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原因解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原因解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原因解析概述: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表现在农业生产水平、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

本文将结合实际问题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相对发达地区具备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本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土地资源配置不均衡土地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些地区土地贫瘠,适宜农业发展的面积有限,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而一些优质土地富集的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好,农村经济发展较为快速。

三、农业生产能力差异农业生产能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能力较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而一些优势农产品种植和养殖能力强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迅猛。

四、农村产业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传统农业。

与之相对的是,一些地区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从而提升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五、人力资源禀赋差异农村人力资源的禀赋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一些地区由于外迁和人才流失,人力资源供给不足,限制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人口众多且素质较高,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农村经济发展较为顺利。

六、政策扶持力度不均衡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而一些政府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政策,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市场需求影响市场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农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区域发展分析与启示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区域发展分析与启示
表 2 截至 2 0 0 7年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设立情 况
名称 成 立 日期
县域金融服务网点总数
14 7 30 3
l 8 2 278
l3 7 294
常熟农 村商业银行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江阴农 村商业银 行 吴江农村商业银 行
2 0 】 8 0 l 2 I 2 0 l 8 0l l2
20 0 3年 启 动 的农 村 信 用 社 改革 目前 已取 得 阶 段性
成 果 ,东部 和 中部 部 分 地 区 由 于 经 济较 为 发达 、资本
充 足 ,建 立 了股 份 制 的农 村 商业 银 行 和 股 份合 作 制 的 农 村 合 作 银 行 ( 村 商 业 银 行 设 立 情 况 见表 2) 经济 农 。
中图分类号 :F 3 . 8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0 12 0 (5- 04 0 0 7 9 4 - 090 )0 3 - 3


我 国 农村 合 作 金 融 机构 发 展 的 区域 特 征 分析
( )经 济 发 达 地 区农 村 合 作 金 融 机 构 向 商 业化 二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的区域发展分析 与启示
周 世 友
( 中农 业 大 学 经济 管 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华
4 07 3 0 0)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 的多层次 、商业化 、多元化 区域特征 ,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的原因 ,提出应因地制 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区域发展 ;启示
2 0 9 0 51 0 2 2 0 9 0 61 2 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

1 .农 村存贷 款绝 对规模 的 比较 。农 村存 款是 指金 融 机构 农 业存 款 与农 户储 蓄之 和 。 由图 1可
见 ,19 —2 0 9 8 0 8年 间 ,东部地 区人 均 农 村存 款 要 远远 高 于 中西部 地 区 ,1 1年 间东 、 中 、西 部 地 区 农 村存款 占全 国的 比重 平均 为 6 .5 3 8 %、1 .2 9 7 %、1 .3 6 4 %。农 村存 款 规 模 的 区域 差 异是 农 村 经 济 发 展水平 区域差 异 的体现 ,同时也说 明东部 地 区农村 经 济的持 续发展 具备 良好 的资金基 础 。从增 长
银行 、证 券 以及保 险市场进 行 全面 的 比较分 析 ,以期 为政 府制 定 有利 于 统筹 区域农 村 经 济发 展 的 、 区域 有别的农 村金 融制度 和政 策措施 提供可 量化 的依 据及 决 策支持 。 一 Nhomakorabea、
农 村 金 融 规 模 的 区域 比较
( ) 农 村 存 货 款 规 模 的 区域 比 较 一
源于 《 中国 金 融 年 鉴 》 ;农 村 贷 款数 据 主 要 来 自各 省 统计 年 鉴 、 《 中 国 5 新 5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 及 《 国 西 部统 计 年 鉴 》 中 ;农 村 人 口
第 6期 ( 第 |4期 ) 总 5 21 00年 l 月 1
财 经 论 丛
Co lc e Es a s o na c n Ec no i s le t d s y n Fi n e a d o m c
N .6 ( e ea.N . 14 o G nr 1 o 5)
况进行 了较 系统 的 比较 分析 。分析表 明,我 国农 村金 融规模 区域 差异 明显 , 东部地 区的规 模 总体 上 大于 中西部地 区,但 农 业保 险市场 2 0 0 5年 以前 呈 西 强而 中东部 弱 的格 局 ; 区域 农村金 融结构 异 同并存 ,其 组 织结 构 区域 差 异 明显 ,而融 资 结构 与 市 场 结构 三 大 地 区 雷

