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GX0134 )前言一、学时分配:总学时、学分:30 学时,1.5 学分。
其中理论授课24 学时,实践课6 学时。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三、课程性质和任务: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从课程性质上,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其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交往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其实践任务是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期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纠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的人际关系,减少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强群体内聚力,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使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掌握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现象及问题,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6014 课内总学时:32学时
开课对象:人文系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交通旅游)课程类别:选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association art
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了解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增进人际关系与沟通习惯、态度及行为。
三、有关说明
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
2、学生资格:高职二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具有人际关系与沟通方面的图表、资料及电教片。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可安排在主要职业技术课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具有相应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的知识,及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人际实践;授课时应进行课堂提问,布置课外作业。
四、考核方式和要求
1、开卷考试;
2、注重平时成绩和考试相结合。
3、参考比例平时(40%)+考试(60%)。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实用公共关系学》.符玉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人际关系的学问》.薛金升.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执笔:王晓漪)
(审核:潘仲川)。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课程大纲.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課程大綱
楊淳斐
第一章人際溝通緒論;人際溝通的意義、歷程、重要、特質
第二章知覺與溝通:知覺與溝通的關係、如何增進自我及對他人的知覺
第三章語言溝通:語言的發展、功能、語言與溝通的關係、如何適當的說話
第四章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的特性、要素與瞭解
第五章人際關係的發展歷程:人際關係的生命週期、克服人際溝通的焦慮與害怕第六章人際關係的本質與溝通理論:人際關係的本質、人際的相關理論
第七章傾聽技巧:傾聽的意義、功能、歷程、如何有效的傾聽
第八章增進人際關係的溝通技巧:同理心的意義、反應技巧與能力
第九章人際之間的社會影響力:人際影響的來源、說服、自我肯定
第十章人際衝突的處理:衝突的本質、類型、歷程、反應行為與處理方法
第十一章團體中的人際溝通:團體的特徵與類型、如何應用團體溝通來解決問題第十二章團體溝通情境中的領導者:領導者角色的意義、特質、領導者的技巧
第十三章組織中的溝通:組織的特質、組織內的人際溝通型態
第十四章工作求職面談:面談的籌備工作、如何應徵與面試
第十五章協商與談判:談判協商的基本技巧與進行
補充:
思想與情感的溝通:資訊思想的分享、自我表露、情感表露
兩性溝通:兩性在溝通上的差異及困難、兩性如何良性的互動
家庭溝通:家庭溝通的功能與模式、次系統的互動、和諧的家庭溝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标准.pdf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授课单位:旅游艺术系学时:32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陈洁静 XXXX年7月16日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是一门职业技能学科,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应该提高和训练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学生将来的求职、升迁等具体问题。
若不具备这一素质,会影响学生的前途发展。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的社会沟通技能、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沟通的理念、知识,学会运用沟通的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学习领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重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课程开发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紧紧盯住市场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
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确保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程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完成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为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遵循以下设计理念:(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人际关系与沟通》的专兼职教师要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采取项目导向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技能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
《 人际沟通技巧 》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沟通技巧》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751课程名称:人际沟通技巧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 36学分:2.0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社会(管理)心理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论述人际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以信息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经典理论为依据,理论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论述信息载体符号系统与媒介、沟通过程和模式、人际沟通理论、组织内外沟通理论与技巧、大众沟通理论与技巧。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际沟通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通过对人际沟通的概念、理论和沟通技巧的系统讲解和介绍,增加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认识和兴趣,并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人际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沟通技能,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沟通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效果。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人际沟通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人际沟通的定义、意义和作用;2.了解人类沟通现象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沟通的意义1.主要内容新时代呼唤有效沟通,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效沟通,人际沟通,有关人际沟通解释的目的影响论、符号告知论、双方共享论、互动关系论、刺激反应论、传递过程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人际沟通的含义,了解人际沟通的作用。
