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解读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
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
进一步深入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基础和 临床研究,探索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 用价值。
推动多学科合作
加强骨代谢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 作,共同推动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临床 应用中的发展。
完善骨代谢生化指标体系
不断完善骨代谢生化指标体系,提高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地服务于临 床诊断和治疗。
响检测结果。
样本处理
采集后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 避免溶血和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影
响。
检测方法选择与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
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检测方法,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 化学发光法(ECLIA)等,确保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 系,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促进骨代谢生化指标的规范化应用
专家共识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规范,有助于促进骨代谢生化指标 的规范化应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推动骨代谢生化指标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专家共识中提到的某些争议点和不足之处,为未来骨代谢生化指标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06 总结与展望
05 专家共识解读与探讨
专家共识主要内容概述
01
骨代谢生化指标分类
专家共识对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了详细分类,包括骨形成指标、骨吸收
指标、骨转换指标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02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指出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骨折、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建议。
03
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骨代谢标记物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狭义: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 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
- 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骨碱性磷酸酶 - 骨转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
骨代谢的调节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PTH) 是甲状旁腺主 细胞分泌。骨是最大的钙储备库,PTH 总的作用是促进溶骨,升高血钙。
1,25-二羟维生素D3 是维生素D在肝和 肾经过一定的代谢转变成为活化型后才能 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并被认为是一种激素。 主要具有促进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及空肠、 回肠对磷的吸收和转运的双重作用。
骨质疏松症卫生经济学
亚洲各国平均住院时间: 髋部骨折 :19~24天; 乳 腺 癌 :13天; 卵巢肿瘤 :11天; 前列腺癌:19天; 心 脏 病:10天
并由此推算出各个疾病 的平均医疗费用花销
亚洲骨质疏松医疗费用:平均费用(USD)
IOF :The Asian Audit Epidemiology, costs and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Asia 2009
0.87~1.49 (2.7~4.6)
同上
1.13~1.78 (3.5~5.5)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血钙应以矫正钙浓度为标准。矫正钙=血清总钙(mg/dl)+0.8×(4-血清白蛋白浓度mg/dl)
=血清总钙(mmol/L)+0.2×〔4-血清白蛋白浓度(g/L)/10〕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钙、磷浓度应尽量接近目标值底限为佳,并尽可能维持较低钙磷乘积,使Ca×P<
健康人体骨重塑过程
破骨细胞前 体细胞
破骨细胞
单核细胞
成骨细胞 前体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基础】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 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骨碱性磷酸酶 - 骨转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
骨代谢的调节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PTH) 是甲状旁腺主 细胞分泌。骨是最大的钙储备库,PTH 总的作用是促进溶骨,升高血钙。
1,25-二羟维生素D3 是维生素D在肝和 肾经过一定的代谢转变成为活化型后才能 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并被认为是一种激素。 主要具有促进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及空肠、 回肠对磷的吸收和转运的双重作用。
骨质疏松症卫生经济学
亚洲各国平均住院时间: 髋部骨折 :19~24天; 乳 腺 癌 :13天; 卵巢肿瘤 :11天; 前列腺癌:19天; 心 脏 病:10天
并由此推算出各个疾病 的平均医疗费用花销
亚洲骨质疏松医疗费用:平均费用(USD)
IOF :The Asian Audit Epidemiology, costs and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Asia 2009
0.87~1.49 (2.7~4.6)
同上
1.13~1.78 (3.5~5.5)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血钙应以矫正钙浓度为标准。矫正钙=血清总钙(mg/dl)+0.8×(4-血清白蛋白浓度mg/dl)
=血清总钙(mmol/L)+0.2×〔4-血清白蛋白浓度(g/L)/10〕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钙、磷浓度应尽量接近目标值底限为佳,并尽可能维持较低钙磷乘积,使Ca×P<
健康人体骨重塑过程
破骨细胞前 体细胞
破骨细胞
单核细胞
成骨细胞 前体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基础】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骨代谢生化指标》课件

骨活检
骨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取一小块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了 解骨组织的结构、细胞成分和代谢状态,对某些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03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质疏 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 性骨骼疾病,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
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如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等 ,反映骨代谢状况。
临床评估
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骨折风险。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折风险的关系
低骨密度和高骨转换率
低骨密度和高骨转换率是骨折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可通 过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反映。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折 风险增加。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症。
