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

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

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欲填沟壑”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2.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注】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咏物诗”,本诗表现了诗人的“爱物之心”;又以独特视角,用第二人称抒情达意,将马人格化,生动而有情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

交代了马与自己患难相依的关系,也写出了其老病的状态。

C.颈联写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

4.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

(高中)杜甫诗三首解析

(高中)杜甫诗三首解析

历史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 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 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 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 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 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 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 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 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 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首联、颔联:借景抒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 意蕴丰富。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 显,景因情而深。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 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一去紫台连朔漠,===远去漠北之怨 独留青冢向黄昏。===生死匈奴之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宫失宠之怨 环珮空归夜月魂。===死后无依之怨
诗眼?
===“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 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

(完整版)高考试题中的杜甫诗

(完整版)高考试题中的杜甫诗

高考试题中的杜甫诗(2001年上海高考)阅读下文,完成(1)~(3)题月夜忆舍弟戍人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尊称)为_________。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 诗。

(2)从诗中________ _ 和_________ 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圣律诗)(2)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任意写出其中两句即可)(3)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忧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颔联、颈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005年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2008年福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兴》杜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兴》杜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遣兴》杜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兴[注]
杜甫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地来自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时杜甫寄居成都。
前人评价此诗说:“结语尤为沉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评价。
参考答案 结语意为:我年老且病,哪能活得长久呢;应当没有机会见到你们 (弟妹们)了!这是诗人充满绝望的哀叹。这其中包含了战乱未平、亲人离 散的愁思,漂泊异乡、年老迟暮的伤感,体弱衰病、相见无期的悲伤,所以 说“尤为沉痛”。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前人 评价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

杜甫《春日忆李白》高考诗歌鉴赏

杜甫《春日忆李白》高考诗歌鉴赏

杜甫《春日忆李白》鉴赏古诗鉴赏0204 1422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与杜甫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

