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雅--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 顾,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同时,向家属介绍手术的 必要性和风险,使其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03
术后护理要点及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 、血压及体温等生命体征 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
定期记录出入量,保持水 、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 或水中毒。
患儿主要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营养 不良、发育迟缓、贫血等并发症。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常用的检查方 法包括腹部X线平片、钡剂灌肠造影和直肠肛管测压等。
02
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患者全面评估
详细了解病史
包括家族史、孕产史、喂 养史等,以评估患者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存在的
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遵 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保证患者舒适。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 通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 术后感染。同时,加强伤口护 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 的饮食计划,提供高热量、高蛋
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通 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保证营
养摄入。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01 肠梗阻
由于肠道狭窄或扭曲,食物和 消化液通过受阻,可能引发肠 梗阻。
结肠功能检查
先天性巨结肠护理
护理措施
恰当的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排便软化剂、 抗生素和止痛药等。 定期检查并保持正常的肠道功能非常重 要。
护理措施
还应定期监测患儿的体重和生 长情况,以确保他们获得足够 的营养。
并发症与预后
并发症与预后
先天性巨结肠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 感染和肠穿孔等。 长期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及时 的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的早期症状可能 包括呕吐、腹胀和便秘等。 婴儿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不振、 疼痛和不适等症状。
早期症状
如婴儿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 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先天性巨结肠的关键是确保肠 道通畅。饮食和医疗护理应合理安 排。 婴儿可能需要特殊的饮食,如低渣 饮食或静脉营养。
并发症与预后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对于护理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 婴儿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以了解正 确的护理方法和应对策略。
家庭支持
家庭应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 及时报告任何异常症状或变化 。 家庭支持组织可以提供情感支 持和资源,帮助家庭更好地管 理和应对这种情况。
先天性巨结肠护理
目录 介绍 早期症状 护理措施 并发症与预后 家庭支持 预防措施
介绍
介绍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婴儿出生时就 存在的结肠异常。 它可能导致肠道梗阻、肠道感染和 其他相关健康问题。
介绍
在护理婴儿患上先天性巨结肠时,需要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来确保他们的健康 与安全。
早期症状
早法完全预防,但注意以 下事项有助于减少风险:
- 孕妇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 的饮食和锻炼。
- 孕妇应在怀孕早期咨询医生以了解 任何潜在的风险因素。
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用药治疗情况、过敏史及家族史。
2、症状和体征:评估患儿有无腹胀、腹痛、便秘、低位肠梗阻等症状。
3、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儿家属的情绪及心理反应,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等。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患儿术前一般常规护理。
2、饮食与营养: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少渣饮食。
术前 2 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前 1 日进流质饮食并补液。
严重营养不良、贫血患儿应多次少量输全血、血浆或蛋白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3、结肠灌洗:入院当天开始行结肠灌洗,每天 1 次,持续1-2 周。
4、术前备血:按 20 毫升/千克计算。
5、肠道准备:术前 3 天给予肠道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甲硝唑等口服。
术前晚、术晨清洁灌肠,必要时给予 0.5%甲硝唑溶液50-100 毫升术前晚清洁洗肠后保留灌肠或用 0.05%活力碘 100 毫升在术日晨清洁灌肠后冲洗肠道:术日晨禁食、置胃管。
(二)术后护理1、按小儿外科患儿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护理:患儿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麻醉清醒后,给予头高位或半卧位。