我国区域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性的相关分析

我国区域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性的相关分析

我国区域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性的相关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备受关注,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进行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性的相关分析,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不同地区农村金融排斥存在的差异性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在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一方面,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比较齐全,金融服务较为完善,农村居民可以便利地享受到各种金融服务,包括储蓄、贷款、保险等。

与此相反,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不足,金融服务缺乏,农村居民难以获得合适的金融支持。

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结构也存在差异,有些地区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县城或乡镇,导致了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

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排斥也表现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

发达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较为多样化,可以满足农村居民不同的金融需求,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在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金融资源分配、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

不同地区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性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方面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金融资源比较丰富,自然也可以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金融资源匮乏,难以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地区间的金融体制和制度差异也是导致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较为完善,金融体制相对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

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往往受到金融体制限制,难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制和制度、金融文化和金融意识等因素是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特点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特点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特点分析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区具有区域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特点进行分析。

一、地理环境与资源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和资源丰富多样,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受到地理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海洋资源和交通条件,农村经济以渔业和对外贸易为主导;而内陆地区由于地势较高,交通不便,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多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内陆地区则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由于交通便利和投资力度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农产品运输和销售更加顺畅;而内陆地区的农村经济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教育与科技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和科技水平息息相关。

教育和科技水平高的地区,农业发展更加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而教育和科技水平低的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工业化程度较低。

五、农田规模农田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农田规模大的地区,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高,农村经济发展较快;而农田规模小的地区,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六、劳动力资源不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也存在差异。

一些人口稠密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而一些人口稀少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七、政府扶持政策政府扶持政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而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较为忽视,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八、农民素质与技能农村居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素质高、技能丰富的农民更有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而素质低、技能欠缺的农民相对无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农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区域发展

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区域发展

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区域发展农村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对农村区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本文将从农村金融需求的现状、原因以及对农村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相对较大。

农民在生产经营、农产品销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机构的覆盖率不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合适的金融支持。

此外,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也存在多样性和特殊性,如农村土地质押、农产品质押等,这些需求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得不到有效满足。

其次,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是导致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能力弱,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还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有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偏好,不愿意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

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对农村区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农民的生产经营受限。

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将影响其生产经营的规模和效益,进而对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将限制其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影响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此外,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还会导致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加剧,影响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为了解决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地区,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其次,应加大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和特殊化的金融需求。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与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与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国内外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比较与分析。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变化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趋势日益加剧,造成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变化。

与此同时,农村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加也反过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则对农村人口流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以我国为例,农村经济的传统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但随着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农村经济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而在某些发达国家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侧重于农产品加工和高附加值农业产品的种植,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进,休闲农业和种植业结合,农业效益不断提升。

而在一些国外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同样是一个重要议题,比如通过设立农地保护区来保护农村的耕地资源。

四、现代科技与农村经济发展现代科技的应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农村电商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经济的运行效率。

在国外,农村科技创新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农业无人机、精准农业等技术的应用。

五、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如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这些新兴业态,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

在国外,农村金融的发展更侧重于农村金融市场化和金融产品创新。

六、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综合服务能力,推动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

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效率评价

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效率评价

中国家 的经济 提 出 了金融 深 化 理论 ,从 “ 金融 抑 制 ” 和 “ 融 深 化 ” 的角 度 论 证 了货 币金 融 和经 济 发 展 金
基金项 目:本文 系国 家社科基 金项 目 《 民族地 区农村金 融资 源配置研 究》 ( 目编号 :0 C L 0 ) 中国博 士后 项 6 J0 8 , 基金 《 经济发展 差异背景 下的 中国农 村金 融资源 配置模 式研 究》 ( 目编号 :2 0 0 5 6 5 项 0 9 4 0 2 )阶段 性研 究成果 。
有 必 要 对 农 村 金 融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做 出科 学 的评 价 , 在此 基础 上 厘 清农 村 金融 资 源配 置效 率 的影 响 因素 , 为 改 善农 村 金 融 生 态 环境 提供 有 益 的借 鉴 。基 于 以 上 思考 ,本 研 究运 用 D A模 型对 各地 区农村 金 融 资 E
源配 置效 率 进行 评价 和分 析 ,并 结合 T bt o i 回归 模 型
探索 农村 金 融资 源配 置效 率 的影 响 因素 。
二 、研 究 方 法及 说 明
数据 包 络 分析 ( aa neo met n l i, Dt E vlp n A ay s s
D A)方 法 是 一 种 非 参 数 的效 率 评估 技 术 。最 早 的 E D A技 术 是 F r l 15 )对 英 国农 业 生 产力 进 行 E ar l( 9 7 e 分 析 时提 出的 包 罗 思想 和 此 后 基 于 线 性 规 划技 术 发
收稿 日期 :2 1 — 1 1 00 0 — 7
作者 简介 : 琳 ,男 ,四川 广元人 ,经济 学硕 士 ,新 疆财 经 大学金 融 学院 ,研 究方 向 为农村 金 融。 向

