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起源与传说
风筝的起源
![风筝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d74ff29bf242336c1fb95e55.png)
风筝的起源大三班我国的风筝历史古老悠久,已有两千多年。
在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相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是当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
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是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在空中飞起来。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高山族、黎族的居民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
后来又有了帆船。
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
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从当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多用鸟的形状,因而有人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
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风筝所以而生,是天经地义的。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史料载,墨翟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木鹞”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风筝的由来和历史
![风筝的由来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988c3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6.png)
风筝的由来和历史风筝,是一种利用风力飞行的民俗玩具。
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中国。
据传说,早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做墨子的思想家,他在一次观察鸟类飞行时,发明了风车车和风筝。
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风筝。
在楚汉战争中,楚国将军项燕制作的十三只蝙蝠形风筝,成功地侦察了敌军的情报,帮助了楚军的胜利。
在汉代,风筝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竞技活动,并开始被用来传递信息。
隋唐时期,风筝制作的技术和飞行的技巧不断发展,使得风筝逐渐成为一种盛行于民间并备受推崇的娱乐活动。
据记载,唐代李白曾写有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其中就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春风吹又生”便是写风筝的。
宋代时期,风筝的历史进一步发展并达到了顶峰。
当时的风筝有迷信的作用,又称为“神鸟”或“神蜘蛛”。
为了增加风筝的稳定性,宋人采用了一种正方形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高脚”,是风筝制作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突破。
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历史进一步发展,并在民间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筝艺术。
这时候,“神鸟”“神蜘蛛”的古老迷信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风筝艺术的升级与发展。
明代书画家苏汉臣曾用颜料画出《风筝图》,为风筝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基础。
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风筝的历史创新变革。
在近代,风筝经历了各种变换与飞跃,变成了现代人们熟悉的一种娱乐活动。
如今,风筝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娱乐和竞技工具,而是变成了现代技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体。
因为风筝能够发挥人的智慧和动手能力,提高人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所以它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功能;因为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帮助人们消除压力和焦虑,所以它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风筝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文化推广和旅游招商的工具,使得风筝的历史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和传承。
关于风筝的故事和传说
![关于风筝的故事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2f17cd7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b.png)
关于风筝的故事和传说风筝是一种古老而又迷人的飞行玩具,它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还承载着许多故事和传说。
在中国,风筝被视为一种象征着自由和希望的对象,它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说,风筝最早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那时,风筝被用作军事通讯工具。
人们利用风筝和绳子在战场上传递消息和信号,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风筝被认为是战争智慧的象征。
中国有许多关于风筝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放风筝”。
故事中,贾宝玉放风筝时,他的心情也随着风筝的升起而变得愉悦和自由。
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对自由和快乐的追求。
除了故事之外,风筝还有一些传说与之相关。
其中一个传说是关于风筝的起源的。
相传有一位叫做蔡伦的古代发明家,他在纸张的基础上创造了风筝。
他将细竹条编织成骨架,再用纸张覆盖,最后用丝线系住。
这个传说说明了风筝的发明过程,并且强调了纸张在风筝制作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中,风筝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清明节,人们会放风筝来纪念逝去的亲人。
风筝的升起被认为是与亲人的灵魂相连的方式。
此外,风筝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中国的风筝制作技艺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工艺。
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造型被用来装饰风筝,如龙、凤、虎、鸟等。
这些艺术品让风筝更加美丽,也增加了人们对风筝的收藏价值。
总的来说,风筝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飞行玩具,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蕴含着许多故事和传说。
它象征着自由、希望和智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放飞风筝,还是欣赏风筝的美丽艺术,都能让人们感受到风筝带来的快乐和想象力。
风筝的起源知识点总结
![风筝的起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bf9e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5.png)