3、饮食与营养:术后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按流质→半流质→软食进食,少量多餐,逐渐恢复至日常饮食。
对于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的患儿酌情输注血浆、全血及血蛋白。
4、病情观察:①生命体征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心率、呼吸、血压。
②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肠蠕动恢复后可拔管。
③全身状况: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腹胀、腹泻,并迅速出现脱水症状,做肛检时有大量奇臭粪液和气体排出,则提示肠炎,及时予以处理。
④切口观察: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渗出情况,若术后 4-6 天切口渗出液较多,且为血性,提示切口裂开,及时加压包扎或裂开切口缝合等处理。
⑤排便、排尿情况:保持肛门周围清洁,留置肛管妥善固定,接引流袋并保持通畅。
肛管拔除后观察大便情况,术后早期排大便次数较多,大便稀,以后可逐渐恢复至正常,若仍有腹胀、便秘,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先天性巨结肠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护理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和直肠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致该肠段痉挛狭窄,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肥厚,形成巨大的扩张段,引起便秘、腹胀等低位肠梗阻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观察要点】1、术前洗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情,有疲乏现象要立即停止。
2、观察有无顽固性腹胀,经灌肠后不减轻并伴高热,突然由便秘转为腹泻,排大量奇臭样水便,为小肠结肠炎表现。
术前术后均可发生。
3、术后观察肛管引流及腹腔引流液量、性质、颜色;肛门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是否有效、有无腹胀。
拔出引流管后注意观察管口有无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并做好记录。
4、肛门安置环形钳者,观察环钳自然脱落时间。
进食后注意有无腹胀、排便是否正常,有无便秘或失禁。
【术前护理措施】1、按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按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3、术前两周开始温生理盐水回流灌肠,术前一天下午及术晨清洁灌肠。
洗肠期间注意保暖,防感冒。
4、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食物,以改善营养状态,便于肠道清洗。
术前两天改流质饮食。
术前一天禁食,予静脉输液。
5、术前三天按医嘱口服抑制肠道细菌药物及维生素K。
附:回流灌肠注意事项1、选择大小合适的肛管,插入长度应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的结肠腔内。
插入动作应轻柔,不可用力过猛,遇有阻力时,可边注水边插入,以免损伤肠壁造成穿孔。
2、须用温生理盐水洗肠,每次注入量必须使之全部回流排出,防止水中毒。
灌注水量根据年龄病情而定,一般100—150ml/kg。
3、灌肠过程中应配合腹部挤压按摩,以助粪便气体排出,近直肠处有粪石,应给予挖出。
4、入院患儿腹部高度膨隆,经灌肠后腹压骤降,可致循环灌注不足低血压,应立即以腹带包扎。
5、冬天灌肠时,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延误手术时间。
【术后护理措施】1、按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注意保持通畅,每2小时抽吸胃液一次,并记录。
3、术后取平卧位,下肢略外展,必要时约束双下肢,保护好肛门引流管或环钳,防止翻身时牵拉脱落,拔管后注意保持肛门口清洁,如有湿疹,局部可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先天性巨结肠病人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病人护理汇报人:2023-12-15•先天性巨结肠概述•术前护理准备•术后护理措施目录•康复期护理指导•家属参与和自我管理教育01先天性巨结肠概述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道功能异常,表现为肠梗阻、腹胀、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孕期感染等因素有关。
定义与发病原因发病原因定义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包括肠梗阻、腹胀、呕吐、排便异常等。
根据病情轻重,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症状。
诊断方法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平片、钡剂灌肠造影等,可以观察肠道形态和功能异常,为诊断提供依据。
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手术治疗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治疗方法先天性巨结肠的预后取决于病情轻重和治疗方式。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肠道功能不全或并发症的风险。
预后评估治疗方法与预后评估02术前护理准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和恐惧。
建立信任关系沟通技巧家属支持运用温和、清晰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以及术后恢复需要注意的事项。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030201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术前检查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如灌肠等,以减少肠道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肠道准备根据医生指导,术前需服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等,以预防感染。
