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课件及朗诵
2024年度李凭箜篌引公开课ppt课件
![2024年度李凭箜篌引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3218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7.png)
02
03
唐代音乐繁荣
唐朝是历史上著名的音乐 盛世,音乐文化达到了巅 峰,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24/2/3
音乐机构与制度
唐朝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 构,如太常寺、教坊等, 制定了严格的音乐制度, 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音乐交流与融合
唐朝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 流,吸收了外来音乐的元 素,丰富了本土音乐的内 涵。
唐代音乐的代表作品
唐代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秦王破阵乐》、《霓裳 羽衣曲》等。
16
李凭在唐代音乐史中的地位
1 2
李凭的生平简介
李凭是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被誉为“箜篌圣 手”。
李凭的音乐成就
李凭的箜篌演奏技艺高超,创作了多首箜篌独奏 曲,对唐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李凭在唐代音乐史中的地位
李凭是唐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音乐 作品和演奏技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2/3
17
唐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1
唐代音乐文化的传承
唐代音乐文化通过宫廷音乐机构、音乐教育等途径得以传承,同时也通
过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代音乐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吸收了外来音乐的元素,形成
2024/2/3
李凭箜篌引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与影响
诗歌的意象分析与艺术特 色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24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自我 评估
对自身学习态度和方法 的反思
01
2024/2/3
02
03
04
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 不足
针对不足之处的改进计 划
25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对李凭箜篌引的深入研究方 向
2024版《李凭箜篌引》教学ppt课件
![2024版《李凭箜篌引》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ed59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4.png)
《李凭箜篌引》教学ppt课件•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音乐元素在诗歌中体现目录•文化内涵与价值观解读•艺术特色及创新之处•跨学科融合教学拓展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唐代音乐文化概述唐代音乐繁荣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音乐机构与制度唐代设立了太常寺、教坊等音乐机构,制定了严格的音乐制度和规范。
音乐家辈出唐代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如李龟年、许和子等,他们的演奏技艺和音乐创作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李凭生平及艺术成就李凭生平李凭是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其生平事迹在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艺术成就李凭以其精湛的箜篌演奏技艺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赞誉,对后世的音乐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箜篌在音乐中的地位在唐代,箜篌是宫廷和民间都非常喜爱的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场合。
01箜篌起源与发展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02箜篌结构与演奏方式箜篌通常由共鸣箱、琴弦、琴轴等部分组成,演奏时通过拨动琴弦发出声音,音色优美动听。
箜篌乐器简介诗歌创作背景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正是创作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诗人简介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而著称。
《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动机《李凭箜篌引》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凭演奏箜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同时,也展现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02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全文朗读及注音注释全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注音注释对诗歌中的生僻字、多音字进行注音,对难懂的词句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描绘音乐场景与情感表达音乐场景描绘分析诗歌中描绘的音乐场景,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课件及朗诵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课件及朗诵](https://img.taocdn.com/s3/m/825632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e.png)
THANKS
感谢观看
“芙蓉泣露香兰笑”等,使诗歌 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拟人、 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语
言既富有张力又生动形象。
03
朗诵技巧指导与实践
朗诵基本技巧讲解
气息控制
情感表达
讲解如何运用腹式呼吸法,控制气息 的深浅、快慢,以达到朗诵时的声音 稳定、流畅。
分析诗歌的情感基调,指导学生通过 语调、语速、重音等手段表达诗歌的 内在情感。
制作技巧交流与探讨
技巧一
使用专业的课件制作软件,如 PowerPoint、Keynote等,以提高 课件制作效率和质量。
技巧二
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和筛选与李 凭及其作品相关的优质素材,丰富课 件内容。
技巧三
注重课件的版式设计,合理运用色彩、 字体、图片等元素,提升课件的视觉 效果。
技巧四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 地设计课件内容和互动环节,确保课 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相关资源推荐与分享
箜篌演奏视频
分享一些优秀的箜篌演奏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箜篌的演奏 技巧和艺术魅力。
李凭箜篌引的背景资料
提供一些关于李凭及箜篌引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的内涵和背景。
朗诵音频范例
推荐一些优秀的朗诵音频范例,供学生参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朗 诵水平。
发音准确
强调字音、字调的准确性,特别是古 诗中的入声字和多音字,要求学生认 真辨析、勤加练习。
李凭箜篌引朗诵示范
教师示范
