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合集下载

新版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9)生物综合(一)(804)动物生物生理参考书目为:1.罗深秋《医用细胞生物学》2.姚泰《生理学》3.查锡良《生物化学》4.胡兰《动物生物化学》5.杨秀平《动物生理学》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

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

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

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

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

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题库_百度文库.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题库_百度文库.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A型题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EA •仅在内表面B •仅在外表面C •仅在两层之间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DA •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 •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C •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 •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3•人体0 2. CO 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入胞作用E •出胞作用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厲于:CA •主动转运B •单纯扩散C •易化扩散D •入胞作用E •吞饮5•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bA •单纯扩散B •单纯扩散.C •易化扩散D •出胞人用E •细胞外物入胞作用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A •在静息状态下.Na +K +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d +通道大量开放C •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 +通道也被激活/旦出现较慢D・Na +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Na+. K+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DA. 2个Na +移出膜外B・2个K+移人膜内C • 2个Na +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 +移人膜内D • 3个Nd +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 +移人膜内E • 2个Na +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 +移人膜内&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 +和K +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DA.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n +通透性增加C Na+・K +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 +泵的作用E •膜上ATP的作用9.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4A.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2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C .阻止水分进入细胞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3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2A. 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前者约大10% E•前者约大20%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1A. K+B.Na+ C • Cl D ・ Ca 2+ E・ Mg 2+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 +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3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增大E •不变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2A.钠的平衡电位B钾的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2A. K + B・ Na + C. Cl - D. Ca 2+ E・ Mg 2+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d+的浓度9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4A・先减小后增大B•不变C减小D・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5A•细胞内的Na +浓度高于膜外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 +通道开放造成Na +外流C •大量Nd +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D•达到Na +的平衡电位时,Na +外流停止E • Na +通道失活,K +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19•阈电位是指:4A•造成膜对K +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K +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Na +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造成膜对Na +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5A阀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2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9相当于动作电位的:4A. 闻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3A.阖电位B •时值C・阈强度D •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24•刺激闻指的是:3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5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临床医学、影像医.docx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临床医学、影像医.docx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第一部分、A 型选择题1. 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A.疯牛病B.梅毒C.结核病0.沙眼 E.体癣2.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B. 与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C. 影响核酸复制D. 与核糖体3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E. 损伤细胞膜5. 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B. 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C.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貞接观察到D. 可用于细菌的鉴定E. 将细菌接种衣固体培养屮有助于鉴别细菌侑无鞭毛6. 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谋的是: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真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E. 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7. 川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葡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A. 10 倍B. 100 倍C. 400 倍D. 900〜1000 倍E. 10000 倍 &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醉脱色后,菌体分别呈:A.红色和紫色 B .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 .无色和无色 E. 无色和紫色9. 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 了解细菌致病性 D. 了解细菌的染色性A.单细胞C. 对抗生索敏感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A. 肽聚糖含最少C. 对溶菌酶敏感E.有蛋白糖脂外膜4. 青霉素杀菌机制是:A. 干扰细胞壁的合成B. 二分裂方式繁殖 D. 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B. 缺乏五肽交联桥 D. 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0.在白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B.体积小,相对表瓯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代谢类型多样化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E.具有多种酶系统11.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亡期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12.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0.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VC, 20min)破坏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13.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14.消毒是指: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D.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緊殖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15.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A. 100°C, 15〜20minB. 121. 3°C, 15〜20 minC. 100°C, 10 minD. 121.3°C, 10 minE. 160°C, 2h16.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A.破坏酶系统B.损伤细胞膜C.干扰DNA复制D.干扰蛋白质合成E.干扰肽聚糖合成17.细菌毒力岛:A.是一个分了量较小的染色体DNA片段B.往往位于r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C.是较稳定的DNA区域D.毒力岛与该菌染色体DNA的密码使用有明显差异E.毒力岛两侧均有同向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18. 细菌间的转导是:A. 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B. 通过普通菌毛传递遗传物质C. 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D. 以烈性噬菌体为媒介E.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 片段19. 白喉棒状杆菌由无毒株变成产毒株的原因是由于:A.溶原性转换 B.接合 C.转导D.转化E. 转座20. 细菌DXA 的转化是否成功与哪一项无关:A. 受体菌是否处于感受态B. 转化的DNA 片段的大小C. 供体菌DNA 的浓度D. 体体菌DNA 片段是否与受体菌基因纟R 有同源性E. 进入受体菌的转化因了应是双链DNA21. 有关“接合”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F+菌与F —菌进行接合时, B. IIfr 菌与F —菌进行接合时,C. F'菌与F —菌进行接合时,D. F ,菌与F —菌进行接合后,E. F+菌与F —菌进行接合后,22. 有关“细菌毒力增强或减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一般因光滑型菌落变成粗糙型菌落而增强B. 通过易感动物传代而减弱C. 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传代而减弱D. 失去形成菌毛的能力而增强E. 溶源性转换后,可能减弱23. 市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A. 由抗生素诱导产生B. 较易在细菌之间转移C. 多为对单一抗生索的耐药性D. 不稳定E. 发生耐药性变界的是群体屮的全部细菌24. 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B. 具有白我复制的能力C. 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D. 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E. 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25. 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转移的是F 质粒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转移的是染色体基因和F 质粒 失去F 质粒 F+菌不变为F —菌A.金黄色術萄球菌B.大肠埃希菌C.铜绿假单胞菌D.结核分枝杆菌E.A族溶血性链球菌2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生化机制主要是:A.产生灭活酶B.靶位改变C.减少药物吸收D.增加药物排出E.旁路代谢27.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大剂量使用抗生索B.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索C.使用广谱抗生素D.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E.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2&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D.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E.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29.条件致病菌感染:A.均为内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感染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30.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谋的:A.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B.在用抗生索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D.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E.多由I耐药菌引起31.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B.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C.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D.病原体来源广泛E.病原菌常具有耐药性32.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才能与MHCII类分子结合B.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C.仅需10-1加01就能诱发免疫应答D.具有毒性作用E.可引起自身免疫病3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屮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疗性屮毒症状,称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34.可侵入人体血液的细菌是:A. A喉棒状杆菌B.破伤风梭菌C.结核分枝杆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35.有关“抗感染免疫”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谋的:A.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菌感染B.抗毒素的屮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C.SIgA主耍阻挡致病菌定植D.抗体与细菌结合肓接杀死胞外菌E.血-脑脊液屏障可保护屮枢神经系统36.有关“Toll样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谋的:A.是一种跨膜蛋HB.表达在感染早期肓接接触病原体的细胞C.不能诱导凋亡信号D.能调控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E.能特异性识别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37.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A.伤寒与H喉B.破伤风与波状热C.破伤风与结核病D.白喉与破伤风E.百日咳与白喉38.注射或接种哪一项而获得免疫的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A.破伤风抗毒素(TAT)卡介苗(BCG)C.百口咳疫苗D.脊髓灰质炎疫苗(0PV)E.白喉类毒素39.有关“核酸疫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免疫途径多种B.由免疫原编码基因与载体(如质粒)组成C.免疫维持时间短D.可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E.安全性好40.抗毒索: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用于人工主动免疫0.可屮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可屮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防过敏反应41 .直接涂片镜检:A.不能快速诊断细菌感染B.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杏C.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E.以上都不是42〜47.下篇短文屮,毎一段可能有1处或多处明显错谋。