术前用药术前检查与准备事项术前需调整饮食,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
饮食调整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如输注营养液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先天性巨结肠护理常规
先天性巨结肠护理常规1.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通常会有营养吸收不良的问题,因此,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在饮食中增加高纤维食物,同时保证摄入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常常伴随着严重的腹泻和水分丧失。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液量和电解质水平。
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3.管理肠道功能: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往往需要依靠灌肠或者肛门放气来管理肠道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熟悉灌肠和肛门放气的操作步骤,并根据医嘱准确执行。
同时,定期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注意排便的频率、形状、颜色等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4.保护皮肤: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留置肛管或造口。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肛管或造口,保持其通畅并避免感染。
注意保护皮肤,定期更换尿布和垫片,并使用合适的皮肤清洁剂清洁肛周皮肤,防止皮肤损伤和感染的发生。
5.提供心理支持: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照顾,这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并帮助他们寻求相关的社会支持和资源。
6.定期随访和监测:定期随访和监测是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管理的重要一环。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复查患者的肠道功能、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况等,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的常规护理措施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肠梗阻、感染、疼痛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提供教育和指导,使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通过切实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观察和护理
精选ppt课件
6
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机制
• 由于病变部位的肠管缺乏正常蠕动,经常 处于痉挛状态,形成功能性肠梗阻,使粪 便通过发生困难。由于粪便不能顺利地进 入直肠,壶腹部常空虚,不能刺激直肠壁 的感受器以引起正常的排便反射。
精选ppt课件
7
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机制
• 因此,痉挛肠管的 近端由于长期淤积 大量粪便和气体, 使肠壁逐渐肥厚, 肠腔扩张,形成了 巨结肠。故本病的 主要病变在于远端 的痉挛肠段,而巨 大的结肠不过是功 能性肠梗阻的后果。
• 2.年长儿和成人 有些年长儿和成人对此病 耐受性好,可以活到较大年龄。顽固性便 秘是主要的病史,有的2周才解一次大便, 经常依靠泻药排便,而且泻药越来越不起 作用。体检可见面色苍白,营养不良,腹 部突出,两腿细长。
精选ppt课件
19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观察
• 偶见急性肠功能不全。病人发展到完全性 肠梗阻而就医。Meyer报道一例37岁男性病 人,每天必须服3两矿物油,最后发生盲肠 憩室穿孔,其神经节细胞缺如一直达到横 结肠的水平。偶见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只限 于肛门括约肌的内侧(超短型巨结肠病),患 者可有大便失禁。这种情况除非做特别低 位的肠活检来证实,否则因找见神经节细 胞而误诊为正常。
精选ppt课件
16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观察
• 在新生儿,也可能以腹泻为突出症状而伴有 肠梗阻,经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如反复 迁延,患儿日趋消瘦,并引起营养不良性水 肿。新生儿期,并发肠炎者甚为多见,炎症 往往顽固难治,可发展为凶猛的小肠结肠炎。 发病较急,有高热,吐、泻,梗阻肠腔内积 存的大量肠液可导致重度脱水、酸中毒和休 克,如不积极抢救,多于24h内死亡。肠炎病 变可产生腹腔渗液,出现腹膜刺激征,临床 上很像化脓性腹膜炎。
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瘀滞于近端结肠,使该肠段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目前治疗的方法有多种,绝大多数需要开腹或借助腹腔镜处理肠系膜,切除病变肠管,其手术创伤大,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多。
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因患儿年龄偏小,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家长了解甚少,所以家长往往思想压力比较大,顾虑较多。
护理人员经常与家长沟通,解释各项检查和操作的目的,书面演示讲解手术治疗经过,介绍手术的优点,并联系手术成功患儿家长现身说教,使其消除顾虑,对该手术从不理解到理解接受并积极配合手术。
1.2肠道准备饮食调节:饮食调节是术前采用的辅助方法,术前三天进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少渣半流质饮食,禁食水果类;术前两天进流质饮食;术晨禁食;对于体质较弱,营养较差的患儿,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治疗。
