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原则、教育方法
弱智儿童教育方案
弱智儿童教育方案一、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有共性,二者的心理都是随年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但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起点迟;生长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按心理现象分类分别叙述如下:1.弱智儿童的感知特征。
他们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
弱智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弱智儿童这一特点,在教读生字、课文时都必须放慢速度。
2.弱智儿童的注意特征。
在他们做某件事时,往往无法集中精神专注一段时间,他们常常东张西望或和他人讲话,以致影响学习成效,很少有特定目标存在。
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征。
他们的记忆速度慢,遗忘快,机械记忆多。
人的记忆,从信息进来到牢记于头脑的过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是感知觉留下的直接映象,转瞬即逝。
如经特别注意可转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比瞬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稍长但不超过1分钟。
4.思维特征。
弱智儿童的思维特征:①形象性思维多,不善于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难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点一是间接性,二是概括性。
弱智儿童这两方面都很差。
他们的思维常摆脱不了具体事物和表象的纠缠,不能在互相比较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联系。
②思维活动内容贫乏。
弱智儿童感知活动发展落后,为大脑的分析,综合提供的信息少,使思维活动内容贫乏,形成弱智儿童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不良循环。
⑧思维积极性缺乏,弱智儿童心理需要水平低,活动动机层次低,心理动力系统力量薄弱,再加上神经活动惰性存在,使思想积极性缺乏。
④思维灵活性缺乏,适应能力差,应变能力差。
5.语言特征。
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晚,简单贫乏,缺乏连贯性。
弱智儿童语言发展晚。
弱智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时,常常讲不清楚像婴幼儿一样。
弱智儿童的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入学前的正常儿童,已掌握2500--3000个词语,对词语的内涵的理解较丰富,使用的词类也较全面。
老师怎么教智力低下的学生
老师怎么教智力低下的学生老师教智力低下的学生教师要正确对待、充分挖掘弱智学生的潜能弱智学生,顾名思义就是指智力低下的学生。
他们也有潜能可开发我确信有!他们是花园中那些迟开的花朵。
他们仍然有盛开怒放的一天,只不过这需要园丁辛勤地浇灌和他们自己奋斗不息生命力的支持。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发现,要做到真正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分三步走。
一、确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开发的可能性。
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这对学生来说无比重要。
尤其对于我们所教的弱智学生来讲,他们同样有自尊心,同样希望被家长、老师、社会认同。
但由于先天不足,他们的自尊心也几乎被磨灭了。
家人、同学、朋友不信任他们。
作为我们特教工作者,可一定要敞开宽广的胸怀来接纳这些自尊、情感脆弱的孩子。
让他们在我们的怀抱中重新找到自尊、找回自我,抬头挺胸站起来,说一句:我能行!二、善于发现潜能的火花。
既然我们已承认每个学生都有潜能的存在,那么平时要多观察,多和学生相处,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把最真实的一面显露出来。
以便我们去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可开发潜能。
潜能在平时的接触和了解中找到后,最重要的是把握每一次潜能火花跳动的有利时机。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不仅要学会寻找有利时机,还要学会创造有利时机。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些残疾儿童。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缺乏积极性和持久性。
这需要我们教师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维持他们注意的持久性,以延长有利条件的时间,为开发他们的潜能作好铺垫。
三、学会适时适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开发、培养学生的潜能。
如果在潜能火花跳动的一刹那不采用恰当的方法,那么一切都只会徒劳无功。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征以及弱智儿童所特有的注意力、思维和感情的投入,特别注重学生当时的心理、性情来设计教学方法。
就像有的学生喜欢拍皮球,有的学生喜欢听故事,那么教师在讲故事时进行一定知识的灌注和一定能力的培养就较为理想。
但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绝对不同的,因为孩子们有他们的共性。
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
38
三、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3,情绪不良 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 对人多怀有敌意
39
三、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4,人格缺陷 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 性格极其孤僻
8
龄,即18岁以前
一、智力障碍的概述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在修订残障人士教 育法案时,也采用了这个定义,并强调了智 力发展水平落后对教育成就的负面影响,认 为智力障碍意味着一般的智力功能显著低于 平均水平,伴有适应行为的缺陷,并表现于 发展阶段,对一个儿童的教育成就有负面影 响
9
一、智力障碍的概述
17
一、智力障碍的概述
(四)新世纪定义系统的完善 1,第十版最新定义
由11位相关领域专家撰写的第10版《智力障碍:定 义,分类,和支持体系》,于2002年6月发行
