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明文课堂教学探究
五年级语文说明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
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管理不善等。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家长参与等方面探讨五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教材选择五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
但教材的选择并不容易,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2.教材难度过大,学生理解力较弱,难以掌握教材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方式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常见的问1.教师讲授过多,学生被动接受。
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学习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情绪,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成长在不同的家庭和环境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各不相同。
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课堂缺乏热情。
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目标。
学生难以形成自觉的学习动力,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学科。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1.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例如在教《种瓜得豆》时,可以这样导入:“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之后,举办一个“种瓜得豆”新闻发布会,为了把“种瓜得豆”这个新闻发布会开好,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课文,为“新闻发布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为了知道种瓜得豆的奥秘,认真地阅读起来。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的,在《种瓜得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具体的图像向学生展示现代转基因科技的相关成果。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思: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应用的?在医学上又是怎么应用的?通过这些情景和理由,引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说明策略,品析语言文字,提高能力1.品出读的趣味,整体感知。
在教学生学习说明文时要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策略。
在我们教师教研时,教师们也一致认为必须关注这一要点。
但仔细分析《新程标准》提到了“说明策略”,只是要求学生“了解”,并不是“理解”!显然了解是较低要求,理解才是高要求。
我们教师习惯地认为,学说明文必须讲说明策略,否则就没有讲透课文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不符合课标精神。
这样一来,原本就没有情节故事和发散思维点的说明文,就被大家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框。
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文章内容缺乏魅力,科学知识缺乏生命活力。
浅谈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为例
浅谈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为例发布时间:2021-01-29T14:48:43.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作者:孙孪雁[导读] 太阳》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普短文,主要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将相关于太阳的一些知识介绍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
孙孪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一、案例背景《太阳》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普短文,主要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将相关于太阳的一些知识介绍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
小学生学习说明性的文章,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具有策略性地进行引导,使小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
学习16课《太阳》,对于课文的内容要理解,无论是太阳的特点,还是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都要了解和掌握,从而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起来。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说明文,能够给以后学习议论文提供更好地发展。
二、案例片段片段一:比较旧知和新知,明晰说理文体(一)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说明文有哪些?学生:《琥珀》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师:谈一谈《太阳》这一课的结构特点(既可以采用图表式,又可以采用提纲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生展示和点评)教师:提取本文的观点。
(二)本文的观点:生动有趣且直观的画面吸引住学生,小学生一边看一边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在小学生脑海中美丽的画面深刻地印下。
(三)设计意图:课始,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说明文这个文体,结合预习四年级的说明文《琥珀》和《飞向蓝天的恐龙》,《太阳》运用图表法,致使可讲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片段二:展示课件,画面感知(一)展示课件:太阳从森林、草原、山村、大海分别升起来,大地立刻变得一片光明,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二)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见了什么?小学生们开始自由地发言学生1:我看见太阳从小山村里升起来了。
活动设计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灵动起来
活动设计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灵动起来在教学中,说明文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课程之一。
教学说明文的难点在于,其语言通常较为枯燥,内容有时过于技术性,学生们可能会因此感到困难和无趣。
为了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我设想了以下的活动设计:1. 利用视频进行教学许多说明文所涉及的主题都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展示。
例如,对于文化节日,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喜庆活动,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万圣节和墨西哥的“亡灵节”。
这样的视频可以贯穿整个课程,让学生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主题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2. 现场观察和实践活动有些说明文主题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实践进行学习。
例如,学生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型实验,用不同的组合来探究不同的科学现象,如体积、密度、温度等等。
这种实践性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更加融入课堂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加有趣和生动的课堂氛围。
3. 游戏和竞赛许多说明文主题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来进行展示和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款课堂上的积木游戏,让学生们根据给定的说明文内容,用积木搭建对应的物体或场景。
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4. 背诵和演讲说明文的语言通常比较困难,但是通过背诵和演讲来表达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背诵和演讲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拟定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所学知识。
以上四种活动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在说明文教学的课堂中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和灵动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们对当前和未来社会的认知和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
1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一、读:设法读精彩首先是指向性朗读,许多说明性文章中往往会有许多术语,读起来会很拗口,内容也难以理解。
阅读教学时更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其次是情趣性朗读,如模拟读、想象读、美读等。
这样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地读,就会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悟出言外之意。
二、品:品析语言,悟出方法我们在教学说明文时,应该不知不觉中巧妙渗透、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从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切不可枯燥讲解。
1、自主感悟,感受不同的说明方式。
说明文的语感教学,在引领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点拨学生体会其说明方式的丰富多样。
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渗透,使知识获得与方法渗透合二为一。
2、理清关系,感悟语言的逻辑性。
说明文教学,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有条有理是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通过教师一步步精心地预设,不仅使学生读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授他们以“渔”,掌握读懂此类文章的方法。
3、替换比较,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比较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或删词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拓:有效拓展,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1、从科学知识维度出发,从内容上关照,拓的是课本内容。
