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合集下载

抗倭事件

抗倭事件
编宗宪尚书府景区誉称“徽州第一家”的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座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龙川村呈船形,东耸龙须山、西卫凤凰山,登源河与龙川河村前交汇相拥,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宝地。尚书府景区居船之掌舵位,为龙川风水最佳之处。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粉墙黛瓦,绿水环绕,如诗如画。透过五百年的时空,彰显出古徽州的幽秘与神奇!走进占地3000平方米的尚书府,象一个小社会,从善堂、官厅、梅林亭、胡氏家井、绣楼、徽戏园、松公家祠、文昌阁、蒙童馆、土地庙、医馆等,和众多小巧的庭院相交辉映,组成一个巷弄陌阡,四通八达的一个迷宫豪宅。尚书府鼎盛时期,曾七世同堂,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私塾、唱大戏、请郎中、祭祖拜佛……可以说尚书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美、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建筑群,也是古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官宦豪宅。 如果说北京故宫的木雕具有皇家的气派和豪放,那么龙川胡宗宪尚书府的木雕则具民间的隽秀典雅,窗上、隔板上、梁栋上玲珑有致的木雕,让您仿佛进入古时的艺术天地,加上苍旧的木楼,徽州风俗的摆设,幽幽小巷,低头是鹅卵石路,抬头放眼是青砖细瓦,飞檐高挑的砖雕、石雕,还有那错错落落的马头墙、鳌鱼禽兽,栩栩如生,你会感觉仿佛时间倒流,一下子回到了明朝的天伦之中了。 国家历史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教授考察后,高度评价: 从善堂“尚书府非常典型反映了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这种特殊家族,建筑做得很细节,细部做得很精致,可以左顾右盼,处处生景,是徽州保护最好的古建筑,精品精品!” 在此您饶有兴趣走进俗称“二十四个门阙”“去看胡氏祖居,去读胡氏家谱,去游豪宅迷宫,去赏尚书府六大奇特徽文化”。
编辑本段功绩
第一,水陆并举,建立沿海防御体系。
明初注重海防, “陆有战守,水有战船”(7),倭寇偶有骚扰。嘉靖三十 二年(1554年)后,倭患频仍。这时明廷决定以胡宗宪 任抗倭总督。他上任后,十分重视加强海防,并把苏、松地 区做为重点,主张“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防之于海;犹 防江者必防之于江”(8)。以往抗倭总督于加强海防方面 虽也曾有举措,但都未能形成防御体系。胡宗宪针对倭寇“ 去来飙忽难测”,“海涯曼衍难守”(9),沿海地区随时 可能遭受倭寇焚掠的情况,决定建立沿海防御系统。组织人 员把沿海倭情、地理形势及抗倭措施编成《筹海图编》,指 导抗倭斗争。“缮甲造舰”(10),修造战船千艘,多置 火器,配备佛郎机、鸟铳、火砖、喷筒、火箭等,由俞大猷 、戚继光分率巡洋。福建沿海设立哨兵,置烽火门、小埕、 南日、浯屿和铜山五大水寨,派驻军队捍卫海岸。浙江沿海 设海盐、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苍山、福清等船78只 布列各港口,以四参将六总兵统之,“不拘警报有无,而亲 出海洋,严督各总戮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来”(11)。 明朝真正的水师是从这时建立的。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戚继光,明朝军事将领,他在抗倭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戚继光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他从小聪明好学,勤奋好斗。

年轻的戚继光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很快就成为了明朝军队的一名将领。

在明朝中期,倭寇肆虐中国东南沿海,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保卫家园,戚继光带领着一支精锐部队,奋勇抗击倭寇。

他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战术,不断打击倭寇的势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

最著名的就是他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率领明军在福建妈祖岛大败倭寇的战役。

这次战役,戚继光精心策划,巧妙部署,最终成功地消灭了数千名倭寇,给了他们致命的打击,震慑了倭寇的气焰,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成为了明朝抗倭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抗倭史上的一座丰碑。

戚继光的抗倭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宁繁荣而奋斗。

戚继光的抗倭事迹,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有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捍卫家园,守护和平。

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是一部真实的历史,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英雄史诗。

他的事迹永远镌刻在中国抗倭史的丰碑上,也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戚继光,是中国抗倭史上的一位英雄,他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明朝抗倭史 明朝后期倭寇肆虐到底有多严重

明朝抗倭史 明朝后期倭寇肆虐到底有多严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抗倭史明朝后期倭寇肆虐到底有多严重导语: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有六十七名倭寇在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流劫杭、严、徽、宁、太平等地,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明正规军、地方民团都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有六十七名倭寇在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流劫杭、严、徽、宁、太平等地,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明正规军、地方民团都是望风奔溃。