第二节沟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1.主要内容人类文明与沟通现象同步发展,人类信息沟通发展的几个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因信息传播而达到沟通的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人类沟通现象大致经过五个阶段:①符号和信号传播沟通时代、②说话和语言传播时代、③文字传播沟通时代、④印刷传播沟通时代、⑤电子传播沟时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人类沟通现象经过的五个阶段。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3:《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不限专业课程学时:24课程学分:1.5课程简介:人际交往是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综合大学各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人际关系与沟通》,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概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人际间的交往、人际间的交往艺术、语言与非语言交往、无声语言交往、演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讲授,音像教学,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生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培养。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24学时,理论讲授20学时,实践4学时。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1.《人际关系》主编李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2.《医学与人文》主编钟明华吴素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二、课程教育目标初步了解人际沟通的要点,为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求职和面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课程学时分配章内容学时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第三章沟通的技巧4 4 4第四章演讲的技巧4第五章求职与面试技巧8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
2.熟悉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与特征及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3.了解人际关系的性质、类型及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一、人际关系的性质1.人际关系的概念2.人际关系的特征3.人际关系的本质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三、人际关系的类型四、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教学时数】4学时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教学要求】1.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形态与常用方式。
2.熟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及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
3.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
【教学内容】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与功能1.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和功能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1.代际交往(与长辈)2.同龄人交往(与同学)3.异性间交往(与情侣)三、人际交往的形态与方式1.语言交往2.非语言交往3.交往方式四、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五、大学生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演讲的技巧第一节演讲中的介绍艺术【教学要求】1.掌握演讲中介绍与称呼的艺术、微笑的艺术。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
护士人文修养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人际关系与沟通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注重阐述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理论知识和应用策略,同时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的训练,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使学生有效运用沟通理论和技巧,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沟通问题,帮助学生适度把握并有效应对各种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态度,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认真实施教学,做到体现特色、突出重点;紧扣大纲、精心备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考虑本课程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特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立足任职需要,对人际关系与沟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启发式教学更好地运用于课堂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及课后实践,角色扮演,自觉提高人际交流和专业沟通能力,实践课表现纳入课程成绩。
三、学时分配总学时数36学时, 2学分教材:《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Julia T. Wood WadsworthISBN-13: 978-1-111-34640-9 ISBN-10: 1-111-34640-2《护理人际关系与礼仪》李晓玲主编高等教学出版社教学时数分配四、评价方法本课程为考试科目,采用百分制记分,课程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
理论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平时成绩由理性思维训练、模拟面试和角色扮演、课堂小展示综合表现构成。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人际关系与沟通》是提高护理队伍的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内容包括社会学、美学、礼仪、创新思维培养,将人文学科理论与护理理论相结合,重点在于使学生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的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人文修养,自觉运用人际关系与沟通的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课程标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案-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大纲12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慕课版)》课程标准使用专业修读学期制订时间2021年8月课程代码课程学时52 课程学分 3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人际关系与沟通是各类高校学生都应当着力提高与训练地一项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学生将来地社交,求职,工作,升迁等问题。
如果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短板,可能会严重影响今后地发展与前途,所以必须引起足够地重视并加以培养。
本课程从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技能,化解人际冲突,求职沟通,与同事沟通,下属与上司沟通,上司与下属沟通,会议沟通,与客户沟通,商务谈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中遇到地问题与处理技巧,以提高学生地社会交际与工作交际能力,帮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地现代教育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地职业能力为本位,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可以引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突出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本课程地设计不仅仅仅仅充分考虑了满足岗位需求地专业技能与知识运用能力地培养,还充分考虑到学生地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职业素养地养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本课程特别注重理论,案例与实践地结合,融入了大量精彩地案例,强调学,做,行一体化,每个单元都针对知识点配合即时演练,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二)课程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以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过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沟通技能,化解人际冲突,求职沟通,职场沟通,会议沟通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提1升社会交际与职场交际能力。
2.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采取“目标驱动,学做合一”地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自我实践相结合,教,学,练结合,利用情景还原,小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地丰富案例(含思政素材),对社交场合地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技能,化解人际冲突,求职沟通,与同事沟通,下属与上司沟通,上司与下属沟通,会议沟通,与客户沟通等内容进行实践实训,以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地有机结合,强调学,做,行一体化,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人际关系力培训课程提纲(完整版)
人际关系力培训课程提纲(完整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个体提升人际关系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与交往。
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员将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
课程目标
- 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
