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北师大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上《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上《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表示;(2)知道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M/S;(3)能够用速度的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2、过程和方法:(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2)知道速度图象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比较物体运的快慢;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引入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实验器材教师:投影幻灯片。
学生:小车A和B、长木板、刻度尺、钟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练习题(1)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_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物体运动的描述,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百m 赛跑时谁是冠军,看谁先撞线.蜗牛在地上爬行,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它们运动的情况有什么区别?”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同.师: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假如手中没有钟表,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只须观察他们哪个在前,运动在前面的快.师:对,同学们可以根据生活的经验作出判断,但是,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书第41页的实验探究,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学生完成实验1并讨论)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都回答的很好,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即(1)如果A和B运动的路程相同,就看它们运动的时间,时间少的运动快。
(2)如果A 和B 运动的时间相同,就看它们运动的路程,路程多的运动快。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电子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2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制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2.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探究——如何让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先来回答个问题:百米赛跑中怎样比较谁跑得快?你是怎么判断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那么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探究活动,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一)探究活动a.设计方案: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
1.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讨论的参考题目有: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2.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讨论的参考题目有:①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②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③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b.实验操作:c.交流讨论: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d.方案:1.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
2.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 t1、s/ 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1和s2,分别计算出s1/ t、s2/ 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的物理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物理中的比较运动,这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之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通过实验、讲解和讨论等形式,深入理解比较运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今后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比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2. 理解速度、位移、时间等物理概念,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3. 发挥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设计1. 教具准备1.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比较运动的快慢》的讲义,幻灯片和黑板。
2.带有刻度的尺子、秒表和实验用具(如直线滑板、竖直杆、墙壁等)。
2. 教学过程Step1:导入课堂1.首先,教师可在黑板上逐步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本节课的重要性。
2.然后,教师可邀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对比较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学生的启示进行教学设计。
Step2:小组实验及共同探讨1.小组实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选出两名同学,在直线滑板比赛中进行竞争。
一名同学只能用一条直线滑板在竖直杆前来回移动,另一名同学用手持秒表计时,并记录每次滑行的时间。
每组同学各滑行 5 次,通过实验及数值计算,理解比较运动的快慢和表达方式。
2.共同探讨:小组同学分享结果,并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说明各自的求解过程和推断结论的理由。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互相解答问题,发挥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深入理解比较运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Step3:教学总结1.教师对课上内容进行总结反思,确保学生都已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考重点。
2.学生根据课上内容完成一篇小结性文章,记录下学习到的知识、理解和收获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验为主,以互动和探讨为辅助,更加符合学生生动、活泼、互动的特点。
通过实验及共同探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物理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2课标要求:1.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2.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设计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速度”,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参与-活动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但用比值来定义速度是第一次,通过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引导学生了解现在的定义与初中的定义有什么不同,用位移定义速度有什么好处等,却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
教具:微机、投影仪教学流程图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讨论】【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理八年级上北师大版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2课标要求:1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设计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速度”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参与-活动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但用比值来定义速度是第一次,通过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引导学生了解现在的定义与初中的定义有什么不同,用位移定义速度有什么好处等,却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
教具:微机、投影仪教学流程图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弓I 入新课 (3min )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 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讨论】【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3)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并能进行单位换算(4)能够根据图像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2)指导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1)学会并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斜面(长木板)、刻度尺、钟表等【教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
比如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我们怎样看出他们谁快谁慢?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百米短跑同万米冠军的长跑比一比,要知道谁快谁慢,应该怎么办?实验探究问题1:如何定性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让小车A和小球B分别在木板上运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思考讨论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是什么?交流讨论:你可以和其它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问题2:如何定量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1)在轨道上标出___________m,让A、B先后分别运动,记录所用的时间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2)让A、B分别都运动____________s,量出A、B通过的路程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数据记录表一物体路程(cm)时间(s)物体A 60 物体B 60数据记录表二物体路程(cm)时间(s)物体A 0.5 物体B0.5数据记录表三物体路程(cm)时间(s)物体A 100 2 物体B2005(3)小组内或小组之间交流实验情况,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制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速度图像。
教学准备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各位完成课本63页的“学生实验”,并阅读下面的“小资料”。
现在,你会测量一段时间了吗?二、新课学习1.探究活动(1)问题与猜想:对于运动中的不同物体,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它们运动的快慢?1/ 4观察有图的红、绿两辆车,你分别使用怎样的方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的?(2)制定计划:先让小车A、B分别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运动,观察、记录它们的运动情况,定性比较运动的快慢;然后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标记一段距离,记下长度,测量小车A、B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定量比较运动的快慢。
(3)收集证据:a.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实验:使小车A、B同时在长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运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记录:A、B的运动情况,比较A、B运动快慢的依据。