在一次战斗中,明军不敢上前与倭寇交战,就在远处放箭。

没想到几十个倭寇都能够用手把箭接住。

明军士兵面面相觑,一齐溃逃。

倭寇继续杀进,居然进犯到南京城下,在江宁镇杀死明军三百余官兵后,直接正面进攻南京安德门。

明军用火铳射击,倭寇乃后退,由秣陵关逃窜。

守关的明军上千人又奔溃。

最终,苏松巡抚曹邦辅和部下王崇古、董邦政率兵围追堵截,紧紧咬住这一小股倭寇不放,双方同时在一昼夜中急行军近两百里,杀红了眼的明军最终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终于在浒墅关将倭寇全歼。

这区区六十余名倭寇,居然在中国腹地流窜数千里,杀伤中国军民四五千人以上,共杀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攻入两个县城。

这场武装大游行,一共进行了八十多天才告结束。

这是明代抗倭战争中的一次典型战例,被详细记载于《明世宗实录》。

在这次战斗中,倭寇的狡诈、勇敢、能战,与明朝军队的腐败、怯懦、无能形成鲜明对比。

倭寇是明代在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出现的由日本武士、浪人和奸商组成的,并得到日本封建主支持和怂恿的海盗集团。

倭,是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呼。

倭寇出现之后,就经常侵扰中国沿海,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倭乱。

倭寇常常数以千记、甚至以万计地从海上侵入,明政府军无力抵抗。

但是,倭寇的组成却也更加复杂了,除了日本人之外,还掺入了大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的抗倭运动

明朝的抗倭运动

明朝的抗倭运动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崇尚和平的朝代,但在明朝时期,中国也曾发生了剿倭抗倭的运动。

明朝的抗倭运动是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抵御外敌的决心,也反映了明朝政府对于海上安全的重视。

本文将从抗倭运动的起因、主要战役以及对明朝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抗倭运动的起因明朝抗倭运动的起因,主要是由于16世纪中叶以后,倭寇活动日益猖獗,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

明初的时候,倭寇活动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后来逐渐向北扩展到山东、辽东等地。

倭寇以海上劫掠为生,不仅给中国的沿海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对明朝政权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此外,倭寇还与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倭寇活动的背后,日本战国诸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派遣大批的船只和士兵到中国沿海地区抢劫、劫持中国人民,同时又向中国输送大量的粮食、军火等物资来支持倭寇的活动。

明朝政府为了确保自己海上贸易的安全以及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得不采取措施对抗倭寇。

二、抗倭运动的主要战役在抗倭运动期间,明朝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战役来剿灭倭寇。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战役包括东南沿海的粤东海战、福建沿海的闽东海战以及辽东半岛的遗憾海战等。

在粤东海战中,明朝首次以强大的海上力量对抗倭寇。

以广东巡抚陈玉成为首的圣旨水师在海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这次战役的成功,标志着明朝开始借助于现代化舰船和大炮等武器来对抗倭寇,为后来的抗倭战争积累了经验和条件。

福建闽东海战则是明朝抗倭战争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明朝水师总指挥俞大猷在此次战役中,率领明朝水师成功击败了日本丰臣秀吉派遣的庞大舰队,使得日本势力无法继续在福建沿海活动。

这次胜利不仅巩固了明朝政府沿海地区的统治,也大大振奋了民众的士气。

辽东半岛的遗憾海战则是明朝抗倭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

明朝水师总指挥杨思致在此次战役中,率领水师舰队成功击败了日本倭寇,并平息了辽东地区的不安定因素。

戚继光抗倭的小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小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小故事
戚继光,1528年生人,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军户出身,世代为将。

祖上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阵亡后,朱元璋特赐他的后人为“明威将军”,并世袭罔替。

16岁时戚继光继承父业,正式踏上从军生涯,并靠着卓越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为大明守住了万里江山。

自南平倭寇之后,戚继光便领兵北上镇守边疆,一边修筑长城一边训练士兵。

期间蒙古大军多次来犯,皆被戚继光领兵歼灭。

1568年,蒙古朵颜部首领董呼哩率三万铁骑入侵青山口,戚继光受命迎敌,以8000人全歼董呼哩的三万铁骑,还俘虏了董呼哩的侄子董长昂。

1574年,董呼哩的兄弟董长秃又率五万蒙古铁骑入侵,戚继光不费吃灰之力,不仅俘虏了董长秃,还将他的部下一举歼灭。

战后董呼哩身穿孝衣,亲率族人来向戚继光请罪,请求放回董长秃,并承诺放回劫掠的百姓和财产,此后再不进犯大明的国土。

戚继光同意了董呼哩的请求,自此,蒙古朵颜部再不敢南下叩关。

此后多年,戚继光镇守的边境固若金汤,蒙古军队再也无法寸进,可谓虎威震蒙古。

明朝抗倭 史料

明朝抗倭 史料

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日本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代。

