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诗界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

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

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

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刘白”。

被人称为“敕封诗仙”,而李白是后世才由“谪仙人”,才由民间转尊为“诗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

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1、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

贞元二十年(804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

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今洛阳市东南赵村东狮子桥一带),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

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

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太和元年(827年),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

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简介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简介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理论家。

他是唐朝盛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豪放洒脱,深刻表现了唐代的政治风貌和社会生活。

他也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后人尊称为“白先生”。

白居易出生于杭州,其父亲是杭州的地方官。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18岁时便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一直到晚年逝世时仍在创作。

他先后担任过唐朝四川、湖南、江南省的官员,以及御史大夫等官职。

他对唐朝的政治和社会事物有着深厚的了解,他的诗歌和散文也多以生活、自然和政治为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独特,一方面强调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也注意艺术的表现形式。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有写风景、写境遇、写自然、写历史等各种题材。

在他的诗歌中,常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具有亲切感和朴素感,易于被人们接受。

他的诗歌主张自然、随性,避免雕琢和刻板的文学形式,因此被赞赏为“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

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清淡自然,寓意深远,追求意境和情调的协调。

他的散文大多写景或写人,以清新、优美的文笔和真实的感情表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他的散文创作中,更多的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白居易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并以骨法、瘦金体和颜体为特色。

他的书法秉承了唐代“大开势”、“信步自如”的风格,形式大气、潇洒,意境浑然天成。

除了文学和书法方面的成就外,白居易还在政治和文化思想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的文艺批评思想先进,提出了“文学三昧”的观点,即“有物而不为,有言而不出,当中心虚其骨”,充分体现了他对艺术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总之,白居易是唐朝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著称于世。

他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唐代和后世均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的政治、文化思想对于唐朝和后世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的简介和代表作

白居易的简介和代表作

白居易的简介和代表作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

原籍太原,后迁下(陕西渭南县),生于荥阳。

他自己和他的朋友无稹、陈鸿等人都认为他是太原人。

李商隐给他作墓志铭,也称他为“太原白公”。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杜甫等并列的第一流大诗人。

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 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出身于小官僚家庭。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明经出身,都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高宗麟德初年(公元664年),太常伯刘祥道巡行关内,王勃当时只十四岁,可谓诗书门第。

白居易从小就十分聪明,文曰:“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与元九书》,卷二十八)后来,他的母亲“样执诗书,昼夜教导”,给了他很好的教育。

白居易在五六岁上就开始学写诗,八九岁时就能按照复杂的声韵来写格律体诗了。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授徐州彭城县的县令。

第二年,十一、二岁的白居易便随着母亲到了徐州。

这时,徐州附近战事频仍,徐州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白季庚便将白居易送到南方的苏州、杭州去投亲靠友。

当时的苏州刺史韦应物、杭州刺史房孺复,都是很有名气的诗人、文学家。

他们常常与一些当地的有才之士在一起饮酒赋诗和游赏名胜。

这种豪放的生活,对少年白居易有很大影响。

他立志要成为象他们那样的人。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

唐朝诗人白居易简介

唐朝诗人白居易简介

唐朝诗人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下面是。

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盔座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课堂ppt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课堂ppt
香山居士

白居易
个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 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
作品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
谢谢观赏!
再会
宝宝们!!
个人作品赏析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闲适诗和讽喻
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 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 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 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人物评价
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 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 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 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袁宗道以“白苏斋”为斋名,并有《咏怀效白》的诗作 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 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 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 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 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 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 极高的评价

白居易知识点总结

白居易知识点总结

白居易知识点总结一、白居易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河南盩厔(今河南长葛),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在唐代政治斗争中曾屡受挫折,但他一直保持乐观豁达的性格,深受民间百姓的爱戴和尊崇。

他曾历任卫尉丞、工部员外郎等官职,最后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岭南,晚年隐居香山,以写诗、养蚕度日。

二、白居易诗歌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以自然真实、情感真挚为特点,他擅长写山水诗、田园诗和闺怨诗。

其诗风清新朴实,用字简练,语言自然流畅,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

他的诗作对后世的唐诗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白居易代表作品赏析1.《琵琶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琵琶女为主题,描绘了唐代社会底层女性的悲苦命运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中清新流畅的语言和深刻的人物刻画,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2.《长恨歌》《长恨歌》描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感情纠葛,诗中情感深沉,抒发了白居易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诗之冠。

3.《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白居易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古原草地的壮美和离别的情感。

诗中用典切题,形象生动,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伤。

四、白居易的文学影响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为后世诗人提供了重要的文学范本,被誉为“开元盛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散文也以写实、流畅见长,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学批评方面,他提出了“易安体”诗风,反对雕琢过度的诗风,对后世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总结综上所述,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诗歌以情感真挚、自然清新为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唐代诗歌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文学范本。

同时,他在散文和文学批评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

白居易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802),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

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今陕西周至),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

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

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生平

4、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829-846)
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 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 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 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 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 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 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 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则以儒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他的“兼济”之志 ,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 之法。他的“独善”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 和佛家的“解脱”思想。《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 中有解脱门。”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当他受皇帝信任 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 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 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 、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个人感受。无论达和穷,他都离 不开诗。
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 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 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 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 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 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 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 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3、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816-828)

白居易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白居易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白居易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著名诗人之一,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那么白居易这位诗人又是唐朝那个时期的人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别错过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的这篇文章哦,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帮助!诗人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一、人物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

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

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

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

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

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

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

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记》,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极积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应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二、人物生平1 简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贞元十八年,于元稹同举书判拔崒科。

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贞元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朝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召回朝任职。

十年,因上书请扑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航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行州任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一面的堤,命名为白堤。

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邢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因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制仕。

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把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是弥了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

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

为了望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份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

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

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喜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2 为官一生以44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嗸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症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再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身受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者不与处理,白居易很气愤,上书力主缉拿凶手,以肃法纪。

可那些全贵说他是潜越行为;于是被贬为州刺史。

后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3 被贬后贬官江州给百居易以很大的打击,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召回长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门争权夺利,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条长堤,并写了一首《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入何蓄水放水,蓄泻及时就不受旱灾之苦了。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

在这种假庭背景下,白居易又读书十分刻苦。

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白居易家中酿有美酒,每次喝酒必有丝竹伴奏,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名流入裴度、刘禹锡等。

他宴请宾客有时宰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多只空囊,内装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一只,直到吃完为止。

他是以天酒醉来解除九天疲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已。

他在《传》中说:有个醉吟先生,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家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4 诗歌作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元和初年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值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严惩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至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的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明》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即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琵琶行》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野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妙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了声荤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出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格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浙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5 经典之作《放言五首》(其三)赠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背景)唐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已得心情:“死诗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偕下了五首《放言》诗奉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生于唐太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

长庆年间(821---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