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卷的有效编制七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是评价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解答试题的过程就是进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考试命题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创造性工作,命题过程是教师进一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命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考试效果。
改革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就是要通过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命题,增强学生参与考试的主动性、自信心,从而准确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提高考试有效性。提高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有效性,必须双管齐下,除了需要转变教师的命题理念之外,还需要提高教师的数学试卷的设计技能。具体而言要做到:1、要制定详细的命题计划。
命题计划是做好考试命题的首要环节,对于命题的科学性,提高数学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有很大影响。
命题计划一般包括:
⑴明确试卷编制的原则要求。
具体说明考试的目标和内容范围、考试的方法和试题的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要求等;
⑵编制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表明试卷中试题分布的规定,具体规定考试内容中各部分的试题数量和评分标准。双向细目表的编制程序有三点:
①列出教学目标清单。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希望学生能展现出来的表现种类,
一般采用学生表现或教学结果进行表述。
②列出教学内容要点。
教学内容指明了学生在考试中展现出来的每一种表现所属的内容领域,内容要点包含的细节数的多少是由教师主观确定的,但必须足够详细,做到对每一部分内容都充分取样,能对考试结果作出合理解释。
③填写细目表。准备一个含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维度的表格,具体说明考试题目和评价任务样本的特点。
2、要选择合适的试题类型。
⑴要注意题型的适度新颖性。
教师命题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采用灵活的试卷编排形式:低年级数学试卷的版面要活泼生动有童趣,信息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小动物、童话人物的卡通形象均可以采用;中年级数学试卷的版面要图文并茂,情趣并重;高年级数学试卷则要以文字叙述、图表呈现为主,适当穿插图案。同时,要避免题型过于新颖,涣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无关刺激干扰学生的认知过程,影响考试成绩的正常发挥。
⑵要注意题型和任务的适应性。
教师在选择题型时,要了解小学数学常见题型的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下:填空题对于检测简单的学习结果(如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字或符号表示的数学技能效果较好;判断题常用来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等理解与辨析能力、对数学观点和事实的区别能力、数学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选择题适用于考察学生对概念细致差别的辨别能力、判断力、推理能力以及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也可以用来考查学生多数学原理和规律的鉴别能力、对数学因果关系的解释能力;匹配题最能测量学生辨别两者关系的能力,常用来考查学生辨认数与形、数与式或算式与问题简单联系的数学信息的能力。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公式、性质、公理、定理、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合理灵活进行数与式的运算的能力;应用题主要用来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一般采用主观型的,既可以要求学生列出算式或方程再求解、作答,也可以采用填空、选择、判断、匹配等客观型变式题;几何图形题主要测量学生是否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的表象;能不能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表象;会正确运用几何形体的有关公式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容积)。
教师命题还要注意充分发挥主、客观题的优势,尽量克服它们的弊端。在选择题型时,可以使主观题客观化,即限制作答的内容与形式,降低学生作答的自由度;对于客观题的弊端,教师在考试评讲时,可以追问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弥补客观题不能显示解过程的缺陷。同时考虑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少、辨析能力差,易猜测答案的特点,不宜大量使用选择题。
3、要确定合理的试题“四度”。
试题的“四度”是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⑴信度指多次考试的结果一致性,是反映考试结果免受测量误差影响的程度,是衡量考试一致性的指标。常有稳定性信度(考试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复本
信度(等值考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信度(试题之间在功能上的一致性)三种形式。
⑵效度是反映考试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成功程度,是衡量考试有效性的指标。
常有内容关联效度(考试内容对所要推论的评价范围内容的代表程度)效标关联效度(考试分数和目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和结构效度三种形式,理想的效度一般在之间为宜。
⑶难度是衡量考试难易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试题难度=全体学生该题的平均分÷该题满分分数。难度值越大,通过率越高,试题越容易,理想的难度一般认为在之间为宜。
⑷区分度是表示试题区分能力大小的指标,试题的区分度D一般可以根据成绩最高的27%学生的得分率(Ph),和成绩最低的27%学生的得分率(PL)计算出来,计算公式为:D=Ph–PL。D>的试题很好,>D>的试题很较好,>D>的试题很较差,要改进,D<的试题要淘汰。
4、要增强信息呈现的准确度。
⑴信息呈现的清晰性。
学生对试题的反应质量应该单独的通过他们是否拥有了所要测量的知识、理解力和技能来决定的。数学试题的信息呈现方式应和学生的年龄水平、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相适应,要清楚地说明每一道试题的解答要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如何完成试题内容。试题要避免出现含糊、深奥的词语,复杂的句式,如果实在难以避免的,也应该加以解释说明。
⑵信息呈现的简洁性。
一般说来,数学试题信息呈现简明扼要,学生对试题的反应质量就会更高,试题的评价效果会更有效。如果试题信息的呈现过程过于冗长、呈现方式过于复杂,就会试题的结构和长度增大,会使学生的阅读量加大,增加认知活动的难度,甚至忽视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和运用。
5、要避免试题的消极影响。
在设计试题时,要保证学生只有达到了期望中的学习成果,才能做出正确答案。影响试题评价效果的因素有三种:
⑴无关因素,指那些妨碍那些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成果的学生做出正确反映,降低试题评价效果的因素,包括模棱两可、罗嗦冗长的陈述,深奥难懂的专门术语,过于复杂的句式,模糊不清的指导语和描述性材料。
⑵无意线索,指那些缺少必要技能、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反应,使试题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降低考试成绩的可信赖性的因素,包括简单的文字联系、依据常识就能做出的判断,绝对性的限定词语以及其他明显线
索(如选择题、判断题中的正确答案叙述更详细,正确答案出现的模式固定)。
⑶选作题,小学数学考试命题时提供选作题,除了对激发学生的士气有一些作用外,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学生挑选解答的题目不一样,评价他们表现的统一基础也就没有了,从而影响考试的效度。所以,除非可供选择的题目在评价功能上做到真正等值....,一般不宜在小学数学试卷中出现选作题。
6、要精心拟定指导语。
数学试卷编制中,指导语的拟定和运用,对提高数学考试命题的效果意义重大。实践中有些教师因为设想数学试题能够进行自我解释,或者认为学生能够根据试题的类型为条件来解答试题,忽视了指导语的拟定,从而降低数学考试命题的效果。指导语撰写的详细程度一般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水平、认知水平、考试经验以及试题的综合性、解题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指导语至少包括下面几点内容:⑴考试的目的、完成考试所允许的时间的描述和考试注意事项的提醒。
比如可在试卷中提醒学生答题时要仔细审题,认真书写和验算。
⑵指导学生如何回答或反应,要表明选择和提供答案的基本要求。一般地,判断题、选择题、匹配题、填空题的指导语可以相对简单些,而对于开放型试题的指导语则需详细而明确(比如指明解题所用的方法、提供答案的数量)。而对于新出现的题型,如能在试卷中包含有正确标志的样题,则对小学生更有帮助。
⑶指导学生如何记录答案。比如在选择题中,指导语要说明选择正确答案的
形式,如画圈、划线或填写序号;在填空题中,指导语应说明答案的填写位置,答案是数字的,还要说清楚它的单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