她的喜爱,无意间被男主人公悄悄地爱上。

我还喜欢剧中清新宁静的场景。

一位教师,身边围着七个穿着窗帘做成的游戏服的可爱的孩子,坐在一望无际的青青的草地上,阳光温暖,春风和煦,白云悠悠,溪水潺潺。

和着婉转优美的琴声,尖细高亢的女生,天真稚嫩的童声,万籁俱寂的背景,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心旷神怡的画面。

我觉得这部影片给人以美的轻松享受,看这影片时,会暂且忘却烦恼,忘却凡尘琐事,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纯洁与美好,回归内心的宁静。

激发我们向往自由,热爱自然,与人和谐的信念。

挣脱枷锁,敢于同老制度老规矩作斗争,随新的呼唤,去追求梦想,自始至终,单纯快乐而美好。

本剧自大的亮点是剧中的音乐,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下面让我来简单陈述一下,我个人对其中几首歌曲的体会。

影片以《The sound of music 》这首歌曲开始,引入人们进入了一幅山峦起伏,绿草悠悠,森林茂密的宁静而美好的画面,玛丽亚用心舒展着自己美好的心情,以高亢嘹亮的嗓音抒发着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美好追求。

为正个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快乐轻松的感情基调。

接着镜头转到修道院,几个和蔼温顺的修道女在合唱团唱歌,一首《Maria》,被修道女门美好的嗓音演绎着,正是迎合了剧情的需要,详细的介绍了玛丽亚的性情特点,当我听到这首歌时真的被深深感染,不是从歌词,而是从修女们的嗓音以及歌曲的曲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剧--《音乐之声》赏析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其中的欢乐之声,其中的和谐之乐深深打动着我。

再次看这部剧,仍然感怀于其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怀于其中的童真,感怀于其中不与世俗同流的干净与纯洁。

一次次被片中的经典音乐而打动,《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哆唻咪》不仅仅是一些唤起我们童真的歌曲,更深层的是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

《音乐之声》是一部讲述奥地利音乐文化的音乐片。

虽说影片主题是音乐,但是伴随音乐而展示出的一系列奥地利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电影从开始已经显示出可比拟的气势和魄力:镜头一开始从高空航拍的阿尔卑斯山大全景,逐步转向在山顶上载歌载舞的玛丽亚,镜头的层层深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奋,感觉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与美妙的乐韵相互交融、合二为一。

先声夺人的开篇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为后面的成功演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我觉得这一幕也为后来上校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同纳粹作斗争做了铺垫,更能显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也是这部片子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贯穿了整部影片,我想导演之所以用《音乐之声》来命名,可能是因为故事发生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吧。

影片中或高昂、或低沉的节奏,或吟咏、或叙述的歌声,还有那幽默风趣的表演不仅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住了人们的耳朵。

音乐之声的背景是德国纳粹企图吞并奥地利,并且要求奥地利官员到德国赴任。

冯.崔普上校正是这些奥地利军官之一。

作为一个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军官,上校十分的痛恨纳粹,不肯赴任。

然而种种原因,上校不得不赴任,当他唱起雪绒花时,上校声音哽咽。

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国家消失的无奈全都涌上心头。

如果说什么东西是文化的基本,什么是每个人都不能抛弃并可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那就是对家乡的爱。

家是国之根本,国就是文化的核心。

歌声中回荡着的浓浓的爱国情怀,渗入到我们的每一滴血液,渗入到我们的灵魂。

《音乐之声》用歌曲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讯息。

爱是一切的根本,家是爱的承载。

有爱才有家,爱自己的家,永远不让它消失。

《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片,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部宣扬爱,自由与生命的主题电影。

从这部影片之中,我所能感受到的仅仅是冰山上的一角,但是它所展示的奥地利音乐文化,让人们记住了在世界某处,一个民族的精髓。

玛利亚,女主人公的名字取义基督教圣母之名,而女主人公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纯净、自然,充满爱与生气。

教会文化发源于欧洲,也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

玛利亚就生活在教会之中。

她就像是教会中自由的鸟,她不屈服于专制也不畏惧邪恶。

她拥有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这使得教会的其他修女对于她保持有不同的看法。

“你要如何处理像玛利亚这样的问题人物?你要如何摘下浮云然后钉牢?你要如何用言语形容她?捣蛋鬼! 鬼精灵! 小丑!” 修女们对于玛利亚的看法虽然有好有坏,但是相同的是,大家都认为“她不适合修道院。