教师现场朗诵《李凭箜篌引》,展示 正确的发音、气息控制、情感表达等 技巧,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参考。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课件及朗诵共39页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课件及朗诵共39页](https://img.taocdn.com/s3/m/8ad625c30029bd64783e2c60.png)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6a3f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0.png)
在演奏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 练习,提高熟练度和准确性。
下一步学习计划和推荐资源
下一阶段将学习更多箜篌曲目,包括不同风格和难度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 平。
推荐学生观看相关音乐会或演出视频,感受现场氛围和演奏家的风采。
提供一些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乐谱库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知识视野。
回顾课程内容,强调 诗歌的文化价值和审 美意义,鼓励学生多 读多写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读
原文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注意字音 、节奏和韵律。
注释解读
详细解释诗中难懂的字词、典故 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吴丝蜀桐”、“女娲炼 石”、“梦入神山”等,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中 的画面和氛围。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箜篌演奏技巧探讨 • 相关文化知识拓展 • 学生参与与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Chapter
《李凭箜篌引》背景及作者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生平及代表作品 《李凭箜篌引》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
对战争的反思。
《梦天》
这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歌, 通过描绘梦境中的景象和人物, 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唐代其他著名诗人介绍
李白
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 为“诗仙”,其诗歌风格 豪放、奔放,充满了对自 由、个性和自然的追求。
杜甫
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 为“诗圣”,其诗歌风格 沉郁、深刻,关注社会现 实和人民疾苦。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8547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4.png)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文化内涵挖掘 • 拓展延伸与课堂互动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李凭箜篌引》背景及作者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生 平及代表作品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解读
《李凭箜篌引》创作 背景及历史地位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
逐句解读
对诗中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 中所描绘的意境。
整体结构梳理与主题思想探讨
整体结构梳理
引导学生对全诗进行结构划分,理解 诗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
主题思想探讨
唐代音乐机构与制度
唐代设立了太常寺、教坊等专门的音乐机构,制定了严格 的音乐制度,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也非常重视。
李凭箜篌在唐代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01
李凭箜篌的技艺与成就
李凭是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其演奏技艺高超,被誉为“箜篌圣手”
。他的箜篌演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02
李凭箜篌在唐代音乐中的地位
李凭的箜篌演奏在唐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演奏不仅丰富了唐代
音乐的内涵,还推动了箜篌这种乐器的普及和发展。
03
李凭箜篌对后世的影响
李凭的箜篌演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演奏技艺和风格被后人
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遗产。
唐代其他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介绍
1 2 3
著名音乐家介绍
唐代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如李龟年、贺 怀智、段善本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 的成就。
《李凭箜篌引》课件PPT教案
![《李凭箜篌引》课件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609eca6c30c2258019e92.png)
第1页/共45页
·
东 风 听《东风破》片断,谈谈听周杰 破 伦歌曲的感受。 周 杰 伦
第2页/共45页
·
东 风 破
周 杰 伦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 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第29页/共45页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
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
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
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
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
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的皇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
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
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
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
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
的境界。
第26页/共45页
Hale Waihona Puke 声的起伏多变昆山玉碎凤凰叫—— 清脆激越 空灵哀婉
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 音调低伏,“失势一落千丈强”, 好象那个在高峰第37页上/共45艰页 难攀登的健儿, 一失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李凭箜篌引》优质课件
![《李凭箜篌引》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0c0df479563c1ec4da71b3.png)
示例: 观察员:我现在从演奏会场来到湘水之畔,我们看到湘水女神再次泪洒斑竹,难 道她们一直都沉浸在舜帝去世的悲哀之中吗?请问你们为何悲苦至极? 受访者(江娥):长安城的箜篌之音传至于此,其声悲戚哀婉,令我悲不自禁! 观察员:正是“江娥啼竹”啊!