早在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

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称为北朝。

后醍醐天皇为了恢复王权,推翻幕府,派他的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

除了南、北两个朝廷外,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守护大名。

他们掠夺财富,除互相争战之外,还常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

朱元璋即位后,连续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国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消弥倭患。

但由于日本处于分裂对抗状态,几次派使都毫无结果,倭寇侵扰日渐繁复。

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

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时侵扰中国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渐炽盛的倭患。

戚继光抗倭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想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海上盗贼,同时也想发展与明朝的贸易,获取丰厚的利益。

于是,两国恢复了关系。

明成祖时,双方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明朝给予足利幕府贸易凭证,即勘合,日本方面凭勘合来中国进贡,进行贸易。

明朝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主要是为了消除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足利幕府也积极剿捕倭寇。

在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改变政策,双方勘合贸易中断,日本也不再剿捕倭寇,足利义满时期稍有收敛的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

其后,在足利义教时期,中日勘合贸易又得以恢复。

成化三年,即日本应仁元年(1467年),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足利幕府衰弱,勘合贸易制度遭到破坏,一些守护大名为了争得与明朝贸易的权力,抢夺勘合,没有贸易勘合的大名便进行海盗活动,明嘉靖中叶以后,中日勘合贸易完全断绝,倭寇侵扰日益严重。

明初,由于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戚继光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岑港之战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

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

但很长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

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公元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

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

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2. 福建之战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

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

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

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戚继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师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见少量倭寇从东营澳登入,戚继光率兵急攻,斩首两百人。

戚继光抗倭小故事100字

戚继光抗倭小故事100字

戚继光抗倭小故事100字
戚继光抗倭小故事100字如下:
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从海上侵入,登陆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浙闽近海地区老百姓饱受这些侵略者造成的苦难,许多人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乞讨求生。

在朝廷授意之下,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沿海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人称“戚家军”,专门对付倭寇。

经过大小战斗十多次,“戚家军”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

戚继光同时还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戚继光,明朝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抗倭事迹为后世传颂。

以下将为您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戚继光是福建福州人,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善使弓箭,擅长战斗技巧。

他在军队中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很快崭露头角,被明朝朝廷看中,授予他一方的重要职务。

16世纪末,倭寇肆虐中国沿海地区,给华夏大地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倭寇暴虐残忍,无恶不作,给中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戚继光深知抵御倭寇进犯的重要性,他毅然投身抗倭行列。

戚继光奉命率领福建水军在福建沿海驻防,以抵御倭寇的侵袭。

他充分利用沿海的地形,部署防线,加强巡逻,保护当地居民的安全。

同时,他还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

戚继光非常重视情报工作,他建立了一个系统的情报网,时刻掌握倭寇的动向,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每当倭寇出现,他总是能准确地判断敌情,迅速调度部队,展开有效的战术。

在一次与倭寇的大规模战斗中,戚继光带领水军充分发挥战船的优势,用迅猛的攻击击退了倭寇的进攻。

这次胜利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倭寇的威风,也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戚继光还在福建沿海修筑了一系列的防御设施,如烽火台、城墙等,有效地加强了当地的防御能力。

这些设施对于部队的作战、警戒和情报传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领导下,福建水军与倭寇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一次次击败了倭寇的进攻。

戚继光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带领部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保卫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安全。

戚继光的抗倭事迹感染了无数人,成为了鼓舞民众的英雄。

他的战绩得到了明朝朝廷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民众的爱戴。

戚继光在抗倭期间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不仅仅是一位将军的荣誉,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至今仍然被后人传颂,他的忠诚和勇敢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之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捍卫我们的家园。

戚继光的抗倭事迹就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的缩影,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拼搏奋进。

戚继光抗倭故事

戚继光抗倭故事

戚继光抗倭故事
戚继光,明朝将领,历史上以抗倭有功而著称。

他出生于明代
嘉靖二十年(1541年),是戚继光和张氏的长子。

自幼聪慧好学,
勇敢果决,有着一颗报国救民的赤诚之心。

戚继光的抗倭故事,源自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倭寇横行,对中
国南部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

戚继光奉命镇守福建,他深知倭
寇的凶残和威胁,立志誓死保卫家园,不畏艰险,不惧强敌。

在福建镇守期间,戚继光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加强了城防
建设,整顿了军纪,严明军纪,加强了训练,提高了官兵的战斗力。

