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收入与支出【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22章~第24章 【圣才出品】
第22章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一、概念题1.信任奖励(credibility bonus)答:信任奖励又称信誉红利,指在理性预期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所获得的报偿。
政府在降低通货膨胀的斗争中,由于公众相信政府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会得到执行从而降低通货膨胀预期,这样即使政策未执行也会使通货膨胀降低,从而避免经济的衰退,政府政策的可信性便获得了报偿。
通货膨胀是由经济的基本方面(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对变动)所决定的。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的增长支配了所有的其他基本因素。
但是,人们关于未来的预期也发挥了作用。
相信政策已经改变本身就会驱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并且因此而引起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
所以,在反通货膨胀的战斗中,一种可信任的政策会赢得社会对可信性的褒奖。
从美联储1979年10月改变其货币政策开始,在美国整个反通货膨胀时期,一直着重强调政策的可信性。
理性预期的一些支持者甚至相信只要政策可信,就有可能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不产生任何经济衰退。
这一论点是这样考虑的:预期增长总供给曲线是:π=πe+λ(Y-Y*)。
如果政策是可信的,当货币增长被调整到一个新的较低水平上时,人们会随之调整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短期总供给曲线因而立即下移。
相应地,如果政策是可信的、预期是理性的,当政策发生变化时,经济就可以迅速移动到新的长期均衡。
换言之,如果政策是可信的,π就可以因πe的下降而减少,经济则因较低的(Y-Y*)而遭受较低的痛苦。
2.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最早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用数量方程式作为分析工具。
数量方程式:MV=PT,式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社会总交易额。
如果用Y代表实际GDP,P代表GDP缩减指数,而PY 是名义GDP,那么数量方程式变成:MV=PY。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一、判断题1.IS曲线代表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而LM曲线代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答案】F【解析】IS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LM曲线是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2.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
()【答案】T【解析】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i下降,从而使投资需求增加,使得收入增加,于是LM曲线向右移动。
3.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增加收入和降低利率。
()【答案】F【解析】LM曲线是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右移,会增加收入,同时提高利率。
4.当物价下降时,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F【解析】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物价的下降将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LM 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5.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答案】T【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6.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提高,会使LM 曲线变得更陡峭。
()【答案】F【解析】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k h越小,LM 曲线越平缓。
7.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达到。
()【答案】F【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 M P ,这里M 是名义货币供给,M 增加时m 是增加的。
但是,当价格水平P 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m 减少。
8.在IS -LM 模型中,IS 方程中的利率与LM 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圣才出品】
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概念题1.预期性货币政策(anticipatory monetary policy)答:预期性货币政策指为了对估计到的未来将会发生的问题(例如通货膨胀的压力)作出反应而采用的货币政策。
比如,在一个预先防范的货币政策的例子中,央行不是对总需求与通货膨胀压力的现有情况作出反应,而是对经济如果增长过快,会发生通货膨胀的这种担心作出反应。
该政策的基本问题是:确定货币政策时,应当往前看。
2.投资税减免(investment tax credit)答:投资税减免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纳税人以用于某些方面的投资抵免一定税款的政策措施。
实行这种政策,表明国家是鼓励税收减免的,即国家为支持投资而在税收方面作出优惠的减免税的规定。
这种政策对鼓励和吸引投资有一定成效。
我国在改革开放中也使用了这种政策。
3.资产组合失衡(portfolio disequilibria)答:资产组合失衡指当人们在现行的利率而不是他们意愿的利率上选择持有更多某种资产(例如货币)时的情形。
资产组合指通过对不同资产进行组合,在追求最大收益或预期收益的同时,借助于非系统风险的消除以降低投资风险。
实际余额的增加将会导致资产组合的失衡,即在现行利率与收入水平上,人们持有的货币超过了他们的需要,这使资产组合持有人设法购买其他资产以降低其持有的货币量,因而改变了资产价格及其收益。
也就是说,货币供给的改变使利率发生了变动。
4.基点(basis points)答:基点在金融方面是指债券和票据利率改变量的度量单位。
利率一般以年化百分比为单位报价,1个基点是l个百分点年利率的l%。
5.流动性陷阱(1iquidity trap)答:流动性陷阱指即使利息率降到零也无法把储蓄动员出来加入到直接投资和消费中,即曲线是水平时的状况,又称“凯恩斯陷阱”。
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精编详解(收入与支出)【圣才出品】
第10章 收入与支出一、判断题 1.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而边际消费倾向减小,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 )【答案】F【解析】假设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Y C I C cY I =+=++,得1Y C I c =+-,这里c 为边际消费倾向,当c 减小时,国民收入减少。
2.政府支出的变化直接影响总需求,但税收和转移支付则是通过它们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间接影响总需求。
( )【答案】T【解析】从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 C I G C c Y TA TR I G =++=+-+++可以看出,政府支出G 直接作用于国民收入,而税收和转移支付首先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YD Y TA TR =-+,然后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对国民收入产生间接影响。
3.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增加都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
( )【答案】F【解析】一方面,增加储蓄意味着相对来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减少,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储蓄增加又会使得投资增加,进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