南方医科大学病生考试复习(大题+名词解释)

南方医科大学病生考试复习(大题+名词解释)

南方医科大学病生考试复习(大题+名词解释)一、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诱发机制为?答:内源性肝性脑病无明显诱因,外源性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1上消化道出血(1)血液进入消化道,血中的蛋白质经肠道细菌作用,生成大量氨。

(2)大出血使循环血量减少,并发肾功能障碍,使尿素肝肠循环增加,尿道产氨增加。

(3)大出血造成低血容量、休克、缺氧,不仅给脑肝肾带来进一步的损伤,而且增强脑对毒物的敏感性,易诱发肝性脑病。

2电解质和酸碱紊乱(1)碱中毒时,血液中的NH4+转变为氨,提高了血氨水平,前者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脑细胞膜,后者易于通过。

(2)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氨以NH4+形式排出减少,以氨的形式弥散入血多(3)利尿剂使用不当,降低血容量,损害肾功能,造成低钾性碱中毒,利于氨的生成与吸收。

3某些药物使用不当严重肝疾病患者,使用镇定麻醉药品,增加脑的敏感性或者抑制中枢神经4感染(1)肝功障碍的患者并发重症感染时,会加重肝实质损伤;(2)使分解代谢增强,氨的产生增多;脑能量消耗,敏感性增加;(3)感染引起的高热过度通气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5便秘(1)肠内容物停留时间长,氨和其它含氮物质产生和吸收增加;(2)便秘排便时腹压增加,门脉压力增大,进入体循环的毒性物质增多。

其他摄入过量蛋白质,肠内产氨增加;肾衰:排氨和尿素减少;总之凡是能够增加毒性来源,提高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度,与毒性物质发生协同作用的,均可构成肝性脑病的诱因。

二、试述假性神经递质是如何产生的,并说明它们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

学说内容:由于肝功能障碍,使体内假性神经递质在网状结构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传递障碍,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最后出现昏迷。

(1)产生:蛋白质饮食中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细菌脱羧酶的作用下变为苯乙胺和酪胺苯,肝功能受损时,二者未经肝脏处理经血入脑,羟化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即为假性神经递质。

(完整版)南方医科大学生理学1000题

(完整版)南方医科大学生理学1000题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A型题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E A.仅在内表面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D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3.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C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胞作用E.吞饮5.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bA.单纯扩散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出胞人用E.细胞外物入胞作用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Na+、K+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D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人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人膜内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D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4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2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 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3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 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2A.前者大 B.前者小 C.两者相等D.前者约大10% E.前者约大20%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1A. K+ B.Na+ C .Cl-.D.Ca2+ E.Mg2+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3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D.增大E.不变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2A.钠的平衡电位 B.钾的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2A.K+ B.Na+ C.Cl- D.Ca2+ E.Mg2+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4A.先减小后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5A.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 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C.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达到Na+的平衡电位时,Na+外流停止E.Na+通道失活,K+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19.阈电位是指:4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5A.阈电位 B.去极相 C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2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4 A.阈电位 B.去极相 C.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3 A.阈电位B.时值 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24.刺激阈指的是:3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5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题库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题库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题库1、13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花蛤具有两片贝壳,可以起到保护内部柔软部分的作用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散失C.鲫鱼的鳃丝既多又细,可以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D.家鸽的体内有气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正确答案)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描写的青蛙行为属于()[单选题] * A.先天性行为B.后天性行为C.争斗行为D.繁殖行为(正确答案)3、下列不同类别的动物中,能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是()[单选题]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正确答案)D.节肢动物4、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环节动物的身体出现了分节现象。

