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1新人教版(new)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1新人教版(new)](https://img.taocdn.com/s3/m/8b0ad10a551810a6f52486e0.png)
东南亚三、探究内化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强调,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和对日本为什么这么重要。
)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浅滩暗礁不多,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优越的交通位置为其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有利保障,马六甲是“东南亚”的咽喉.读图:19页,描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完成学习行动题1、2四、拓展延伸练习册上“探索创新”,了解多瑙河流经的主要城市和河流对城市的作用.4.描出马来群岛,苏门答腊岛,度新加坡材料.十字路口:亚洲太平洋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934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08.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a090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b.png)
- 东南亚的环境问题森林砍伐、水质污染、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历程》、《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与挑战》等。
- 视频资源:《东南亚的多元文化》、《东南亚的环境保护》等。
-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旅游业发展迅速。
- 东南亚的文化特色:多元文化,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 东南亚的国家概况:十多个国家,包括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 东南亚的环境问题:森林砍伐、水质污染、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
2. 词:
-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国家概况、环境问题。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点和技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2《东南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8周星期三上午第2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5.教学内容:根据新人教版教材,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4c14dabcd126fff6050bbe.png)
东南亚(2)【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1、读“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曼谷、新加坡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教学模式】精彩互动(师生共讲)【教学方法】图导图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湿热的气候③【提问】那么咱们同学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气候类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设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候类型和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影响呢?4、【承接】东南亚的气候高温湿热,那么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适合下列哪些农作物的生长呢?【展示图片】:玉米小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沛。
2、看图说话观察P21页图片:高脚屋、米饭和汤,说说东南亚气候类型和当地的居民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
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②全班共同展示交流。
3、通过观察四幅图片,学生选择水稻。
原因是有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水稻大豆5、【延伸拓展】说说其他三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是什么样子。
4、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谈谈其他三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生产的能力。
过渡衔接正是因为这里有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著名的稻米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作物的最大产地。
教学流程二:富饶的物产以图导学了解东南亚的热带作物1、【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同时讲解主要热带作物的特性天然橡胶:常绿乔木,有乳状汁液。
直根系,三出复叶,革质全缘。
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
果实为蒴果,种子椭圆形。
1、观察图片以及图片下方关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简介,了解每种热带作物的基本情况。
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富饶的热带作物。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c53a8d231126edb6e1a103e.png)
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腹地理位置。
②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阻碍;了解东南亚要紧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散布;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②培育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进程:导入:展现印度洋海啸图片。
简介:这次海啸印尼等国家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美国人开着航空母舰来了,日本自卫队也来了,救灾要航空母舰吗?什么缘故美日对这次海啸如此大动干戈?活动一读图试探(见图和)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并在图上指出) 那么它的位置是?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那么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读图说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域。
投影: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师补充:最近几年来,过往船只每一年达到8万多艘。
3.回忆“日本”节内容:马六甲海峡对日本有什么重要性?明确: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过渡:这次海啸时许多外国人在新马泰等国度假,有大伙儿熟悉的金庸、李连杰。
固然有很多的伤亡。
投影相关图片:学生做小导游,讲解各景点。
热带自然景观:越南的下龙湾原始的热带雨林名胜古迹: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独特的风土人情:傣族的泼水节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活动二七嘴八舌教师也很想到东南亚旅行.请同窗们帮教师想一想都应该预备什么?英语水平较差的人,会可不能有语言障碍?明确:短袖衣裤。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f83d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6.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东南亚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特点;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然后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色,如饮食、服饰、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0a894c465acfa1c7ab00cc05.png)