探索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不同细胞类型中的作用,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深入研究骨代谢生化指标的调控因素
研究激素、维生素D、钙磷代谢等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 调节骨代谢过程。
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通过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 ,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 松、骨折等骨骼疾病,提 高治疗效果。
《骨代谢生化指标》PPT课 件
目录
• 骨代谢生化指标概述 •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 •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质疏松症
目录
•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折风险评估 •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骨代谢生化指标概述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定义
01
02
骨代谢生化指标是指通过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检测相关生化指标 的变化,反映骨形成、骨吸收等骨代谢活动的状态。
骨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取一小块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了 解骨组织的结构、细胞成分和代谢状态,对某些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03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质疏 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 性骨骼疾病,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
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如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等 ,反映骨代谢状况。
临床评估
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骨折风险。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折风险的关系
低骨密度和高骨转换率
低骨密度和高骨转换率是骨折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可通 过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反映。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折 风险增加。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症。
探索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不同细胞类型中的作用,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深入研究骨代谢生化指标的调控因素
研究激素、维生素D、钙磷代谢等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 调节骨代谢过程。
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通过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 ,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 松、骨折等骨骼疾病,提 高治疗效果。
《骨代谢生化指标》PPT课 件
目录
• 骨代谢生化指标概述 •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 •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质疏松症
目录
•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折风险评估 •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骨代谢生化指标概述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定义
01
02
骨代谢生化指标是指通过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检测相关生化指标 的变化,反映骨形成、骨吸收等骨代谢活动的状态。
骨代谢生化指标ppt课件

磷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血磷减少促 进骨骼的吸收,血磷升高促进骨骼的形成; 血中 磷酸盐( HPO42 - /H2PO4-) 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 要组成成分; 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如磷酸基转移反应、加磷酸分解反应等; 构成核 苷酸辅酶类和含磷酸根的辅酶,还构成多种重 要的核苷酸; 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
.
降钙素( Calcitonin,CT)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parafollicular cells,又称明亮细胞或C细胞) 产生和分泌、含有 32 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
CT与PTH 作用的靶组织相同,但作用与PTH 相反。PTH 与CT 共同作用,维持着血钙的相对 平衡。
主要生理功能是抑制小肠对于钙离子的吸收, 降低体内血钙浓度,使血中游离钙向骨组织中 转化; 抑制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增加尿钙 流失;同时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减少骨骼
.
I 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CTX 水平反映了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 CTX 是以破骨细胞活性显著增强为特点的代 谢性骨病的有效标志物,骨质疏松症、变形 性骨炎( Paget’s 病) 、多发性骨髓瘤和肿瘤 骨转移等CTX 水平升高。
临床应用于抗骨吸收药物治疗的评价, 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治疗及二膦酸 盐类药物治疗的监测。
血液中的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血钙以 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各占约50%。结 合钙绝大部分是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称为不扩 散钙; 小部分与柠檬酸、重碳酸盐等结合称为可 扩散钙。血浆钙中只有离子钙才直接起生理作 用。血浆中的不扩散钙,虽没有直接的生理效
15
.
血钙的临床意义
➢ 钙具有维持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维持细胞和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 传导功能; 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 参与血液 的凝固过程等生理作用。
.
降钙素( Calcitonin,CT)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parafollicular cells,又称明亮细胞或C细胞) 产生和分泌、含有 32 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
CT与PTH 作用的靶组织相同,但作用与PTH 相反。PTH 与CT 共同作用,维持着血钙的相对 平衡。
主要生理功能是抑制小肠对于钙离子的吸收, 降低体内血钙浓度,使血中游离钙向骨组织中 转化; 抑制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增加尿钙 流失;同时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减少骨骼
.
I 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CTX 水平反映了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 CTX 是以破骨细胞活性显著增强为特点的代 谢性骨病的有效标志物,骨质疏松症、变形 性骨炎( Paget’s 病) 、多发性骨髓瘤和肿瘤 骨转移等CTX 水平升高。
临床应用于抗骨吸收药物治疗的评价, 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治疗及二膦酸 盐类药物治疗的监测。
血液中的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血钙以 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各占约50%。结 合钙绝大部分是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称为不扩 散钙; 小部分与柠檬酸、重碳酸盐等结合称为可 扩散钙。血浆钙中只有离子钙才直接起生理作 用。血浆中的不扩散钙,虽没有直接的生理效
15
.
