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安恩与奶牛》公开课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安恩和奶牛【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把握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解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体会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歌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

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被选入丹麦语文教材,还不时在广播中朗诵,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

这就是《安恩和奶牛》,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

(二)在复述的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

三、研读课文,认识人物,理解主旨。

(一)读这篇小说时,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小结: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

(二)作为读者,在谜底揭晓之前,我们很难想象得出安恩带奶牛到集市上做什么来了,来到市场进行牲口交易的人们更想不到,所以在安恩拒绝了众多的买主之后,终于有人对此寻根究底,不断追问。

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很耐人寻味。

请你谈谈他四句问话的思路。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已经卖出,所以不再理睬别人。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既然不卖,为什么要来这里?“是你自己的奶牛吗?”——有可能她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着),不能卖。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既然是你的,却又不肯卖,实在不可思议!小结:集市是做买卖的地方,买牛人对安恩带着奶牛到集市不卖有很多猜测。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3课《安恩和奶牛》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3课《安恩和奶牛》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3课《安恩和奶牛》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安恩的形象。

1.2学习课文中描写安恩与奶牛之间情感交流的语句。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安恩的形象。

1.2学习课文中描写安恩与奶牛之间情感交流的语句。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展示安恩和奶牛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标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讨论,分析安恩的形象。

4.课堂展示4.1学生代表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4.2学生代表进行课文内容复述,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

5.合作探究6.仿写练习6.1教师提供一组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词语,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仿写。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安恩与奶牛之间情感交流的短文。

2.搜集有关人与动物之间情感交流的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安恩的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学生互动方面进一步加强。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1针对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安恩和奶牛》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安恩和奶牛》

《安恩和奶牛》《安恩和奶牛》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名作。

1897年延森以家乡西默兰风土人情为题材写了一批中短篇小说,结集为《希默兰的故事》,《安恩和奶牛》选自其中。

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平缓,却因淳朴的人物形象和奇妙的构思脍炙人口。

其中对人物外貌、心理细节的描写值得学生参考,仿写,感悟。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3、通过学习课文,触发学生观察自然、理解和为他人着想的兴趣。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2、学会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

尤其是多种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把握阅读小说的切入点:抓住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1、能复述课文,理清小说情节构思及对塑造人物的影响;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描述;3、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约翰尼斯.延森的资料;阅读《希默兰的故事》其他篇章。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关键词:友谊、亲情)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2、介绍小说的概念和基本写作要素;3、检查预习:出示PPT导课练习检测作业;4、听故事朗读,听的过程中考虑问题: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阅读课文及注释
要求学生阅读下一课的课文及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 点。
思考问题和提出疑问
鼓励学生就下一课内容提出问题和疑问,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 课效率。
Part
08
教师自我反思
对本节课的总结与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生命 都是平等的,应该尊重生 命、珍爱生命。
Part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约翰尼斯·延森及《 安恩和奶牛》的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探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 主题思想,如人与动物的关系、 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等。
故事情节梳理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 节,理解安恩和奶牛之间的关系 及情感变化。
分析人物
引导学生分析安恩和奶牛 的形象特点,探讨它们在 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
品味语言
指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 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 贴切的比喻等,提高学生 的语言感受力。
学生的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 方式,自主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相 关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 关影片等方式,拓展视野,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和感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情感共鸣。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安恩和奶牛,通过 表演的形式深入体验角色的内心世 界,感受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
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音 、语调、重音和停顿等,体会文本 中蕴含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安恩和奶牛》教案2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安恩和奶牛》教案2 苏教版

安恩和奶牛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4、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教学重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教学难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

教学环节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一对于屠夫她用了四个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

对于不满,安恩感到合最后一小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

)蜜蜂丰子恺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

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

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

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

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

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

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

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

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

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

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安恩和奶牛的形象。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体会语言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感情。

2.领会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提问:你们听说过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吗?请举例分享。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安恩为什么要带着奶牛去集市?安恩是如何关爱奶牛的?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三、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分析安恩的形象。

安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安恩与奶牛的关系如何?2.分析奶牛的形象。

奶牛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奶牛有哪些特点?四、学习描写手法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腻描写。

