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起源、演进及思考

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起源、演进及思考

时代金融16时代金融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起源、演进及思考摘要: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市场先后经历了破冰期、扩张期、萎缩期、观望期、回归期等五个周期。

目前,随着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逐步扩大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外资参与热情也有所提高。

但同时也发现,外资参与国内不良资产市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或障碍,客观上阻碍了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开放进程。

后续应进一步为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市场解绑纾困,进一步激活我国超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关键词:外资 不良资产 处置 思考● 许羊林 周郁不良资产处置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高效有序的不良资产处置体系。

当前我国不良资产暴露速度有所加快,但不良资产处置体系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建议适当放宽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市场门槛,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尽快推动不良资产回归正常经济金融循环。

一、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意义(一)有利于促进中资金融资产管理机构水平提升当前,华融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的份额高达70%~80%,其往往利用垄断地位压低不良资产收购价格,不利于提升其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尽管外资进入可能在短期内会给境内资产管理机构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外资机构拥有长期投资、风险投资、责任投资等较为成熟的不良资产投资理念,加上先进的经营处置方式、定价及全球配置资产的能力,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中资金融资产管理机构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为后续“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不良资产处置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更好地盘活发掘不良资产剩余价值由于一级市场竞争不充分,拍卖价格远低于资产实际价值,部分银行出现一定“惜售”心理,近年来流标率明显上升。

据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估计,2019年各类不良资产包流拍率概率约为20%,显著高于2015年左右10%的水平。

部分房产等尚有价值的不良资产长期“被沉淀”。

外资机构定价能力相对较强,对风险资产的接纳性更高,通过其在一级市场参与收购不良资产,可以打破市场价格扭曲的现状,推动对不良资产价值的再发现,提高盘活效率。

商业银行核销不良贷款专项审计报告

商业银行核销不良贷款专项审计报告

商业银行核销不良贷款专项审计报告商业银行呆账贷款核销管理专项审计报告为了规范表外资产管理行为,加强呆账贷款核销管理,促进我行核销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稽核部于2019年7月4日至20日成立审计组,采取现场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我行呆账贷款核销制度建设、2018年度呆账贷款核销与收回、已核销呆账贷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

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一、经营管理情况一)加大核销力度,避免“两高”局面2019年末,我行实现账面利润2.97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5.47%,贷款损失准备为3.85亿元,拨备覆盖率达到348.42%。

为了更好地用好《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版)》实施后呆账贷款核销条件放宽的政策,贯彻XXX“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尤其是要用足国务院对小企业、涉农等贷款给予的优惠政策,避免拨备和不良贷款‘两高’局面”的要求,在坚持“账销案存”的前提下,我行加大了呆账贷款核销力度。

同时,我行加强了对已核销呆账贷款的管理,借据由各网点专人保管,《已核销贷款呆账借据保管登记簿》由会计登记、保管,由会计人员对核销、收回等业务账务处理。

2019年共分5次核销呆账贷款820笔金额.57万元,其中:2013年5月7日核销45笔77.53万元、6月27日核销203笔3997.73万元、7月22日核销1笔5.76万元、12月20日核销569笔7082.55万元、12月24日核销2笔2300万元。

二)我行加强了制度建设,修订并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测管理办法》等,成立了不良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来加强对不良贷款核销、置换等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为了更好地清收已核销贷款,我行将已核销呆账贷款的清收列入历年考核内容,并制订了相应的奖惩条款。

2013年,我行共收回已核销呆账贷款本金729笔,金额2180.60万元,利息193笔,金额90.56万元。

其中,2013年以前核销贷款631笔本金1515.85万元,利息179笔金额82.74万元;2013年核销贷款98笔本金664.75万元,利息14笔金额7.82万元。

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情况全解析 附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情况全解析 附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9)》是由普益标准、全国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学术机构联合编写的第四份针对地方AMC行业的年度发展白皮书,是国内针对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第一部较为完整和成体系的研究成果,也是国内外了解地方AMC的一个窗口。

1不良资产行业宏观行业分析2019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去杠杆、调结构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仍处于深度转型中。

