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1 单 细 胞 原 生 动 物 寄 生 虫 病 .
色, 鱼体 出现 严 重 弯 曲等 。 主要 危 害鲢 、 鱼 种 , 病 率 高 、 鳙 发 死 亡率高 , 流行 于 5 8月 , ~ 8月之 后是 自 内瘴症状 。
() 3 九江 头槽 绦 虫病 。 鱼体 重 减轻 , 表 黑色 素增 加 , 病 体 离群 独 游 , 有恶性 贫 血 , 重时 前肠 第 一盘 曲胀 大 呈 胃囊 并 严
关 键 词 淡 水 鱼 类 ; 生 虫 病 ; 害 ; 治 措 施 寄 危 防 中 图分类号 ¥ 6 .. 9 515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0 —5 3 (0 8 1 — 2 2 0 0 7 7 9 2 0 )6 0 6 — 2
随着 我 国淡 水 渔 业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 , 殖 密 度 越 来越 养 大 , 病发 生机 率和 危 害性 也 不断提 高 , 鱼 已逐渐 成 为制 约 国
寄 生 虫 对 鱼 类 的影 响 显 著 时 可 引起 宿 主生 长 发 育 缓
跳 出水 面 , 造成 成 批死 亡 。 要 流行 于 初 冬和 春 末 , 其 能 主 尤 是密 集放 养 的越冬 池易 感染 此病 。
() 5 车轮 虫 病 。 鱼 类很 普 通 的 原 虫病 , 重 时 鱼 体 分 是 严
发 育 受 影响 , 者可 至死 亡 。 是 毒 素 的作 用 。 生 虫在 寄 重 四 寄
( ) 环 虫 病 。 我 国饲 养 鱼 类 中致 病 的有 鳃 片 指 环 1指 在
虫 、 指环 虫 、 指环 虫和 坏鳃 指 环虫 。 要 寄 生于 锶部 . 鳙 鲢 主 严
生过程 中 , 代谢 产物 排泄 于 宿主体 内。 其 有些寄 生 虫还 能 分 泌特 有 的有 毒物 质 , 宿 主产生 一定 的影响 。 对

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对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虽然较多,但要使发病的水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对防治的方法及用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的原则。

一、预防措施1.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鱼类越冬期间,体质消耗较大。

因此,要注意加强鱼类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

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免疫活性促长剂”、“鱼饲佳”等,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的恢复,大大提高对外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2.改善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这些代谢废物分解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

因此,除了要适当换水外,一定要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例如每10-15天施用一次“益池保”,或15-20天施用一次“保水王”,有效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水色的好转及鱼类的摄食,防止代谢废物的积累,有效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3.杀灭鱼体携带的寄生虫由于鱼体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水温一有升高,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鱼体大量感染。

为了防止寄生虫病暴发,可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药物,例如“鱼虫杀星”、“克虫王”系列药物等,较彻底地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二、治疗方法及其用药鱼类寄生虫病暴发后,虽然治疗的措施较多,但由于养殖的产品要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在药物的选用上一定要慎重。

1.禁止使用的杀虫药物①含砷制剂:如福美砷等;②含汞制剂:如硝酸亚汞和醋酸汞等;③有机氯杀虫剂:如五氯酚钠等。

2.控制使用的杀虫药物如敌百虫、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类(高灭磷、杀虫灵)。

此类含磷杀虫剂虽然能够较有效控制鱼类患寄生虫病,但其本身对鱼类的毒性较大。

淡水鱼类车轮虫病怎么防治

淡水鱼类车轮虫病怎么防治

03
防治措施
改善水环境
保持水质清洁
通过更换水源、减少养殖密度、 定期清理水底残饵和粪便等方式 ,保持水质良好,减少病原体滋
生的机会。
水温调控
保持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 过低,以减轻车轮虫病的发病风
险。
光照控制
适当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避免 强光照射,以减少车轮虫的繁殖
和生存。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投喂
中间宿主
车轮虫的幼虫需要在水中自由生活 一段时间,期间可能会感染水中的 其他生物,如浮游生物、螺类等, 成为中间宿主。
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可能导致车轮虫病的传播 和扩散。
02
症状识别
病鱼症状
淡水鱼类感染车轮虫后,常见的病鱼症状包括:浮头并集中 在近岸处游动,鱼体表黏液增多,鱼体逐渐消瘦,食欲减退 ,游动缓慢等。
05
治疗与用药
治疗方法
淡化处理
将感染车轮虫的鱼浸泡在淡水中,使其逐渐脱盐 并恢复活力。
药物治疗
使用抗车轮虫药物,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甲醛 等,按比例添加到水中进行药浴。
生物防治
利用某些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等,以减少车 轮虫的数量和感染。
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准确诊断
确诊感染的病原体是车轮虫后,再使用药物 治疗。
淡水鱼类车轮虫病防治
2023-11-08
目 录
• 概述 • 症状识别 • 防治措施 • 预防与控制 • 治疗与用药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车轮虫病是由车轮虫属的多种鱼类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特点
车轮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具有易感染、传播迅速、难以根除 等特点。