所以很难说储蓄增加一定会使国民收入增加或是减少。
4.边际进口倾向越低,自发性投资变化对均衡产出的影响就越小。
( )【答案】F【解析】四部门模型中的投资乘数表达式为()111I c t αγ=--+。
γ的大小与投资乘数的大小呈反比,因此,边际进口倾向γ减小会使投资乘数增大。
5.考虑一个封闭经济,边际消费倾向为0.8,所得税税率为50%,假设投资I 为外生变量。
如果政府支出G 增加100,那么产出Y 的变化为50。
( )【答案】F【解析】封闭经济中政府购买乘数()15113G c t α==--,1005/3500/3G Y G α∆=⨯∆=⨯=。
6.在开放型经济中对外贸易乘数值大于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值。
( )【答案】F【解析】在四部门经济中,由于引入外贸因素,在由外贸进出口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扩大的需求中,有一部分需求会因为购买进口商品而漏出,因此,开放经济中的外贸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值。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8章通货膨胀一、概念题1.可调节利率抵押贷款(adjustable rate mortgage,ARM)答:可调节利率抵押贷款是指按照当前市场利率而自动调整利率的贷款。
可调整抵押贷款是最初在加州兴起的一种房屋贷款,后来获准在全美国使用。
该贷款利率因联邦利率的变动而跟着自动改变。
利率每六个月变动一次,但在房屋贷款的生命期中利率变化的幅度不能超过10.5%。
另外,银行必须提供客户在可调整式利率贷款和固定利率贷款之间的选择权。
2.菜单成本(menu cost)答: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
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
菜单成本包括印刷新清单和目录的成本、把这些新价格表和目录送给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决定新价格的成本,甚至还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变动怨言的成本。
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3.指数化(indexation)答:指数化是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或价格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或价格也随之上升。
比如,政府规定,工人工资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
它分为全部指数化和部分指数化两种。
全部指数化是指工资按物价上升的比例增长,部分指数化是指工资上涨的比例仅为物价上升的部分。
收入指数化政策是一种事后措施,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在收入分配上的影响,但对消除通货膨胀本身作用并不大。
严格来说,指数化并不能构成一种反通货膨胀的方法。
4.完全/不能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perfectly/imperfectly anticipated inflation)答: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并且针对这种预期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所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
一般认为,如果通货膨胀的预期现象普遍存在,那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除了,通货膨胀也会因为经济主体预期而采取的行动得以持续,甚至加剧。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政 策【圣才出品】
10.与政策相关的“动态不一致性”是指当政者宣布政策的目的在于欺骗公众,以达到 自己的党派利益。( )
4.( )不是反对使用积极的稳定化政策的理由。 A.存在较长的内部和外部时滞 B.经济预测者准确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有限 C.劳动力参与率会对国民产出的变化作出反应 D.认为不明智的政策选择是引起大萧条之原因的历史观点 【答案】C 【解析】积极的稳定化政策能使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国民产出增加,因此不成为反对稳 定化政策的理由。
经济发生变动到认识到这种变化并采取政策措施,再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
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
2.设计出成功的经济稳定化政策存在难度,因为政策制定者( )。 A.从不假定经济波动是暂时的 B.没有足够的对付经济波动的政策工具 C.不知道消费者和企业的预期 D.不能调整自动稳定器 【答案】C 【解析】由于存在政策时滞,成功的稳定化政策要求有准确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 即对经济主体消费者和企业预期的完全掌握。
7.自动稳定器是没有任何时滞的财政政策。( ) 【答案】T 【解析】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自动起作用的一种机制,政府不必干预,就可以减轻对产 出数量变化产生经济冲击的机制。因而自动稳定器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们没有时滞。
2 / 1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利用政策来调节经济存在时滞,这些时滞包括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短期时滞和长 期时滞。( )
1 / 19
圣才电子书
wLeabharlann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内容简介本章为导论性章节,简单介绍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描述宏观经济的模型——特长期、长期和短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概括为三类模型予以介绍。
对于本章内容,学员作简单了解即可,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未在本章出过相关考题。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GDP和GNP[中山大学1999研;北京大学2011研]答:(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既定时期中,一国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它包括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等。
其中每种产出都以其市场价格计价,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加在一起就得出GDP。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等于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作为本国生产要素的净报酬。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GDP=GNP-NFP。
2名义GDP[中山大学2002研]答:名义GDP指在既定时期中,以该时期的价格计价的,或者有时表示为以现值美元计价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即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章节题库】增长与积累【圣才出品】
6.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稳定状态意味着:∆Y/Y=∆N/N=∆K/K。(Y:产量;N: 劳动;K:资本。)( )
【答案】T 【解析】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状态下: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不变,因此总资本、总 产出与劳动的增长率相等,即稳态意味着∆Y/Y=∆N/N=∆K/K=n。
7.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 国家的人均收入,并且前者的增长率也高于后者。( )
【答案】F 【解析】如图 3-1 所示,当 s 越大的时候,曲线 sf(k)更高,与 y=k 的交点更靠近右 方,说明达到稳定时候的 k*更大,此时,人均产出 y=f(k)也大。达到稳定状态之前,储 蓄率大的增长率也就越大,但是当稳定状态达到之后,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率 g,即储蓄 率的增长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
4.在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稳态意味着 sf(k)=(d+n+g)k。 ()