”但是院长嬷嬷却只是说:“她是一个女孩。


对话采用女声群体合声,此起彼伏的曲调配合整齐的音乐,时高时低,时缓时急,却又不失整体的和谐。

这就是音乐的精髓,编导用对话凸显这种和声的魅力,让人从中感受到了音乐之国的文化内蕴。

在之后,玛利亚到了冯.崔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

到此,整个故事才算整个的开始。

玛利亚在冯.崔普上校家做
家教的这一段时间里,玛利亚与上校的孩子们逐渐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

其中也出现了不少经典的情景、脍炙人口的歌曲。

令我印象极深的有如下几幕:第一幕,大女儿莉莎与她的男朋友在雨中相会时男女双人和声在夜晚的映衬下显得活泼可爱,富有生趣。

俩人在雷雨中跳起了双人舞在这美妙的舞蹈之下,雷声融入了乐曲,闪电融入了舞步,电闪雷鸣在此时竟然显得如此的浪漫唯美。

将自然的波澜壮阔结合到浪漫的爱情与唯美的舞姿中,完美的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幕,玛利亚带着孩子们穿着窗帘布制作的游戏服在萨尔斯堡尽情的玩耍,在辽阔的原野上,玛利亚教会了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曲。

在交错却又整齐的情境中,玛利亚带着孩子们开始了音乐之旅。

在这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玛利亚和孩子们骑着自行车的情景。

玛利亚捎着葛瑞特,七辆自行车呈三排行驶,随着歌曲的调值变化,单车也跟着变着整齐的花样,在错落之中交叠着精心的编布,在欢乐的音乐中也让视觉充分的享受了一把。

当玛利亚和孩子们坐着马车,七个孩子变成了七个音符,玛利亚用马鞭指着谁谁就唱自己的音符。

孩子们成了最美妙的乐器,让人看着又欢乐又羡慕。

音乐来自于生活,生活来自于人,人来自与自然。

用人声代替乐器,再将人溶于自然,这种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人文文化,不正是奥地利音乐文化的精髓吗?
整部电影都是用音乐编织而成的,如甘甜的水,滑过人们的心灵。

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丽亚,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拥有满腔爱国热情,内心善良的上校,就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歌唱着内心的感情。

玛丽亚不喜欢处处束缚着自己的修道院,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像小鸟一样地唱歌;可爱的孩子们,在玛丽亚创造的纯真的音乐世界中,找到了失去已久的自由。

他们无拘无束地做游戏、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在大自然中纵情歌唱。

而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将情感深深藏在内心的上校,听到音乐后被震动了。

音乐改变了上校,从此他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更多的是表现在一家人不畏纳粹的嚣张气焰,宁可流亡而不肯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

面对纳粹的威逼利诱,一家人在上校的带领下跨越了重重高山,终于远离了战争的阴影。

一曲音乐之声,是一首自由战胜专制,爱征服邪恶的颂歌。

自由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当专制与邪恶千方百计想让自由与爱毁灭时,对自由的渴望,使冯·特拉普上校一家人不惧任何压迫与威胁。

甚至当生命大厦随时可能颠覆的时刻,一家人依然矢志不渝地唱出心灵的歌谣,唱出对未来生活的畅想。

此时,那悠扬的旋律,清新的歌词,技术娴熟的合唱已成为一家人对梦想的深沉呼唤。

当深爱的国土被纳粹野蛮地践踏,当原本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冯·特拉普上校带领一家人无畏进行抗争,反映了在那个战争年代人民不屈的反抗与满腔爱国的热情。

他们用歌声呐喊,唱出了内心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爱情部分的主线,是玛利亚与冯.崔普上校的爱情。

玛利亚与上校的爱,表达了人需要自由与解放,用爱作为自己的生命,并且勇敢的去追寻它。

这种自由与爱也正是本片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音乐之声》用音乐唱出自然之声,用音乐诠释爱情,用音乐谱写青春与纯真,用音乐表达思乡,唱出一曲不绝于耳的音乐之声,唱出了一曲天人合一的美好乐章。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