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4 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动机3.3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3.4 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2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4.3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4.4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实践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课堂纪律的管理5.3 课堂气氛的营造5.4 课堂管理策略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六章:教学设计6.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6.2 教学目标的设计6.3 教学内容的设计6.4 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第七章:课程发展与评价7.1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7.2 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方法7.3 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技术7.4 课程发展与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八章:教学方法与媒体8.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8.2 教学媒体的种类与功能8.3 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的整合8.4 教学方法与媒体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学生评估与评价9.1 学生评估与评价的基本理论9.2 学生评估的方法与技术9.3 学生评价的标准与准则9.4 学生评估与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10.2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10.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10.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第十一章:特殊教育心理11.1 特殊教育心理概述11.2 学习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11.3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11.4 智力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第十二章:跨文化教育心理12.1 跨文化教育心理概述12.2 文化差异对学习的影响12.3 跨文化教育心理研究方法12.4 跨文化教育心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三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政策13.1 教育政策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13.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作用13.3 教育政策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影响13.4 教育政策与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第十四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14.1 教育技术概述14.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4.3 教育技术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4.4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第十五章: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15.1 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15.2 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5.3 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实践案例分析15.4 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理论、学生心理与教育、教师心理与教育、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课程发展与评价、教学方法与媒体、学生评估与评价、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特殊教育心理、跨文化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政策、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以及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C)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 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B)A.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教语文的张老师下班回家时,学生看见他闯红灯,学生对老师很有看法。

这意味着老师充当了(A)角色。

A、模范公民B、家长代理 C、纪律维护者 D、知识传授者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中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中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中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四个环

摘要:
一、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
1.分析学习者的特征
2.确定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正文:
目标导向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习者的需求和目标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在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中,他详细介绍了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实施教学评价。

首先,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这一步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这一环节也为后续的教学目标设定提供了依据。

其次,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确保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

接着,选择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步骤。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
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等。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实施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

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总之,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提到的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即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实施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皮连生

皮连生

特殊位置的距离
息等
3.当旅馆住宿时,选 B、智慧技能——辨
择扩大个人安全的行 别学习与运用概念、
为方式
规则与解决问题
4.当用光标按具体方 C、动作技能——身 向并以一定速度移动 体活动,同时常有心 时,说出指令键的名 理活动参与

D、态度——作出暗
5.领导旨在解决问题 含信念和爱好的特殊
的集体讨论
选择或行为表现
反应 愿读规定范围外的材料),以及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 “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进
价值 化
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 担义务)。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这种价值标准清晰可辨。价值 化与教师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类似。
价值与 一致的和可以预期的。这一水平的学习结果包括范围广泛的活动,但强调学生行为的典型性和性格 价值体 化。这阶段的教学目标着重学生的一般适应模式(包括个人的、社会的和情绪的)。
系的性 格化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尚无公认的最好分类。辛普森等1972年的七级分类。
知觉
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认知过程维度 知识维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注: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的知识 20以内加减法(2年级) 目标1、能回忆18以内加法事实(记忆事实性知识)
2、会计算横式、竖式加减法(运用程序性知识) 3、理解记忆法是高效的(理解元认知知识又称反省认知知识)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案例,加深对教育心理学应用领域的理解。

总结:教师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掌握各种学习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定义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建构主义。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学习现象,引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的思考。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实际教育案例,运用不同学习理论进行解释。

三、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群体特点。

掌握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2. 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动机、自我概念等。

学生的群体特点:同伴关系、班级氛围、群体动力等。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学生心理现象,引发学生对学生心理与教育的思考。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群体特点。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实际教育案例,提出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ppt课件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ppt课件
• (一)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
• 专家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交给新教 师的
•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 反思性实践 • 波斯纳 • 默瑞-德西墨 • 科顿、斯巴克斯-兰瑟 • 布鲁巴奇 • 克瑞默-海因
• (三)认知学徒制 • 认知学徒制
(四)外部支持
• 1、合作教师 • 2、大学指导教师
三、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 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
• 认知与元认知因素 • 动机与情感因素 • 发展性与社会性因素 • 个体差异因素
三、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 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
四、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 育含义
• (一)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潜能” • (二)教育应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
第三节 学生的 人格发展与社
会化
• 1、人格的发展 • 2、自我概念的发展 • 3、个人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
• 一、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理 论
• (一)发展的观点 • (二)学习的观点
• 二、加涅关于学生心理构成及其分类的观 点
• (一)学生的先天素质 • (二)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 (三)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一、教师角色——早期的问卷调查
• (一)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 (二)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分析教师扮演的角色
二、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1.教师的一般智慧能力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2.教师的知识准备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学科选择的偏好;
二、认知能力差异
• (一)什么是认知能力 • (二)智力测量 • (三)智力的差异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皮连生主编第五版全册资料重点精编呕心沥血-值得下载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学习目标: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学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学习

