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触诊技术规范
实训-四步触诊及骨骼外测量
实训-四步触诊及骨骼外测量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践技术,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定位异常。
本文档介绍了四步触诊方法及骨骼外测量技术。
四步触诊方法四步触诊是触诊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可用于检查腹部器官和表面压痛点。
以下是四步触诊方法的步骤:1. 观察: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注意是否有明显的畸形、红肿或其他异常情况。
2. 平浅触诊:用手掌轻轻触摸患者的相应部位,感受患者的温度、湿度和肌肉张力等。
3. 深浅触诊:采用适量的力度进行触诊,通过手指宣测其软硬程度和患者对触诊的反应。
4. 压痛点触诊:检查特定部位是否有压痛点,通过手指进行压迫,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或疼痛感。
四步触诊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触诊过程中全面评估患者的腹部器官和相关情况,提供初步的诊断参考。
骨骼外测量技术骨骼外测量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性测量方法来评估骨骼结构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测量和评估,如颈椎弯曲度、腰部曲度等。
常用的骨骼外测量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 客观标志点的确定:选择骨骼特定的标志点,以确定测量区域和起点。
2. 测量仪器的准备: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如体态测量仪或X光测量仪。
3. 测量过程: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测量,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4. 数据记录和分析: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获得相关指标和结论。
骨骼外测量技术可以提供骨骼结构的客观评估,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档对四步触诊方法及骨骼外测量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的实训提供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和操作步骤,请参考相关医学教材和指南。
产科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
产科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产科四步触诊法是产科医生进行孕妇产前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四个步骤来检查胎儿的位置、大小、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等重要指标。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一操作流程。
第一步:腹部触诊腹部触诊是最常用的孕妇产前检查方法之一。
产科医生通过手掌在孕妇腹部进行轻柔的按压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大小和胎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让孕妇平躺在床上,然后医生用手掌按压孕妇的腹部,同时观察孕妇的表情和胎儿的动静,以判断胎儿的位置是否正常。
第二步:骨盆测量骨盆测量是通过测量孕妇的骨盆大小来评估胎儿是否能够顺利通过产道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医用卷尺放置在骨盆的最宽处,测量其距离,然后根据孕妇的身高、体重等因素,计算出孕妇的骨盆大小是否适合分娩。
第三步:阴道触诊阴道触诊是通过手指触摸孕妇阴道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和胎头下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医生戴上手套,然后用手指轻柔地触摸孕妇的阴道口,通过感觉胎儿的头部位置和下降程度,来确定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第四步:直肠触诊直肠触诊是通过手指触摸孕妇直肠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和胎头下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医生戴上手套,然后将涂有润滑剂的手指插入孕妇的直肠,通过感觉胎儿的头部位置和下降程度,来进一步确定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总结:产科四步触诊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产前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胎儿的位置、大小、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等重要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在具体操作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孕妇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以便让医生更好地完成检查。
四步触诊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步触诊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通过四部触诊法可以判定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衔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
