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长期情况)的基本模型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8386d285727a5e9856a618e.png)
2016/10/18
16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2016/10/18
17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1)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做出的估 计。如企业决策要考虑当前收益率,还要对未来收益率做出预期。 (2)新古典综合学派和货币主义采用“适应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情况的预期,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适应已有情况而调整的。但对任一给定时期来说,他们对任一经济变量的未来情 况的预期值则完全取决于过去和当前已有数值得加权平均数。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 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 相应增加。 (3)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 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 义:第一,作出经 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 一 切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 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 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本章框架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 假说 货币主义主要观点 政策主张 基本假设 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 论和共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和经 模型的主要观点和政策 含义 假设条件及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 名义黏性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 AD 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基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基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f8f83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6.png)
基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基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对于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解其基本原理与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并分析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I.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经济体整体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总供给则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决定。
当总支出与总供给不平衡时,将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经济问题。
2. 波动与稳定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内部的波动与稳定现象。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稳定的经济环境对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并且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3. 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通常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经济处于高失业率时,通常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
这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I.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1. 供给与需求模型供给与需求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描述了商品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波动,并影响经济体的总产出和就业。
2. 货币市场模型货币市场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利率的调节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差异。
该模型对于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利率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IS-LM模型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模型之一,用于分析国民收入(Y)与货币市场(LM)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政府支出等因素,来预测总收入和利率的变化。
III. 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1. 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模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利率来促进消费和投资。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https://img.taocdn.com/s3/m/14c9de80d4d8d15abe234ece.png)
影响投资决策因素:社会投资需求、家庭储蓄供 给和厂商投资品供给
二、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
2.资本边际效率(MEC)
(1)
R3 Rn R1 R2 CR ... 2 3 1 rm (1 rm ) (1 rm ) (1 rm ) n
(2)MEC递减规律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 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假设只存在家庭和厂商两部门,则
Y=C+I Y=C+S ⇓ I=S 这里只考虑了商品市场的均衡。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1.储蓄-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
I S F
II
E
SS
O
Y
图10-15 储蓄—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2.消费—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
C+I
F
C+I
E
IS—LM模型评述
3.可借鉴之处 第一,考察与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必须包括商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而且要研究两个市场的双重均衡。 第二,考察和研究社会总收入量与总支出量以及其组 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所运用的某些基础概念 与方法,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和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第三,考察和研究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 条件与调节,对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充分利用国 际市场、世界资源,制定科学对外经济政策有着一定 意义。
一、投资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实际资本的增加。
2.分类
● 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关系:重置投资、净投资、总投资 ● 引起投资的原因不同:自发投资、引致投资 ● 投资者是否参与经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 投资内容:非住宅固定投资、住宅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f75b83d67ec102de2bd8937.png)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传统的西 方经济学的宏观理论体系
•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指边际主义学派 有关整个社会的产量、就业、消费、储蓄、 投资、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的理论。 • 凯恩斯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货币学派、 新古典学派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观点
• 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讨论萨伊定律。 • 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 • 什么是萨伊定律?