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

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

”(《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

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

但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

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

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然而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之时;而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2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一.《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荜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风景,还泄漏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的心境作了铺垫.2.“但见”的意在言外是.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是, .4.杜诗的作风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倒是.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同伙.邻人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涯场景?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二旅夜书怀细草轻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寰宇一沙鸥.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是,.2.写旅夜前景的诗句是,.3.直抒胸臆的诗句是,.4.一.二联作者拔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剖析如许写的艺术后果.5.“寰宇一沙鸥”依靠了作者如何的思惟情感?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寄义有什么不同?三.咏怀事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发展明妃另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绘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点,试写出你的咀嚼赏析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如何的形象并作若何评价?3. 浏览下面有关杜甫出身与情感的材料,联合全诗内容具体剖析诗人若何借古抒写以下三组出身或情感的.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甫)且言:“有臣如斯,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新唐书·杜甫传》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该诗创作这一时代)——《杜甫年谱》流浪西南寰宇间——杜甫《咏怀事迹(其一)》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发展豪杰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如许气候宏伟的诗句,只有效在发展豪杰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调和的.接洽前三题的剖析,你是否赞成,有何意见?四.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摇动.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看到了“”.“”想到了“”“”(用原诗句答复)2.首句一个“催”字有何表达后果?3.诗人把地点的夔州称“天际”,接洽全诗内容剖析该词还有什么寄义.4.全诗有几联对仗?5.试赏析颔联的艺术特点6. “卧龙跃马终黄土”依靠了诗人如何的感慨?五.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兵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 清人仇兆鳌评价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他以为是写登临的喜悦,你是否赞成他的意见并写出你的来由2. 试赏析颔联的意境美.3. 这首诗是若何表现诗人忧国忧平易近思惟情感的?参考答案一.1.荒僻罕见喜悦 2.很少见有同伙来 3.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4.清爽明快5.密切.融洽.和气.真挚 6.终于等来同伙来访,喜悦欢乐,朴素地设酒招待客人的生涯场景7.春天来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只见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热烈是它们的,我总不见有客人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二.1. 细草轻风岸,危墙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后两联)4.一联:细草.轻风.危墙.独舟.二联:星.平野.月.大江.第一联的意象显的微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壮浩荡.产生强烈的反差与比较,使人加倍感到危墙独舟的微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加倍微小伶丁.5. 是本身处境流散伶丁的写照,对本身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太息,对本身性命微小孤单的悲剧之感.6.(1)《客至》中的“群鸥”:群鸥自由往来,点出情况荒僻罕见,少有人交往,着一“群”字反衬本身的孤单和没有同伙相伴的处境.格调清爽.(2)《旅诗》的“沙鸥”:一沙鸥在苍茫寰宇中,凸起其微小可怜,借以象征本身的出身处境,抒发对性命的感慨.格调悲苦.三1.诗人采用想象夸大的手段,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跟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绚丽的图景,凸起了三峡山势的峻峭与活泼,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2.首句侧面衬托.颔联直接表现她的顽强性情和对故土的怀念.诗人即赞赏她的美妙品德,又同情她的不幸.3.1)昭君入宫见妒,不被皇上宠幸重用,杜甫入朝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2)借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远离故土抒写本身远离京师,流散西南.3.)借王昭君的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来抒写他对长安的怀念.4)不赞成,诗中杜甫对王昭君的评价是异常高的,他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故国同在,并且又借她来暗示本身的遭受,,所以要把他写的惊天动地,借高山大川的宏伟气候来衬托她.四.1. 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天际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摇动,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2. 一“催”字形象地解释岁序逼人,吐露出时间易逝的悲凉之感.3. 天际点出地点地的偏远,有自伤流浪之意.4. 四联5.该联写出了夜中所见所闻,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等词把兵革未息.战室频仍的氛围天然地传达出来;下句写了三峡伟丽的风景.诗人把对时局的深切关心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观赏有条有理的表现出来,营造了苍凉恢弘的意境,与诗人悲壮深邃深挚的情怀相融会.6.诗人写汗青豪杰人物的消失,表现了诗人极端的忧愤和感伤,豪杰不再,感慨本身更不能像他们那样转变这战乱的世道,也将终归尘土,一种落寞与无奈含蓄地表达出来.五.1.不赞成.这一今一昔可懂得为曩昔曾据说过洞庭水,哪里想到迟暮之年却登上,万般感慨,往日的神往与幻想,今日全成了泡影.如许与后面感慨流浪天际,北望长安兵荒马乱,“凭轩涕泗流”声泪俱下相一致.2.颔联创设了极为雄壮阔大的意境.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所断裂,一分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沉没在水面上,徐徐行进,开天辟地.负载日月,多么磅礴.多么大气.3.作者先写洞庭景不雅,再转到小我情状,然后与标题照顾,写登楼远眺关山之北想到吐蕃犯边,国运的艰苦,忧国忧平易近,为之流涕.。

杜甫《登高》高考诗歌鉴赏

杜甫《登高》高考诗歌鉴赏

杜甫《登高》鉴赏古诗鉴赏0202 180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b诗歌鉴赏练习(一)《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 《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借古讽今)。

(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2分)(三)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高考诗歌鉴赏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高考诗歌鉴赏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鉴赏古诗鉴赏0203 091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曹霸是盛唐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杜甫和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写下这首《丹青引》。

诗起笔洗炼,苍凉。

先说曹霸是魏武帝曹操之后,如今削籍,沦为寻常百姓。

然后宕开一笔,颂扬曹霸祖先,曹操称雄中原的业绩虽成往史;但其诗歌的艺术造诣高超,辞采美妙,流风余韵,至今犹存。

开头四句,抑扬起伏,跌宕多姿,大气包举,统摄全篇。

清诗人王士禛十分赞赏,称为“工于发端”(《渔洋诗话》卷中)。

接着写曹霸在书画上的师承渊源,进取精神,刻苦态度和高尚情操。

曹霸最初学东晋卫夫人的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只恨不能超过王羲之。

他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之中而不知老之将至,情操高尚,不慕荣利,把功名富贵看得如天上浮云一般淡薄。