风筝的起源知识点总结风筝的起源还有多种说法。
在中国,有一种关于风筝起源的传说,称为“白蛇传”。
相传,在汉代时期,有一位名叫酒干倘卖的人,他在东吴的庙堂前放飞了一只风筝,用风筝向她所爱的人传达了自己的心意。
而在印度尼西亚,也有一种传说认为风筝是一种与上帝沟通的方式。
无论哪种说法,风筝都是一种存在了数千年的文化现象,它们不仅是一种飞行器,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中国,风筝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诗经》中,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鹿鸣于飞,哑哑嘒嘒”。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鸟在天空飞翔的场景,也可以解释为风筝在空中飞行的画面。
《诗经》的记载为风筝的起源提供了历史的证据。
另外,在中国古代的《礼记》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
据说在春秋时期,风筝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儿童游戏,人们用风筝来放飞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风筝在中国古代的使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人们常常会放飞风筝来祈求飞行。
在明清时期,风筝的种类和风筝的设计也开始多种多样起来,成为了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同时,在中国古代,人们还用风筝来发送信号,并且使用风筝进行天文观测,因此风筝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
另一方面,风筝也在其他地区广泛流传开来。
在日本,风筝被称为“凉翔”,并且与武士阶层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欧洲,风筝最早是由意大利人引入的,成为了一种宫廷游戏。
在印度尼西亚,风筝甚至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在每年的雨季都会举行风筝比赛。
风筝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不仅仅是一种飞行器,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现在的世界中,风筝仍然是一种受人喜爱的飞行器。
在风筝节、庆典活动、游园会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
现代的风筝也不再局限于纸和竹子的制作材料,而是采用了更加轻便和坚固的材料,便于操控和飞行。
同时,一些工程师和科学家也在研究新型风筝,希望能够利用风能来发电或进行卫星通讯。
可以说,风筝作为一种古老的飞行器,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现代科技的应用。
风筝的人文历史
![风筝的人文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5633a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b.png)
风筝的人文历史风筝,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世界范畴的流传。
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便有了踪迹,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承载人们情感和文化的载体,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索风筝的人文历史,以期更好地理解风筝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
一、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起源于中国,关于它的发展起源有很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据说最早的风筝是由中国农民喜爱的异形蝴蝶模型改进而来。
后来,改进的风筝通过丝线连接起来,并用来测量风向和行军距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变得更加精致,形状也多种多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和农业方面。
二、风筝的文化象征与意义风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内涵。
首先,风筝象征着人类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人们仿佛可以将自己的心情释放到空中,感受到随风飞翔的快乐,同时也代表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人生观。
其次,风筝还具有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的作用。
人们常常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和思考,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风筝展示给世界。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交流,也成为了一种有趣的艺术形式。
三、风筝的艺术形式与表演风筝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演方式。
在中国,风筝常常被用于庆祝节日和展示技艺。
在庆祝活动中,人们会放飞五彩缤纷的风筝,喜迎节日的到来。
此外,风筝还成为了一种戏剧表演形式,称为风筝戏。
风筝戏是一种将风筝与传统戏曲结合的独特艺术,通过风筝的舞动与表演者的唱腔和动作相互呼应,展示出戏曲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风筝的国际传播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古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风筝传入了中亚、印度和阿拉伯等地。
近代以来,风筝作为一种游戏和户外娱乐活动也逐渐传播到了欧洲、美洲和非洲。
不仅如此,风筝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出各种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风筝的起源和传说故事_传说
![关于风筝的起源和传说故事_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cbbdeb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9.png)
关于风筝的起源和传说故事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
风筝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小时候你们有放过风筝吗?关于风筝的传说故事你听说过吗?那知不知道有关于风筝的传说和故事呢?下面小编就来讲讲。
风筝的起源关于风筝的起源的传说,大体有四种传说。
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四是李邺说。
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斗笠、树叶说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xx多年就被用于生产。
后来又有了帆船。
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
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从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
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着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有古代的家墨翟制造的。
据中国的史料《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风筝的起源+风筝的用途+风筝的传说+风筝的形状
![风筝的起源+风筝的用途+风筝的传说+风筝的形状](https://img.taocdn.com/s3/m/de6e97ddfad6195f302ba65f.png)
在大家的印象里, 风筝应该就是个玩具,至多 将做工精美的风筝称为艺术品; 但在古人手里,风筝却有了 大用处,不光可以用作娱乐,
甚至还在战争中起了 奇效!