血钙的临床意义
➢ 钙具有维持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维持细胞和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 传导功能; 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 参与血液 的凝固过程等生理作用。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PPT

01
早期诊断
骨代谢标志物有望在早期阶段诊断骨疾 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02
03
疗效评估
骨代谢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疗效评估依据。
骨代谢标志物研究的未来展望
深入探索
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骨代谢标志物的生物学机制和作用机制,以揭示其在骨疾病发生发 展中的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
血液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采用生 化分析等方法检测血液中的骨代 谢标志物水平。
尿液检测
通过收集尿液样本,采用免疫分 析等方法检测尿液中的骨代谢标 志物水平。
骨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取少量骨组织进行病理 学检查,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骨代 谢状况。
02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
应用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新技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将在骨代谢标志物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望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标志物。
临床转化
骨代谢标志物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转化为临床应用,为医生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 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检测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骨代谢标 志物,如骨钙素、胶原降解产物 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动态观察
02
03
比较分析
通过连续监测骨代谢标志物,可 以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趋势,为 治疗提供依据。
将不同治疗方法的骨代谢标志物 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评估 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
05
骨代谢标志物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药物治疗
包括双磷酸盐、降钙素、 雌激素等,用于抑制骨吸 收和促进骨形成。
生活方式干预
骨转换标志物课件

血清学检测项目分类
• 骨转换标志物
• 骨合成标志物
• 骨再吸收标志物
• 与骨转化有关的激素 • 25-羟基维生素D3
常见骨转换标志物
骨合成标志物
• I型前胶原N端肽(PINP) •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骨钙素(OC) •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 I型前胶原C端肽 (PICP)
Elecsys ® β -CrossLaps
类型 骨再吸收 标志物 骨形成 标志物
治疗 抗再吸收治疗
期望值 至少下降 35%-55% 至少下降 40%
检测间隔 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 3个月,每6-12个 月监控一次 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 3个月,之后每6- 12个月监控一次 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 3个月,之后每6- 12个月监控一次
total P1NP
抗再吸收治疗
合成代谢治疗
至少增加 40%
Contents
•骨质疏松症概况 •骨转换标志物概述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中的价值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注意事项
正常骨
• 导致
– 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
• 临床表现
– 患者臀部、脊柱、腕部易骨折 – 与年龄相关,女性多发于男性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类型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年龄增加、女性绝经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某些疾病、药物 如:甲亢、甲旁亢、 骨髓瘤、白血病、恶性肿瘤、 长期卧床、激素类药物等
合成治疗: • 用Teriparatide(特立帕肽) 治疗的病人在开始治疗后 3个月总P1NP即显示150 %的增加。 • 总P1NP增加超过40%就 表明合成治疗是成功的。 抗再吸收治疗: • 用双膦酸盐Alendronate (阿仑唑奈)治疗的病人 总P1NP下降,骨形成标 志物下降,表明骨转换正 常,这个治疗是成功的。 • 对于抗再吸收治疗骨形成 标志物和骨再吸收标志物 均下降。总P1NP下降超 过40%就表明抗再吸收治 疗是成功的。
骨代谢-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

标
标
↑
↑
↑
↑
↑
N
↑
↑
N
↑
↑
N
N或↑ N或↑
N或↓
↑
↑
↑
↑
↑
N或↓ N或↓
N或
BTMs在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中的意义
注:BPs:双膦酸盐; SERMs:选择性雌激素受体 调节剂;BTMs:骨转换标 志物;ucOC:未羧基化骨钙 素;PⅠN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b-ALP:骨特异性 碱性磷酸酶;OC:骨钙素; CTX: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 肽;NTX:Ⅰ型胶原交联氨 基端肽;TRAP5b:抗酒石 酸酸性磷酸酶5b
1Melton J., Feb JBMR 2003.
