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2)
再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与中国借鉴
再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与中国借鉴1. 引言1.1 新加坡城市治理概况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以其高效的城市治理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的城市治理以廉洁、高效、科学而著称,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和管理,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新加坡的城市治理都展现出其独特的特色。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上注重人民的参与和感受,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
新加坡政府以其勤奋、务实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的城市治理经验不仅为本国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2 中国城市治理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由于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完善,中国的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许多城市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而缺乏规划,导致城市空间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
城市管理中存在腐败问题,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受到影响。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
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面临着住房不足、就业压力大、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
城市治理中的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也需要不断提升。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治理经验,尤其是像新加坡这样在城市规划、管理和交通方面取得成功的国家。
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可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一、城市治理的高效性。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执行力,注重问题的快速解决和决策的迅速执行。
政府机构之间协作紧密,信息共享顺畅,使得城市管理更加高效。
二、城市规划的长远性和科学性。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新加坡城市规划,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本岛及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人口密度约为7600人/平方公里。
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
新加坡给世界提供了城市治理模板新加坡以各项战略、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成功地树立城市品牌,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一)科学构建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由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三级构成。
(二)着力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机构设置。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URA)、建屋发展局(HDB)、公园暨康乐署等机构,分属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规划管理。
新加坡规划法规体系严谨完善,执行十分严格。
(三)运用先进理念引领城市发展1、科学前瞻,合理确定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
新加坡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却没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筑和交通拥挤的现象。
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极限规划理论,新加坡概念规划提出“环状城市和新镇建设”相叠加的空间结构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设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区,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业,东部超前设置国际机场,沿快速交通走廊设置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既实现区域功能分工,又能适度综合发展,避免各地之间对交通的过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学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新加坡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得益于科学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及严格的交通管理。
一是结构科学,集约高效。
新加坡道路规划综合了放射状和方格路网的优点,路网骨架呈蜂窝状(环形放射)结构,道路用地约占国土面积本网注明“来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的12%-15%,路网密度位居世界第三。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创新与启示
2018·1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和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移民国家,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于世。
其国土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华人占74%,人口密度达7600人/平方公里(北京为1300人/平方公里)。
站在微观的城市视角看,新加坡秉承一个岛、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规划理念。
历经50年,新加坡把自身从一个破败、贫穷、落后的小海港,建设成为经济富有竞争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花园城市国家”,在城市规划、城区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一、城市规划中的创新理念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小,国家领导人有了创建花园城市国家的理念后,对城市规划非常重视,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和广泛收集公众意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为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理念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一党执政、执好政的理念。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虽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议会共和制,但不同的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独立后的历次议会大选中都获得胜利,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连续执政至今。
