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发展简史汇总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戏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八个时期:萌芽时期,雏形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集成时期,转折时期,终结时期。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先秦至唐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是与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过程相表里的,先秦至唐代是古代戏曲的萌芽时期。

宋金时期在宋金时期,各种表演艺术经过发展融合后,形成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雏形,即宋杂剧和金院本。

元代至明初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南戏还是北曲杂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

萌芽时期先秦至唐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是与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过程相表里的,先秦至唐代是古代戏曲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组成戏曲的各种艺术因素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相互融合,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戏曲艺术。

同样,在这一时期里,艺术评论家们对各种戏曲艺术因素的记载与评论,便是古典戏曲理论的萌芽,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影响。

雏形时期宋金时期在宋金时期,各种表演艺术经过发展融合后,形成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雏形,即宋杂剧和金院本。

伴随着杂剧和院本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艺术评论家们也对它们的渊源、形式原因、艺术特征及发展情况等加以了探讨与论述,这些论述,便构成了古典理论的雏形。

成熟时期元代至明初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南戏还是北曲杂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

同时,在民间,戏曲演出活动十分活跃。

戏曲的正式形成与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明代嘉隆年间古代戏曲经过明初的沉寂后,到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又趋于活跃,而这也使得元代开始成熟的戏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戏曲论著的数量增多,而且理论成分大为增强,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繁荣时期明代万历年间明代万历年间是古代戏曲史上继元代杂剧繁荣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戏曲创作与戏曲演出的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的发展与繁荣。

戏曲发展历程简述

戏曲发展历程简述

戏曲发展历程简述
戏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典相声,其实义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一些宋元表演者在当地,把他们自己在宋朝时代学到的绝技表演,结合了当地民间艺术,创造出古典相声,因此也称宋元相声。

此后随着民间表演传承并发展,古典相声演变成了古典“锡事”表演。

宋元相声形成之后便演变成了宋代的“剧场剧谭”,这种剧谭中包含了多种表演形式,同时也有几种表演技术,比如胡锵、胡蝶、胡天鹅和胡同等。

这些技巧的发展使得剧谭的受众也进一步扩大了。

随着南宋末年满清入关,古典相声和剧谭消失在历史上。

明朝初年,经历了明朝创立者朱元璋和明朝失势者张居正各自几百年的统治之后,民间演艺在当时复兴了一把,它在杂剧中进行新的组合和混合改编,演奏技巧的发展,和形式发生变化,形成了明代山谷艺术,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欢迎,于是也影响了声乐艺术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元曲。

元曲的发展也是非常快速的,这种曲式的发展及其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曲艺技巧,也在形式上改变了曲艺演出,创立了诸如“席上艺术”“萧何”、“百花齐放”等演出形式,充分表现了元曲的精彩和古朴之美。

明末清初,曲艺又出现了另一次变革,形成了现代真人剧,它集戏曲技巧以及新
发展的理论技术于一体,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

19世纪中叶,凭借着新的技术和新的表演形式,现代真人剧迅速发展,对戏曲传统元素又进一步完善,也获得更多的受众,戏曲传统又重新振兴并延续了传统的艺术技艺。

20世纪初,戏曲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话本戏曲”出现了;随后就是“打谱戏剧”,“活动戏剧”;到20世纪中叶,“现代DW形戏剧”也被发展出来,这些都从技术和表演上更进一步完善了戏曲艺术,使之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戏曲阶段(汉代至唐代):古代戏曲主要包括曲艺、杂剧和小歌舞等,形式简单,表现方式单一。

2. 唐代至明代戏曲阶段:唐代时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戏曲,如“西洋滑稽”、“花木兰”等,成为现代戏曲的雏形。

到了宋代,戏曲发展更加完善,形成了“四大剧种”——京剧、昆曲、豫剧和评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受欢迎,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3. 清代戏曲阶段:清代戏曲发展较为稳定,形成了现代戏曲的基本形式。

同时,由于清朝政府对戏曲的扶持,使得戏曲得以大规模传播。

4. 民国至现代戏曲阶段:近代以来,戏曲的发展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和影视文化的冲击,不过仍有一些剧种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不断改良和完善,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
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 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 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 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 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 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 一种地方曲调——徽调, 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 感。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 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 胜,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 (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 学。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 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 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 主角。
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 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 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 山腔的合称。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
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 翠、和春、春台等戏班相 继进京。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 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 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 ——京剧形成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作为表演艺术,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习俗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剧种与剧目,以及各种技术和表演方式。