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丰富更立体的感知。
2、从语言学习纬度出发,发展语言。
科普文中也有文本的空白点,在空白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利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精选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1一.读为基础语文知识是在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被学生认知、吸收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阅读感知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由于小学生对科普知识具有较大的认知差异,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
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都极为重要。
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之文学作品语言客观严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反映科学术语较为拗口,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存在断层。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规范言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读懂科学知识,读准科学语言,读透科学感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多种读的方式充分认知文本。
初读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文章行文逻辑顺序,如质疑—举例论证—总结,精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所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整体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品味语言准确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
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间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以科学证据来肯定科学家的推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加深其对文本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内容的生动性,如能否将说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词语删去,引导学生说出原因,体会删去后文本意思的改变,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用词严谨规范性的。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文中语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思为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说明文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直接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知识,忽视学生在文本感知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思考,可能进一步导致师生之间的知识落差。
“所谓知识落差是指教师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信息、扩展知识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课前导入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篇与说明文主题相关的短篇故事或新闻,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例如,当教授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明文时,可以先讲述关于动物有趣故事,引出让学生猜测动物行为原因的问题。
二、提供背景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可以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使学生对说明文主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出关键信息。
三、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培养学生捕捉文章大意和架构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标题、首段、结尾等部分,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阅读。
四、学生问题推导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论证方法、论据支持等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答案讨论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五、阅读策略指导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关联等。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说明文类型和题材,向学生介绍相应的阅读策略,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通过多次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阅读素材丰富多样教师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如科普文章、实验报告、说明书、说明性广告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和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说明文主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经验分享、教学观摩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明确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
通过专家的深入剖析,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通过观摩,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经验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
通过分享,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5. 教学竞赛举办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通过竞赛,教师可以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水平。
四、活动组织1. 成立主题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3. 加强宣传动员,提高教师对主题教研活动的认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建立健全活动评价机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效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要点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要点一、注重说明文的阅读语文课本中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把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课本中的说明文内容入手,逐步扩展到相关的说明文。
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阅读,从阅读中增强对说明文的了解,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如《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语言比较朴实,篇幅不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们进行这种知识的灌输,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
另外教师还应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课外内容联系起来,加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能力。
教师应对不同特点的说明文进行不同的讲解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二、注重说明文的写作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写作方面的教学。
教师在讲解说明文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如《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文章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仿写,学会怎样介绍一个事物的特点,逐步让学生们学会怎样去介绍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练习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要束缚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能够大胆想象和创造,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在讲解说明文时,应该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说明文内容,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参观、调查、实验等,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中的说明文内容,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四、注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讲解说明文时,应该注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
寻找课文趣点提升课堂趣味——说明文课堂教学心得
寻找课文趣点提升课堂趣味——说明文课堂教学心
得
近期我在说明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寻找课文趣点,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还提
升了课堂的趣味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1.选择有趣的课文:我尽量选择一些内容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的说明文作为教学材料。
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更加投入,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入生活案例:在讲解课文时,我会尽量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
例如,
当讲解汽车维修说明文时,我会引入一些学生可能遇到的汽车故障案例,让学生能够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3.利用多媒体资源:我经常使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讲解食品说明文时,我会播放一些有关食品加工的视频,展示给学生看。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听到课