【答案】T 【解析】稳态意味着持平投资等于储蓄,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sf(k)=(d+n
1 / 31
圣才电子书
+g)k。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资本存量黄金律指人均资本或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不增不减的稳态资本存量。( ) 【答案】F 【解析】资本存量黄金律指人均消费最大的资本存量。
2 / 3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3-1 不同储蓄率下的人均收入和稳态增长率 二、单项选择题 1.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的贡献为 0.25,劳动的贡献为 0.75,那么劳 动的边际产品等于( )。 A.Y/N B.3Y/(4N) C.3N/4 D.3N/(4Y)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生产函数为:Y=N0.75K0.25。劳动的边际产品为:MPN=0.75N-0.25K0.25 =3(K/N)0.25/4=3Y/(4N)。 2.下列( )表述是正确的。 A.各国人均 GDP 水平不同,但它们都以相同比率增长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增长与政策【圣才出品】
第4章增长与政策一、概念题1.绝对趋同(absolute convergence)答:绝对趋同是指不论各国的其他特征如何,穷国的人均收入增长倾向于比富国更快。
从理论上说,经济趋同可分为“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两种,但实证研究证明绝对趋同并不存在,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世界中,条件趋同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2.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答:规模报酬递增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设生产函数为,则当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同时增大倍时,产量为,表示产量增加的幅度要大于要素投入的增长幅度。
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总产量曲线凸向右下方,表示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幅度,如图4-1所示。
图4-1规模报酬递增图4-1中,横轴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纵轴表示产量,曲线为总产量曲线。
当各种要素投入量由增加到时,引起产量由增加到,要素投入量增加了一倍,而产量的增加大于一倍。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而较小规模的企业可能无法利用这样的技术和生产要素。
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加合理和专业化。
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可以节省成本。
3.稳定均衡(stable equilibrium)答:稳定均衡指如果经济体系的均衡状态遭到暂时破坏时,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最终还会恢复到原来所处的均衡状态的一种均衡。
其特点是一个经济体系的均衡状态,在制约它的各种外部条件发生变动时,会使该经济体系产生脱离均衡状态的运动,但是,经济体系内部又同时会自动地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体系中的各种变量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
例如,当某一商品的供给曲线在均衡点的斜率大于需求曲线的斜率时,脱离均衡状态的波动幅度会自动逐渐缩小以至消失,并最终停留在原均衡点上,这就是阐述动态均衡的蛛网理论所描述的收敛型蛛网情况。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消费与储蓄【圣才出品】
第14章消费与储蓄一、判断题1.持久收入较高的家庭有同比例较高的消费,因此高收入家庭平均消费倾向较高。
()【答案】F【解析】持久收入较高的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APC=C/Y=cY P/Y,其中:C代表消费,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 P代表持久收入。
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更低,持久收入较高的家庭有同比例较高的消费。
2.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答案】F【解析】平均消费倾向的表达公式为:APC=C/Y。
即使边际消费倾向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也会随着Y的增加而递减。
3.根据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理论,临时性的减税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不大。
()【答案】T【解析】根据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理论,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持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4.消费的持久性收入理论认为,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消费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
对于收入的暂时性变动,人们会用储蓄加以平滑。
()【答案】T【解析】持久收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5.可以用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解释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高,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低的现象。
()【答案】F【解析】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通过对消费者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消费-储蓄行为的分析,说明了为什么长期边际消费倾向高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6.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
()【答案】F【解析】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因此,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7.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当人们预期中国经济将高速增长时,他们并不认为中国的消费也会相应增加。
()【答案】T【解析】持久性消费假说认为人们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收入中人们预期持续到未来的那部分,而预期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收入增加不属于永久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中国消费不会相应增加。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货币、利息与收入【圣才出品】
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一、概念题1.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schedule)答:总需求曲线指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曲线斜率不变时,曲线越陡,则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曲线越平缓;相反,曲线斜率不变时,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曲线也越平缓。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2.商品市场均衡曲线(goods market equilibrium schedule)答:商品市场均衡曲线也称曲线,代表可使商品市场出清的利率和收入的各个组合。