在他的率领下,福建军民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倭寇的侵袭。

戚继光的抗倭故事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福建的抗倭战役。

1574年,倭寇围攻福建,戚继光率领官兵英勇作战,最终成功击退
了倭寇的进攻。

这场战役,成为明朝抗击倭寇的重要一役,也是戚
继光军事才能和勇气的集中体现。

除了在福建的抗倭战役中表现出色外,戚继光还在其他地区有
过多次抗倭的战斗经历。

他积极响应国家的征调,多次率领部队奋
勇作战,保卫国家安宁。

他的英勇事迹,深受人民和后人的敬仰和
赞颂。

戚继光抗倭故事的结局是辉煌的。

他在抗倭战争中,立下了赫
赫战功,被封为“忠勇侯”,成为明代抗倭名将。

他的事迹被后人
传颂,成为了中国抗击倭寇的英雄典范。

戚继光抗倭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光辉篇章。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而奋斗。

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中华民族,前行不止,永远向前。

于谦明朝抗倭名将的传奇事迹

于谦明朝抗倭名将的传奇事迹

于谦明朝抗倭名将的传奇事迹明朝时期,以于谦为代表的一批抗倭名将,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做出了伟大贡献。

于谦作为其中一员,其传奇事迹更是令人瞩目。

本文将带您一起回顾于谦明朝抗倭的传奇事迹,解读他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特质和影响。

一、抗倭初战于谦于明朝万历年间成为一位威名赫赫的抗倭名将。

他在抗倭初战中表现出色,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时,倭寇肆虐沿海地区,残害百姓,明朝政府决定派遣大军前去剿灭倭寇。

于谦也迅速参与其中,挺身而出。

他带领着勇猛的将士们,经过激战,成功驱逐倭寇,保护了沿海地区的安全。

二、南京大捷南京大捷被认为是于谦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战,也是他抗倭事迹中的重要里程碑。

当时,倭寇入侵中原,南京成为了他们的头号目标。

于谦洞悉形势,迅速调集兵力,与倭寇展开激烈战斗。

在激战中,于谦聪明机智,指挥有方,最终以寥寥数千的兵力,成功击退了倭寇的进攻。

南京大捷不仅捍卫了明朝的尊严,也为于谦赢得了永恒的荣誉。

三、驻守辽东在抗倭事迹中,于谦曾经担任辽东守将,为明朝北方边防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严密布防,加强军备建设,使得辽东成为倭寇无法逾越之地。

他还巡查边境,加强边境部队的战备状态,时刻保持对倭寇的警惕。

于谦驻守辽东的坚守和努力,为明朝北方边防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思想影响于谦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抗倭将领,他的思想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崇尚礼仪文化,注重士人的品德修养,提倡军队纪律,注重士兵的道德建设。

在整个抗倭过程中,他坚持以文化来促进军队发展,这一思想对明朝军队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于谦明朝抗倭的传奇事迹,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他以身作则,率领军队,为保护家园,抵抗外敌,书写了气壮山河的篇章。

他的事迹不仅激励着当时的将士,也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回顾于谦明朝抗倭的传奇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抗倭名将的出色才能和卓越品质。

他的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

他的战功和影响将永远被铭记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是中国历第一次反侵略战争。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大破倭寇,斩敌2000。

这是抗倭战争以来的一次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

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当地畲族人民的奋起抗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败走福建的倭寇,窜犯台湾鸡笼(基隆)一带,被高山族人民赶走。

而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

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实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历称为“倭寇”。

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

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

倭寇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被激愤的中国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实行抗倭的自卫斗争。

这其中,就包括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天,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御倭前线,任浙江都司金书。

次年被推荐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不久又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三府。

这些地区是倭寇时常出没、遭受倭患最严重的地方。

当时,明朝将士大多是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军队装备也破旧不堪,士兵的盔甲都是用纸片缀成的,行军打仗连营帐也没有,只好在路边的旅馆里投宿。

军粮奇缺,使得将士们长期吃不饱肚子。

这样一来,谁还愿打仗?一个冬天一过,戚继光手下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

从小生长在军人之家的戚继光对这些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一直在想改编军队,建立一支勇猛善战的新军。

他曾多次向上司提出招兵、练兵的建议,但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559年,上司才准许他作一次选兵、练兵的尝试。

戚继光认为,身体壮实,皮肤像泥土一样黝黑的农民、渔人才是最理想的士兵;相反,那些眼神轻灵,细皮嫩肉的市井刁滑之徒是决不能够征招的。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100字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100字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100字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100字:戚继光率领八百壮士,抵御日本倭寇入侵,他在求援无果的情况下,坚持奋战,终使倭寇败退而归。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详解2000字:戚继光,字士元,明代名将,他出生于山东济南,家境贫寒,但是他勤奋刻苦,不断锻炼自己,练就了一身绝艺。

嘉靖年间,戚继光随军被调往东南沿海进行防御倭寇的任务。

在当时,日本倭寇四处侵犯中国海岸,不断肆虐,烧杀抢掠,给中国的海岸城镇带来了重创,民间百姓生命财产双失。

为保卫边疆,明朝组织一批官兵前往海上抗倭。

戚继光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先后在沿海的福建、浙江等地打击了日本倭寇。

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日本倭寇嗅到了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与文化繁荣,重新进犯中国的海岸城镇。

