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合集下载

《职业道德与学术规范》参考书目

《职业道德与学术规范》参考书目

专题一参考书目1、冯友兰:《人生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老子:《道德经》,《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年版。

3、王荣发:《现代职业伦理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4、曾建平:《社会公德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5、张乐鑫、谢志强:《人为什么活着:全球139位大师的答案》,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6、滕刚、高敬:《幸福是什么:全球155位大师谈幸福》,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专题二参考书目:1、保罗.奥利弗.. 学术道德学生读本[M]. 金顶兵,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M]. 刘华杰,译.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3、美国医学科学院,编.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M]. 苗德岁,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4、中国科学院.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试用本)[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杨玉圣,张保生. 学术规范读本[M]. 郑州: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6、龙小语编著:三分能力七分责任,海潮出版社,2011年版7、吴太胜主编:技术伦理导论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8、肖峰:高技术时代的人文忧思,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9、柏昌利: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0、张瑞芬: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学习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11、柏昌利: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2、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版13、杜宝贵:技术责任主体的缺失与重构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4、汉斯·约纳斯:技术、医学与伦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15、张瑞芬主编《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学习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5月版;16、美国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编写:《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何传启译,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17、[ 法] 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渠东、梅非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18、吴太胜主编《技术伦理导论》,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版;19、库恩著:《必要的张力》,纪树立、范岱年等译,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精神家园