二、物品准备检查床、洗手液、纸、笔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产科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四部触诊,现用物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部洗手法)戴口罩→取出医嘱卡核对→了解孕妇既往健康情况向孕妇做好解释→嘱排空膀胱→关闭门窗,屏风遮挡→协助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暴露腹部→双腿略微外展,腹肌放松→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手要温暖,动作轻柔,分四步进行触诊→第一步:检查者面向孕妇,两手置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第二步: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孕妇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稍用力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儿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第四步: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将两手分别置于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入盆的程度→记录并告知检查结果→协助病人穿好衣服→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四、应知应会1、什么是四步触诊?答:是产前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触诊检查了解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的四步检查手法。
2、四步触诊的注意事项?答:①向孕妇解释目的,帮助孕妇摆好体位, 减少衣着暴露。
②触诊时手法轻柔,减轻孕妇的不适感。
③触诊结束后,要告知孕妇触诊结果。
3.什么是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答:胎姿势: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
正常的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四步触诊的要点
四步触诊的要点触诊是中医体诊的常用手段,不仅仅是检验,还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应该系统、全面深入的进行,而不是仅凭对某一部位的触诊而作出诊断。
触诊的步骤包括:查视、四指触诊、指压诊、抓阴搓阳和挤拉等。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其中的“四步触诊”,即用四个手指进行触诊。
一、第一步:探查视诊首先要浏览病人的形态。
可以先用眼睛快速地浏览病人的外形,并观察颜色和深浅,看是否有湿、热、肿等异常。
然后再进行查视诊,仔细观察病人身体每一部分的外形,表情、面部色泽等,以及胸廓变化等,辨别色泽和状况的异常部位,是进行病源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第二步:四指触诊四指触诊也叫双手四指触诊,是触诊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
用右手四个指头分别在面、肩、腹、腰部区域触诊,左手支撑触诊区域,以便触感得到正确。
在四指触诊时,专家会用手的触觉和手指的分开来定位和判断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如软硬、结痂或肿胀、灼热或寒凉等。
指压诊是利用手指的压力,在触诊的基础上增加操纵,用不同强度的指压,来深入了解结节性病灶的情形,如轻压、点压或重压等。
在指压诊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判断病变程度,如软坚、痛而不痛等,这可以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来进行判断,也可以结合指压出现的发绀、肢体以及感觉等变化,一般比四指触诊更加准确,从而更好地掌握病变程度。
四、第四步:抓阴搓阳抓阴搓阳,是指用双手相反的方式拈式握拿,在放松的肌肉群局部通过注意力聚焦,以明显却柔和的力度揉、搔,多遍重复几次,来探查病人体表应该有的感觉。
在操纵时,专家可以观察病人是否有异常的面色变化、发汗、感觉异样、呼吸等反应,这些反应可以作为抓阴搓阳操作的诊断依据,也是中医体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四步触诊是中医体诊中常用的手段,是对病情进行有效识别和判断的重要方式,应结合触诊视野和望诊、闻诊、问诊等系统而全面地运用,为诊断病人的病源提供科学的证据。
四步触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步触诊第四步: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
3
双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深按
4
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判断是否正确
4
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4
根据四步触诊的结果判断胎产式、胎位、胎先露及是否衔接
5
在正确位置听诊胎心1分钟
8
熟练程度(5)
5
人文关怀(5)
5
总分
100
四步触诊评分标准
项目(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
得分
操作前准备(15分)
核对孕妇姓名、床号、病史
1
向孕妇交代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
1
交待孕妇排空膀胱
3
体位选择
5
检查者洗手后位于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5
操作过程(75分)
检查者面朝孕妇头侧
2
四步触诊第一步:两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确定宫底高度
6
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
3
以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6
四步触诊第二步: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孕妇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只手轻轻深按,两手交替
10
仔细辨认胎背及胎儿四肢,确定胎背的位置
5
四步触诊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
5
进一步明确是胎头或胎臀
5
左右推动胎先露部,如判断是否衔接
四步触诊技术的操作流程
四步触诊技术的操作流程四步触诊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身体各部位的状况。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检查腹部、胸部、头颈部和四肢等部位。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步触诊技术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四步触诊技术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器具和设备,如手套、洗手液、消毒液等。
其次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确保患者能够放松身心。