活动一:吟咏诗韵——寻箜篌之境,发诚挚邀约
唐宪宗元和年间,大明星李凭的演奏会即将拉开帷幕,时任太常寺奉礼郎 的李贺向我们发来了诚挚邀约,请同学们于诗中环顾现场,补全函信内容。
敬启者: 适此________之际,我朝宫廷乐师______将于_______仙籁
奏雅。以此思之,诚邀莅临。 所奏乐器为_______,其有弦______根,由_______________
公元813 24岁 以病辞官。 公元814 25 投奔幕府,寄人篱下。 公元816 27岁 病卒。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制作而成,足见其构造之精良。 ___________________(宣传语)。且以谢君之眷顾,届时鄙
会必尽地主之谊。 万望晤面
李贺恭呈
活动二:赏意象析手法——听箜篌之音,访现场之效
诗中被音乐打动的神仙级嘉宾都有谁?请你作为音乐观察员,采访点评。
2024年度-《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2024年度-《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17998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9.png)
2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法
欣赏诗歌语言美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品味诗歌意境美
通过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所营造的 艺术境界。
比较阅读
将《李凭箜篌引》与其他同类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 体会不同诗人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色。
跨文化理解
诗歌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可以跨越国界和民族,通过对不同 文化背景下诗歌的解读和比较,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艺术交流
诗歌和音乐都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艺术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21
05 诗歌教学方法分 享 22
激发学生兴趣策略
通感手法
讲解通感手法的概念及其在诗中的运用,如用视觉形象来描绘 听觉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0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意境营造
分析诗歌如何通过语言、意象、情感 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 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诗歌的美, 体会诗歌所带来的愉悦和感动,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音乐史价值 箜篌作为古代乐器,其音乐史价值不言而喻,通 过对箜篌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音乐的发展和演 变。
社会历史价值 诗歌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 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
20
跨文化交流意义
文化传承
通过对《李凭箜篌引》的解读和传播,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李凭箜篌引》不仅被选入多种文学 选本和教材,还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 式,如音乐、舞蹈等,进一步扩大了 其社会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ad84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e.png)
CHAPTER 05
课程总结
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01
深入理解了《李凭箜篌 引》这首诗的意境和情 感。
02
学会了如何从诗歌中感 受美、欣赏美,提高了 审美能力。
03
掌握了更多关于李凭和 箜篌的知识,了解了古 代音乐文化。
学会了如何分析诗歌的 意象、意境和语言特点 ,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
对李凭与箜篌的进一步了解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著 名。
诗中通过描绘李凭的箜篌演奏,展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以及音乐与自然、宇宙的内在联系 。
《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也为 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引导我们探索音乐与人类情感、精神世界的关系。
CHAPTER 02
诗歌赏析
诗歌内容解析
内容详实
本部分对《李凭箜篌引》的诗歌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对诗歌中意象、意境 和语言的细致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艺术手法分析
手法多样
此部分重点分析了《李凭箜篌引》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 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学生尝试对诗歌进行朗诵
朗诵表演
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朗诵《李凭箜篌引》,通过学生的 朗诵表现,可以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熟悉程度和情感把握能 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
学生尝试对诗歌进行创作
创作实践
VS
在公开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 对《李凭箜篌引》进行创作,比如改 写诗歌、创作诗歌插图等。通过创作 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和感悟。
李凭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优秀课件 PPT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优秀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fa99fb7e21af45b207a854.png)
不觉碧山,秋云暗几重。
①[绿绮]古琴名。据说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 泛指名贵的琴。
②[挥手]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③[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④[余响]《列子·汤问》:“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解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 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
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
言、七言、杂言。
题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吟咏诗韵,感受音韵之美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音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 妙
之嫠妇。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
旅客泪难收。
李 凭 箜 篌李 引贺
1、巩固课本:通过对诗歌的鉴赏, 总结用语言表达音乐的技巧。 (重点)
2、能力迁移:通过同类诗歌的鉴 赏,提高赏析能力。(难点)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以声类声” ,“以形类声”,但 也可以唤起形象感。
“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 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 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3、第三层: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088111376baf1ffc4fadeb.png)
课外作业: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阅读《梦天》,试分析这首诗中是否有李贺 “鬼才”特点的体现。
课堂总结:
一唱三叹则荡气回肠,余音袅袅而三日 绕梁。这就是音乐的魔力。高山流水,心有 灵犀,知音难觅。最好的乐器、美妙的乐曲、 一流的乐师遇到卓越的诗人,于是名家好手 共同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 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 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 》
内容学生可参见《导学案》
同:都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将不可见的乐声转化为眼前之物, 极具形象感。
技法异:李贺重在侧面烘托,极力凸显音乐效果的动人; 白居易极力描绘乐声本身; 韩愈前一半描摹乐声,后一半侧面烘托。
风格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少有诗人的情感寄托, 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其风格平易感伤。 《听颖师弹琴》前十句写琴声,后面八句写诗人听音乐的感受, 风格悲怆含蓄。
环境渲染法、动作描绘法、
以声摹声法、以形喻声法、
联想典故法、议论抒情法、
听者反应法。
章法“鬼”
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环境渲染法
出
诗 句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运
用 什