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精神家园

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精神家园2008年第6期总第170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No.620o8seria1.No.170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精神家园盛正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教所,湖南娄底417005)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功能日益广泛,利益相关集团不断要求大学作出贡献,大学承受着不堪忍受之重,纷纷走出田野,与社会融为一体.大学逐步迷失自己,遭遇了许多困境.大学系统与大学内部只有进行合理的系统定位与分工,保持必要的象牙塔部分,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关键词:象牙塔;现代大学;精神家园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08)06—0023—03一,什么是象牙塔"象牙塔"(Ivorytower)一词最早见于《圣经》中的《旧约?雅歌》(theOldTestament,songofsongs)第七章:"你的颈项犹如象牙塔,你的两眼好似赫市朋城巴特辣宾城门旁的池塘."(Y ourneckislikeanivorytower.Y oureyesarepoolsinHeshbon,bythegateofBath—rabbim.)显然,这里的"象牙塔"一词只是用来形容女子洁白丰润之颈项.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奥古斯丁在书函《致维尔曼》中,批评同时代的法国消极浪漫主义诗人,作家维尼(vigny)忽视现实社会丑恶悲惨之生活,而自隐于其理想中美满之境地——象牙之塔(tourdivoire),从此象牙塔之意就像《辞海》里说的:"指脱离现实,沉湎于个人主观幻想,追求形式精美的创作倾向."也借指那种与世隔绝,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早期的西方大学曾经具有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在反对教会势力与王权势力的过程中维护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历史传统,若将这一时期的大学称为象牙塔,这应该是一个褒义的比喻,是一个美好的称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日显重要,作为以承传和创造知识为己任的大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社会也迫切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为社会解决现实问题.于是博克曾出版专着探讨了二战以后大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二,现代大学是怎样走出象牙塔的中世纪大学是学生或教师的行会组织,它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兴起,工商业发展对法律,医药,神学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关联,正如布鲁贝克所说:"中世纪的大学把它的合法地位建立在满足当时社会的专业期望上",大学主要以培养人才为主,功能单一,远离生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自由教育观念使纽曼时代的英国式学院得以存在,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大学建立在乡村,与社会保持距离,在象牙塔里生活.启蒙运动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对科学人才的需求,德国洪堡倡导的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大学中生根发芽,大学肩负着振兴民族国家精神的职责,开始从象牙塔里探出了头,如利比希的学生霍夫曼发明了多种合成染料,并联合一些化学公司,将研究成果付诸生产,促进了德国染料工业的发展,这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显然是大学发展知识职能的延伸.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美国经济腾飞而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在《莫雷尔法案》的影响下,直接服务于社会逐渐发展成赠地学院的主要职能.从历史上看,大学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自"美国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克拉克?科尔也曾说,"公共服务概念始于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_4.大学越来越经常地被喻为"服务站",如威斯康星大学提出州的边界就是大学边界的理念,不仅如此,在政府和企业的规划中,大学也名列前茅.当代大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绝对不可缺少的事物,各国大学都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请求入学者的压力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引力.因此,大学发展既要遵循自身发展逻辑,又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以满足社会对大学的需求.克拉克?科尔在《大学的功用》中认为,现代多元化巨型大学如同一个五光十色,魅力无穷的大都市,它维持与传播真理,探索新知;服务社会,产生效益;保持稳定的自由,其成员为真理而献身.这种巨型大学是实现国家目标的主要工具,是一个"智力城"_o.随着大学职能的增加与分化,在从教学,科研到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大学与社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大学看上去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了,好像走出了象牙塔.现代大学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社会依靠高等学府作为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机构,并作为了解世界和利用它的资源改进人类生活条件的手段.就像战争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因此,政府不再把大学看成一收稿日期:2008—04—15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编号:EIA070243)阶段成果;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课题(课题编号07YBA076)阶段成果;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访学基地成果.作者简介:盛正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高教所所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精神家园个独立自主的有机体组织,就像庖丁解牛,把大学看成是一个个器官,政府直接作用于器官,忘记了大学是用"脑"来指挥的一个整体,一个生成的组织,因此,大学缺乏自主权.大学在被请到社会中心的时候,社会开始对大学却是各取所需,使大学的整体性受到肢解,大学与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今天,象牙塔在现代大学中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就像人缺乏大脑这个器官.由于缺乏象牙塔的指引,大学理念变得模糊起来;由于缺乏象牙塔的圣洁,大学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缺乏象牙塔的规则,大学的逻辑与社会的逻辑越来越趋同.三,现代大学都要走出象牙塔吗中世纪大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组织——行会组织,有完善的结构,才有可能从政府和教会那里争得权力,形成独立的功能体,保护自身成员利益,这样才成就了当时的大学.现代大学成了社会的"动力站","轴心机构",大学的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几百年来大学一直以同样的名字在做着相似的事情,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是什么原因使大学既保持了其本质,又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呢?正如阿什比说:"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遗传是以保持物种特征为本位和出发点,而变异则是对物种的异化,对物种的辩证否定为根本.因此,在高等教育系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自身已形成特色的传统,即所谓的"物种"特性,维持高等教育中特有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大学理念的存在,即大学的内存逻辑"象牙塔"精神;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变化,通过系统的"基因" 重组,达到高等教育的"变异"——发展与创新.现代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科技H新月异,大学所处的环境变化迅猛,大学在强大的外界环境影响下,不断显化服务功能,而淡化了核心功能,失却了"象牙塔精神"的核心竞争力.大学如何恰当对待社会环境要求及自身传统职责的关系呢?博克反复强调"大学不愿意利用非学术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是合乎情理"的同时J,劝导大学"在考虑社会的需求时没有理由感到不安"..实际上,为此他不得不反复协调这一矛盾,一方面指出对社会需求的关注能提供"数不胜数"的机会,同时又认为"机会也可以在不忽视纯学术研究重要性的情况下获得""…;在说到社会义务的同时, 也认为"大学也有责任维护被普遍认为是教学和科学研究进步不可或缺的学术价值观","就大学的领导人而言,他们有义务全力保护大学免受外界对师生个人言论自由的限制,保护大学免受外界对大学事务的决策干涉"".曾经固守传统,专注教学和学术的英国传统大学,在社会与自身发展需求的强大压力之下,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随之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开始加强应用性研究乃至技术开发.牛津大学在积极开展技术转让的同时,自己也创办高科技公司,这些传统大学虽不断以变通的形式来满足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始终未放弃其作为学术殿堂的固有本色.它们协调与社会关系的策略是,大学追求教学与科研的"高, 精,尖",通过"象牙塔"里高质量的学术产出,为社会作出卓越贡献,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直接为社会服务",更不是简单地唱和"适应社会"的论调.斯坦福大学也始终不直接参与到社会中去,而是通过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为社会服务. 可见,每所大学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途径未必是一样的,走出了象牙塔的应用性大学或应用性学科更加直接向社会提供了各种服务,但是象牙塔式的大学提供了特别的服务.并非每所大学都是一座完全的象牙塔,并非顶尖大学的每个学科都是一座象牙塔.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国家绝对需要一些象牙塔式的学科以及象牙塔式的大学为它服务. 因此,所谓走出去,并非所有的人都要走,《BeyondtheI—voryTower:》中的"beyond"既可以说是"走出",也可以说是"超越",决不是告别象牙塔."纯学术研究"作为象牙塔的坚固基石是一点儿也不能动摇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来考虑社会需求,大学才从"传统上向国家提供了最伟大的服务"[91350. 四,现代大学需要精神家园的守望与重构象牙塔是大学精神的象征.大学是不能缺乏精神与理想的,没有了精神的大学就会枯萎,没有了理想大学就会世俗,没有了灵魂大学就会物质化生存,那对于社会或大学自身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怎样去构建现代大学的精神家园呢?现代大学要保持象牙塔的持续和完整,必须与社会之间保留一个缓冲带,使外界政府,社会,市场的要求在象牙塔的外围有一个系统的调整地带.阿什比在《英国,印度和非洲的大学》开篇就对大学的生存条件进行了论述,他说:"为了生存,一所机构要满足两个条件:必须足够稳定地保持它得以产生的理念,必须有足够的行动同支撑它的社会保持联系."…因此,在现代社会,大学只有进行合理的重构,把大学作为塔群结构来发展,才能在秉承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与环境进行合理物能交换,在新的状态下达到平衡. 1.大学塔群的组成.克拉克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概念,认为当今大学是一整套群体和机构.大学不是某个时代一般社会组织之外的东西,而是社会组织之内的东西……它是时代的表现.大学只有通过改变自身的组成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的多功用要求,因此,一所大学除了原有的象牙塔之外,还有教学塔,行政塔,服务塔等,这些塔构成了现代大学的塔群.如果把大学看成是一座城市,几百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功能分区,有行政区,生活区,娱乐区,工业区,文化区,商业区等,只是各有侧重,有些工业区占很大比重,就叫工业城市,有些商业区很发达,就叫商业城市,当然,其他各种功能区都存在,只是处于次要地位,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城市,满足城市人们的需要,但每座城市一般都有一个行政中心.同样,一所大学也由许多塔构成,但一般都有一个象牙塔作为中心,与其他塔共同构成一个功能完整的大学系统.大学象牙塔秉承精神教育思想,是大学精神的发源地,大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学持久服务力的来源.推而广之,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大学也构成了塔群,顶尖大学以精英教育为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源地,学术中心,是最具有象牙塔风格的大学,还有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或以服务地方为主的大学,就是地区的教学塔或服务塔型大学,它们形成一定的结构.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精神家园2.大学塔群的结构.大学内部的各种塔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象牙塔应该成为其他各塔的核心和源泉,以象牙塔为中心,教学塔,行政塔和服务塔等依次离社会越来越近,而离象牙塔中心越来越远,它们共同构成大学生态系统.教学塔,行政塔离不开象牙塔的精神来源和不竭动力,服务塔要以其他塔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物理学认为,场是存在系统各要素的联系交换物质,它不但作用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而且也属于各个要素共有, 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独立的没有场存在的物质.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在同一场统一下构成相对独立的层次叫做系统,系统有层次之分.系统结构是指诸要素在系统范围内的秩序,亦即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即层次场的内在方式,大学内各塔都是大学内的各要素,它们各自存在一个场,这些场相互作用再构成高一级的场——个体大学系统.不同的学科专业,更适合于定位于不同的塔内,基础理论学科主要应安心在象牙塔内发展,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应用性科目就离社会较近,更好地与经济社会相融合,为经济社会服务.同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大学构成塔群,顶尖大学更多地秉承古典大学传统,主要进行精英教育,坚持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大学理念,如我国的北京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他们本身更像"象牙塔", 发挥着引领其他大学塔的作用,一般大学或发挥教学塔的功能,或发挥服务塔的功能,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塔之间通过场相互联系和影响,共同构成一国或地区的大学生态系统,各个大学占据不同的系统生态位.一国的大学生态系统又是更大范围的大学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大学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及内在的功能.3.大学塔群的功能.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关联,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个体的大学内部或一个区域内的全体大学也形成系统的塔群结构, 就能发挥出多样化的功能,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也能保持大学的内存逻辑,因此,大学系统内不同的塔都有各自的位置和作用,每个塔就是一个场,相互之间通过场效应联系.任何时代的大学系统从来不是静态的机构,而是不断地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自身,大学就是一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独立的有机体".由于大学数量越来越多,功能也不断地增加,大学为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大学内部首先开始分化,主要从事自由研究的专家学者,躲藏在象牙塔里不肯出来,保持着社会良心的责任;而其他一些应用性强的学科专业,则走出象牙塔,有能力服务于社会,与社会紧密相关,因而也更容易与社会融合.同样,一个地区的大学也扮演着不同塔的作用,那些历史悠久,教育质量高,在区域内占据着精神领地的大学,就应该更加强进行象牙塔式建设;而地方性大学主要从事与社会紧密相关的活动,扮演着服务塔的作用.这样,区域内不同的大学或大学内部不同的部分处于区域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内不同的生态位,各个塔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象牙塔既要发挥引领作用,又要具有保守性.大学象牙塔的内在逻辑决定着大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大学自主权的基本依据,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内在力量,如牛津,剑桥大学在直接服务社会的浪潮中,并没有与社会建立完全密切的联系,而是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坚守自身"内在逻辑"与"遗传特征",依然给人一种象牙塔的感觉,这种保守性也使英国诞生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2O世纪7O年代以后,即使在剑桥涉足于科研开发,出现"剑桥奇迹" 时,剑桥也没有因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就丢弃自己的传统.大学究竟是象牙塔还是服务站?剑桥的成功是否可以说明大学应该具有一定的象牙塔精神呢?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理念中争论较大的命题.我国2O世纪20年代发展得比较好的大学,如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坚持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抵制政府控制;梅贻琦主持的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在动乱的夹缝中求得自主,像中世纪大学那样,在政府权力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并较好地发展.参考文献:[1]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题卷端[M]//鲁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55~156.[2][英]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M].王春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O04.[3]CentreforEducationResearchandInnovation,TheUni—versityandtheCommunity,OECD,1982,(36).[4]Kerr,C,etc.SystemsofHigherEducation:Decis—ivelssues,IntemationalCouncilforEducationDevelopment, 1978,(91),[5][英]迈克尔?夏托克.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M].王义瑞,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ClarkKerr,TheUseoftheUniversity[M].London: 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5.[7]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3,32.[8]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美]博克,走出象牙塔[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40,349~350.[1O]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2.[11][英]埃瑞克?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5.[12]AbrahanFiexnet.Universities:AmericanEnglishGer—man[M].NewY 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30.[13]续炜瞳.场集系统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 (7).[14]陈一壮.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与圣菲研究所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区别[J].山东科技大学,2oo7,(2).[责任编辑:杜小平]。