在这次入侵中,倭寇数量多达30余万之众,气势汹汹,令人惊骇不已。

明朝的海防力量不堪一击,戚继光所在的徐海卫也被残忍地攻克了。

几乎所残留的中国军队都已经崩溃,无法组织有效的对抗。

这时,戚继光挺身而出:他自告奋勇,率领八百壮士坚决抵抗日军,誓死保卫祖国和百姓。

他首先发动剿寇顺民的游击战,用一众民间武装、土地豪绅和部分失业士兵组成抗倭队伍,即所谓“千户带三百人”的组合。

戚继光则带领着八百名的义勇军,团结民众共抗外敌。

戚继光的坚守挽救了国家危亡,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在敌人没有完全入侵之前,进行有效的防御。

他派遣头目邹益、张世爵等人去求援,同时利用海上风势,主动攻击日本水军,扼制日军。

此时,藤堂高虎以两万余兵力渐渐向永平路试探,戚继光果断应战,以八百卫队拦截日军,让主力有机会集结,为未来的抗战,打下坚实基础。

在求援无果的情况下,戚继光极富勇气地坚持奋战,终使倭寇败退而归。

此战,戚继光所带领的八百壮士,以身殉国,无一生还,被后来的话语赞为“八百壮士”,他们的壮举让中国百姓深受感动,成为中国抗侵留学生的志愿指标。

戚继光深得人民爱戴,成为民间英雄。

本文主要讲述了明将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援朝,3万将士战死沙场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援朝,3万将士战死沙场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援朝,3万将士战死沙场(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

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不久前,记者驱车从汉城出发,直奔韩国南端庆尚南道的晋州和泗川。

400多年前,这一带是朝鲜李氏王朝的军队与中国明朝援军并肩抗击日本倭寇的主战场。

战斗激烈的“泗川之战”“晋州战役”以及“露梁海战”谱写了朝鲜和“援朝盟邦”——中国明朝将士抗击倭寇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朝明军冢”埋了3.6万多名战死将士记者在泗川文化院院长吴弼根等历史专家带领下来到一个很大的“山丘”前。

吴院长指着这个“山丘”说:“这就是400多年前,朝明联军的军冢,安葬着3.6万多名朝明将士的头颅。

”“朝明军冢”呈四方形,长宽各36米,高约8米。

军冢前正中,立有高4米的“慰灵碑”。

黑色大理石碑的正面,刻有“朝明联合军战殁慰灵碑”十个汉字。

碑的后面是《战殁慰灵碑文》,碑文中写道,为怀念“遥远异域土地上,不归的恨客——那些明代盟邦民的深厚战友爱。

特立此碑,以表对朝明联合军灵的祭奠”。

吴弼根介绍说,韩国国民对中国明朝派出援军,用鲜血援助朝鲜王朝,共同抗击倭寇的历史,记忆犹新。

为缅怀两国抗日烈士,泗川市政府一直想要为烈士们树碑立传。

在可歌可泣的“壬辰卫国战争”中,朝明联军有3万多名将士在抗倭战场上牺牲。

凶残的倭寇为向日本天皇表功,将朝明将士的耳朵割下盐腌后,装进十几只大木桶内,用船运回日本。

为掩盖罪行,日寇又将朝明联军烈士的头颅割下并集中埋在一起。

由于掩埋地址没有准确记载,因此迟迟无法建碑。

为寻找当年朝明联军的军冢,韩国有关部门派出了历史专家进行考证和挖掘。

经过多年的挖掘和考证,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掩埋烈士头颅的军冢。

1983年11月4日,时隔300多年后,军冢被整修一新,并正式对外开放。

为缅怀朝明联军抗倭业绩,泗川市政府每年10月1日,都由市长带队前往军冢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有一个民间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带领军队直逼福建。

盘踞在兴化的倭寇便派出了侦探,搜集戚军的情报。

他们看到戚家军一天只行军二三十里,到兴化还有七八天的路程。

倭寇头目听到报告后说:“还早着呢!今天咱们先喝个痛快,过两天准备防御还来得及。

”但是,当他们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戚家军已赶到兴化,一个突然袭击,全歼了敌人。

原来,足智多谋的戚继光,在行军途中为了麻痹敌人,命令士兵每天只走很短的路程就宿营。

等敌探回去报告后,就下令烙制中间带孔的饼子,用绳子穿起来,背在身上,急速向兴化进军,一天一夜就赶完了几天路程,出其不意把敌人消灭了。

后来,当地群众把这种中间带孔的饼叫做光饼,并沿袭成风,用以纪念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光辉业绩。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