交换方程
• • • • • •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Y实际的国民收入 MV表总支出 Py表货币国民收入 •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 在短期,V,y相对固定, 因此,价格水平由M决定; 即价格水平随货币数量的 变化而正比例变化。
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
M=KY=KPy •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 P一般价格水平 • Y实际的国民收入或最终产 品数量 • K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即 公众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 币数量对货币国民收入之 比。 • M表示货币供给量 • KY表示货币需求量 • 其中K、y相对稳定,价格P 与货币供给M成正比例变 化。
• 在各种要素固定的情况下,产量或实际国 民收入在短期内是工资W取决于价格水平P和实际工资 W/P; • 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 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劳动需求总量也决 定于实际工资等于边际产品的那一点。 • 因此,劳动需求函数:
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市场均衡
• 第一,劳动市场的均 衡就业水平就是充分 就业水平。
• 第二,劳动需求曲线 和供给曲线的交点不 仅决定均衡就业量, 而且决定充分就业的 总产量。
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
• • • • 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是货币数量论。 交换方程 现金余额说 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与货币工资水平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a80b879e45c3b3566ec8b27.png)
i = e-dr
⑵ 均衡模型(二部门)
i ( r ) = s ( y ) ---均衡条件
s = -a + (1-b)y i = e-dr
• 均衡国民收入:
a+e-dr y = ——————
1 -b
IS曲线的特征:dy/dr<0
随着利息率的下降国民收入将不断增加,即IS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
该模型的主要特征是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正值,这种类
型适应于一般的经济状况。它表明,无论是供给方面的力量还是需求
方面的力量,都会通过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的移动来改变总产量水平
和一般价格水平。
• 古典模型可以看作相 对稳定的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或者充 分就业时的总需求-总 供给模型。
• 该模型的主要特征是 总供给曲线呈垂直形 状,其斜率值为1。
• 第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 第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
• 第三、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 第四、乘数。
总供给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 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 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 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 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时达到均衡时的一般价格水平P与国民收入 Y之间的依存关系 • 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 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图形就是 总需求曲线。
• 以两部门经济为例加以说明
• IS曲线方程:S(Y)=I(r)
• LM曲线方程:M0/P=L(Y)+L(r)
• 在上面两个方程中,如果把Y和r当做未知 数,而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做参数来对 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所得出表示了不同 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 的解析式,即总需求函数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ab7468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5.png)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1. 引言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是描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工具。
它基于一系列假设和方程,将宏观经济体系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并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和分析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通常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经济代理人行为和市场机制等要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以及一些常见的经济因素。
2.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原理之上,其中包括需求和供给原理、长期均衡和经济增长原理等。
2.1 需求和供给原理需求和供给原理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础。
根据这一原理,市场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力量决定的。
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能力,供给则取决于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和成本。
2.2 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都处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状态。
在长期均衡下,供给和需求的力量相等,没有任何市场出现过剩或短缺的情况。
经济体系中的所有经济代理人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用和收益。
2.3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3.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主要结构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通常由生产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等组成。
3.1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代表着经济体系中的所有企业和生产者。
生产部门通过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
生产部门的生产水平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的总产出和增长。
3.2 家庭部门家庭部门代表着经济体系中的所有个人和家庭。
家庭部门通过提供劳动力和消费品来参与经济活动。
在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家庭部门是消费者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家庭部门的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e5a6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f.png)
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和失业、货币和银行信贷政策等方面。
为了深入理解和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解释人类社会、自然界及其它现象的方式。
它是一个用于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的有力工具。
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凯恩斯总体均衡模型、孟菲斯生产函数、费用函数、货币供应量模型等。