不仅提出了“智力障碍”的新定义,还制定了诊断 和分类的一个完整体系,另外还有配合使用的工作 手册和表格,包括为智力障碍儿童制定支持计划时 必需的工具
2
一、智力障碍的概述
2,智力障碍是一种适应缺陷 所谓“智力障碍”就是指,主要在智慧
能力活动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缺陷,从而 导致个体不能适应生存的环境
3
一、智力障碍的概述
(二)“智力障碍”传统观念的重要变化 1,早期的尝试 1876年,美国智力障碍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 Retardation,简称为AAMD/R)成立 1908年,AAMR开始尝试对“智力障碍”下定 义,1921年这个协会修订的定义,成为美国 4 第一个官方认可的“智力障碍”定义
智障儿童教育方法
智障儿童教育方法弱智的病因很多,其干预措施也各不相同。
目前多强调早期预防,即从遗传咨询、计划生育、搞好围产期保健等方面入手。
对已经确诊的弱智儿的教育,要强调一个早字,因为六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如能在三岁以前实施干预,效果会更明显。
只有尽早实施针对性的特殊教育与训练,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注意感知觉与动作的发展训练。
感知觉训练包括视、听、触、味、嗅等方面,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弱智儿参与活动,使各种感知觉得到良好的刺激,并训练四肢协调、手眼协助调能力。
让孩子玩过家家、唱歌跳舞、堆积木。
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增强对大自然的感受力;记忆的内容不要太难,而是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要通过奖励激发弱智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对孩子表现出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2、加强语言学习。
弱智儿的语言发育迟缓,同时存在着多各种构音与发声障碍和节律异常等。
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语言是习得的,2-3岁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时机,要抓住机会,结合具体实物,多与孩子交流,增加词汇量。
对语言发育迟缓的矫治可采取以下步骤:先让孩子听音,倾听环境中的各种声音,模仿成人发音,然后听音指物、指图说名称,最后进行口语对话、念儿歌等。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弱智儿生活自理能力差,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是,父母不要事事包办,也不要觉得教育孩子太麻烦而失去耐心,要把一个个生活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分解动作,让他逐步学习掌握。
比如刷牙,可分解为几个步骤:用杯子盛水--拿好牙刷--打开牙膏--挤出牙膏--刷牙,每天反覆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训练,直至掌握牙的技能。
4、与正常的同伴交往。
弱智儿与同伴交往会受到限制,家长应当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和正常儿童交往玩耍,在与同伴交往中模仿学习正确的行为举止,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品质。
家长要参与指导,让孩子懂得分享玩人和食物,学会自控,帮助他人,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只要家长正视弱智儿存在的问题,熟悉他们的身心需要,在早期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孩子今后就有可能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早教:特殊教育(智障儿童)
【导语】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般⽔平,在成长期间(即⼗⼋岁前)在适应⾏为⽅⾯有缺陷。
智障⼉童则是指具有这种缺陷的⼉童。
⽆忧考为您提供以下内容: 【篇⼀】智障⼉童的表现 1、感知觉迟钝、缓慢。
⽣活中,只有刺激物⼗分醒⽬、鲜明、体积⼤,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童。
2、注意⼒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鲜艳⾊彩的事物所吸引,因⽽学习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尚可。
这是智障⼉童的⼼理能⼒,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学下去的。
4、语⾔能⼒薄弱。
语⾔问题⽐较⼤,80%都有语⾔障碍、发语⾳困难,只懂⼏个极简单的命令。
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落后⼉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贫乏,往往词不达意,需要家长费尽⼼思的去猜。
在初⽣⾄1岁左右往往难以发现有什么问题,只是到了⼉童会⾛路(13、14个⽉)、会说⼏个字(1岁半)的年龄,他不会⾛,不会说,家长才对孩⼦怀疑起来:他是不是智⼒有什么问题啊?由于智⼒正常⼉童也有⼀些发展较迟的情况,所以家长往往抱有侥幸⼼理,希望他们不过是“迟长⼉”,以后会赶上来的。
可是,时间长了,他们的学习能⼒较差,抽象能⼒、数概念难以学会等障碍,就表现出来了。
在这⼀阶段问题逐渐明显。
视、听虽然正常,但观察⼒差,事物细微的特点或细⼩的变化往往视⽽不见,听⽽不闻。
语⽂⼀般⽆⼤障碍,⼝齿清楚,能表达⾃⼰简单的思想。
机械记忆较好,多次重复的学习内容可以记忆长久,思维能⼒差,缺乏逻辑性,数概念难以学会。
情绪正常,有的胆⼩,有的鲁猛,与正常⼉童基本⽆异,缺乏意志⼒,不能主动设法克服困难。
有简单的是⾮概念。
经过特殊教育,他们可以学会简单技能,知识⾯可以达到⼩学五六年级⽔平,数算能⼒只能达到⼀⼆年级⽔平。
【篇⼆】智障⼉童的特殊教育 智障⼉童有很多不同的程度。
如果只是轻微智障⼉童,可以让他们和正常的孩⼦⼀起进⾏基础义务教育,然后送⼊相关的职业技术学校,拥有⼀技之长。
小孩智力低下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孩智力低下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小孩智力低下是指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或低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智力低下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发育障碍,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孩智力低下的症状。