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始终坚守为人民的福祉而行动的建党宗旨,着力将自己建设成为代表国内各方利益的政党。
新加坡的历史选择了一党执政,确保了政出一门,避免了西方国家因政权交替造成的朝令夕改,为新加坡的长远规划发展、创建花园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规划立法的治国理念。
新加坡通过严格的规划立法,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规划法规体系包括规划法、从属法、专项法三个部分,规划法由议会颁布,为城市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从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作为规划法的实施细则;专项法是对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的特定事件的立法。
在实际运作中,规划方案的制定需经过专业团队提出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国会审议、公开发布四项流程,规划方案核准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这是新加坡城市规划保持基本方向一致、能依据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的原因。
【推荐】新加坡新镇规划及其启示.pdf
专 业 推 荐↓精 品 文 档43【摘要】新加坡作为高密度城市国家,近40年来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在亚洲创造性地实践与发展了一套完善的新镇体系。
本文扼要介绍新加坡新镇规划经验,尤其是物质空间结构规划,以及对中国大型居住社区与城市结构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规划;新镇;小区;邻里;地铁;新加坡NEW TOWN PLANNING IN SINGAPORE AND ITS REVELATION WANG MaolinABSTRACT: The high density city state of Singapore has established a particular system of new towns. Its new town planning bases itself strongly on the west-ern theories, and has been practiced and evolved in Asia since the last four decad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new town planning in Singapor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physical spatial structure. Then it further explores them to inspire for large-scale residential zone and urban structure planning in China.KEYWORDS: planning; new town; neighborhood;precinct; MRT (Mass Rapid Transit); Singapore1 新加坡新镇规划从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已开发了23个高密度新镇①。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一、国家发展部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主管形态发展和规划,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城市重建局(URA-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地区政府(town councils)不具有规划职能。
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二、城市重建局从1989年11月1日开始,原来的规划局并入城市重建局,形成统一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保护的规划机构。
城市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
除了各个职能部门以外,还设置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总体规划委员会(MPC-Master Plan Committee)和开发控制委员会(DCC-Development Control Committee),由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部长任命(见下图)。
规划当局的机构框架MPC的成员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政府部门的公共建设项目,提交部长决策。
MPC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
DCC的成员包括有关专业组织(新加坡的规划协会和建筑师协会)和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局和环境部)的代表,同样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非公共部门的重大开发项目。
DCC可以修改URA的开发控制建议,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三、其它相关的政府机构与形态发展规划有关的其它政府部门包括住房发展部(HDB)、裕廊工业区管理局(JTC)和公用事业局(PWB),分别负责居住新镇、工业园区和公共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因而与UBA的形态发展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MPC就是为了协调和落实这些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需求。
新加坡最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草案公布的内容包含5个部分:聚焦主题——讲述新的发展愿景下,本轮总规的五大发展策略。
区域亮点——介绍上述策略如何指导新加坡五大区域未来的实际发展。
城市转型——介绍了新加坡为实现城市转型(刺激经济增长、让工作和服务设施更靠近住区)而着重发展的若干重点项目。
总体规划及控制规划详情——通过独立的网页,读者可自主查询全岛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城市设计等信息。
公开展览——草案将于2019年3月27日至4月25日期间公开展览,并邀请公众进行参与和反馈。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放大看一下!这个是东部区域。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再放大看一下!这个是东部区域中心-淡滨尼中心以及周边规划。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总体规划确实做得很细致,地块边界、用途、容积率都很清楚。
这是因为新加坡的规划是动态更新的,自1991年起,开发指导详细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就融合了,新加坡分成55个分区,每个分区的详细规划批准以后就更新总体规划成果,这有助于后续的行政审批和执法。
那么2019年总体规划草案的重点是那些呢?1、营造一批包容、绿色的街区,为人们提供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2、创造就业,打造本地枢纽和全球门户;3、重视历史文化,复兴人们熟悉的地方;4、提升公共交通水准,建立便捷高效交通体系;5、创造面向未来的能力,发展可持续和韧性的未来城市等等。
接下来选择每个部分典型阐述一下。
Part.1宜居和包容的社区此次规划强调为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更愉快、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构建儿童友好和老年人友好的社区。
居民会有更丰富的住区选择,从更接近大自然的登加(Tengah)到海滨的榜鹅(Punggol)、从中央地区边缘的皇后镇(Queenstown)、到尝试新住房概念的甘榜武吉士(Kampong Bugis),建屋局将设计出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新住房类型,以适应居民喜欢的生活方式。
新镇的规划和设计将更加注重智慧和可持续,都是以科技为动力,为居民带来更加方便和自然的环境以保障他们的福祉。
新加坡城市管理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1 新加坡城市管理组织模式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建国以后从一个“脏乱差”国家变成了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树立了它的城市品牌。