凯恩斯总体均衡模型是宏观经济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等问题。
凯恩斯总体均衡模型有几个基本假设,如个人消费支出与收入成正比、投资支出与收益高度相关、政府开支能够影响经济总需求等。
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解释经济体的总体均衡和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同时考虑了价格水平对经济体的影响、可以用来解释短期波动和长期变化等。
孟菲斯生产函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孟菲斯于1926年提出的。
该模型是从生产活动的角度来研究宏观经济增长。
它可以描述生产的规模与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等的关系,主要包含一个产出函数和一个生产要素函数。
孟菲斯生产函数的主要特点是可模拟生产过程,包括劳动和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规模效益,同时该模型也能用来解释技术创新、人口结构等宏观经济现象。
费用函数是一种用来估算企业或行业提供一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的经济分析工具。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分析经济体劳动力的需求和供应等问题,常常用于预测某一行业或职业发展的趋势。
费用函数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考虑劳动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同时也能够用来分析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货币供应量模型是描述货币市场的重要模型之一。
该模型主要用来研究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以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它可以用来描述货币供应量变化对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5b4152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c.png)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笔记1.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啊,就像是一场神秘的探险之旅呢!我一翻开这章,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满是宝藏的山洞。
这章讲的是经济增长的理论。
你想啊,经济增长就好比是一个人在成长,从一个小不点慢慢变成一个强壮的大人。
比如说咱中国,几十年前还比较穷呢,现在就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这就是经济增长的魅力啊。
2. 这章里提到的生产函数可有意思啦。
就像做饭一样,你得有食材(生产要素),还得有个菜谱(生产技术),这样才能做出美味的饭菜(产出)。
生产函数就是描述这个过程的魔法公式。
如果一家工厂,有很多先进的机器(资本),熟练的工人(劳动力),再加上好的管理方法(技术),那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多呀,就像大厨有了好食材和好厨艺,能做出一桌子好菜一样。
3. 储蓄和投资在经济增长里的角色那可不能小瞧喽。
储蓄就像是把粮食储存起来,留着以后用。
投资呢,就好比是用这些储存的粮食去开垦新的土地或者买更好的种子。
我和我同学聊天的时候,他说他把每个月的零花钱存一部分起来,以后想买个电脑搞点小创作,这就是储蓄。
然后他爸妈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投资开了个小店,这就是投资啦,对经济增长就有推动作用呢。
4.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这章的一个重点。
人口就像是一个大花园里的花朵,花朵多了,花园就热闹了。
但有时候花朵太多,土壤里的养分不够(资源有限),那花朵就长不好了。
在一些国家,人口增长得特别快,结果教育、医疗资源就很紧张,就像一个小房间里挤了太多人,大家都不舒服。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又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像一个球队没有足够的球员,怎么能打好比赛呢?5. 技术进步简直就是经济增长的超级引擎啊!技术进步就像给汽车换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一下子跑得更快了。
你看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让全世界的信息都能快速传播,做生意都方便多了。
以前我爷爷那辈,通信基本靠写信,慢得很。
现在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视频通话,还能在网上购物,这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可大了。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5cced4110661ed9ac51f35f.png)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PT,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1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Y(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宏观经济学: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古典宏观经济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1da4a7e1711cc7931b716d6.png)
第二章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基本观点一、模型的含义由后人总结的古典学派关于整个社会的产量、就业、消费、储蓄、投资、利率和价格水平的理论。
假设条件:完全竞争,充分就业。
特点:把经济体系的所有市场划分为四个市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把经济行为主体分为两类:家庭和企业。
二、劳动市场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的供给和需求1、劳动需求函数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函数:W/P=MPL·P=W)(MPL整个社会经济的劳动需求函数:N d=N d(W/P),式中左边的N d表示劳动需求总量,右边的N d表示函数关系,劳动需求总量N d是实际工资W/P的减函数。
2、劳动供给函数整个社会经济的劳动供给函数:NS =NS(W/P),式中左边的NS表示劳动供给总量,右边的NS表示函数关系,劳动供给总量NS是实际工资W/P的增函数。
(按照古典理论的假设,劳动的供给者具有“完全信息”,不存在“货币幻觉”,因而其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而非货币工资。
)3、劳动市场的均衡由于古典学派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劳动市场可以实现供求均衡,而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决定了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的就业水平。
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为:N d (W/P )= N S (W/P )均衡就业水平即为充分就业水平。
第三节货币数量和资本市场一、货币数量论古典的货币理论是货币数量论,其基本观点是: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总价格水平,不影响总产出水平,即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数量论的两种基本形式为: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1.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式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V表示流通中货币的流通速度,P表示总价格水平,Y表示总产出水平,即国内生产总值。
费雪认为,充分就业是经济中的常态,在不考虑人口变动时,短期内总产出是一个常量。
货币流通速度是由一国的金融制度、经济结构及支付习惯等决定的,而上述因素的变化又是十分缓慢的,因而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也近似一个常量。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PPT课件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08b0486bec0975f565e22d.png)