《东南亚》本节重点选择了东南亚突出的地理特点进行介绍,包括“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和地势变化特点。
说明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分析东南亚主要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
2.中南半岛地形地势特点。
3.东南亚热带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由“南洋”导入东南亚,观看视频,找出东南亚的组成。
【讲授新课】一、组成、范围、位置1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范围:(读图)11个国家请学生从地图中找出主要国家和首都。
问1位于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答: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其中和我国陆上相邻有:缅甸——内比都,老挝(wō)——万象,越南——河内。
问2濒临南海的国家?答: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
3位置:读图描述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被重要纬线(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主体位于(热)带(展示热带图片)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之间“十字路口”的位置·马六甲海峡设置情景:1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中国2日本的钢材出口非洲3中国货物出口欧洲学生描画线路,最短航线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十字路口的“咽喉”。
位置: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之间),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二、地形河流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中南半岛地势高低。
根据图例学生归纳地势北高南低。
请学生:1描绘中南半岛的5条河流,并用箭头标记流向。
2找出它们分别注入哪个大洋。
结合手势、地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d3cc0a5f0e7cd1842536da.png)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世界山水的品质。
2、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重点
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难点
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教法
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
三、课堂小结
学生答:东南亚。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出具体的国家。
学生从图上找出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所连接的区域:亚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欧洲。
学生完成课本P28活动内容。
学生争论,最后分归为两派:可以,不能。
教师指导学生看亚洲气候分布图(P7,图6.9 ),判别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中南半岛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演示课本图7.25和7.26,分析比较两种气候的异同。)对于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能不能种椰子树这个问题,学生能自我认识清楚。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加深对东南亚地区所产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理解。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二、[思考]:
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d18b2b80eb6294dc886cb9.png)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预习:
完成新学案P16基础知识梳理(6分钟)
教师巡回督促检查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自学中的难点及重点掌握情况。
教师针对重难点结合教材中的活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重点讲解
下图是“马六甲海峡航线”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沟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第二节东南亚
课题
第二节东南亚
授课类型
新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东南亚的地形特点,联系东南亚人口和 城市的分布,分析影响城市和人口分布的条件和因素,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介绍东南亚是 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南亚,教材又介绍了东南亚发达的旅游业。
②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③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②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难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8f22e46137ee06eff918a7.png)
7.2 东南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东南亚的地理概貌,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知道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习掌握东南亚居民、宗教特点及对东南亚富饶的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锡矿等资源。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地图、收集东南亚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尊重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宗教与传统,形成全球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与挂图: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的国家分布图、马六甲海峡图、东南亚物产分布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当你漫步在椰林婆娑的东南亚海滨,扑面而来的是温暖的热带气息;当你徜徉在东南亚古城的街巷,吸引目光的是浓郁的宗教色彩。
让我们不会感到陌生,我们很容易与当地居民交流。
〔板书课题〕第一节东南亚〔新授知识〕一、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引导〕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东南亚的地形:中南半岛: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横分布。
马来群岛:岛屿众多,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新几内亚岛。
4、东南亚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5、东南亚的河流:受地势的影响,中南半岛的河流自北向南流,上游水能丰富,下游形成冲积平原。
〔引导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咽喉在什么地方?〔出示马六甲海峡示意图〕〔新授〕二、马六甲海峡〔归纳〕1、扼“十字路口”的咽喉。
2、新加坡海峡--咽喉的咽喉所在地。
〔课堂活动〕a、在马六甲海峡图上找出三个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b、阅读:花园城市-新加坡〔思维训练〕1、比较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与河流方面的差异。
2、在东南亚的国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有哪几个国家。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什么名字?湄公河流经哪些国家?在哪个国家注入海洋。
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114a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2.png)
五、教学组织过程:
【教学导入】
(情景导入)现在有一个出国旅游热词——“新马泰”。大家知道“新马泰”指的是那三个国家吗?(“花园城市”——新加坡;“世界油王”——马来西亚;“大象之帮”——泰国。)属于亚洲六大区域中的那个区域吗?