-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 学会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方法
- 培养信任和合作的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效果
- 树立积极的个人形象,建立人际关系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课程大纲
一、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 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的特点和特征
二、有效沟通技巧
- 倾听和表达技巧
-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 解读他人的非语言信号
- 发送清晰和明确的信息
三、人际冲突的解决
- 分析冲突的原因和类型
- 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 学会妥协和调解的技巧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信任和合作能力培养
- 建立信任的关键因素
- 提升合作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 建立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个人形象塑造与人际关系建立-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 个人形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课程方法
- 理论讲授
- 案例分析
- 角色扮演
- 小组讨论
- 实践操作
以上是人际关系力培训课程的完整提纲,希望能帮助学员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对本课程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慕课版)》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计划学时:52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慕课版)》,吕丽辉主编,202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适用专业:不限专业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人际交往与沟通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和训练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学生的大学生活、将来的求职、升迁等问题。
若不具备这一素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前途。
本课程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技能、化解人际冲突、求职沟通、与同事沟通、下属与上司沟通、上司与下属沟通、会议沟通、与客户沟通、商务谈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技巧,以提高读者的社会交际和工作交际能力,帮助读者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讲解人际关系与沟通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驾驭各种交际场面的能力。
2.通过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多煤体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师生互动交流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熟悉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掌握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各种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人际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作者曾仕强,2015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
护士人文修养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人际关系与沟通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注重阐述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理论知识和应用策略,同时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的训练,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使学生有效运用沟通理论和技巧,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沟通问题,帮助学生适度把握并有效应对各种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态度,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认真实施教学,做到体现特色、突出重点;紧扣大纲、精心备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考虑本课程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特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立足任职需要,对人际关系与沟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启发式教学更好地运用于课堂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及课后实践,角色扮演,自觉提高人际交流和专业沟通能力,实践课表现纳入课程成绩。
三、学时分配总学时数36学时, 2学分教材:《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Julia T. Wood WadsworthISBN-13: 978-1-111-34640-9 ISBN-10: 1-111-34640-2《护理人际关系与礼仪》李晓玲主编高等教学出版社教学时数分配四、评价方法本课程为考试科目,采用百分制记分,课程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
理论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平时成绩由理性思维训练、模拟面试和角色扮演、课堂小展示综合表现构成。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人际关系与沟通》是提高护理队伍的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内容包括社会学、美学、礼仪、创新思维培养,将人文学科理论与护理理论相结合,重点在于使学生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的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人文修养,自觉运用人际关系与沟通的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人际沟通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沟通技巧》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751课程名称:人际沟通技巧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 36学分:2.0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社会(管理)心理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论述人际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以信息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经典理论为依据,理论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论述信息载体符号系统与媒介、沟通过程和模式、人际沟通理论、组织内外沟通理论与技巧、大众沟通理论与技巧。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际沟通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通过对人际沟通的概念、理论和沟通技巧的系统讲解和介绍,增加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认识和兴趣,并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人际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沟通技能,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沟通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效果。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人际沟通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人际沟通的定义、意义和作用;2.了解人类沟通现象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沟通的意义1.主要内容新时代呼唤有效沟通,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效沟通,人际沟通,有关人际沟通解释的目的影响论、符号告知论、双方共享论、互动关系论、刺激反应论、传递过程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人际沟通的含义,了解人际沟通的作用。
第二节沟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1.主要内容人类文明与沟通现象同步发展,人类信息沟通发展的几个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因信息传播而达到沟通的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人类沟通现象大致经过五个阶段:①符号和信号传播沟通时代、②说话和语言传播时代、③文字传播沟通时代、④印刷传播沟通时代、⑤电子传播沟时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人类沟通现象经过的五个阶段。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编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18学时适用专业:不限专业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人际沟通、职场人际关系和职场的平行、上行、下行、客户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使学生能掌握一般人际关系、职场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认识他人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职场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授、影像教学、案例分析、课题讨论、情景模拟、实训练习、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自我形象的提升和实际沟通技巧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和实务,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系统学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