清洁灌肠:清洁灌肠是术前必不可少的一步,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所以灌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灌肠液应选用生理盐水(40℃为宜),每日一次,准备7—10天,每次用量为100—150ml/kg,勿用清水或高渗盐水,以防水中毒或盐中毒,并保持出入液量平衡。
(2)因患儿年龄小,肠壁薄,可先通过肛诊了解直肠狭窄长度及肠管走向,选择较软的肠管,插管的动作要轻柔,不要使用暴力,避免造成肠壁损伤或穿孔,深度以肛管前端超过狭窄部分为宜,此时会有大量气体排出。
(3)大便干结不易灌洗时,可用50%硫酸镁于灌肠前2~3小时注入结肠内软化大便,灌肠时顺肠管走向轻揉腹部,促进大便排出。
(4)灌肠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灌出液中有血性液体,应立即停止操作,查找原因,警惕发生肠穿孔。
(5)冬季应注意保暖,以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3应用肠道抗生素本组病例均给予甲硝唑口服2~4天2术后护理2.1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患儿回病房后,于麻醉师交接术中情况,用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测量T、P、R,予以氧气吸入,并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色泽的变化,注意观察全身情况及肛周渗血、渗液情况。
先天性巨结肠病人护理课件
先天性巨结肠病人护理课件2023-11-10•先天性巨结肠概述•病人护理的重要性•术前护理措施•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目•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先天性巨结肠病人的健康教育录01先天性巨结肠概述定义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于结肠末端有器质性病变,导致肠腔狭窄,引起排便困难和腹胀等症状。
病症描述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出生后会出现呕吐、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加重。
定义与病症描述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发病原因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机制是结肠末端有器质性病变,导致肠腔狭窄,影响排便。
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与机制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片、钡剂灌肠等。
鉴别诊断先天性巨结肠需要与新生儿便秘、肠梗阻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02病人护理的重要性确保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减少外界噪音和干扰。
保持病床干净、整洁、舒适,定期更换床单、被套和枕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定期更换尿布,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预防尿布疹和尿路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以免引起肠道刺激和感染。
促进病人康复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根据病情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03术前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病人及家长对疾病认知不足,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护士需要主动与病人及家长沟通,耐心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给予心理支持。
鼓励病人及家长提问,及时解答疑问,增加其信心。
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指导病人进行床上排便训练,以适应术后卧床排便的需要。
告知病人及家长术前准备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告知病人及家长术前需禁食、禁水的时间及目的。
先天性巨结肠病人的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日常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和腹部状 况,确保肠道功能正常。
及时记录变化,以便医生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何时进行护理?
急救护理
如出现严重腹痛、呕吐或便秘加重,应立即进行 急救处理。
了解何时寻求紧急医疗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何时进行护理?
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回医院复查,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必要时,患者可转入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进 一步治疗和康复。
康复中心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支持,帮助患者 恢复正常生活。
为什么重视护理?
为什么重视护理? 改善生活质量
适当的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 苦。
及早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为什么重视护理? 促进康复
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恢复正常的生活。
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谁需要护理?
家庭角色
患者的家庭成员在护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包 括日常护理、饮食管理及情感支持。
家庭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适应治疗过 程。
谁需要护理? 医疗团队