智力低下的表现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差、行为异常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小孩智力低下的治疗方法,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智力测验、心理测验和脑部影像学检查,以便了解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发育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康复训练、行为疗法、言语治疗、药物治疗等。
康复训练是智力低下儿童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训练包括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动作训练等,需要家长和专业康复师的共同配合,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此外,行为疗法也是治疗智力低下的重要手段。
通过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行为和情绪。
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自律和自控能力。
言语治疗对于智力低下儿童来说也非常重要。
通过言语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
言语治疗师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语言训练和言语矫正,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表达。
最后,对于一些特定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家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注意事项,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总之,小孩智力低下是一种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的发育障碍。
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评估和治疗。
通过康复训练、行为疗法、言语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改善智力水平,提高学习和生活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幸福健康的成长。
特殊教育学——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
2、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意志力薄弱,同时期望值偏低,因此弱智儿童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再加上被社会群体排斥,也难以形成社会责任感。
兹格尔(Edward Zigler)曾就弱智儿童的人格发展特点进行过研究,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智力障碍同退化的人格特质相联系。多年来,人们研究了许多有关智力障碍者的“不良适应”特质(Zigler&Burack),其中包括认知刻板、神经质、过度的注意探索以及言语表达与动作系统的分离等。但就总体而言,研究者并未发现智力障碍者所共有的人格特质,而是发现智力障碍个体在人格特征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兹格尔还发现,社会剥夺、机构化以及屡遭失败会使智力障碍者自我概念和动机缺失。他们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在完成实验任务时缺乏自信,倾向于外部导向,表现为对他人过分依赖(Reiss,2000)。
弱智儿童思维的特点表现如下:
1、弱智儿童多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而不能透过现象来寻找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联系。
2、弱智儿童思维刻板,不会变通。即使下大雨,负责给草坪上的花草浇水的弱智学生也可能冒雨打伞去履行他的职责,做他平常所做的工作。在教学中,弱智儿童在学校学到的技能不能很快地迁移到家庭的环境中,因此弱智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在各种情景下进行。
其次,弱智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不及正常儿童。以颜色恒常性为例,通过视觉而感知到的国旗颜色在教室和在校园里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智力正常儿童来说,国旗的颜色并没有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室中,弱智儿童习得了国旗的颜色,但是在教室外,当国旗颜色被阳光照射而发生改变时,弱智儿童可能就不认得国旗了。
(二)注意
(三)记忆
弱智儿童记忆的特点表现为记得慢、记得少、记不牢、记不准。因此弱智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很少,并且要在各种情景下过度学习。
浅谈智力异常儿童的心理及教育方法
浅谈智力异常儿童的心理及教育方法作者:郑玉笛颜荣符自鹏王调钟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文章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智力异常儿童的范围、智力落后儿童与智力超常儿童的调查及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儿童;智力异常;智力落后;智力超常智力是指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以思维能力为核心。
通常通过智力测验得到一个用以表示每个人的智力水平的分数,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智商(IQ)。
在智力分布两端的儿童的心理及其发展状况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一、智力异常儿童的范围人们往往把智商100作为正常儿童智商的标准线,智商在90~129的儿童都为正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也有人认为140以上)为超常儿童,智商89以下为智力偏低儿童,智商70以下为智力低下儿童。
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智力异常儿童主要包括智力正态分布两端的儿童,即智力超常与智力落后儿童。
二、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调查及结果分析2002年美国智力落后协会对智力落后定义为一种障碍,以智力功能和包括认知、社会和日常生活适应技能的适应性行为受到严重限制为特征,根据智力程度和适应性行为来分类。
这样,智力障碍又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类。
