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复习过程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0d916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6.png)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善诗文。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称为“吴均体”。
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二、三行对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净,消散。
共色,共同的颜色。
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译文】风完全停了,烟雾完全消散了。
天空和群山都是共同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注释】缥碧,青白色。
湍,急流的水。
甚,胜过。
奔,奔驰的骏马。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一望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像奔驰的骏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注释】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轩邈,比高远。
指,向上。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
凭借山势争着向上,互相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释】激,冲击。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韵,和谐的声音。
穷,停止。
绝,停止。
【译文】泉水冲击石头,发出清越的水声;美丽的鸟儿互相鸣叫,形成和谐动听的声音。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持续不断地叫着。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戾,至,到达。
息,平息。
经纶,治理、筹划。
世务,国家大事。
反,同“返”,返回。
蔽,遮蔽。
犹,还。
昏,昏暗。
疏条,稀疏的枝条。
交映,交相掩映。
《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https://img.taocdn.com/s3/m/9c65019cc8d376eeaeaa31b7.png)
《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课题解析:给朱元思的信“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
特点:讲求对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关于六朝骈体文:唐:称时文(与古文相对)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清: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
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 (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三)理清结构第一段:总写,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
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总写两岸全貌,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暗示水异,表现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ff5ab9284ac850ad024255.png)
与朱元思书1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都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译文:(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自6富阳至7桐庐,一百许8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10111213译文: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急湍14甚箭15,猛浪若16奔17。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18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负势竞上19,互相轩邈20;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译文: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高直指21,千百成峰22。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译文: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激23石,泠泠作响24;23.激:冲击,拍打。
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7913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a.png)
引言概述:朱元思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与朱元思书是一本记录了朱元思与他的学生之间书信往来的书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与朱元思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朱元思的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正文内容:一、朱元思的治家思想1. 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朱元思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
- 他提倡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并关注家族传承。
- 强调人们应该尊重家庭伦理和家族价值观。
2. 个人修养及品德塑造- 朱元思注重个人修养,认为只有修养自己才能治理好家庭。
- 他提倡个人坚守道德准则,注重品德塑造。
- 通过锤炼自己的品德,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对家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朱元思的教育思想1. 以德育为主- 朱元思主张以德育为主,认为人的德性是最重要的。
-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培养品德来培养人才。
-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责任感。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朱元思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语言、数学、文学、历史等方面。
- 他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广泛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朱元思对社会伦理的思考1. 社会秩序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朱元思认为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 他主张家庭伦理的健康和积极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 强调人们应该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君臣关系与道德原则- 朱元思对君臣关系有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 他主张君臣之间应该建立在道德原则上的关系,强调忠诚和责任意识。
-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为人民谋福祉,而臣子则应该忠诚职守、尽力贡献。
四、朱元思的人生哲学1. 追求道德的人生价值- 朱元思认为追求道德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 他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道德、实践道德。
- 通过追求道德,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价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b36c9dbd64783e09122bc0.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景色。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其生平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 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 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五)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考点整理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考点整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e4e68a102de2bd9705883d.png)
与朱元思书吴 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1)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1)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2)窥.谷忘反 (古义:看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3.一词多义(1)绝⎩⎪⎨⎪⎧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猿则百叫无绝.停,停止 (2)直⎩⎪⎨⎪⎧直.视无碍 直接争高直.指 笔直 4.词类活用(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2)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3)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4)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5)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6)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重点实词(1)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 从:跟、随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表示约数 (4)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 (5)急湍甚.箭 甚:超过 (6)负.势竞上 负:凭借(7)争高直指..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8)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9)泠泠..作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10)蝉则千.转不穷千:表示多(11)望峰息心..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12)经纶世务....者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13)横柯..上蔽横柯:斜横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14)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二、重点句子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8ea7fd55270722182ef773.png)
与朱元思书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二、重要词解1天山共.色:同样 2从.流飘荡:跟,随3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4自.富阳至桐庐:从5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6水皆缥碧..:青白色7猛浪若奔.:奔腾的骏马 8皆生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9负.势竞.上:负,凭借;上,向上 10互相轩邈..:轩,比高;邈,比远11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12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13蝉则千转.不穷:同“啭”,指蝉鸣 14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消失15鸢.飞戾.天者:鸢,老鹰;戾,至,到达 16望峰息.心:平息17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18窥谷忘反.:同“返”,返回1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面20疏条交映..:互相掩映三、重要句子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6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四、内容理解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与练习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ef488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b.png)