在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下,此前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积聚的信用风险、现金流压力加速显现。

即使监管层持续高压约束行业规范,不良资产管理规模依然保持增长。

1、银行机构:贷款增速持续增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提速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持续高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201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万亿元,同比增长8.1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万亿元, 同比增长11.9%,比年初增加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

2019年,央行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二是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沛,引导货币供给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三是调节境内外资金供需,促发汇率的自动稳定能力,保持内外部货币量的均衡;四是积极推进建设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五是完善系统性重要银行评估办法及监管规定;六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2019年,为了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监管层鼓励银行对普惠金融单列信贷规模、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万亿元。

其中,单户授信总额I(X)O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万亿元,同比增长为8.4%。

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情况透视——以2019—2022_年银行资产证券化数据为例

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情况透视——以2019—2022_年银行资产证券化数据为例

☐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蒋雯雯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情况透视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推动银行业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据监管机构数据,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元。

2017—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1.9万亿元,超过此前12年处置总量,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提供了重要保障。

信用卡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呈波动上升态势,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65.80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00%。

此外,据各行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2021年末有所上升。

2017年四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信用卡行业风险情况如图1所示。

——以2019—2022年银行资产证券化数据为例图1 2017年四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信用卡行业风险情况(数据来源:人民银行)(亿元)663711757881789797839919743919854907839892818869860927843944866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0.9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017Q 42018Q 42019Q 42020Q42021Q 42022Q 42018Q 22019Q 22020Q 22021Q 22022Q 2表1 2022年信用卡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情况(按公告时间排序)一、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逐年上升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主要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收益权流转、不良资产批量转让、财务核销等。

2016年,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随后有序扩张。

2021年初,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18家全国性银行被纳入试点,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开闸。

回归本源强主业化解风险重担当——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回归本源强主业化解风险重担当——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回归本源强主业化解风险重担当——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贺志峰【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作为化解金融风险专业机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和“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基本方针,摒弃规模、速度情结,回归本源,深耕不良资产主业,保持公司稳健运营;充分利用国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相关政策,发挥自身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综合运用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市场化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手段,着力解决有重大影响的问题项目和问题机构的债务问题,增强不良债权市场流动性,盘活优化存量资源、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做精专业,不断提升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期刊名称】《河北金融》【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金融风险【作者】贺志峰【作者单位】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①(简称资产公司)作为国家化解金融风险的专业机构、金融体系组成的重要力量,也必然要审时度势、主动作为,积极转向高质量发展。

笔者试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以期对公司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一、资产公司转向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一)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不良资产投资发展趋势及展望

不良资产投资发展趋势及展望

不良资产投资发展趋势及展望作者:周丹烽韩小洁戴桦箭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35期摘要:当前不良资产被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而我国的不良资产投资市场也越来越完善。

文章中主要對疫情之后的不良资产投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目前,虽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总的来看,中国经济的运行在平缓中趋于稳定、在稳定中形式向好,然而,如今却依然存在结构性问题、风险隐患较多等巨大压力,不良资产被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市场化处置开启新阶段。

一、不良资产的特点(一)逆周期性经济行情变化具有周期性,在经济下行、宏观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融资企业等均面临经营压力,市场上不良贷款、房地产暴雷、债券逾期等情况凸显,不良资产加速暴露,不良资产投资机会增加,因此,不良资产投资存在明显的逆周期性。

正因为不良资产投资具有逆周期调整救助的功能,不仅有利于化解实体企业经营风险,更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二)资产多样性因为不良资产大部分情况均与信贷、借款、发债、信托、基金、股权投资等金融活动相关,在金融活动深入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就导致了各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的多样性,实物资产如住宅、土地、厂房、设备、商铺等,权益资产如股权、债券、应收账款等,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三)非标准性正因为不良资产多种多样,其中更加不乏非标准化的资产,比如商业服务类地产、企业控股股权、应收账款、信托集合计划等,非标准性的不良资产不仅估值难度大,而且因其流动性弱导致处置难度大,投资周期长,对于不良资产投资机构的专业性要求很高。

