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导论第一章讲义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柴民权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1.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基础性学科,这种基础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1理论基础性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撑和研究资源,如心理咨询、人力资源、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例如:人格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中的人格障碍理论
又如: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内向—外向性理论研究,为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部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实践基础性
人格心理学实践的基础性表现在:
(1)是诸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人格的理论决定了这些心理咨询和治疗如何看待患者,使用何种方法治疗患者。
如:精神分析流派往往将心理看做是无意识冲动和自我的约束之间的战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我们压抑无意识导致的心理资源耗竭和错误的防御机制,因此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治疗往往强调释放无意识冲动,解放心理资源,所用方法也围绕如何探明无意识冲动的内容
(2)在教育、组织管理、传播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3)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1.3 人格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人格心理学的专业期刊JPSP等,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内著名心理学期刊中也有大量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主要分会之一
2.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2.1 人格是什么?
人格(personality)由拉丁文persona引申而来
Persona是古希腊演员所带的面具,面具(mark)反映的是不同的戏剧角色,以及不同角色所具有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沿用了人格的原始概念,其中包含着两层内涵:(1)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的种种言行,即外在的人格品质;(2)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人格的内在特征
人格: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1. 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只要人格存在,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2. 内部过程。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2.2 人格心理学关注什么?
(1)人性论:善vs 恶
(2)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存在一些基本单元,构成了人格的结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结构说,例如三因素说、五因素说、16因素说等
(3)人格动力
即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是行为的动力来源,不同的人格理论家试图说明什么在驱动和影响行为,如何影响并如何表现在行为中,如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或驱力,罗杰斯认为是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向,而传统行为主义认为是环境刺激(4)人格发展与变化
主要研究人格发展的历程和发展机制的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阶段如何划分、人格量变与质变的特点、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优发展期等。我们在不同的人格理论流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如弗洛伊德的五阶段论、埃里克森的期阶段论等
(5)人格成因
指人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人格形成和
发展,人格的成因主要是内在还是外在的,是遗传的还是环境的,二者对人格的交互作用如何等
(6)人格测评
为了考察以上人格研究的方面,人格心理学家们不断的设计、编制、修订人格测量工具和方法,我们在之后的学习中会一一学到这些测评方法(7)人格理论应用与实践
……
2.3人格的七个流派
对于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的产生根源,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方面;新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关注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精神分析学派和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
特质流派:认为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认为我们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核心成分特质,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倾向。
生物学流派:利用遗传因素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2.4如何看待这7个流派
两个例子:攻击和抑郁。
例 1. 攻击:为什么有些人总比别人更富攻击性?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的本能。但一个具有人格的人不会伤害自己,所以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无意识的转向外面,以攻击别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另一些精神分析学家解释,当人要达到自己行为的目标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特质流派:认为看重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和稳定性。
生物学流派: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出生就具有攻击性的素质。
人本主义流派:不承认人天生就具有攻击性,当某些因素阻碍了自然生长的过程时,就会出问题。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人们是像学习其他行为一样,学会攻击行为的。
认知流派:从富于攻击性的人是怎样加工信息的这一角度探索攻击性行为。有些人更容易将模糊情景看作受到了威胁,用容易用攻击来回应。
例 2. 抑郁: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抑郁是转向内心的愤怒。处在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但人都有内在的、阻止表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因此这些愤怒转向内心,人就“向自己出气”。
特质流派:发现一个人当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她今后情绪的好指标。
生物学流派:认为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更有可能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时做出抑郁的反应。
人本主义流派:用自尊来解释抑郁。那些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经常被抑郁所困。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抑郁是缺乏强化物所致。
认知流派:认为人是否抑郁,取决于他们如何解释自己控制环境的这种无能。
2.5 人格与文化:
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者人格的发展,人格是存在与文化背景中的。
个体主义文化(包括多数西欧国家和美国)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看做独立的、独特的人。
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亚洲、非洲、中南美洲)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群体,如家庭、宗教和国家。他们对合作的兴趣胜过对竞争的兴趣,从群体成就中获得的满足胜过从个人成就中获得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