一、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模型概要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 “古典经济学”。它是在凯恩斯以前占统治地位的 经济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有它关于社会产量、就 业、消费、储蓄、投资、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的 一整套理论。
“萨伊定律” 的核心是要说明市场具有一种自 动调节的机制,可以使社会的经济活动在各方面达 到和谐与均衡的理想状况。
储蓄与投资的均衡home精选ppt14四国家干预的挤出效应图38古典经济学的挤出效应home精选ppt15第三节货币市场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货币数量论与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home精选ppt16对货币市场的几点理解不要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混同货币市场是虚构的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相分离
费雪方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易说(The equation of exchange)
MV = PY
其中,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P表示总价 格水平,Y表示实际总产出。
方程表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一般物价水平同 实际总产出的乘积。
第16页/共29页
(二) 剑桥方程式(The Cambridge approach )
思考题
• 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 试述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内容及论点,并简要评述。
第28页/共29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29页/共29页
图3-3 劳动供给曲线
Ls= f(W/P)
O
L1 L0 L2
L
第5页/共29页
四、 劳动市场的均衡
(图3-4)
W/P
(W/P)2 (W/P)0
Ld= f(W/P) E
(W/P)1
第十章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长期情况)的基本模型
![第十章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长期情况)的基本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09b62f2240c844768eaee25.png)
三、实质利率理论
在古典经济学中,家庭的储蓄是资 本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它是利率的增函 数,这可以表示为: S=S(R),S′>0 (10-3) 其中,S代表储蓄;R代表利率。
厂商的投资是资本市场上的需求, 它是利率的减函数,这可以表示为: I=I(R),I′<0 (10-4) 其中,I代表投资。如图10-1所示,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交点就决定了均 衡的利率、均衡的储蓄和均衡的投资。
政府如果需要改变储蓄率的话,就 应该通过公共储蓄来影响国民储蓄。此 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来改 变国民储蓄。
(二)鼓励技术进步
政府通过各项政策来激励私人部门 将资源用于技术创新。 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 的特征。 第一,潜在产出的增长率和劳动投 入的增长率都是相当稳定的,并且潜在 产出的增长率大于劳动投入的增长率。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也可以用几何模 型来分析说明。在图10-3中,(a)图表 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b )图表示生 产函数;(c)图表示45°直线,起等号 的作用;( d )图表示价格水平与总产 出。
图10-3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一、资本积累 产出递减规律作用下,劳动 边际产出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根据劳动的 边际产出与实际工资相等的原则来决定 劳动需求,因此,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曲 线就是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这可以表 示为:
Nd=Nd(W/P,K) (10-9) 其中, Nd 代表劳动需求; W 代表货 币工资;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既定的 资本存量。在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供给 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因此,劳动供给 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可 以表示为:
图10-5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dcd64834afe04a1b071def4.png)
The Two Pillars of Classical Economics
• These two pillars支柱 are Say’s Law and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 Say’s Law
•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 But what does this really mean?
• If wages, prices, and interest rates were allowed to adjust, unemployment would go away on its ow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 Classical economists supported their Say’s Law analysis with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How Say’s Law Works
• When people work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they earn income for doing so.
• Say’s Law states that the total income generated by this work must equal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services.
• Thus, if the workers spend this income, it must be enough to pay for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ey produce.
• Therefore,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古典经济模型
![古典经济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1e21d0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d.png)
古典经济模型古典经济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旨在解释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该模型的核心理念是市场自由和供求关系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古典经济模型的基本原理、假设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古典经济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
它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通过市场价格的自由浮动,资源将分配到效率最高的用途。
这一原理基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调整资源配置,使整个经济体获得最大福利。
二、假设古典经济模型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之上。
首先,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没有垄断力量和市场失灵。
其次,模型假设个体和企业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三,模型假设市场参与者有完全信息,能够全面了解市场状况和价格变动。
最后,模型假设没有外部干扰,如政府干预和外部冲击。
三、要素市场古典经济模型将经济活动分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层面。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和数量,资本市场决定了资本的价格和数量。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从而决定了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