高等教育学中外经典著作推荐

高等教育学中外经典著作推荐

高等教育学中外经典著作推荐中文著作:《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王伟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潘懋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新编高等教育学》潘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沈红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王英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大学之理念》金耀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大学的逻辑》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陈学飞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陈学飞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高等教育学新论》胡建华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丁学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高等教育市场化》戴晓霞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外国高等教育史》黄福涛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1《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翻译著作:《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伯顿·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伯顿·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高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001《大学的功用》克拉克·克尔,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克拉克·克尔,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阿什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约翰·范德格拉夫,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德里克·博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大学的理想》约翰·亨利·纽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弗兰斯·F·范富格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大学的使命》奥尔特加·加塞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菲利普·G·阿特巴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美国高等教育》罗伯特·M·赫钦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学术责任》唐纳德·肯尼迪,新华出版社,2002《21世纪的大学》詹姆斯·杜德斯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大学运行模式》罗伯特·伯恩鲍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D·B·约翰斯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教育组织行为学》罗伯特·G·欧文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亨利·罗索夫斯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托尼·布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1979-1995)》欧内斯特·L·博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论文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论文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讨【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人逐步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其社会责任感关系到社会化进程,一个责任心强的大学生,能自觉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模范地遵守各种规范,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责任感缺乏和淡化,与社会期望不相符合,迫切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把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摆在突出位置。

通过对大学生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内涵的分析,探究当前大学生责任感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途径一、增强责任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意义“责任是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对特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发生于人在外部世界的现实关系中,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由全部成员所构成,要保证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前进所要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由全社会成员承担,责任就是社会成员根据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根据个人社会角色和责任能力,自觉接受自愿承担应当完成的任务。

社会责任是指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职责、义务,也可以说是为保证自己能在社会中持续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对社会的付出。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人,都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只是由于社会成员的角色、能力、所掌握的资源不一样,所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形式和内容不一样。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优势的群体,是倍受人们期盼和拥有更多机会承担社会责任的群体,是能直接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对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行动对社会的影响都是直接的和实在的。

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承担关系着自身的完整成长,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兴衰。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1]社会必然性,任何人不可推卸。

如果养成了对社会、国家、群体、他人和对自己的责任心,就能摆正自身在整个社会中位置。

责任心强的学生,就能自觉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模范地遵守各种规范,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服务社会: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兼论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内在关系

服务社会: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兼论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内在关系