八上12《与朱元思书》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
从,跟随。
缥碧:青白色。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凉菜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轩邈:轩,高。
邈,远。
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
这里用这句话比喻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疏条交映: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掩映。
二.重要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好像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5ccc69b84ae45c3b358c54.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
2.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二、词语解释: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风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三、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1.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四、文章理解:1.总写富春江的语句是。
2.水“异”在何处?其中正面描写水的清澈的语句是;侧面表面表现水清的语句是。
3.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是。
这里运用了、修辞手法,好处是。
4.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9f34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d.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家与作品1.吴均: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
2.3.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五、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六、特殊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七、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中的游鱼和水底细小的石子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8d0365d4d8d15abf234e70.png)
与朱元思书一、理解性默写重点词句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三峡》中与本文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其间千二百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澄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 ★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两句分开描写,已用斜杠隔开)5. ★表明诗人志向与处世思想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翻译本文重点词句★1.从流飘荡(顺、随)2.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词作状语)3.一百许里(左右)4.直视无碍(阻碍)5.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6.负势竞上(凭借)7.互相轩邈(高)(远,这两个词都是作动词用)8.鸢飞戾天(至,到) 7.望峰息心(平息) 8.经纶世务者(筹划)9.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10.横柯上蔽(树木的枝条) 11.疏条交映(互相掩映)12.有时见日(通“现”,显露) 13.水皆缥碧(青白色)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迅猛的波涛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互相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像鸢鸟一样飞到天上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本文一词多义解释归类★本文通假字归类三、1.请说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志趣。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自由自在,游兴正浓的情感,暗写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本文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描写景物,这有什么表达效果?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相映成趣,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琅琅上口。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5351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3.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与朱元思书 - 知识点归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与朱元思书被认为是一篇重要的作品之一,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备一定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与朱元思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
《与朱元思书》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诗。
这首诗以书信的形式写给了白居易的朋友朱元思,内容主要围绕着白居易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思考。
下面将对《与朱元思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 诗歌背景:- 《与朱元思书》创作于唐代晚期,白居易在此时已经被贬谪到江州(今江西南昌)。
他离开了东都长安,远离了朱元思等好友,因此写下了这封思念之情的书信。
2. 诗歌结构:- 《与朱元思书》共分为五个十二行的小节,且各节结构相对独立。
每一节都以自身的主题和情感为切入点展开叙述,整体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3. 友情思念:- 作品中,白居易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朱元思的思念之情。
他在诗中写道:“山长水远知何日?莫使金尊空对月。
”这是他用典雅的辞章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并表达了对友情长久的希望。
4. 人生感悟:- 《与朱元思书》并非仅仅是表达友情的诗篇,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
白居易认为人生如同“行路难”,且在长途漫漫的旅程中,要珍惜和维系好友情,因为友情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5. 环境描写:- 诗歌中还融入了对江州自然环境的描写。
白居易描绘了江州的山水景色,河流的蜿蜒和山川的起伏给诗中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通过对《与朱元思书》的知识点归纳,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它是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的结合,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描绘。
这首诗代表了白居易对朋友和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形成了唐代文学中的一片瑰宝。
虽然《与朱元思书》只是白居易众多作品之一,但它的文学价值不容忽视。
通过深入了解并归纳其中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古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与朱元思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9cf9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2.png)
➢考点一文学常识1、标题解读与:给。
朱元思:吴均的朋友书:信,书信。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2、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3、文体知识(1)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2)骈文,也称“四六文”,起源于汉末,盛行于六朝,唐宋古文运动后渐衰。
特点:①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两两相对;②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和谐;③语言上,重视辞藻的华丽,多用典。
➢考点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猛浪若奔奔:奔跑的骏马,形作名皆生寒树寒: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3、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绝妙百叫无绝——停止沿溯阻绝——阻绝,断绝。
4、重点词语(1)风烟俱净俱 :全,都(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3)从流飘荡从:跟从(4)一百许里许: 表示约数(5)水皆缥碧皆:全,都(6)急湍甚箭甚:超过(7)负势竞上负:凭借(依仗) (8)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9)蝉则千转不穷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穷":尽(10)望峰息心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息:平息(11)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12)横柯上蔽蔽:遮蔽(隐蔽)(13)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考点三内容解读1、作者笔下的水有怎样的特点?怎样突出水“异”的?明确: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7a40c6227916888586d786.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基础知识1.字音缥.碧(piǎo) 轩邈.( m iǎo ) 泠泠..( yīnɡ) 鸢.(yuān) 经纶.(lún ) 横柯.( kē)..( líng ) 嘤嘤窥.( kuī)2.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3.一词多义天下独绝(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断)负势竞上(动词,向上)上横柯上蔽(介词,在上边)4.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负势竞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边)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平息)5.古今异义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乖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允许;许可)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罪过,乖张)猛浪若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急走,跑)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应允,认可)6.特殊句式急甚(于)箭(省略句,“甚”后省略了介词“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吾”即“(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二、问题整理五、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态。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c0af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4.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1.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2.骈体文:又称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中唐以后,骈体文的主导地位被古文代替。