最后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流程,并征得其同意。
二、第一步:外观检查第一步是外观检查,目的是了解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外形和表面特征。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让患者躺平或坐直,并暴露需要检查的部位。
2. 仔细观察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 搜索皮肤表面是否有异常情况,如瘀伤、疮疹等。
4. 检查是否有肿块、肿胀、疼痛等症状。
5. 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
三、第二步:浅层触诊第二步是浅层触诊,目的是检查患者身体各部位的硬度和压痛情况。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手部要洗净,并戴上手套。
2. 轻轻按压患者身体各部位,了解其硬度和压痛情况。
3. 搜索是否有肿块、肿胀等异常情况。
4. 注意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5. 注意患者的反应,以便评估其疼痛程度。
四、第三步:深层触诊第三步是深层触诊,目的是检查腹部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让患者平躺,并放松腹部肌肉。
2. 手部要洗净,并戴上手套。
3. 用手指轻轻按压腹壁,了解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4. 搜索是否有肿块、肿胀等异常情况。
5. 注意患者的反应,以便评估其疼痛程度。
五、第四步:特殊检查第四步是特殊检查,目的是进一步评估身体各部位的状况。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听诊、视诊等。
2. 搜索是否有异常情况,如肿块、肿胀等。
3. 注意患者的反应,以便评估其疼痛程度。
4. 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以上就是四步触诊技术的操作流程。
四步触诊的内容及方法
四步触诊的内容及方法四步触诊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步触诊的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四步触诊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了解患者病史和主要症状。
2. 确定检查部位和目的。
3. 准备好洗手液、手套等消毒用品。
4. 让患者舒适地躺下或坐着,保持放松状态。
二、第一步触诊第一步触诊主要是通过手指轻柔地触摸患者皮肤表面,了解皮肤温度、湿度、光滑程度等情况。
具体操作如下:1. 洗手并戴上手套。
2. 从头部开始,轻柔地按压每个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等。
3. 注意观察每个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三、第二步触诊第二步触诊主要是通过手指按压深层组织,了解组织硬度、大小和质地等情况。
具体操作如下:1. 洗手并戴上手套。
2. 从头部开始,轻柔地按压每个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等。
3. 注意观察每个部位的组织硬度、大小和质地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四、第三步触诊第三步触诊主要是通过手指按压深层组织,了解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情况。
具体操作如下:1. 洗手并戴上手套。
2. 从头部开始,轻柔地按压每个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等。
3. 注意观察每个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五、第四步触诊第四步触诊主要是通过手指按压深层组织,了解器官的质地和敏感度等情况。
具体操作如下:1. 洗手并戴上手套。
2. 从头部开始,轻柔地按压每个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等。
3. 注意观察每个器官的质地和敏感度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四步触诊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2. 记录每个部位的情况,方便后续分析和诊断。
3. 操作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4.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
通过以上四步触诊方法的操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四部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四部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四部触诊的方法和内容指的是医生在诊断疾病时所使用的四种常见触诊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 手法触诊(主要用于检查肿块和疼痛):医生用手指、手掌或整个手部对患者的体表进行触诊,通过触摸来判断有无异常、硬结、疼痛等。
2. 表面触诊(主要用于检查浅表结构):医生通过轻轻触摸患者的皮肤来感受局部温度、湿度、光滑度、凹凸度等,以及观察表面结构变化。
3. 深部触诊(主要用于检查内脏和深部结构):医生使用手指、手部或特殊的触诊工具,通过适当的压力和动作来触及和评估身体的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的异常。
4. 按诊(主要用于检查腔道和管道):医生使用手指或手部轻轻按压特定位置,以观察和评估腔道和管道的通畅性、张力、压痛等情况,例如通过直肠按诊检查前列腺。
四部触诊的方法和内容在临床上常用于检查和评估各类病症,对于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程度等都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触诊是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分析的一项辅助手段,不仅仅依赖于触诊本身,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和病史、体征等进行综合判断。
四步触诊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四步触诊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四步触诊法是一种常用于体检和临床诊断的方法,它通过手掌的触觉感知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下面是四步触诊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1. 位置确认:首先确定受检区域的位置。