服务社会: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兼论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内在关系陈伟;葛金国;周元宽【摘要】基于职能的扩充,引发了两个多世纪以来高教界的热门讨论:是否要打破“围墙”让大学走出象牙塔.大学职能在拓展过程中,已悄悄实现“职能漂移”,服务社会成为现代大学职能的核心.“一心两翼”构成现代大学职能的新常态.其中,人才培养是基础,发展科学是关键,服务社会是核心.【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大学职能;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一心两翼”【作者】陈伟;葛金国;周元宽【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通常认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

因为大学职能的扩充,引发了两个多世纪以来高教界两个阵营的激烈争论:是否需要打破大学“围墙”,让大学走出象牙塔。

争论说明大学各项职能的关系需要厘清和整合。

现代大学的职能,在拓展过程中已经悄悄实现“职能漂移”,服务社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

大学三大社会职能是“一心两翼”——现代大学职能的“新常态”——而非传统说法的“三驾马车”关系。

“职能”,通常是指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

“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最适宜表述某事物由于社会分工所应发挥的社会作用。

”[1]所谓大学的职能,就是指分工赋予大学应承担的社会作用。

这种职能与社会的需要呈正相关,主要反映社会的诉求,表达为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众所周知,我国大学的社会职能主要由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支柱构成。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社会职能;以各种形式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学校新的社会职能。

”[2]由于大学职能的不断拓展,产生了贯穿两个多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界最热门话题的讨论,这就是:大学是否要打破“围墙”走出象牙塔?由此,形成了“两大阵营”观点的激烈争论。

走出象牙塔——感悟大学生活中的“改变”

走出象牙塔——感悟大学生活中的“改变”
走出象牙塔
感悟大学生活中的“ 改变”
刘一凡( 聊城 大 学 东 昌学 院 山 东聊城 22 0 ) 5 0 0
每 次 提 笔作 文 , 总会 用 的 到 “ 光匆 匆 如 流水 ” 的 确 , 月 如 时 。 岁 梭 , 华秋 实 , 春 大学 生 活 已经 过半 。 蹒 跚 学步 的童 年 还 依 稀 在 昨 那 日, 流光 溢 彩 的 青春 年 华 却在 不 知 不 觉 中悄 悄 流 逝 了 。 这
变 和 磨平 了 。 ” 哥 看 了看 我 , 后 走 到 海滩 上抓 起 一 把 沙 土 , 表 然 慢
条 斯 理 的对 我 说 :小 妹 你 看 这 一 颗 颗 相 似 的沙 子 , “ 它们 原 来 形 状 各 异 , 初 的 追溯 地 也 各不 相 同 : 一 颗 是从 上 游 冲下 来 的 , 一 最 这 这
的 自己 。 ຫໍສະໝຸດ 那 么 简单 明 了 了 , 以我 有 点 害 怕 , 不 是 终 有 一 天 我 也 会 变 得 所 是 世 故 而 又 不再 单 纯 。 认 识 飞 十多 年 了 , ” 印象 里 他 总是 个 无忧 无 虑
的乐 观 派 。 没 见过 他 为 什 么 事 情 发过 愁 。可 连 这样 一 个 乐 观 的 从
环境 , 正确 面对 改 变 。 学 里 的改 变 并 不可 怕 , 怕 的 是 找不 准 自 大 可
己 的位 置 , 云亦 云 , 样 就 连 这 颗 小 小 的沙 土 都 比不 上 了 !” 人 那 那
天不记得和老哥聊了多久 , 只记 得 那 天 的 夕 阳 特 别 美 。 柔 的 洒 柔 在 沙滩 上 , 的心 里 暖 暖 的 , 动 着说 不 出 的 明澈 。原 来 , 变 并 我 涌 改

走出象牙塔的一道美丽风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走出象牙塔的一道美丽风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风 .弘 扬 社 会 正 气 ,对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有 着 积 极 的 推 动 作 用 。它 以 扶 贫 济 困 为 主 题 、以 社 会 弱 势 群 体 为 主 要 扶 助 对 象 ,通 过 志 愿 服 务 方 式 为 困 难 群 众 提 供 实 实 在 在 的 帮 助 ,为 我 国 多 层 次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的 建 立 作 出 了 贡 献 。它 为 当 代 青 年 在 实 践 中 锻 炼 成 长 提 供 了
众 的 爱 国 主 义 、集 行 动 是 从 19 9 3年 底 开 始 实 施 的 。 近 8年 来 , 超 过 八 千 万 人 次 的 青 年志 愿 者 把 自己 的真 诚 与热 情 化 作 实 际行 动 , 在支 教扶 贫 、 务 咨询 、 区服务 、 义 社 环 境 保 护 以及 为 大 型 活 动 提 供 志 愿 服 务 等 领 域 开 展 了 大 量 卓 有 成
来 . 过 不 断 的 总 结 经 验 和对 所 出 经
现 同 题 的 思 考 , 者 对 高 校 青 年 志 笔 愿 者工 作 有如 下几 点 体会 。 1 高 校 青 年 志 量 者 工 作 的 滩 、 入 开 展 为 素 质 教 育 搭 羹 了 新 的 平

膏 年 是 国 家 的 希 望 , 们 培 养 我 的青年 人 , 该 是 对 国家 、 民蕞 、 应 对 对社 会 、 人 民有 强烈 的 历史 责任 对 感 和 献 身 精 神 的 人 .是 具 有爱 国 主 义 、集 体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理 想 和 信
维普资讯
锿霹芝蠢曩封
念 的 建 设 人 才 。江 泽 民 同 志 酋 经 强 调 : 思 想 政治 教 育 , 各级 各类 学 “ 在

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自由——读《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所感

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自由——读《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所感