文的解读,还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来更好地理解内容。
4.增加互动环节: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会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互动环节。
例如,
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
能够最快解答出正确答案。
5.鼓励学生提问:我提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实
际问题的疑惑。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讲解或者让其他同学回答来解答他们
的疑惑。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也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寻找课文趣点,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并且兴趣也得到了提升。
这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掌握说明文的结构: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引言、正文和结尾。
提升说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事物、讲解事理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强调客观性和准确性。
说明文的特点:用词准确、简练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以事实为基础,注重客观描述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可以问:“大家能分享一下生活中见过的说明文吗?”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实物演示法选择一些身边的物品或图像,进行实物说明。
比如,可以带来一种植物,向学生说明其生长环境、特征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某一主题,例如“如何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
各组通过讨论汇总出要点,然后分享给全班,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范文分析选择优秀的说明文作为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语言。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这篇说明文的主题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语言是如何准确、生动的?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如“介绍我喜欢的动物”或“我的一天”。
通过实际写作,加深对说明文特征和结构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口头反馈: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说明文进行批改,提出修改建议,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技巧。
课堂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与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文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研讨
有关“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研讨有关“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研讨如下:一、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说明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说明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提高说明文教学的质量。
二、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现状在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明确和具体。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了说明文的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说明文进行实际应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说明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说明文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难以掌握说明文的实用价值。
三、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问题1.教学内容枯燥目前说明文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是目前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创新和变化。
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与实际应用脱节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其教学应该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的讲解,而忽略了说明文的实用价值。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说明文的实用价值,也无法运用说明文进行实际应用。
四、新课标下说明文教学的改进策略1.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说明文教学应该注重丰富教学内容。
说明文方法教学设计
说明文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观潮》。
本课主要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通过作者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与震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文中寻找答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从文中寻找答案,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大潮景象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壮观。
引导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
4. 交流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大潮景象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7. 小结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钱塘江大潮奇特景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_________的大潮。
(2) 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3) 作者通过描绘大潮景象,表达了对________的赞美之情。
2. 答案:(1) 天下奇观(2)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处(3) 自然景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分析、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理解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说明文讲求科学,所以用词精当,语言准确,是很好的学语言的范本。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品词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作者为文的目的不外乎传授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而这全靠语言文字来完成。
因此,对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便是准确理解思想内容、接受信息的首要因素。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叶圣陶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词、“追根”、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扣“词眼”法。
所谓“词眼”,指“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的关键词句。
教《蝙蝠和雷达》,揭示课题后便设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为什么中间加一“和”字?这就促使学生自觉地把课题与课文联系起来去探究。
蝙蝠和雷达有相似的功能,雷达的发明是由于受到蝙蝠的启示。
因此,讲读时紧扣“启示”一词,展开教学思路,既要求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本身的涵义,又引导学生认识“启示”在发明雷达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语言训练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课文重点部分是“试验”和“研究”。
前者是揭开“秘密”的基础,后者是揭开“秘密”的关键。
理解这两层意思。
第一步,明实验。
让学生默读介绍蝙蝠的段落,比较三次试验的异同点,并找出重点句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因果关系。
第二步,知原理。
抓住“不是……而是……”句提出深层次问题;蝙蝠在夜间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学生读读、议议,并进行点拨,板演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夜行时,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进蝙蝠耳中,于是蝙蝠便作出反应,绕开障碍物而继续飞行。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将这一原理密切联系实验思考: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中,铃铛会不断地响?这“联系前后”的一问,使学生明白了封住蝙蝠的嘴巴,超声波无法发出,因而蝙蝠无法用超声波探路,只能乱飞乱撞;而塞住耳朵,则又使蝙蝠无法接受遇上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因此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活动设计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灵动起来
活动设计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灵动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章类型,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由于说明文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些活动设计来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起来。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说明文内容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当教师讲解如何制作手工艺品的说明文时,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来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说明文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使说明文的内容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任务,让学生扮演说明文中的主要人物或者参与者,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内涵。