章法“鬼”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声摹声法,以形摹声法
么 手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环境渲染法,听者反应法
法
描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联想典故法,环境渲染法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PPT优秀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8627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b.png)
唐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包括《霓裳羽衣 曲》、《秦王破阵乐》等,这些作品 不仅在唐朝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音 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箜篌历史及演奏技巧简介
箜篌的起源和发展
箜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 ,起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发展,到唐代时已经成为 一种重要的宫廷乐器。
箜篌的演奏技巧
箜篌的演奏技巧包括弹拨、轮指 、扫弦等,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 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时, 箜篌的音色悠扬宛转,可以抒发 演奏者内心的情感。
文本主题思想探讨
03
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对技艺的精湛与传承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通过描写李凭箜篌演奏的场景和效果,表 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音 乐艺术的赞美。
通过描绘李凭的高超技艺和神仙婆婆的感 动,体现了作者对技艺精湛的钦佩和对技 艺传承的重视。
文本中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 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以 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 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和情感。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结构及写作特点
01
结构清晰
开篇引入,接着描写音乐,最 后表达感受,结构紧凑,层次
箜篌在唐代音乐中的 地位
在唐代音乐中,箜篌是一种重要 的独奏乐器,也常用于宫廷乐队 和民间音乐表演中。唐代诗人李 贺的《李凭箜篌引》一诗中,就 生动地描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 超技艺和动人场景。
其他相关文化知识点补充
要点一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95a77f84868762cbaed5e1.png)
2021/10/14
教学目标
1、吟咏诗韵
2、体悟诗歌的“鬼 之气韵”
2021/10/14
主体结构思路
引李 凭 箜 篌
2021/10/14
谈“鬼”人 读“鬼”诗 探“鬼”韵 比“鬼”艺 拓“鬼”作
认识作者
2021/10/14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 诗人,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 李亮。他的一生仕途坎坷,抑郁痛苦,27岁病 卒于家中。人称 “鬼才”、“诗鬼”。文学 史上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诗 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 义色彩,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 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 他本人亦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也被称为 “鬼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 为“长吉体”。。
2021/10/14
课外作业: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阅读《梦天》,试分析这首诗中是否有 李贺“鬼才”特点的体现。
2021/10/14
2021/10/14
课堂总结: 一唱三叹则荡气回肠,余音
出
诗
句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运
用 什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么
手 法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描
写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音
乐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2021/10/14
环境渲染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以声摹声法,以形摹声法 环境渲染法,听者反应法 联想典故法,环境渲染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李凭箜篌引 实用 示范课 优质课 非常好 带讲稿ppt
![李凭箜篌引 实用 示范课 优质课 非常好 带讲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95a64408a1284ac85043c0.png)
年轻时很有诗名,但因 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考 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 的奉礼郎,不久辞官而 卒,年仅27岁。
“巨鼻宜山褐,庞 眉入苦吟”
“病骨伤幽秦” “秋姿生白发” “惊霜落素丝”
时间: 高秋 地点: 中国(国度) 演奏者: 李凭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听众”?他们听了箜篌曲
之后有什么反应?写他们反应目的是什么?这里主要采用了
什么手法来表现音乐? 侧面烘托 突出音乐的动听。
空山凝云颓不流
颓:①灭亡:此后汉所以倾~也”。②水 流:泣涕如~。③委靡,消沉:颓然乎其 间。(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宋·欧 阳修《醉翁亭记》
箜篌所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效果的。
江娥啼竹素女愁
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 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 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湘夫人》 《省试湘灵鼓瑟》 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擅长鼓瑟的女神,她与黄帝同代,或言其
擅长音乐。关于素女的第一个传说,是她曾以音乐造福生灵万 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她的形象被定位为古代第一位鼓瑟的女 乐师。
古人对好音乐的评价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李贺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 诗的内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 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 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 泪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 面烘托技艺高超。
吴丝蜀桐张高秋
开篇“吴丝蜀桐”、“张高秋” 各有何深意?
吴丝蜀桐:“公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 ”欲言音 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 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 乐的高雅、乐技的高超。
吴丝蜀桐张高秋
开篇“吴丝蜀桐”、“张 高秋” 各有何深意?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仅要问,这是谁 呀?能够弹奏也这么感人的 音乐?有人告诉我们,这原 来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 篌。
李凭中国弹箜篌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 代了演奏的地点。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 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排,先写 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 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 力量。
——清 方扶南 《李长吉 诗集批注》卷一