语言上的特点:⑴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
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
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就是对仗。
⑵平仄相对。
⑶用词多用典和藻饰。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㈠课下注释①选自《吴均集校注》。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⑥[缥(piǎo)碧]青白色。
⑦[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⑧[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⑪[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⑫[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⑬[激]冲击,撞击。
⑭[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⑮[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⑯[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⑰[鸢(yāun)飞戾(lì)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⑱[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⑲[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⑳[反]同“返”,返回。
㉑[横柯(kē)]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㉒[交映]互相掩映。
㈡字音①叔庠(xiáng);②鄣(zhāng);③缥(piǎo)碧;④互相轩邈(miǎo);⑤泠(líng)泠;⑥嘤(yīng)嘤成韵;⑧千转(zhuàn);⑨鸢(yāun)飞戾(lì)天;⑩经纶(lún)世务;⑪横柯(kē);㈢翻译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1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
![21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174a3158fb770bf78a556a.png)
21.《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①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文学家。
②体裁:书信体。
从内容上看是写景小品文。
2、重要句子含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教参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3、课文内容及结构:课文中作者描绘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先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
4、写景手法:写水的清澈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流的迅急用比喻、夸张写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同时采用了动静结合方式;描写山的形态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化静为动;写山中景色时用了反衬,以闹显静(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多角度的描写山的奇。
5、主旨: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秆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2、《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初中学过的有《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
传:实为自传。
2、语句赏析(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3)“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4)“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5)“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3、主旨: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伴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人物形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5、五柳先生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6、语言特点:多有否定句式,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c3876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a.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一、转:通“啭”,鸟叫声。
(蝉那么千转不穷。
)二、反:通“返”。
(窥谷忘反。
)二、古今异义一、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以后表示约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二、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猛浪假设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三、一词多义一、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2)猿那么百叫无绝(消失,断,停,)二、上:(1)负势竞上(向上)(2)横柯上蔽(在上边)四、词类活用一、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二、猛浪假设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4、相互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六、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五、翻译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二、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假设奔马。
3、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翻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形,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恍如都在争着往高出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翻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得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六、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稀疏的枝条相互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阅读明白得一、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文中“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答:抒发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流露出对功名的厌弃,表达了倾心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一、理解性默写重点词句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三峡》中与本文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其间千二百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澄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 ★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两句分开描写,已用斜杠隔开)
5. ★表明诗人志向与处世思想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翻译本文重点词句★
1.从流飘荡(顺、随)
2.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词作状语)
3.一百许里(左右)
4.直视无碍(阻碍)
5.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6.负势竞上(凭借)
7.互相轩邈(高)(远,这两个词都是作动词用)
8.鸢飞戾天(至,到) 7.望峰息心(平息) 8.经纶世务者(筹划)
9.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10.横柯上蔽(树木的枝条) 11.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12.有时见日(通“现”,显露) 13.水皆缥碧(青白色)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迅猛的波涛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互相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像鸢鸟一样飞到天上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本文一词多义解释归类★本文通假字归类
三、
四、感知与赏析本文相关知识点
1.请说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志趣。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自由自在,游兴正浓的情感,暗写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本文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描写景物,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相映成趣,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琅琅上口。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映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感情?
①热爱与赞美大自然②淡泊名利,厌倦官场政治③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4.
5.
6.请简要回答文中写山中的声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以动衬静,突出山幽静的特点(动静互现,形声兼备)
五、
六、本文与《三峡》专项对比阅读
1.
2.
3.本文与《三峡》都写到了猿声,请举例说明他们的作用相同吗?
本文:猿则百叫无绝《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不同,本文写猿声是为了反衬山间的幽静美好,《三峡》写猿声则是为了渲染萧条凄凉的秋天三峡特点。
4.
5.
6.同样为了写水流的湍急,本文与《三峡》两文的写法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本文多运用对比和夸张,给人以生动而突出的感觉;《三峡》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7.
8.
9.
11.
12.
14.本文与《三峡》两文写江山美景的用意有什么异同之处?都有赞美美好大自然的情感,但本文还有迷恋家乡山水,厌弃官场的意思;《三峡》着重展示不同季节三峡不同特征的自然风光。
4.本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和《三峡》中的“其间千二百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与第二题相结合即可)
相同的是都表现了江水的湍急;不同的是《三峡》运用准确的数字和比较的方法,具体地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本文则是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形象地表现水流之急。
吴钧,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时称“吴均体”。
本文选自初唐是编撰的《艺文类聚》。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清幽淡雅,余音缭绕,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作者不禁在富春江山水中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主要有四个特点: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文词武功底蕴高深。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十分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