动物身体分节的意义是()[单选题]A.有利于灵活地运动(正确答案)B.有利于呼吸和生殖C.有利于美观D.有利于人类的利用5、下列动物中,属于线形动物的是(C)[单选题]A.血吸虫(正确答案)B.绦虫C.线虫D.蛭6、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正确答案)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7、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会变蓝色的部分是()[单选题] *A.胚B.胚乳(正确答案)C.子叶D.种皮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中描述的豆苗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单选题] A.先天性行为B.后天性行为C.竞争行为(正确答案)D.繁殖行为9、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根尖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26.(2021·张家界)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B.乙借助纤毛这一器官运动C.丙中的根、茎、叶都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正确答案)D.丙和丁两者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11、我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采取了“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单选题] *A.开展生态旅游B.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答案)C.增加木材供应D.发展畜牧业12、57、“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蝉的()[单选题] *A.表皮B.皮肤C.外骨骼(正确答案)D.内骨骼1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池塘中的水草、青鱼和阳光分别属于()[单选题]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正确答案)D.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等到高等C.由水生到陆生D.由植物到动物(正确答案)15、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南农研究生免疫复习题.docx

南农研究生免疫复习题.docx

1 •图解抗体的基本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4条肽链构成的“Y”字形的分子。

1.遼链(heavy chain, H链)由420〜44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50 000〜70 000,可分为一个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H)和三个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H)O VH:口氨基端起到第110个氨基酸,冇4个超变区(hyperviarible region),分别位丁• 31〜37、51〜58、84-91、101〜110氨基酸区域,其余区域为骨架区,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较小。

链型:丫、卩、a、£、5四种,分别对应于IgG、IgM. IgA、IgE和IgDo 2.轻链(light chain, L链)由213〜21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戢为22 500,有一个可变区(VL)和一个恒定区(CL)。

VL:自氨基端起到第109位氨基酸,内有3个超变区,分别位于26〜32、48〜55、90-95氨基酸区域,其余为骨架区。

链型:有K和入两种链型。

3.功能区VII-VL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所在部位。

由東链和轻链可变区内的高变区构成抗体分了的抗原结合位点(abtigen-binding site),因为抗原结合点是•抗原表位结构柑互补的,所以高变区又称为抗体分子的互补决定区(complemenlarily determining regions)> CH1-CL 遗传标志所在、CH2-CH2抗体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与补体的活化有关、CH3-CH3与抗体的亲细胞性有关,是IgG同-些免疫细胞的Fc受体的结合部位。

、饺链区(hinge region) CH1和CH2之间大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区域为免疫球蛋白的饺链区。

4.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片段: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Fab)与蛋白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 Fc);胃蛋白酶(pepsin)水解片段:F(ab)2和pFc, 5、免疫球蛋白的待殊分子结构:连接链和分泌成分2.什么是基因工程抗体?举例说明其原理和特点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來制备抗体分子。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习题.doc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复习题.doc

