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0750文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0750文档

2020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0750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0750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示范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示范教学方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 初步认识计算器,能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的混合计算。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利用计算器解决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对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使用。

使用计算器应该注意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揭示课题。

课前三分钟的主持人主持(学生上台展示)猜谜语: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想到谜底是什么了吗?生:计算器。

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

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跟这个谜底有关的知识,那就是……生:计算器。

师:对!计算器。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而在黑板上板书:“计算器”)师:看,(师点击课件,显示出一张图文并茂的“计算器”图片)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生:计算器。

2.介绍计算工具。

注:这两个图片是视频缩略图,介绍计算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用于预习或复习或课堂播放使用。

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情景演示】计算工具的认识”。

3.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计算器。

师:对了,那你能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器的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生1:在商店里,那些售货员使用的就是这种计算器。

生2:在家里,我妈妈每月计算当月的收入、支出都是用的计算器。

生3:我见过我爸爸用手机也可以当作计算器。

生4:在电脑里的打开“程序”/“附件”就有计算器。

生5:在我妈妈的单位里见过。

因为我妈妈是干会计的,今天我带的计算器就是她借给我的……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看来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计算器的时候还真不少!师:现在,计算器的使用已经是十分普遍,计算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计算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师:那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如果让同学们当小老师怎样介绍计算器?(抛出问题,小组交流合作)预设:生1: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操作简单,体积小等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 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参与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中注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内容。计算器 (即电子计算器) 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它体积小,运算快, 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 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 ,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合理的运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神奇的计算工具》的课文内容。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2.计算接龙(用计算器完成)。 ⑴237+155=( ) +3195= ( )-2944= ( )×27= ⑵9120÷95= ( )×38=( ) ÷19=( ) ×36=
3.想一想,试一试。 用2、0、3、5、8这五张数字卡片组成最大的五位数和最小的五位
数,然后用计算器算一算他们的差与和各是多少?
4.括号里可以填几? 算 式 积的范围 75×( ) 3000 ~ 4000 48×((2)A (3)C 2. (1)392,3587,643,17361 (2)96,3648,192,6912 3. 最大85320 最小20358 差64962 4. 40到53;184到20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神奇的计算工具》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神奇的计算工具》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神奇的计算工具》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使用程序框图完成简单的计算。

2.能够自主使用计算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

3.能够较为熟练地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完成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2.能够培养学生通过程序框图理解程序流程的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积极性。

2.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2.程序框图的理解和使用。

教学难点1.程序框图的理解和运用。

2.实际问题与抽象数学公式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节:计算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1.认识计算工具,并使用计算工具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进行简单的测量并统计结果。

教学步骤1.老师给学生展示计算工具。

2.老师分发计算工具,并讲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3.学生自主完成测量并使用计算工具统计结果。

第二节:程序框图的理解与设计教学内容1.讲解程序框图的定义和作用。

2.教学程序框图的绘制方法,并演示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

3.让学生自己设计程序框图,并在小组内演示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

教学步骤1.老师宣布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进行简单的引入。

2.讲解程序框图的定义和作用,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使用程序框图的必要性。

3.演示程序框图的绘制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讲解程序的运行过程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4.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一个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程序框图,并演示程序的运行过程。

5.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面前演示程序框图的运行。

第三节:实际问题与抽象数学公式的联系教学内容1.以实际例子为背景,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公式。

2.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步骤1.老师介绍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假如我们要制作一件T恤衫,我们需要多少布料?2.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公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导学案教学案设计第三单元乘法 3.神奇的计算工具导学案设计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1.简化已有体会的教学,突出重点、难点。

计算器的利用尽管是课程改革以后新增加的内容,但处于现代社会的学生对计算器的利用并非陌生,大部份学生在学习计算器的利用方式之前,已经把握了计算器的简单操作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体会的基础之上,尝试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如此的设计既充分确信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梳理他们对计算器的熟悉,又简化了大体知识的教学。