利率下降,提高总需求,曲线表明了利率与收入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产品市场上存在过剩的需求;位于曲线右方的,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产品市场上存在过剩的供给;只有位于曲线上,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版课后答案完整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知择学习⽹的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录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国民收⼊核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增长与积累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增长与政策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通货膨胀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政策预览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收⼊与⽀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国际联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消费与储蓄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投资⽀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货币需求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政策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国家债务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衰退与萧条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第2章国民收⼊核算2.2 课后习题详解⼀、概念题1.经过调整的GNP( ( adjusted GNP)答:经过调整的GNP指以具有不变购买⼒的货币单衡量的国民⽣产总值。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收入与支出)【圣才出品】
第10章收入与支出10.1 复习笔记一、总需求与均衡产出1.总需求概述(1)总需求的含义与构成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将商品需求区分为消费()、投资()、政府采购()、与净出口()等需求,则总需求()由下面的公式决定:(2)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的区别①总需求指计划(意愿)支出量;国民收入中的总支出是指实际发生量;②一般而言在消费、政府采购、以及净出口方面两者不存在差异;③关键在于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之间的差别,在实际发生的投资中往往会出现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2.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水平的含义均衡产出水平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一致时的产出水平。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当下式成立时,经济处于均衡产出水平状态:(2)非计划库存投资与产量调节机制当总需求即人们想要购买的量与产出不相等时,则存在非计划库存投资或负投资。
可将其概括为:,其中为非计划的库存投资。
①如果产出大于总需求,就有非计划库存投资,此时存在超额库存积累,企业会减少生产,直到产出与总需求再度均衡为止。
②如果产出低于总需求,,企业将增加生产直至均衡恢复为止。
③在均衡状态下,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企业没有增加或减少产出的激励。
以上论述的以存货调整为基础的产量调节机制如图10-1所示。
图10-1 产出调节机制3.基本结论(1)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2)在均衡时,非计划库存投资等于零,而且消费者、政府以及外国居民都买到了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
(3)以非计划库存变化为基础的产量调整将使经济达到均衡水平。
二、消费函数与总需求1.消费函数(1)假定条件①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对外贸易的影响,即与;②消费需求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2)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诸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的函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消费与储蓄【圣才出品】
第14章消费与储蓄一、概念题1.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李嘉图等价)[Barro ricardo equivalence proposition (ricardian equivalence)]答:李嘉图等价命题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
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
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
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
因此,这种政策不会鼓励消费者更多支出。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
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
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2.政府储蓄(government saving)答:政府储蓄亦称“公共储蓄”,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
若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就称财政盈余为正储蓄,如果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就称财政赤字为负储蓄,但一般说政府储蓄时指的是正储蓄。
政府储蓄可以通过增收、节支的手段来实现,但从目前大多数国家情况看,节支与增收均较困难,财政多呈现赤字,政府没有储蓄,反而需发行国债借老百姓的钱弥补财政赤字。
3.缺乏远见(myopia)答:缺乏远见指家庭关于未来收入流的短视眼光,不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真正收入。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第3章 【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产品的价值,即使对于少数不参与交易仍然被计入 GDP 的产品,采用同类或者类似产品的 市场价值来近似代替该产品价值,也是最为合理的方法,因此能够在总量上包含不同种类的 产品。
2.计算 GDP 时使用市场价格作为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因为( )。 A.市场价格不会变化太大,所以适合年度比较 B.如果市场价格和人们对商品的主观估价背离,政府就会设置最低和最高价格 C.市场价格反映了商品和劳务的价值 D.上述都错误,政府不使用市场价格来计算 GDP 【答案】C 【解析】使用市场价格计算各种产品的价值,能够有效反映各个市场参与者对产品价值 的评价。
6.GDP 没有考虑闲暇和环境等因素。( ) 【答案】T 【解析】GDP 只是对一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衡量,但 GDP 并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不能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质 量的变化。
7.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总是等于储蓄。( ) 【答案】T 【解析】以两部门生产为例:从支出的角度看,Y=C+I;从收入的角度看,Y=C+S。 由此可得,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I=S。
1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判断题 1.GDP 能够通过一个经济体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或者收入来计算。( ) 【答案】T 【解析】GDP 能够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得出,且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等的。