1. 整体死亡的标志是()A.心跳停止B.脑死亡C.呼吸停止D.瞳孔散大E.脑电波处于零电位2. 下列哪项属于免疫缺陷病?()A.红斑性狼疮B.青霉素过敏C.乳腺癌D.艾滋病E.肝炎3. 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疾病的条件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危险因素 D.疾病的诱因 E,疾病的外因4. 有关健康的正确概念是()A.不生病就是健康B.是指体格健全C.精神完全良好状态D.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以好状态E.是指如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5.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A. Ca 2+B. NaC. Cl -D. K'E. Pr'6. 正常成人每天最低尿量()A. 1000mlB. 800mlC. 500mlD. 300mlE. 100ml7. 代谢性酸中毒中的过度通气可产生()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8. 可导致旧部脑内出血利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水电解质紊乱是()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急性水中毒E.脑水肿9.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A. 1. 5mmol/LB. 2. 5mmol/LC. 3. 5mmol/LD. 4. 5mmol/LE. 5. 5mmol/l10. 低钾血症时出现肌肉松驰无力的机制是()A. Em 负值t, Et 不变,Em-Et 距离fB. Em 负值I , Et 不变,Em-Et 距离IC. Em 负值不变,Et t , Em-Et 距离 tD. Em 负值 f , Et I , Em-Et 距离 IE. Em 负值 t , Et t , Em-Et 距离 t11. 反常性碱性尿常见于()A.乳酸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缺钾性碱中毒D.高钾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12. 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是由于()A. GFR 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D. 醛固酮分泌增多E.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13.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A. NaHC03/H 2C03B. NaPr/HPrC. N^HPOi/NaHzPO ;D. KHb/HHbE. KHbO 2 / HHbO 214. 血浆[HC (V]原发性降低可见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15. 某慢阻肺患者,血pH 7.25, PaCO 2 9. 33 kPa (70mmHg ), [HCO 3 ] 34ni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6. 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A.先增强后减弱B.先减弱后增强C.减弱D.增强E.不变17. 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或通风不良的矿井可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在于()A.吸人气的氧分压过低B.肺部气体交换差C.肺循环血流量少D.血液携氧能力低E.组织血流量少18. 输液反应出现发热的原因多数是()A.药物毒性反应B.外毒素污染C.内毒素污染D.病毒污染E.真菌污染19. 细胞凋亡增强性疾病为()A.原发性肝癌B.系统性红斑狼疮C.前列腺癌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老年性痴呆20.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A.特异性反应B.非特异性反应C.生理性反应D.损害性反应E.代偿性反应21.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是()A.组织缺血B.血黏度增高C.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生成D.能量消耗过多E.以上都是22.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23.休克早期机体发挥代偿功能的主要表现为()A.神志清醒B.尿量有所恢复C.肛温由下降开始回升D.血压雄•持在正常水平E.以上都不对24.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端,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肾重吸收水增加C.醛固酮增多,肾钠水重吸收增加D.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E.动一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25.在休克II期微循环淤血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是()A.乳酸酸中毒B.代谢产物的积聚C.细菌内毒素D.内源性阿片样物质E.血液流变学的改变26 .导致右心室前负荷过度的原因是()A.主动脉瓣狭窄B.高血压病C.室间隔缺损D.肺动脉高压E.冠心病27.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引起心衰的诸因素中,哪项涉及胞外钙内流障碍?()A.心肌毛细血管数增加不足B.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C.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D.心肌线粒体数增加不足E.肌浆网钙释放减少28.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机体缺氧29.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机制是()A.酵解过程障碍B.三梭酸循环障碍C.磷酸肌酸分解障砖D.脂肪氧化障砖E.酮体利用障码30.急性肾衰少尿期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是()A.水中毒B.少尿C.高钾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E.貌质血症单选(二)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A、Na+B、K+C、有机酸D、蛋白质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去•失细胞内液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B、口渴明显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D、尿少、尿比重高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血钠B、低血钙C、低血磷D、低血钾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B、抑制髓祥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D、远|11|小管Na+-K+交换增强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B、镁向细胞内转移C、镁吸收障碍D、镁随尿排出增多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 39, PaCO 25. 9Kpa(43. 8mmHg),HCO 3 _ 26. 2mmol/L, Na+142mmol/L, Cl ~ 96. 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高血饭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9、血浆【HC。

南方医科大学2023年699联考西医综合真题回忆答案

南方医科大学2023年699联考西医综合真题回忆答案

南方医科大学2023年699联考西医综合真题回忆答案(一共180道。

根据回忆搜了162道题和答案,答案那个选项基本一样,其他可能有点差别,不确定的有标。

不记得分值了。

可能有错,仅供参考)(整了挺久,所以收费)A型1胃癌的肉眼类型有abcdA蕈伞型B溃疡型C浸润型D胶样型2病例选诊断:急性心肌炎?患者女,70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0年,因心悸5天就诊。

查体:自动体位,BP150/70mmHg,心率119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大于脉率。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3为控制该患者的心室率不宜首选(e)A. 地高辛B. 美托洛尔C. 维拉帕米D. 地尔硫卓E. 普罗帕酮4宜首选的抗凝治疗是(a)A . 华法令B . 阿斯匹林C . 肝素D . 尿激酶E . 低分子肝素5男,19岁。

在烈日下打篮球1小时,大汗后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恶心,并有腹肌疼痛。

查体:T38.3℃,P108次/min,BP90/60mmHg。

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

最可能的诊断是aA.热痉挛B.热衰竭C.低血糖D.热射病E.脱水6女性,28岁,来院查体,既往有反复扁桃体发炎史,查体T36.2°C,P78次/分,Rl6/次分,BP120/70mmHg。

双侧扁桃体二度肿大,双肺(-).心尖搏动位干左侧第5助间锁骨中线上,心律整,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左侧卧位时杂音更明显,该患者心脏存在的器质性病变是(a)A.二尖瓣狭窄B.肺动脉瓣狭窄C.三尖瓣狭窄D.主动脉瓣狭窄6该患者听诊还可能出现的体征是cA.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B.心底部第二心音减弱C.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D.心底部第二心音逆分裂7患者突发心悸。

查体:P85次/分,BP110/70mmHg,双肺(-),心率102次/分,心律不整。

此时该患者心尖部杂音听诊结果是(c)A.无变化B.舒张早期增强C.舒张晚期消失D.舒张早期消失男,27岁。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MRI考试题(看选择题考了很多原题)重点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MRI考试题(看选择题考了很多原题)重点