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 医疗团队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多学科合作能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什么是先天性巨结肠?
病因
巨结肠常与神经细胞发育不良有关,导致肠道运 动功能受损。
这一病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 有关。
什么是先天性巨结肠?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腹胀、便秘、呕吐及肚子疼痛。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及时识别非常重要。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婴儿和儿童都 需要专业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人的护理课件
并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预防与处理
肠梗阻的处理: 介绍肠梗阻的症状及应 急处理方法
护理技巧和注 意事项
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定时检查: 强调定时检查病情 变化的重要性,以便及时采取 相应护理措施
病人与家属沟通: 强调与病人 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提高病 人的治疗合作性
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病人的护理情况和 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小儿先天性巨 结肠病人的护
理课件
目录 介绍 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 康复护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先天性巨结肠概述: 介绍先天 性巨结肠的定义、病因和发病 情况
护理的重要性: 强调专业护理 在先天性巨结肠病人中的重要 性和作用
介绍
课件目标:明确本课件的学习目标,激 发学习兴趣
常见护理问题 及处理
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
饮食管理: 提供适宜的饮食方 案,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
剖宫产患儿的护理: 引导妈妈 正确进行剖宫产患儿的喂养、 清洁和护理等
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
疼痛管理: 介绍缓解先天性巨结肠病人 疼痛的有效方法 大便排泄问题: 引导病人正确使用肛管 和接受大便排泄训练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
物理治疗: 介绍先天性巨结肠 病人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如 按摩和运动疗法
药物管理: 引导家庭正确使用 医生开具的药物,并介绍常见 的药物管理注意事项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指导家属如何给予儿童心理 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病痛
并发症预防与 处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腹胀预防与处理: 提供有效的 预防和处理腹胀的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护理
术后护理
饮食管理:根据患儿术后恢复情况 ,逐步恢复饮食,遵循医嘱饮食控 制和给予足够营养支持。 伤口护理:对于手术切口,注意保 持伤口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敷 料。
并发症预 防
并发症预防
感染预防:加强手卫生、消毒 防护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导 管相关感染。
腹胀预防:注意控制肠道通气 ,定期进行肠道减压,避免腹 胀和吞咽过多气体。
紧急处理:对于确诊的先天性 巨结肠患儿,应迅速采取必要 的治疗措施,以保护患儿的生 命安全。
早期识别与治疗
外科干预:对于需要外科手术 治疗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手术 ,恢复结肠功能。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疼痛管理:根据患儿疼痛程度 ,选择适当的疼痛管理方法, 如药物镇痛和温热敷等。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尿管和 胃肠外引流管,保持导管通畅 并避免感染。
先天性巨结肠 护理
目录 简介 早期识别与治疗 术后护理 并发症预防 康复与护理团队合作
简介
简介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 疾病,主要特征是结肠膨大和功能 障碍。本PPT将为您介绍先天性巨 结肠的护理要点。
早期识别 与治疗
早期识别与治疗
早期识别:了解先天性巨结肠 的病因、症状和观察指标,及 时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先天性 巨结肠。
谢谢您 的观赏聆听源自并发症预防肠梗阻预防:合理的饮食管理 ,避免食物堆积导致肠梗阻。
康复与护 理团队合
作
康复与护理团队合作
康复治疗:根据患儿康复需求 ,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肠道功 能训练和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 。
护理团队合作:建立与医生、 康复师、护士等护理团队的密 切合作与配合,共同制定患儿 的护理计划和康复方案。
先天性巨结肠病人的护理
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
与康复专员合作,制定个性化 的锻炼计划。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 泳和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肠道 健康。
康复锻炼
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运动,以 免加重症状。
症状管理
症状管理
了解并学会有效应对疼痛、腹胀和 便秘等常见症状。 使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不适。
症状管理
避免过度用药,以免产生依赖 。
先天性巨结肠 病人的护理
目录 简介 饮食管理 药物管理 康复锻炼 症状管理 定期随访 心理支持 家庭关怀 总结
简介
简介