【教学过程】
1.(过渡)旅游吗,首先得知道这个地方在哪儿,然后再看看这里自然环境特点,去了应该带上哪些衣物,最后在做一点其他的后续工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必须要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热爱世界名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十字路口”位置及其重要性。
(2)热的特点。
三、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实施时间:
6.完成学案中5、6、7、8、9题。
7.学生回答……
8.给学生5分钟时间记忆教材P24图7.24。
9.完成当堂训练中的前8道选择题。
前五名写完的学生当堂批改按照考试分值加分,错题控制2道题以内,根据错题情况精讲部分选择题。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抛出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六、课后分类作业
地理学科无课后作业,完成学案中习题即可。
2.打开教材P24图7.24:
(1)找到“新马泰”所指的三个国家。
(2)东南亚共有几个国家?
3.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的1、2、3、4题。
(2)第三题PPT展示绘制的“十”字。
5.(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马泰”在东南亚的位置,以及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看看这里的自然环境如何?大概的了解出去旅游之后可能会看到那些景观?准备那些衣物?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3746c943323968001c92bf.png)
东南亚一、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确定东南亚的位置和X围,分析东南亚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利用东南亚地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认识主要的国家、河流,分析主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明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分析这种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2.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河流与城市分布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位置与气候形成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日常消费习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树立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3.通过阅读“方便面对东南亚红猩猩的影响”材料,增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观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认识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提高对东南亚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又有人文地理中农业及旅游业等知识的拓展。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时政要闻、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等教学资源,将地理学习设计成为一次拯救行动(地理考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技能,以及地理归纳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与马航失联相关的文字内容及图片,带学生回顾马航事件的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到东南亚的国家有一天可能会与自己产生联系,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激起学生学习、认知东南亚地区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下7.2 《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下7.2 《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7b9c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a.png)
初中地理七下7.2.1《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分析某地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运用,更加清晰的理解区域地理的特征。
2.用地图和相关图表分析东南亚气候特点,说出东南亚的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东南亚地形和城市分布图,找出东南亚主要河流和城市,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地理实践目标根据同学们的旅游体验或者查阅的资料,交流东南亚迷人的风光,分析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理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旅游业。
二、重点和难点1.东南亚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2.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3.东南亚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三、教材设计思路作为一个整体,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从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看,东南亚都有许多共性,也就是说东南亚具有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所以教材在“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中选择了东南亚。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重点选择了东南亚突出的地理特点进行介绍,包括以下4个标题:“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三、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问题引领: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种大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世界主要的稻米出口国集中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述和承转:超市里卖的最贵的大米往往是泰国香米,东南亚除了泰国还有越南、缅甸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出口国。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东南亚,了解东南亚。
【讲授新课】找一找:读简易世界地图,找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属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b268b8910ef12d2af9e772.png)
东南亚(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记住主要国家及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重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势及地势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和两部分。
2.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3.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是、。
4.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5. 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①将下列地理事物的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适当的位置.A.洋 B.洋 C.半岛D.岛E.群岛 F.(国家)G.海峡 H.(国家)②读图可知,东南亚地处洲和洲、洋和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教学反思】东南亚作为“各具特色的地区”的开篇,是学生学习世界地区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区,本节教学成功与否,对后面各地区的学习会有很大影响。
鉴于此,在认真专研教材,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精心完成了教学设计。
经过实践——修改——再实践——再修改的锤炼,最终完成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行之有效。
1.导入新课部分通过往事重提学生的亲身经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中利用学生已有体验的理念。
2.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包括课本插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的地图,还有教师板图。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读图,感知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避免了简单、机械地将结论强加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潜能,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三、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展示: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
海上通道。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5.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6.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
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8.课件展示:①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然后,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板书设计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国家:11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反思:略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居民。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提出问题: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
请同学回顾复述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诗略)。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
5.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如下表所示的几个东南亚大城市:
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如我国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宜宾、上海等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8.课件展示:图7.29“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和“吉隆坡唐人街”等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9.课件展示:图7.30“东南亚的旅游胜地”,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
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知识要点与检测,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见下表)
板书设计
三、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
1、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2、城市分布: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1、华人、华侨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