农村金融现状及发展

农村金融现状及发展

农村金融现状及发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幸福。

本文将从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和发展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

一方面,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覆盖率不高,农村金融服务不够完善;另外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逐渐走向“游戏规则不清、市场疲软、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问题是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中有50%以上在城市,但是80%以上的农民在农村地区生活,这也就导致了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使用率不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够完善。

同时,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农民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强烈,但过多的需求却很少被满足。

另外,农村金融市场规则不清,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也成了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障碍。

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这就导致了银行进入农村市场面临的风险比较大,经营成本高,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

同时,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不够充分,银行之间的竞争性低,基本上都在以借贷为中心进行服务,产品和服务标准化,难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二、农村金融问题分析1、农民缺乏金融意识农民的金融意识相对较低,很多农民对于银行业务的不信任成为他们使用金融服务的重要阻碍。

由于农民金融文化程度不高,对金融同质化、版本复杂度、风险等问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很容易上当受骗。

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知识和安全意识。

2、银行在农村地区的营销能力不强农村地区的客户群体比较散,银行在其区域内开展营销活动的难度较大,很难营销到广大农民。

这就需要银行优化营销策略和渠道,注重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尽量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推动营销进程,实现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金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我国农村经济金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实现农业增 长方 式转变的阶段 , 是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 推进农村 小康建设 的阶段 。经过 改革
3 O多年的锐意进取 , 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都 实现 了跨越式的发展 , 我 取得 的成绩有 目共睹 , 可存在的
依 然 不 可 忽视 。本 文 采取 定性 与 定量 相 结合 的 方 法 , 以我 国农 村 发 展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为 出发 点 , 利 响 区域 农 村 发 展 差 距 的 关键 因子 , 系统 研 究 了我 国 区域 经 济金 融的 发 展 差 异 。 关键词 : 农村 经 济 农 村 金 融 区域 差 异
瓣 毒 观 j 溪
攫磐繇 簿憝嚣嚣夔
整 放 题 影
我 国农村 经济金 融 区诚 羞异 挂研 宪
杨德 勇 吴 琼
( 京工 商大学经济学 院 北 京 104 ) 北 0 0 8 内容 摘要 : 当前 , 国农业和农村 经济正处在新 的发展 阶段 , 我 是推进农业和农村 经济结构战略性
西部 7 9 .2 2 % 8 5 .0 j .% 9 7 .5 34 1 3 00 45 1 5 55 57 0 94 4 6 49 2 9 3 5 17 2 .% 0 8 .72 .% 2 6 .5 2 .% 1 8 04 57 4 6 . 2 .% 1 1 74 5 5 3 . j % 2
表11 — 地区 \
\、 年份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三 大地 区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入水平均有较大幅度 的增长。 0 9 20 年东部地区 农 村居 民人 均纯 收 入 为 7 5 . 852 6元 , 18 较 90年增 长 2 9倍 多 ,年 均 递 增 3 . % ; 中 部 地 区 为 62 4

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一、前言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城市金融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1. 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情况农村金融市场总体上相对落后。

目前,农村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

其中,农村信用社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主导地位。

但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仍然以消费贷款为主,与农业贷款的比例不成比例。

2.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1)融资难: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小微企业和农村个体户等融资难的问题依然严重。

很多小微企业和农村个体户缺乏抵押资产,难以得到贷款支持。

(2)服务陈旧:农村金融机构大多缺乏现代化金融服务理念,不能及时提供符合农民和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资金利用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利用率相较于城市金融机构更低,主要表现为存在大量资金闲置,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获得的贷款太少等。