他出生于将门之家。

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

当时,戚继光耳闻目睹了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暴行非常气愤。

他在父亲的教导下,树立了爱国思想,并立志从戎。

16岁时他父亲死了,他袭职做了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以后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调到沿海前线负责山东海上抵御倭寇的防务。

戚继光的指挥才能在紧张的军事生活和刀枪对阵的战场上表现了出来。

严明纪律是戚继光管理军队的最大特色。

开始,戚继光的部下看不起他。

有个军官,论辈份是他的舅舅,竟然依仗自己是长辈,不服从命令。

戚继光感到很棘手:处分吧,他是长辈,别人会说自己无情无义;不处分吧,整顿军纪怎样进行呢!“治军避亲,何以服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当众给舅舅以严格的军纪处分。

这件事给部下极大的震动,不仅严明了纪律,还使新的战斗作风日益增长。

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戚继光在长达12年的抗倭生涯中,率领军队转战东南沿海各地,历经无数次战役,打了不少胜仗。

说说大明万历1592年的抗倭援朝

说说大明万历1592年的抗倭援朝

说说大明万历1592年的抗倭援朝大明万历抗倭援朝,朝鲜征伐战(史上称为“征韩”,或称“文禄·庆长之役”)是四百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

史书把朝鲜征伐战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

整个战争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

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地把日本征韩部队拒之朝鲜国门外。

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里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

第二阶段是明军的介入及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攻占了平壤、开城等地。

第三阶段是相持和议和阶段。

第四阶段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和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按明军的要求全部撤离了朝鲜半岛。

明日朝鲜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此役,明朝一方在二十年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

由于此役,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势力彻底垮台,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

因此,从长远来看,朝鲜征伐战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

明日朝鲜战争是明朝战史上较为精彩、较为曲折的战例之一,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

这是一场公平的较量,在战场上,明军和日军均有过良好表现,当然,双方也都在不同时期犯过错误,遭受过败绩。

而在停战议和期间,中日双方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角逐,一波三折。

同时,战争期间也有极富戏剧化的人物和荒谬的事件参差其中,颇具野史和演义色彩。

战与和期间无休止的纷争,使整个战争的进程诡谲多变。

当后人透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时,必会被其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场面和情节所吸引。

1.风雨欲来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

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全日本。

通俗故事:明朝抗倭记

通俗故事:明朝抗倭记

通俗故事:明朝抗倭记元朝进攻日本失败后,日本就停止向中国进贡了。

元末,沿海出现海盗,张士诚、方国珍的残兵带着倭寇侵扰沿海。

朱元璋在位时,倭寇被明军打败。

之后,朱元璋派人去见日本国王,命令其归附明朝。

日本国王就派人来进贡,并把之前劫去的七十多名中国人送了回来。

接着,朱元璋下令收编海上的方国珍残兵。

廖永忠建议建造战船,沿海巡逻,驱逐倭寇,避免其逼近海岸,朱元璋批准了他的建议。

之后,胡惟庸密谋造反,与日本勾结,阴谋泄露后,日本派来的士兵都被杀死。

其后,倭寇仍然不断进犯,朱元璋让汤和在海上巡视,并在沿海筑城防御。

永乐年间,朱棣刚即位时,派郑和等人宣谕海上各国,日本首先归附朱棣。

之后,倭寇又来侵扰,朱棣下令剿杀,并在金州旅顺口一带设置防备。

经过明军剿杀后,倭寇大大收敛,但并未绝迹。

到明英宗朱祁镇时候,对倭寇放松了戒备。

结果倭寇所到之处十分残暴,朝廷方才下令加紧防备。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仍然猖獗。

宋素卿去过日本,此时与日本人一起来进贡,有人认出宋素卿,就向上汇报,却没人理会。

这时,日本国王不能做主,日本大臣们就各自来进贡,十分混乱,宋素卿就是跟着其中的一伙来进贡的。

宋素卿十分狡诈,此时就实施贿赂,让自己这一路占先,引起几路日本人在中国境内内斗,并乘势烧杀抢掠,杀死明朝官民,有大臣因此再次上奏,宋素卿才被抓了起来杀死。

日本进贡也暂时停止。

经此一事之后,倭寇开始藐视明朝。

后来,日本国王请求恢复进贡,明朝答应了,但限制进贡的人数。

可是,日本人贪图中国货物的利润,以进贡为由的人数常常超过限制,到了中国就赖着不走,限制也就形同虚设了。

夏言上书,说倭寇是由于海上贸易引起的,于是海上贸易被禁止。

这样,明朝的奸商和富豪就加剧了与倭寇的勾结,反倒让倭寇更加猖獗。

日本货物再次进入时,先是找中国的商人销售,商人借机赖账,日本商人就去找明朝官员,但官员赖账更严重,日本商人拿不到钱,就在海上抢劫。

那些官员们想把日本商人驱走,就呼吁“抗倭”,等朝廷出兵后,那些官员又向日本商人泄密,想让日本商人早点离开。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明朝抗倭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明朝抗倭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明朝抗倭的故事 元朝时期,⽇本分裂为南北两朝,两朝间相互攻伐。