一、发展历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祭祀仪式。

到了唐代,戏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宫廷文化并吸收了宫廷诗歌和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

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北京、秦腔、豫剧、昆曲和评剧等地方戏的剧种。

二、剧种与剧目1. 京剧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粹。

它源自北京皇家宫廷戏曲,并融合了徽班、昆曲、秦腔、河南坠子等汉族戏的表演艺术。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依照唱腔、角色、剧情和音乐等特征,又可分为四大类:青衣、花旦、生、净。

京剧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霸王别姬》等。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特别注重形体动作和腔调。

昆曲剧目以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

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汉宫秋》、《西施牵牛》等。

3. 豫剧豫剧是中国豫剧的代表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豫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它的特点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作。

豫剧的主要剧目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剧,如《洛阳才子》、《红灯记》、《沙家浜》等。

4. 秦腔秦腔是安徽、河南、陕西三地的地方戏剧。

秦腔的表演技巧特点是强调唱腔、技艺、舞蹈和动作的运用。

秦腔的主要题材是历史、传说和小说。

典型的秦腔剧目有《汉宫秋》、《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三、技术和表演方式1. 脸谱脸谱是戏曲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性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角色。

脸谱的类型种类多样,如红脸、黑脸、青脸、白脸等。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 中国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 萌芽时期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繁荣时期 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

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延展时期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

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鼎盛时期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

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

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

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元代戏剧 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

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

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

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

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

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

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

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

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真正发展为成熟艺术形式的是在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在中国戏曲发展的早期阶段,以弹词、鼓板为主要表演形式,主要流行于民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表演逐渐引入了面具和服饰,演员们通过面具的特殊设计来突显角色的特点和性格。

这一时期的戏曲以"曲艺"的形式广泛流传,并逐渐演变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剧种,如评剧、越剧、河北梆子等。

唐朝(618年-907年)时,戏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在宫廷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演员,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曲作品,如《长恨歌》、《窦娥冤》等,为戏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戏曲开始向民间蔓延扩展,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京剧、话剧、豫剧等新的剧种。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戏曲在剧本创作、演员表演技巧和舞台艺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京剧在清代达到了巅峰,在剧本和表演上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并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戏曲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但在现代戏剧的传承与创新的推动下,戏曲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戏曲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在剧本、演出、服装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总体来说,中国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从诞生初期的民间形式逐步演变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戏曲的传统魅力与现代创新的结合,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代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古代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化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班、韩、杂、刘四大品种形成。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丰富多样,揉合了民间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形式,催生了众多经典剧目和卓越艺术家。

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形成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初。

这个阶段以曲艺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散曲、鼓曲、笛曲等。

这些曲艺形式通过歌舞、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戏曲进入了兴盛时期。

汉代的一个重要剧种是魏豹的“豹子”戏,以表达悲伤情感为主题,音乐和舞蹈非常独特。

唐代则出现了盛唐乐府,以歌颂社会政治和个人英雄为主题,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元时期,戏曲进一步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如梨园戏、歌舞剧、杂剧等。

明代以后,戏曲逐渐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在文化市场上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清代,戏曲进一步发展成为主要的戏剧形式,大量的戏曲剧目诞生,表演技巧和舞台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整个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卓越的艺术家和演员为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通过对音乐、唱腔、舞蹈、表演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使得戏曲艺术更加精彩。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道家艺术家李白、王之涣、杜甫等。

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还受到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一些历史时期,由于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戏曲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戏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在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戏曲艺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也为后世的戏曲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今天,尽管古代戏曲已经经历了很多变化,但它仍然是许多人热爱的艺术形式。

通过传承和创新,我们可以欣赏和体验到古代戏曲的魅力。

中国古代的戏曲与表演艺术

中国古代的戏曲与表演艺术

中国古代的戏曲与表演艺术中国古代的戏曲和表演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独特的一部分。

它们源远流长,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其在表演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自汉朝开始,中国戏曲艺术就有了初步的发展。

然而,真正开创戏曲的发展之路的是元朝的元杂剧。

元杂剧融合了当时众多的表演形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戏曲风格,如元杂剧《窦娥冤》、《西施》等作品至今仍留有影响。

明代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在明代,戏曲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并得到皇室和贵族的青睐。