(2)通过提供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训让学生练习,通过影像教学、课题讨论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知行合一的理念。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
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基本沟通技能的练习,如: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让他们能在一对一沟通以及与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3.素目标/思政目标(1)掌握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包括理解人的一生离不开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人际沟通,掌握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含义及沟通的主要方式,了解沟通失败的原因以及高效沟通的原则。
拓展专业视野,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乐于接收新观念、新事物,培养愿意与人合作的情感和能力。
人际沟通(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人际沟通》(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际沟通(公共关系学)总学时: 20学时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开课单位:社科部使用教材:《公共关系学》卢忠萍严由铭曾冰李小鹏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出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通过对人际沟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沟通技巧的学习,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良好态度,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正确处理生活中各种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沟通概论(3学时)1、教学内容:⑴沟通的涵义与模式⑵沟通的特点与功能⑶沟通能力及其培养2、学习要求:⑴了解沟通的含义与模式⑵掌握沟通的特点与功能⑶掌握沟通能力及其培养第二章人际沟通的原则(3学时)1、教学内容:⑴人际沟通的原则⑵人际关系PAC分析理论2、学习要求:⑴掌握人际沟通的原则⑵了解人际关系PAC分析理论第三章交谈沟通(3学时)1、教学内容:⑴交谈沟通的含义和特点⑵医学会谈的原则⑶交谈沟通的技巧2、学习要求:⑴了解交谈沟通的含义和特点⑵掌握医学会谈的原则⑶掌握交谈沟通的技巧第四章倾听艺术(3学时)1、教学内容:⑴倾听的意义⑵倾听的技巧2、学习要求:⑴了解倾听的意义⑵掌握倾听的技巧第五章非语言沟通(3学时)1、教学内容:⑴非语言沟通的类型与特点⑵非语言沟通的形式与表达2、学习要求:⑴了解非语言沟通的类型与特点⑵掌握非语言沟通的形式与表达第六章应聘艺术(3学时)1、教学内容:⑴书面应聘⑵面试的艺术2、学习要求:⑴掌握书面应聘⑵掌握面试的艺术第七章人际沟通的礼仪(2学时)1、教学内容:⑴人际沟通礼仪的含义⑵人际沟通礼仪的内容2、学习要求:⑴了解人际沟通礼仪的含义⑵掌握人际沟通礼仪的内容三、其他教学环节(无)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授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学生演练相结合。
五、必要说明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一般应在理论课中讲授,同时也是考试的范围。
(完整word版)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标准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授课单位:旅游艺术系学时:32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陈洁静2013年7月16日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是一门职业技能学科,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应该提高和训练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学生将来的求职、升迁等具体问题。
若不具备这一素质,会影响学生的前途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的社会沟通技能、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沟通的理念、知识,学会运用沟通的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该学习领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重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1。
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课程开发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紧紧盯住市场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
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确保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程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完成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为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遵循以下设计理念:(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人际关系与沟通》的专兼职教师要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采取项目导向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技能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不限专业
课程学时:24
课程学分:1.5
课程简介:人际交往是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综合大学各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人际关系与沟通》,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概述、人际交往、社会
交往、人际间的交往、人际间的交往艺术、语言与非语言交往、无声语言交往、演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讲授,音像教学,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生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培养。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24学时,理论讲授20学时,实践4学时。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1.《人际关系》主编李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医学与人文》主编钟明华吴素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初步了解人际沟通的要点,为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求职和面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课程学时分配
早内容学时
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4
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4
第三章沟通的技巧4
第四章演讲的技巧4
第五章求职与面试技巧8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
2.熟悉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与特征及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3.了解人际关系的性质、类型及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性质
1.人际关系的概念
2.人际关系的特征
3.人际关系的本质
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2.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四、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教学时数】 4 学时
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
【教学要求】
1. 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形态与常用方式。
2. 熟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及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
3.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与功能
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和功能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
1. 代际交往(与长辈)
2. 同龄人交往(与同学)
3. 异性间交往(与情侣)
三、人际交往的形态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