2.新的房屋建设属于 GDP 中的消费。( ) 【答案】F 【解析】GDP 中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指 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第1篇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第1章导论一、概念题1.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答: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扩大政府支出)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2.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aggregate supply-aggregate demand model )答: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1-1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 ),1AD 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1AS 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2AS 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3章~第15章 【圣才出品】
17.为了巩固一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该国往往采用固定汇率。( ) 【答案】F 【解析】一国如果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则必须时刻保持与目标国的汇率保持不变,也就 失去了该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国民收入等于 1000,在所有本国和外国产品和劳务上的国内支出等于 900, 净出口 NX 将等于( )。 A.100 B.-100 C.1900
【答案】F 【解析】美元的实际汇率上升时,美元升值,以美元计价的美国商品的价格上升,美国 商品的吸引力下降。
8.由购买力平价理论可知,按国外产品每单位美国产品衡量的名义汇率等于国内价格 水平除以国外价格水平。( )
【答案】F
2 / 6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根据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若美国政府降低了政府预算赤字,那么美国的国内 投资和资本净流出都将减少。( )
【答案】F 【解析】美国政府降低了预算赤字,那么其税收增加,或政府购买减少,即实行紧缩性 的财政政策,IS 曲线向左移动,利率降低,则国内投资增加,资本净流出也增加。
7.其他条件不变,当美元的实际汇率上升时,美国商品对美国居民变得更有吸引力, 但对国外居民的吸引力下降。( )
【答案】F 【解析】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主要是指政府支出通过汇率上升和本币升 值降低净出口,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效应。
15.一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该国的经济出现衰退。( )
4 / 68
圣才电子书
【答案】F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实际经常项目差额等于实际国民储蓄减去国内净投资余额,因此,经常项目赤
13.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通过利率 来实现的。( )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投资支出【圣才出品】
第15章投资支出一、判断题1.增加企业的设备、存货和居民住宅都属于投资。
()【答案】T【解析】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用来增加物质资本存货的支出流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以及存货投资。
2.投资是总需求中波动最大的部分,其中,存货投资的波动相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要小一些。
()【答案】F【解析】投资的波动解释了GDP经济周期运动的大部分原因,在构成投资的三部分中,存货投资的比重最小,住宅投资次之,企业固定资产最大,但是存货投资的波动性最大。
3.合意资本存量是厂商愿意在长期中拥有的资本量,但它因人而定,目前没有评价标准。
()【答案】F【解析】合意的资本存量取决于资本的边际产出与资本的租金成本。
4.资本的租用价格一般不同于资本的(使用者)成本。
()【答案】T【解析】资本的使用者成本为:iP K-ΔP K+δP K=P K(i-ΔP K/P K+δ);资本的租用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R/P=MPK。
5.资本的租用价格是租金,对货币资本而言,它相当于利率。
()【答案】T【解析】对于货币资本而言,由于不存在折旧等因素,因此其租金相当于利率。
6.资本成本包括生产上的原材料费用、资本磨损费用和资本价格的波动。
()【答案】F【解析】资本成本取决于资本的价格、利率、资本价格变动以及折旧率。
7.根据托宾的投资q理论,当企业的利润上升时,q下降,这时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答案】F【解析】托宾q理论认为,净投资取决于q大于1还是小于1。
当q>1时,股票市场对已安装资本的估价就大于重置成本,此时可以通过购买更多的资本来提高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
8.根据托宾的投资q理论,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企业股票价格的高低,股票价格上涨则投资。
()【答案】F【解析】托宾q值是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比例依据,q=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格/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
如果q大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现有资本的估价就大于其重置成本。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章节题库】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圣才出品】
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判断题1.如果税率降低,中央银行希望收入保持不变,因此就减少货币供给。
此时消费和投资同时下降。
()【答案】F【解析】税率降低将导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支出增加,从而使得IS曲线向右平移,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
这时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使收入保持不变,则意味着LM曲线左移,利率将进一步上升,这将使得投资需求减少。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有挤出效应。
()【答案】F【解析】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由挤出效应的定义可知,货币政策不存在挤出效应。
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差。
()【答案】T【解析】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差。
如图12-1所示。
图12-1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4.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
()【答案】F【解析】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h越小,意味着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变动,从而对投资的挤出越多,挤出效应越大,即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
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d越大,意味着等量利率变动带来更多的投资变动,挤出效应越大,即挤出效应与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
5.如果想考察短期内的价格变动效应,那么可以利用IS-IM模型。
()【答案】F【解析】在IS-LM模型中,价格水平P被假定为固定不变的常数。
如果要考虑不同的价格水平,需要用AD-AS模型。
6.存在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现象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最小。
()【答案】T【解析】存在流动性陷阱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即h很大;或是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极不敏感,即k很小。