明代的京剧等多种戏曲类型开始形成,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

清代是中国戏曲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戏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不同流派的戏曲相继出现。

著名的清代戏曲《红楼梦》和《白蛇传》至今仍被广泛演绎,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珍品。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中国古代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特色而闻名。

其中,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1. 角色扮演:戏曲中的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精湛的技巧,将各种角色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他们通过歌唱、舞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2. 音乐和舞蹈:古代戏曲中音乐和舞蹈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古琴、二胡等乐器常常与戏曲结合使用,为故事情节和氛围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律美。

舞蹈则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优美的身姿和灵动的动作来丰富演出的层次。

3. 传统剧目:中国古代戏曲具有丰富的剧目资源,例如《西施》、《红楼梦》、《长生殿》等。

这些剧目有的取材于历史典故,有的表达了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深受观众喜爱。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戏曲作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首先,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入人心的剧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戏曲中的角色形象和剧情故事往往成为人们透过时间窥探古代社会和人心的窗口。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艺术自产生以来,就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爱。

本文将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转型与创新以及现代戏曲的发展。

一、戏曲艺术的起源前人研究认为,我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大约在唐朝。

唐朝时期,戏曲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形态。

唐朝时期史上一个最著名的戏曲演员便是李白。

兴盛的戏曲艺术也给李白带来了灵感,他写下了《蜀道难》等传世佳作。

北宋时期,戏曲艺术进一步完善,并取得了日益广泛的认可。

北宋时期著名的戏曲《汉宫秋》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戏曲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形态及艺术风格的转换。

元朝时期,戏曲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元朝时期出现了《西厢记》、《长生殿》和《桃花扇》等经典之作,这些戏曲作品至今仍广泛演出。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又经历了另一次创新,不少经典戏曲故事便诞生在这一时期。

《西游记》、《红楼梦》等著名戏曲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因地域的不同,戏曲艺术也产生了不同的分支,如京剧、越剧、粤剧等,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域特色。

三、戏曲艺术的转型与创新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给传统戏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着新型的文化形态的冲击,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的需要,戏曲艺术也进行了创新与改良。

京剧、豫剧等戏曲剧目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珍品。

现代戏曲剧目中出现的《红楼梦》、《小团圆》等传统戏曲剧目作为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四、现代戏曲的发展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面对许多新的挑战。

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也取得了新的发展。

近年来,以《京剧母亲》、《李双江》等现代京剧剧目为代表的现代戏曲作品也不断推出,同时,越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剧目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演变

脸谱的应用




脸谱的谱式
脸谱的构图章法,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 展中形成了大约十来种基本谱式,把基 本谱式作为一种程式,为各类人物的勾 法提供了大致样式,从中可演变出无数 个脸谱来。
脸谱的谱式
(1)整脸: (2)三块瓦脸: (3)十字门脸:
关羽
典韦
张飞
在整个面部涂 一种主色,不 勾花纹,而是 在主色上画出 眉、眼、口、 鼻的纹理 。

(3)汉代充分发展了这 种表演,其中包括短小的戏 剧演出片断。例如《东海黄 公》。 • (4)这种戏剧装扮表演 长期保持着它的面貌,一直 到了唐朝,发展起来歌舞戏, 其中有一类“参军戏”,就 是以一个正角、一个副角互 相插科调笑的表演形式为主, 如著名的歌舞戏《踏摇娘》, 表现了一位受到丈夫虐待的 妻子的痛苦。
小组总结:
• 本小组通过将近一个月时间的研究,将古今中外 的戏剧的发展史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得出了结 论:中国戏剧的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 淀,终于发展到了现在的国粹——京剧。除此之 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剧种,如:川剧、闽剧、粤 剧…… • 中国戏剧的发展历史,就好像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更替,起起落落。 • 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值得后人的不断钻研!