2.重视引导学生理性试探,体会计算器的应用价值。

在设计本节课时,始终将“用计算器”的思想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两组计算,使学生熟悉到何时利用计算器要依照具体情形来分析,帮忙学生摆脱一味依托计算器的思想。

在探讨规律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计算器的帮忙下,发觉一些简单规律,再进行运用。

这些设计使学生充分熟悉到了计算器的神奇。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PPT课件、计算器、投影仪学生预备:计算器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揭露课题。

(5分钟)1.出示计算题:1358642×989。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交流在计算进程中碰到的困难。

2.引导设疑: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3.简介计算工具的进展史。

师:今天咱们不研究古老的算筹计算,也不研究运算机的操作,咱们来学习如何利用计算器。

(板书课题)1.尝试计算,感觉到计算起来超级困难。

2.同桌之间讨论,引出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会专门快算出结果。

3.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经常使用的计算工具有哪些?你以为用哪个计算更快,更方便?二、探讨新知。

(15分钟)1.熟悉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各部份功能。

(1)说一说对计算器上经常使用功能键的熟悉。

(2)课件演示或实物投影指认功能键。

2.利用计算器。

引导学生举例说一说你所明白的计算器的利用方式。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体验魔术)师: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同学们想看吗?想!这个魔术是中国魔术中最难得叫做“读心术”,读谁的心呢?那个同学愿意上来让老师读一下他的心呢?(请一名同学上台)师:现在请你在心里想好三个数字。

你可以不用告诉老师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字,一会用你想的三个数字找屏幕上的方法计算后老师就能猜出他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大家信不信?生:不信师:咱们试试看,你想好三个数字了吗?好的,老师要开始读他的心了,我要看着他的眼睛。

咦,这个孩子的眼睛真大,好!读出来了。

老师这就将猜出的答案写在纸上并且倒扣在黑板上再也不去动它了。

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心里想的那三个数字是多少了?生:1 2 3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会算差吗?对,差是它仍然是由三个数字组成。

接下来,按刚才的方法用最大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好结果是。

还是由三个数字组成还可以重复刚才的做法再写一个减法竖式。

谁知道第三个减法数字该怎样写,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计算式应注意什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算,看最后的结果是多少?(生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算出最后结果是495.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老师要请个同学来揭晓答案。

(同学上黑板反转贴在黑板上的495)师:真的不可思议,可没有掌声最不可思议。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形成猜想,精心验证)魔术最精彩的环节便是魔术的揭秘了,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怎么读出答案的?想不出来了,是吗?老师在表演一次,看谁先猜出来?哪个同学再来配合一下?(会表现自己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请同学上来和刚才一样,在你心里想好三个数字,想好了吗?好的,注意看,老师要读心了。

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神奇的计算器。

2、教师:我们的计算工具是如此的神奇,你知道它们神奇在哪里吗?二、引导探索1、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教师:我们现在用的计算工具最普遍的是普通计算器,你会用吗?老师请个小老师来向大家讲解下如何用计算器好吗?课件出示:例如68+201,20÷4,56×12×13。

让一个小老师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解如何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键的使用。

如按12。

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3、尝试练习。

(1)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课件出示: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师:现在同学们都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那现在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利用玩下数字游戏吗?学生:想啊。

教师:好,在我们玩之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个小知识啊。

课件出示: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记数法,就是满2进1.它使用的数字只有0和1.0代表0,1仍代表1,满2就向左边相邻数位进1.因此,二进中“1+1=10”。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索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认识一些功能键。

由学生来说明。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2。

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尝试练习。

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②999×99999×999999×9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反馈计算结果。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意识。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教具:计算器、实物投影仪、PPT。

学具:电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1、谜语: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小方块,用手一摁数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计算器)2、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说生活中的应用)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计算器。