充分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的基本知识 ,包括病因、症状和诊断方法等。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病人减轻 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要点和 建议。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
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
定期与医生进行随访,了解病 情的变化和病人的各项指标。 注意观察并及时报告异常症状 ,如持续腹痛或血便等。
定期随访
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治疗过程 中提供及时的反馈。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
提供情绪支持和丰富的康复资源, 帮助病人应对可能的负面情绪。 鼓励病人参加支持小组或与其他病 人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情感。
与专业营养师合作,制定个性 化的饮食计划。 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坚果 、红肉和豆类等。
饮食管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例如鱼类、 家禽和低脂奶制品。
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
依从医生的处方,按时服用所需的 药物。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副作用,及时与 医生沟通。
药物管理
定期进行药物检查,确保药物 剂量和效果适当。
家庭关怀
家庭关怀
教育家属关于病情和护理,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病人 。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护理常规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先天性巨结肠系结肠和直肠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使该肠段痉挛狭窄,近段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引起便秘、腹胀等低位肠梗阻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临床表现】多数患儿出生后2~3天不排便或延迟排便(正常24h内多已排便),一旦胎便排除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数日后便秘、腹胀又交替发生,呕吐、便秘、腹胀是本病的特点,但个体程度差异很大,病变范围愈广,症状体征愈重。
【特殊检查】肛门指检时,手指有紧缩感,手指取出肛门后随之立即有较多大便和气体排出。
诊断还可通过钡剂灌肠拍片、直肠痉挛段肠壁肌层活检、直肠肛门测压、直肠粘膜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测定。
【治疗要点】凡确诊病例,应行结肠灌洗等非手术疗法,并择期行根治性手术。
二、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术前2天改流食。
3、肠道准备(1)术前2周开始每天用生理盐水回流灌肠,必要时每天2次,术前1天早上、下午、晚上及术晨需行回流清洁灌肠。
(2)术前3天按医嘱给予口服肠道抑菌剂,如庆大霉素、灭滴灵等,同时给予Vitk;10mg肌注每天1次。
(3)洗肠注意事项:①选择大小合适的肛管,肛管插入的长度要足够,应通过狭窄段进入巨结肠的肠腔内,用38℃~41℃的生理盐水和甘油灌肠器行回流灌肠,每次灌入水量必须全部排出,防止水中毒。
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不可用暴力,以免损伤肠壁,甚至造成肠穿孔。
灌肠过程应不断调整肛管的位置和深度,同时以手法按摩患儿腹部,向盆腔轻柔挤压,协助排便。
③灌入水量应根据病情年龄而定,一般100~150ml/kg。
灌肠液要分次灌入和抽出。
④灌肠时要注意患儿的生命征及全身情况,经洗肠后腹部变平软甚至凹陷,应用腹带给予腹部加压包扎,以防止突然腹压降低引起虚脱。
⑤如近直肠处有粪石,应用手指抠出后再行回流灌肠。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有限的代谢代偿调节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喂养不当、术前肠道准备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一.定义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瘀滞在近端结肠而使该段肠管厚肥、扩张。
本病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发病率为1/2000~1/5000,男女比为(3~4):1,有遗传倾向。
二.病理
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局部肠壁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缺乏神经节细胞,致该段肠管收缩狭窄呈持续痉挛状态,痉挛肠管的近端因肠内容物堆积而扩张,在形态上可分为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3部分。
根据病变肠管痉挛段的长度可分为常见型(病变自肛门向上达乙状结肠远端,约占85%)、短段型(病变局限于直肠下端,约占10%)、长段型(病变肠段延伸至降结肠以上,约占4%)、全结肠型(约占1%)。
三.临床表现
1.胎粪排除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患儿生后24~48小时内多无胎便或仅有少量胎便排除,生出2~3天出现腹胀、拒食、呕吐等急性低位性肠梗阻表现,以后逐渐出现顽固性便秘。
患儿数日甚至1~2周以上排便一次,腹胀明显,可见肠型和蠕动波,经灌肠排除奇臭粪便和气味后症状好转,后又反复,严重者必须依赖灌肠才能排便。
2.呕吐、营养不良、发育延迟,由于功能性肠梗阻,可出现呕吐,量不多,呕吐物含少量胆汁,严重者可见粪液。
由于腹胀、呕吐、便秘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营养吸收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3.并发症患儿常并发小肠结肠炎、肠穿孔及继发感染。
四.治疗
少部分慢性以及轻症患儿可选用灌肠等保守治疗;对于体重>3KG、全身情况较好者,尽早施行根治术,即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结肠;对于新生儿,年龄稍大但全身情况较差,或并发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先行结肠造瘘术,待全身情况、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症状缓解后再行根治手术。