可以通过询问患者或观察患者的呼吸、动作等来确定受检的具体区域。
2. 温度评估:用手背轻轻触摸受检区域,感受受检区域的温度变化。
正常皮肤应该是温暖的,如果有局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局部炎症、感染、缺血等问题。
3. 表面触诊:用手掌的平面轻轻按压受检区域的表面。
观察皮肤的弹性、湿润程度、皮肤下组织的硬度等。
通过触诊可以评估皮肤的弹性和紧张程度,以及是否有肿块、囊肿、瘢痕等。
4. 深部触诊:使用指尖或拇指进行深部触诊,对受检区域的内部器官和结构进行评估。
通过按压、摇晃、推动等动作,可以了解患者内部的情况。
要注意力度的轻重,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或伤害。
需要强调的是,四步触诊法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四步触诊法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全面的诊断评估。
4.操作标准- 四步触诊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并解释
再次核对床 2
触诊 前
病人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头部稍垫高,双腿 号、姓名,协
15 屈曲分开,露出腹部
助排空膀胱,
3
测量宫高:用手或尺测 测量腹围:测量绕肚脐一周的长度
协助取平卧
位
10
①检查者面向病人头端,两手置于宫底部,检
操2 2作
过3 程4 4
触诊 50
查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
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先露部,进一
15
步查清胎儿部分,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④检查者面向病人足端,两手分别置于先露两 告 知 病 人 检
侧,向骨盆入口处深按,再次判断先露部及其 查结果
衔接程度,如遇胎先露已衔接,头、臀难鉴别
10
时,可做肛查、阴道检查、B 超检查协助诊断
协助病人下床或取舒适卧位,询问并观察病人 谢谢配合,请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8min)
序
分
号 操作流程 值
操作要点
护士 操 1 作 物品
仪表、语言、态度、核对、解释 齐全、性能良好
前 环境 10 安静、整洁、安全
准
备 患者
患者准备已做并理解合作
标 1 诊的目的、过 程,取得同意 2
操 整理
感受
3
作 后
记录
15
整理床单位
5 您定期来做
产前检查
5
洗手、记录
记录详实
5
效果
手法正确、动作轻稳熟练、检查结果准确
4
4
评 价
操作 护患
沟通
10
动作轻巧、稳重、准确、操作时间合适 有效,病人积极配合
四步触诊法
精心整理实验一四步触诊法四步触诊法是产前检查的常用方法,通过四步触诊法可以判定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衔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
【适应症】2.第二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深按,两手交替进行。
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者为胎背,高低不平,有结节者为胎儿肢体。
3.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先露部,按第一步特点判断先露是头还是臂;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入盆,能被推动提示未入盆,反之提示入盆。
4. 第四步两手分别插入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检查者关闭门窗,遮挡屏风,准备骨盆测量器,手要温暖;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床上。
【操作过程】1.髂棘间径(interspinal diameter,Is)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2.髂脊间径(intercristal diameter,Ic)体位同上,测量两髂脊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操作前准备】检查者关闭门窗,遮挡屏风,准备无菌手套、消毒碘伏棉球、无菌持物钳、消毒石蜡油、一次性臀垫和卫生纸。
【操作过程】检查时,取膀胱截石位,严格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无菌手套,涂以润滑油,示指、中指放入阴道,测量的主要径线有:1.对角径(diagonal conjugate,Dc或称骶耻内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conjugate vera),方法是:检查者伸入阴道的中指尖触骶岬上缘中点,示IS 23~26cm 入口横径Ic 25~28cm入口横径To 8.5~9.5出口横径Angle of subpubic arch 90o 出口横径内测量径线DC12.5~13入口前后径BC10cm 中骨盆横径实验三尺测耻上子宫的高度及腹围。
XX医院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四步触诊法
XX医院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四步触诊法
【目的】产科检查通过四步触诊法,能够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先露部是否衔接。
【体位】孕妇排尿后仰卧位,双腿屈曲,在做前三步手法时,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面向孕妇;在做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应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向下稍加按压,了解子宫外形并摸清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双手指腹触摸,判断子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双手分别放于腹壁两侧。
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向对侧深按,两手交替操作,仔细分辨胎背和胎儿肢体的位置。
第三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放在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再次复核胎头或胎臀,并左右推动判断是否衔接。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双手分别放在胎先露的两侧,沿着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按,核对先露部入盆程度。