(4)风险控制难度大: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难度也比城市金融市场高,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担保等问题。

3. 农村金融市场的机遇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农村信用社将逐步进入向商业银行转型的阶段。

同时,一系列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研究1. 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农民和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更多元化、更符合市场规律的金融服务。

例如,推出信用贷款、融资租赁、金融租赁、保理融资等新型贷款方式,带动就业、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收益。

2. 加大科技投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也将逐步走向技术化。

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建立自己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研究与风险管理体系,推进信息公开,增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提升自身金融服务水平。

农村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基于苏皖两省农户视角的调研

农村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基于苏皖两省农户视角的调研
数也 明显 大 于安 徽 省 。 安徽省有 5 8 % 的农 户 从 未 听说 过信 用 等级 评 估 。 可见 , 从省域来看 , 两 个 区域 的农 村 金 融发 展 水 平 存在着差异 , 在省 内的区域之 间 , 农 村 金 融 的发 展 也 存 在 着

般情况 下 . 农 户遇 到资金短 缺的情况 的原 因 , 主 要 包
给、 农 户对 农 村 金 融 活动 的 参 与 情 况 与 意 识 , 以 及 对 农 村 金
融 服 务 体 系的 评 价 等 多 方 面 . 具 体 比较 分析 区域 农 村 金 融 的
差异 . 并探 讨 这 些 差 异 形 成 的 深 层 次原 因 。 以此 得 出更 为 广
泛的结论 。 对 中 国农 村 区域 金 融 的 发 展 提 出建 议 。
括 了基 本 生 活 开 支 、 建房买 房 、 子女 上学 、 看病、 婚 丧嫁 娶 、 生 产 经 营 性 固 定 资 产 购 置 、创 业 投 入 等 方 面 。 在 本 次 调 查
信用状况不高 。 看起 来 安 徽 省 的 贷 款 否 决 要 少 一 点 。 但 笔 者
认为 , 这 与 农 户 参 与 贷 款 的 整 体 数 目有 很 大 关 系 , 结 合 贷 款 成功的户数 , 计算出贷款的可获得性 , 江苏 省 为 6 1 %, 而 安 徽
省为 6 0 %两 者 差 距 不 大 . 江苏 略高 于 安 徽 。
求 整 体 比较 落 后 , 向 小 额 贷 款 公 司 等 新 型农 村 金 融 机 构 融 资
的选择很少 . 在意识和发展水平上都有待较大提高 。 2 . 资金 需 求 的原 因与 目的差 异

3 0 %. 是 安 徽 省 的 两 倍 。 知 道 信 用 等 级 评 估 但 并 未 参 加 的人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分析

展》 一书 , 提出金融相关 比率的概念 , 即全部金融资
产 价值 与 全 部实 物 资产 价值 之 比 ,作 为 衡 量 金融 发
展 总量 规模 的最广 义指 标 。对 广大 农村 地 区而 言 , 我
的 ,它并 没有 反 映 出金 融 体 系 内部 的结 构 变 化 , 因 此 .我 们 必须 考虑 农 村地 区金 融结 构 方 面 的变化 和 差异 。考虑 到数 据 的可得 性 , 这里 采用农 村信 用社 在 在 各个 区域 的机 构 数量 、从 业人 员 数量 及 其 资产 总 额 和 相关 比例 .来 衡量 农 村 金融 发 展 在 四大 经济 带
维普资讯
M 0DERN EC0N0M I RESEARCH C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分析
高新才 李 阳
内容 提要 : 国农 村金 融发展 水平存在 区域差距 , 种 不平衡 性显 著影 响 着农村 区域 协调发展 。 文以农 我 这 该 村 金 融发展 区域 差异 的 实证 分析 为基 础 , 探讨 了造 成这 一 问题 的主要 原 因 : 经济 发展 水平 的 区域 差异 , 市场化 进 程的 区域 差异 以及 政府 行 为 的 区域 差 异 : 而 结合 区域 经 济政 策相 关理 论 , 出运 用合 理 的 区域 金 融政 策 , 进 提
研 究 农村 金 融发 展 的 区域 差 异 ,对 于深 化 农村 金 融改 革 , 促进 农村 经 济 协调 发 展 , 动新 农 村 建设 推
的顺 利实施 , 重要 的理论 和现 实 意义 。本 文 主要选 有
金 融运 行 规模 较 大 .在农 村 金 融 资源 的争夺 中取 得 了优 势地 位 。而东 北三 省作 为农业 大省 , 农村 金融 发 展 在 总量 上落 后 于其 他 地 区 ,缺 乏资 金 来 源 和信 贷 支 持 , 多项 目难 以实施 , 很 限制 了农业 经 济 本身 的发 展 。各 区域 农村 金融 上 的差距 , 限制 了欠 发 达地 区消 费 和投 资 的增 长 , 响 了 区域 之 间的协 调 发 展 , 影 在一 定程 度上 加大 了农 村经济 发 展水平 的差 距 。