因此,国内城市规划、管理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基于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局与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共同开展了国内外城市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文章即是对新加坡城市管理实地调研后的理论总结。
特别是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市镇——马林百列市,对其城市管理的组织形式、操作模式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面谈与实地考察。
目的是总结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方法与特点,提出对我国城市管理的借鉴。
1.1 城市管理组织模式新加坡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发展部下的公园及康乐局和市镇理事会以及环境部下的环境卫生局负责。
这3个部门除了经常性的交流之外是相互独立的。
其中,环境卫生署和公园及康乐局都属于政府公共部门,环境卫生局负责城市中的公共卫生,公园及康乐局主要负责城市中的园林绿化管理。
市镇理事会是1988年以后,新加坡政府依据所颁布的市镇理事会法令,在全国各个市镇分别成立的,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体,它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绝大多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它的职责类似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共环境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等,而与物业管理不同的是它属于法定机构。
1.2 市镇理事会的组织与职能新加坡市镇理事会隶属于国家发展部,由政府任命官员、选区国会议员和专业人士所组成,是城市公共社区和物业管理机构。
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居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城市管理,让国会议员更多地施展其领导才能。
市镇理事会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最日常的工作,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现状和未来规划
目录一、城市的发展历程 (2)1.城市规划发展 (2)2.城市经济发展 (2)一、城市现况 (2)三、当前城市布局 (3)(1)核心区 (3)(2)中心区域 (4)(3)东部区域 (5)(4)东北区域 (5)(5)北部区域 (5)(6)西部区域 (5)四、不足之处 (6)五、新加坡城市未来的定位 (6)(1)定位一:重夺”全球第一港口“宝座 (6)(2)打造全球最安全宜居城市打造智慧包容的新加坡特色社区8 (3)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9)(4)效率之都-新世纪的绿色智能交通 (11)(5)未来城市的典范-可持续发展 (12)一、城市的发展历程1.城市规划发展(1)近代新加坡港建立与最初规划:新加坡近代城市规划与近代港口建设几乎同步开始。
19 世纪初,英国人莱佛士宣布新加坡港建立之时,就已为这座城市制定了最初的发展规划。
此次规划理念体现了莱佛士作为实际政治统治者其个人理想主义与实际政治需要的结合。
通过规律布置的街道将不同种族与社会族群隔离。
此次规划对新加坡未来一百多年城市发展都具指导意义,其划定的城市基本格局是新加坡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
(2)20世纪中期之前的新加坡:开港后港口业带来大量移民涌入,2-3层的店屋为主要建筑形式的街区成片的建设起来。
但城市建设速度远跟不上爆炸式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中心区过度拥挤。
到上世纪中叶面积占全岛百分之一的城市中心区容纳了36万居民,是总人口的1/3。
居住条件由于空间拥挤和缺乏维护变得相当恶劣。
据统计,在南京上街,56%的家庭独住一间房,7%与其他家庭合住一间房,4%的家庭只有睡觉的空间。
人口过度集聚也造成市区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等城市设施方面的严重问题。
(3)现代新加坡的发展:正是在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环境极其恶劣甚至影响生存的情况下,新加坡现代化规划起步。
与其他城市相比,起点可谓不高。
在五六十年间发展成今日的新加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政府秉承务实的精神,对城市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且对城市未来发展有长远的眼光。
新加坡城市规划法系解析
87新加坡城市规划法系演进历程新加坡第一部有关城市建设的《市政法令》出现在1887年,1927年颁布《新加坡改善法令》,1955年颁布《土地征用法令暂行条例》,直至1959年才编制第一部《规划法令》。
随着城市规划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加强,后期新加坡规划法系的建设进入主干法与从属法相结合的阶段。
主干法即为《规划法令1990》,从属法规包括《总规编制内容和报批程序》、《开发申请规划条例与实施细则1981》、《用途分类的规划条例1981》、《关于开发授权的规划通告1963》和《关于开发费的规划条例1989》。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沿革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1819至二战前,新加坡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几乎没有规划体系可言。
第二个时期是二战后至1989,基本形成了初步的城市规划体系,为《规划法令》、各种条例和职能部门共同管制时期。
1959 年新加坡正式颁布了《规划法令》,同时建立了规划局取代SIT 。
1990年设立城市重建局URA ,规划局成为其下属机构。
第三个时期是1990至今,为体系化管制时期。
1990年制定的规划法主要包括相关概念制定与规划机构设置、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程序、开发控制规定(即所有活动都要获得开发许可证)和开发费的核定和征收四个部分。
新加坡城市规划机构设置及规划系统1、主要机构设置新加坡主管城市规划工作的是国家发展部。
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全权负责全国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
城市重建局URA 共有五个署各司其职,分为城市规划署、保护与城市设计署、发展管制署、土地行政署、企业发展与项目发展署。
URA 下设总体规划委员会MPC 和开发控制委员会DCC 。
MPC 和DCC 分别讨论政府部门的公共建设项目和非公共部门的重大开发项目。
2、规划系统新加坡规划系统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概念规划,主要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中起示意性作用,并不作为法定规划。
第二级为总体规划,主要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 包括用新加坡城市规划法系解析□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晨晨 韩源摘要关键词城市规划法系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新加坡规划法系的演进历程、规划体系沿革、机构设置及三级规划系统,最后将其与我国的城市规划法系作简单的比较,以探索了解新加坡的规划法系之路。
新加坡城市设计理念在中国的实践
新加坡城市设计理念在中国的实践摘要: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与总体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设计控制,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提升城市品质,创造城市活力。
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关注建筑与建筑之间,设计城市而非建筑,积极创造城市活力”的引导方针、关注公共空间使用细节的专项引导内容、法定制度与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引导方式能为我国控规“控制有余,设计不足”以及缺乏实质设计控制的局面提供多方面的借鉴,本文就新加坡城市设计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设计;中国;实践目前,我国控制性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工作以引导为主,按照美学和空间艺术原则,从建筑单体和群体环境两个层面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控制的主要指标有建筑色彩、形式、体量、空间组合形式、轮廓线控制等。