诗人笔姿灵活,“学书”二句只是陪笔,故意一放;“丹青”二句点题,才是正意所在,写得主次分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开元”以下八句,转入主题,高度赞扬曹霸在人物画上的辉煌成就。

开元年间,曹霸应诏去见唐玄宗,有幸屡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上的功臣像,因年久褪色,曹霸奉命重绘。

他以生花妙笔画得栩栩如生。

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题诗歌鉴赏杜甫:春日忆李白

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题诗歌鉴赏杜甫:春日忆李白

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题诗歌鉴赏杜甫《春日忆李白》赏析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天宝三年(744)夏,一个33岁、寂寂无名、进士落第近十年的落魄书生,一位44岁、名满天下、刚被赐金放还的失意天才,在东都洛阳相遇了。

他们齐游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带),次年(天宝四年·745)再游齐鲁(今山东省),无情的历史居然网开一面,给了两位寂寞的俊才两次惺惺相惜的机会!年龄的差距、声名的悬殊、气质的迥异,丝毫没有影响两颗高贵心灵的交流,短暂的相聚之后,杜甫与李白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堪比“子期伯牙”般永恒伟大的知音佳话。

诗人间的情谊自然要用诗歌来表达,杜甫专为李白写过十首诗,这首《春日忆李白》写于天宝六年(747),当时杜甫在长安谋求汲引,李白在越中(浙江绍兴)、金陵(江苏南京)一带漫游。

诗人对李白由衷的赞佩以及真挚的想念之情,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怀而神往——“李白啊!你奇伟的诗作无人能敌;你飘逸的才思卓尔不群。

诗风清新,堪比北周的庾信;诗格俊逸,有如南宋的鲍照。

如今,我们渭北、江东天各一方,遥相思念之情,就像这春天的绿树一般葱茏,像天边的暮云一样踊聚。

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桌共饮,再次把酒论诗呢……”诗人首联概括赞美李白的天才:“白”,李白;“无敌”,无人能比得上;“飘”,豪放飘逸;“不群”,超凡脱俗;“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因果分明,决非诳语。

这样热情洋溢的夸赞,如果在泛泛之辈,就显然是无耻的阿谀奉承了。

但是,言者是性格沉稳的杜甫,对方是名扬海内的李白,没有深刻的理解,不是由衷的钦佩,是绝不能出如此直白的赞语的。

相知之深,感情之诚,脱口而出之际,便已明矣。

颔联具体评价李白的诗风:“庾开府”,指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的著名诗人庾信,其晚年作品一扫绮丽之风而显“清新”之风;“鲍参军”,指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的著名诗人鲍照,其诗赡远遒丽、“俊逸”多姿。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 - 17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①杜甫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薛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②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注】①公元759年秋,杜甫举家迁往秦州。

诗人来到秦州城北的崇宁寺,写下本诗。

传说这里曾是汉代割据一方的隗嚣的旧宫。

②渭,指流经秦州的渭水。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城北寺的位置与历史,令人想象昔日的繁华,为下文描写作铺垫。

氏诗人看到山寺破败」日宫萧条,苔薛和丹青的点缀却为之增添了一丝亮色。

C.颈联描写月光使露珠更晶莹,云随风飘动侧面烘托寺院周围的凄清坏境。

D.本诗登临怀古、以古寄情、触景伤时,而《登高》则登临远眺、悲秋伤己。

17•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对诗歌尾联逬行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 )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两句阐释了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逬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3 )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晩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O16.B诗歌颔联中,长满苔??,表明山门之古;丹青之色,是因野殿荒芜才体现岀来的。

诗中苔薛和丹青并不能产生点缀崇宁寺的效果。

17•①内容上,尾联描写了清澈的渭水无情到了极点,在诗人愁苦之时独自向东流去。

(3分)②情感上,表达了诗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漂泊异乡的伤感,对故乡的怀念。