溃败的⼠兵经常与商⼈勾结到中国沿海掠抢。

明朝时期倭患更为严重,此次战役就是明军为抵抗倭寇⽽进⾏的。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明朝抗倭之战 元朝时,⽇本流亡海上的散兵便与冒险的商⼈勾结,到中国沿海⾛私、掠夺。

明太祖朱元璋时曾经三次派使者与⽇本交涉,都没有结果。

为此,洪武、永乐年间,明朝廷不断加强海上防御⼯事,并加⼤的海军在海上巡查。

1547年七⽉,明廷以朱纨为提督负责浙闽海防军务。

第⼆年,朱纨派兵击败倭寇,占领双屿。

但朱纨却因为斩杀太多与倭寇勾结的豪绅,⽽被以“擅杀”罪赐死。

倭寇复⽽⼜盛。

1553年、1554年两年中,倭寇不仅骚扰江浙地区,攻取了昌国卫、上海、乍浦等地,⽽且以海岛为基地向陆地推进。

柘林(今上海奉贤南)、川沙就是倭寇的两个据点。

明廷为了改变被动局⾯,调整海防部署把沿海卫所,划分区域,派重⾂统⼀指挥。

同时,征调兵⼒,作为机动部队。

明廷⼜任命张经为总督。

他到任后集中兵⼒于1555年⼀举歼灭了深⼊松、杭腹地的倭寇2000多⼈。

但他因“养寇失机”的罪名被杀。

由于各地兵⼒不统⼀,且军纪败坏,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帮助,⼠兵⼜对沿海⽔⼟不服,战绩不佳。

刚刚出现转机的战局,⼜陷⼊困境。

1556年,浙江、南直⾪(今江苏)等地就有近50处遭倭寇侵扰。

胡宗宪继任总督后,采⽤离间计分化敌⼈,在1556、1557两年间,先后消灭了陈东、徐海等地的倭寇。

1559年,刘显等⼈⼜于庙湾歼灭侵⼊江淮的倭寇。

江浙⼀带的倭患,逐渐转轻。

海防策略上,明军采⽤了⽔陆协作,陆地歼敌为主的⽅针。

同时,招募新军,加以训练。

其中有名的有俞⼤猷的俞家军以及戚继光的戚家军。

戚继光不仅结合地形指挥作战,还改进了⽕器装备,提⾼了部队整体的战⽃⼒。

此外他还根据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鸳鸯阵”“三才阵”等战⽃队形。

此后,戚家军成为有效抵御倭寇的主要⼒量。

第1-8篇抗倭故事

第1-8篇抗倭故事

第1-8篇:抗倭故事1.泥鳗船镇海后海塘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唐时,塘外仍是汪洋大海,随着时间的变迁,塘外滩涂逐步形成,到了宋代,后海塘外已形成滩涂数千亩,涨潮时滔滔海洋,落潮时一片滩涂。

穷苦的孩子、妇女等到落潮时就到那里捉“弹胡”(弹涂鱼)、“泥鱼”、“青蟹”、“泥螺”、“蛏子”、“蚶子”、“蛤皮”(圆蛤)、“黄蛤”(海瓜子)、“香螺”、“白蟹”等等度日。

塘外泥涂很深,一脚下去,可陷进到小腿肚,镇海人叫做“跋泥涂”,而离泥涂越远的地方,小海鲜越多,故跋泥涂是很吃力的。

明嘉靖年间,倭寇常侵扰镇海沿海一带,乘后海塘一带防御工事不多,从后海塘上登陆,抢劫民间财物。

那年戚继光驻守在镇海,对倭寇的侵扰抢劫非常恼怒,茶饭不思,终日寻求对策。

有一天乘落潮时,他在后海塘泥涂上考察,突然发现一条小鳗在泥涂上摆尾活动自如,顿时有了灵感,便与将士们商量,能否制作像鳗一样能在泥涂上滑行的小船,大家都说:“没有办法。

”有一天晚上,戚继光坐在窗前看月,当他看到月亮呈弯弓状时,顿时笑了起来,并自言自语地说:“有办法了!”,他拿起毛笔照月亮形状画了一条小船,第二天早上叫义乌兵木匠张三按图制作一条小船,又经多次修改,最后定型为船长五尺三寸,宽一尺许,舷高4.7寸,中腰置“π”形把柄,高二尺五寸,头微翘、底平的小船,使用时双手紧握把柄,左膝跪在把柄后船底上,右脚不时在泥涂中向后挤蹬,这样小船就能快速在泥涂中滑行。