(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二、了解计算工具发展历史播放ppt,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历史:结绳计数—算筹—算盘—第一代计算机—电子计算器三、认识计算器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2)请两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数字键0—9、运算符号键+-×÷、显示屏,开关键ON/OFF、清除键CE/C2、学习计算器的操作:(1)示范操作:如计算25×4,先输入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2)同桌之间互相出四道题,加减乘除各一,两个人一起用计算器来算一算。

(3)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这些题目,你有什么发现?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3、用计算器算一算学生任选一个自然数,用计算器按顺序进行四则混合运算:×878,-765,×2,+200,-470,÷1765计算完后,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经过六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后,结果仍是自己想的那个数。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知道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计算尺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计算尺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3)了解算盘的构造和原理,能够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4)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计算工具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尺的使用方法。

(2)算盘的构造和原理。

(3)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教学难点:(1)计算尺的乘除运算。

(2)算盘的加减运算。

(3)计算器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这些是计算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神奇的计算工具。

”2.探究计算尺(1)教师讲解计算尺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计算尺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乘除运算的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计算尺进行乘除运算。

3.探究算盘(1)教师讲解算盘的构造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算盘的加减运算,并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

4.探究计算器(1)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计算器的四则运算,并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5.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学运算技能。
3.通过对计算工具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这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计算工具的学习热情。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而有的学生则相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b.分步骤教学:将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分解成若干个步骤,逐一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
c.多样化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设想:
a.分层次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计算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定期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调整学习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计算工具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兴趣。

第7课神奇“495”校本教材-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趣味数学-通用版

第7课神奇“495”校本教材-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趣味数学-通用版

第7课神奇“495”请你从1至9中任选三个数,规则:①先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数;②再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数;③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求出结果;④将得到的结果中的三个数字再组成一个最大数和一个最小数,再求出它们的差;⑤不断重复步骤④的做法。

例如:用7,9,2,组成一个三位数,最大的数是972,最小的数是279,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结果是693。

将所得结果中的三个数字再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求出它们的差,重复上面的做法。

你会发现最后的结果是:495!请同学们任选三个数字按上述步骤试一试,看看是否会落入495这个神奇的黑洞。

(如两个、三个相同的数字)任意N位数都会类似4位数那样归敛(1、2位数无意义) . 3位数归敛到唯一一个数495; 4位数归敛到唯一一个数6174; 7位数归敛到唯一一个数组(8个7位数组成的循环数组______称归敛组);其它每个位数的数归敛结果分别有若干个,归敛数和归敛组兼而有之(如14位数____共有9×10的13次方个数____的归敛结果有6个归敛数,21个归敛组). 以上提到的所有归敛结果(包括一个数字、一个数组或兼有)称为“卡普雷卡尔常数”.小讲堂数字黑洞153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153,我们称它为数字“黑洞”。

例如:1、63是3的倍数,按上面的规律运算如下:6×3+33=216+27=243,2×3+4×3+3×3=8+64+27=99,9×3+9×3=729+729=1458,1×3+4×3+5×3+8×3=1+64+125+512=7027×3+0×3+2×3=351,3×3+5×3+1×3=153,1×3+5×3+3×3=153,有时候,“黑洞”里头并不仅只有一个数,而是有好几个数,想走马灯一样地兜圈子,转来转去不出来;又有点像孙行者跌进了如来佛的手掌心,筋斗云也无济于事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 3.神奇的计算工具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

结合学情,本节课在设计时,将开机键和关机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等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掌握一些使用计算器巧算的简单方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特点:1.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巧算、速算。

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获取知识。

本设计从简单的加减法算起,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速算,再上升到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的速度得到提高。

同时,将计算器与估算、心算等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计算不必使用计算器,明确估算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计算器使用中的错误。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

教材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在探索方法、发现规律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填表,统计出各种情况,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发现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情推理的过程。

发现规律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各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揭示课题。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谜语,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谜语)猜谜语: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小方块。