举例说明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练笔。

五、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1.提问:课文中的安恩与奶牛之间的关系给你什么启示?2.引导学生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观点。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作文。

教学反思: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提问:你们听说过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吗?请举例分享。

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和讨论人与自然关系打下基础。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分析安恩的形象。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安恩的性格特点,以及她与奶牛的关系。

2.分析奶牛的形象。

通过分析奶牛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也有情感,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建立深厚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安恩和奶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作家作品,完整复述故事情节;⑵分析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⑶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⑷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迅速梳理小说的情节。

2.方法与过程:通过反复品读,点画文中重要语段,讨论赏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爱护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⑴学习文章的写法,制造悬念。

⑵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对话描写。

⑶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爱你家的猫吗?你是怎么爱它的?是不是每天让它吃好吃的,然后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管猫的感受呀?如果是这样,那你不是真正爱你的猫,而只是把它当作取乐的玩物了,真正的爱是尊重。

对待你爱的东西首先要尊重它,让它融入你的生活,和你一样有尊严地活着。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小说《安恩和奶牛》,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怎么对待她的奶牛的。

2.简介作者。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

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

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

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

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本文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

《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

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网络交流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如班级微信群、QQ群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06
资源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资源整合
1 2
课件制作
结合课文内容,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包 括课文背景介绍、人物形象分析、情节梳理等。
视频资料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电影片段、纪录 片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数字化图书馆
利用学校或公共数字化 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电子书籍和期 刊杂志,满足个性化阅 读需求。
校本特色资源挖掘
校史文化
结合学校历史文化背景,挖掘与课文相关的校本特色资源,如校 史中的名人轶事、学校建筑风格等。
地域文化
关注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其融入课文解读中,如当地的 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
创意写作展示
写作指导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安恩和奶牛》中获取灵感,进 行创意写作。
作品展示
学生将完成的创意写作作品在班级中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欣赏和评 价。
互动交流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对学生的 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05
评价与反馈机制
课堂表现评价
错题订正情况
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作业中的错误,及时订正并巩固相关知识。
拓展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 提交相关的学习成果或作品。
家长参与及反馈渠道建立
家长会议
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听取家长 的意见和建议。
家校联系本
建立家校联系本制度,方便家长和教师之间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 生活情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安恩和奶牛》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194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

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人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一)读准生字词字音,羞怯干瘪腼腆褶撂木屐锃亮嶙峋嘈杂蹭反刍翕动纯粹瑕疵粗粝踌躇窘迫(二)结合注释理解词义锃亮瘦骨嶙峋熙来攘往嘈杂翕动瑕疵粗粝踌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可范读一段,然后请学生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四、创设情境,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同学们,我记得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补充的阅读材料《致文学》中有这么两句话:“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那么,这一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探访一个让人无比回想的温馨故事。

安恩的故事很快就由集市传遍了小镇,“我”当时是丹麦《都市报》记者尼尔,正在此地采风,听到这个故事后,想写一篇民情专访文章。

于是去采访五个经历了集市奶牛风波的当事人,他们是牛贩比尔,第一位买牛人瑞恩,最后一位买牛人汉斯,小镇居民希瑞,集市巡查员克里斯,分别向他们询问了五个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

3、《安恩和奶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通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习作者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情感目标: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了解人物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重点)2、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难点)教法指导:1、先小组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把你对安恩的最初印象写在课本上。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人物。

一、导入新课(5分钟)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

(学生自读课文)2、作者简介: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

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希默兰的故事》(34篇中短篇小说集)等。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0分钟)1、读准字音羞怯干瘪腼腆褶撂木屐锃亮嶙峋嘈杂反刍翕动纯粹瑕疵粗粝踌躇窘迫2、结合注释理解词义锃亮瘦骨嶙峋熙来攘往嘈杂翕动瑕疵粗粝踌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可范读一段,然后请学生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四、概括故事情节(5分钟)1、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相当于记叙文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总结: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

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 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安恩与奶牛》个性调整主备审核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细读文本,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