基 本学 术价值 ,是否 还能维护 其基 本学 术 自由? 国著名教育 保 障受教育机会平 等,即成为现代大学 的社会责任 。高校可以 美
家博 克 在 《 出 象 牙 塔 — — 现 代 大 学 的 社 会 责 任 》 一 书 中 阐述 通 过 不 断 加 大 教 育 投 入 ,合 理 配 置 教 育 资 源 ,调 整 教 育结 构 和 走
向 ,做 社 会 的航 灯 。于 是 他 强 烈 呼 吁 现 代 大 学 应 走 出 象 牙 塔 , 思考 社 会 问题 ,加 强 他 们 的 道 德 推 理 能 力 , 引导 他 们 遵 守共 同
超 越 象 牙塔 ,为 社 会 服 务 , 引领 社 会 前 行。 现 代 大 学 承 担 社 会 的社 会 道 德 价 值 观 ,从 而推 进 整 个 社 会 整 体 素 质 的 提高 。这 同
2 大学对 社会 所承 担 的各 种 责任 .
()从学 术 性 角 度 看大 学 对 社 会 的 责任 。 1
第一,帮助国家解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问题。一个国家所
之 间 的关 系 日益 密 不 可分 ,面 对 社 会 大学所能提供 的资源亦 有
来使得高等教育逐步从社 会的边缘走 向社 会活动的中心,成为 们 特 殊 的 资 源 服务 于 社 会。
现 代社 会 的 轴 , 构 。现 代大 学 在 推 动 社 会 文 明 进 步 、促 进 经 t机 L 济 发展 等 方 面 扮 演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角色 ,同 时 在 培 养 人 7, 服 Y 务 社 会 等 方 面 也 肩 负 着 越 来 越 多 的 社会 责 任 。 现代 大 学 与 社 会
中国电力教育 C P EE
2 1年 第3期 总 第 12 00 1 8 期 DOI编 码 :1.9 9 jis 10 —0 7 .0 03 .0 0 3 6/ .sn.0 7 0 9 2 1 .10 1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

我们常用“象牙塔”一词来比喻和形容大学,“象牙塔”意味着大学是那种摆脱外界束缚、放弃暂时利益、保护师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场所;“象牙塔”标志着大学校园与世俗社会之间存在着一道“防火墙”;“象牙塔”固守着大学校园中不受外界喧嚣侵扰的那份宁静。

象牙塔的大学就是宁静的校园;象牙塔精神就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大学精神。

关于“人类命运”、“科学与真理”的思考?正如前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所阐述的:大学应当关注自己,“大学处理与外界的各种关系中,必须不断地面对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责任”,“纯学术研究”是象牙塔的本质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来考虑社会需求,大学才从“传统上向国家提供了最伟大的服务”。

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的意思是,学了3年,向学之心还没转到做官求禄上,这种人很难得。

他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贫而乐,富而好礼。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那里,好学应该是对学习活动的一种无功利的喜爱,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礼记》中也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

诸亮在《诫子书》中对求学和明志的境界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制定《大学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的宗旨,他批判只“对人们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他们能承担政府所急需的工作”的教育目的,认为“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出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

”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研究为单纯目的,反对“以学校为科举,以学校为书院”的急功近利、守一排他的做法。

梅贻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作为大学精神的注解,指出大学之道重于大学之用。

他明确“大学的使命有二:一曰学生之训练,一曰学术之研究”,大学要进行高深研究,培养知类通达之人。

走出象牙塔

走出象牙塔

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
-------心得体会
在这炎炎夏日,暂别象牙塔的舒适生活,满腹宏图大志的我决心进入社会,体验生活,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时的我,一身正气,朝气蓬勃。

最终我选择了一家超市作为实践基地,因为我认为去超市的人来自各个不同的职业,家庭,地区,而超市是生活的仓库,每个人都要去那里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那么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会更大。

我信心百倍,可真正到了那里,我才真切的体会到社会的人情冷暖,喜怒哀乐,很多很多……
到了那里,我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本就没法和社会接轨,我所说的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过于理论化,好像自己像个局外人似的,一切都那么迷茫,不顺心,乃至于我对顾客的问题不闻不问,甚至是冷眼相对,对于“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完全置之不理,我一度低沉,可是一个月相处下来,我改变了许多,也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真正的学校是社会,在这所学校里,我学到了如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还有待人要真诚,有耐心,团队的力量,微笑时开启人心灵的钥匙,只要你真正的付出,社会也会给你相应的回报。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实践方面,积极融入社会,适应时代需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_走出象牙塔_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_镜诠

_走出象牙塔_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_镜诠

U N IV ER SI T Y EDU CA T IO N SCIEN CE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4期(总第122期)走出象牙塔 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镜诠姜∀国∀钧(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82)∀∀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学是象牙塔的说法过时了。

[p7]基本学术价值学术自由2、所有形式的言论自由,都可以根据两个基本理由来判断。

就个人而言,他所选择的言论和写作权力作为一种自由形式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有助于丰富和激励其生活。

这种自由一旦被剥夺,他就失去了充分参与智力交流活动的机会,而智力交流活动却是有助于培养人的价值观,有助于认识世界,有助于发挥那些最具人性特点的思维和想象力的。

言论自由,除了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之外,传统上在美国已被看做是与社会福利同等重要的一个问题。

纵观历史,当我们在了解自我、了解我们的社会公共机构以及我们生存环境的发展进程时,发现社会已取得了很大进步。

##如果我们希望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就不能用传统观念对这些人加以约束,也不能设置其他人为的障碍来抑制创造性思维。

[p17]3、虽然学术自由的原则现在已得到广泛接受,但现代大学多变的命运已带来一种更加微妙的新危险。

这些危险是大学教学人员和大学外部世界之间形成较为密切的接触和联系所直接造成的结果。

[p24]通过对外界的广泛接触,教授们的收入有所增加,研究范围有所扩大,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这些利益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大学教学人员是依靠外来经费开展科学研究,那么他们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将会受到能获得必需的经费来源的影响。

[p25]随着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逐渐习惯,他们或许越来越不会对官方政策提出异议,也不会支持可∀∀1、大学走出象牙塔的过程正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过程,正是高等教育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过程。

2、在欧美,这一过程不是∃跨越式%的,更不是∃割裂式%的,而是∃渐进式%的、∃继承式%的。

大学在象牙塔中所建立起来的基本学术价值被带出了象牙塔,而不是被丢弃在象牙塔中。

大学的社会责任--对德里克·柯蒂斯·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的解读

大学的社会责任--对德里克·柯蒂斯·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的解读

大学的社会责任--对德里克柯蒂斯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的解读侯长林【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5【摘要】德里克·柯蒂斯·博克是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家。