(四)高折价性作为困境资产,不良资产往往都存在权利瑕疵、流动性差等问题,同时持有不良资产的企业往往因其自身经营现金流压力急售资产,不得不低价变现。

另外,不良资产投资对于投资者的资金规模、期限韧性都有很高要求,市场上参与不良资产投资的买方较少,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买方往往议价能力更强。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经过对辖区37家银行开展不良贷款处置专项调查。

调查显示,在不良加快暴露背景下,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提速,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样本银行月均处置不良贷款38.9亿元,较2019年月均增长22%。

与此同时,81.1%的银行仍反映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大,面临批量转让和单户转让处置空间不足、以物抵债处置不良面临重复高额税负、线上贷款诉讼案件诉讼周期长等三方面难点。

不良资产处置效率较低不利于维护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献上三方面计策。

一、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三难”(一)批量转让和单户转让处置空间不足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吸纳能力不足。

56.8%(21家)的银行反映“批量转让市场吸纳不良资产能力不足”,主要原因为不良资产增长快,而接受批量不良资产包的金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少且处置能力有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37家银行月均不良批量转让回收额为8.2亿元,较2019年月均下降15.7%。

如,某大型银行反映,四大资管公司中,有的公司在重庆每年只象征性收包1-2个,有的公司自2020年下半年不再参与收包,还有的公司对重庆远郊地区的资产原则上不介入,或不参与收包竞价。

另一大型银行反映,当前重庆市场批量转让受让方仅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2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形成买方垄断市场,2020年不良资产包转让折扣低至22%,分别低于2019年和2018年23个和39.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银行单户转让需求旺但受政策试点限制。

由于单户不良转让回收比例更高,当前银行转让需求旺盛。

1月,《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出台,对单户对公不良贷款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政策出台后试点范围和符合条件的受让方受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37家银行的月均不良单户转让回收额为5139.6万元,但2021年1月仅105万元。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
4、2019——201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2019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实施十多年的泰铢盯住美元的固危机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 地区,并逐渐影响到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危机。
3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
St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针对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公共救助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及应对
一、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大量次级房贷违约。 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降引爆了危机。
2、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
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外债,要求推迟90天,随后其他42个债务国都 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要求推迟还债,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拉美地区)的 债务危机。
3、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危机
1991年2月-1993年10月,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其经济从高峰滑入谷底,进入长达 10年的衰退期。
11
一、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二)深层次原因 4、金融产品创新过度,金融监管显得滞后与不足 5、评级机构在风险评估、风险揭示方面存在缺陷 ①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使得评级市场缺乏适度竞争; ②评级机构既参与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又为其提供评级, 存在明显利益冲突。 6、新巴塞尔协议的弊端
12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8
一、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二)深层次原因 2、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模式不合理
近年来,美国储蓄率持续下降,长期的低储蓄高消费 经济模式(“债务型”经济运行模式)是引发危机的经 济根源。

2014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摘要)

2014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摘要)

2014: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摘要)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课题组1 2014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从国际情况看,美国经济持续稳健复苏,欧元区经济复苏微弱,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多数面临下行压力和通胀严重的“滞涨”局面;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阵痛期。

这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调整,导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类金融风险因素集中呈现。

经济减速风险、结构调整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风险等纠合在一起,导致国内经济金融风险有所抬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快速攀升,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达到7669亿元,比年初增加1748亿元,不良贷款率也由年初的1%攀升至1.16%。

为此,我们继续开展了“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向来自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资产公司的三类受访者展开了问卷调查,并就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未来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金融不良资产市场总体判断本部分主要针对宏观经济及其他主要市场、不良资产市场整体情况、不良资产经营环境等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反映全部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资产公司三类受访者的判断。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对2014年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做出总体判断。

(一)对宏观经济和主要市场的判断今年前3季度,GDP增速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2014年以来,宏观调控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线,一系列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方案陆续出台,涉及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鼓励信息消费、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等多个领域。

在稳增长与调结构等多项政策的共同推动下,预计今年经济增速约7.4%,有望基本实现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2014年经济增长率在7.5%以下;居民消费价格实际涨幅在2.0%-2.5%之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预计将达到9.0万亿-9.5万亿;2014年我国定向降准、央行PSL再贷款等货币政策的工具创新对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不明显;年内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不大,年内降息有预期;预计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双向波动中实现小幅升值。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状及发展建议研究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状及发展建议研究