淡水鱼类锚头蚤病防治方法

淡水鱼类锚头蚤病防治方法

淡水鱼类锚头蚤病防治方法淡水鱼类锚头蚤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感染疾病,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锚头蚤病主要通过锚头蚤寄生虫引起,锚头蚤寄生在鱼类的外表皮肤上,会造成鱼类皮肤损伤、感染和衰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锚头蚤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保持鱼缸水质清洁是预防锚头蚤病的基本措施之一、锚头蚤寄生在鱼类的外表皮肤上,因此保持鱼缸水质的清洁度可以减少寄生虫的数量和传播。

定期更换水并清洗过滤器,可以有效清除缸底的污物和寄生虫卵,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加强鱼类的营养和健康管理。

健康的鱼类抵抗力强,自然会减少寄生虫的发生。

因此,合理饲养鱼类,保证其充足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加强鱼类的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锚头蚤病的发生。

此外,定期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体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第三,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物包括氯胺酮、金松油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杀死锚头蚤,并在不伤害鱼类的情况下进行防治。

使用药物时,需要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指示进行使用,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第四,隔离和处理感染的鱼类。

一旦发现鱼类感染了锚头蚤病,应尽快将其隔离并进行治疗。

可以将感染的鱼类暂时放入单独的鱼缸中,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隔离和处理感染的鱼类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保护其他健康的鱼类。

最后,在鱼缸中添加一定数量的清洁鱼类。

有些鱼类,如田鲫鱼、鲫鱼等,具有较强的清洁能力,可以帮助清除鱼缸中的寄生虫和污物。

因此,在养鱼缸中适当添加一定数量的清洁鱼类,可以减少锚头蚤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淡水鱼类锚头蚤病的方法包括保持鱼缸水质清洁、加强鱼类的营养和健康管理、使用药物进行防治、隔离和处理感染的鱼类以及在鱼缸中添加清洁鱼类。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锚头蚤病的发生,保护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鱼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鱼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虫体 直径 5 ~ 0 微米 ; 4 11 还有一 些小 型车轮虫 , 如 卵形 车轮虫 、 眉溪 小 车轮 虫等 , 些虫 体 的 这 直径在 2 - 7 0 4 微米 。 车轮 虫 的外 形 , 面观象 毡 帽 , 口面观 侧 反 圆碟 形 , 运动 时作车轮 般旋转 而得 名 。虫 体隆 起 的一面 叫 口面或前 面 , 口面相 对而 凹入 的 和 面, 为反 口面或后 面 。口面有一 向左 或反时 针 环 绕 的 口沟 和胞 口相 通 , 口沟 绕 体 J0 8~ 2 0C( 7  ̄ 小车 轮虫 ) 3 0 4 0C( 或 3 - 5  ̄ 车轮虫 ) 因 , 种类而异 。口沟两侧各有一 列纤毛 , 形成 口带 , 直达前 腔。胞 口和胞 咽相连 。在胞 咽附近有一
维普资讯
宝 盛堂 专栏
危害淡水 鱼 的寄生虫病 有数 十种 , 本文 只 阐述 常见 的 、 发 的 、 害严 重 的寄 生虫 病及 多 危 其 防治技 术 , 于养 好鱼 , 高 单产 有重 要 意 对 提
义。
病原 体 J车轮 虫病 的 病 原 体 为 车轮 虫 。车轮 虫 . 隶属 于纤 毛 纲 、 毛 目、 动亚 目 、 形 科 、 缘 游 壶 车 轮虫亚科 。常见 的有显 著车轮虫 、 中华 杜 氏车 轮虫 、 方车轮虫 等 , 些都是较 大型 车轮虫 , 东 这

原尾蚴在 中间寄 主体 内生活 时间 的长短 , 定 决 于剑水蚤 的寿命 。 带有成熟原 尾蚴 的剑 水蚤被 草鱼种 吞食后 , 圆尾 蚴就在鱼 肠道 中发育成 裂 头蚴 。 时身体不分节 , 此 在夏天经 J J天开始长 出节 片 、 发育为成虫 。在水 温 2 ~ 9 8 2 ℃时 , 裂头 蚴经 2 ~ 天达性成 熟 , J刀 初次 产卵。 ( 2) 双穴 吸虫 病 又称 复 口吸虫 病 , 其 病原体 为双穴吸虫尾 蚴 。 湖北双穴 吸虫 原蚴 如 及倪 氏双穴 吸虫 尾蚴 和 湖北 双 穴 吸虫及 倪 氏 吸虫 、 形双穴 吸虫 的后囊蚴 。隶 属双穴科 。 匙 后 囊 蚴 : 体 分 为前 后两 部 , 明 、 虫 透 扁平 、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乌鳢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人们喜爱的食材之一。