当教师讲解饲养宠物的说明文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养宠物的主人,通过模拟情景来体验说明文所描述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来让学生共同探讨说明文的内容。
教师可以将说明文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再进行汇报和分享,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实地考察活动五、游戏化设计活动游戏化设计活动是一种能够增加学生趣味性和参与度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活动,比如谜题游戏、互动问答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体验说明文的内容,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化设计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设计是提高说明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实地考察活动、游戏化设计活动等方式来丰富说明文教学的形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小学语文说明的教案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需要制定好教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我例举的一份小学语文说明的教案,希望教师们可以参考借鉴:一、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学会分析、判断说明文的内容和结构。
3.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说明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方式。
2.描述、分析和判断说明文的内容结构。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一篇说明文的篇章,引导学生猜测文中的概念,了解说明文的表现特点。
如有可能,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说明文。
2.集中讲授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并且要加强对解释说明文行文结构和寻找支持派生词汇间之间的联系的讲授。
3.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完整题目和文章拆分题目让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演示与体验法在教学示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和演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2.演练与巩固法无论是知识点还是技能方面的内容,我们都要学以致用,因此通过适宜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演练模式来系统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3.独立研究和小组合作法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让学生自己思考,主动研究,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形式1.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利用周围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交互互动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2.模仿、实践、巩固三位一体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模仿与实践,并结合巩固和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紧扣生活教材中的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要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各个时期与国度的文学文化。
关于说明文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说明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说明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把握不够,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说明文教学质量,本教研活动旨在探讨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深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规律,明确说明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2. 探讨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兴趣。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活动内容1. 说明文概述(1)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说明文的分类和作用(3)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 说明文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培养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3)提高说明文写作水平3. 说明文教学案例分享(1)优秀说明文教学案例展示(2)案例分析及反思4. 说明文教学研讨(1)针对说明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2)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四、活动实施1. 研前准备(1)收集整理说明文教学相关资料,为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2)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嘉宾。
(3)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2. 研讨环节(1)主讲嘉宾进行说明文教学概述,阐述说明文的特点和规律。
(2)分享优秀说明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
(3)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说明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3. 总结与反思(1)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出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教师们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五、活动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对说明文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说明文教学效果。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说明文教学的发展。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说明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理趣相融 激活说明文教学模式探究
课堂观察・理趣相融激活说明文教学模式探究晋江市英林镇凤山小学吴碧瑜一'读出情味——品味文本趣味科普作家石工指出:”优秀的说明文,立意很新颖,材料很简练,文词优很美,而且'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的说明文,有一些非常精美的科学小品文,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建议从文本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入手,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领略到文字本身的魅力,挖掘出说明文中的感情,使课堂充满情味与乐趣。
布封的《松鼠》一文中,作者不是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形象地描写松鼠外形,或生动地刻画松鼠的习性,文字极为生动活泼,如“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着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学习文本时,我在孩学生抓住“面容清秀”“身体矫健”“玲珑的小面孔”“歇凉”等拟人化的词语进行品读体味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继而,在活灵活现的朗读中,松鼠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学生发现和感知蕴含在文字中的松鼠的可爱、富有情趣,不仅读出了文字背后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自己更是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它们。
二、咀嚼文本——感知语言特质对于说明文来讲,其最大的特点是语言非常严谨与精准,这是因为严谨、精准的语言才能将客观事物本质充分反映出来,从而确保文本内容达到科普标准。
在教学说明文的过程中,如果仅停留在内容讲解上,那么学生将失去课堂主动权,也无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建议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入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品,从而明确说明文内容客观反映事物本质的精妙之处。
如《风向袋的制作》一文中,作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叙述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使读者宜观、清楚地了解制作的程序,这也是应当与学生一起在感悟中总结认识的。
《太阳》——五年级说明文教学案例探究
《太阳》——五年级说明文教学案例探究发布时间:2021-07-14T16:29:39.01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7期作者:吕美妍[导读] 《太阳》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吕美妍东北师大附属益田小学 523705【教材分析】《太阳》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围绕这一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就是其中一篇。
《太阳》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学情分析】说明性文章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之前就学习过《蟋蟀的住宅》《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等说明性文章,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阅读科普读物、说明书等。
本课中学习的太阳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对于太阳的相关科普知识,却了解不多。