教学重点细读文本,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特殊情感,把握主题。

教学方法在多种朗读中感悟,在探究中关注细节,在合作中提升认识。

教学媒体4、引导比较安恩的回答:“它是不卖的。

”/“它不卖的!”(1)不断模仿买牛人的语气语调和多个同学对话,引导比较句子的不同。

(2)聚焦两个标点:句号和感叹号;破解标点之谜:安恩的回答有哪些微妙的不同。

(3)解读安恩第一次回答时的微妙心情:平静——谦恭——诚恳/提问:安恩仅仅是平静吗?我们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把一个句子放在具体语境中来判断。

读读“它是不卖的”的后面两个句子:“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儿地把鼻孔擦个不停……”(4)联系安恩的神态描写体会第二句的说话心情:冷漠——不满提问:为什么把这个句子处理得生硬冷漠呢?(联系前文: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生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提问:远处到底有没有使她感兴趣的东西,这处神态描写的用意在哪里?(安恩不喜欢那个买牛人,但是也不想太过于表现出来,她只用自己的眼光和语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5)朗读体会句子中“是”字的语气变化。

(:“它不卖的”直截了当,“它是不卖的”就柔和多了,这个“是”字在这里让语速变慢了,语气柔和了。

)(6)小结结合语境咬文嚼字的学习方法。

5、追问:同样是买安恩的牛,而安恩的回答为什么前后的语气截然相反呢?(1)生自由朗读,体会买牛人的礼貌不同所带来的结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 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安恩与奶牛》的主要内容,了解安恩与奶牛之间的关系,以及安恩对待奶牛的关爱和责任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安恩与奶牛》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安恩与奶牛之间的关系,以及安恩对待奶牛的关爱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安恩与奶牛》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的态度和经历,激发学生对关爱动物的思考。

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安恩与奶牛》,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安恩与奶牛之间的关系,以及安恩对待奶牛的关爱和责任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讨论如何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关于关爱动物的写作题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收容所或农场,亲身体验关爱动物的过程。

2. 开展关爱动物的社区活动,如宣传活动、义卖活动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安恩为何要照顾奶牛,并讨论这种关爱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 苏教版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揣摩作品主旨,感受文学魅力。

重点难点1 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 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以文学的四大样式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散文、诗歌。

今天一起学习一篇小说。

活动2【讲授】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第一部分:咬文嚼字,走近安恩师:安恩和奶牛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牲口买卖市场上。

老师把长长的故事变形为了一首散文诗。

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前面部分,帮助我们回顾情节。

瓦尔普峡集市一片喧嚣,/牲口交易场上熙来攘往。

/破旧的衣着散发着浓重的土味,/瘦骨嶙峋的老妇人悠闲地打着毛线,/剽悍粗野的嘈杂中,/她旁若无人,闲适安然。

//孤独的奶牛,静静依偎在老人身边,/一身浓密的毛发,/好似一幅美丽的锦缎,/它的高大结实啊,/吸引着过往目光的流连。

/问津者实在是不少啊,/就连屠夫也兴致盎然。

//淡淡的神情送走许多主顾,/再高的价格也是徒然,/坚定不移回绝的,/正是那高得吓人的大价钱……师:别人误以为安恩是来卖牛的,于是在安恩和买牛人的交锋中,我们的故事展开了。

现在,孩子们,我就是买牛人,请你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那两个买牛人的询问的。

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请你关注课文3-10段。

(学生很快找出并圈出了安恩的回答。

第一句为:它是不卖的。

第二句是:它不卖的!) (师不断模仿买牛人的语气语调和多个同学对话。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

) 生:第一个句子后面是句号,第二个句子是感叹号。

语气不同。

(师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句号和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师:真好!咱们这节课啊,就来破解这个句号和感叹号之谜。

先说说,安恩的回答有哪些微妙的不同。

生:安恩回答第一个买牛人时很平静,回答第二个买牛人时很生气。

师:安恩仅仅是平静吗?我们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把一个句子放在具体语境中来判断。

苏教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一单元第3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一单元第3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一单元第3课《安恩和奶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走进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感。

2.学习小说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教学难点:1.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

2.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通过探究故情况节和人物描写来了解安恩。

课前预习:1. 生字词注音、识义。

2. 作者简介: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

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希默兰的故事》(34篇中短篇小说集)等。

3. 朗读课文,熟悉小说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小动物吗?假如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