四、经济增长古典经济模型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
劳动力的增加可以通过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资本的增加可以通过储蓄和投资实现。
在古典经济模型中,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五、应用古典经济模型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分析市场机制的运作和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研究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可以评估市场的竞争程度和效率水平。
其次,古典经济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政策的影响。
通过改变某些假设或引入外部干扰,可以模拟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如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
此外,古典经济模型也可以用来预测经济走势和进行长期规划。
古典经济模型是一种解释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基础模型
![宏观经济基础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f33a1a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a.png)
宏观经济基础模型1. 引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为了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构建了各种宏观经济基础模型。
这些模型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出发,试图对宏观经济体系进行抽象和概括。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础模型,包括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货币数量论模型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模型等。
这些模型为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现象提供了一个框架和工具。
2. 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为经典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以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为基础,将经济体系分为三个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在这个模型中,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
总供给则由劳动力供给和生产要素供给决定。
通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3. 货币数量论模型货币数量论模型是一种基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模型。
它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而货币需求的减少会导致通货紧缩。
在这个模型中,货币供给受制于中央银行的政策,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持有的意愿和货币的购买力。
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实现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
4. 扩张性货币政策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工具,旨在研究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方式和效果。
在这个模型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扩张性货币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适度增加货币供给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趋势。
5. 结论宏观经济基础模型是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
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货币数量论模型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模型等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通过对这些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或古典模型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之前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占正正统地位的宏观经济理论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或古典模型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之前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占正正统地位的宏观经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894bf06844769eae009ed57.png)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或古典模型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之前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占正正统地位的宏观经济理论。
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坚持和论证萨伊法则。
萨伊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供给本身能创造需求。
也就是说,一种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就会立即为其他产品提供一个与它价值完全相等的市场,有一个供给量,就一定有相等的需求量。
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是一种常态。
一种产品和劳务必定要和其他产品和劳务想交换,这样,即使在某一时期某种产品过剩,也仅仅会是其他产品生产不足的结果,是一种局部暂时的现象,不可能造成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生产过剩和失业。
所以,萨伊法则实际是一种无危机论。
萨伊之后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萨伊法则,并提出了和完善了“市场自动均衡”学说。
第一,市场均衡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
当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从而需求下降,供给增加;当需求小于供给,价格下降,导致需求上升,供给下降。
最终是商品市场趋于均衡。
第二,总供给量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函数。
宏观经济理论强调的是经济的供给方面,供给决定于一定技术条件的市场函数。
在长期中,由于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因此长期生产函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第三,劳动市场的均衡可以由工资机制的调节来实现。
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它随实际工资变动而呈正方向变动;劳动的需求也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它随工资的变动而呈反方向变化。
所以,当劳动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均衡工资水平和均衡就业量得以同时实现,第四,资本市场的均衡可以由利率调节机制来实现。
资本的供给是储蓄,储蓄式利率的函数,它随利率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资本的需求是投资,投资是利率的函数,它随利率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所以,当资本市场的资本供给量(储蓄)等于资本需求量(投资)时,资本市场实现均衡。