(5)宋金时期的说唱技艺(说话、诸宫 调、皮影戏、本偶戏等)、小说、诗词、史 传都对戏曲的诞生发生了或大或小,过长久的酝酿,中国戏剧终于在12 世纪发生了重大的蜕变,开始经由宋杂剧 发展为成熟的戏曲形态——南戏和北杂剧。 南戏和北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剧走向成熟 的两个标志。
主要内容
• • • • • • •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二、中国戏曲的几个发展阶段 1.早期南戏和杂剧阶段 2.明清传奇 3.清代花部 三、现代戏剧 四、小组总结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自古以来,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生活、情感和道德的思考。

以下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

1. 早期形式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戏曲表演形式。

这个时期的戏曲以“五音”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歌唱、舞蹈等元素。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五声戏”,它使用五种不同音调的演唱方式,配合各种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2. 唐宋兴盛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戏曲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戏曲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这个时期的戏曲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剧种,如越剧、南戏、京剧等,每种剧种都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例如,京剧以其精湛的唱腔和华美的服装装饰闻名,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明清兴起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戏曲的剧本逐渐增加,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评剧是明清时期产生的剧种,其特点是通过评述来表达剧情,并引入了更多的戏曲唱段和表演技巧。

此外,香港的粤剧和潮剧也在这个时期兴起,成为了华南地区的主要剧种。

4. 现代改革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一方面,中国传统戏曲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特色,继续在大型舞台上演出。

另一方面,戏曲演员也开始尝试结合现代元素来创作和演绎戏曲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式、唐宋兴盛、明清兴起以及现代改革。

这一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丰富多样和卓越成就,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将继续在新的时代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精彩的表演。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起源和初期发展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民间娱乐活动。

最早的戏曲形式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这些形式主要是通过舞蹈、音乐和歌唱来表现故事情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唐宋元时期的繁荣在唐宋元时期,戏曲经历了繁荣期。

这一时期的戏曲包括了多种类型,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本创作方式。

同时,戏曲在宫廷和民间都受到广泛的欢迎,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明清时期,戏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戏曲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舞台和布景设计也更加精细。

同时,戏曲剧本的创作也得到了重视,许多经典剧本被创作出来,并成为后人学习和演绎的对象。

近现代的挑战与传承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面临着一些挑战。

然而,戏曲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仍有许多戏曲团体和专业演员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戏曲艺术。

与此同时,一些现代剧目也在戏曲舞台上演,为戏曲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的发展和展望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戏曲事业。

同时,戏曲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戏曲艺术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继续发展,为人们带去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

以上是对中国戏曲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戏曲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的主要阶段:1. 战国时期至汉代(约前5世纪至3世纪):-在战国时期,戏剧元素首次在杂剧中出现,演员表演和歌唱结合。

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表演形式逐渐发展演化。

到了汉代,雜劇成为当时的主要表演形式。

2.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此时期见证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进一步丰富。

南北朝时期,杂剧逐渐演变成了雜劇、崑劇、音樂劇等不同的戏曲形式。

南朝刘宋时期,雜劇中的南戏开始崭露头角。

3. 唐代(618-907年):-在唐代,宫廷中兴起了一种被称为“大曲”的新戏曲形式,表演风格更加庄重高雅。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戏曲表演场所,如盛行于长安的“乐坊”。

4. 宋代(960-1279年):-宋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展了文戏和武戏的结合,形成了早期的元曲。

元曲是中国戏曲的雏形,融合了戏曲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

5. 元代(1271-1368年):-在元代,元曲达到了一个高峰,丰富的剧目涌现,形成了杂剧、元杂剧等多种戏曲形式。

元曲在表演和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6. 明代(1368-1644年):-明代戏曲进一步繁荣,京剧的雏形逐渐形成。

文官武将的表演风格相辅相成,形成了杂剧、武戏和文戏的综合性表演。

7. 清代(1644-1912年):-在清代,戏曲形式进一步丰富,地方剧种逐渐兴起,如川剧、豫剧、粤剧等。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京剧的崛起,它汇聚了多个剧种的元素,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形式之一。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多元的历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和表演风格,为后来的中国戏曲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中国戏剧简史

中国戏剧简史

中国戏剧简史中国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古至今,中国戏剧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剧种和流派。

一、古代戏剧1. 汉代百戏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代百戏是各种表演艺术的统称,包括舞蹈、歌唱、说白等。

汉代百戏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为后来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基础。

2. 唐宋参军戏参军戏是唐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主要分为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

参军戏以滑稽幽默为主,多以丑角扮演,讽刺时弊,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3. 宋元南戏南戏是宋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南方民间小调为基础,以歌唱为主,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

南戏的题材多以爱情、历史故事为主,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二、近代戏剧1. 京剧的兴起京剧是近代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

京剧融合了南北方戏曲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被誉为“国粹”。

2.地方戏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戏曲剧种不断兴起,如川剧、粤剧、湘剧等。

这些剧种各有特色,丰富了中国的戏剧艺术。

三、现代戏剧1. 话剧的传入话剧是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戏剧形式。

话剧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强调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