用手一摁数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谜底是什么?(计算器)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与计算器有关的知识。

2.介绍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课件演示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师:计算工具的发明与不断进步无论对数学学科,还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计算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神奇的计算工具》,主要内容是乘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本课内容简单易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一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乘法的估算方法;2. 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3. 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4. 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加减法,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数学游戏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口算游戏,让学生相互出题,通过口算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乘法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口算游戏,看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答案。

(学生们开始相互出题,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和鼓励学生)第二环节:讲授新课1. 引导学生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说:“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买5个苹果,他一共需要买多少个苹果呢?”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答案。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吗?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买5个苹果,他一共需要买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答案。

(学生开始思考和计算,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和帮助学生)2. 介绍乘法的估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乘法的估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不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快速地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神奇的495”教学案例

“神奇的495”教学案例

“神奇的数学黑洞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认识数学黑洞“495”“6174”,体验并感受数学黑洞的魅力。

认识各种数学黑洞,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黑洞的兴趣。

在活动中获得仔细观察、及时总结等好的学习习惯的体验。

教学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万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数学魅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铁盒、卡片。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都说“会回头看并反思的人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看看有哪些新发现。

以魔术师刘谦的照片引入,你们认识他吗?(魔术师刘谦)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想不想看?魔术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魔术界里面,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叫做预测未来。

上课前老师预测了课堂上将会出现的一些数,已经写好并装在这个小铁盒里。

下面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进入不可思议的魔术世界。

【教学设计注重趣味性。

虽然数学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表数学的一切,也不是数学教学的终结,但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如果把游戏进行有效地利用,定会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在原来的设计中我仅以一个游戏来开始,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厚,但是被老师“牵着走”。

后来的设计中我多次利用魔术师刘谦的魔术经典语,例如:“欢迎你和我一起进入不可思议的魔术世界”“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世界”等等来进行语言渲染,让孩子一直处于一种魔幻的世界,突出“神奇”二字,这时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只需要老师指明方向学生就会主动向前“跑”。

后续还有很多此方式的运用】体验魔术,感受神奇。

谁愿意成为我的助手?选出两名同学逐条出示游戏规则,游戏一:出示规则:1、请从1~9中选择任意一个数字。

(分别请两位同学选择,但要求不重复。

及时板书)2、用所选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两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两位数。

3、两者相减,结果出现一个两位数。

(请一位同学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4、将结果中的两个数字,再重新组成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求出它们的差,。

神奇的495

神奇的495

神奇的“49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减法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生1:减法竖式要数位对齐。

生2:计算要从各位起。

生3:如果不够减要从前面一位退一当做十。

师:有这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所以计算时要细心,做好后要验算。

二、提出问题:密码本设什么密码?师:下面给你们说个故事吧!师:为了奖励小明取得好成绩,他爸给他买了一本密码本。

他很高兴,但过后又想: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哪?我设什么密码好呢?这时他爸爸说:“儿子,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密码设什么最好了,即使忘了,也能很快找到它。

”同学们,你们想一起玩这个游戏吗?生:想!师:小明的爸爸对他说:你看看这个密码本上的密码是有几位数字组成的。

生:三位。

师:好,那你就写出三个不同的一位数。

师:你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数字。

生:我写的是2、1、3。

师:可以吗?为什么?生:可以,他用了三个不同的数字。

师:如果有同学写的是2、8、16。

这样写行不行?生: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16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样就有四个不同的数字了。

师;小明写的是这样三个数字:4、7、5.小明的爸爸说:你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生:754。

师:再组一个最小的三位数。

生:457。

师:组完以后,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这道题就是754-457,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和学生一起计算并板书)师:计算结果是297,这样又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字。

接着再用这三个数字——2、9、7,再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分别是多少?生:972和279.师:再接着算,一步一步计算下去,咱们来比一比,看谁在3分中内写的算式又对又多。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一、熟悉并会利用计算器。