智力落后发生在18岁以前。
智力落后是造成人类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最新的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智力落后儿童者约有554万人,(约占残接人群体的6.68%,由此可见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尤为重要,也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们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导致智力落后的原因从宏观上来讲有两大因素,生物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因素导致的智力落后有清晰的病理和一定的器质性原因,而对于心理社会因素相对不太容易界定。
从微观上来讲,导致智力落后原因可分为出生前原因(染色体异常、新陈代谢异常、先天性获得异常、胎儿病毒感染、药物中毒、物理及烟酒伤害)、出生过程原因(产伤、无痛分娩)、出生后原因(疾病感染、严重营养不良、社会文化因素)。
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
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的报告,600字
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特征分析报告
弱智儿童是指智力发育水平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发育迟缓、认知能力受限和行为紊乱的儿童。
一般来说,他们存在一系列不良行为。
下面着重分析一下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
首先,弱智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低,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从家庭环境中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大脑发育迟缓,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有限,这就使得他们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
其次,弱智儿童的情绪波动大,反应过于敏感,性格比较固执,易怒,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表现出不良行为。
再者,弱智儿童的认知能力受限,不能有效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很多时候也不能正确理解社会规矩,从而会表现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
最后,由于弱智儿童的社会素质较弱,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就可能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主要有:智力发育水平低,情绪波动大,认知能力受限,社会素质较弱等。
如果希望减少或消除弱智儿童不良行为,主要是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引导,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对弱智儿童有哪些教育方法? 智力开发
.
1、坚定教育好的信心。
父母对低智能儿童不应该歧视,不能有埋怨情绪,也不能给予特殊的宠爱及照顾,但要给予耐心和持续不断的教育,同时要树立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决心。
2、从实际出发。
由于孩子的智能比较低下,所以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都比正常的孩子差,因此,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应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一般地说,绝大多数的弱智儿都是由于患病引起的,例如患了苯丙酮尿症、克汀病、半乳糖血症等,对于这些疾病要积极治疗,如果能把这些病治好,那么,弱智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4、送入弱智学校(班)学习。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或地区,都专门为弱智儿童办了学校,或成立弱智儿学习班,如果能把弱智儿安置在一起学习,进行特殊教育,就更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智能。
现在还提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以便向同龄小伙伴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健康儿童的同情心和对残疾人的关怀。
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心得体会
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心得体会弱智儿童是指智力发展迟缓或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的儿童。
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因此在教育上需要特殊的关注和帮助。
以下是我个人对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的一些体会和心得:1. 接纳与尊重:弱智儿童往往会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孤立,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包容、接纳他们的存在。
同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给予他们独立性和自主权。
2. 鼓励自信:弱智儿童往往在智力上存在缺陷,他们会因此感到自卑和沮丧。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3.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弱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简单明了的学习资料和教具,清晰易懂的教学语言,以及舒适安全的学习场所。
同时,我们也需要提供个性化的辅助学习器材和帮助,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能力。
4. 引导合理的情绪表达:弱智儿童可能会面临情绪管理困难,因为他们往往难以适应复杂的情感变化和挫折。
我们需要指导他们正确表达情绪,通过沟通和讨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情绪困扰。
