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澳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澳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回归后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澳门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多元文化的交叉优势为澳门科技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澳门科技大学探索的是一条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培养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可以概括为“一个并重,三个更加”,即: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更加突出因材施教,更加重视全面培养,更加强调教书育人。
关键词:澳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因材施教;全面培养;教书育人
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回归之后,经澳门特区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新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增进文化交流,致力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目前学校设有资讯科技学院、行政与管理学院、法学院和中医药学院,培养攻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个层次的学生。
建校初期,澳门科技大学即制定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建设一所高质量、高水准的国际知名大学”的“五高”奋斗目标。几年来,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大胆改革,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开放的大学,一所兼容井蓄的大学,一所国际性大学:特别是在总结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利背景:多元文化与兼容并蓄
澳门的社会文化背景为澳门科技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澳门历来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之地,多元文化的交叉优势正是澳门科技大学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利条件。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发展历史上,“兼容并蓄”很早就成为高瞻远瞩的教育家们倡导的教育理念。辛亥革命胜利后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从1917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十年之久的蔡元培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正是在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的指导下,北京大学才得以延揽贤才,广纳良策,全面吸收进步思想,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终于彻底砸碎旧京师大学堂的桎梏,开创了中国大学思想自由、学术繁荣的全新局面。先驱者的足迹值得后人潜心追随。
澳门科技大学正是这样努力的。为了在澳门独特的多元文化环境中进一步营造不同学术思想和流派交流、融合与碰撞升华的良好氛围,学校面向全世界招聘教师,广罗人才,并为他们发挥才干、开创事业提供有利条件。目前,在澳门科技大学的现有师资中,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欧美西方国家的教授与来自祖国内地知名高校的教授大致各占一半,他们带来了各自国家、地区或学校的优良传统与特色,为澳门科技大学的整体优化和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依托祖国大陆的便利因素,在内地一批著名高等学府的支持下,择优发展强势学科,建构专业特色。澳门科技大学现有资讯科技学院、行政与管理学院、法学院、中医药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分别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大学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上述著名高校著名专业的水平与经验一旦同澳门科技大学的有利教育资源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同行的特长相结合,便产生了相互促进的良性效应,形成了澳门科技大学的专业特色与整体优势。
为了实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念,必须建立开放的办学机制。近年来,澳门科技大学已经参加了国际性大学组织,并与欧洲、北美、澳洲、东南亚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一些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定。双方互认学分、互换学生,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多元文化与兼容并蓄的背景为澳门科技大学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努力探索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实践能力强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应当既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备比较优秀的综合素质;既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又具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潜力。回顾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历程,我们感到,澳门科技大学探索的正是一条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培养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可以概括为“一个并重,三个更加”,即: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更加突出因材施教,更加重视全面培养,更加强调教书育人。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核心是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积累的全部精神财富,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完整人才。通识教育的萌芽起源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而大学通识教育的概念则于19世纪初由美国学者帕卡德(A.s.Packard)提出,后来受到美国东北部8所名校组成的长春藤盟校的重视。20世纪40代,哈佛大学正式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强调要培养“完整的人”,并逐步形成了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若干艺术门类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六十多年来,通识教育思想已经为世界各国大多数高等学校所认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在竞选第二任
特首的参选政纲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提升澳门高等教育的质量。这一理念对于澳门科技大学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不能把现代大学教育狭隘地理解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专业教育有效的补充与完善。众所周知,文学、历史、哲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历来是各种专业人才赖以建立远大理想的基础和激发创新灵感的催化剂。文学知识可以诱发人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丰富人的想象力,对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见长的专业科技人才来说恰有补充完善之利。众多事例证明,艺术会启迪和促进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历史知识会给人们提供正反面的经验,揭示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而哲学知识更能让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面前,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启迪智慧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立不仅不会影响专业教育的质量,反而会有利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成长。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崭新形势卜,如何使受教育者尽快适应时代要求、尽快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特殊的任务赋予通识教育崭新的使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通识教育过去未能在澳门高等学校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澳门科技大学正是澳门地区推行通识教育的先驱。从2003年起,澳门科技大学在不断完善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增设了通识教育科目。通识教育体系由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养生保健四个类别组成。其中既有天文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资讯科学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又有经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创造学等人文社科的发展前沿,还有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通论、文化艺术素养和诸多文学艺术门类,以及卫生、美容和太极拳、空手道等实用性科目。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爱好,从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选修10个学分,以完善知识结构、健全人格修养、优化综合素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澳门科技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也为实施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之一:更加突出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朱熹就曾明确地引用过这一原则:“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近代社会以来,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借鉴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澳门科技大学把”更加突出因材施教”定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也随着澳门的高等学校逐步向内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