三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

三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

三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三农经济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经济的总称,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然而,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对三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一、农业生产方面据统计,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质量好,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农技水平高。

而中西部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土地质量差,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农技水平低。

为了解决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差异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措施。

比如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

二、农产品质量方面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的收入和消费者的健康,但是我国三农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的农产品质量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

这是由于东部地区农业科技水平高,农产品质量管理规范,而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弱。

为了改变这种差异,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水平,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农产品质量意识。

三、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农村产业结构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

东部地区农村产业多元化程度高,产业链延伸完整,利润空间大;中西部地区农村产业单一,产业链短,利润空间小。

为改变这种状况,中西部地区可以引进东部地区成功的产业发展经验,鼓励农民发展农业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型产业,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不同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

本文将对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金融机构数量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服务机构,导致农民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其次,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主要以基本存款和贷款为主,缺乏金融创新产品。

此外,农村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比较突出,农民对金融市场了解有限,容易被不法分子骗取。

三、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趋势之一: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它旨在为农村地区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金融服务,确保金融服务更加普及和平等。

通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四、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趋势之二: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通过互联网渠道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金融操作,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金融管理。

而且,互联网金融还可以将更多金融知识传播给农村地区,提升金融素养。

五、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趋势之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是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有助于解决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机制,促进农村居民借贷和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可以鼓励农民更加规范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趋势之四: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金融创新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服务的痛点,推出更适应农村地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推出农村微贷款和小额信贷等服务,可以满足小农户和农村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七、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趋势之五:金融教育金融教育是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基础。

三农经济建设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三农经济建设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三农经济建设的区域差异性研究三农经济建设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

然而,在不同地区,三农经济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水平上,还体现在农村经济结构、农村发展模式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下面将分析三农经济建设的区域差异性,并探讨如何加强不同地区的三农经济建设。

一、西部地区的三农经济建设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集中区域,农业生产水平整体较低。

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水资源短缺,西部地区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因此,西部地区的三农经济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致使西部地区的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二、东部地区的三农经济建设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农村经济结构较为多样化。

东部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同时,东部地区的政策扶持也比较充分,为三农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中部地区的三农经济建设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西部的纽带,其三农经济建设也呈现出一定特点。

中部地区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

中部地区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四、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经济建设的关键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东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都是实现三农经济建设的关键。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五、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三农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能够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需要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培育新型农民经济主体,推动乡村振兴。

在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六、农村土地管理要科学规划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土地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第3 3卷 第 3期 20 0 9年 5月
湘 潭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a o intnU i r t( h oo h n oi cecs or l f a g n esy P i sp yadSca Sine ) n X a v i l l
V0 . 133 No. 3
笑寒 、 汤荔 ( 05  ̄ 1 -1 2 0 )40 1 运用 实证 的方 法 检验 了农 村金 融 ]9 5
机构 收缩对农村经济造成 的影响 。
地区包括 山西 、 安徽 、 黑龙江 、 河南 、 湖北 和湖南 ; 西部地 区包 括四川 、 云南 、 甘肃 、 广西 、 青海 和新疆 。 关于指标界定 与数据 来源 , 本文 中 , 村 贷款 余 额为 在 农 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余 额之和 , 农村存 款余 额为农 业存 款余 额 与农 户 储 蓄存 款余 额 之 和。其 中 , 镇企 业 贷 乡 款、 农业贷款 和农业 存 款三个 数据 均针 对所 有金 融机 构 , 数 据来 源于各 省相关年份 统计 年鉴 , 户 储蓄 数据 来 自《 国 农 中 金融年 鉴》 。鉴于 目前官 方还 没有 农村 G P的统 计 指标 与 D
Ma ., 0 9 y 20
农 村 金 融 发 展 对 农 村 经 济 增 长 影 响 的 区域 差 异 分 析
基 于 东、 、 中 西部 地 区 面板 数 据 的 实证 研 究 黎 翠梅
( 中南大学 商 学院 , 湖南 长沙 408) 10 3
摘 要 : 比较分析我国东、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差距的基础上, 在 中、 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 协整检验及误差修
正模型 , 就三大地 区农村金 融发展 对农村经济增长 的影响进行 了实证研 究。结果 显示 ,东部和 中部地 区农村金 融 发 展与农村 经济增长之 间具有 长期 和短期 的均衡 关 系, 农村金 融发展 影响 农村 经济的增 长 , 西部 地 区这一 关 系 而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国内外都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对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限制了其发展潜力。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依赖传统劳动力,缺乏科技支持和提升。