二、预习反馈:PPT出示生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形。

三、问题探究问:读了这篇小说,你觉得那个小说的结尾给你感受是意料之外依旧在情理之中的?学生分成两种观点后,请学生针对各自的观点找出依据,说出理由。

情理之中的依据:1.小说开头就点明了“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从这些话能够看出,安恩不太像做买卖的人,同时,她并没有炫耀她的奶牛。

)2. 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

然而她却站在那儿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旁若无人,安闲得专门。

(这是环境描写,用“闹”反衬安恩的“静”,喧闹的环境让安恩显得并不引人注目。

这句动作神态描写能够明白她是一个安静镇定的人。

)3.“奶牛依偎在她的周围,头蹭着她的肘部”。

(能够看出安恩和奶牛的亲热关系。

)4. “她站在那儿,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周围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3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3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 安恩和奶牛教学目标:1. 了解《安恩和奶牛》的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2. 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提高词汇积累能力;3. 学习了解奶牛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4.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孩子的友善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故事情节;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 教学PPT和教学图片;3. 学生作业本和笔;4. 具体奶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准备一张奶牛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拓展学生的知识:大家是否见过奶牛?奶牛和人类是什么样的关系?2. 引导学生回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故事《安恩和奶牛》。

步骤二:阅读理解 (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安恩和奶牛》的故事,然后回答相关问题: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有哪些人物?b. 为什么奶牛跟随安恩走出了山洞?c. 安恩为什么决定自己养奶牛?d. 故事中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e.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2. 让学生将答案讲解给同桌,并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简要评价和讲解。

步骤三:词汇学习 (15分钟)1. 教师呈现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义。

2. 学生自己造句,巩固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步骤四:拓展活动 (15分钟)1. 学生小组间合作,找寻关于奶牛的生活习性和保护奶牛的相关资料。

比如:奶牛的产奶量、饲养条件、奶牛的品种等等。

2. 学生展示资料,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 (5分钟)1. 请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总结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学习收获。

2. 结合最后的提问,与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

例如: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习保护动物和环境;2. 前期可以观察奶牛的图片和短视频,进一步了解奶牛的生活和习性;3.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奶牛和动物的关心和爱护。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安恩和奶》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安恩和奶》教案 苏教版
2、安恩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动。
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 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这种与动物平等相处的情感令人感动。
六、作业
1、任选一段描写奶牛的句子分析,说说作者描写奶牛对塑造安恩形象起到什么作用?
2、写写你和动物相处的小故事,或就你阅读的人类与动物的故事写写读后感。
七、结语。
安恩告诉我们。对 他人的关心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是不够的,心灵上的慰藉更为可贵贴心。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出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 的重、 难点。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探究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帮助、点拨。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读懂文本,融入文本。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归纳总结,适时板书。
2、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 象 。
(示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 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四、走近安恩
1、自由阅读第3——19小节。
思考:(1)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明确:有四拨。分别是,锱铢必较的人——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赖的人——来过一次又出大价钱的 人。不能颠倒,这四拨人一拨比一拨难对付。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
(2)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1: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 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
(示例2:四拨人都要买安恩的奶牛,都同样遭到安恩的拒绝,但拒绝的语言和语气是有区别的,对于屠夫她用了四个字,坚决予以拒绝:“它不卖的!”可以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种很令人感动的关怀。)

七年级语文上册 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安恩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心。

(2)学习安恩的善良、坚韧和无私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安恩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主题。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介本文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记录。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安恩的性格特点,总结她的优点。

(2)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细节描写:(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安恩性格的细节描写。

(2)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如何表现安恩的性格特点。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心。

(2)学习安恩的善良、坚韧和无私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安恩的小短文,可以从她的性格特点、与奶牛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如何?3. 学生对安恩性格特点的分析是否准确?4. 学生对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是否有所提高?5.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恩与奶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

多角度体会小说主题。

2. 复述故事,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3. 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

2.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作者
1.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先念5遍“奶牛”,再念5遍“牛奶”,问:奶牛吃什么呀?(轻松气氛)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奶牛有关,它是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小说——《安恩和奶牛》。

2. 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说的作者。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作者介绍:
这篇课文选自《希默兰的故事》,作者: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