作者:罗伯特·斯莱文
•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的《教育心理学: 理论与实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在《教育 心理学(第7版)》中,作者仍然提倡“有意识的教 学”,并把 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帮助教师在课 堂中加以有效地应用。斯莱文认为,一个“有意 识的教师”应该能够不断地反思其实践,清醒地 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并由 此做出教学决策。 为了帮助读者成为“有意识的教师”,作者提出 了苦干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并列举大量 课堂实例,作为实践范例。
知识的巩固与转化
如何记得准、 记得牢?
知识的巩固:指获得知识过程中对所掌握知识的持久记忆
知识的转化: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促进作业间的联结; 加强练习; 元认知监控。
知识的应用—迁移
• 概念: • 指依据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 •包括审题、联想、解析和课题的类化四个环节
与已有知识 建立联系
• ——钱钟书是如何读书的
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 (一)外部条件 • 内容呈现、教师水平等 • (二)内部条件 • 学习者原有知识基础 • 学习者的主动加工过程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学习规律的 教学含义
•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陈述性 知识的学习
• 二、引发与促进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 部过程
题网络——例如数概念的形成 • 2.图式理论:人头脑中关于普通事件、客体
与情景的一般知识结构
• 仔细看后面的视频——1、2、3
图式的具体含义:
• 图式具有概括性 • 图示中含有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 图示中的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或结构组织起
来的。 • 个体的图式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 皮亚杰:同化(吸纳与自己图式相同的内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心理学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现状。

总结:教师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代表人物。

理解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桑代克的试误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观点。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习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学习理论的原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三、第三章:学生差异与教育策略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掌握不同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理解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性格差异等。

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等。

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调整、学生激励和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差异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D、纪律维护者,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C)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 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B)A.、家长代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教语文的张老师下班回家时,学生看见他闯红灯,学生对老师很有看法。