他在《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一书中,系统阐释了他的大学的社会责任观。

他认为,现代大学要坚守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三项基本学术原则,这是象牙塔的基本精神,但是更应该主动走出象牙塔承担社会责任。

博克的大学社会责任思想对我国大学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Derek·C·Bok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American higher educator. He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y inBeyound The Ivory Tow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He believ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three basic academic principles--academic freedom, academic autonomy and academic neutrality, which is the basic spirit of the ivory tower. However, the modern university should walk out of the ivory tower to bear mor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is idea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y still has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总页数】7页(P36-42)【作者】侯长林【作者单位】铜仁学院梵净区域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院,贵州铜仁 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相关文献】1.象牙塔:坚守与走出、重构与超越--读德里克·博克的《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J], 平和光;胡仁东2.大学的基本学术价值与大学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读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J], 连洁平3.学术原则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解读 [J], 刘春华4.大学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与不同层次学术权力的相互制约--读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J], 王学海5.学术自由与大学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读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J], 赵永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里克·博克

德里克·博克
德里克.博克(Derek Bok,1930年——),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德里克.博克1951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58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任教,1968—1971年担任法学院院长;1971—199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现任美国国家公共事务委员会主席。博克生活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时期,担任哈佛校长的20年间,十分重视本科生教育,强调通识教育和核心课程。富于开拓精神的他,审时度势,锐意改革,重新组织哈佛的管理机构,引入现代管理方法,引领哈佛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博克开放的高等教育观在美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公认为美国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博克不仅是出色的高等教育实践家,也是一位影响广泛的高等教育理论家。他不断总结在哈佛大学的办学经验,阐述自己的大学思想和主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
超越象牙塔:德里克·博克的大学理念
博克是当代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1971—1991)德里克·博克(Derek Bok)是西方大学理念发展史卜的一个新的代表性人物,是一位具有独到观点和深邃思想的教育理论家。西方的大学长期处于“象牙塔”内,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贵族气息,高居于社会顶层,一直以来成为远离世俗社会的一座城堡和圣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美国大学逐步融人到社会中去之后,大学日益面临如何应对现代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不同层次需求的同时,又面临坚持大学应有的基本理性和学术价值矛盾的挑战。在这个问题上,博克敏锐的意识到现代大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高高在上的学术组织和社会的装饰物,而应该为整个社会前进指明方向,做社会的航灯。于是他强烈呼吁现代大学应走出象牙塔,超越象牙塔,为社会服务,引领社会前行。同时大学在服务社会的进程中,又要坚守自己的学术理念和学术价值,坚持大学应有的高品位。博克的大学理念在当代美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新时期美国大学的转向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对当代世界各国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既要走进也要超越“象牙塔”——读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一书有感

大学既要走进也要超越“象牙塔”——读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一书有感

教改教法大学既要走进也要超越“象牙塔”———读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一书有感刘婷婷(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3)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1-0034-02作者简介:刘婷婷(1987-),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摘要大学是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共同体,其“象牙塔”精神暗含着大学是探求高深学问、追求真理、关怀终极、关注人类命运的场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

走进象牙塔是责任的呼唤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呼唤,对中国大学具有特殊意义。

在固守象牙塔的同时,大学也应超越象牙塔,顺应时代发展的脉搏,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象牙塔”走进超越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Go into but also Go beyond the "Ivory Tower":Impressions of Reading the Book "Be 原yond the Ivory Tower"by Derek Bok //Liu Tingting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is a community of academic autonomy and academic freedom.The spirit of the "ivory tower"implies that university is a place to explore the profound knowledge,pursue the truth,care about the ultimate and also the destiny of mankind as well as a spiritual hall exhibiting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To go into the ivory tower is the calling of responsibil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itself,which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universities.When still sticking to the belief of ivory tower,universities also should go beyond it,and follow the pulse of the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Key words universities;"ivory tower";go into;go beyond大学产生之初被人们冠之以“象牙塔”,以象征其神圣性和封闭性,大学人为了探索学术、追求真理抛开尘世的喧嚣,与外界社会划出鲜明的界限,形成了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的“三A ”原则,这种象牙塔精神对大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大学的健康发展提出了道德底线。

“走出象牙塔”的荒诞——西方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走出象牙塔”的荒诞——西方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关键 词 :“ 牙塔 ”;认 识 论传 统 ;本土 象 中图分 类号 :G 4 60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6 1—1 1 ( 0 0 4— 0 5— 5 6 0 2 1 )0 0 2 0
“ 牙塔 ” 之 称 谓 及 其 背 后 隐 喻 的 “ 育 学 象 教 的想 象力 ” ,说 到底 是 西 方语 境 生 发 出 的产 物 。当 法 国作家圣 伯 夫 在 1 9世 纪 最 早 提 出 这 一 概 念 时 ,
二、“ 象牙塔理念” 的语境
在 欧 美 国 家 的 大 学 发 展 史 中 ,尽 管 纽 曼 的


必以哲 学为有 害之 学也 。二 、必 以哲学 为无
“ 大学 的理 想 ” 终究抵 不过 “ 洪堡 模 式 ” 的咄咄 逼 人 ,“ 洪堡 模式 ” 象征 的学 术传 统经 由美 国的 “ 威 斯康 辛精神 ” 改 造 后 也俨 然 成 为 现 代 大学 发 展 的
sos its fteMoe U iesy 一 书 翻 译 成 pni li dm nvri ” b ie o h t “ 出象牙 塔—— 现 代 大学 的社 会 责任 ” 时 ,很快 走 在高 等教 育界和社 会 大众心 中形 成 了一种 前所 未有 的共识 :我们 的大学要 走 出象牙 塔 ,面 向社 会 !与
的那种 “ 独 冷 漠 ” 的 生 活 方 式 ,注定 是 要 遭 受 孤
批 判 的 。从 此 ¨ :
象牙塔之意就指脱离现实 、沉溺于个人 主观 幻想 、
神和永恒信念的教育理念更 是成 了 “ 滑天下之大
稽 ” 的教育 逻 辑 。于 是 建 基 于 “ 济 至 上 主 义 修 经 辞 ” 之 上 的 “ 不 及 待 的荒 谬 理 路 ” 成 了描 绘 中 迫