话剧的传入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戏曲改革与实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戏曲改革。

各地方戏曲剧种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推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剧目。

同时,实验戏剧也逐渐兴起,探索新的表演方式和艺术形式。

3. 当代戏剧的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戏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各种新兴艺术形式的涌现为戏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戏剧事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剧种和流派。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戏剧将继续与时俱进,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历史沿革:1、家庭剧泛滥乘革命之浪潮而兴起的文明戏,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逐渐衰落。

辛亥革命的果实为军阀所篡夺窃取,中国社会现实一如既往,黑暗,贫困而虚弱。

为革命所鼓舞的从事新剧的人士,面对残酷的现实;有的从狂热走向消沉;有的则把戏剧作为生存之手段;有的则去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

一些商人见演文明戏有利可图,于是,便一拥而上,一时间新剧团林立而起,所谓新剧目也纷纷出台。

到1914年,按中国旧历为甲寅年,此类家庭戏居然十分兴盛,故被称为“甲寅中兴”。

其实,在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重的危机。

看似新剧从业人员增多,表面上壮大了队伍,实际上鱼龙混杂,降低了素质。

只顾赚钱,曲意媚俗,使本来没有站稳脚跟的文明戏艺术质量急剧下降,最终,反倒失去了观众。

后来的家庭戏,一味展示家庭的丑恶,把玩男女私情,如《雌老虎》、《贪色报》、《妻妾争风》之类纷纷登场。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过程一、先秦(萌芽期)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

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二、唐代中后期(形成期)中唐以后,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

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

教坊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

三、元代(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

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四、明清(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

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

温州是它的发祥地)。

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

五、现代(争辉期)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撰写了历史京剧《海瑞罢官》。

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经过不同的时代,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戏曲界提出的“现代化”与“戏曲化“的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讨和积极实践的问题。

中国历史戏曲年表

中国历史戏曲年表

中国历史戏曲年表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史戏曲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演绎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和传统的剧种。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个中国历史戏曲年表,通过对每个时期的概括和戏曲发展的重要事件进行回顾,带领读者领略中国戏曲的千年魅力。

1. 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戏曲的起源时期。

这个时期戏曲主要表现为各类宫廷舞蹈和宴会娱乐活动的形式,以音乐和舞蹈为主。

2.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代出现了各种表演形式,如西方戏、河洛戏、夜场戏等,其中以曲艺和杂剧为代表。

著名的戏曲文艺家白居易在唐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

3. 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北宋时期是戏曲传统的确立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传统剧种,如京剧、越剧、粤剧等。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音乐、舞蹈和表演特色,成为后世戏曲发展的重要基础。

4. 元代(1271年-1368年)元代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元代时,戏曲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蒙古、波斯、阿拉伯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元曲风格。

元曲以快板为主要表演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深受观众喜爱。

5. 明代(1368年-1644年)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明代,戏曲剧目的数量不断增加,戏曲家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

明代时期还兴起了徽剧、评剧和黄梅戏等剧种,丰富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

6. 清代(1644年-1912年)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末期时期。

在清代,戏曲艺术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境,但依然有许多优秀的剧目问世。

清代时期京剧成为主导剧种,逐渐形成了现代京剧的基本形态。

7. 当代(1912年至今)中国戏曲在现代继续发展并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上世纪以来,中国戏曲艺术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和创作家。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与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与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与代表作品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中戏曲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史,并介绍一些代表作品,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中的舞蹈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演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故事情节和对百姓生活描述的戏剧形式。

可以说,古代戏曲是中国民间文化和宫廷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早期戏曲的主要类型1. 皮黄皮黄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早形式之一。

它源于戏剧表演中的面具和舞蹈,以及古代祭祀仪式中的表演元素。

皮黄戏曲的特点是演员扮演多个角色,通过面具和服饰的变化,展示多样的故事情节。

2. 秦腔秦腔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秦汉时期。

它在唐代和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腔的剧本以歌唱和对白为主,演员通过面具和表情来塑造角色形象。

秦腔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声腔而著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四大声腔”之一。

3. 评剧评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另一重要流派,起源于明代。

它以评话和唱腔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讽刺和批评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为题材,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

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古代中国戏曲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戏曲界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1.《西汉演义》《西汉演义》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反映了西汉末年的历史和社会风貌。