南⽅医科⼤学⽣物医学⼯程学院MRI考试题(看选择题考了很多原题)重点⼀、单选题题⼲:1-301.提出在主磁场上叠加线性梯度场⽅法的是( )A. DamadianB. BlochC. LauterburD. Purcell2.下列元素中哪个不能进⾏MR成像( )A. 23NaB. 16OC. 31PD. 2H3.在1.5T的场强下,氢质⼦的共振频率约为( )A. 63.9MHzB. 21.3MHzC. 42.6MHzD. 85.2MHz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静磁场作⽤,氢质⼦全部顺磁场排列;B.静磁场作⽤,氢质⼦全部逆磁场排列;C.顺磁场排列的质⼦是低能稳态质⼦;D.逆磁场排列的质⼦是⾼能稳态质⼦;5.SE序列中,180°RF脉冲的⽬的是( )A.使磁化⽮量由最⼤值衰减到37%的⽔平;B.使磁化⽮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量倒向XY平⾯内进动;D.使散相的质⼦重聚;6.下列等式中,哪⼀项是正确的( )A. 1T(特斯拉)=10G(⾼斯)B. 1T=102GC. 1T=103GD. 1T=104G7.下⾯哪个关系是正确的( )A. T2 > T2* > T1B. T1 > T2 > T2*C. T1 > T2* > T2D. T2* > T2> T18.在SE序列中,TE是指( )A. 90°脉冲到180°脉冲间的时间;B. 90°脉冲到信号产⽣的时间;C.180°脉冲到信号产⽣的时间;D.第⼀个90°脉冲⾄下⼀个90°脉冲所需的时间;9.下列哪个序列最易超出SAR的限制( )A. FIDB. SEC. FSED. GRE10.能够测量T2的信号是:( )A. FIDB. SEC. SSED. GRE11.IR序列的射频脉冲激发特征是( )A.α<90°B. 180°―90°C. 90°―180°D. 90°―180°―180°12.在SE序列中,PDW加权像指(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13.不影响MR图像对⽐度的因素是( )A.TR B.TE C.NEX D.造影剂14.在MR成像过程平⾯信号的定位中( )A. 频率编码起作⽤,相位编码不起作⽤;B. 相位编码起作⽤,频率编码不起作⽤;C. 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共同起作⽤;D. 以上均不是;15.关于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描述错误的是( )A. 频率编码耗时短;B. 相位编码需改变幅度C. 相位编码耗时长D. 相位编码过程中,不易产⽣数据误差。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A.疯牛病B.梅毒C.结核病D.沙眼E.体癣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单细胞B.二分裂方式繁殖C.对抗生素敏感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A.肽聚糖含量少B.缺乏五肽交联桥C.对溶菌酶敏感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E.有蛋白糖脂外膜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C.影响核酸复制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E.损伤细胞膜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B.不直接引起疾病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D.代谢不活跃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A.10倍B.100倍C.400倍D.900~1000倍E.10000倍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A.红色和紫色B.紫色和紫色C.紫色和无色D.无色和无色E.无色和紫色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1A.鉴别细菌B.初选抗菌药物C.了解细菌致病性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0.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代谢类型多样化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E.具有多种酶系统11.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亡期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12.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20min)破坏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13.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14.消毒是指: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D.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15.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A.100℃,15~20minB.121.3℃,15~20 minC.100℃,10 minD.121.3℃,10 minE.160℃,2h16.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A.破坏酶系统B.损伤细胞膜C.干扰DNA复制D.干扰蛋白质合成E.干扰肽聚糖合成17.细菌毒力岛:A.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染色体DNA片段B.往往位于r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2C.是较稳定的DNA区域D.毒力岛与该菌染色体DNA的密码使用有明显差异E.毒力岛两侧均有同向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18.细菌间的转导是:A.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B.通过普通菌毛传递遗传物质C.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D.以烈性噬菌体为媒介E.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19.白喉棒状杆菌由无毒株变成产毒株的原因是由于:A.溶原性转换B.接合C.转导D.转化E.转座20.细菌DNA的转化是否成功与哪一项无关:A.受体菌是否处于感受态B.转化的DNA片段的大小C.供体菌DNA的浓度D.体体菌DNA片段是否与受体菌基因组有同源性E.进入受体菌的转化因子应是双链DNA21.有关“接合”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B.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C.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染色体基因和F质粒D.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失去F质粒E.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F+菌不变为F-菌22.有关“细菌毒力增强或减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一般因光滑型菌落变成粗糙型菌落而增强B.通过易感动物传代而减弱C.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传代而减弱D.失去形成菌毛的能力而增强E.溶源性转换后,可能减弱23.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A.由抗生素诱导产生B.较易在细菌之间转移C.多为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D.不稳定E.发生耐药性变异的是群体中的全部细菌24.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C.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D.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E.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25.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3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埃希菌C.铜绿假单胞菌D.结核分枝杆菌E.A族溶血性链球菌2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生化机制主要是:A.产生灭活酶B.靶位改变C.减少药物吸收D.增加药物排出E.旁路代谢27.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大剂量使用抗生素B.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C.使用广谱抗生素D.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E.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28.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D.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E.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29.条件致病菌感染:A.均为内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感染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30.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B.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D.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E.多由耐药菌引起31.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B.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C.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D.病原体来源广泛E.病原菌常具有耐药性32.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才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B.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C.仅需10-12mol就能诱发免疫应答D.具有毒性作用E.可引起自身免疫病3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434.可侵入人体血液的细菌是:A.白喉棒状杆菌B.破伤风梭菌C.结核分枝杆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35.有关“抗感染免疫”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菌感染B.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C.SIgA主要阻挡致病菌定植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胞外菌E.血-脑脊液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36.有关“Toll样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跨膜蛋白B.表达在感染早期直接接触病原体的细胞C.不能诱导凋亡信号D.能调控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E.能特异性识别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37.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A.伤寒与白喉B.破伤风与波状热C.破伤风与结核病D.白喉与破伤风E.百日咳与白喉38.注射或接种哪一项而获得免疫的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A.破伤风抗毒素(TAT)B.卡介苗(BCG)C.百日咳疫苗D.脊髓灰质炎疫苗(OPV)E.白喉类毒素39.有关“核酸疫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免疫途径多种B.由免疫原编码基因与载体(如质粒)组成C.免疫维持时间短D.可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E.安全性好40.