(3分) 18.(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杜甫登高诗词鉴赏试题

杜甫登高诗词鉴赏试题

杜甫登高诗词鉴赏试题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几句诗中,杜甫通过描写了哪些景象来营造氛围呢?就好比你走进一个房间,看到不同的装饰就能感受到不同的氛围一样。

这里有呼啸的狂风、哀啼的猿猴、清澈的江渚、白色的沙岸还有飞舞的鸟儿,以及纷纷飘落的树叶和奔腾不息的长江。

这难道不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吗?如果让你用这些元素去构建一个情绪的世界,你会怎么做呢?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在这几句诗里表达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哎呀,你想啊,他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在这悲凉的秋天里,身体又多病,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登上高台。

这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找不到方向,只能独自忍受孤独和痛苦。

我就想问问,你要是处在他的境地,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是像他一样满是悲苦和怨恨,还是会有其他的感受呢?三、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称为千古名句。

你觉得它妙在哪里呢?落木无边无际地飘落,长江水滔滔不绝地奔涌,这就像时间的长河永不停息,世间万物都在这无尽的变化之中。

这两句诗好像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把你拉进那个画面里。

你能想象站在江边,看着这一切的感受吗?就好像你在看一场盛大而又悲壮的演出,那场面,真是震撼人心啊!四、杜甫在中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的呢?他先描绘了那些壮观又有些凄凉的景色,然后紧接着就把自己的悲伤、孤独、愁苦等情绪融入其中。

这就好比你在做菜,先把各种食材准备好,然后把调料巧妙地加进去,让整道菜既有食材的本味又有调料的香味。

你看他写景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在为抒情做铺垫了呢?你能找出其中的联系吗?五、“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艰难苦恨”包含了哪些内容呢?是生活的困苦、仕途的不顺,还是其他的什么呢?我猜啊,这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烦恼的大口袋,里面有他经历的战争的动荡、亲人的离散、理想的破灭等等。

你要是打开这个口袋,会发现里面满满的都是心酸。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诗歌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具体描写了哪些意象?组成了怎样的意境?(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①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倩:请求,使。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两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3.有人认为在这首诗中,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真是“字字亮,笔笔高”。

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 【答案】1.【小题1】诗人选取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萧萧的落叶、滚滚的长江”等8种意象,渲染出了苍凉阔大、凄清肃杀的氛围。

【小题2】诗眼为“悲”。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需要结合诗句内容逐句概括即可,注意化用自己的语言来用部分形容词概括;至于意境,要根据意象来综合概括,同时要联系诗作背景及诗人的身世、写作风格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明确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本题,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所以,应是诗眼,然后展开分析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考试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考试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一、(2014年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的一项是()(3分)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①(3分)C②(4分)B E③(4分)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二、【2013年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2020年高考新高考诗歌: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鉴赏

2020年高考新高考诗歌: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鉴赏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马老师鉴赏:分析题目,可得知如下信息:这是一首赠别诗,所赠之人为郑炼,郑炼要去之地为襄阳。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杜甫当时寓居成都草堂。

首联,上句写时代背景,下句写个人际遇。

当时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战事时有发生,在此兵马纵横奔驰的时候,诗人老迈多病独身一人守着简陋的柴门。

“柴门”二字隐约含有守望之意,以一个简单的意象,体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焦虑。