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

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

3.关于小说:三要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看谁读的准确。

个别强调。

三、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相当于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生思考,并在“随堂练习”上写作)
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

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时间——一天,有地点——集市上,有人物——安恩。

关键有开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发展(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高潮(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小说的高潮就是结局。


集市本来就是做买卖的地方,牵着奶牛来到集市,面对很多问津者却坚决不肯卖奶牛,看来安恩是个很特别的老太太,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就一起走近小说的主人公——安恩,看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四、初识安恩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这句描写中,我看到安恩是一个的人。

(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沉静安详(心若止水)又:“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这是一段衣着外貌描写,写出了安恩老人是个朴素的老
人。

还能看出——( 不富裕、自食其力、过得有尊严) 是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是个有爱心的老人。

——安恩年纪老迈,饱经沧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俭朴。

但她在意生活细节,是一位勤劳而有做人尊严的老人。

又: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

——联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边”大概不是出于“太腼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扰别人罢了。

这一举动阐释着她的善良。

又: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时动作娴熟与优美,见出她虽已不年轻,但依旧勤劳能干。

又:“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这是环境描写,用这种“闹”,反衬安恩的“静”。

五、走近安恩
思考:
1.这样一位认真生活又会享受生活老太太,她的奶牛养得好不好?好,文章哪里可以看出来?
第2小节中对奶牛的描写。

3到19小节中很多人都来问奶牛的价钱,甚至出大价钱要买奶牛。

2.那么安恩为什么还是坚决不卖奶牛呢?文章哪里给了我们答案?
最后一小节。

读安恩的话卒章显志,揭示主题。

3.我们知道安恩是独自来集市的,可是文章最后用了三个“我们”,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
她已经把自己和那头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奶牛是她的朋友、伙伴、亲人。

她关注奶牛的物质世界,也关注奶牛的精神需求。

安恩不卖奶牛有她的道理。

可是集市上很多人想买这头“结实健壮”的奶牛也很符合常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3—19小节,思考:
1. 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有四拨。

分别是,锱铢必较的人——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赖的人——来过一次又出大价钱的人。

不能颠倒,这四拨人一拨比一拨难对付。

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

2.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
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对奶牛十分爱怜,对人非常善良。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又: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爱怜地瞅”表现出对奶牛的爱惜,“不屑地斜视”则明确表现出对屠夫粗鲁动作的厌恶,刻画其善良、慈爱与朴实。

又:“不!”坚定不移地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时毫不犹豫。

“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再度坚持。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对不起,我很抱歉’。

……谢谢你。

”——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目的就是让它到集市上散心,亲近一下自己的同类。

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

这朴素之极的理由表达了她对奶牛的慈爱之心,也尽显她的淳朴和善良。

她那窘迫下真诚的歉意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朴善良。

六、评价安恩多角度分析主题
1.当我们初识和走进安恩后现在来用一段话评价一下安恩。

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2.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读出点什么?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
我们可读出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淡泊与坦然的生活态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孤独是痛苦的。

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

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


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

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作家想告诉人们: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动物,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

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关怀,还应有精神的怜悯。

3.作者为什么不安排安恩早些解释不出售奶牛的原因呢?充满矛盾设置悬念构
思精巧
4.“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
极为重要的途径。


你能结合《安恩和奶牛》谈谈你在这些方面的收获吗?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文学的大门,去享用精神的“美味佳肴”,用来补充心灵的营养,丰富你的情感,滋润你的人生。

七、小结课文这篇小说非常精彩也非常动人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

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待动物不能只给他们物质上的给予,也应该给他们精神上的关怀。

安恩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但是我们身边却经常发生一些让我们震惊的事情!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们:“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多年前我看过一本画册,是一位叫tippi的法国小女孩和她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照片,每个画面都深深震动我的心灵,它们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人和动物的真正和谐,我选了其中的几幅和大家一起分享:
是的,Animal isn’t food,it’s friend..——动物不是食物,而是我们的朋友。

尊重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给予动物们更好的生活环境,用我们的爱心为动物朋友们送去更多的精神关怀。

这个世界会因此更
加和谐美好。

八、布置作业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

(写“笔记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