5. 激发兴趣和培养技能:弱智儿童也有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通过培养他们自身感兴趣的技能和特长,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6. 强调社交和合作能力:社交交往和合作能力对弱智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组织适当的社交活动和合作项目,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能力,提高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7. 家校合作:弱智儿童的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长需要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提供给予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学校则要积极与家长沟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关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理解和支持。
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教育,他们同样可以获得自信、学习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实现自己的潜能。
弱智儿童的感知、记忆特点与教育(全文)
弱智儿童的感知、记忆特点与教育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前提。
由于弱智儿童大脑受到损伤,或大脑功能、结构有缺陷,必定会引起其相应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心理,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还有性质上的差异,这些特点(差异、不同),就是我们进行教育的依据和出发点。
不认识到这点,我们的工作就会徒劳无益,事倍功半。
那么,弱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教育上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本文将从感知觉、记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弱智儿童感知迟钝、缓慢、容量小,对事物分辨力差,认识活动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弱智儿童的触摸觉进展较为迟钝,难以区分物质的软硬、轻重,差别感受性差,动觉与视觉难以相互配合,动作笨拙,极不协调。
让他们把垃圾装进簸箕,结果掉出来的比装进去的还多。
弱智儿童的动作还表现出一种泛化现象。
要弱智儿童做广播体操第一节头部运动时,他整个上身都会一起摆动。
教他们拿碗、勺吃饭,则全身都紧张起来。
弱智儿童的颜色视觉进展十分落后,他们大都不知道国旗什么颜色,大海、沙滩、大树又是什么颜色,甚至自己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搞不清楚。
弱者儿童的听觉较迟钝,听觉感受性差,老师上课话要反复说多次,声音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听清。
对他们说悄悄话、耳语,他们几乎会明白不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出弱智儿童的观察特点是:观察笼统粗糙,挂一漏万,往往只注意一些表面的东西,分辨能力不行,感受性差,感知比较迟钝,观察往往易受情绪支配而分心;主动性、自觉性不够,观察的组织性、系统性不行,往往遇到什么看什么,缺乏严密性。
以上种种,直接影响了弱智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作为教师、家长,应想方设法帮助弱智儿童打开通往知识宫殿的大门,启迪智慧,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悉心指导他们进行观察活动。
(一)向弱智儿童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弱智儿童观察的无意性、情绪性明显,要求其观察一幅画面,往往只被几个颜色鲜亮、神态动人的景象所吸引,而忘记观察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十分明确地提出要观察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反复提醒,特别要让他们从画面的隐蔽、细小的情节中,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小孩智力低下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孩智力低下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智力低下是指儿童在智力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发育迟缓或者智力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
智力低下的儿童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小孩智力低下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症状。
1. 学习困难,智力低下的儿童在学习上会比较吃力,无法跟上同龄人的学习进度,容易出现阅读、写作、计算等方面的困难。
2. 记忆力差,智力低下的儿童通常记忆力较差,难以记住课文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3. 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的儿童可能会出现言语表达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低下等问题。
4. 社交困难,智力低下的儿童在与人交往时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情绪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容易导致孤独和自闭。
5. 行为异常,智力低下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行为异常。
二、治疗方法。
1. 个性化教育,针对智力低下的儿童,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充分发挥其潜能,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
2. 语言训练,针对智力低下的儿童的语言障碍问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听力训练、口语训练等,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3. 行为疗法,对于智力低下的儿童的行为异常问题,可以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家庭支持,智力低下的儿童需要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可以通过关爱、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