再次,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人口流失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最后,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国内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延伸。

另一方面,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推广。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扶贫政策,鼓励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国外发展趋势在国外,发达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成熟。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提高了附加值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农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等农村休闲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国外农村经济发展也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推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四、资源利用与管理在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我国和国外都存在一些共同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因此,我国和国外都需要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行循环经济和绿色农业。

五、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等。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仍有差距。

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在人才引进、科研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六、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运行机制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运行机制区域差异研究

金 融状况进 行 了 实地 抽 样 调查 , 别 对 全 国 2 分 0个 省 、 2个 8
市 县 、0 2 6个 乡村 、 1 中小 企业 、2 3 个 体工 商户 进 行 1 0家 1o 位
r实 地 调 查 , 各 地 区 地 下 民 间 融 资 规 模 进 行 了 基 本 判 断 。 对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 、 三 大 地 区 的 民 间 融 资 规 模 和 深 度 不 东 中 西
通 过农业 部农业 经济 研 究 中心 有 关农 村 固定 观察 点 采 集的农 户数据 ( 表 1 , 能看 出 民 间金融 在农 村 存 在 的范 见 )也
产性 借贷 大体相 当 。其 中 , 东部农 户 的借贷 生产 借贷 略 高于 生活 借贷模 式 , 中西 部 趋 向一 种 生 活 借 贷 高 于 生 产 借 贷 模
农 业 经 济
我 国农 村 民 间金 融 的 运 行 机 制 区域 差 异 研 究
杨 英
( 州 大 学科 技 学 院 , 州 贵 阳 5 0 0 ) 贵 贵 5 0 4 摘 要 : 国农 村 自然 条 件 和 生 产 条 件 差 异 明 显 , 村 经 济 社 会 文 化 发 展 存 在 区 域 不 平 衡 , 此 , 村 民 间 金 融 运 我 农 因 农 行 必 然 存 在 着 地 域 性 差 异 。 本 文 将 农 村 民 间金 融 纳 入 市场 分 析 框 架 , 东 、 、 部 地 区 的 农 村 民 间 金 融 运 用 比 较 分 对 中 西 析 的 方 法 从 农 村 民 间 金 融 市 场 的 需 求 、 给 、 率 等 方 面 , 中 国农 村 民 间金 融 市 场 的 运 行 机 制 进 行 理 论 探 讨 和 实 证 供 利 对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分析

业发展之间的关 系研究较少 。作为农业大 国,解决三 农问题是 我国政府工作 的重 中之重 。长期以来 ,我国
各地农 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 村金融的发展水 平也存
在 较 大差 别 。研 究 农 村 金 融 发 展 的 区域 差 异 ,对 于 深
农村信用社存贷款额
2o 04 农业总产值
中部地 区 、西部 地 区分 别高 出 2 4 . . 、21 4 4和 22 .,说
明在 农 村 经 济 的运 行 过 程 中 ,储 蓄 与 投 资 分 离 程 度 比
的主要要素。
( ) 总量 差 异 一
较高 ,金融活动和运行 的规模较大 ,在农村金融资源
2 8 9 1 29 1 9 7 . 7 5 .2 69 4 58 O 8 4 2 9 71
6 1.6 1 1.2 5 2 .B 4 5 .2 8 64 7 7 0 2 5 55 6 0 35 . 9 11 5 1 1 . 8 15 7
农 村信用社存贷款额 , 农业 总产值 农村信用社存贷款额 20 05 农业总产值