抗毒素: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用于人工主动免疫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可中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防过敏反应41.直接涂片镜检:A.不能快速诊断细菌感染B.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C.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E.以上都不是42~47.下篇短文中,每一段可能有1处或多处明显错误。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_(2)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_(2)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共90个选择题)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A.疯牛病B.梅毒C.结核病D.沙眼E.体癣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单细胞B.二分裂方式繁殖C.对抗生素敏感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A.肽聚糖含量少B.缺乏五肽交联桥C.对溶菌酶敏感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E.有蛋白糖脂外膜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C.影响核酸复制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E.损伤细胞膜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B.不直接引起疾病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D.代谢不活跃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A.10倍B.100倍C.400倍D.900~1000倍E.10000倍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A.红色和紫色B.紫色和紫色C.紫色和无色D.无色和无色E.无色和紫色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A.鉴别细菌B.初选抗菌药物C.了解细菌致病性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0.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代谢类型多样化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E.具有多种酶系统11.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亡期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12.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20min)破坏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13.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14.消毒是指: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D.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15.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A.100℃,15~20minB.121.3℃,15~20 minC.100℃,10 minD.121.3℃,10 minE.160℃,2h16.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A.破坏酶系统B.损伤细胞膜C.干扰DNA复制D.干扰蛋白质合成E.干扰肽聚糖合成17.细菌毒力岛:A.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染色体DNA片段B.往往位于r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C.是较稳定的DNA区域D.毒力岛与该菌染色体DNA的密码使用有明显差异E.毒力岛两侧均有同向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18.细菌间的转导是:A.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B.通过普通菌毛传递遗传物质C.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D.以烈性噬菌体为媒介E.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19.白喉棒状杆菌由无毒株变成产毒株的原因是由于:A.溶原性转换B.接合C.转导D.转化E.转座20.细菌DNA的转化是否成功与哪一项无关:A.受体菌是否处于感受态B.转化的DNA片段的大小C.供体菌DNA的浓度D.体体菌DNA片段是否与受体菌基因组有同源性E.进入受体菌的转化因子应是双链DNA21.有关“接合”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B.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C.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染色体基因和F质粒D.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失去F质粒E.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F+菌不变为F-菌22.有关“细菌毒力增强或减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一般因光滑型菌落变成粗糙型菌落而增强B.通过易感动物传代而减弱C.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传代而减弱D.失去形成菌毛的能力而增强E.溶源性转换后,可能减弱23.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A.由抗生素诱导产生B.较易在细菌之间转移C.多为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D.不稳定E.发生耐药性变异的是群体中的全部细菌24.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C.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D.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E.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25.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埃希菌C.铜绿假单胞菌D.结核分枝杆菌E.A族溶血性链球菌2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生化机制主要是:A.产生灭活酶B.靶位改变C.减少药物吸收D.增加药物排出E.旁路代谢27.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大剂量使用抗生素B.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C.使用广谱抗生素D.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E.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28.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D.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E.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29.条件致病菌感染:A.均为内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感染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30.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B.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D.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E.多由耐药菌引起31.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B.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C.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D.病原体来源广泛E.病原菌常具有耐药性32.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才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B.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C.仅需10-12mol就能诱发免疫应答D.具有毒性作用E.可引起自身免疫病3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34.可侵入人体血液的细菌是:A.白喉棒状杆菌B.破伤风梭菌C.结核分枝杆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35.有关“抗感染免疫”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菌感染B.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C.SIgA主要阻挡致病菌定植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胞外菌E.血-脑脊液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36.有关“Toll样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跨膜蛋白B.表达在感染早期直接接触病原体的细胞C.不能诱导凋亡信号D.能调控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E.能特异性识别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37.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A.伤寒与白喉B.破伤风与波状热C.破伤风与结核病D.白喉与破伤风E.百日咳与白喉38.注射或接种哪一项而获得免疫的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A.破伤风抗毒素(TAT)B.卡介苗(BCG)C.百日咳疫苗D.脊髓灰质炎疫苗(OPV)E.白喉类毒素39.有关“核酸疫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免疫途径多种B.由免疫原编码基因与载体(如质粒)组成C.免疫维持时间短D.可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E.安全性好40.抗毒素: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用于人工主动免疫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可中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防过敏反应41.直接涂片镜检:A.不能快速诊断细菌感染B.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C.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E.以上都不是47.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感染具有病灶局限化的特点,原因在于该菌能产生:A.溶素B.肠毒素C.透明质酸酶D.血浆凝固酶E.链激酶48.风湿热患者的心脏瓣膜损伤主要原因是:A.抗链球菌溶素O循环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B.链球菌溶素O介导的毒性作用C.M蛋白的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D.化脓性链球菌在受损心脏瓣膜上大量繁殖E.M蛋白的毒性作用49.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粪肠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白假丝酵母菌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乙型溶血型链球菌50.