“老病身”又似乎正是这种深深的担忧和焦虑带来的直接后果。

此联上句为因,下句为果,简笔勾勒出诗人即使年老衰弱,仍不忘忧虑国事的形象。

颔联,上句紧承首联,写在此国家忧患,个人衰病的境遇中,诗人唯有读友人的诗来度日。

这句通过诗人的活动体现出对友人诗歌的喜爱之情,也侧面表现出友人作品的质量之高。

下句总领颈联、尾联,诗人整日读友人的诗作,想起友人要回襄阳去,不免更添一分神魂惊扰,心情愈发沉重。

颈联,以景寓情,分解“地阔天高,此别之后,难有再会之期”之意。

诗人选取意象颇具匠心,上句选峨眉,下句选岘首,均为两座山的名字。

峨眉在成都,岘首在襄阳,因此,两山便成作诗人和友人的化身。

“眉”有蹙眉伤怀之情,“首”有昂首遥望之意,上下两句在虚实结合之中隐喻二人离别之后的不舍和相互挂念和远怀。

两座山就像两个点,把别离后的二人的忧愁极力拓展,横陈在广阔辽远的空间上。

上下句的结字“晚”和“春”,也有一番深意。

“晚”,是说别离时的踌躇和不舍,以至于天色渐晚。

“春”,是说别离后归途中看到周遭的景物,已显出一片春意。

把“晚”分给峨眉,把“春”分给岘首,则是从时间的角度,把异地同时的不舍深情勾连起来。

杜甫晚年的律诗向来喜欢在颔联或颈联大施时空交织转换的手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大开大合,让诗歌的空间感和纵深感更加强烈,大有吞吐宇宙的气势。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种手法让杜甫的晚期风格更加沉郁厚重。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杜甫(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杜甫(解析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杜甫(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唐]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2017届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以杜甫诗歌为例

2017届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以杜甫诗歌为例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
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 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2)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 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4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 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 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 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2010安徽】
三峡星河影动摇。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
野哭千家闻战伐,
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 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
夷歌数处起渔樵。
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 攻占。
卧龙跃马终黄土,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015安徽】
月圆①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杜甫古诗鉴赏

杜甫古诗鉴赏

【篇⼀】《空囊》翠柏苦犹⾷⑴,晨霞⾼可餐⑵。

世⼈共卤莽⑶,吾道属艰难⑷。

不爨井晨冻⑸,⽆⾐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⑹,留得⼀钱看⑺。

【注释】⑴翠柏:原产中国的⼀种松科乔⽊。

⑵晨:⼀作“明”。

⾼:⼀作“朝”。

⑶卤(lǔ)莽:通“鲁莽”,苟且偷安。

⑷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⑸爨(cuàn):烧⽕做饭。

⑹囊空:谓袋中⽆钱。

⑺⼀钱:⼀⽂钱,指极少的钱。

【⽩话译⽂】纵然翠柏味苦,朝霞⾼⾼,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世⼈⼤多苟且偷⽣,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早晨开不了⽕,井⽔也冻了,夜来⽆⾐难御寒。

太贫穷了怕⼈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钱。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年),当时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治今⽢肃成县)。

这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活极其艰难。

【赏析】⾸联“翠柏苦犹⾷,明霞⾼可餐”,诗⼈紧扣诗题,意在⾔外,写出两层意思,⼀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

除此之外,还有另⼀层⾔外之意,在古⼈看来,明霞翠柏均⾮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列仙传》“⾚松⼦好⾷柏实”和司马相如《⼤⼈赋》“呼吸沆瀣餐朝霞”。

表现杜甫虽⽣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尚。

颔联“世⼈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揭⽰囊空的根本原因。

所谓“世⼈共卤(鲁)莽”,指⼈多苟且偷安。

战乱爆发后,诗⼈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后⼜因两次直⾔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

这⾥,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

颔联两句,通过对⽐的⼿法,将杜甫⾼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床夜寒”,进⽽具体写贫状。

作者皆从“寒”字来⼊笔。

上句说“不爨”,并⾮因为“井晨冻”,⽽是因为⽆⾷。

严冬季节,却晨炊⽆⽶,夜寒难御,可见⼀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钱看”,点明“空囊”题旨。

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

诗⼈已是⾝⽆分⽂,贫不⾃救,却还要强留⼀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笑话,这举动本⾝就是⼀种反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一、(2014年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
..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
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①(3分)C
②(4分)B E
③(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二、【2013年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这首诗景中含情。

②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③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三、【2011年江苏卷】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