骨代谢指标分类
2014年专家共识
2014年专家共识
2014年专家共识
2014年专家共识
2014年专家共识
2014年专家共识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种类、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2021年指南
指标
骨形成指标
骨吸收指标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 Ⅰ型原胶原C-端前肽
(4)目前临床应用的BTMs缺乏骨组织部位的特异性,如无法 区分骨膜、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转换情况,难以充分体现骨 质量和骨脆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是否经肾 脏代谢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否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2021年指南
国家
男性
女性
方法
来源
PⅠNP
中国
17.83~88.77 ng/mL(30~44岁绝经前)罗氏电化学发光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BGP是体内骨骼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成熟成 骨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非胶原骨基质蛋白 是成骨细胞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BGP基因位于1 号染色体。
完整BGP由49个氨基酸组成,有三个谷氨酸羧基 化,分子量为5800。 血清中约1/3为完整骨钙素,1/3为骨钙素N端中分 子片段,1/3为氨基酸短肽。
医学课件 25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多见于青少年, 一般伴有遗传病史, 女性多见(女性哺 乳和妊娠期所致的骨质疏松往往也归入此类骨质疏松症)
医学课件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演变进程
健康的脊柱
脊柱后凸 (驼背)
50岁 更年期
出现血管舒缩症状
55岁以上
骨代谢标志物与 骨质疏松症
医学课件
1Leabharlann 主 要 内 容 骨标志物概述
骨质疏松
主要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实验室检测及注意事项
医学课件 2
主 要 内 容
骨标志物概述 骨质疏松 主要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实验室检测及注意事项
医学课件 3
骨的组成
骨组织的构成成分: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占骨重70%, 有机物:占骨重30%,
医学课件
46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检测
1. 酶动力学法 2. 电泳法检测
3. 酶标法
医学课件
47
TRACP检测临床意义
TRACP升高:
1. 男性更年期后及女性绝经期后, 血清TRACP同工酶5b 水平有所升高,如果患有骨质疏松, 其含量增加更明显。
2. TRACP同工酶增高,还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医学课件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2讲课文档

升高 ✓ 治疗无效者或未接受治疗者,骨标志物则停留
在基线水平
Tanko et al. (2003) Bone, 32: 687-693. Further references: Okabe et al. (2004). Hanadottir et al. (2004), Somay-
Rendu et al. (2003)
第2页,共30页。
骨骼不断处于吸收与形成的转换过程中
【细胞基础】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基本过程】 去除旧骨(破骨/骨吸收) 生成新骨(成骨/骨形成)
【表现形式】
骨的塑建 骨的重塑
第3页,共30页。
骨代谢指标的概念
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 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
- 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
1 清晨空腹检查 2 两次检测尽量在同一时间
第9页,共30页。
P1NP/β-CrossLaps与BMD相比可早期反映疗效
1. http:// 2. Tanko L.B. et al. Oral ibandronate:changes in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during adequately dosed continuous and
40个正常人的ß-CrossLaps昼夜节律变换
Wichers M, et al.; Clin Chem 1999;45:1858-1860
第7页,共30页。
β-CrossLaps (血I型胶原蛋白的羧基端降解产物)
ß-CrossLaps受进食的影响
不进食组 进食组
第8页,共30页。
骨转换标志物使用注意事项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 Chin Endocrinol. Metab. 2007; 92: 1296-1304
在基线水平
Tanko et al. (2003) Bone, 32: 687-693. Further references: Okabe et al. (2004). Hanadottir et al. (2004), Somay-
Rendu et al. (2003)
第2页,共30页。
骨骼不断处于吸收与形成的转换过程中
【细胞基础】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基本过程】 去除旧骨(破骨/骨吸收) 生成新骨(成骨/骨形成)
【表现形式】
骨的塑建 骨的重塑
第3页,共30页。
骨代谢指标的概念
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 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
- 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
1 清晨空腹检查 2 两次检测尽量在同一时间
第9页,共30页。
P1NP/β-CrossLaps与BMD相比可早期反映疗效
1. http:// 2. Tanko L.B. et al. Oral ibandronate:changes in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during adequately dosed continuous and
40个正常人的ß-CrossLaps昼夜节律变换
Wichers M, et al.; Clin Chem 1999;45:1858-1860
第7页,共30页。
β-CrossLaps (血I型胶原蛋白的羧基端降解产物)
ß-CrossLaps受进食的影响
不进食组 进食组
第8页,共30页。
骨转换标志物使用注意事项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 Chin Endocrinol. Metab. 2007; 92: 1296-13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PYD/Cr 尿HOP/Cr 尿NTX/Cr
其他疾病的骨转换指标改变
原发性甲旁亢:血ALP、BSAP、血OC 原发性甲亢:BSAP 库欣综合征或GIOP : OC、BSAP、PINP CTX、NTX 软骨病/佝偻病:ALP Paget 病: ALP
PINP
I型前胶原
PICP
Ⅰ型前胶原前肽(PICP/PINP)
I型胶原是骨骼中最多的蛋白质(占骨基质的90%) I 型胶原非特异性,也在其他组织合成,如皮肤 因为其他组织的代谢较慢,大多数的PICP/PINP由骨
生成 原则上PICP和PINP产生是等摩尔量的,实际检测中
PINP可能高出2-3倍 PINP日间波动小,且不受饮食影响。
骨重建失衡 -骨质疏松
骨吸收 骨吸收 骨吸收
骨形成 骨形成
骨质疏松症 — 定义
骨量减少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危险性
Relative Risk of
Fracture
骨密度下降是脆性骨折的关键危险因素 骨密度反映70%的骨强度
2x -1SD
Bone density (SD units)
旁亢、Paget病、骨转移瘤以及甲亢等。
激素对骨转换率的影响
BTM ↑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皮质醇
成骨 细胞
破骨 细胞
?