这意味着老师充当了(A)角色。

A、模范公民B、家长代理C、纪律维护者D、知识传授者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C)A.、测量方法不可靠;B、.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ppt课件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ppt课件
• 3、教学专长的特点(柏林纳)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
• 一、教师的成长过程:从新手到专家 • (一)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过程 • 新手水平 • 高级新手水平 • 胜任水平 • 熟练水平 • 专家水平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二)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 异
• 课时计划的差异
三、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 因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四、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 教育含义
• (一)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潜能” • (二)教育应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
得的素质的个体差异 • (三)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 (二)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分析教师扮演的角色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二、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1.教师的一般智慧能力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 2.教师的知识准备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一)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
• 专家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交给新教 师的
•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 反思性实践
• 波斯纳
• 默瑞-德西墨
• 科顿、斯巴克斯-兰瑟
• 布鲁巴奇
• 克瑞默-海因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 (三)认知学徒制 • 认知学徒制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相 关因素研究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智慧技能与学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智慧技能与学习
者参照清单来练习程序。 • 影视格式制作教学
二、认知技能(智慧技能)学习的条件
• (一)内部条件 • (二)外部条件 • 1.例证与练习的选择与呈现 • 2.言语指导与反馈
第三节 智慧技能学习规律的教 学含义
• 一、运用合适的例证促进学生学习 • 选择和呈现合适的正例 • 设计和寻找合适的反例 • 二、提供学习指导 •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例证与概念、规则的关
• (6)提供技能运用情境,促进迁移 (一旦 条件满足,行动能自动执行 )
• (1)引起与维持注意;告知教学目标 (注 意与预期) (2)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 (激活 原有知识 )
• (3)呈现经过组织的新信息 (选择性知觉 )
• (4)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新知识 的理解(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精加工)
• (5)指引学生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 (经 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
技能 ——( )技能、( )技能、( )技
能……
含义:
某方面技能高超的人 的行为有何特点?
(一)技能的概念:
通过练习获得的 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 接近自动化了的
动作活动方式 或
智力活动方式
• 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 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 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二)技能的特点:
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性格的形成技能技巧的生理基础p1如果目的是要使儿童更专心但不知何物可强化儿童那么建立了解何物能强化儿童的子目标并建立只要儿p2如果子目的是要了解何物能强化儿童那么建立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下会表现出不专心的子目p3如果子目的是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下会表现出不专心那么建立儿童是可用我的注意来强化的这一命题p4如果子目的是要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下会有不专心的表那么建立儿童是可用同伴的注意来强化的这一命p5如果子目的是要在儿童专心时便强化他那么我便注意这个儿童p6如果子目的是要在儿童专心时便强化他那么便使儿童同他喜欢的同伴待在一起引自gagnee1993个体有可能通过语言数字之类的符号来对环境做出反应与描述的性能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教学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学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 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 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
• 认知与元认知因素 • 动机与情感因素 • 发展性与社会性因素 • 个体差异因素
三、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 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
四、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 育含义
• (一)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潜能” • (二)教育应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
• 1、专家与新手的对比研究 • 专家型教师 • 2、教师额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 舒尔曼——教师的知识基础 • 加涅——认知心理学知识分类 • 柏林纳——教学专长=教学知识
• 3、教学专长的特点(柏林纳)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
• 一、教师的成长过程:从新手到专家 • (一)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过程 • 新手水平 • 高级新手水平 • 胜任水平 • 熟练水平 • 专家水平
• 二、认知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1、文化历史发展论:两种工具的理论、两种心理 机能
• 2、内化学说:内化的过程语言有重要的作用(区分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
• 3、教认知发展阶段过渡的一般与特殊
• 从前运算到具体运算的过渡和从具体运算到形 式运算的过渡,在不同个体身上或者不同文化背 景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
• 四、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 (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 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
一、人格发展 (一)埃里克森(精神分析理论家)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培养的美德:
希望
1.5-3
意志
目的
能力
忠诚
爱 关心 智慧
•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二)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
• 课时计划的差异
•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3)教材的呈现 • (4)课堂练习 • (5)家庭作业的检查 • (6)教学策略的运用
• 3、课后教学评价的差异 • 焦点不同
二、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 师间的差距
• (一)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
• 专家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交给新教 师的
•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 反思性实践 • 波斯纳 • 默瑞-德西墨 • 科顿、斯巴克斯-兰瑟 • 布鲁巴奇 • 克瑞默-海因
• (三)认知学徒制 • 认知学徒制
(四)外部支持
• 1、合作教师 • 2、大学指导教师
的差距
第一节 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
• 1934年,米德(Mead,G H.)首先运用角色概 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
• 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 定的行为规他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 教师角色:1.教师行为;

2.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3.对教师的期望;
•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


第一部分 教师与学生心理
第一章 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第一章
第一节 良好教师的心理特
征及其培养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

1、教师角色——早 期的问卷调查
2、有效教师应具备 的心理品质
3、教师的教学专长 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1、教师的成长过程: 从新手到专家
2、如何尽快缩小新 教师与专家教师间
第三节 学生的 人格发展与社
会化
• 1、人格的发展 • 2、自我概念的发展 • 3、个人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
• 一、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理 论
• (一)发展的观点 • (二)学习的观点
• 二、加涅关于学生心理构成及其分类的观 点
• (一)学生的先天素质 • (二)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 (三)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 国外:

班杜拉

吉布森、德姆波

阿希同
• 国内的主要观点: •
(五)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
• 职业倦怠含义、类型 • 职业倦怠的模式: • 1、应激过程四个阶段模式 • 2、以倦怠的性质与强度为标志将倦怠分三
类 • 3、经验性阶段 情绪衰竭是教师倦怠最为突出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利影响
三、教师的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 技能
得的素质的个体差异 • (三)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含 义
•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1、认知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 2、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 3、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习得经 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 两个对教学效果显著影响的特征:
• 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 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三)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影响的实 验研究
• 罗森塔尔、雅各布森 • 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 皮格马利翁效应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 因素研究
• 名词解释:教学效能感
• (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 心理结构及其
分类
• 1、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理论 • 2、加涅关于学生心理构成及其分类观点 • 3、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 • 4、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育含义
第二节 学生认 知发展及其教
育含义
• 1、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 2、认知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 3、认知发展阶段过渡的一般与特殊 • 4、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一、教师角色——早期的问卷调查
• (一)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 (二)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分析教师扮演的角色
二、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1.教师的一般智慧能力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2.教师的知识准备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
• 3、教师的特殊智慧能力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 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强的相 关。
• 教师职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最重要的是思维的条理性、
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 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