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 2.5《力的合成》教案
必修一物理方法总览1.理想模型思想2.极限思想3.微元思想4.等效思想5.建模思想6.化曲为直思想7.图像法8.公式法9.逆向思维法10.平均速度法11.整体法12.分段法13.比例法14.逐差法15.图示法16.假设法17.二力平衡法18.隔离法19.图解法20.解析法21.作图法22.计算法23.正交分解法24.控制变量法25.知识关联记忆法主题2:两个力的合成规律总结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的规律。
(1)说说一个大人是否需要施加400 N 的力才能等效替代,如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2)说说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为什么两次拉橡皮筋要将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3)分析合力一定比分力大吗。
口头表述 第三层级 基本技能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 课件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 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 课件 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 课件呈现 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 讨论分力一定时,随着夹角的增大合力如何变化? PPT 课件 板书设计力的合成26.近似处理法27.量纲分析法28.动力学的方法29.瞻前顾后法30.合成法31.巧用参考系32.巧用推论解题33.函数法34.相对运动法35.整体二分法36.闭合矢量三角形法37.分解法38.动态三角形法39.极限分析法40.物理分析法41.数学分析法42.描点法43.相似三角形法。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范文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合成原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难点: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
(2)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如何合成一个等效的力?2.探究力的合成原理(1)分组实验:让每组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观察力的合成效果。
3.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当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时,这两个力的合力可以表示为这两个力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2)通过图示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4.练习力的合成(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力的合成原理。
(2)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对解题方法进行讲解。
5.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举例讲解: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合成。
(2)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力的合成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力的合成原理时,采用图示和例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规律。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五、作业布置1.复习力的合成原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3.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一物理课本《力的合成》章节。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绳、砝码等。
3.多媒体课件:力的合成原理动画演示、实际应用案例等。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__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2.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3.挑战题:设计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力的合成原理及其应用。具体包括: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力的合成现象,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7.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高一学生在学习力的合成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在解决力的合成问题时,可能还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对矢量图形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尚需加强。
1.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斜拉桥、帆船等。
2.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之间的关系。
3.如何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的合成原理,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学会运用矢量图形和数学方法解决力的合成问题。
2.能够将力的合成原理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生活中的力的合成问题。
3.理解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力的合成》教案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共点力的合力4、知道两个力合成时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夹角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学习,理解等效替代的方法;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感受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合成法则的探究及应用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二力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弹簧秤2个、磁性黑板、带磁铁的滑轮、钩码、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力的合成演示器。
【教学过程】3、探究合力和分力间遵循的运算关系如何确定分力F1、F2和F合的大小?如何确定各个力的方向?为了更加精确的确定出直线的方向两点间距离选近一些的还是远一些的?利用刻度尺画出各个力的方向,为了探究合力和分力关系,所以要画出力的图示(利用量角器量出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夹角)大家大家可以尝试着把F合的箭头与F1、F2的箭头相连,是否可以发现规律什么样的四边形可以有规律可循呢?个分力大小之和学生思考讨论:F1=2.5N、F22.0N、F合=3.0N数学中两点可以确定出一条直线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远一些一名同学到黑板上选取标度后做出力的图示,其他同学在下面画出图示学生猜想:可以构成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学会确定力的大小及方向,并会画出力的图示,为探究二者的计算关系做准备引导学生明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4、多个力的合成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展到多个力合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设计强化了合成的“等效性”思想,前后呼应,有利于学生对等效思维方法的真正领悟。
教学反思学生需要通过习题多练习平行四边形定则,熟练掌握二力合成的计算方法,并明确在求解多力合成时可以利用一些规律求解使问题简单化板书设计。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力的合成》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力的合成》教案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力的合成》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
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二、新课教学(一)探讨实验方案先用两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使它们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加一端到某一点O,再用一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让它产生与第一次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橡皮筋拉到点O,记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画出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力之间的关系了。
等效代替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演示实验: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帮忙)。
(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块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结点自然状态在O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弹簧秤分别勾住绳索,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优质教案
力的合成一、对教材的认识(一)总体认识本节是高中物理必修课的第五节,是学生在初中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内容。