这部剧以汉武帝和权臣霍光之间的斗争为主线,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形象,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

这部剧通过对贾府宅院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家族的兴衰。

它以其复杂的剧情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3.《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著名作品,它以民间传说为基础,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戏曲简史

中国古代戏曲简史

中国古代戏曲简史咱们聊聊中国古代戏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精彩纷呈,就像咱们的老祖宗留给咱们的一本活生生的故事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情感与智慧。

想当年,戏曲这玩意儿还没个正式名字,大伙儿就叫它“百戏”。

你想啊,那时候,人们劳作之余,围坐一起,有人唱几句,有人跳几段,还有的说说笑笑,这不就是最早的戏曲雏形嘛。

那时候的戏曲,就像咱们现在的广场舞,热闹、喜庆,还透着那么一股子乡土气息。

到了汉代,戏曲开始有了点模样,叫“角抵戏”。

听起来挺神秘,其实就是些勇士们比试武艺,再加点故事情节,让大伙儿看得津津有味。

那时候的戏曲,就像咱们现在的动作片,既有紧张刺激的打斗,又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看得人是目不转睛。

到了唐宋时期,戏曲可是迎来了大发展。

那时候,文人墨客们开始写剧本,把诗词歌赋融入到戏曲中,让戏曲变得更加有韵味。

你想啊,一边听戏,一边还能品诗,这不是享受嘛!那时候的戏曲,就像咱们现在的音乐剧,既有动听的音乐,又有优美的诗词,让人陶醉其中。

元代,戏曲可真是火得不行,尤其是元杂剧,那可是红极一时。

关汉卿、王实甫这些大腕儿,写的剧本那可是家喻户晓,人人都能哼上几句。

那时候的戏曲,就像咱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人人爱听,人人爱唱。

而且,元杂剧里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让人看了还想看。

到了明清时期,戏曲那就更不得了了。

京剧、昆曲、粤剧这些大戏种纷纷登场,争奇斗艳。

那时候的戏曲,就像咱们现在的选秀节目,每个戏种都有自己的粉丝团,争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京剧的唱腔高亢激昂,昆曲的词曲典雅优美,粤剧的武打动作惊险刺激,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魅力。

那时候的人们看戏曲,可不仅仅是图个乐呵。

戏曲里蕴含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那可是深入人心。

你看那《窦娥冤》,讲述了窦娥的冤屈和抗争,让人看了不禁热泪盈眶;再看那《西厢记》,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这些戏曲,就像咱们现在的电视剧,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意义。

而且,戏曲还是一种文化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 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
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 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
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 等通俗说唱形式。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起源于原始歌舞。
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0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 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
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 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 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 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 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 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 京剧文学的繁荣期。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 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 ” (在宋朝
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娱乐场所,人们称之为瓦舍。在瓦舍中,有用
图文装饰的栏杆围成的供表演的场地,称为勾栏。 );民间歌
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 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 南方出现了“南戏”。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 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 主角。
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 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 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 山腔的合称。
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
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 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 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 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 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 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 一种地方曲调——徽调, 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 感。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又叫元杂剧),南 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 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 间。
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 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 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 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 胜,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 (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 学。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 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 翠、和春、春台等戏班相 继进京。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 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 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 ——京剧形成
继四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他 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
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 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 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 雅细腻的昆曲。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 ——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
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 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 腔京剧。
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
——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 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 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 间。
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 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 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 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 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
——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 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 的春天。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的艺 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
这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 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 《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 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12、新兴地方戏的产生
——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 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 曲舞台上出现,包括 越剧、评剧、黄梅戏 等。
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 展而来,具有极为浓 郁的民间乡土气息, 进入城市后,它们吸 收京剧、梆子等老剧 种的艺术营养,表演 上得以成熟。
13、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
毛泽东为之题词"百花 齐放 推陈出新",以后 便成为戏曲发展的指 导性方针。即要求戏 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 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又要求各个剧种在自 由竞赛中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14、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1964年,北京举行京剧 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共推出35个剧目。
中国戏曲欣赏
中国戏曲欣赏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2015 -9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起源于原始歌舞。
先秦”乐舞”。(表现采集、狩猎、农耕、战争生活) 秦汉”散乐”。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 ,
泛指所有的乐舞、技艺、魔术等,有的来自民间,有的传自域外。 以《蚩尤戏》、《东海黄公》为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