养殖乌鳢也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及时诊断和防治乌鳢的病害对于养殖业是非常重要的。

乌鳢主要病害主要分为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类,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1. 病因: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有假单胞菌、养殖水产中的常见细菌罗德文氏氏菌等。

2. 诊断:细菌性病害的患鱼会出现食欲减退、浮头、腹胀、游泳不灵活等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死亡。

诊断可以通过将患鱼分离出来进行细菌培养检查,确诊后也可根据症状和病情特点来进行诊断。

3. 防治: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池水质清洁。

一旦发生细菌性病害,应立即对患鱼进行隔离治疗,并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也可选择疗法,以减轻病情。

二、寄生虫病害1. 病因:乌鳢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钩虫、鳃蟌、虱子、线虫等。

2. 诊断:患鱼出现瘙痒、相互擦挂、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可怀疑为寄生虫病害。

确诊可通过对患鱼进行鱼体刮片检查或者鱼体内部解剖检查。

3. 防治:为了预防寄生虫病害,需要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保持水质清洁。

对于发生寄生虫病害的鱼群,可以选择使用驱虫药物或者浸泡浴液的方式进行治疗。

三、病毒性病害1. 病因:乌鳢病毒性病害主要由乌鳢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易感染乌鳢,并在高温条件下特别活跃。

2. 诊断:乌鳢感染病毒性病害时会出现贫血、水肿、体重减轻、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会死亡。

确诊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对于乌鳢的主要病害,预防胜于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关键。

一旦发生病害,及时诊断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能对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有更深入的了解。

淡水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淡水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淡水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简介
淡水鱼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资源,但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疾病。


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对于保障养殖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淡水鱼的常见病症、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常见病症
淡水鱼常见病症包括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等,其中一些病症可能
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影响养殖效益。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症的特点:
•寄生虫感染:常见症状包括鱼体表面出现白点、鳃部发红、鳃丝肿胀等。

•真菌感染:鱼体表面可见白色或棕色的细丝状物,鱼体皮肤出现溃疡。

•细菌感染:患病的鱼常有食欲下降、体色变暗、游动不灵等表现。

诊断方法
对淡水鱼疾病进行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1.观察症状:密切观察鱼类行为和外观,记录异常表现。

2.取样检测:获取病鱼的携带体进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疾病类型。

3.实验室检测:将患病鱼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学鉴定,确定病因。

防治方法
预防胜于治疗,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淡水鱼疾病的发生率。

以下是几种常用
的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水池,减少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环境。

2.饲料管理:合理饲养、营养充足可增强鱼类免疫力。

3.定期药浴:在诊断出有病害的情况下,可使用相应药物进行药浴治
疗。

4.加强环境监控:定期监测水质、温度等参数,保持养殖环境稳定。

结语
淡水鱼病的诊断和防治对于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介绍的常见病症、
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能帮助淡水鱼养殖者更好地保护鱼类健康、提高产出。

效果。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正确的防治方法对于泥鳅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为一种寄生虫。

患病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会影响泥鳅的呼吸和食欲。

预防白点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加强泥鳅的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2. 眼球突出病。

眼球突出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眼部疾病,病因可能是由于水质恶化或者泥鳅之间的打斗引起。

预防眼球突出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养殖池、避免过度投喂、控制泥鳅数量,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3. 肠胃炎。

肠胃炎是泥鳅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泥鳅食欲不振、排便异常。

预防肠胃炎的方法包括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洁。

4. 寄生虫病。

泥鳅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鳃腔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

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泥鳅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合理使用驱虫药物。

二、综合防治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疾病的防治方法外,综合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清理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

最后,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结语。

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是泥鳅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才能保证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对泥鳅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合理管理养殖环境,提高泥鳅的免疫力,从而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防治方法能够对泥鳅养殖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泥鳅养殖能够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它是一种肉质鲿鲅目鳗鲬科的淡水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问题,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1. 铜绿假单胞杆菌病症状:鳅鱼体外长有铜绿色菌丝,病鱼身体消瘦,活动力减弱,常有腹背弯曲现象。

防治方法:鳅鱼患病后,应立即将病鱼隔离,不与健康鱼接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增强水质管理,维持良好的环境。

2. 痢疾假单胞杆菌病症状:鳅鱼浑身发黑,肚部较大,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加强养殖池水管理,避免底泥积存,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增强养殖泥鳅的抵抗力。

二、寄生虫病害1. 鳃珠虫病症状:鳅鱼鳃部有大量白色或淡黄色的珠状体,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鳅鱼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去除饲养池底泥,避免虫卵再次孵化。