第五,货币只起交换媒介的作用。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坚持货币数量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而唯一动机就是满足交易需要,持有闲置货币而损失利息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生产函数、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
件,货币数量论和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 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古 典宏观经济模型。用代数方程来表示如 下:
生产函数:
Y=F(N,K)
(a)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件:
Nd= Nd(W/P,K)
(b)
Ns= Ns(W/P)
Nd =Ns 货币数量论:
MV=PY
(c)
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
设人口和劳动力保持不变,于是, 资本存量是决定产出的重要因素,决定 资本存量的有两个因素,投资和折旧, 投资引起资本存量增加,而折旧引起资 本存量减少。由前面i=sy,可得:i=sf(k)。 此时,i代表新资本积累量;k代表现在 资本存量。如图10-4所示。
二、货币数量论
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有两种表 现形式:一个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 的费雪方程式;另一个是英国剑桥大学 经济学家提出的剑桥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可以表述为:
MV=PY(10-1)来自其中,M代表货币供给量;V代表 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 产出水平。
剑桥方程式可以表述为:
M=KPY
在边际产出递减规律作用下,劳动
边际产出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根据劳动的 边际产出与实际工资相等的原则来决定 劳动需求,因此,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曲 线就是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这可以表 示为:
Nd=Nd(W/P,K)
(10-9)
其中,Nd代表劳动需求;W代表货 币工资;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既定的
(一)生产函数与消费函数
由生产函数可知产出取决于资本存 量和劳动力:Y=F(K,L)
设规模收益不变,则 aY=F(aK, aL)
设a=1/L ,则 Y/L=(K/L,1)
该式表明,每个劳动者的产出是每 个劳动者人均资本量的函数,即
Y/L=f(K/L) 用小写字母表示,则
y=f(k)
(10-11)
资本的边际产量:
R=r-PE
(10-6)
在对利息支付征税的情况下,税后 的实质利率就是:
R*=(1-t)r-PE
(10-7)
其中,t是利息收入的边际税率。
四、产量与就业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F(N,K)
(10-8)
其中,Y代表总产出;N代表就业量; K代表资本存量。
在短期,资本存量是既定不变的,
因此总产出只是劳动投入的函数。于是, 可以从生产函数导出劳动的边际产出函 数。在图10-2中,横轴代表劳动力的数 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实际工 资。
MPK=f(k+1)-f(k) (10-12) 另一方面,需求是消费与投资之和, 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投资,即:
y=c+i(封闭条件下)
设s为用于储蓄的比例,且为既定值,则 c=(1-s)y,0<s<1
于是
y=(1-s)y+i 则
i=sy 该式表明:投资等于储蓄。
(10-13)
(二)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资本存量。在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供给
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因此,劳动供给
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可
以表示为:
Ns=Ns(W/P)
(10-10)
其中,Ns代表劳动供给。图10-2中 劳动需求曲线Nd和劳动供给曲线Ns的交 点就决定了均衡实际工资水平和均衡的
就业量。
图10-2
第二节 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
根据萨伊定律,资本主义不可能发
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为不会 出现持续的失业现象,总需求总是等于 总供给。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 支配地位长达一个世纪,有着重要的影 响。
此外,萨伊还提出著名的“生产三
要素理论”,即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者 共同创造了国民财富,因此,从收入的 角度来看, 国民财富就分为地租、工资 和利息三个部分。这一理论是国民财富 核算理论的基础。
S=S(R)
(d)
I=I(R)
S=I
其中,(a)式表明,在资本存量不变 的情况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b)式表 明,当劳动力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劳动
市场达到了均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c)式表明,货币 市场的均衡条件。(d)式表明,均衡利率 取决于储蓄与投资, 储蓄和投资都是实 际利率的函数。
由于古典经济学中的均衡利率决定
的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能够使经济实现充 分就业均衡,所以实质利率也被称做自 然利率。当然,名义利率或者说市场利 率会受到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费雪指出, 名义利率等于实质利率加上预期的通货 膨胀蓄,即
r=R+ PE
(10-5)
其中,r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实质 利率;PE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这种 关系通常被称做费雪效应,显然,费雪 效应也可以表示为:
厂商的投资是资本市场上的需求, 它是利率的减函数,这可以表示为:
I=I(R),I′<0
(10-4)
其中,I代表投资。如图10-1所示,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交点就决定了均 衡的利率、均衡的储蓄和均衡的投资。
图10-1
在古典经济学中,由于决定投资需
求的是资本的实际生产力,决定储蓄的 是家庭牺牲的实际消费,因此利率与货 币供给量无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古 典经济学的利率理论被称做是实质利率 理论。
(10-2)
它其实是由费雪方程变形而来的。
其中的K实际上就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 数。
剑桥方程式可以被理解为货币市场
的均衡条件,同时它还说明了货币的需 求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三、实质利率理论
在古典经济学中,家庭的储蓄是资 本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它是利率的增函 数,这可以表示为:
S=S(R),S′>0 (10-3) 其中,S代表储蓄;R代表利率。
第十章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长期情况) 的基本模型
第一节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第二节
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第一节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一、萨伊定律 二、货币数量论 三、实质利率理论 四、产量与就业
一、萨伊定律
萨伊是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 出了“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 这 是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支柱。萨伊定律 是指每个生产者的产出都创造了对其他 商品的需求。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也可以用几何模
型来分析说明。在图10-3中,(a)图表 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b)图表示生 产函数;(c)图表示45°直线,起等号 的作用;(d)图表示价格水平与总产 出。
图10-3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一、资本积累 二、人口增长 三、技术进步 四、促进增长的政策
一、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