5. 医学干预,在一些严重的智力低下病例中,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其他医学干预手段来帮助儿童改善症状。
总之,对于智力低下的儿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和教育机构的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个智力低下的儿童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低常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低常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作者:胡小茹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7期一、低常儿童的鉴别与分类低常儿童也称智力落后儿童或弱智儿童。
这是指因大脑发育损伤而引起的认知活动持续障碍的儿童。
他们的智能发展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均大大低于同年龄的儿童的水平。
(一)低常儿童的鉴别我们不能随意地把学习成绩差的儿童看做低常儿童,确定儿童为智力落后一般要根据精神(神经)科医生和心理学家或特殊教育教师的诊断,前者能作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状况的结论,后者则能作出关于儿童认知活动和社会适应状况的诊断。
在行为水平上诊断弱智儿童通常根据如下两项标准:1、智能低下,智商在70以下;2、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即他们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不能适应,生活上不能自理,不能从事简单的劳动,跟班学习极其困难等。
(二)低常儿童的分类根据低常儿童的活动能力水平和日常表现,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轻,中、重三级:1、轻度的: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有连贯的语言,但学习吃力,特别是掌握数概念和进行计算有困难。
2、中等程度的: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上顺利或部分有障碍,只会说简单的字词或极少的生活用语,数概念缺乏或极其简单。
3、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动作有困难,缺乏语言,或只会发单音,不识数。
二、低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人们开始使用智力测验时,从当时的医学术语中借用了“白痴”、“痴呆”等分类标志,用于测验得分最低的人身上。
但是,从科学的观点上看,使用这些名词来标记智力落后的儿童是不妥当的。
所谓低常儿童就是指在胚胎期或出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智力落后的儿童。
划分低常儿童的标准:有的以智商的观点,即凡智力测验所得智商在70以下的儿童;有的以社会适应力的观点,也即社会生活能力低的儿童;也有的以两种观点兼顾,即智商和社会适应力两方面都低下的儿童。
更为科学的划分低常儿童的标准依据应当是以智力水平是否低于同年龄的儿童为主要指标+同时参照其他因素。
(一)发展的起点低(二)发展的速度慢(三)最终达到的水平低(四)低常儿童是可变的三、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低常儿童低常儿童的教育问题确是父母最感棘手的一件事。
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
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摘要智障儿童,是指在胚胎期或者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智力落后或发展水平低下的儿童。
智障儿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障碍,而以智能低下为其主要特征。
本文主要从智障儿童的特点出发,围绕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就如何教育智障儿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智障儿童的教学教育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教育;课堂教育有研究者认为,从整体上看智障儿童并非是一个同质的群体,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相当大,因此不存在有适合所有的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特点的概括模式。
但是,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仍可看到某些共同之处。
如发展的起点低,发展的速度慢,最终达到的水平低等。
一、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智障儿童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确是父母最感棘手的一件事。
因为正常小孩一教就会,一学就懂,而对智力落后的小孩,有时教几十次还是收效甚微,所以家长对这些孩子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失去信心,由于不断尝试而又无法教会,这类孩子渐渐被冷落,甚至听之任之,最后狠心放弃。
由于家长怨天尤人,不当的语言和行为往往让孩子身心再度遭到伤害;另一种是完全包办,穿衣、喂饭、洗澡、擦屁股等一概由家长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表现出极度溺爱,使原本就落后的儿童,能力发展更为滞后,因为儿童学习的机会已经被剥夺了。
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并科学对待。
(一)智障儿童是可变的有不少学者认为,四分之三的智障儿童并没有神经缺陷,他们是社会经济落后,家庭贫困的产物。
他们之所以成为智障儿童,是因为没有处在一个可以促进他们认识能力增长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教育。
如若改变社会贫困,给予良好的教育,那么可以断定,那些没有神经缺陷的智障儿童就可能变成正常的儿童。
(二)必要的早期干预利用连贯系统的教育和发挥环境中的积极因素的作用,限制和排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正确方向,教育可以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对于智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原则、教育方法一、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有共性,二者的心理都是随年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但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起点迟;生长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