2. 鱼铁线虫病症状:鳅鱼肠道中有白色细线虫,鳅鱼食欲减退,腹部膨胀,体形瘦长。

防治方法:使用驱虫剂进行治疗,每年定期对池塘进行清洗消毒,避免寄生虫滋生。

三、真菌性病害1. 黑鳞病症状:鳅鱼鳞片上生有黑色斑点,逐渐扩大,病变部位易于继发其他病害。

防治方法:使用真菌杀菌剂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养殖池水的清洁和水质管理。

2. 鳅霉菌病症状:鳅鱼体表覆盖有白色霉菌膜,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防治方法:使用霉菌杀菌药物进行治疗,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改善水质。

四、病害防治措施1. 加强管理定期清理养殖池,清除底泥和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避免过度投饵导致水质恶化,合理控制水质的pH值和温度,提高鳅鱼的生活环境。

2. 注重饲料选择优质的饲料,合理膳食营养结构,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提高鳅鱼的免疫力。

3. 抗病药物根据鳅鱼不同的病害症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寄生虫、抗真菌等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春季淡水鱼类易发的寄生虫病花罗汉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寄生虫病易暴发,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

现将常见春季寄生虫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鱼波豆虫病1.症状:该虫寄生在体表,寄生处充血、发炎、糜烂,皮肤及鳃上粘液增多,鳃细胞坏死,病鱼呼吸困难。

镜检有大量波豆虫寄生。

2.治疗方法:鱼种放养前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浸洗鱼体20~30分钟。

波豆虫二、斜管虫病1.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该病无特殊症状,在水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在北方地区越冬后期发病严重。

2.治疗方法:可用克/立方米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或单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

斜管虫三、小瓜虫病1.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

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肉眼可见布满了小点状白泡,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急游,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2.治疗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辣椒粉50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药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

小瓜虫四、锚头鳋病1.病原及症状:因锚头鳋寄生而致病,寄生在鱼的头部、眼、皮肤、鳍、鳃及口腔内,寄生处红肿发炎;当大量寄生在体表时,虫体上好似披了蓑衣,故又叫蓑衣病;当大量寄生在口腔时,病鱼的口不能关闭。

2.治疗方法:可用0.5克/立方米硫酸铜加0.2克/立方米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或用0.7克/立方米晶体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1次,连泼3次;或每亩用松树枝叶15千克~20千克,扎成捆插挂在食场周围或捣碎、浸汁全池泼洒。

锚头鳋五、鱼虱病1.病原及症状:是一种侵袭性鱼病,该病在低温季节极易流行,并可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肉眼可见扁圆形的虫体在鱼体上爬行或叮咬,鱼表现出极度焦躁不安、跃出水面、急剧狂游等症状,有的病鱼靠池壁摩擦、翻滚等,病重鱼逐渐消瘦死亡。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淡水鱼指的是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淡水鱼种类有8600余种。

淡水鱼和一般的动物一样,都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危害整片海域的鱼种。

那么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粘附,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低水温季节,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水霉菌对寄生无严格的选择性,各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能被感染。

密养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清瘦或处于饥饿状的鱼最易患水霉病。

防治方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

入池前用“种苗净”1/3000药溶泼洒。

避免在水温15℃以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

二、竖鳞病初步确诊,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所引起。

患竖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式血样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

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

随病情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持续2天~3天死亡。

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金鱼也时有发生。

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防治方法: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鱼体入池时用1/3000浓度的“种苗净”浸溶5分钟;或“百鱼净”2-5毫克/升药浴30分钟。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淡水鱼类的养殖密度不断提高,虽然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病害风险。

本文以寄生虫病为核心,首先介绍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鱼;寄生虫病;类型;危害;防治措施我国淡水鱼类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为鱼类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染创造了条件,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不明显,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寄生虫就会侵入宿主,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

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1.1 单细胞原生动物第一,隐鞭虫病。

该寄生虫一般侵入鱼类的鳃部和皮肤,随着数量增多,会破坏鳃小片组织,并产生凝血酶。

由于血管阻塞,增加了黏液数量,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继而出现不摄食、离开群体、靠近岸边等征象,久而久之导致体形消瘦、营养不良。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7-9月,具有发病急、危害重的特点。

第二,小瓜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或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和其他物体相互摩擦接触,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初冬时节,尤其在鱼类数量密集的越冬池中,小瓜虫病的感染概率较高。

第三,车轮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的头部、鳍部、体表,鱼类会大量分泌黏液,1-2周的鱼苗是主要受害群体。