风筝的
用途 真正
你知道吗?
现代只当玩具,古人却用它做大事!
最早的风筝,在2000年前
便已出现了,那时还是以木、竹制作。 据传第一只风筝的制作者,是春秋时期墨家的 创始人墨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 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拜。”也就是墨子发明
火药发明后,风筝也常被系上火药,用于战争火攻。唐代以后,随着国力强盛, 武器的多样化,风筝的功用渐渐从军事转化为了娱乐。宋明时期,以风筝健身成 为了一种时尚。 可以说,风筝集侦查、探测、进攻、娱乐、健身等功用与一体,是古人居家旅行、 战斗娱乐的不二选择,必备良品!
风筝
1 4 串式风筝
的形状 6
硬翅 风筝
自由类风筝
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 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
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一
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
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
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
筝。
桶形风筝
2
亦称立体风筝, 一般采用的部分造型与骨 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 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 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 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 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板子风筝
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 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 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 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作成浮 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 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风筝的起源名词解释
![风筝的起源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bd30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a.png)
风筝的起源名词解释风筝是一种由轻巧的材料制成的,能够在风中飞翔的装置。
沿着数千年的人类历史,风筝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在许多不同文化中被广泛使用的游戏和飞行器。
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其制作与飞行技术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古代的风筝1.1 中国的风筝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纪。
据传,风筝最初是由中国古代哲学家莫迪族发明的。
莫迪族是一位非常睿智的人,他深刻地观察了自然界中的风力,并试图用柔软而轻质的材料制成一种能够受风力操控的工具。
这样,风筝作为劳动工具,最初用于传递信号和测量距离。
1.2 风筝在古代中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风筝的作用开始发生变化,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程和军事领域中。
风筝被用于测量高度、观察天气变化、发射信号以及进行间谍活动。
农民通过操纵风筝,使其向天空发送信号,指示四季交替和耕作的时机。
同样,风筝也作为军事工具被利用,用于传递情报和信号,监视敌军动向等。
二、风筝的材料和制作工艺2.1 风筝的材料风筝最初是由竹子和纸张制成的。
竹子的轻质和柔韧性使其成为制作风筝的理想材料。
纸张则用于风筝外观的装饰和加强结构。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地区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风筝,其中包括布料、尼龙、塑料等。
2.2 风筝的制作工艺风筝的制作过程涉及到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选择适当的材料,如竹子和纸张。
然后,根据设计和尺寸要求,将竹子削成不同的长度和形状。
接下来,在竹子的交叉点处用细线连接竹杆,形成框架。
然后,用纸张或其他材料铺设框架,加强结构。
最后,装饰风筝并附上线索,以控制风筝的飞行。
三、风筝的飞行技术3.1 风筝的飞行原理风筝的飞行依赖于风的力量。
当风吹过风筝的面前时,风压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得风筝能够在空中起飞。
同时,由于线索的存在,风筝保持在风向的控制下,可以进行各种动作,如上升、下降、转向等。
3.2 风筝的飞行技巧风筝的飞行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
控制风筝的线索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edbb4d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6.png)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篇一:风筝的来历说起风筝的起源,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
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
第二种说法认为韩信是风筝的发明者。
依据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卷八纸鸢》中说:“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
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
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筝的发明年代在南北朝时期,即羊车儿之说。
《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高州刺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
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
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
?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
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第四种说法认为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
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
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风筝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就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生产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道》有载:墨翟位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大败。
就是说道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做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飘了一天就糟了。
墨子生产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作测量传递信息,脱胎换骨险阻等军事须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发生,风筝交由纸糊,很快传至民间,沦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为盛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减少,中国的风筝流传至世界各地。
先是传至日本和朝鲜等将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至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至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出征路线步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做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以.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了解至了西方。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b186f7a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e.png)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篇一:风筝的来历说起风筝的起源,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
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
第二种说法认为韩信是风筝的发明者。
依据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卷八纸鸢》中说:“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
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
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筝的发明年代在南北朝时期,即羊车儿之说。
《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高州刺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
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
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
?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
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第四种说法认为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
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
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风筝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就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生产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道》有载:墨翟位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大败。
就是说道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做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飘了一天就糟了。
墨子生产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作测量传递信息,脱胎换骨险阻等军事须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发生,风筝交由纸糊,很快传至民间,沦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为盛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减少,中国的风筝流传至世界各地。
先是传至日本和朝鲜等将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至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至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出征路线步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做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以.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了解至了西方。
风筝的由来及简介(正式)
![风筝的由来及简介(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a8ed49d876eeaeaad1f3301e.png)
资料打印:何逸扬
电脑放映:梁亦辰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风筝为中国人 发明, 至今已2000余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 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 具。
各式各样的风筝
风筝图片欣赏
我喜欢放风筝
在田野郊外放风筝能呼吸新鲜空气,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放风筝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放风筝可以将梦想放飞,让它飞向 美丽的蓝天,飞向美好的未来 。
谢谢大家 观看!!!