施行根治术前应清洁灌肠,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加强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状况。
五.护理
1.术前观察评估要点
(1)入院护理风险评估。
(2)全身营养情况:有无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情况。
(3)腹部体征,有无肠型和蠕动波,是否有腹痛,腹胀情况。
(4)呕吐: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有无胆汁或粪液。
(5)大便: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是否是陈旧性奇臭粪便,是否有腹泻。
(6)家属,患儿心理,知识掌握程度。
2.术前护理措施
(1)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口服缓泻剂、润滑剂,助排便;使用开塞露、扩肛等刺激括约肌,诱发排便;部分患儿需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每日一次,肛管插入深度要超过狭窄段肠管,忌用清水灌肠,以免发生水中毒。
(2)改善营养:对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应加强支持疗法。
(3)观察病情:特别注意有无小肠结肠炎的征象,如高热、腹泻、排出奇臭粪液,伴腹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做好术前准备。
(4)做好术前准备, 清洁肠道: 术前2天按医嘱口服抗生素,检查脏器功能并做相应处理。
(5)健康教育: 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消除其心理负担,争取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
与配合。
3.术后观察评估要点
(1)精神状态全身皮肤四肢末梢循环情况。
(2)生命体征变化。
(3)管道:胃肠减压管,留置肛管是否有效,固定是否良好,以及引流液的色、质、量及大便排出情况。
(4)腹部体征、肠蠕动恢复情况。
(5)伤口:有无出血。
4.术后护理问题、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1)发热
干预措施:①监测体温变化;②38.5度以下物理降温;③>38.5度药物降温;④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⑤清洁全身皮肤,及时更换汗湿衣被;⑥合理应用抗生素。
效果评价:患儿体温下降,感觉舒适。
(2)引流管效能降低
干预措施: ①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保持通畅。
②胃管维持在负压状态,记录插入刻度,防止自行拔管。
③经常变换体位,翻身时防管道受压,扭曲、脱出。
④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⑤按时更换负压盘。
⑥固定肛管,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患儿双下肢,
以免肛管滑脱。
在肛管的末端连接一次性小塑料袋,及时更换以保持床单元清洁,3~5d
后遵医嘱拔除肛管。
效果评价:固定良好,引流畅通。
(3)水电解质失衡
干预措施:①观察相应症状(脱水、水中、低钠、低钾)。
②进行血气分析并对症处理(如低钾、低钠、根据医嘱予静脉补充)。
③准确计算24小时所需补液量,合理安排补液顺序和速度。
效果评价: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干预措施:①正确进行营养评估。
②禁食期间遵医嘱予TPN静脉滴注。
③待肠功能恢复后进食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④监测体重变化。
效果评价:患儿逐步恢复正常饮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5)疼痛
干预措施:①讲故事、听音乐看动画片等转移患儿注意力;②按医嘱应用止痛药物;③指导家属怀抱抚触患儿。
效果评价:疼痛评分下降,患儿处于安静状态。
(6)有体液不足的可能
干预措施:①评估患儿体液状况及术后有无失血,包括监测患儿面色、皮肤弹性、口干情况、血压和心率、伤口敷料及其引流量等。
②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追加液体输入。
③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了解每小时尿量。
④抽血监测生化值,以及时纠正失衡。
⑤告诉家属体液不足的症状,使之能及时反映并配合治疗、护理。
效果评价:患儿尿量正常。
5.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 结肠炎:巨结肠根治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者占10%~18%,可发生于围术期或术后数月,症状为患儿腹泻、稀臭水样粪便、腹胀、发热。
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大便情况。
(2) 感染: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是引起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
因此,灌肠的手法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肠道准备不充分应适当推迟手术的日期。
术后若体温升高、腹泻、肛门处有脓液流出、直肠指检吻合口处有裂隙,提示盆腔感染,应局部引流、禁食,予静脉抗炎、营养治疗。
(3) 肛周糜烂:呋喃西林,聚维酮碘外用,用棉球清洁肛周稀便,保持肛周清洁,干燥。
必要时用毫米波照射,每天2次,每次20min。
(4)肛门狭窄:术后2周左右指导家长扩肛,每天2次,1个月后改隔日1次,坚持3-6个
月,以防止发生肛门狭窄。
参考文献
[1]丛楣华,现代医学,9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体会,1995,(5)。
[2]杨惠娟,张莹,海南医学,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体会,2004,(12)。
[3]刘红艳,刘艳青,刘秋菊,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
[4]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P244—246。
[5]陈喜缄,洪红,郑秀莲,刘芬,全科护理,2011,(8),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6]曹琳,陈永田,蒋霞湘,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