交流讨论: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
b.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实验: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标记一段距离(距离尽可能长一些,便于观察和记录),比较A、B运动的快慢。
用钟表计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A、B运动的快慢。
记录:在相同的距离内和相同的时间内,A、B运动快慢的比较。
交流讨论:交流实验情况,讨论比较的依据和条件。
2.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小案例: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3.速度(1)在物理学中,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北师大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2 •难点:速度图像. 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探究活动,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提出问题:1.百米赛跑中怎样比较谁跑得快?2.在为到达终点前怎样比较谁跑得快?-——、设计方案: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a.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 •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实验操作:四、交流讨论:学生讨论得出: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万案:a.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b.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 i、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 t i、s/ 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 i 和S2,分别计算出S i/ t、S2/ t 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速度:教师讲解速度概念并规范解题步骤教师讲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么?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教学点评: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质的简单运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学习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物理的严谨和辩证思想。
2.通过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过程、速度的概念.教学难点速度定义的导出、速度图像。
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如果请两名同学进行跑步比赛,其它同学们观察:如何判断谁跑得快?怎么比较?学生观察、讨论形成两个方案。
方案一:相同路程,看谁先到终点;方案二:相同时间,看谁跑得更远。
设计探究方案: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明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A 学生B 学生C路程/m时间/s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
交流讨论二、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2.定义式:v=S/t3.单位:m/s(国际单位) km/h(常用单位)4.物理意义5.课堂训练:例1:甲行走速度为1 m/s,乙散步速度为1 km/h,甲、乙两人的速度谁大谁小?例2:“神舟八号”返回地面时,仪器监测到:主伞打开后,返回舱平稳匀速地下降,其中在距地面6000m到2000m过程中,共用时500s,返回舱的速度是多少?例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你能在表中完成汽车的路程——时间数据吗?并在坐标图上先描点再连线画出路程——时间图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3)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并能进行单位换算(4)能够根据图像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2)指导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1)学会并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斜面(长木板)、刻度尺、钟表等【教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
比如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我们怎样看出他们谁快谁慢?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百米短跑同万米冠军的长跑比一比,要知道谁快谁慢,应该怎么办?实验探究问题1:如何定性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让小车A和小球B分别在木板上运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思考讨论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是什么?交流讨论:你可以和其它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问题2:如何定量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1)在轨道上标出___________m,让A、B先后分别运动,记录所用的时间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2)让A、B分别都运动____________s,量出A、B通过的路程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数据记录表一物体路程(cm)时间(s)物体A 60 物体B 60数据记录表二物体路程(cm)时间(s)物体A 0.5 物体B0.5数据记录表三物体路程(cm)时间(s)物体A 100 2 物体B2005(3)小组内或小组之间交流实验情况,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教案
研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课目的1.知道什么是速度;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及图象含义。
3.经过实验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初步剖析问题的能力。
重申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修养。
4.经过教课活动,使学生拥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实验研究物理道理。
教课重难点要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观点。
难点:速度图象。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能够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情形举例:1)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为何判断乌龟成功?2)百米短跑中以什么标正确立冠军?3)以下图,小汽车和自行车,谁运动得快?又是以什么为依照?学生总结:1.在运动过程中,跑在前方的跑得快;2.在抵达终点时,先抵达的跑得快。
引入:在这两种比较方法中,什么物理量是同样的,什么物理量大小不一样?推动新课1.猜想(1)在同样时间内比较运动行程,运动行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2)在同样的行程内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定性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教师指引学生怎样用桌上的器械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定性比较。
讲话:利用两个坡度不一样的斜面,把两辆小车放在斜面上,由猜想(1)可设计,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在途中比较谁运动的行程长;由猜想(2)可设计,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看谁先到终点。
学生设计表格(以下表)小车运动行程长短运动时间长短快车慢车学生实验:2)教师巡回指导;合时评论。
3.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指引学生怎样用桌上的器械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定量比较。
讲话:由猜想(1)可设计,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在 1s的时间内分别测出运动的行程;由猜想(2)可设计,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测出抵达终点的路程,再分别测出抵达终点的时间。
学生设计表格:小车运动行程与运动时间运动行程(cm)运动时间(s)的比值(cm/s)快车慢车学生疏组实验并记录数据。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了解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速度由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决定,即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路程,t为时间。
在同样的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在同样的路程内,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长度相等的两根竹签;•针线轮;•木块。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观察相同状态下长短不同的竹签通过针线轮滑落的时间;•观察质量相同状态下不同形状、长宽不同的木块从斜面上滑落的时间。
实验步骤实验一1.准备两根长度相等的竹签和一个针线轮,将两根竹签分别挂在针线轮下端的两个孔里;2.将第一根竹签的另一端固定在桌子上,使针线轮可以自由滑动;3.用手将另一根竹签轻轻拉起,使针线轮开始滑落,计时器开始计时,直至针线轮滑落结束;4.记录下用时。
实验二1.准备一个木块,用木板搭建斜面,将木块放在斜面上;2.用手将木块轻轻拉起,使木块从斜面上滑落,计时器开始计时,直至木块滑落结束;3.记录下用时。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竹签长度(cm)用时(s)1 10 2.242 15 2.903 20 3.40平均用时:2.85s实验次数木块形状长(cm)宽(cm)用时(s)1 圆形 5 5 2.652 长方形 5 2 2.953 正方形4 4 3.12平均用时:2.91s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竹签长度从短到长,所用时间不断增加,说明竹签长度与它通过针线轮运动快慢相关。
木块的形状和长宽比例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说明形状与长宽比例与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关。
七、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路程、时间、形状等因素相关。
在观察物体运动快慢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制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2.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如何让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教学准备: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先来回答个问题:百米赛跑中怎样比较谁跑得快?你是怎么判断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那么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探究活动,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一)探究活动a.设计方案: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
1.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讨论的参考题目有: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2.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讨论的参考题目有:①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②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③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b.实验操作:c.交流讨论: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d.方案:1.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
2.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 t1、s/ 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1和s2,分别计算出s1/ t、s2/ 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
2.难点:速度图像.
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点评:
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