产前检查-四步触诊技术介绍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进行处理。
注意孕妇的反应
02
在检查过程中,检查者应注意孕妇的反应,如出现疼痛、不适
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检查。
记录检查结果
03
检查者应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并与其他产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和分析,以确保母婴健康。
05 四步触诊技术的优点和局 限性
VS
成功案例二
一位孕妇在孕期34周时,通过四步触诊 技术,医生发现胎儿的体重偏轻。经过进 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医生为孕妇制定了个 性化的营养方案,并进行了密切的监测。 在医生的精心指导下,孕妇成功地增加了 胎儿的体重,并顺利地完成了分娩。
疑难案例讨论
疑难案例一
一位孕妇在孕期32周时,通过四步触诊技术 ,医生发现胎儿的胎位异常,为横位。医生 针对这一情况,为孕妇制定了详细的纠正胎 位的方案,并进行了密切的监测。经过一段 时间的治疗和调整,胎儿的胎位逐渐恢复正 常,孕妇也顺利地完成了分娩。
优点
准确判断胎儿大小和位置
发现异常情况
通过四步触诊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 胎儿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为多胎妊娠, 有助于确保分娩的安全顺利进行。
通过四步触诊技术,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胎 儿是否有异常情况,如胎位不正、胎儿畸 形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评估胎盘和羊水情况
指导分娩方式
四步触诊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胎盘的位 置、成熟度和羊水量,从而判断胎儿的生 长发育情况。
产前检查-四步触诊 技术介绍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四步触诊技术介绍 • 四步触诊技术的实施步骤 • 四步触诊技术的注意事项 • 四步触诊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四步触诊
操作步骤
第三步:确定胎先露、是否衔接 入盆
右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置于 骨盆入口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 检查是胎头或是胎臀,左右推动以确 定是否衔接。
未衔接入盆——胎先露部仍可左 右移动
已衔接入盆——胎先露部不能被 推动
操作步骤
第四步:确定胎先露
面向孕妇足部
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 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 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程度。
操作前准备
• 物品准备: 皮尺、洗手液
• 检查者准备: 清洁双手、暖手
• 患者准备: 核对患者信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请患者排空小便
操作步骤
体位: 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 屈曲稍分开,使腹部放松。 前三步检查者面向孕妇,第四步检查者面向孕妇足 端。
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宫高、宫底胎儿部分
四步触诊
LEOPOLD MANEUVERS
主要内容
• 基础知识 • 目的 • 适应症 • 禁忌症 • 操作准备 • 操作步骤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目的
四步触诊是孕中、晚期产科腹部检查方法,检查子宫大 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适应症
孕中、晚期孕妇。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但对于子宫敏感或已有宫缩者,应避开 宫缩,且动作务必轻柔。
面向孕妇,视诊腹部外型。 左手置于宫底部,描述宫底距脐平面 或剑突的距离(指数),估计胎儿大小与 妊娠月份是否相符。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 腹围值。
两手置于宫底部,感知宫底部的胎儿 部分。
胎头——圆硬而有浮球感 胎臀——宽软而不规则
操作步骤
第二步:确定胎背方位 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两侧, 轻轻深按进行检查。 胎背——平坦饱满 胎肢——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 有时可感知其活动
四步触诊培训及考核标准
0.25
三、实施操作
1.望诊:观察腹部形状及大小,有无妊娠纹及疤痕。
1
6
2.四步触诊:
(1).第一步:检查者站位在孕妇右侧,面向孕妇。测宫高,腹围。双手放在宫底,判断宫底是胎儿哪一部分。
(2).第二步:两手分别置于腹部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按,判断胎背四肢在哪侧。
(3).第三步: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判定先露是什么。判定是否衔接
产科四步触诊培训流程及考核标准
操 作 步 骤
评分(分)
一、医患沟通
1. 简单自我介绍。
0.25
1
2. 简洁询问病史。
0.25
3. 介绍操作目的。
0.25
4. 请患者排空小便,取仰卧位。
0.25
二、准备
1. 洗手。
0.25
1
2. 准备检查工具,站孕妇右侧。
0.5
3. 告知孕妇检查中可能有不适,请其配合。
(4).第四步:左右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的两侧,沿骨盆入口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入盆情况。
4
3. 听诊:
1
四、操作后处理
1.询问孕妇有何不适。
0.25
1
2.协助孕妇离开检查床。
0.25
3.汇报检查结果。
0.5
五、提问
提1-3个问题
1
1
合 计
10
四步触诊相关知识复习
1.注意简要询问病史,计算出预产期。
三甲医院四步触诊技术规范
三甲医院四步触诊技术规范
【四步触诊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先露部是否衔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告知孕妇,做好准备。
3.评估孕妇的孕周及是否为高危妊娠;环境温度、光线、隐蔽程度;评估孕妇的反应。
4.操作过程中注意指导孕妇配合,如有不适,马上告知医护人员。
5.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孕妇疼痛。
三、结果标准