鱼类的口腔内、呼吸道存在大量黏液,因此影响正常的呼吸和进食,导致体形消瘦,主要出现在每年4-7月。

第四,粘孢子虫病。

以碘泡虫为例,对于鱼类的危害范围广,该寄生虫伴有较大的胞囊,寄生在鲢鱼体内,会对神经、皮肤、心血管系统和感觉器官产生破坏,鱼类出现打圈、乱窜的现象,尾部上翘、腹腔积水、肝脾功能减退。

寄生在草鱼体内,则会危害肠道功能,出现肠道粗大、肠壁糜烂、体形消瘦等征象,最终因不摄食而死[1]。

浅谈池塘淡水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浅谈池塘淡水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浅谈池塘淡水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池塘是常见的淡水鱼养殖场所,然而在鱼类养殖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

这些病虫害不仅会给鱼类带来健康问题,也会对养殖者的经济收益造成影响。

及早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池塘淡水鱼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常见病害1. 白点病白点病是淡水鱼常见的寄生虫病害,主要由绦虫引起。

患病的鱼体表会出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鱼类全身发白。

此病一旦传染将对鱼类养殖造成很大威胁。

2. 霉病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疾病,它会对鱼体表皮产生损伤,使其皮肤变得模糊不清,逐渐脱屑,严重时可能导致溃烂甚至死亡。

3. 鱼耳寄生虫病鱼耳寄生虫病是由鱼耳寄生虫寄生在鱼类的耳部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害。

患病的鱼可能会出现头部摇摆、红肿、溃烂等症状,影响鱼的正常生活。

4. 眼部病害眼部病害是淡水鱼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眼睛发炎、水肿、甚至溃烂。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鱼的视力和生活品质。

二、常见虫害1. 螺蛳螺蛳是淡水鱼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以鱼体内的养分为食,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鱼的死亡。

2. 虱子虱子是鱼类体表的寄生虫,它们会吸食鱼的血液,导致鱼体衰弱甚至死亡。

3. 水蚤水蚤是淡水鱼常见的寄生虫,它们喜欢寄生在鱼类的鳃部,会引起鱼类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三、防治方法1. 加强池塘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杂草、落叶等杂物,保持水质清洁,降低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 合理投喂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过剩饵料滞留在水中,提供病虫害滋生的条件。

3. 注重饲料卫生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残饵料和鱼粪,避免滋生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4. 使用药物防治选用专业的病虫害药物,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病害类型进行合理使用,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避免对鱼类造成损害。

5. 提高养殖密度适当提高淡水鱼的养殖密度,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提高种养鱼类的免疫力。

6. 加强监测定期检查池塘内的鱼类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和虫害问题,防止其扩散蔓延。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作者:朵胜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5期摘要: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给鱼类生存造成的危害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措施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识码:A引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占据相当比例,这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大部分寄生虫无法对鱼类造成明显的危害,在较为稳定情况的水生态系统下,宿主和寄生虫的种群两者之间一般可以处在较为平衡的一种状态,但是唯有当整个环境和生态发生急剧变化时,寄生虫才有可能出现大量侵入宿主的情况,进而暴发寄生虫病,为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1 寄生虫病对鱼类造成的危害寄生虫能够给鱼类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成长期间它能够使宿主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会使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有甚者会引发死亡出现。

当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时,养鱼者通常难以给与必要的重视。

根据生产情况分析,细菌性体表病属于淡水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而引起此类疾病发生进而不断流行的主要因素就是寄生虫所引起的损伤。

所以,要高度重视寄生虫给鱼类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鱼类寄生虫病,导致鱼类死亡,死亡率低的为20%~30%,而严重者达90%以上。

2001年,在处于苏南、苏北地区的鳜鱼养殖的鱼塘里面发现了鳜鱼尾孢虫,有的鱼池发病率及死亡率甚至达到60%以上。

2002年,在山东章丘某鱼塘发生极为严重车轮虫病,导致大批的鲤鱼种类纷纷死亡,造成的危害比较大。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S i y a n g t i a n d e一、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1)粘孢子虫病。

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

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

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

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

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隐鞭虫病。

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

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

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3)车轮虫病。

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4)斜管虫病。

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

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5)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