现将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按心理现象分类分别叙述如下:1.弱智儿童的感知特征。
他们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
苏联心理学家K.N·维列索茨卡娅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些画有儿童熟悉的物体的图片(如苹果、桌子、猫、铅笔等图片)给接受实验的人看,要他们认出图片上的物体。
接受实验的人分成三组:成人组、正常儿童组(普通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弱智儿童组(辅读学校一年级学生)。
第一次图片呈现时间为22微秒(1微秒=1/1000秒),正常成人能正确认出?2%的物体,正常儿童能正确认出57%。
弱智儿童不能正确认出任何一个物体。
第二次图片呈现时间增加到42微秒,正常成人能正确认出全部物体,正常儿童能认出95%的物体,而弱智儿童只能正确认出55%物体。
弱智儿童的感知速度几乎比正常儿童慢一半。
我们发现有些弱智儿童不喜欢看动画片(唐老鸭)电视,原因就是动画片活动速度太快,呈现时间太短,弱智儿童感知速度跟不上。
弱智儿童感知范围窄、容量小。
如用速示器以10秒时距呈现无意义的音节或符号,正常儿童可正确感知7个,弱智儿童只能感知3、"4个。
通过窗户看城市风景,正常儿童一眼望去,可同时“捕捉”到许多物体,而弱智儿童可看到的物体比正常儿童要少。
弱智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弱智儿童这一特点,在教读生字、课文时都必须放慢速度。
2.弱智儿童的注意特征。
在他们做某件事时,往往无法集中精神专注一段时间,他们常常东张西望,摸这触那,或离开座位、或和他人讲话、打骂嘻闹,以致影响学习成效。
他们也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吸引而分心,如窗外的风吹草动、鸟叫虫鸣;室内的电扇声、开抽屉声、甚至指导者所戴的耳环、项链、衣着等,都会不断成为他们注意的焦点。
除非是他们深感兴趣的事物,否则很不容易一段时间内把注意力维持在特定东西上。
他们往往像无头苍蝇般的瞎忙、胡忙,很少有特定目标存在。
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征。
他们的记忆速度慢,遗忘快,机械记忆多。
人的记忆,从信息进来到牢记于头脑的过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就是说,当刺激停止时,在极短的时间(约1--2秒)内头脑中停留的映象。
瞬时记忆是感知觉留下的直接映象,转瞬即逝。
如经特别注意可转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比瞬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稍长但不超过1分钟。
例如,在电话本上查找电话号码,在你拔打后,就忘了。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反复或编码,对信息加以组织化、联想化、意义化,就成为长时记忆,可保持1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甚至更长时间。
如圆周率n为3.",查出后要长久记住可用把它意义化的方法帮助记忆,可记为“伞已撕,已无救而漏”。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在记住一件事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而进到长时记忆。
而注意、复述、意义化、联想化策略的应用,是进到长时记忆所必须的。
很多研究指出,弱智儿童注意力不佳,不善于主动地使用复述策略和自行组织所接受的信息,是记忆速度慢、遗忘快的主要原因。
但他们一旦学会或记住某件事、某个概念,就能跟一般人保存得一样好,也就是说,长期记忆方面和平常人并无多大差异。
因此,将学习材料加以组织,使它们呈现条理分明、系统明确、结构严密、步骤细小,再加上充分的学习,弱智孩子就能学得牢固,而不致于学学忘忘了。
4.思维特征。
弱智儿童的思维特征:①形象性思维多,不善于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难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点一是间接性,二是概括性。
弱智儿童这两方面都很差。
他们的思维常摆脱不了具体事物和表象的纠缠,不能在互相比较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联系。
例如,回答“鸡和鸭的区别”。
他们不善于在比较中找出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更难于透过现象深入分析其本质。
因而他们常常只能说“鸡有脚”,“鸡有翅膀”,“鸡有眼睛”等等,不会指出“鸡和鸭都有翅膀”等,更不会指出鸡脚和鸭脚的不同,更难于说出“为什么”,他们回答这个问题,思想上还只是从某只具体鸡的表象为依据的。
在听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后,回答“故事说的是什么”时,他们往往只能说:“有个女孩很冷”,“有个女孩卖火柴”等等,根本说不出故事梗概和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弱智儿童在分类、归纳方面的能力较弱,因此不易自行整理东西。
②思维活动内容贫乏。
弱智儿童感知活动发展落后,为大脑的分析,综合提供的信息少,使思维活动内容贫乏,形成弱智儿童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不良循环。
⑧思维积极性缺乏,弱智儿童心理需要水平低,活动动机层次低,心理动力系统力量薄弱,再加上神经活动惰性存在,使思想积极性缺乏。
④思维灵活性缺乏,适应能力差,应变能力差。
如出现“老师说天天都要浇花,所以今天也要浇花”(虽然外面正下着大雨呢J)的行为,他们常表现出不善于应变、直线而呆板的思考方式以及不会因时制宜的墨守成规的行为。
5.语言特征。
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晚,简单贫乏,缺乏连贯性。
弱智儿童语言发展晚。
正常儿童一岁半后语言发展迅速,掌握的词急剧增加,到3岁末时已基本上掌握了语言交际的能力。
而弱智儿童一般在2--3岁时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5--6岁时才会说简短的、内容贫乏的和不合语法的句子。
到入学之前,他们的语言发展还很落后。
弱智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时,常常讲不清楚,说话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颠三倒四,使别人无法理解。
7、"8岁的弱智儿童往往只能用简单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不出要说的话时就用手势或点头、摇头表达,像婴幼儿一样。