独立学院社会责任问题论文

独立学院社会责任问题论文

独立学院社会责任问题浅析摘要:独立学院为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责任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责任的履行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通过分析独立学院社会责任的缺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对于独立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社会责任缺失提升独立学院作为我国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大胆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路径的产物,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变革、大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壮大,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进入21世纪以来,独立学院在社会责任问题上的认识模糊和实践缺位,越来越成为制约它们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也影响着它们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一、独立学院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独立学院是一种类型颇为特殊的高等学校。

它由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具有企业性质。

这从独立学院的民办非企业性质可见一斑。

但同时,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这又使它同时具有了非营利性。

但是无论是考察独立学院的企业型,还是考察其公益性,都无碍用承担社会责任去要求和约束它。

有研究者指出,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更有专家据此指出,强化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先进的公司责任理念成为企业制胜的不可或缺的软竞争力。

如果强调独立学院“公益性事业”的特征,那么就更应该时刻恪守社会责任的底线。

在经典论著《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中,博克就阐述了有关大学的社会责任观点,甚至还将大学的社会责任进行分类,区分出大学的核心责任以及外围责任。

二、独立学院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关于独立学院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所以对于该问题的界定也无统一标准。

重塑象牙塔理念——读《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重塑象牙塔理念——读《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作者: 吴方 杜学元
作者机构: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
出版物刊名: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16-1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象牙塔 象牙塔理念 大学 社会
摘要:早期的西方大学为了维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被称为象牙塔。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正逐步走出象牙塔,走出的同时却造成了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缺失。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强烈呼唤大学在走出象牙塔的同时更要注重象牙塔理念的重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作者:姜国钧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04期[收稿日期]2010-04-[作者简介]姜国钧(1962-),男,湖南宁乡人,教育学博士,湖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史、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学是象牙塔的说法过时了。

[p7]基本学术价值学术自由2、所有形式的言论自由,都可以根据两个基本理由来判断。

就个人而言,他所选择的言论和写作权力作为一种自由形式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有助于丰富和激励其生活。

这种自由一旦被剥夺,他就失去了充分参与智力交流活动的机会,而智力交流活动却是有助于培养人的价值观,有助于认识世界,有助于发挥那些最具人性特点的思维和想象力的。

言论自由,除了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之外,传统上在美国已被看做是与社会福利同等重要的一个问题。

纵观历史,当我们在了解自我、了解我们的社会公共机构以及我们生存环境的发展进程时,发现社会已取得了很大进步。

……如果我们希望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就不能用传统观念对这些人加以约束,也不能设置其他人为的障碍来抑制创造性思维。

[p17]3、虽然学术自由的原则现在已得到广泛接受,但现代大学多变的命运已带来一种更加微妙的新危险。

这些危险是大学教学人员和大学外部世界之间形成较为密切的接触和联系所直接造成的结果。

[p24]通过对外界的广泛接触,教授们的收入有所增加,研究范围有所扩大,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这些利益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大学教学人员是依靠外来经费开展科学研究,那么他们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将会受到能获得必需的经费来源的影响。

[p25]随着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逐渐习惯,他们或许越来越不会对官方政策提出异议,也不会支持可1、大学走出象牙塔的过程正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过程,正是高等教育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过程。

2、在欧美,这一过程不是“跨越式”的,更不是“割裂式”的,而是“渐进式”的、“继承式”的。

大学在象牙塔中所建立起来的基本学术价值被带出了象牙塔,而不是被丢弃在象牙塔中。

像博克这样的哈佛大学的校长首先考虑的是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如何坚守基本的学术价值。

学术自由显然是基本的学术价值中最基本的价值。

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

我们总是把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立起来,把学术自由看成是某种不安定的因素。

殊不知,没有那些个人的“最具人性特点的思维和想象力”,社会进步就缺少了强大的推动力。

停滞不前才是社会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停滞意味着存在一种强大的反人性、反社会的力量,它阻碍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将社会矛盾激发到尖锐的程度。

3、学术自由以衣食无忧、研究条件优越又聪明绝顶的自由知识分子的存在为前提。

象牙塔内外的惟一差别是研究的条件不同。

象牙塔中的研究条件是由学校提供的,而且学校提供这些条件除了服务于研究者外,没有其他的目的。

象牙塔外的研究条件是由各种利益集团提供的,其目的是得到相应的回报。

因此,即使研究条件是由学校提供的,如果其目的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声望、应付某种评估等其他的目的,也没有学术自由可言。

相反,即使研究条件是由社会提供的,只要提供者没有学术以外的目的,同样可以有学术自由。

为实现学术以外的目的而做研究是不自由的,能危及自己影响力或得罪庇护人的观点。

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不仅没有注意到正在发生的变化,而且在人事方面还可能渐渐地变得更加“讲究实际”、“注重现实”和“面面俱到”。

遗憾的是,他们也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更加世俗,对自己参与和涉及事件的发生和政策制定也越来越无法作出公正审慎的判断。

[p25-26]4、我们尽管不情愿,但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随着研究型大学的影响不断扩大,学术独立性的标准已不复存在。

现代生活条件已为知识探索活动设置了新的压力和约束,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者们免受大学自己造成的人为限制的约束。

大学能够努力做到不处罚持不同观点的教授,努力保护教授言论自由的权利,使其不受大学外界敌对压力的侵扰。

[p27]学校自治和国家要求5、在过去几代人的时间里,大学几乎不受任何条款的约束,甚至连工人补偿费和失业保险资金这样的基本措施也没有。

但是,现在开始发现自己受到许多规定的约束。

[p40-41]新的管理条例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以常规立法的形式制定的。

相反,华盛顿一般是通过作出一些大学接受联邦经费的附加条件的规定来进行干预的。

[42]既然高等教育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政府就越来越想进行干预,以确保学院和大学很好地为公众服务。