1.孕妇/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孕妇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四步触诊技术操作流程】
【四部触诊技术操作指引】
一、操作目的
能够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先露部是否衔接。
二、实施要点
(一)评估要点
1.孕妇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周围环境。
(二)操作要点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走至孕妇床旁。
2.核对孕妇床号、姓名,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3.指导孕妇排空膀胱,协助摆好体位。
4.用四部触诊法检查孕妇。
5.检查毕,协助孕妇整理好衣服并取舒适卧位。
整理病床单元及用物。
6.完成相关护理记录。
三、指导患者
1.告知孕妇四步触诊的意义及配合方法。
2.告知孕妇检查前排尿。
四、注意事项
1.操作轻柔,以取得配合。
2.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3.操作过程中孕妇如有不适,马上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四步触诊技术质量及评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步触诊技术规范
正常的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又于胸腹前。
胎产式包括纵产式和横产式,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每个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入口的不同位置构成不同胎位。
妊娠未达28周时胎儿小,羊水相对较多,胎儿在子宫内活动范围较大,胎儿位置不固定。
妊娠达32周及以上后,胎儿生长迅速,羊水相对减少,胎儿与子宫壁贴近,胎儿的姿势和位置相对恒定,但亦有极少数胎儿的姿势和位置在妊娠晚期发生改变,胎方位甚至在分娩期仍可改变。
胎儿位置的诊断需要根据腹部四步触诊、阴道或肛门检査、超声检查等综合判断。
1.胎姿势( fetal attitude)指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
正常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其体积及体表面积均明显缩小,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2.胎产式( fetal lie)指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图5-2)。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者,称为纵产式( longitudinal lie),占足月妊娠分娩总数的99%;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者,称为横产式( transverse lie),仅占足月分娩总数的0.25%;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交又者,称为斜产式。
斜产式是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多转为纵产式,偶尔转成横产式。
3.胎先露( fetal presentation)指最先进入骨盆人口的胎儿部分。
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
根据胎头
屈伸程度,头先露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
臀先露分为单臀先露、完全臀先露、不完全臀先露,不完全臀先露可以分为单足先露、双足先露等。
横产式时最先进入骨盆的是胎儿肩部,为肩先露。
偶见胎儿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足同时入盆,称为复合先露。
4.胎方位( fetal position)指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每个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入口左、右、前、后、横的不同位置构成不同胎位。
头先露、臀先露各有6种胎方位,肩先露有4种胎方位。
如枕先露时,胎头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左前方,应为枕左前位,余类推。
四步触诊
1.腹部检查孕妇排尿后仰卧,头部稍垫高,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
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1)视诊:注意腹形及大小。
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及水肿等。
(2)触诊:妊娠中晚期,应采用四步触诊法( four maneuvers of Leopold)检査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在做前3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头侧,做第4步手法时,检查者则应面向孕妇足端。
软尺测量子宫高度(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底的距离)。
子宫高度异常者,需做进一步的检查如重新核对预产期、超声等。
腹部向下悬垂(悬垂腹),要考虑可能伴有骨盆狭窄。
第1步手法:检査者两手置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
宮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孕周数是否相符。
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胎头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胎臀软而宽且形状不规则。
第2步手法:检査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査,触及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
第3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査清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
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推动。
第4步于手法:检査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听诊):胎心在近胎背上方的孕如腹壁上听得最清楚。
枕先露时,胎心在脐右(左)下方;臀先露时,胎心在脐右(左)上方,肩先露时,胎心在幕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