二、会利用计算器探讨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熟悉并会利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讨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进程:一、提示课题1.教师掏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咱们一路学习什么?学生:熟悉计算器。

2.教师:你明白如何利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讨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把握的利用计算器的方式。

2. 熟悉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讲明。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利用方式。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利用。

如按12 。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能够向学生介绍如:时刻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计算25×4操作进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确实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 探讨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 1+2+3+4……+98+99+100② 999×9 9999×9 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觉(专门指导观看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觉: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体验魔术)
师: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同学们想看吗?想!这个魔术是中国魔术中最难得叫做“读心术”,读谁的心呢?
那个同学愿意上来让老师读一下他的心呢?(请一名同学上台)师:现在请你在心里想好三个数字。

你可以不用告诉老师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字,一会用你想的三个数字找屏幕上的方法计算后老师就能猜出他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大家信不信?
生:不信
师:咱们试试看,你想好三个数字了吗?好的,老师要开始读他的心了,我要看着他的眼睛。

咦,这个孩子的眼睛真大,好!读出来了。

老师这就将猜出的答案写在纸上并且倒扣在黑板上再也不去动它了。

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心里想的那三个数字是多少了?生:1 2 3
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会算差吗?对,差是它仍然是由三个数字组成。

接下来,按刚才的方法用最大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好结果是。

还是由三个数字组成还可以重复刚才的做法再写一个减法竖式。

谁知道第三个减法数字该怎样写,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计算式应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算,看最后的结果是多少?(生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算出最后结果是495.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老师要请个同学来揭晓答案。

(同学上黑板反转贴在黑板上的495)
师:真的不可思议,可没有掌声最不可思议。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形成猜想,精心验证)
魔术最精彩的环节便是魔术的揭秘了,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怎么读出答案的?
想不出来了,是吗?
老师在表演一次,看谁先猜出来?哪个同学再来配合一下?(会表现自己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
请同学上来和刚才一样,在你心里想好三个数字,想好了吗?好的,注意看,老师要读心了。

结果是——将那张写着495的纸片倒扣在黑板上。

学生奇怪,生:谁能猜猜我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生回答:会不会所有的结果都是495?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同学的猜想对不对?
生:换三个数字试试。

你想换那三个数字?4 9 8咱们全班同学用这三个数字试好呢?还是每一个同学用不同的数字去试试好?生:不同的数字
师:为什么?生:答案是495更能说明刚才的猜想是对的。

师:好一个更能说明,这话说的很有水平啊!你想换那三个数字?
老师觉得有必要去研究一下这样的三个数字“1 1 2”,试一下如果三个数字中有两个是相同的数字结果还会不会是495?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情况去举例。

请同学们换三个数字去验证看看最终的结果495??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揭秘魔术)
教师收集结果并投影出来。

有没有结果不是495的? 通过交流最后修改为“用不同的三个数字”经过这样的计算结果都会等于495。

现在知道了吧,其实神奇的不是老师,也不是魔术,神奇的其实是.....数学
师:不同的三个数字只要经过这样的计算结果一定有一个数495在等着它,最后一定会掉到这里来,不管三个数字怎么换,谁也逃不掉,这让老师想到了宇宙中的一个天体黑洞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尝试解释)
是呀,495就像黑洞一样不管怎样的三个数字只要沿着这样的规则去计算,结果一定掉到这里来,因此在数学上495被称为数字黑洞。

板书课题:神奇的495
关于数字黑洞,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咱们不妨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看结果是怎样一步一步掉到495中来的。

通过观察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老师高从速同学们一句话:千金难买回头看,当你回过头来研究问题时会有很多不同的发现。

生:十位都是9,中间的数字都相同,个位与百位和是9,都是沿着891 792 693 594 495这样的顺序出现的。

师:在数学王国中,还有很多神奇的数字,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会学到更多。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