胰岛素 雌激素 雄激素 维生素D 降钙骨转换生化指标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优点与局限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指标改变
血清ALP 血清OC 血清PICP 血浆TRAP
骨钙素 ( Osteocalcin,OC)
由成熟的成骨细胞合成的骨基质蛋白,参与骨矿化过 程,但其确切功能不明确
血中OC有昼夜节律,半衰期段,受肾功能影响 可以检测的OC包括:全分子OC, N端中间大片段,
两者各占血循环全部OC的1/3,另1/3是小分子片 段
I型胶原与I型前胶原
3 条肽链的I型胶原
破骨 细胞 骨衬里 细胞
骨
骨衬里 细胞
矿化骨
骨重建过程
骨吸收 陷窝
成骨细胞 类骨质
破骨 细胞
骨衬里 细胞
骨
高骨转换造成穿孔和应力集中点
穿孔
应力集中点
骨转换生化指标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or Bone Turnover Markers,BTM )
同样BMD随增龄致骨折危险性增加
160
140
120
骨折危险性 100
骨量 (g/cm): 0.70–0.79
(每1000 人年) 80
60
40
10
20
0
50
60
70
80
年龄 (岁) Adapted from Hui SL et al. J Clin Invest. 1988;81:1804-1809.
ALP在人体中广泛存在(肝脏, 骨, 小肠,胎盘) 血中总体ALP缺乏特异性,BSAP为成骨细胞分泌的糖
蛋白,反映骨形成情况 BSAP增高常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甲亢、甲旁亢、骨
转移癌、畸形性骨炎等,骨折和高转换率骨质疏松症患 者也有一定程度改变。 半衰期1—2天,日夜波动小,不受肾功能影响 单克隆抗体检测的BSAP与肝脏交互作用较低(15%20%)
I型胶原交联羧(氨)基末端肽 ( CTX , NTX )
使用最为广泛的胶原降解指标,其水平反映了破骨细胞 骨吸收活性。
目前常用的指标是尿NTX和血清β-CTX。α-CTX由新生 胶原降解而来,β-CTX由成熟胶原降解产生,因此,αCTX/β-CTX比值是评价骨量的有效指标。
血及尿液CTX及NTX可用RIA和ELISA检测。24小时尿 NTX测定较为稳定,可避免由于血中该指标的昼夜变化 及食物中胶原含量的影响所致的变异
在骨转换过程产生的一些代谢物或酶 • 骨形成指标: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
产物 • 骨吸收指标:破骨细胞活动及骨吸收时的代谢
产物,特别是骨基质降解产物 • 骨转换指标反映了骨重塑的动态情况
常用的骨转换指标
常用的骨转换指标
骨吸收指标
骨形成指标
I型胶原C端肽,CTX 血、尿
碱性磷酸酶(ALP)
血液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onatase, TRACP5b)
血中酸性磷酸酶来源于多种组织,如骨、前列腺、红细 胞及血小板等的溶酶体酶,共有6种同功酶
由破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为5b同工酶 (TRACP5b) 作为骨吸收指标,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惟一指标。 TRACP5b在骨高转换条件下可明显升高,如原发性甲
Marshall D, Johnell O, Wedel H. Meta-analysis of how well measure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predict occurrenc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Br Med J 1996;312:1254-9.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
提要
骨转换及常用骨转换生化指标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优点与局限
骨转换 — 重建
骨组织是动态更新的组织,更新的过程称为骨 转换,也称骨重建。
骨转换: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个主要方面。 生理情况下,骨吸收和骨形成是平衡的 骨转换增加: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吸收>骨形成 - 骨量减少 骨硬化症:骨形成>骨吸收– 骨量增加
I型胶原吡啶交联物— 吡啶啉(PYD)和脱氧吡啶啉(DPD)
当胶原分子降解与羟赖氨酸残基或赖氨酸残基形成交联物 ,产生了游离吡啶交联物 — 吡啶啉(PYD)和脱氧吡啶啉 (DPD)
DPD只存在于骨和牙齿中,以骨为主。PYD在其他组织中 也较多,如软骨、肌腱及血管等
DPD较PYD作为骨吸收指标有更高的特异性 吡啶交联物在血中不易降解,为常用的骨吸收检测指标
I型胶原N端肽,NTX 血、尿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血 TRACP5b
吡啶啉,PYD
尿
脱氧吡啶啉,DPD
尿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SAP
骨钙素OC
血液 血液
I型前胶原C端肽 PICP I型前胶原N端肽 PINP
血液 血液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