实际上,这些引导的准则中并不包含任何现代城市设计的考虑,城市设计应当更为关注建筑之间的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的营造。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缺乏实质的城市设计,且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往往不能落实,造成我国缺乏实质设计控制的局面。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新加坡城市规划采用战略性的概念规划、实施性的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二级体系。
概念规划在规划层次上相当于中国的总体规划,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原则,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确定宏观的长期土地用途需求,平衡各种土地需求,确保土地供应充足,同时增强投资和商业信心,是一种终极规划,侧重于解决宏观层次的问题,属非法定规划。
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在规划层次上相当于中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属法定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根据概念规划的宏观架构、策略编制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为各个地段做更详细的规划,包括土地售卖发展协调和发展管制,然后再编制5个规划大区(中区、东区、北区、东北区和西区)以及下属55个规划小区的规划,指导具体的开发活动。
二、新加坡规划设计的主要特点1.前瞻性。
概念规划注重对城市长远发展重大问题的超前引导。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土地利用专题调研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为南京规划建设寻求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土地利用的规划体系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从荷兰人手中取得新加坡的经营权,5年后,新加坡正式成为英殖民地。
莱佛士完成了新加坡第一张城市规划图,规划了行政区、港区、码头以及不同种族的住宅区,奠定了新加坡城市发展的基础,并留下了英国城市规划的传统。
1958年,新加坡第一个法定的总体规划由议会通过。
该规划沿用了英国的规划方法,对土地利用进行管制。
1967年,在联合国专家的协助下,新加坡政府完成了“国家和城市规划计划”,并与1971年引入了“概念规划”。
此后,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即概念规划——总体规划。
这一规划体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概念规划是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发展蓝图,制定长期的土地应用策略;总体规划是法定的土地利用规划,用于指导未来10-15年内的中期发展。
2006年,新加坡政府对概念规划进行了中期检讨,结论是新加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也能确保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那么,新加坡人是如何利用这有限的土地资源并确保未来的土地需求的呢?二、土地利用的特点1.长远控制新加坡政府坚持长远规划,在如此地狭人稠,寸土寸金的国土上,仍严格控制了相当一部分区域,避免用于开发建设,以创造和保持城市的特色。
以自然保护区为例。
新加坡整个市区较为平坦,在市中心有一片地形起伏、生态较好的区域,占地面积约3000公顷。
虽然其最高峰武吉知马山仅164.3米,但是新加坡人仍极其珍视它,并在规划中将其划定为永久保护区。
这片自然保护区同时还是新加坡的中央集水区。
在这片自然保护区内,没有任何兼容性的建设,如低矮别墅、高冷蔬菜、采矿、水力发电等,完全保持了原始森林的特性,其树种甚至多于北美大陆。
再以历史街区保护为例。
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历史文化积淀少。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新加坡现代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的独特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真总结和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及规划管理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就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未来4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战略指导。
新加坡无论是概念性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都体现了先进的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区域生态经济、城市意象等规划理论,有效引导了“花园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
二是长远性。
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比如,新加坡自60年代就把地铁规划出来,把所有的管线都规划到地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有了这些长远的规划,就避免了各类管线铺设带来的道路重复开挖和对城市交通的负面影响。
三是权威性。
新加坡城市概念规划、城市景观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
在规划的调整上,概念性规划期限为40—50年,每10年修订一次;景观规15年,每5年修订一次。
这样,既保证了规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划期限为10—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四是可操作性。
新加坡政府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每个住宅小区都规划有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区,居民步行5分钟均可到达商业区。
每个规划都集思广益,进行公示,征求多方意见。
五是和谐性。
新加坡的规划特别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
从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可以看到新加坡人尊重、崇尚自然的思想。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中国高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的借鉴典范13281150 张泽英运输1305摘要:透过新加坡城市规划成果,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思路与模式,探析城市规划新理念及新思路,寻求值得借鉴的城市规划经验,为我国高人口密度城市的规划探寻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高人口密度城市、借鉴新加坡作为著名的热带花园城市,成功平衡了城市发展与人居生活环境改善关系的规划要素。
新加坡的规划者和城市经营者们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最优化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两大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高人口密度城市所面临的亟待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新加坡1965年建国初期,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国情与欧美不同,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及人口密度方面,大大地高于欧美各国。