等效观点、力的合成等内容,学生都感到别扭。
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力的合成不过关,后续课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都无从谈起。
如果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掌握不好,后续课程中的合成、电场磁场的叠加就不能得心应手。
这节课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的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上好这节课决定了高中物理是开门红,还是开门黑。
(二)对“力的合成”教材本身的认识1、从本节课教学目标上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①知识内容目标:a)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掌握力的合成。
c )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②物理思想方法培养目标: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有利于理解交流电有效值。
③能力目标: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④德育目标: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从该教材在整个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来看:①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是合力产生的加速度,动量定理的冲量是合外力的冲量,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合外力做的功,物理平衡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所有这些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都是以力的为基础的。
设想把力的合成这一节去掉,整个力学还能进行下去吗?②分解和正交分配是利用等效代替的思想解决问题,但这离不开平行四边形定则,更重要的是正交分配的归宿是为了求合力。
③本教材还可以为以后理解运动合成、场的叠加奠定基础。
④力学之所以难,就在于矢量太多(中学物理中一共10个,力学有8个),善于并掌握好矢量的计算,是突破力学难点的一个关键问题。
3、从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来看:这部分教材都定格B层次要求,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例如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高考内容都有这方面的考查。
力的合成高中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高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合成概念;2. 掌握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力的合成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综合运用力的合成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熟悉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制作教学PPT;3. 准备力的合成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合成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力的合成(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演示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合成的过程;2. 讲解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进行力的合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合成后的结果;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力的合成的大小和方向。
四、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进行力的合成练习,巩固和应用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2. 学生讨论解决物理问题时如何应用力的合成概念。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力的合成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及时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力的合成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
高中物理_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的关系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会用它求两个分力的合力。
3.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探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方法的过程,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逻辑思维和实验相结合研究问题的巨大作用,并由此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2.体会科学研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
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教学用具】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几何画板课件;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具。
【教学过程】一、合力与分力概念的教学教师用投影给出水桶受力的示意图。
教师指出:F1。
F2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效果与F单独作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师:从刚才的两个实验中我们得知,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同一个力单独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我们把这共同作用的几个力叫做分力,产生相同效果的单独作用的力叫那几个分力的合力。
一、合力与分力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同某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共同作用的这几个力叫做分力,单独作用的这个力叫那几个分力的合力。
教师指明:前面实验中,F 是F 1。
F 2的合力,F 1。
F 2是F 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1.求几个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说明:几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在作用效果上是等效替代,不是共存师: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知识,说出求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
学生进行回忆、讨论、回答,教师进行点拨、举例画图等。
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1)同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任意一个分力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优秀教学案例
2.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表示。我将结合图示,详细讲解如何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
3.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我将通过实例和图示,讲解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成。
接着,我会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个帆船在风的作用下行驶的情景。视频中,帆船受到多个方向的风力作用。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帆船是如何借助这些风力前进的?这些风力能否看作是某个力的合成?”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力的合成概念、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及力的分解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情景教学,激发兴趣
(二)问题导向,引导探究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力的合成原理。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导向法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重要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和探究,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力的合成,拓宽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力的合成》这一章节时,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首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合成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实验,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力的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力的合成》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力的合成》教案自己整理的高一物理上册必修-《力的合成》教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第一,知识和技能1.综合的概念和理解的合力。
2.掌握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就会用图解法求出并发力的合力。