农 村 金 融发 展 水 平 的 区域 差 距
金融 发 展主 要 是 指 金 融 的功 能 不 断 得 到 完 善 、扩
充并进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的一个动态
过程。l ” 衡量金融发展 ,不仅需要从金融总量上看 。还
应考虑金融结构和金融运行效率 ,总量差异 、结构差
异 和 效率 差 异 ,共 同 构 成农 村 金 融 发 展 水 平 区 域差 距
化农 村金融改革 ,促进农 村经济协调发 展 ,推 动新农 村建设 的顺利实施 ,有 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5 1 2 2 1 6 14 8 9 3 3 1 9 96 0 1. 4 64 48 2 5 7 9 1 17 4 5 舯 9 5 2 . 2 57 868 2 3 0 31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第6期(总第154期)2019年11月财经论丛CollectedEssaysonFinanceandEconomicsNo.6(General,No.154)Nov.2019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黎翠梅,武蔷薇(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摘要:本文从农村金融的规模、结构及功能发挥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分析。

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规模总体上大于中西部地区,但农业保险市场2019年以前呈西强而中东部弱的格局;区域农村金融结构异同并存,其组织结构区域差异明显,而融资结构与市场结构三大地区雷同;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异化现象均十分严重,储蓄动员功能过度发挥而资金配置功能严重弱化,尤以中部为甚。

关键词:农村金融;区域比较中图分类号:F832 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4892(2019)06 0042 08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多层次性,客观上需要不同层次的金融制度与之相适应。

但现行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总量和国家视角出发,将我国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而鲜有将研究视角锁定在区域这一中观层[1][2]面。

值得关注的是,焦兵(2019)、李喜梅(2019)利用农信社存贷款数据对区域农村合作金融[3]与农村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温涛、熊德平(2019)对我国各地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进行[4]了比较;黎翠梅(2019)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中介发展对农[5]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周世友(2019)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全面系统分析区域农村金融的研究成果。

本文针对以往研究的薄弱之处,对我国三大经济带(按国家统计局的分类,东部11个省市、中部8省、西部12个省市区)农村地区的银行、证券以及保险市场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有利于统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有别的农村金融制度和政策措施提供可量化的依据及决策支持。

一、农村金融规模的区域比较(一)农村存贷款规模的区域比较1.农村存贷款绝对规模的比较。

农村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农业存款与农户储蓄之和。

由图1可见,1998-2019年间,东部地区人均农村存款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11年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存款占全国的比重平均为63 85%、19 72%、16 43%。

农村存款规模的区域差异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体现,同时也说明东部地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备良好的资金基础。

从增长趋势来看,三大区域人均农村存款均呈持续上升态势,11年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农村存款分别增长了3 13倍、3 35倍和5 53倍,即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存款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这与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西部开发政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这也受中西收稿日期:2019 09 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AJY040);湖南省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ZK3078)作者简介:黎翠梅(1969 ),女,湖南华容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武蔷薇(1986 ),女,山东莱芜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黎翠梅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部地区农村存款基数低的重要影响。

图1 1998-2019年区域农村人均存款及人均贷款走势图(单位:元人)注: 1!代表农村人均存款; 2!代表农村人均贷款。

各省农业存款数据来源于各省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农户储蓄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农村贷款数据主要来自各省统计年鉴、∀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及∀中国西部统计年鉴#;农村人口数据来源于∀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

农村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之和。

图1显示,与农村存款的区域分布类似,1998-2019年间东部地区人均农村贷款余额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的最低贷款额(1998年)也要分别高出中西部地区最高贷款额(2019年)31 85%和63 09%。

2.农村存贷款相对规模的比较。

本文采用农村存贷款余额之和与农村GDP的比率来计量存贷款的相对规模,这一指标通常被国内学者用于计算农村金融相关率,以此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的水平。

如表1所示,2019年以前三大区域农村存贷款相对规模呈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东部地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与农村存贷款绝对规模的区域分布类似。

但2019年以后西部地区农村存贷款相对规模开始超过东部地区,这一方面受计算方法的影响,因为西部地区农村GDP的数据远远小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西部农村金融中介支农规模的提高。

在三大地区中,中部地区农村存贷款相对规模一直低于东西部地区, 金融瓶颈!对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由此可见一斑。