这个时候LM曲线水平,财政政策变动几乎不会引起利率变化,从而挤出效应极小,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7.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很小,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那么,财政政策效果要比货币政策效果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收入与支出
一、概念题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减少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答: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的函数。
宏观经济中,消费支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国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收入分配、个人偏好和社会习俗等等。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并不
重要,因而消费函数的表达式为,,,其中即是边际消费倾向
(),为自主消费。
依据收入—消费关系分析时间的长短,消费函数又分为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
3.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MPC)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美元时消费的增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表示增加的消费,代表增加的收入。
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
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即)。
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
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意义:①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
由于收入增加时消费增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②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
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③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
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
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
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
4.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
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
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
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5.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
答: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减去记账补贴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
可支配收入一般指个人可支配收入,后者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予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6.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e,MPS)
答:边际储蓄倾向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储蓄的增量。
即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单位
所引起的储蓄的变化,它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收入的变化量,表示储蓄的变化量。
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为1(即)。
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说成是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说成是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
7.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答:平衡预算乘数指在税收和政府购买等量增加的时候所引起的产出增加的倍数,是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时: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点: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8.均衡产出水平(equilibrium level of output)
答:均衡产出水平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一致时的产出水平。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收入称为均衡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均衡产出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分别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公式中的和分别代表居民和企业意愿(即想要有的)的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
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9.乘数(multiplier)
答:乘数指国民收入(或GDP)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
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的倍数放大作用,称为“乘数效应”。
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乘数关系。
例如,一定的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数倍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称为“货币乘数”。
再如,投资增加,会带来GDP数倍的增加,这个乘数称为“投资乘数”。
乘数效应具有两方面的作用:①一个经济变量的增加会引起另一个经济变量成倍增加;
②前者的减少会引起后者成倍减少。
10.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
答:政府预算赤字是政府支出的货币数量大于它以税收形式所获得收入的差额,即政府进行财政预算时,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与预算赤字相反,根据李嘉图等价
原理,政府为了调节宏观经济而采取的财政赤字政策是无效果的,因为人们会将其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
11.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答:预算约束是指在给定商品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消费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用表示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束,表示商品的价格,表示消费者的收入,预算约束可表示为实际消费支出小于货币收入,即:
设为复合商品,即除以外的所有其他商品,令其价格,则。
其表示消费者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的货币数量。
这时预算约束变为:
如果假设商品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局部非饱和的性质,他会将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这时预算约束可以表示为:
1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
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