3.需要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量之间夹角的关系。
二、流程和方法1.学习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总结研究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如何使用等价替换和控制变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焦点:1.通过例子理解分力、合力、力组合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合成”规律。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导入新课程如图A所示,一个人用力F可以慢慢提起一桶水,而在图B中,两个人分别用力F1和F2慢慢提起同一桶水。
那么,力f的作用以及F1和F2的组合作用是什么?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实际问题中,这些力可以用这个力代替,这就是力的等价代换。
这个力叫做那些力的合力。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合成。
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些力被称为并发力。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个并发力的合成。
二,新课程教学(一)探索实验方案第一,用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使之产生一定的效果。
比如固定橡皮筋的一端,把一端拉到某个点O,然后用一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个点上,这样就和前两个力有同样的效果,就是把橡皮筋拉到点O,记下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画出输出的图,就可以研究力之间的关系了。
等价替换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二)演示实验:两个相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请两个同学在平台上帮忙)。
(1)将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块上。
(2)用图钉将橡胶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节点的自然状态在O点,节点上绑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绑一个套索。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5篇)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力的合成》教学设计(5篇)《力的合成》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确两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建立概念、寻求合力与分力关系的过程中被深度应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循的法则,而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始终,用“图形”表示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方法。
因此,该节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实验、物理模型、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训练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矢量的学习,对“矢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储备。
然而,脑中根深蒂固的标量运算对学生学习力的合成而言,是一种负迁移,对力进行合成时,照搬标量运算的方法来应付,而矢量运算使用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学生初次学习而言比较抽象,且涉及几何和三角等数学知识,感觉有难度。
学生在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为标量代数运算,要想直接过渡到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矢量运算,思维阶梯跨度较大,在认知水平上是一次质的跨越,很难要求学生一次转化完成,这些都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三、设计思想依据本校实际教学条件和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实施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但实验比较直观,易于得到实验结论,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5篇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3.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变量控制法.2.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2.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自由落体运动1.基本知识(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受重力作用.②初速度等于零.(3)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思考判断(1)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2)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3)物体由静止释放,当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时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交流(1)一张纸片下落和该纸片揉成团下落快慢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为什么在抽成真空的牛顿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相同【提示】(1)纸片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而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造成二者下落快慢不同.(2)由于抽成真空的牛顿管对金属片和羽毛均没有空气阻力,它们只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及运动规律1.基本知识(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计算中,g取9.8_m/s2或g=10_m/s2.(4)运动规律①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基本公式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gt2.)2.思考判断(1)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3)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基本知识(1)问题发现亚里士多德观点:重物下落得快,轻物下落得慢.矛盾:把重物和轻物捆在一起下落,会得出两种矛盾的结论.伽利略观点:重物与轻物下落得一样快.(2)猜想与假说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加速运动,并指出这种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假说.(3)理想斜面实验①如果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运动所用的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即x∝t2.②让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位移x和所用的时间t.③斜面倾角一定时,判断x∝t2是否成立.④改变小球的质量,判断x∝t2是否成立.⑤将斜面倾角外推到θ=90°时的情况——小球自由下落,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加速运动,从而得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4)伽利略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他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2.思考判断(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重物、轻物下落得一样快.(×)(2)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自由滚下的加速度是相同的.(√)(3)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做实验.(×)探究交流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进行了猜想,亚里士多德进行了猜测,两种研究方法有何不同【提示】伽利略的科学猜想是根据所观察、发现的事实,把客观事实与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科学猜想不能直接当做结论使用,只有经过实验验证,才能作为结论使用.四、自由落体运动及自由落体加速度【问题导思】1.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下落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吗2.实际中,物体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3.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加速度是否相同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2)除重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空气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1)产生原因:由于处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因此也称为重力加速度.(2)大小:与所处地球上的位置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①在地球表面会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但差别很小.②在地面上的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通常情况下取g=9.8 m/s2或g=10m/s2.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2.物体不仅在地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只不过同一物体在不同星球上所受重力不同,重力加速度不同.3.g的方向,不是垂直向下,也不一定指向地心.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篇2(一)地位《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八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