区分肠杆菌科中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最有价值的检查是:A.葡萄糖发酵试验B.乳糖发酵试验C.动力试验D.革兰染色法E.血清学试验51.未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过的伤员,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最好立即注射:A.破伤风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C.白百破三联疫苗D.抗生素E.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52.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53.下述哪一项检查不能协助临床诊断:A.末梢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找到疏螺旋体B.咽拭子涂片找到细胞内革兰阳性双球菌C.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D.脑脊液涂片找到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E.假膜中找到具异染颗粒革兰阳性棒状杆菌54.细菌与所致疾病正确组合的是:A.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感染B.布鲁菌━回归热C.炭疽芽胞杆菌━气性坏疽D.流感嗜血杆菌━流感E.脑膜炎奈瑟菌━乙脑55.在发病第一周常规血培养是阳性结果,该患者所患疾病很可能是:A.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B.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C.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炎D.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E.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56.能引起食物中毒,但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鼠伤寒沙门菌C.产气荚膜梭菌D.肉毒梭菌E.副溶血性弧菌57.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微生物:A.登革出血热B.波浪热C.回归热D.沙眼E.原发性非典型肺炎58.具有特殊发育周期的病原体是:A.肺炎支原体B.肺炎衣原体C.恙虫病立克次体D.肺炎链球菌E.SARS冠状病毒59.病原性钩端螺旋体的培养特性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生长缓慢B.常用Korthof培养基C.培养基中需加血清D.最适生长温度为37℃E.最适pH7.2~7.660.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黄曲霉素损害人体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肝脏C.造血器官D.中枢神经系统E.皮肤61.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A.可通过细菌滤器B.寄生在易感的活细胞内C.缺乏完整的酶系统D.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对抗生素不敏感62.病毒核衣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A.核酸B.蛋白质C.核酸和蛋白质D.脂蛋白和糖蛋白E.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63.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方式是:A.RNA→RNA∶DNA杂交体→ds DNA→整合于细胞DNA→转录mRNAB.RNA→RNA∶DNA杂交体→ds DNA→转录mRNAC.RNA→转录mRNAD.RNA→RNA∶DNA杂交体→转录mRNAE.RNA→RNA∶RNA→转录mRNA64.有关“病毒的早期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病毒的结构蛋白B.在病毒子代核酸复制前合成C.能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D.为病毒转录所需的调控蛋白E.为病毒核酸的复制提供酶65.病毒衣壳的功能不包括:A.保护内部核酸B.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C.具有特异抗原性D.有辅助感染的作用E.承受内部5~20个大气压的渗透压66.有关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哪一项是正确的: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B.有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对热的耐受性强C.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D.脂溶剂能破坏所有病毒E.病毒对抗生素敏感67.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A.麻疹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汉坦病毒E.狂犬病病毒68.不能引起垂直传播的病毒是:A.乙型肝炎病毒B.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D.艾滋病毒E.乙型脑炎病毒69.慢发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A.潜伏期很长B.必有原发感染C.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D.不出现症状E.多为进行性、亚急性,并往往造成死亡70.不能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A.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B.动物接种C.细胞培养D.鸡胚接种E.器官培养71.肿瘤病毒致肿瘤作用的关键是:A.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整合B.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C.使正常细胞带上肿瘤抗原D.病毒带有RNA和逆转录酶E.改变细胞膜表面的正常抗原72.有关“干扰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由病毒基因编码B.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C.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D.能限制病毒在细胞间扩散E.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73.清除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是:A.干扰素B.杀伤性T细胞C.非中和抗体D.中和抗体E.补体74.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A.直接杀死病毒B.阻止病毒的生物合成C.阻止病毒吸附D.通过调理作用增强机体的吞噬功能E.阻止病毒脱壳75.使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哪一项不属于潜在性的危险因素:A.回复为有毒力病毒B.进入人体非寻常部位引起并发征C.活化其它潜伏病毒D.引起持续感染E.对宿主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76.下列“抗病毒药物-疾病”组合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oseltamivir(达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B.无环鸟苷(ACV)-单纯疱疹C.齐多夫定(ZDV或AZT)-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拉米夫定(3TC)-乙型肝炎E.丙氧鸟苷(GCV)-巨细胞病毒感染77.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来说,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主要是:A.用干扰素B.疫苗接种C.用免疫血清D.隔离治疗带毒者E.使用核苷类药物78.最易发生变异而造成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A.脑膜炎球菌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C.流行性出血热病毒D.流行性感冒病毒E.流感嗜血杆菌79.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双链DNA病毒B.可用Vero E6细胞培养C.病毒颗粒外形如冠状D.可能通过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E.有家庭聚集和医院聚集传播的特点80.在我国引起婴幼儿秋季流行性腹泻的病毒主要是:A.杯状病毒B.ECHO病毒C.轮状病毒D.柯萨基病毒E.肠道腺病毒81.患者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饮水,甚至闻水声等轻微刺激均可引发痉挛,该疾病是:A.破伤风B.鼠疫C.狂犬病D.肉毒中毒E.流行性脑膜炎82.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内的e抗原(HBeAg)的编码基因是:A.C基因B.PreC基因C.C基因+PreC基因D.S基因E.S基因+PreS1基因+PreS2基因83.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B.性接触C.母婴传播D.节肢动物叮咬E.输血和共用注射器84.除了HBV感染,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可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A.HA VB.HCVC.HDVD.EBVE.HHV-885.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特点不包括:A.基因重叠B.完全闭合的环状双链DNAC.易发生基因突变D.能与肝细胞DNA整合E.能编码具有反式激活功能的蛋白86.有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A.在易感细胞中培养时,能形成包涵体B.主要引起人体腰部以上粘膜或皮肤的局部疱疹C.与唇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D.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E.潜伏期用常规方法能分离培养出病毒87.某患者疑为HIV感染,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还需做哪一项试验方可确证:A.1种Gap蛋白(如P16/17)抗体阳性B.2种Gap蛋白(如P16/17和P24/25)抗体阳性C.1种包膜蛋白(如gp120)抗体阳性D.1种包膜蛋白(如gp41)抗体阳性和1种Pol蛋白(如P32)抗体阳性E.2种Pol蛋白(如P32和P51)抗体阳性88.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有包膜病毒B.含逆转录酶的DNA病毒C.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D.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E.易发生变异89.在我国,列入法定管理和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有8种,其病原体可能是下述哪一组:A.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白假丝酵母菌B.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杜克嗜血杆菌C.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皮肤癣菌、人乳头瘤病毒D.巨细胞病毒感染、皮肤癣菌、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E.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90.有关“朊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对蛋白酶有抵抗力B.对核酸酶敏感C.对干扰素不敏感D.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E.病理改变部位多在中枢神经系统第二部分B型选择题(由5个备选答案和若干个题干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考试例题-2013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考试例题-2013