弱智儿童的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入学前的正常儿童,已掌握2500--3000个词语,对词语的内涵的理解较丰富,使用的词类也较全面。
而入学前弱智儿童只能掌握几百个词语,而且积极词语非常贫乏,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和连接词,对所掌握词语的内涵理解也很不丰富。
如对“水果”的理解,只包括他吃过的苹果、香蕉、梨等,甚至将红萝L也误认为水果。
词语的贫乏使弱智儿童常常找不到适当的词来表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件。
6.情感特征。
①不稳定、不深刻。
弱智儿童的情感不稳定,体验不深刻。
表现为他们的情感易变化和冲动,易受外界情景的支配,如忽尔“破涕为笑”,“转怒为喜”。
他们的情感表露在外,内心的体验不深刻,比较单调和极端,只有高兴和伤心或满意和不满意,很易时过境迁情绪、反应改变。
②情感反应和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不相符合。
如老师讲课不好笑的内容会引起他们哄堂大笑,而真正十分引人发笑的内容,他们却不发笑。
⑧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差。
他们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差,很难以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行为标准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如当他们的需要未能满足时,就会不分场合地大吵大闹。
④有病态性的情感。
在弱智儿童中有时会见到一些病态的情感,如细小的刺激引起兴奋爆发的反应;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兴趣爱好,感情淡漠,对生活、对人漠不关心。
7.行为特征。
①主动性不足。
弱智儿童的主动性一般较差。
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
②不可遏止的冲动性。
弱智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部的刺激常不能很好地辨认理解和作出合理的反应,以至对外界的刺激会作出很原始的反应。
这种原始的反应受激情冲动的支配,不经过是非判断和思考就直接转化为行动,也不考虑所产生的后果。
如弱智儿童遇到不满意的事,会将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家里珍贵的东西摔坏。
⑧易受暗示和脾气固执。
弱智儿童一方面易受暗示去做别人故意唆使他做的不该做的事,另一方面对别人的合理建议却不能培受,显得很固执。
8.个性心理特征。
弱智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最显著的特点是缺乏自信心,易沮丧(易灰心丧气)。
这突出表现在:①缺乏学习动机。
弱智儿童学习动机低落,缺乏动机就勤奋不起来,又如何能补拙呢?为什么他们会缺乏动机呢?孩子用功学习有的为了满足求知欲,有的为了得到父母、老师的嘉许,有的为了分数;排名,有的为了对社会作奉献……这些目的虽各自不同,但都可能成为学习的驱动力。
学习的成绩也或多或少使各人获得满足感或成就感。
满足感、成就感又进一步推动了学习积极性。
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
弱智儿童因智能不足怕竞争而缺乏学习驱动力,在缺乏驱动力的情况下不容易做好一件事,因而很少得到周围人的赞美,以致在日常生活中挫折感多于成就感,缺乏自信,学习动机自然也就被扼杀。
弱智儿童学习动机虽然低落,但如何改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确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②仰求外助的心理。
弱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相当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学习动机。
其主要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失败经验多于成功经验,自信心未建立,怯于尝试错误。
叫他们执行任务,他们常会说“不会”、“不敢”。
他们对老师和家长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感。
他们内心对于失败的预期高于对成功的预期。
一遇到问题不是逃避就是等待他人代劳,或直接向他人求取协助。
这种仰求外助与预期失败的心理使他们缺乏冲劲与竞争的观念。
二、弱智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恢复弱智儿童的自信心,激发弱智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积极活动的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
弱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积极性、主动性。
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不足,行为活动、能力有某种局限,往往使他们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周围环境的某些冷遇、岐视,甚至欺凌、侮辱,自尊心受挫伤,会使他们自信心丧失,而产生一种负性心理,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和缺陷的补偿。
这种相互影响,往往会在他们身上形成恶性循环。
弱智儿童教育,首要问题是教师与家长配合,恢复和增强弱智儿童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活动成功的内在精神支柱。
有自信心就能使弱智儿童产生将事情做得好一些的愿望,从而激起他们的内在精神支柱。
有自信心就能使弱智儿童产生将事情做得好一些的愿望,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
恢复和增强弱智儿童的自信心,激发弱智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是弱智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十分重视。
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安定学习情绪。
对刚入学的弱智儿童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用他们能理解、接受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以爱和温暖来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使他们明确到学校来的任务是学习、学知识、学本领,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使他们感到自己不是被抛弃的人,体会到被尊重被接纳的喜悦,这样他们的自信心会逐渐得到恢复。
学习目的性教育,需结合各种教育活动经常地进行,可根据儿童可接受,能理解的情况,从近些的目标出发,逐步提出比较远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