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1)九江头槽绦虫病。

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

淡水鱼类常见蠕虫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常见蠕虫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属。
2 常 见 的 几 种 蠕 虫病 、
2 1 环 虫 病 。指 环 虫 种 类 很 多 , 大 多 有 较 强 的特 异 性 。 大 量 寄 生 时病 鱼 体 表 黑 瘦 , 丝 黏 液 增 多 , .指 但 鳃 苍
白, 引起 出血 、 组织变性 、 坏死 、 萎缩和组织增生。烂鳃, 鳃盖 张开 , 呼吸困难 , 造成 贫血 , 肝土黄色 , 胆大 , 鳔前 大 后小 , 游动缓慢和狂游。春末夏初易造成鱼种 的大量死亡 。可用 高锰酸钾浸 洗鱼种 和用 敌百虫全 池泼洒进行
使鱼苗常跳跃 、 急游 、 挣扎和死亡。此病多 发生在夏 季白鲢和 团头 鲂的鱼苗 和鱼种易发 , 可用敌百 虫杀尾蚴 防
治。
2 4双穴吸虫病 。又名自内障病 。病原为双穴 吸虫 的尾 蚴和囊蚴 , . 大量尾 蚴对鱼急性感 染时 , 由于尾蚴经 肌肉进入循环系统或神 经系统到眼球水 晶体寄生 , 在转移途 中造成 刺激或损伤 , 病鱼 出现剧烈 的挣扎 状游动 , 继而头部和眼眶充血 , 旋即死亡。或病鱼失去平衡 能力 , 头部向下 , 尾部向上浮上水 面, 随后 身体痉挛性颤抖 , 并
2 0m i n。 .
盘 。 口在 吸盘 中 , 下接 通 过 咽 的 食 道 , 道 后 分 为 盲管 状 的肠 直 达 体 后 。 食
2 5侧殖吸虫病( 口病)。主要危害淡水鱼苗 。鱼苗闭 口拒食 , . 闭 游泳无力 , 中在下风处 , 集 消化道无食而充
2 4
黑 龙 江 水 产
2 1 第 2期 0 0年
脏受挤萎缩 , 体腔膨胀 可至胀破。鱼侧泳或仰泳死亡或 被鸥吃掉 。应捞 出病 鱼 , 赶鸥鸟 , 驱 切断生 活史 , 免传 避
播。
2 9毛细线虫病 。鲤科鱼类肠 内寄生。头钻人肠黏膜引起肠炎 ,鱼黑瘦 , . 离群 分散 于池边 。对 当年 小草鱼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寄主分泌大量粘液,鱼苗体上在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

危害下塘十天左右的鱼苗时,发现成群沿塘边狂游,口腔充塞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2、防治方法:合理施肥、放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亩鱼池用苦楝树枝叶15公斤分别浸泡于池中。

用2%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5分钟以上。

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枝叶20—30公斤煎汁全池遍洒。

二、孢子虫病:1、症状:鱼类大量寄生孢子虫后,引起鱼体消瘦、食欲减退、体表发黑、腹部膨大等症状。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种类有球虫病、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2、防治方法:清除塘底的过多淤泥,采用生石灰或氯制剂进行彻底清塘,以杀死冬眠的孢子。

不要到有该病的地区购买鱼种;外地购买的鱼种下池前用聚维酮碘浸浴15—20分钟。

发病时,在饲料中添加1.5%“孢虫杀”连喂3天,第4天用“鱼虫灭”全池泼洒1次。

三、锚头鳋病:1、症状:锚头鳋是大型寄生虫,肉眼可见,主要寄生在鱼类的鳃和体表组织,吸取营养液,可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红色斑点,并容易被水霉所附着。

病鱼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消瘦,流动迟缓。

2、防治方法:鱼池采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亩用松树枝叶10公斤左右,扎成几个小捆,插挂在池塘周围。

对于发病的鱼种,可采用高锰酸钾浸浴。

四、斜管虫病:1、症状:该虫寄生于鱼类的鳃和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的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

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作侧卧状,靠近塘边,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

2、防治方法:用氯制剂彻底清池消毒,杀死病原体。

鱼种入池前,用0.2%食盐水或5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及有效防治手段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及有效防治手段

水产行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

随着水产行业的飞速发展,淡水鱼养殖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丰富,产量也越来越多。

病害是影响淡水鱼养殖效果、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导致淡水鱼出现病害的原因有很多种,淡水鱼病害的种类也有很多种。

通过分析淡水鱼养殖的品种、主要养殖技术以及病害发生的原因、淡水鱼养殖常见的病害以及解决办法,为防治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基于淡水鱼养殖的需要,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不可避免的存在病害的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降低了淡水鱼的品质,而且影响了淡水鱼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对整个水产行业的经济效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降低淡水鱼养殖病害发生的频率,保证淡水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必须全面深刻地分析淡水鱼发生病害的原因,了解淡水鱼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淡水鱼养殖常见的病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减小病害发生概率的同时将病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淡水鱼养殖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淡水鱼养殖和水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淡水鱼养殖品种、主要养殖技术及病害发生的原因1、常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①青鱼青鱼属于食肉性鱼类,鱼身呈青灰色,喜欢生活在中下层水域,存活率非常高,生长速度非常快,体质也非常健壮,产量非常可观,是淡水鱼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

②草鱼草鱼属于食草性鱼类,以草类植物的茎叶为主要食物,鱼身呈黄色,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力,性情比较活泼,生长速度比较快,分布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可以和其他淡水鱼类混合养殖。