名词解释1.生物信息学:研究大量生物数据复杂关系的学科,其特征是多学科交叉,以互联网为媒介,数据库为载体。

利用数学知识建立各种数学模型; 利用计算机为工具对实验所得大量生物学数据进行储存、检索、处理及分析,并以生物学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

2.二级数据库:在一级数据库、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衍生而来,是对生物学知识和信息的进一步的整理。

5、序列比对(alignment):为确定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以至于同源性,而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6、生物数据库检索(database query,数据库查询):对序列、结构以及各种二次数据库中的注释信息进行关键词匹配查找。

7、生物数据库搜索(database search):通过特定序列相似性比对算法,找出核酸或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中与待检序列具有一定程度相似性的序列。

3.FASTA序列格式:是将DNA或者蛋白质序列表示为一个带有一些标记的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字符串,大于号(>)表示一个新文件的开始,其他无特殊要求。

4.genbank序列格式:是GenBank 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最为广泛的生物信息学序列格式之一。

该文件格式按域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整个记录的信息(描述符);第二部分包含注释;第三部分是引文区,提供了这个记录的科学依据;第四部分是核苷酸序列本身,以“//”结尾。

5.Entrez检索系统:是NCBI开发的核心检索系统,集成了NCBI的各种数据库,具有链接的数据库多,使用方便,能够进行交叉索引等特点。

6.BLAST: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用于相似性搜索的工具,对需要进行检索的序列与数据库中的每个序列做相似性比较。

P947.查询序列(query sequence):也称被检索序列,用来在数据库中检索并进行相似性比较的序列。

P988.打分矩阵(scoring matrix):在相似性检索中对序列两两比对的质量评估方法。

包括基于理论(如考虑核酸和氨基酸之间的类似性)和实际进化距离(如PAM)两类方法。

医综考研试题及答案

医综考研试题及答案

医综考研试题及答案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点?
A. 脂质双层
B. 蛋白质镶嵌
C. 糖蛋白
D. 核酸
2. 人体最大的细胞是:
A. 红细胞
B. 神经细胞
C. 肌细胞
D. 卵细胞
3. 下列哪种维生素是水溶性的?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E
D. 维生素C
4. 心脏的哪个腔室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5. 下列哪种激素与血糖调节无关?
A. 胰岛素
B. 甲状腺素
C. 肾上腺素
D. 生长激素
6. 人体免疫系统中,哪种细胞负责识别和呈递抗原?
A. B细胞
B. T细胞
C. 巨噬细胞
D. 树突细胞
7.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A. 结核病
B. 麻风病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8. 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A. 1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 妊娠糖尿病
D. 糖尿病前期
9. 下列哪种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A. 红霉素
B. 阿莫西林
C. 四环素
D. 磺胺
10. 人体中,哪种类型的肌肉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A. 心肌
B. 骨骼肌
C. 平滑肌
D. 心肌和平滑肌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D
4. B
5. D
6. D
7. C
8. A
9. B
10.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4)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4)
第二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相关专业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7)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 (8)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9)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生物化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
2.等电点
3.T m值
4.酶的活性中心
5.糖异生
6.脂肪动员
7.ORF
8.氧化磷酸化
9.信号肽
10.半不连续复制
二、简答题
1.DNA螺旋结构的要点。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参与DNA复制的酶和因子。

4.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5.遗传密码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三、问答
1.列表比较蛋白质、核酸定量方法和原理(3种以上)。

2.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

生理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血型
3.解剖无效腔
4.眼的汇聚反射
5.基础代谢
二、简答
1.兴奋性及其衡量指标。

2.胃运动的基本形式。

3.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

4.激素的传递方式。

三、问答
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及其机制。

2.突触传递的特点。

细胞生物学部分(50分)
一、简答
1.光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2.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3.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问答
细胞骨架的概念及其各成员的主要结构成分、特点、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