表1 区域农村金融相关率地区东部中部西部19980 770 510 5419990 780 530 5820000 740 540 5920010 720 580 6320020 720 60 720190 780 640 7520190 770 610 7520190 840 610 820190 740 60 8120190 820 750 9920190 820 761 1注:农村GDP为各省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与乡镇企业增加值之和,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

(二)农业保费收入的区域比较本文采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两个指标对我国区域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农业保险密度是指按照农村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农业保险深度是指农业保费收入与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率。

根据表2,我国三大地区农业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普遍较低,农业保险的渗透率一直不高,而且2001年以后三大地区农业保费收入不断下降,直到2019年受农业保险政策调整的影响才开始初步扭转农业保险逐年萎缩的局面。

发展农业保险是确保弱质性农业在国民经[6]济中基础地位的重要支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对此高度重视。

政策的扶持导致了农业保险突飞猛进的发展,三大地区2019年以后尤其是2019年以来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均大幅提高。

就区域比较来看,2001-2019年间我国农业保险西强而中、东部弱的局面十分明显。

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均远远高于中部尤其是东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在财经论丛 2019年第6期全国的占比4年平均为82%。

这主要受新疆农业保险一枝独秀的影响,新疆这一期间每年的农业保费收入均高于全国其他三十个省份保费收入的总和。

随着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和发展,2019年以后这一区域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中东部地区农业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区域农业保险出现了你追我赶,均齐发展!的局面。

尤其是作为实行保费补贴试点的6个省份,其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均有了极大的增长,另外如西藏、宁夏这种农业保险基础薄弱的省份保费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表2 2001-2019年东中西部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及比重东部年份保险密度[***********][1**********]0080 270 190 180 443 252 716 3113 81比重7 976 26 3314 8643 5336 522 8623 78保险深度0 010 010 010 010 120 10 230 47保险密度0 330 320 250 211 742 1310 8121 32比重9 810 598 737 1423 328 6839 1936 71保险深度0 020 020 010 010 050 060 250 45保险密度2 742 482 482 312 482 5810 4722 95比重82 2383 284 947833 1634 8237 9539 51保险深度0 10 090 070 060 060 060 250 44中部单位:元人;%西部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

(三)农业类上市公司筹资额的区域比较图2 1992-2019年农业类上市公司人均筹资和证券化率走势图注: 1!代表人均筹资额; 2!代表证券化率。

证券化率的样本选用证监会行业类及申银万国行业类中农林牧渔业未被停牌的57家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根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及Wind证监会行业分类的方法,1992年至2019年3月∃共有63家农业类上市公司。

在此对这63家上市公司通过首次发行股票(IPO)、增发、配股、以及发行可转债所筹资金的总额进行区域比较分析。

由图2可见,中部地区农业类上市公司人均筹资额要远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均筹资额除2000年和2019年超过了东西部外,其他年份均在低位徘徊。

采用农业类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与农村GDP之比作为农业证券化率的指标,用以衡量区域农业类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

图2显示,整体而言,农业上市公司证券化率同步变动,西部地区要高于东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证券化率在2019年以前是最低的,其后略高于东部。

农业证券市场筹资额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区域证券市场发展程度尤其是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的影响。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筹资总额主要以IPO筹资为主。

1992年以来,农业类上市公司IPO筹资额占筹资总额的56 85%,而增发股票、配股及可转债筹资分别仅占28 59%、9 5%、5 06%。

中∃1995年全国各地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均无筹资行为,故在分析时将该年份略去。

黎翠梅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部地区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要远少于东部甚至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46%、24%和30%,这使中部地区人均证券筹资额在三大地区中都是最低的。

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则导致近年来西部地区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数目及总市值均逐年递增,2019-2019年西部地区的证券化率甚至已赶上东部。

二、农村金融结构的区域比较(一)融资结构的比较由于我国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股票市场,相比而言,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很小,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对问题性质的判断,而间接融资则主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

为此,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本文选取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筹资额来衡量农村地区的直接融资规模,用金融机构年末农村贷款余额衡量其间接融资规模,对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由表3容易看出,间接融资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导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仅占很小的份额,银行导向型金融结构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就区域差异而言,东西部地区1998年以来历年平均的人均直接融资额较接近,中部地区则要低得多,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北京、山东、广东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筹资行为较为活跃,而西部地区新疆境内的七家公司筹资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