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 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 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 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 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 鬼”。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 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 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 《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 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 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⑴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 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 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 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 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 面烘托。 《听颖师弹琴》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 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是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听琴的 感受,是侧面烘托。
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二十三丝”指什么,使用了何种修 辞?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 长安四面,每面有三个门,所以说是 十二门。二十三丝:代指箜篌。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 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 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安城仿佛 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 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 境界。
第五联中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 紧紧联系起来?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那激越的声响,那憾人心肺的力 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果石 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新奇,出人 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 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 联系起来了。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 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 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 首谛听。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 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江娥啼竹素女愁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 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 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 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 禁……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课件及朗诵
李凭箜篌引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 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 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 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 以移人。”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 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 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 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 也不肯离去。
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 犹未尽。
这两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乐声?
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 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拔 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 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 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 中久久不能脱出。
谢谢观赏
诵读全诗,划分层次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如何描写 音乐的?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声类声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 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韩诗外传》
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 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 奏的环境。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 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 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这两句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空山凝云颓不流
云:“其声若箫。”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深沉 哀郁,演奏时余音袅袅,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之感。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形类声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
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 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 的忧郁形象。
这一联中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 饰鱼龙有何妙处?(妙处=手法+作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
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反衬。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 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 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 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 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 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第四联“紫皇”一语双关,兼指当时的皇帝和天帝。 联系下文,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 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 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 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 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 间扩大到仙府。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 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 坐观罗敷。”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 优美音乐的?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 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 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⑵风格迥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 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 瑰丽。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 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 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 其风格平易感伤。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前十句写琴声,后 八句写诗人听乐的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 怎样的人生体验,并未直言,因而此诗风 格悲怆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