然而,我们也明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扼杀教育的创造力和活力。

这种情况实际上从其他社会的大学经历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那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现象。

[43]由于大学是在思想王国里运转着的,因此保护大学的自由权,使其免受不合理和不公正的政治干涉尤为重要。

犯错误所付出的代价也会因政府当局手伸得太长而变得更大。

如果仅仅一所大学出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然而如果联邦政府官员犯了错误,其危害则会是无比巨大的,政府的行为一般是把制定的政策和规定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普遍的学术机构,即使不是百分之百,也会有许多学术机构受到影响。

由此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范围广,而且时间也长。

[p45-46]6、政府的管制对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也会造成损害,因为施行千篇一律的规定会削弱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而办学的多样性对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p46]为什么聪明的学者们会愿意做这样的研究呢?因为有重大的利益交换。

学者们因此“收入有所增加”,“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这些利益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

首先失去的是“自由之精神",随后,渐渐地也就失去了“独立之人格”。

而最后,社会将失去能“作出公正审慎的判断”的知识分子。

4、然而,事情并不总是按照上述逻辑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被人所意识到了的问题终究能够被人解决。

关键在于知识分子自己如何处理“义利关系”。

作为大学校长的博克,能努力做到保护教授们的言论自由,使其不受外界压力的侵扰。

作为一个大学的教授自己何尝又做不到自觉抵制名利的诱惑,始终保持“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呢?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但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更有“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的精神品质存在。

5、欧洲的大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自治的,起初并不是因为学术方面的原因,而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大学的存在能给一个城市带来许多消费,大学因此获得了自治的特许。

但大学在自治中所获得的好处是免受外界的干扰,可以自由地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自治也因此成为了欧洲大学的基本学术价值。

有趣的是,继承了欧洲大学传统的美国大学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治却是因为国家意识到大学有着比促进消费更加重要的作用。

最初是那些赠地大学为地方的农业生产服务。

不过这些大学,包括最著名的威斯康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超越过哈佛、耶鲁等象牙塔中的大学。

二战中,美国的大学,包括那些象牙塔中的大学在武器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让政府看到了大学的重要作用,接下来的冷战更需要大学发挥这样的作用。

于是,美国的大学走出了象牙塔。

所幸(不幸)的是,美国人看到他们的对手比他们更加重视大学在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并且“轻而易举地扼杀教育的创造力和活力”。

美国人冷眼旁观这种“令人痛苦的现象”,对政府当局伸得太长的手有了高度的警惕和冷静的反思。

6、不独高等教育,多样性对于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和哲学、历史和现实、中国和外国都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对所有的证明都不屑一顾,而只坚持个人头脑中的意识和意志,那实在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现象”。

7、政府干预不仅削弱多样性,抑制改革,犯下造成重大损失的错误,而且也会迫使大学花费大量钱财来迎合政府条例的要求。

[p46-47]8、教育过程是非常微妙、难以捉摸的,教育的成功与否和质量的好坏是难以用诸如最低限度课时量、师生比例和图书馆藏书量等任何客观标准来衡量的。

而且,实行这样的标准也会冒很大风险,会使本来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需要不断试验的教育方法变得千篇一律、过于死板,会使负有特殊使命的学校出现格格不入的结果,会使政府规定的用意变得模糊不清。

此外,此类标准一般还会导致各种欺骗性对策的出现,以规避法律制裁,由此促使政府承担实施法规所需的与日俱增的费用开支,促使政府作出详细的学术决策。

[p63-64]大学的目的和社会责任9、19世纪,我们的学术机构从欧洲模式中汲取了许多灵感:从德国引入了以学生实习为辅助、专业教授从事科研为主的研究性大学思想;从英国则引进了突出强调本科生教育以及学生智力发展和道德情感教育兼顾的教育思想。

[p69]按英国和德国大学传统设置的学术机构显得有些脱离公众要求,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传统都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强调学习和发现的价值。

大学将科学研究发现成果运用于实践,或是通过聚集一大批青年英才,帮助他们增长见识和培养崇尚探索的精神,由此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马修•阿诺德的话说,高等教育无疑是“在无声之中对国家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影响”。

但是,任何接踵而来的社会变革都只是大学的副产品,并不是大学存在的理由。

恰恰是这一点,决定了美国大学的办学经验大大不同于欧洲模式。

美国人往往把高等教育视为向快速发展的社会提供所需知识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的一种手段。

1862年,国会通过的《莫里尔法案》就包含了这种精神。

[p68-70]几十年来,私立大学在办学模式上曾一直落后于政府赠地大学。

1945年后,联邦政府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各种拨款,支持全国的大学建立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盛顿进一步采取主动,鼓励大学——无论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去满足国家重大的需要。

[p71]此外,基金会在战后时期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最初,这些基金会提供大量经费的目的经常7、迎合政府的要求是要花钱的。

院系调整是花了钱的,高等教育大跃进是花了钱的,教育革命是花了钱的,高校合并是花了钱的,应付评估是花了钱的。

这些钱是在教育经费非常紧张,甚至是在饿死人的情况下花掉的。

8、30年前博克所思考的这些问题完整地在我们的高校评估中再现了,而且博克并不十分肯定的一些推论在我们的评估中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各种欺骗性的对策出现了;与此同时,防止欺骗和造假的各种各样的规范和对策越来越详密和严格。

政府能插手的,能够进行评估的只可能是那些客观的标准。

而这些标准恰恰又不能用来衡量高等教育的成功与否和质量的好坏。

如果一定要用这些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只会阻碍大学的成功,伤害大学的质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越抓质量,质量越上不去的原因。

这也就是大学为什么要自治的理由。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学亦若烹小鲜也。

9、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之所以成为大学的基本价值,是因为大学的存在有其自身的目的,或者说大学自有其存在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