因此通过学习本文,不仅能够巩固之前学习过的说明方法,还能够加深对太阳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在遵循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和意图的基础上,本节阅读课以简笔画开头,力求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层层深入,最终让学生学会说明方法,感受语言魅力,进一步增加对太阳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2.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简笔画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画出太阳简笔画,交流对太阳的认识。
2.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以简笔画切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说明文课堂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课本中编入了为数不少的说明文,编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类文章,不仅能了解各种说明方法,而且能在深入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积累语言,增长知识。
说明文讲求科学,所以用词精当,语言准确,是很好的学语言的范本。
然而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少老师觉得说明文的教学不好把握,特别是在中高年段,文章的篇幅长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老师到底能教给学生什么,是说明方法?是说明顺序?还是纯粹的增长文本内容所要说明的知识?教学中,由于没有把握住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要么把课上成了自然常识课,要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讲解说明方法,诸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在拿捏不准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了无生趣,枯燥乏味,这些课文就成了“匆匆过客”,与学生“擦肩而过”,无法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也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效率低下。
文章不是无情物,说明文同样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教学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应该像其它文体的教学那样,让它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还原其语文本色。
近两年我在进行说明文文体的教学时,通过学习、反复实践总结了相应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准备
1、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教辅,与同组教师交流、研讨,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保证课前准备工作及时、充分。
2、课堂教学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做到扎实、有效。
3、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记下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及其改进方法。
二、业务学习
1、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念;
2、经常听同组其他教师的课,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3、记下自己教育教学的点滴成败,寻找更好的方法;
4、多读书、多学习,正所谓“厚积而薄发”,用知识充实自己。
三、教学环节
下面我以《海的颜色》为例,展示说明文的教学环节。
一)、创建情境,激发情感。
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于这样枯燥的说明文,我们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大海美丽的景色。
在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探究的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就及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 如果有机会想不想去看一下大海?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你心中的大海吗?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学生。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二)、自由朗读,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一是要求学生积累有价值的字、词,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二是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让学生弄清楚这篇课讲了那些内容、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知识。
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并迅速捕捉重要信息。
以《海的颜色》为例。
这一步给学生的要求是两个:一是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二是读后思考,看作者列举那几个地方的海来写海的颜色?又分别是什么颜色?
学生如果把这两个任务完成了,对本文的内容也就了解清楚了。
老师在这一板块的总结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个表格,写上表示作者列举的地点与海的颜色的关键词,这样学生对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三)、快速浏览,理清思路
这一板块的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弄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用分层概括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梳理。
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即找出每段的话明对象,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
甚至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把每段的中心句放在一起,把课文变成一篇短小“浓缩文”
以《海的颜色》为例。
这一环节的活动内容是: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为
什么去不同的地方观察海的颜色呢?你能找到文中的语段来解读这个问题吗?最后的结论又如何呢?
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总结是:课文的行文思路是“质疑-列举事例-结论”,这是说明顺序中明显的逻辑顺序。
“课文浓缩文”就应当是这样的。
四)、品读感悟,赏析方法
这一过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点,知道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帮助学生分析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的时候,出现句子“那是深深的湛蓝色,阳光下映出一片金色的光辉。
飞鱼在海面上飞行,军舰在海面上行驶,浪花庄严无声”时,出现了“描写”的表达方法,老师直接揭示出什么是描写的说明方法,通过自主感悟、朗读、补充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描写的说明方法的好处。
当第7自然段中再次出现描写的说明方法时,自主设疑,为什么西西里岛的海水一方面因晶莹而明亮给人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游到海底又漆黑一片,给人汗毛倒竖的感受呢?于是学生们再深层次地解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领悟到:读这两个句子之所以产生一白一黑的视觉冲击的原因是使用了描写的说明方法!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而言,说明文中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是重点。
最后,再让学生看看文中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到的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老师的总结是: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子、描写、作比较这样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海的颜色的有关知识。
五)、回归整体,品味语言
这一板块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弄清思路、明确说明方法的基础上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这一环节可以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也可选取比较经典的段落读,让学生边读边找出具有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字、词、句等,加以赏析。
以《海的颜色》为例:这一板块的活动内容是:作者经过观察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大家轻声朗读第9自然段,说说你的看法,然后引读,揭示首尾呼应的写法,联系上文体会它的好处。
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你发现这种说明文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个活动要预留出比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细细品味欣赏。
比如“关联词语”,在介绍渤海湾的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时
候,用了四个“因为”使说明的层次分明;比如,在说明语言上,“可能”这样的词语使语言严密准确,让人感受到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回顾整体,在说明文的知识学习和运用上,我们就可以达到“窥斑见豹”。
四、教后反思
(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
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
此时,再反思和进行教案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也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突发性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的错误,因势利导加以探究,教后更应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去反思、审视它们,分析学生思维的火花及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发现问题的灵活技巧,然后加以整理记录(再备课),使以后的教学胸有成竹。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也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是否顺畅得当。
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探讨,是讲练结合还是指导自学,是实验演示还是实验操作……采用的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教后反思中也会得到较为清楚的回答。
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分析失败原因,坚持优良的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