高中物理最新力的合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节力的合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共点力的合力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2.培养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重难点分析重点: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通常有两种方法:作图法和计算法。
两种方法均需作图,只不过作图法作图较为严格,而计算法只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可,然而正确的作图是解题的关键。
复习提问:1.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答案: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使物体产生形变。
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
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物体受到的力往往不止一个,可能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力的作用。
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有时与某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能否用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来代替那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呢?例如:一桶水可由两位同学抬起,也可由一位同学提起。
这一节课与同学们一起,通过这实验进行探究、讨论和论证。
★新知探究探究一:合力与分力同学们阅读课本61页第1、2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老师提问、讲解及板书:答案:一、合力与分力1.一个力(F),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原来的几个力叫分力。
2.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并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以不能把合力与分力当成是物体同时受到的力。
探究二:力的合成二、力的合成同学们阅读课文62页第一段及思考与讨论。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组织学生讨论并反馈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引入用实验进行探究和分析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问题3:怎样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精品】高中物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力的合成教案
§5.1力的合成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3.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3.树立等效观点,形成等效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3.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教学重点1.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等效替代思想理解合力概念是难点.教学资源:重锤、弹簧秤(两个)、细绳套、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大吸盘。
导入:赵州桥和海沧大桥是我国桥梁专家的杰作。
展现了力与平衡的美妙与神奇。
本章将爱逐一学习,今天我们先学习力的合成。
新课教学:一.共点力的合成学生自学课本上有关共点力的知识,教师提示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2.哪些情况下力可看作共点力?3.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注:这一部分知识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学生自学,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参考答案:1.如果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我们就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2.(1)几个力实际作用于同一点。
(2)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3)被吊的物体可视为质点时。
请同学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受到共点力的作用?F1F23.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个力叫合力,这几个共点力叫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3.4 力的合成(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说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
3、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预习内容
1、合力、分力:当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_____跟原来几个力的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力的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3、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提出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提高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及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等效替代思想
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0N物体给提起,两个力大小我们发现:两个小孩分别用F1、F2的两个力能把重为2
10N竖直向上也能把物体提均是10N,与竖起方向夹角均为45度。
同样一个大人用力F=2
起。
那我们可以讲F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F1、F2的两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效果是相同的(都能使物体被提起至静止)。
即它们是等效的。
既然它们是等效的,就应该可以等效替换。
结论:只要我们关注的效果相同,物体的受力就可以等效替换。
概念:合力、分力:当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_____跟原来几个力的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力的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合作探究
仔细研究教材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两次要拉到同一点O呢?
②为什么要做力的图示而不是力的示意图?
③为了尽量减小实验中的误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④实验中若选取弹簧秤来测力,如何选取弹簧秤,也就是说如何判断两个弹簧秤读是否
准确?
⑤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吗?
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是什么?
精讲点拨
教材例题P63例
思考:
1、力的合成是等效替换,比如F1、F2的合力是F,那用F替换F1、F2后F1、F2还存在吗?
2、两个大小确定、方向未定的力F1、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由0逐渐增大到180°的过程中,
合力如何变化?
3、什么叫共点力?
当堂检测
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有关它们的合力和分力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均等于f,如果它们的合力大小也等于f,则这两个共点力之间的夹角为()
A.30° B.60°
C.90° D.120°
3.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
∠A=∠B=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
的合力.
4.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多少?
参考答案:1、D 2、D 3、519.6N 方向竖直向下 4、14.14N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的大小随F1、F2的夹角增大而增大
B、F的大小一定大于F1、F2中的最大者
C、F的大小随F1、F2之间夹角增大而减小
D、F的大小不能小于F1、F2中的最小者
2、求合力范围。
(1)1N,5N
(2) 1N,5N,10N
(3)1N,10N,10N
3、已知三个共点力合力为零,则这三个力大小可能是()
A.15N,5N,6N
B.3N,6N,4N
C.1N,2N,10N
D.1N,6N,3N
4、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为零,现在撤去其中一个方向向西、大小为5N的力,其余的力不变,则剩下的力的合力为。
5、三个共点力大小均为10N ,已知三个力的夹角均为120,求合力
6、如图为F 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图像,求这两个分
力的大小。
5、【答案】0
6、【答案】2N 、3N
【解析】夹角0度表示同向,最大有N F F 521=+ 180度表示反向,最小有121=-F F 可得两力大小为2N 、 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