· 64 ·
价值工程
内无需偿还到期债务,减轻企业运营负担的一种模式、为 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收债转股”是指先收购金融 机构对于债务人的债权,后将债权以一定的定价转为债务 人自身的股权;“发股还债”是直接入股标的企业,出资可 以当作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股权对价需要定向用于偿还 其债务的一种模式。
1 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构成 本文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指的是国内经监管部门审 批同意专门经营不良资产业务的公司,其业务范围不仅包 含参与银行、信托等不良资产的收购、对原本已经逾期的 债务进行重组、重整、重构,同时也可以作为破产重整投资 人参与破产重整,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等多重业务。 1.1 全国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在 1999 年时,国内四大银行(即工农中建)贷款的整体 不良率高,资本充足率低,为了避免国内发生系统性金融风 险,降低银行的破产可能性,应运而生了国内四家金融资产 管理公司,即东方公司、华融公司、长城公司、信达公司。 经过逾 20 年发展,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均发展成 了综合性、全能型的金融集团,但华融公司因为过渡的扩 展、内控风险控制的短缺,目前已经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 机。此外,在 2020 年底,银河资产获批开业,成为国内第五 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五家公司均持有银保监会发放的 金融机构许可证,是完全意义的金融机构,接受银保监会 监管,且股权结构上看国家财政部为最大股东。 1.2 地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截至 2021 年 2 月,获准同意开业的地方金融资产管理 公司为 58 家,目前大部分省份均有 2 家以上的地方 AMC。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本省,因近年疫情影 响及宏观经济下行,整体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规模都在逐 年扩大,也使得地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近年蓬勃发展。 此外,国内大行近年也纷纷成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即 Asset-investment Company,该类公司可以进行市场化 债转股业务,该类业务是可以和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 行直接竞争的。后续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也可能会放开直接 收购企业债权。 2 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业务模式 整体上来说,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分为金融 不良资产(以下简称“金融不良”)和非金融不良资产(以 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答记者问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答记者问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23.02.11•【分类】问答正文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答记者问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办法》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如何?答:2019年4月30日至5月31日,《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给予了广泛关注。

我们对反馈意见逐条进行认真研究,并在进一步调研与测算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科学合理建议。

《办法》对不良资产认定标准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在充分考虑不同条款影响和不同类型机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更有利于商业银行真实、准确反映资产质量情况,实现信用风险有效防控。

正式发布的办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进一步明确分类资产的范围,将银行交易账簿下的金融资产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关资产排除在办法适用范围外。

二是进一步厘清金融资产五级分类与会计处理的关系,明确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为不良资产。

三是进一步优化部分分类标准,对交叉违约、重组资产等条款进行调整与完善。

四是进一步细化实施时间与范围,合理设置过渡期,提出差异化实施安排。

问:《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答: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完善的风险分类制度是有效防控信用风险的前提和基础。

1998年,人民银行出台《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提出五级分类概念。

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五级分类监管要求。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根据对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的调查,以下是一份详细报告,共2000字。

一、市场概述金融不良资产市场是指在金融系统中由于经济衰退、金融风险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的交易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不良资产市场也持续扩大。

这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二、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我们的调查,截至2021年,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总规模约为2.5万亿元。

这一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增长,从2011年的50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水平。

未来几年,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企业债务危机的可能加剧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市场参与者金融不良资产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

金融机构是该市场的核心参与者,他们通过购买和出售不良资产来管理风险和优化资产配置。

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则通过收购和重组不良资产来盈利。

这些市场参与者通常会与政府合作,政府会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指导。

四、市场特点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不良资产的定价和交易流程可能不透明,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

其次,不良资产市场的流动性有限,交易周期较长。

由于不良资产的特殊性,买卖双方需要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和谈判,导致交易速度较慢。

最后,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还面临着法律和执行力的挑战。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清理和监管,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五、市场风险金融不良资产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市场参与者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影响其投资回报和资产质量。