后来镇海渔民称它为“泥鳗船”。

戚继光雇佣了30多个木匠,日日夜夜进行赶制,仅10天时间就制作了泥鳗船100多条,并令战士在海涂上操练。

时隔半月,倭寇又来侵扰,当倭寇扛着满袋抢来的物资奔向海涂时,刚好落潮,倭人只好推着小舢板在泥涂上艰难滑行,此时戚继光一声令下,埋伏在招宝山脚下的泥鳗船兵突然划着泥鳗船飞速追击倭寇,泥鳗船上乘着的弓箭手,如雨点般的射向倭人,倭寇扔掉舢板,跋着泥涂,越想逃得快,双脚在泥涂中反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只好双膝跪在泥涂上举手投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故事:明朝抗倭之战
大家好,我们在这个站中来看一看明朝时的抗倭战争。

元朝时期,日
本分裂为南北两朝,两朝间相互攻伐。

溃败的士兵经常与商人勾结到
中国沿海掠抢。

明朝时期倭患更为严重,此次战役就是明军为抵抗倭
寇而实行的。

元朝时,日本流亡海上的散兵便与冒险的商人勾结,到中国沿海
走私、掠夺。

明太祖朱元璋时以前三次派使者与日本交涉,都没有结果。

为此,洪武、永乐年间,明朝廷持续增强海上防御工事,并增大
的海军在海上巡查。

1547年七月,明廷以朱纨为提督负责浙闽海防军务。

第二年,朱
纨派兵击败倭寇,占领双屿。

但朱纨却因为斩杀太多与倭寇勾结的豪绅,而被以“擅杀”罪赐死。

倭寇复而又盛。

1553年、1554年两年中,倭寇不但骚扰江浙地区,攻取了昌国卫、上海、乍浦等地,而且以海
岛为基地向陆地推动。

柘林(今上海奉贤南)、川沙就是倭寇的两个
据点。

明廷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调整海防部署把沿海卫所,划分区域,派重臣统一指挥。

同时,征调兵力,作为机动部队。

明廷又任命张经
为总督。

他到任后集中兵力于1555年一举歼灭了深入松、杭腹地的倭
寇2000多人。

但他因“养寇失机”的罪名被杀。

因为各地兵力不统一,且军纪败坏,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协助,士兵又对沿海水土不服,战绩
不佳。

刚刚出现转机的战局,又陷入困境。

1556年,浙江、南直隶
(今江苏)等地就有近50处遭倭寇侵扰。

胡宗宪继任总督后,采用离间计分化敌人,在1556、1557两年间,先后消灭了陈东、徐海等地的倭寇。

1559年,刘显等人又于庙湾歼灭
侵入江淮的倭寇。

江浙一带的倭患,逐渐转轻。

海防策略上,明军采
用了水陆协作,陆地歼敌为主的方针。

同时,招募新军,加以训练。

其中有名的有俞大猷的俞家军以及戚继光的戚家军。

戚继光不但结合
地形指挥作战,还改进了火器装备,提升了部队整体的战斗力。

此外
他还根据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鸳鸯阵”“三才阵”等战斗队形。

此后,戚家军成为有效抵御倭寇的主要力量。

1561年,倭寇分多路侵
入台州。

戚继光灵活指挥,采用伏击、包围、突袭等战法,连续歼灭
倭寇数千人。

同时,卢镗也歼灭侵扰温州、宁波的倭寇。

浙江倭患基
本得到了平定。

为了支援福建地区,戚继光又于1562年入闽,先后在
横屿、林墩、牛田等地歼灭倭寇。

十月,戚继光率军返回浙江。

当月,倭寇攻入兴化府城及平海卫,明廷震怒。

戚继光奉命再次入闽。

1563年,戚家军、俞家军及刘显所率部在谭纶的统一指挥下,全歼平海卫
的倭寇。

当年冬天,倭寇集中兵力包围仙游。

1564年初,戚继光采用
各个击破的战术,击败倭寇,解开仙游之围。

福建倭寇被平定。

同时,俞大猷等又歼灭侵扰广东的倭寇。

至此,延续多年的倭患,终于得以
平定。

洪武、永乐年间,明廷怎样防御倭寇?
明廷首先建立了强大的水军,增强海上巡查,针对倭寇的活动规律,在春季派舰队出海分路巡查,相机歼敌,秋季返回。

并且在沿海
各地建立卫所,修筑防御工事派兵驻守。

根据地形,在倭寇可能登岸
的位置,修筑营垒炮台。

从辽宁一直到广东的沿海,设置了50多处卫,100多所,1000多座营垒,50多座水寨以及200多处巡检司。

嘉靖年间,为什么倭患又复严重?
嘉靖年间,明廷国势衰微,海防松懈,屯卫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

舰船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卫所也所少新的兵员,驻守人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