新加坡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提高,成为一个典型的、怡人的现代化热带花园城市。
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1.制度设计合理(1)建立统筹空间规划的专门部门。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统一协调规划编制.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负责与空间利用有关的规划和管理。
所有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发展管制、市区设计及旧屋保留等都由市区重建局完成.与土地局、建屋发展局等公共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不存在权力交叉和重叠。
(2)健全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协调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从体制上将专业规划编制的权力赋予市区重建局.专业部、]不再单独编制专业规划。
通过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来反映和落实各专业部门的用地需求,从而从体制上解决了规划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规划不协调的问题。
(3)通过成立多部门委员会制度来协调各专业的规划编制。
其委员会制度包括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发展管制委员会。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创新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创新与启示作者:陈海云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8年第01期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和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移民国家,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于世。
其国土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华人占74%,人口密度达7600人/平方公里(北京为1300人/平方公里)。
站在微观的城市视角看,新加坡秉承一个岛、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规划理念。
历经50年,新加坡把自身从一个破败、贫穷、落后的小海港,建设成为经济富有竞争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花园城市国家”,在城市规划、城区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一、城市规划中的创新理念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小,国家领导人有了创建花园城市国家的理念后,对城市规划非常重视,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和广泛收集公众意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为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理念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一党执政、执好政的理念。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虽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议会共和制,但不同的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独立后的历次议会大选中都获得胜利,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连续执政至今。
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始终坚守为人民的福祉而行动的建党宗旨,着力将自己建设成为代表国内各方利益的政党。
新加坡的历史选择了一党执政,确保了政出一门,避免了西方国家因政权交替造成的朝令夕改,为新加坡的长远规划发展、创建花园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规划立法的治国理念。
新加坡通过严格的规划立法,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规划法规体系包括规划法、从属法、专项法三个部分,规划法由议会颁布,为城市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从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作为规划法的实施细则;专项法是对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的特定事件的立法。
在实际运作中,规划方案的制定需经过专业团队提出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国会审议、公开发布四项流程,规划方案核准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这是新加坡城市规划保持基本方向一致、能依据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的原因。
国外城市规划指标的特点及启示_以美_英_法_德_日等国规划案例为例
1 引言
科学的城市规划一定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作保 障 。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 ,构建科 学的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 2007 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型城市市长研究班上指出 “, 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要充 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确定需要在城 市规划中明确和落实 、在实践中可操作和考量的指 标体系 。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是城市规 划编制理念 、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将更好地体现城市 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更有效地发挥城市规划的综 合调控作用”“; 要进一步研究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 指标体系 ,一方面将有关强制性内容的定性要求定 量化 ,另一方面补充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城市经济发 展 、人文发展 、社会发展 、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环境治 理和保护方面的定量指标 ,引导城市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 ,保障城市规划科学编制 ,更加有效监督城市 总体规划的实施”① 。
表4
法国城市规划中公共资源配置方面的内容
方面
类型
子项目
地区类型 各级中心 混合性中心 、地区性中心 、非地区性中心
可 达 性 差 分可达性差的道路 、可达性差的广场 、通
的地区
行障碍 、噪声干扰或污染严重的空间
封 闭 的 地 大规模地块 、封闭的商业设施 、四周限制
区
出入的地区 、特殊地段
公共资源类型 公共设施 地区性公共设施 、非地区性公共设施
主体设施 、社会设施 、基础设施 水源 、土地 、矿藏 、能源 、农田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噪声环境
图表来源 : 根据张卫民. 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D] . 北京工业大学 ,P14 中图表内容总结
环境评价成为指标内容中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指标内容日趋完善 ,内容涉及
新加坡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对南宁市的启示
行各业广为学习的典 范。
的美感 。以树高 、冠 大 的乔 木 为主 ,
乔 、灌 、草 自然 搭 配 ,各种 不 同树 种
1 新加坡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
11 花 园城 市 的规划 和建 设 .
111 大面 积 的绿化 ..