其次,市场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资产无法及时变现,从而造成损失。

最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1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日前发布的《20XX: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预期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面临较大上升压力。

报告称,随着宏观经济下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持续“双升”,截至20XX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1836亿元,不良率高达1.59%,预期未来商业银行不良面临较大压力。

据预测,20XX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将达到12637.82亿元,不良贷款率将达到1.67%,20XX年四个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的预测值分别是13515.34亿元、14393.98亿元、15273.78亿元和16154.80亿元,不良贷款率将分别为1.66%、1.74%、1.81%、1.88%和1.94%。

报告称,就世界范围看,我国不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近期上升幅度较大,且未来不良率仍将不断上升,必须引起重视。

分机构看,近期我国各类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尤以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20XX年第三季度,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5%。

分地区看,各地不良资产余额普遍呈现上升趋势,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发达省市不良贷款余额仍较大,不良贷款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开始向内地蔓延趋势,内陆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较快。

分行业看,不良贷款余额行业排名变化不大,但余额增幅普遍较大,各行业不良压力都在加大。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农、林、牧、渔业等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总额较大,采矿业、金融业、建筑业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幅度居于前列,预计未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行业仍属不良资产的高发行业,应重点关注这些行业,警惕违约风险的发生。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一、包袱沉重客观看待去年以来,我国金融隐患的冰山陆续浮出海面。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了上上下下关注的热点。

理论界和决策层似乎已达成如下共识: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存量过大、比重过高;二是证券市场风险;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行为造成的风险;四是由非法金融活动造成的个别风险。

前两者的风险则有可能形成全局性系统风险。

众所周知,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原因虽然很多,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累积则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最大隐患。

因为大量不良贷款,使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降低,循环梗阻,银行被迫依靠存款支撑,一旦存款出现大幅度滑坡,就可能出现支付困难,若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我们面临的现实也实在不容乐观: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四家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80%。

但这四大银行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难以下卸,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和死滞,所积累形成的不良资产数量较大。

不良资产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

1996年《商业银行法》颁布,确立了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地位,但四大银行商业化进程却步履缓慢,不仅没有抛掉历史留下的沉重包袱,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破产、兼并与重组使大量不良资产显性化。

还有很多未加计算的隐性坏债,如企业到期未偿还贷款转为新的贷款,经正式手续批准推迟偿还的贷款,等等,很多这样的贷款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偿还。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行长会议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布了1998年的业绩。

他们去年均盈利、但资产回报率却不到0.2%。

分析家普遍认为,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存贷息差缩小和惜借现象是三大主要因素,而其中尤其以不良资产的份量最为沉重。

此外,几十家股份制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与四大银行相类似,五万多家农村信用社、2000家左右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存量和增量更是突出。

应该看到,银行不良资产并不只是呆账损失,其中除了那些损耗、毁弃、转移境外和失去使用价值的部分外,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可以重新利用的。

针对一些海外媒体对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的不确切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不久前在出席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时明确表示,截至1998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不会超过银行资产的10%,其中呆帐占2.9%。

尽管如此,戴相龙仍坦言,由于国有企业的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势头还未得到根本遏制。

二、蓝图清晰开端良好无论如何,处理不良资产这个金融业的沉疴已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央行行长戴相龙也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向海外传媒描绘了中国处理不良资产的构想:第一:实现商业银行完全自主经营,商业银行不再承办政策性贷款;第二,根据国际标准,将商业银行各类贷款按五级分类,此项改革已在全国推开;第三,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和特定呆账准备金,对于被分类为次级、怀疑和损失类的贷款,可依照由低到高的比例提取特定呆账准备金,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第四,对那些暂时无法归还的信贷资产,将交给专门的公司管理。

通过上述举措,中国有信心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例降低至国际上认定的安全范围。

来自官方的说法认为,我国的不良资产概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逾期贷款;二、逾期两年、呆滞不动的贷款;三、由于企业破产,贷款应予核销的呆帐、滞帐。

其中,逾期贷款原则上应留给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回收,呆账、滞账则应留给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核销,而只有呆滞的、逾期两年的那部分不良贷款交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