风筝精品
风筝名字的由来
1
晚唐,风筝上已有 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 响器,风吹声鸣,因 而有了“风筝”的名 字。
龙形风筝
风筝
健身
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 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风筝的分类
3
●按风筝的形象分; ● 按风筝的功能分类 ,有 玩具、观赏、特技等; ● 按风筝的大小分类 ,有 巨型、大型、中型等。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2b596d758f5f61fb736666a.png)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风筝源于春秋时代,风筝为中国人发明,至今已经2000余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进而演变成为今日的多线风筝。
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演变成玩具。
风筝的制作1、做风筝的材料包括竹篾、纱纸条、马拉纸,工具包括浆糊、纸刀。
2、风筝的做法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即用纸蒙糊风筝。
3、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等。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
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
风筝的分类按风筝的形象分类,有动物、植物、人物等形状。
按风筝的构造分类,有硬翅类、软翅类、板子类、串子类、立体类等。
按风筝的功能分类,有玩具、观赏、特技等。
按风筝的大小分类,有巨型、大型、中型等。
放风筝的意义1、在田野郊外放风筝能呼吸新鲜空气,娱乐身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放风筝能带来吉祥。
3、清明节放风筝有一种放风筝放晦气的说法。
4、放风筝能有益视力,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风筝上天的条件1、风筝要在有风的条件下才能放飞。
2、风筝要有提线的牵引。
故事:风筝起源的传说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
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说;三是飞鸟说。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斗笠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工具,就像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很早以前农夫在田地干活时就开始使用,据说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田地里干活时,忽然刮起了很大的风,把他的斗笠卷走了,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斗笠上的绳子。
恰巧这根绳子很长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放风筝。
风筝的传说故事
![风筝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6f2715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2.png)
风筝的传说故事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风筝的传说,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有关风筝的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风筝的传说:斗笠、树叶说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有关风筝的传说:帆船、帐篷说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
后来又有了帆船。
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
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有关风筝的传说:飞鸟说从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
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的起源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
风筝真正的起源,现在已经无法证明,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从隋唐开始的。
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开放时,将对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
风筝的由来
![风筝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90b33e9aa0116c175f0e4885.png)
壹、风筝的传说一、古代,有一农夫在斗笠系上绳线,无意中被风吹起,所引起的灵感。
二、风吹起,黏住在蜘蛛丝上的落叶,所引起的灵感。
贰、风筝的演进一、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二、十三世纪时,义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欧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三、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
」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四、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五、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
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六、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七、汉朝-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八、唐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
九、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练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十、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十一、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十二、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十三、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十四、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参、风筝的分类一、单线操控的传统风筝,其运动原理为随风定向,逆风飞行。
二、双线操控的特技风筝,其运动原理为逆向飞行,左右手控制双线以改变风筝飞行方向,其中另有四线、多线等控制方式。
科普风筝知识点总结
![科普风筝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2ac7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5.png)
一、风筝的起源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中国,距今已有约3000多年的历史。
当时的风筝并非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样子,而是一种用竹子和纸制成的简单装饰品。
史书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竹简上就有了捕风踏影、飞翔云表的记载。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风筝开始被当作一种游艺活动,并逐渐演变成现代风筝的雏形。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风筝传说和历史。
其中,印度的罗伯特·考利(Robertson Coaly)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知名的风筝玩家,据说他是公元1500年左右在印度一个欧洲殖民地的风筝玩家。
他用风筝传递讯息协助居民长时间对抗土匪。
印度加尔各策(Kite Festival)的传统背景、素里言语游戏传统及其在数几百年的风筝运动有名的文化的地位。
二、风筝的材料风筝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支撑材料、覆盖材料和飞行系绳。