混种 ,草 地也 不追 求纯种 ;绿 化管 理
极 少 除杂 ,只 是 修 剪 ,保 留 自然 群 落 。这样 既提 高 了绿化 的效 益 ,又 降
( 轨道 交通 2)
3 结语
进 入新世 纪 以来 ,为 了提高南 宁市城 市形 象和
打造 良好 的城市居 住环境 ,南宁 市提 出了建设 中国
建立城 市组 团 间以轨道交通 为骨 干 的多 层次公 共交通 网络 , 轨道 交通承 担未来 主城 区大部分 运 使
量和 中远 距离 出行 。
新加 坡城 市交通 的新 模式 促使 了越来 越多 的市 民选 择公共交通出行 。
用 的结合使 得 水污染 控制和 城市 集水 区管理 的效 率
有 了很大 提高 ,确保 了较 高 的水 质 ,并使集 水 区面 积逐步扩大 。
14 地 区 ,长 期 贯彻 培育 生 态 基 .. 质 , 以建设 花 园中 的城市 为 目标
低 了建设和管护 的成本 。
新加 坡在 城市 规划 和建设 中 ,在
, … 、
 ̄, on r c i D stu ton
…
6
> 城镇规划
11 点 、线 、面完 美地 结合 .. 3
新加 坡 的绿地 都不是 孤立 的 ,而是成 系统 的 、
纽站点对交通实施有效组织 ,在城市副中心 、大型组
(01 O0 2 1—2 2 )》又获得 了国务 院审批通过 , 宁 南
新加坡城市更新的阶段性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更新的阶段性特点及启示作者:任荣荣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36期自1959年实现自治以来,新加坡从60年代的“贫民窟”发展成当前的“世界城市”,城市更新为其成功转型提供了空间和功能载体的有效支撑。
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尤其是市中心的城市更新被认为是城市建设成功的象征,展示了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岛国如何平衡好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发展过程。
回顾总结新加坡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更新目标、内容及更新模式,对我国特别是大城市的城市更新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一、1960—1965年:清除贫民窟阶段(一)更新目标与内容60年代初期,新加坡市中心集中了住房短缺、失业率高、办公用地供应不足等很多问题。
这期间,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清除贫民窟与中心区重建,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是两大战略目标。
当时对贫民窟的清除,既有建筑结构和环境恶化自身的要求,也有利益最大化驱动下土地重新利用的要求。
而且就效率和现代化而言,重建相对于修复来说能减少交付延误,是一种更可取的方式。
这一阶段,新加坡城市更新的目标很明确,主要表现为对住宅区的更新,通过公共住房计划实现。
政府在城市更新中发挥了绝对主导的作用,为进一步的城市更新奠定了基础。
(二)更新模式新加坡政府对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承诺是城市变革的强大催化剂。
为提高机构效率,新加坡政府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HDB),取代了殖民地政府组建的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T),政府成为最主要的公房开发者。
HDB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中心区的一系列更新和安置计划。
为制定中长期的规划政策,1960年总理办公署设立了规划局(PD)来统管全岛的规划事务。
为使拆迁安置工作更加有效,1964年建屋发展局下面专门成立了城市更新部门(URD),负责重建项目的土地征收。
这些机构可以有效地执行政府政策,是公共住房计划的主要实施者,也成为后来新加坡城市更新的基础。
1966年,住房短缺问题解决后,政府才开始启动有计划的城市更新,其中,受城市更新项目影响的居民可以安置到组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城市绿地特点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
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
1 城市规划特点
1.1 可持续交通策略。
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
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
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推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
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 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
1.2 紧凑型城市。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
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
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1.3 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
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见图3。
在全岛各地提供活动中心,不但能避免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也在全岛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减少对交通系统的需求,节能减排,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4新镇与政府组屋。
新加坡约80%的人居住在全岛23 个新镇内的政府组屋。
这些新镇经过全面性的规划,为居民创造自给自足的居住环境。
新镇内除了高质量、可负担的住房,还就近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公园、诊所、民众俱乐部、图书馆、体育设施、商场等,见图4。
新镇周边也规划低污染的工业区,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由于日常所需的基本设施都近在咫尺并有便利的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可以减少居民出行的需求。
另外,新镇设计也考虑了街道景观、步行系统连通性等,以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1.5 支持经济发展。
由于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因此只能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中央商业区的振兴(如规划发展的滨海湾计划)有助于建设一个现代金融商贸中心,吸引国际企业和人才入住[5]。
工业方面,在这40 年间,工业模式从早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方向转型,开辟了尖端科技工业。