其目的,一方面是在现有商业银行中建立严格的经营责任制,考察银行负责人的政绩;另外,对一部分不良资产实行专业化处理,改善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大幅度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包括吴敬琏在内的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在谈到如何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这个问题时都表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国际上对于重组银行的不良资产有两种模式:一是集中解决模式,即RTC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国家建立集中的管理公司管理银行的不良资产;二是分散处理模式,即每个银行自己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从自己银行中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这种模式又叫“好银行坏银行”模式,是把银行中不良资产剥离出来,交给资产管理公司,把好的资产放到正在运作的银行中去。

我们采取的显然是后者。

对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前景,分析家们认为任务很艰巨,但不走这着棋是肯定不行的。

近几年,我国政府对解决不良资产很重视,不断推出多种政策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其用心、成效均有目共睹。

为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近几年政府通过注资、提高呆账提取比率等方式,已核销国有商业银行呆账近1000亿元。

去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财政部将定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所筹集的资金补拨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

可以说,这次发行的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拨商业银行资本金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达到《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协议”规定8%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争取到了改革机制、完善管理的时间。

同年4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宣布,将在全国开展金融资产清理,并在此基础上按国际通行办法对信贷资产逐渐推行五级分类和考核办法。

很久以来,我国银行的贷款质量被笼统地划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这种划分,不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对贷款风险的影响,新推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办法,按实际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种,除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金融企业的真实资产外,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商业银行可主动防范贷款风险。

除此之外,政府对其它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还采取了接管(如人民银行接管中银信托)、兼并、收购(如广发行收购中银信托)、债务重组(如对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关闭(如关闭托管中农信)、破产(如广国投)等等措施。

而国内外众多金融分析家则认为,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市场经济原则专门处理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表明我国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重视程度和实施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三、防止扩大重在治标无疑,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是提高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关键。

但一些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国家对老问题的解决基本有了思路,但对正在产生的新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对潜在的危机认识不够。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因素,一般认为把新老问题分开处置是非常必要的,把不良贷款单独划出来处理和化解是非常负责任的态度。

但应要防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道德风险,否则又会成为变相逃债公司。

有识之士提醒:对于新的不良资产一定要明确责任,不能把资产管理公司当成一个垃圾桶,随随便便地往里扔东西。

我国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操作设想的框架上虽与国际通行做法相似,但以具体国情而言,难度不可小视。

如美国RTC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虽然令人称道,我们却无法全盘照搬,因为它需要很多先决条件。

比如,RTC是将不良资产包装在债券市场上出售,这样做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并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作为债券市场的中坚,而我们尚不具备这些条件。

况且,概览20年的国际经验,解决银行不良贷款并没有一个通行的模式。

再则,借债还钱是最基本的常识常理,但在我国的法律系统中却缺乏有力的支持部分。

目前普遍使用的《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和《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1996)不完备,明显不利于金融债权人索债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上的“软约束”与预算的软约束同时存在。

还有,目前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大多来自国有企业,这些贷款在放贷的时候就受到来自这方或那方的行政干预,如果追究责任,那么,一些地方政府就是最大的责任人。

与此同时,在我们的信贷体制中也缺乏一种稳定的信用保证机制。

正如涤荡污水总要注入一些清水,开源才是根本。

在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时,有远见的银行家则认为应从加快业务发展着手,拓展银行业经营道路,不要把路走窄了,这样反过来还能增强银行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总之,要彻底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彻底根除产生不良贷款的土壤。

而我国不良贷款的形成是有体制基础的,彻底铲除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需要推行一系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及加强市场监控和市场约束机制为中心的改革,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及结构的合理调整机制。

在一些人还在庆幸亚洲金融危机和我国擦肩而过的时候,有关方面却十分清醒地看到了潜在的风险,化解风险的思路更加明确,手段更为科学。

据透露,一项包括治理不良资产在内的致力于整治金融风险的计划目前正在制定之中,其宗旨就是到2000年底,全面建立金融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和金融监管责任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明显下降,基本化解小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实现金融秩序的明显好转,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尽管实现目标路途漫长艰辛,我们仍有理由相信会有光明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