在古代,支撑材料多为竹篾或竹片,覆盖材料则多为纸张。
而现代风筝则主要使用轻质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保证风筝在飞行中不易受损。
除了支撑和覆盖材料,风筝的飞行系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飞行系绳通常采用尼龙绳或聚酯绳,这些绳材具有较高的拉力和耐久性,可以承受风筝在飞行时所受到的拉力和冲击,保证风筝飞行的安全性。
三、风筝的制作制作一只优质的风筝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图稿、选材、剪裁、粘贴、装配、调整等。
设计图稿是指制作风筝的设计图纸,通过精确的尺寸和结构布局来确保风筝的外观和飞行特性。
选材则是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并通过裁剪和加工进行制备。
剪裁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将选择好的材料按照要求的尺寸进行裁剪,以备接下来的组装。
粘贴是指使用胶水或其他粘合剂,将剪裁好的材料粘合成风筝的各个部件。
装配是指将各个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以形成完整的风筝结构。
调整则是指通过对风筝进行细致的调整和测试,来确保风筝的飞行特性和性能。
四、风筝的飞行原理风筝的飞行原理主要依靠风力和对流气流的作用。
风筝的历史
![风筝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27787a4b0717fd5360cdc8a.png)
风筝的历史风筝简史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
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盘旋,故以为名。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在中国就已出现。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公输般)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翟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飞翔。
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周而得名“风筝”。
风筝起源的三种传说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
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斗笠、树叶说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
后来又有了帆船。
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
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
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风筝简史
![风筝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2984c5cf7ec4afe04a1df68.png)
风筝的简介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
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盘旋,故以为名。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在中国就已出现。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公输般)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翟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飞翔。
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周而得名“风筝”。
唐代著名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描述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宋代,放风筝已成为城乡居民普遍的娱乐活动,不仅市井小儿、布衣平民喜爱,甚至帝王将相、王公贵胄也乐此不疲。
及至明、清两代,放风筝则达到了鼎盛时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37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
曹雪芹是制作风筝的高匠巧手。
他于1750年蛰居北京西山时,撰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集中国古代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对南北各地风筝绘以彩图,并配有歌谣。
曹氏这部著作成为京津地区制作风筝的范本,对风筝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风筝,中国城乡各地几乎都会扎制,但作为风筝荟萃之地当推北京、天津和潍坊。
它们被称为“中国风筝三大产地”。
这些地方扎制的风筝,自成一派,各具特色,并有各自代表的名师高手。
北京风筝继承曹雪芹的遗风,各种传统风筝都采用曹氏风筝的图样。
著名凤筝大师有两家:一家是金福忠。
他们扎制的风筝以造型雄伟、画工粗犷、飞行能力强等特点为人称道。
几十年来,兄妹俩扎制了数百种风筝,其中令人叫绝的有12节的带毛大娱蚣、活腿的白仙鹤、软翅的绿靖蜒等;另一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风筝哈”。
“风筝哈”如今已传到第四代。
第一代哈国良潜心钻研,博采众长,逐渐自成一家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的起源与传说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
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传说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
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楚军士气,这即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中国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
大约唐、五代时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
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云:“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清代郑板桥《怀潍县》中的诗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
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
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
大约500多年前的明代,风筝就已传到朝鲜,后又陆续传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
而中国的东南西北,到处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世代传承,风格各异,有粗犷豪放,有活泼精巧,有色彩绚丽,也有清淡素雅。
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著名风筝产地,都有重要流派的传世佳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张东伟)
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中国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
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中国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
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中国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来源:中国潍坊网)
风筝的起源的三种传说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
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
后来又有了帆船。
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
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
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有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