在市场需求量较大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大量生产,是淡水鱼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③鲢鱼鲢鱼属于滤食性鱼类,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鱼身呈白色,和草鱼一样,鲢鱼的环境适应能力也非常强,分布范围也很广,生长速度也很快,一般情况下可以和其他淡水鱼类混合养殖。

同样,鲢鱼也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满足市场的需求。

2、淡水鱼养殖的主要技术①池塘养鱼池塘养殖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寄生虫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 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 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 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 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 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 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 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一、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 抵抗力下降 甚至造成死亡。

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 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 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 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 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 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 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 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受影响 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 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 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

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 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淡水鱼类寄生虫病防治1 隐鞭虫病。

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8~10毫克/千克的硫酸铜(或比例为5:2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3.全池遍洒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浓度达0.7毫克/千克。

2 粘孢子虫病。

鱼用溴氰菊醋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02×0.000001浓度,每天1次,连续3次或用(400~500)×0.0000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25min(水温在15℃左右),具体浸洗时间视鱼的活动状况而定,每天1次,连续3次。

4 小瓜虫病。

可用干辣椒治疗鱼小瓜虫病,具体操作方法是:按照每亩每米水深用干辣椒250~500克的用量,把干辣椒放在锅内,加水煮烂后,对整个鱼池进行泼洒,每天泼洒1次,连续进行3天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8-11-29T10:39:58.6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作者:武才琪王庆林(通讯作者)
[导读] 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检验系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淡水鱼类的养殖密度不断提高,虽然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病害风险。

本文以寄生虫病为核心,首先介绍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鱼;寄生虫病;类型;危害;防治措施
我国淡水鱼类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为鱼类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染创造了条件,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不明显,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寄生虫就会侵入宿主,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

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
1.1 单细胞原生动物
第一,隐鞭虫病。

该寄生虫一般侵入鱼类的鳃部和皮肤,随着数量增多,会破坏鳃小片组织,并产生凝血酶。

由于血管阻塞,增加了黏液数量,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继而出现不摄食、离开群体、靠近岸边等征象,久而久之导致体形消瘦、营养不良。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7-9月,具有发病急、危害重的特点。

第二,小瓜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或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和其他物体相互摩擦接触,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初冬时节,尤其在鱼类数量密集的越冬池中,小瓜虫病的感染概率较高。

第三,车轮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的头部、鳍部、体表,鱼类会大量分泌黏液,1-2周的鱼苗是主要受害群体。

鱼类的口腔内、呼吸道存在大量黏液,因此影响正常的呼吸和进食,导致体形消瘦,主要出现在每年4-7月。

第四,粘孢子虫病。

以碘泡虫为例,对于鱼类的危害范围广,该寄生虫伴有较大的胞囊,寄生在鲢鱼体内,会对神经、皮肤、心血管系统和感觉器官产生破坏,鱼类出现打圈、乱窜的现象,尾部上翘、腹腔积水、肝脾功能减退。

寄生在草鱼体内,则会危害肠道功能,出现肠道粗大、肠壁糜烂、体形消瘦等征象,最终因不摄食而死[1]。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5-7月,具有发病急的特点。

1.2 多细胞后生动物
第一,吸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首先出现挣扎、跳跃征象,然后游动缓慢直至失去平衡感。

由于头部充血,可见鱼类的脑室、眼眶等部位出现鲜红色,机体呈现弯曲状。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5-8月,部分鱼类伴有白内障疾病,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第二,鱼怪病。

该寄生虫具有成对寄生的特点,主要入侵胸鳍和心腔部位,并通过一个孔道和外界相连。

在疾病影响下,鱼类的性腺发育不全,出现机体失衡、狂躁不安等征象,并在短时间内死亡,主要出现在水库和湖泊中。

第三,指环虫病。

常见寄生虫类型如鲢指环虫、鳙指环虫、坏鳃指环虫等,寄生在鱼类的鳃部,导致黏液分泌增多,因呼吸困难必须张开鳃盖,是引起幼苗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最佳繁殖温度是20-25℃[2]。

第四,中华鱼蚤病。

该寄生虫病在轻度感染时,鱼类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则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出现躁狂不安的征象。

鱼蚤在摄食的同时,会分泌溶解组织的酶类物质,导致鳃部表皮损坏,降低了血色素水平,改变白细胞成分,最终因消瘦死亡。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5-9月,2龄以上草鱼是主要发病群体。

2.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
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生长发育缓慢,降低了抵抗力,严重情况导致鱼类死亡。

在我国南方地区,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率高,其中死亡率约为20%-30%。

结合实际案例,2001年苏南和苏北地区,鳜鱼养殖场内发现鳜鱼尾孢虫,部分鱼池内的死亡率超过60%;2002年山东章丘地区,养殖场内发生车轮虫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