规划也同步配合,制定裕廊石化岛、新型的商务园(如科学园、国际商务园、樟宜商务园,纬一生物科技园、洁净工业园、实里达航空工业园等),并结合多所大学形成科技带。
概念规划也预留土地为未来主要工业的增长服务,如石化、科研、生物药剂、航空业等用地,确保在长期发展中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另外,工业用地也经过周密考虑,将无污染性的轻工业设置于住宅区周边,鼓励混合用地,提高就近就业机会,从而减少通勤需求。
1.6 花园城市。
新加坡于1967 年开展了花园城市运动,在道路两侧、未开发土地和新开发地段上积极植树,同时也建设大型公园与休闲设施。
到20 世纪80 年代进一步在道路与公园的种植上引入花卉,同时开辟更有特色的主题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为适应岛国的特殊条件,新加坡也发展“公园联道系统”,利用狭小地段如河道、道路旁进行绿化并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形成绿色网络串联全岛的公园,从而提高公园和绿色空间的可达性和可利用性。
“公园联道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建设一个150 km长的环岛联道,让户外及骑车爱好者在不间断情况下游览全岛。
随着新加坡城市化的推进,“花园城市(Garden City)”(见图5)的构想将更上一层楼,在概念规划中预留更多绿地并增加休闲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公园与河畔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并保留自然生态与栖息地[5]。
另外,在城市建成区鼓励垂直绿化、空中花园等绿化措施。
1.7 保护文化遗产。
除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新加坡在土地规划中也致力于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需求,适当保留特色建筑和成立历史保护区[5]。
20 世纪80年代至今,全岛保存修复了超过6 800 栋建筑物和55 栋古迹,另外还有3 个主要的历史保护区:牛车水、小印度和甘榜格南,见图6。
这些区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包含市民的珍贵记忆。
有选择性地保留这些重要的旧建筑和区域能加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情感,并有助于保存特有的文化历史与城市风貌。
2启示
随着新余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应大胆学习新加坡经验,提高城市规划发展水平。
2.1充分发挥城市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引导作用。
编制城乡交通规划,制定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发展策略和一系列行之
有效的交通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对新余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的引导作用。
2.2建设生态城市,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借鉴新加坡经验,制定新余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定在房地产项目中绿地率应达到35%以上;每个功能区应有一个10hm2的公园,在居民小区500m范围内应有一个1.5hm2的公园。
划定非建设用地,并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的生态绿化空间。
构建园林网络,让居民一走出办公室、住宅区、学校后立刻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凸显新余山水特点,凡是有山的建筑依山就势,保持山景完整,凡是临水的建筑,临水而建,保持水系的完美,以建立风格,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启发创意的优质居住环境,让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生活,鼓励外来人才来到新余生活、经商、投资,并且吸引游客来旅游度假。
3 结语
随着人口结构变换、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品质的期望也会相对提高。
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规划体系的优点,不断创新,思考长期必须面对的挑战和需求,以调整相关规划政策和方针。
除了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建立新加坡的独特性并培养市民的归属感。
如今的新加坡面临的挑战虽然与早期有所不同,然而,最终的目标仍然不变,即保持新加坡的全球经济竞争力同时兼顾创造宜人舒适的城市风貌与生活。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也将致力于将新加坡建设为一个适宜居住、工作与休闲的卓越城市。
参考文献
1 千庆兰.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初探.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 2001, (4)
2 徐波. 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 城市规划, 2002, 26 (11) :20~ 22
3 马锦义.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中国园林, 2002, 18 (1) :23~ 26
4 徐波等. 关于城市绿地及其分类若干思考. 中国园林, 2000, 16(5) : 35~ 39
5CJJöT 85- 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 23
6 张国强, 金中泉. 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上). 中国园林, 2001, (4) : 22~ 25
7 苏俏云. 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26 (11) : 90~ 94
8 王祥荣. 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40 (4) :
9 朱庆华.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 林业调查规划, 2002, 22 (6) : 93~97
10 何平, 彭重华.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35~ 78
11 吴承照. 风景园林研究进展. 中国园林, 2000, 16 (3) : 88~ 93
12 曹鉴燎, 苏启林, 刘一明. 城市绿地规划分析与评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3 谢华. 新加坡城市美化绿化之研究. 城市规划, 2000, 24 (11) : 35~ 38
14 谢华.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之研究. 中国园林, 2002, 18 (6) :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