具体分析来看,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的危害如下:①因机械性刺激损伤鱼类组织,鱼类出现不同病变或死亡,并且将病变传染至整个鱼塘或养殖场;②在阻塞和挤压效应下,寄生虫会挤压鱼类的正常器官组织,出现肌肉萎缩、功能坏死等病变;③掠夺鱼类的营养物质,鱼类生长期间的营养供给不足,从而诱发消瘦疾病;④寄生虫在鱼类体内直接排放代谢产物,导致毒素持续累积,或者分泌出有毒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

3.针对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消毒管理
第一,定期清理养殖场和池塘,要求排净池内水体,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控制在160kg/亩,加水化成石灰浆泼洒在池塘内。

第二,对幼苗进行严格检疫,避免携带病原菌和寄生虫,进入鱼塘之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

第三,养殖过程中,每月对鱼塘进行消毒,使用敌百虫泼洒;并且合理选择饲料、控制用量,防止水体污染。

第四,推荐选择抗病能力强的鱼种,规范养殖管理措施,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降低寄生虫病发生率。

3.2 制定预防措施
首先优化鱼塘设计,要求每个池塘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保证水源清洁充足,从源头控制水体质量,避免携带病原菌。

其次,在寄生虫病高发时期,应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一方面从饲料入手,进行消毒和杀虫;另一方面投喂药饵,抑制病原菌增殖[4]。

最后从鱼类本身出发,越冬时期选用配合饲料,开春季节则适当添加营养成分、免疫调节剂等。

同时采用拉网锻炼法,增加鱼类运动量;装运时避免损伤皮肤外表,阻断病原菌的入侵途径。

3.3 使用化学药物
推荐使用化学药物如优马林、鱼虫杀星,前者可有效治疗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具有消毒抗菌功效,且不会引起公害和污染;
后者可有效治疗中华蚤、水蜈蚣、指环虫等,具有用量少、见效快的优点,对鱼类本身没有毒害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化学药物时一要掌握发病规律,制定科学的投喂计划,将内服用药、池塘消毒相结合;二是针对不同的寄生虫,选用针对性的药物,以单细胞原生动物为例,可优先选择甲醛、硫酸铜、高锰酸钾等;针对多细胞后生动物,则选用敌百虫、硫酸二氯酚等。

三是合理控制用药剂量,以高锰酸钾为例,泼洒时将浓度控制在0.7mg/L,药浴时控制在10mg/L[5]。

3.4 实施中药治疗
盲目使用化学药物,会导致寄生虫产生耐药性,并且影响水体质量,毒素积聚在鱼类体内,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中草药治疗鱼类寄生虫病,成为一种有效手段。

目前常用中药有青蒿、百部、黄芩、大蒜、苦参、大黄、南瓜子等,可以制成方剂内服,治疗肠道寄生虫病;也可以煎煮汤药,泼洒在池塘中。

相比于化学药物,中药治疗的优势是成本低廉、药源广泛、安全性高,不会造成残留,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4.病鱼实验检查方法
4.1 仪器试材
显微镜、解剖镜、解剖用具(解剖盘、解剖刀、手术剪、镊子)、培养皿、载破片、盖玻片、纱布、蒸馏水、鱼用生理盐水等。

4.2 实验方法
第一,目检:观察病鱼的外观、脏器特征,观察寄生虫病原体。

第二,镜检:观察血液涂片、粘液涂片、组织涂片、组织压展片。

4.3 实验步骤
①形态结构观察和镜检。

观察病鱼的头部、背部、腹部、尾部、鳍条,看体色是否正常、看鳍条是否完整,看体表有无寄生虫等;并刮取粘液进行镜检。

②血液检查。

采集血液样本,实施吉姆萨染色并观察。

③器官组织观察和分离。

剖开病鱼体壁,观察脏器的临床病症;制备脏器组织压展片镜检,制备肝脾肾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分离肠道观察有无寄生虫,获取内容物制备组织涂片镜检。

4.4 实验报告
描述实验过程中,病鱼的临床病症和病原特征;采用点线法绘制观察到的一种寄生虫,准确标注种类。

结语
综上所述,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的应用,虽然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也增加了寄生虫病发生风险。

文中介绍了单细胞原生动物、多细胞后生动物的常见类型,会危害鱼类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出现死亡。

对此,养殖户应该加强消毒管理、制定预防措施、使用化学药物、实施中药治疗,遵循防治结合的原则,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朵胜.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3,(5):234-234.
[2] 姚春凤.斜管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J].当代水产,2014,(9):67-68.
[3] 顾光楼.探析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12):221.
[4] 王超,曾运丁,陈金涛等.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概述[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2):60-64.
[5] 胡大勇,罗颖辉,汪滢滢等.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诊断与治疗[J].经济动物学报,2013,(3):182,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